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单元
《渔父》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你认同哪一种人生态度,并说说原因。
参考答案:认同屈原的人生态度。
因为文中塑造了一个“举世皆浊杜我清,举世皆醉独我醒”的屈原,其志气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甘愿以死明志的态度可贵可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例如今年的打击贪官污吏,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被拖下马。
所以,保持高洁的品行是每个人的都需要的,是为了自己,为了社会,也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阅读这首诗,说说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是什么读这首诗,我觉得从我们身上脱落最终的是生命。
诗人通过对“秋日的树木”枯黄的树叶和凋零的花朵都交给秋风,蝉蜕后把残壳丢落在泥土里,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而留下歌曲等来喻意我们的一生。
我们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或事情注定要从我们身上“脱落”,因为也许只有这样让它们化作尘埃,回归一脉青山,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永恒,而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命价值。
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如蝉蜕一样,脱去杂质和负累,以一种新的生命力量去延续。
《像山那样思考》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分别意味着什么?答:原文中说明,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而根据我对原文的理解,在我看来,狼的消失对自然意味着被破坏。
没有了追逐者,牛群鹿群都可以肆意的生长,大片的树木草丛都被破坏了,对自然坏境是一种破坏,意味着狼的消失是对自然的破坏。
而狼的消失对人类的生存现状意味着死亡。
人类以为没有了狼群,牛和鹿的数量不会减少,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牛跟鹿所吃掉的树木和草丛,灌木,使得自然坏境遭到破坏,然而牛和鹿破坏的自然后果需要人类去承担,出现了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
牛和鹿被狼杀死只要两三年即可得到替补,而牛和鹿破坏的自然是几十年也未必得到恢复。
而狼的消失对未来意味着灭亡。
狼的消失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牛群和鹿群使大自然遭受了破坏,使大自然没有得到恢复,自然灾害的结果报应在人类身上。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大学语文第十版课后题及答案(一)单项填空1.《诗经·国风·邶风》中“何以解忧,______”,后面的词句是什么?A.唯有杜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正言》一诗中“左迁”是指______。
A.王昌龄下令将朝廷中央迁往左边3.《三国演义》描述了_______统一中国建立汉朝的历程。
A.刘备4.《三字经》中最早提到“爸爸”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
A.父母在,不愁吃5.《论语》中孔子最早提出“于心伤”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
A.子路于心伤,不如齐视6.《孟子》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
A.仁、义、礼、智(二)多项选择1.《荀子》的主张有以下哪些?A. 以智慧救亡B. 全民推行聚落制度C. 义政理政D. 以德治天下2.大学难度最高的书籍是_______。
A. 《诗经》B. 《礼记》C. 《易经》D. 《论语》3.以下哪块是古代四书的《大学》的特点?A. 心血来潮B. 简明扼要C. 集中而发D. 尊重传统4.以下何种要素构成了著名的四书五经?A. 《诗经》B. 《春秋》C. 《礼记》D. 《易经》5.《论语》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A. 君子的道德行为B. 尊师爱友C. 行行高下D. 孝悌忠信(三)判断题1.《诗经》撰写了多尊神祇和记录西周王朝的宗教生活。
A. 正确2.《礼记》和《春秋》同属于礼乐类书籍。
A. 正确3.《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诸多教训、学生对孔子的问答、孔子对弟子的言教、孔子有关公案的案例等。
A. 正确4.《孟子》的主要思想是“政令”——强调行政权力的重要性。
A. 错误5.《孟子》中思想观念以道德建设为中心,同时主张以礼、义、智、仁等四种至理的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统治社会。
A. 正确。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注:由于字数原因。
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一.大同练习题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2.填空题《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__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__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__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__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__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个狗主义》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答:一是从欧洲现代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与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中国当代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2.作者提出“个狗主义”,从论说和写作的角度看效果怎样?答:提出“个狗主义”,表面是一个修辞手段,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答:闻一多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
答:是5、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答:是6、《侠客行》中,只有不识字的小孩认出了蝌蚪文,这体现了语言的()。
答:对思想的束缚7、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答:老子8、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答:女人不能骂人9、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
()答:否10、“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答案如下: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一、阅读理解1.(B)虽然是拍摄一组照片,但是照片的风格却存在差异,所以照片应该拍摄在不同的时刻。
2.(A)文中提到了不少表演形式,但是并没有提到独角戏。
3.(D)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这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4.(C)文中提到了孙猴子的人物特点,但是没有提到他的去向。
5.(B)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滕王阁的基础设施很复杂。
二、完形填空1.(D)根据前文提到的“家住偏僻的山村”的描述,可以推断出她的童年环境并不富裕。
2.(C)根据前文的描述,“辛苦的父亲”说明他们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3.(B)根据后文的描述,“当了兵之后,他才有了自己的卫生纸。
”可以推断出他决定当兵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
4.(A)根据前文提到的“不满三十七岁就退伍了”可以推断出他当兵的时间并不长。
5.(D)根据前文提到的他对待作战的态度,“绝不因为危险选择规避行动”,可以推断出他是非常勇敢无惧的。
三、改错题1. 将“没了信心”改为“有了信心”。
2. 将“领导都对他很失望”改为“领导们对他非常失望”。
3. 将“看把你由的”改为“看把你逗的”。
4. 将“书也没找回来的”改为“书也没找到”。
5. 将“这次他行动了”改为“这次他可真行动了”。
四、写作题目:谈谈你对阅读的看法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信息,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首先,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量。
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知识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其次,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方式。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李白不同凡俗的人生经历,杂揉各家的思想观念及对于现实丰富深刻的思想认识。
5.本诗颔联在对仗方面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答:语言练达,格律精工。“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而它们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
《宝玉挨打》
【艺术特点】
1.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
2.叙事有条不稳,行文有张有弛,情节起伏跌宕,语言生动传神。
《受戒》
【艺术特点】
1 .写实的严谨与写意的空灵相交织, 白描笔法,简洁自然, 或由景即情,或融情于景,表现出清新淡雅的风格。
2 .长句与短句巧妙搭配,奇句与偶句交叉变换,形成了诗词般的节奏回旋。
3 .语言活泼,俚语、方言,以及口语化的句式与节奏相融合,实现了风俗画般的美感效果。
答:行动谨慎(装疯以弄清事实)而又果断(一剑刺死躲在帷幕后偷听的大臣);传统保守思想(女性贞操观念)与人文主义思想(对人性的肯定)的矛盾。
3.从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母亲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对待女性贞操持什么态度?你认为他的态度合理吗?
