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合集下载

《考工记》——先秦思想对当今设计的启迪与影响

《考工记》——先秦思想对当今设计的启迪与影响

和 谐 之 美 的人 文 价 值 观 在 《 考 工 记 》 中也 有 很 好 的体 现 。
至今 的先 民们从 未放弃对 于工业设计的探索与总结 ,诸如 《 考工记 》 和 谐 作 为古 人与 当代 人 所追 求 的理 想境 界 ,在 中 国传 统文 化 中 占 和 ”强调 的就 是 不 同事物 之 间 的相 互协 这一部 成书于前秦 时代 的 巨著 ,就是我 国对 于工业设计 思想与经验最 有 重 要 的地位 。其 中 的 “
对 他们 是 十分 重 视与 尊敬 的,反 观今 日的设 计师 与 设计 工作 ,似
乎 缺 少 了许 多当 时 的那种 “ 神圣 ”之 感 。 当时 的手 工制 作 是一 种
“ 上通 于 天 ” 的造物 过程 ,而今 日更像 是一 种 带有 目的性 的重 复
记 中对 于 “ 材 之 美 ”做 了 非 常 重要 的论 述 。材 料 是工 业 设 计 的 工 作 ,缺少 了精 神 的融 入 ,便很难 创造 出使 人眼 前 一亮 的设计 。 基 础 与保 证 , 《 考 工记 》中 强调 设计 艺 术 品 的材质 之 美 ,进 而对 其 次 是对 当 时 的 “ 设 计 师 ”所 掌 握 的技 艺 叹 为 观 止 。今 日 于 这 种 美做 出了独 到 的诠 释 。考 工记 中认 为 “ 美 材 ”本 身 既是 符 的许 多设 计 师也 未 必掌 握 的如他 们 一般 多 的材 料 工艺 、美 学 、生 合 器 物 功能 与 技术 要 求 ,即 依物 选材 。其 次注 重 材质 感 与功 能 性 产 、器械 方 面知 识 。尤 其 是现 在 的高校 设 计类 学 生 ,设计 能力 也 统一 。倡导 “ 形式 追 随 功能 ”设 计 理念 。值得 一 提 的是 , 《 考 工 仅仅 局 限于 理论 与 画纸 之 上 ,距 离真 正 的工业 设 计还 有十 分遥 远 记 》 中关于 制 物 的要 求还 体 现在 严 谨 的工 作 态度 上 。首 先 是数 据 的距 离 。工 业 设计 之所 以应用 范 围十 分广 泛 ,最 大 的原 因便 是每 准确 ,考工 记 中模 数 设 计思 想 充分 说 明 了这 点 , 同时也 反 映 了当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引言:一、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古代工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能保存至今。

《考工记》通过展现古代工匠的技艺传承和学徒制度,强调了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传承,这些技艺才能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

同时,《考工记》还描绘了古代工匠的艰辛努力和对于技艺的执着追求,以此激发读者对于传统工艺的认同和尊重。

正是通过这种认同和尊重,我们才能珍视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传递给后人。

二、保护传统工艺的困境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给古代工匠技艺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逐渐被取代,工匠技艺逐渐失传。

《考工记》中也描绘了这一现象,通过讲述工匠们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冲突,展现了传统工艺面临的困境。

这种冲突也正是《考工记》想要提醒读者的,传统工艺需要得到保护,否则它们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保护传统工艺,通过各种渠道来传承和推广。

三、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考工记》通过讲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了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

这些古代工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代表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考工记》通过描绘这些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技艺,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

同时,通过《考工记》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于工艺制作过程的描述,也向读者展示了传统工艺背后的情感和价值。

这些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并弘扬传统文化。

结论:《考工记》通过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描绘和探讨,传达了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工艺的珍贵,尊重并传承它们,使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传统工艺所处的困境,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孙立斌在《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功能性:孙立斌注重设计作品的功能性,他重视作品的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他在设计上考虑了各种实际使用的情况,使作品能
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强调形式美:孙立斌在设计作品时,注重作品的整体形式美。

他追
求作品的美感,使设计作品更加美观,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到愉悦。

他善于
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材料,使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高度重视细节:孙立斌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他在设计作品时非常注
重细节的处理。

