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

燕昭王求士

【思考练习题答案】

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

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

【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完整版)大学语文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

1【单选题】谁把王蒙的小说称为“骚饰体”?()

A、xx

B、xx

C、xx

D、xx一川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

A、是迸发性的

B、语言感特别强

C、幽默和机智

D、豪放和细腻

我的答案:ABC

3【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我的答案:×

4【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 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

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A、情感

B、语言

C、生命

D、神经系统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

A、他脑中装着故事

B、故事发生情节推动着他写

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

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

A、浪漫

B、工具

C、产生意义

D、煽情

我的答案:ACD

4【判断题】语言形成了感情。()

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

1【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

A、言不尽意

B、反面的xx

C、言过其实

D、狗屎化效应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通过写(),让人感动。

A、送的人

B、走的人

C、画面让人想象出那个送的人

D、画面映衬走的人

我的答案:AC

3【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我的答案:√

4【判断题】语言的对和错都在于语言不讲对和错。()

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

1【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所说。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2-1大同

一、阅读和理解2-1. 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1.1. 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拟,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单元通古今之变

《⼤同》(精读)

1.阅读《墨⼦·尚同》,跟《⼤同》作⽐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同思想的⽐较》之类的⽂章。或选读《⽼⼦》、《庄⼦》、《韩⾮⼦》等先秦诸⼦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的“同”是“同⼀”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者的内涵不⼀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公⽆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君主为服从的标准,⼈类⼜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墨⼦·经上》云:“同,异⽽俱于之⼀也。……同,重体,合类。”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儒家要求⼈们⾃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庄⼦》、《韩⾮⼦》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字,与⼤同作⽐较。⽬的在于通过⽐较,分析先秦诸⼦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同》篇的艺术感染⼒除来⾃儒家⽤世的情感之外,还来⾃于⽂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法。

答:(1) 注意找出⽂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归”、“公”。再如“礼”、“纪”、“⾥”、“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中都注意谐韵。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

(一)单项填空

1.《诗经·国风·邶风》中“何以解忧,______”,后面的词句是什么?

A.唯有杜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正言》一诗中“左迁”是指______。

A.王昌龄下令将朝廷中央迁往左边

3.《三国演义》描述了_______统一中国建立汉朝的历程。

A.刘备

4.《三字经》中最早提到“爸爸”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

A.父母在,不愁吃

5.《论语》中孔子最早提出“于心伤”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

A.子路于心伤,不如齐视

6.《孟子》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

A.仁、义、礼、智

(二)多项选择

1.《荀子》的主张有以下哪些?

A. 以智慧救亡

B. 全民推行聚落制度

C. 义政理政

D. 以德治天下

2.大学难度最高的书籍是_______。

A. 《诗经》

B. 《礼记》

C. 《易经》

D. 《论语》

3.以下哪块是古代四书的《大学》的特点?

A. 心血来潮

B. 简明扼要

C. 集中而发

D. 尊重传统

4.以下何种要素构成了著名的四书五经?

A. 《诗经》

B. 《春秋》

C. 《礼记》

D. 《易经》

5.《论语》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

A. 君子的道德行为

B. 尊师爱友

C. 行行高下

D. 孝悌忠信

(三)判断题

1.《诗经》撰写了多尊神祇和记录西周王朝的宗教生活。

A. 正确

2.《礼记》和《春秋》同属于礼乐类书籍。

A. 正确

3.《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诸多教训、学生对孔子的问答、孔子对弟子的言教、孔子有关公案的案例等。

A. 正确

4.《孟子》的主要思想是“政令”——强调行政权力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

燕昭王求士

【思考练习题答案】

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

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

【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

(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

注:由于字数原因。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

一.大同

练习题

1.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答案: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答案:D

2.填空题

《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

(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

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

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

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篇第六]

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

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

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

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第十

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

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

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

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

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

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

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

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

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

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

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

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

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

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

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

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答:闻一多

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

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

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

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

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答:是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寡人之于国也》

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

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一、思考练习

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你怎么理解这话?

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

4. 能力提高

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500字)

二、参考答案

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

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

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

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尚书》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做理论根据,然后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胸怀雄壮,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在盛衰成败兴亡的鲜明对比中,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发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历史事实做论据,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写了后唐庄宗兴衰的过程。

理论论据,《尚书》名言“满招损,谦得益”。

四、《论毅力》

1.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现代年轻人依赖性强,意志薄弱,锻炼自己意志。提高毅力,是当今时代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本文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请作具体分析。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成与败,逆与顺,强与弱,彼与我,“攻亏一篑”和“虽覆一溃”,处处阐述了有毅力,与无毅力会造成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指出文中运用层递手法的地方,并说明其作用

层递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递进而形式相近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本文有两处用层递手法。一是第二段对身处逆境时五种不同态度的描写,突出要想成功,应有“至强之人”的毅力,二是第三自然段操舟的对比,这几种情况的对比用层递式以此反衬出坚持到底者毅力的重要性。

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你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做官发财的台阶,因此,学生在校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的说理有何特点?

一、总分结构,重点突出,以“三事”(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为核心,分别独立阐述,清晰明了。二是采用对比论证,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三是情理并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六《容忍与自由》

1.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胡适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

从哲学角度看,世界上一切道理都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从认识角度看,凡认为自己是“绝对之是”时,主观都超越了客观,不能全面、深刻、发展地认识客观世界,都要犯错误。

3.识记文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

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服力,使读者能从事例本身悟出至理深意。

4.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

文章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身说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这种文风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极高境界,故被誉为“大家风范”。

七《咬文嚼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①归纳法。最后一段“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时采用了归纳法。②例证法。王若虚改《史记》的例子,是例证法;论证“误用联想易生流弊”时举了古人的“套语”“滥调”,也是例证法。③“类比法。在论证”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联想的意义……有如累外圆晕,晕外霞光……“是类比论证。

八、《吃饭》

1.“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生活中,物质生活的需要是第一位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第二位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以物质生活的需要为基础,但精神生活的需要是高级的生活需要,有时反倒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是相成相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