答:略
【思考与练习】
1.汪曾祺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略。
2.试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与语言特色。
答:①这篇小说不重情节,打破了小说、散文和诗的界限,以诗化散文模式展开叙事,写印象,写感觉,写意境,具有牵动人心的作用。②语言特点:平淡的白描笔法,简洁自然、无拘无束。
由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3.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杜甫是一个敏锐多感的诗人,“凋伤”、“萧森”传达出的不仅仅是物色的衰残,还有心境的晦暗。同样,颔联所写的铺天盖地的波浪风云,也不只是写江中、塞上的景物,而且饱含着对于国事的感伤。颈联写“两开他日泪”的菊花与“一系故园心”的孤舟,因情观景,感情色彩更为浓重。以薄暮里回荡不绝的捣衣
【思考与练习】
1.《秋兴》是组诗,八首蝉联,章法严谨,脉络贯通,是杜甫晚年思想情感和艺术成就的体现。本诗是第一首,试分析其在组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原因是什么?从他挨打的原因来看,他有着怎样的性格内涵与悲剧人生?
答:①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②宝玉性情颖慧,重感情,轻礼法,有着鄙弃“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
2.宝钗是一个怎样的贵族少女?她在探望挨了打的宝玉时所说的话、所表现出来的情态说明了什么?
《哈姆雷特》(节选)
【艺术特点】
1.情节结构巧妙。复仇谋杀交织着爱情,有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四组谋杀情节,和三组关系。
2.戏剧场
景开阔。从宫廷到民间,从丹麦国内到国外,从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从人的世界到鬼魂世界,从现实世界到戏剧(戏中戏)世界,万象丛生,极丰富生动地展示了一幅幅社会人生画面。
答:①是一位正统淑女。②宝钗爱宝玉,但因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遮掩真情,站在封建正统势力的立场上,规劝宝玉。
3.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4.贾母和王夫人在宝玉挨打时的行为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既怨恨宝玉的叛逆,又不能没有他的复杂、矛盾的思想和心理
2.分析李白诗歌“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独特的想象方式。答:略。
3.体会本诗中抒情主人公狂放自信的个性特点。答:略。
?
《秋兴八首》(其一)
【艺术特点】
1.律诗写组诗,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
2.艺术上精美圆熟,章法谨严。
3.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4.语言凝炼警奇,对偶工稳精巧。
3.人物形象丰富,性格复杂、多样,具有立体感。
4.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隐藏在人的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5.语言丰富、精彩,如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脍炙人口。
【思考与练习】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哈姆雷特》剧中一句著名的台词,这句话的英文是“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汉文译者为什么这样翻译?
将进酒
【艺术特点】
1.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2.感情充沛,充分表现了诗人悲—乐—愤—狂的狂放个性。
3.句式参差错落,节奏急促,韵脚灵活多变。
1.结合诗中描绘的景象,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及其原因。
声作结,更把诗人伤乱思乡的感情传达地沉郁而悠远。
4.体会“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的比兴意义。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江水汹涌的气势和天地间风云变色的黯然,实则是在比当时时局的动荡无边和复兴渺茫之感,以及作者内心的绝望和复杂的情绪。
答: 这句话有多层次的含义,“To be, or not to be”的字面意思是“去做,还是去不做”,结合情节可以理解为“去复仇,还是不去复仇”,根据这节台词的具体内容来看,哈姆雷特思考的是“睡了(死),还是认命(活)”,是将复仇行动的意义提高到生命意义的高度来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2.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中最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从所选的第三幕来看,哈姆雷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首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2.“悲秋”是古诗中常见的,请问这首诗在“悲秋”诗中有何特点?有何审美价值?
答: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