他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完美。

他的作
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精细的雕刻、精确的细节处理,这为他的设计作品增添
了独特的魅力。

4.追求创新:孙立斌在设计中追求创新,他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和工艺,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他善于寻找灵感,注重创造力的发挥,使
设计作品不断与众不同,引领时代的潮流。

5.融合传统与现代:孙立斌的设计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在设计中不仅注重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还吸取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使作
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他的设计作品既有古典的庄重,又有现代的时尚感。

综上所述,孙立斌在《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功能性、强调形式美、高度重视细节、追求创新以及融合传统与现代等方面。

他的
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世的设计师
和工匠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考工记》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并探讨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美学观,里面包含了许多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设计思想以及非常有意义的设计观念,是中国灿烂农耕文明时代所总结的设计观念,对今天的工业文明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遵礼定制设计分工设计思想《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勺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

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圭寸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是故为礼以奉之。

”(左传昭公25年》)礼者也,犹体也。

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 (《礼记》)可见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探索研究[摘 要]《考工记》记录了百工之事,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设计思想贯穿其中。

在设计管理思想上,讲究分工合作、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科学性的设计思想既是中国古代“造物”理念的总结,更是未来设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思想;合以为良;创新;造物思想[中图分类号]J50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6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J].天工,2021(11):65-67.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高 平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高平(1982.06—),男,汉族,广东兴宁人,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教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考工记》记载了齐国时期各行各业的手工制作规范及工艺技术,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古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中最具设计思想价值的,莫过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全书。

以此观点切入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建立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周易》到《考工记》中设计思想的变化《易经·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1]此处所说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可见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上天下地以及人主宰万物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下》中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中讲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心向背的重要作用。

另《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可见,讲究顺应天之时运、接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这种思想从《周易》开始便影响着各行各业。

_考工记_设计理念中的天人思想

_考工记_设计理念中的天人思想

2010/3・文艺争鸣・艺术史《考工记》又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作为《周礼》中的一篇而保存下来的,它上承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

从它的内容来看,此书根基于多门学科,记述和分析“百工”之事,虽然文字只有7000字左右,但篇章明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论述得当。

除总论外,分攻木之工(治木)、攻金之工(青铜铸造)、攻皮之工(靴皮制革)、设色之工(调色、绘画、染羽)、刮摩之工(治玉、石)、传埴之工(制陶器)六大部分,又详分三十项专门的生产部门,分别对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皮革、染色、建筑等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规范化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记录,《考工记》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和设计原则,特别是对设计理念中天人思想的阐发,使《考工记》不仅在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理论价值,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顺应天时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甚至有人称其为古代中国学术文化的第一课题。

古代中国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大体上有二: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天人有分。

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人相通乃至相类,天性乃至天形即是人性、人形,知人即可知天,知天即可知人。

而所谓天人有分,则是说天人各自有其职分,天人各具其道、各行其道,于是天人难免各据一端,交争交胜。

天人合一思想,萌芽于孔子,发源于孟子。

孔子以天为宇宙的最高主宰。

孟子则认为天人相通,天的根本性德蕴含于人的心性之中,天道与人道相互贯通。

孔门及孟子所谓的“天”,主要是道德意义上的,但同时也兼有自然的涵义。

因此,最初儒家提出天人相通的观念,其用意在赋予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以宇宙论的意义。

中国宇宙论的开创者是老子。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老子讲的“天”,指自然之大。

天与地合起来用,指整个自然界。

老子认为,道是贯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换句话说,人与自然虽可分而言之,但究其根本则是一体的。

《考工记》之画缋的设计思想启示

《考工记》之画缋的设计思想启示

《考工记》之画缋的设计思想启示《考工记?画缋》中有:“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

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

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考工记?画缋》开篇的“画缋之事,杂五色”,其中画、缋在《考工记》“设色之工”中曾被当做练染施色工艺中的两个工种。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缋,织余也”,清人段玉裁注释说:“此亦兼布帛言之也……织余为机尾。

