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

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

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

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三、长恨歌

1、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第四段写杨贵妃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写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生动的写出了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她美丽风姿和神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的形象。

而本段的一系列情节,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此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情感,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旨。

2、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唐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写相互老唐玄宗重归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为下文美化宫廷爱情悲剧写杨贵妃

对唐玄宗的忠贞不渝做铺垫,使上下贯通,前后勾连。

四、李将军列传

1、概括李广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负能使性的品性,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飞将军”形象。

2、为什么说这篇传记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

答:“上郡遭遇战”等四个典型战例作为传记的主要构成部分,情节既惊心动魄,描述也鲜明生动,表现出作者善于通过各具特色的战场描写,多侧重地刻画人物英雄本色和悲剧命运的才能。而在典型战例之间,作者又插叙一些关于李广生平、治军、爱好的奇闻逸事,不仅使人物形象多彩多姿,而且使文章行文张弛交错,富有情致。

3、找出文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并指出其表现意义。

答:对于“中石没簇”、“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无部伍行阵”、“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等典型细节的点染,更使李广的种种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如散落的珍珠,闪闪发光。

4、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指出其表现作用。

答: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了李广善射的特长;与程不识的对比,彰明了李广治军的特点;与李蔡的对比,显示了李广遭遇的不公。这些对比烘托,对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展现李广形象的独特风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登西台恸哭记

1、为什么说“哭”字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答:哭字是全篇之眼。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后,广大爱国志士同声悲悼;谢翱是文天祥的部下和战友,一向极为景仰其人格气节,这是“哭”的感情基础。作者在几点过程中时时回忆起与文天祥的交往和情谊,为文天祥恸哭,实是为三百年宋朝一旦覆亡而恸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爱民族感情,这是“哭”的情感内涵。作者始哭于姑苏,再哭于越台,三哭于西台,“哭”字又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2、请举例简析文中的细节刻画和景物描写的艺术表现功能。

答:“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的细节描绘,直接呈现了祭奠人心中难抑的悲愤;风惨、云黯、雪凛的苍凉阴惨景色,也间接烘托了祭奠时的悲剧气氛。

六、徐文长传

1、清代林西仲评论本文,曾说它是“以‘奇’字立骨”,这一评断是否复合作者的立意?

答:作者叙述事件,不像史书那样有头有尾、具体完整,而是以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而且所及格式,均围绕徐文长“才能奇异“、性情奇怪”、“遭遇奇特”来写,因此,尽管所记事例纷杂,文笔疏宕,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以‘奇’字立骨”之评断符合作者之立意。

2、作者在文中感叹徐渭“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有何思想内涵,表现了怎样一种感情态度?

答: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中有我”,始终满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在文中感叹徐渭“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明显的传导出作者与传主之间的思想的交融与共鸣,表现出作者对徐文长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