缋之言遗也,故训为织余。

织余,今亦呼为机头,可用系物或饰物”,可见“缋”原是指布帛织物的头尾部分,作为系物或装饰。

但是将“缋”用在工艺中其含义则为“缋犹画也,然初画曰画,成文曰缋”。

文中将画、缋并言,是由于“言画是总语,以其缋绣皆须画之”。

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丝织衣物可证明我国在丝织锦缎尚未完备之前,确有在服装上直接绘制纹样以进行装饰的手段。

文章第一句话就点明了画缋的职务和工作――调配五色,用来在服装上描绘纹饰,揭示出我国古人将“五色”视为主要颜色并将其用于描绘服装纹样的观念由来已久,因此围绕《画缋》的解读并不应该仅局限于以往文章中多从其所蕴含的色彩思想方面进行诠释,还可以着眼于其中所包含的关于服装装饰方面的思想。

随后文章继续展开,对上文所杂之“五色”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即“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

但细读下来会发现,文中表述的五色实为青、赤、白、黑、玄、黄六种颜色,按照唐代学者贾公彦的解释:“上有六色,此言五者,或可玄、黑共说也。

……天玄与北方黑,两者大同小异,何者?玄黑虽是其一,言天止得谓之玄天,不得言黑天。

若据北方而言,玄黑俱得称之”,可知玄色和黑色两者本大同小异,只是由于天的颜色不能用“黑”来形容,为了区别象征天的颜色和代表北方的颜色,所以才分出玄色、黑色。

知者创物,巧者和之——散论《考工记》的机械设计美学思想

知者创物,巧者和之——散论《考工记》的机械设计美学思想
第1 0卷 第 6期
21 00年 1 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n l f a g o gU iesyo eh oo y S ca S e csE io o ra n d n nv ri f c n lg ( oil d n e dt n) o Gu t T i
乐,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L ‘ ”6 和为贵” 《 J ( 论语》 , j )L 7
“ 乐与 天地 同 和 ” ‘ 论 形 躯 , 乎 大 同 , 同 大 。 颂 合 大 而无 已。 ‘ , ” 子 天之 合 也 ; , 之 合也 。 ¨_ 合 我 人 ” U“ 异 以为 同 , 同 以为 异 ” ¨ 散 。 庄 子 以和 为 天 ( ) 道 的
V0 . O . 1 1 No 6
D c2 1 e .00
知 者 创 物 , 者 和 之 巧
— —
散论《 考工记》 的机械设计美 学思想
张 洪 亮
( 东 工 业 大 学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 东 广州 , 10 0 广 广 509 )

要 : 考工记》 《 作为先秦 时期编写的一部关于机械 工艺制作 的科技 名著 , 其所 蕴含 的设计美 学思想 非常 丰富、
深邃 , 章 再 就 其 中的“ 合 ” “ 人 合 一 ” 文 和 、 天 的基 本 思 想 、 涵及 其 所 表 达 的辩 证 关 系进 行 了讨 论 。 内
关键词 : 考 工记》 机械 设计 《 中图分类号 : 3 . B8 2 1
美学思想 和 谐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6 3 2 1 0 -0 90 17 -2 X【00)6 0 6 -4
本质 , 也是人 的本 质 , 天和人 其本 质都是 具艺 术精 神 性的 , 子 以和注 释 德 , 与 性 同义 , 的是人 的本 庄 德 指 质 , 即是认 为人 的本 质是 和 , 即是认 为人 之本 质 这 亦 是 艺术 性 的。l 所 以没 有 “ ” 没 有 艺 术 的统 一 , l』 和 便

《考工记》蕴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蕴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蕴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摘要:本文就《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归纳和提取,主要通过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人的因素三方面探讨器物的设计构成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和合思想;礼制思想;以人为本《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书中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馨、练染、建筑、水利等。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考工记》在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工记》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关怀《考工记》开篇讲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智慧的人创造器物,心灵手巧的人循其法式,守此职业世代相传。

叫做工,百工制作的器物,都是圣人的创造。

这里作者把器物制作看做是神圣的,把创造这些器物的人们尊为圣人。

体现了对于手工业制作者的尊重,在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等级社会中,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是难能可贵的。

在《弓人为弓》篇,“凡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卢血气,丰肉而短,宽缓以荼。

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骨直以立,忿埶以奔。

若是者为之安弓,安弓为之危矢,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则莫能以速中,且不深。

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则莫能以愿中。

”凡制作弓,各因使用者的形貌性情而定。

胖而矮,性情宽舒而举动徐缓,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劲疾的弓,劲疾的弓配以柔缓的箭。

刚毅而敏捷,暴躁而迅疾,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柔缓的弓,柔缓的弓配以劲疾的箭。

如果人的性情柔缓,他的弓也柔缓,箭也柔缓,(射出的箭)就不能就不能迅速中的,而且不能深入。

如果人的性情急躁,他的弓也劲疾,箭也劲疾,(射出的箭)就不能谨慎命中。

对于弓箭的制作使用,作者没有按照统一的规格进行制作,而是认为不同体质、性情的人配置的弓箭也有所差异。

弓箭最大限度的发挥功用,除了弓箭本身,还有人的因素,体现了人与物的合理搭配,弓的制作围绕人来进行。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摘要】:先秦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科技文献。

它记载了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和生产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而又艰苦的劳动实践对手工业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地结晶。

无论是在中国经典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传统手工业设计史和科技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考工记》中所体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一定的阐释和探讨,阐明其对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一《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是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又名《冬官考工记》,“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整理先秦古籍,因《周官》缺东官篇,便以《考工记》补入:刘歆时改《周官》名为《周礼》,遂成为《周礼》之一篇,故也称《周礼.考工记》”。

它篇幅不长,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涉及到了先秦时期的制车、青铜冶铸、兵器、钟磬、礼器、建筑、水利工程、生活用具等手工业技术,同时还涉及到了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动物、天象、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充分反映了先秦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

书中详细的记述了当时工艺设计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标准等对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积极地指导意义。

二(一)《考工记》中的设计原则1、天时所谓“天时”指的是,一种自然运行的时序,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或变化的自然规律,通俗的讲也就是指气候的变化,如天气的阴晴雨雪、寒暑、节气、气候等。

《考工记》中对“天时”的记载为:“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意思是:气候的变化可以让万物生长茂盛,有时却能使万物凋谢死亡;石头有的时候因风化而裂开;水有时会冰冻凝固,有时会变成雨露;这些指的都是天时造成的即自然规律。

《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

《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

结论
通过对《考工记》设计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设计师的智慧 和魅力。这部著作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 本质和价值。在当今社会,设计师更应该注重创新和实用,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用户体验和经济环保等方面,努力创造出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美观性的优秀作品。
感谢观看
3、均衡适度的和谐之美
《考工记》还强调工艺品的均衡适度之美。在工艺制作中,应该注重各要素 之间的均衡协调,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例如,《考工记》中提到的“适中、 适用、适当”的原则,表明了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追求适度的和谐之美。在 现代设计中,这种均衡适度的思想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需 求的同时,注重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避免过度装饰或设计不足的情况出现。
一、《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 解读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工艺技术的理论、制度、 原则和特点等,其中也涉及到许多美学思想。以下从三个方面解读《考工记》的 工艺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考工记》强调工艺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之美。在工艺制作中, 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例如,《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 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就表达了工艺制作应该顺应天时、地气、材料和人 工等条件,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自 然之美,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
目录
01 一、《考工记》的工 艺美学思想解读 三、《考工记》美学
03 思想与现代社会审美 意识的共通之处
二、《考工记》美学
02 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 示
04 参考内容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也是一部极富哲学意味的工艺 学文献,它对于工艺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 《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进行解读,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得设计思想《考工记》就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得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得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就是作为儒家经典得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就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就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与家庭小手工业得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就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得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得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得学习起到了很大得帮助。

《考工记》所载得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得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得精湛得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得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就是先进得行之有效得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得制造业也有深刻得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 这就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应在顺应“天时”、“地气”得前提下,强调“材美”与“工巧”。

中国古人素来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得沟通融合。

所谓“材美”,就是要求工匠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得质地品性进行选择,发挥材料本身得自然美感,而“工巧”,就更多得就是对人得技艺与创造才能得要求,必须合理利用材料得性能。

通过因地制宜得方式实现本地资源得合理利用,也提高了资源利用得效率。

“天时”与“地气”就是造物得两个基本客观条件,而“材美”与“工巧”则就是对制器者提出得要求。

一件器物,只有当它具备这四个条件,既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得尊重,又发挥了人对天然材料得主观创造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达到了完美得结合,它才能成为一件好器物。

《考工记》中得这段论述,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得与谐统一,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中得一个深刻得造物原则,产生了天人合一得思想,并在中国几千年得器物艺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得影响。

如我国古代得明式家具,就就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得集大成者。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工美史话作者简介:徐竹馨(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摘 要]先秦时期著名工艺典籍《考工记》对我国科技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书中所蕴含的造物思想更是成为后世设计学习的典范。

从《考工记》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造物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地域文化性、人性化以及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等三个方面探讨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思想;现代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5-009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徐竹馨.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天工,2022(15):91-93.徐竹馨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被誉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

该书保留了先秦大量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以及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阐述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及匠人精神,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它所蕴含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考工记》概述《考工记》产生于礼法严明的周朝,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在事事皆重礼仪的封建社会背景下,《考工记》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书中对各工种和各器物制造工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迎来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手工业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分工也趋于精细。

《考工记》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还细分出不同的工种,即攻木之工七种、攻金之工六种、攻皮之工五种、攻色之工五种、刮磨之工五种、抟埴之工二种,对各工种进行了严格的分工,并明确规定了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有助于工匠专攻技艺,人尽其能。

《考工记》之匠人营国的设计思想启示

《考工记》之匠人营国的设计思想启示

《考工记》之匠人营国的设计思想启示作者:何俊霞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1期摘要:考工记作为中国较早也较为完整的艺术论著之一,其设计思想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中“匠人营国”篇中关于城市规划,制度等级等各方面的描述,无不体现其深远的思想意图,对后世都城营建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提炼其中几个设计要点,并加以说明分析。

关键词:考工记匠人营国设计思想城市规划《周礼》是先秦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周王室官制以及战国时期各国的相关制度,其记录整理者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儒者,因而存有儒家的一些政治思想。

全书共六篇,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汉代学者编校整理《周礼》时已缺《冬官司空》篇,便将《考工记》补入,由此,《考工记》成为《周礼》之一篇,称为《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中开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直接说明本书主要记载我国汉代以前关于器物的制度和工艺思想。

《考工记》在详细记载周代官营手工工艺典章制度的同时,还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想,器以载道,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对后世器物制作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其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明堂等级及匠人营国等等方面对后世的建筑营建、设计思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天人合一《考工记》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即可理解为“顺应天意,天人合一”,《考工记》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尊崇,除却对自然的认识外,人的“巧工”、材料的“美”也是成就器物的重要条件,工匠需主动地体会材料的美,只有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合理的选材、用材。

《考工记》始终将贯穿于“天人相和”的造物观念之中,一则主张,造物自身应遵循自然的基本法度并与造物思想和谐;二则认为,人工技巧应与天然条件和谐,顺应并接受“天有时,地有气”的客观规律,并升华到“材有美,工有巧”的理想的人为境界;三则,实现操作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者关系的最佳优化组合。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1.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①“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

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

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天时”指季节、气候因素。

设计思想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器物。

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前进、发展变化的,时代变更,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工业社会初期,机器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满足人们对物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强调功能的需求,如“现代主义”(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则是强调形式的简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现,忽视了装饰的表现和审美意识,如阿道夫·卢斯(Adof Loos 1870-1933奥地利建筑师)在他的论文《装饰与罪恶》中就明确反对设计追求装饰的趋向,阐述理性主义设计理论,认为设计应以实用为主,认为设计的物品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的功能特点之美为美,认为装饰是罪恶的。

②无独有偶,德国工业联盟重要成员,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设计艺术教育家、包豪斯的重要成员、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斯·凡·德·罗(Mies Van Rohe 1886-1969)宣传现代设计理论,认为设计应立足“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美学思想。

③而由于看到时代进步,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的一面,“后现代主义”则强烈指责了现代主义忽视产品装饰表现的理念,极力主张装饰个性化,审美情趣等。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考工记》设计思想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作者:魏保乐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摘要:在中国设计史上《考工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工记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和观点,不仅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造物观,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对功能、匠意、自然的理解及“和合”的精神对现代产品设计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当代产品设计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在传统造物中找到解决方法,得到一些启示。

在当代设计环境中,中国传统的开放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是当代产品设计首要考虑的内容。

关键词:考工记产品设计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和合工匠精神《考工记》成书于先秦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其记录了我国先秦时的重大科技成就,里面蕴含了许多重要的设计理念。

其设计理念对当代产品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中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何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指围绕使用者本身及產品使用目的进行的设计。

即造物活动的根本在于“为人用”,好的造物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先秦时期的器具从设计到生产,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都包含着人们生活的需要,《考工记》中,对于各种器具的生产目的和用途都有着大量详尽的描述。

在现代语意中的“以人为本”不仅要以个人为本,还要以人类为本,提倡绿色设计。

在现代设计中,产品更新频率快,材料废弃度大大增加。

西方曾一度提出“有计划的废止”,虽然这种口号已经不再宣传,但在产品的设计领域还潜在存在着这种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病态的消费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浪费,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

“造物应使‘物’自身做到行其事,尽其用。

”[1]如何面对自然资源的匮乏是急需考虑的问题,我们应借鉴古人物尽其用的方法,遵循天地自然之规律以回应自然的恩赐,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真正从实质上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改变设计方法和思路,用设计造福人类自身。

二、“尚质尚用”的功能主义“从‘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到具体的‘郑刀’、‘宋斤’、‘鲁削’、‘吴一粤剑’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功能。

《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美学思想

《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美学思想

试论《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摘要】《考工记》是中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手工艺技术典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功至为上等方面。

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在造物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了具体的工艺规程和器物的象征意义上,同时还强调了以人为本;五行相生表现为“五色”和“五行”的匹配以及“五色”之间的搭配组合;该书不仅开创了造物的审美原则,而且对当今的工艺创造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材美工巧一、认识《考工记》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按照《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记载:“《周礼东官》则记考工之事,与此不同,盖本缺《东官》,汉儒以《考工记》当之也。

” i 《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二、《考工记》中“材美工巧”的论述《考工记》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为这一思想最明确的表述,而这段述文也成为中国古代设计传统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美学观与价值标准。

这是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

1.材美的设计思想依物取材。

《考工记》里有:“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意思是说,天有时助万物生长,有时令万物消亡;草木有时欣欣向荣,有时凋落枯萎:水有时凝固成冰,有时又转化为泽。

这些都为天时。

又何谓“地气”呢?《考工记》指出:“桔逾淮而北为枳,瞿鸟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从中可见“地气”指的是地质、地貌、地况、植被、矿物等多种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

而各地因天时地气的不同,就有了各地不同美质的各类材料,如“燕之角、荆之干、吴粤之金锡等”,这些即谓之“材美”。

“天时、地气、材美”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原文:《匠人营国》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译文】匠人营建城邑匠人营建城邑。

全城九里见方,每边设三门;门有三涂(一涂可以马车容一辆,三涂即并排三辆)。

城中主要的干道为“九经九纬”,即南北干道九条,东西干道九条。

每条干道的宽度为九涂,容九辆马车并行,共宽七丈二尺(约14.4米)。

在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设坛;前面是交易的市场。

市场和官府的面积各一百步见方。

据说这是周代都城制度的理想模式,对后来历代帝王的奖惩影响很大。

现代考古证明,长安城的规划显然在许多方面参照了《考工记》所记述的制度,模拟了这种格局。

长安城的平面形状虽不规整,但大体上呈正方形,经纬相等。

城的四面共有12座城门。

体现的设计思想:匠人这种在营建城邑时总体规划的设计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设计还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借鉴。

现在的设计很多时候没有从整体出发,设计的建筑很多时候不能跟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比如一些民风旅游村中修建的高大的现代的现代商城,这样既破坏了民风村的整体氛围,又会遮挡风景。

有的城市在初建的时候设计师没有从整体上做很好的规划,就会造成后来的交通堵塞;城市公共用地和绿地过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

著名设计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就做到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把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匠人们的这种整体性也让我们考虑想到现在设计师的产品,功能单一。

很多设计师为了追求表面的美观,连最基本的实用都舍弃了。

所有设计的产品都是为人而服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而对于设计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实用方面就等同于工匠了,甚至不如。

如在我们这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时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得要求也与日俱增。

城市住房越来越紧张,是现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寸土寸金”的现状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家具的时候不仅要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应该同时具备节约空间的功能功能,尽可能的减少家具所用的占地面积,这样才能符合现在人们的需要。

《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

《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

《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读《考工记》有感——《考工记》中的设计美学探讨《考工记》,又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大概成书于先秦时期,学者们对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有说是汉代,也有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先秦时作。

《考工记》自成书以后,由于战火不断,不少在在战争中散佚,到汉代时,已经残缺不全了,因此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以补《冬官》之缺,这也就解释了《考工记》为什么又叫《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编写的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科技名著。

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百工之事”,而且其蕴含的丰富设计美学思想,更是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儒道互补审美宇宙观一脉相承,故而这部古籍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艺术与科学领域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研究《考工记》不仅只是在其造物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应对其内涵的设计美学思想与艺术精神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传承典籍文化精髓,启发新的艺术审美观念与设计思维模式。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老是要向我们极力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通读全书,给我感触和启发最深的就是《考工记》书中关于设计美学思想方面的阐述,为此我总结了以下两点: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总叙》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

这一设计思想是《考工记》中最重要的审美观,是最具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表述。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种工艺思想的提出,也成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和制作的原则和中国最早的系统工艺思想。

这种工艺造物理论将天、地、材、人诸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先秦诸子思想中形而上的“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是古代造物思想的核心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
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
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
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应在顺应“天时”、“地气”的前提下,强调“材美”与“工巧”。

中国古人素来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

所谓“材美”,是要求工匠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的质地品性进行选择,发挥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感,而“工巧”,就更多的是对人的技艺和创造才能的要求,必须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

通过因地制宜的方
式实现本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天时”和“地气”是造物的两个基本客观条件,而“材美”和“工巧”则是对制器者提出的要求。

一件器物,只有当它具备这四个条件,既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又发挥
了人对天然材料的主观创造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才
能成为一件好器物。

《考工记》中的这段论述,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中的一个深刻的造物原
则,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器物艺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
的影响。

如我国古代的明式家具,就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集大成者。

工业设计虽然具有相当大的艺术成分。

但其本质是科学性的。

产品要想具
有精良的外观品质和优良的使用效能,就必须严格把握工艺流程和人机尺度。

在工艺流程方面,《考工记》就曾论述:“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

阳也者,缜理而坚,而齐诸
其阳,则毂虽蔽不蔌。

”认识到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生产
加工时必须深入分析它们的材料特点,因材施工,有的放矢,以发挥出材料的
最大效能。

这些都是古代工匠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而现代工艺可以在分子层
面进行材料的把握.这为我们对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启迪。

在人机工学方面,《考工记》也提供了朴素的人机尺度思想:“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

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

无以为戚速也。

轮以崇,
则人不能登也;轮以庳,则子马中古登飚也。

放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
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
加轸于犊焉,四尺也。

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可以看出,古代设计师在制造
交通工具时不但考虑到了人体工程学的因素,而且将拉车的畜力也包括在了设
计考虑的范围内。

他们提出车轮高度应该适中,太高则不利于使用者登车,太
低则会使拉车的马感到吃力。

反观当代的设计,虽体系严谨,理论复杂。

却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
和谐的关系。

设计出的产产品往往不能使消费者感到舒服。

《考工记》提出百工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
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

并且这些卓越的设计文明都是由“知者
创物”即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再经“巧者述之守之”加以传承和推广的。


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人们不仅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而且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设计之“创物”与传统之“述守”在手工艺生产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这对我们学习时有很大的帮助。

古人都能够继承和推广优秀的传统的
手工艺,然而今天的我们却一味的学习外国文化,忘却了自己的文化。

在当代
设计中不乏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引用了中国元素,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设计者却是
外国人。

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工记·玉人》篇,制玉按不同身份,不同用途,不同场合而有形制、尺寸、装饰及材质的不同。

《考工记》记载:“天子用全”,即天子所持礼玉由毫无杂质的纯玉制成:“上公用龙”,上公用四玉一石:“侯用瓒”,侯用三玉二石:“伯用
将”,伯则用玉石各半质地更不纯的玉器。

当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我们要考虑对
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位。

了解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众,产品的使用场所。

设计出
符合消费者的产品。

《考工记·匠人营国》篇记载了古代王城建筑工程的各项标准程式:“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室中度以几,堂中度以筵,宫中度以寻,涂度以轨。

”文献不仅规定了先秦建筑中通行的以标准
化实物(如:几、筵、寻、步、轨等)作量度单位,还规定了王城的营建制度,其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王城布局模式更成为后世历代都城恒古不变的营造
法式。

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规范除了运用于《考工记》中各项手工艺的制作生
产方面,还被运用到产品的检验方面:如“轮人制轮”,只有达到“可规、可水、可县、可量、可权”的标准才算优质产品,轮人还可凭此技术评为“国工”,即国家级高级工匠。

这为现代工业产品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设计是社会物质生产、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
环境中,反映着具体的社会现实。

因此对设计的研究就必须充分注意其所处的
社会环境。

《考工记》的社会背景问题比较复杂,因此本文第2章着力从历史文献入手寻找线索,初步确立了《考工记》与齐国的关系;进而从齐国的历史入手,确认齐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并,目.在春秋末战国初由于变法称霸的需要,大力发展手工业;并且由于樱下学派的存在,使得《考工记》的成书有了学术基础;最后通过与齐法家典籍《管子》的对比,确认《考工记》与齐国,与齐法家
学说有直接的联系。

由此,我们便确立了《考工记》的社会背景,即是春秋末
战国初齐国变法改革的产物,是齐国法家思想在手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考工记》“法和”一体的设计思想,这是齐法家思想在手工业领域的延伸。

而齐法家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学派,其学说呈现出各学派混合折中的面貌。

这是
由于齐国保守势力强大,法家的政策在齐国不能像秦国那样彻底地实施,而只
能有所取舍,所以就出现了以法家学说为主,兼采其他各学派的主张的特殊面
貌。

表现在《考工记》中就是以刚性、其体的“法”为主体,但又与柔性、抽
象的“和”相统一;以功利务实的功能追求为主体,而又.与注重伦理的礼制相
统一。

文章分别通过“法和”一体论、设计本源论、设计目标论和设计方法论来
论证这种设计思想。

在“法和”一体论一章中,具体的分析分别论证《考工记》
中“法”与“和”。

通过选材以法、制作以法和检验以法来讨论其体制作和检验
中“法,,的运用;“法,,在具体的制作中指导设计,而“和”则主要更注重设
计的整体功能,注重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力图达到物一物、物一人之间的和
谐,实现功能的最大、最优化。

“法和”一体的设计思想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还贯穿在《考工记》
对设计本源、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法的认识中。

古人认为“物”的创造是与智者
圣人联系在一起的,而智者创物的目的是“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即通过“物”的功能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这便是《考工记》朴素的设计起源论。


对设计目标的追求则不只是朴素的功能,还注重“物”的伦理意义,即一方面
追求功能,两一方面追求礼制,体现出矛盾的折中。

这也便是《考工记》设计
思想的独特面貌,貌似矛盾的东西总是能够神奇的统一在一起。

这种独特的现
象在中国古代设计中只此一家,就像齐国特殊的文化一样,一方面世俗功利,
另一方面却又超凡脱俗。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齐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造成
的;另一方面是樱下学宫的存在,使得各种思想能够在一个较宽松自由的氛围里
相互学习、融合。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法和”一体的设计思想是功利的,是应对特殊现实
而不得己的让步。

在设计中追求功能,也追求礼制。

但是礼制是作为一种工具
存在,是为设计能够更好的实现功能而服务的。

在这个意义上,《考工记》开启了中国古代务实、功利的设计传统,尽管表面看上去《考工记》所涉及的设计
思想非常混乱,甚至矛盾,但是这是特殊的时代环境和需要造成的。

《考工记》在中国设计史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开创了国家从宏观战略和治国纲领层面
上控制和引导重要手工业的先河。

战国以后,中国逐步实现了政治和文化的统
一,而历代统治者对于战略物资、技术都是严格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