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未来互联网及其应用--北京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张宏科
第四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第四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21期11月1日上午,第四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作为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I C T中国·2019高层论坛”的重量级分论坛,此次论坛以“元年,揭幕商用时代”为主题,产业界齐聚一堂,从不同视角对5G技术、产业与应用等最新进展与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共商5G发展及未来。
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中国信通院等国内外运营、系统、芯片、终端、仪表、咨询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出席并致辞。
王新哲指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5G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产业链主要环节加速成熟,商用网络建设不断加快,行业融合应用持续深化。
王新哲强调,要紧紧抓住5G商用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5G商用部署,加快推动5G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网络部署,完善基础设施。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夯实发展根基。
三是深化应用创新,繁荣数字经济。
四是强化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
五是坚持开放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论坛上,I M T-2020(5G)推进组举行了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颁奖典礼。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和T 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为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项目代表颁发证书。
据悉,大赛于2019年1月23日启动,旨在面向行业、企业及个人等广泛征集5G应用,凝聚全社会的能力与资源,进一步探索5G应用需求、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等,深入挖掘并孵化一批5G特色应用,为构建5G良好的应用生态奠定基础。
大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收到参赛项目3731个,参赛项目从首届大赛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设计为主,转变为以试验、应用示范为主,涌现出大量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介绍
Internet实现了与公用电话 交换网(包括移动互联网) 的互连
Internet是一个 用户自己的网络
Internet特点
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 联组成,是一个世界 性的网络
由众多的路由器、网 关连接而成
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简介—互联网技术定义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
缩写 LAN
MAN
传输范围 几公里之内
城市范围内
传输速率 10Mb/s~10Gb/s
应用区域
房间、建筑 物、校园
100Mb/s
城市
WAN 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 56kb/s~155Mb/s 国家、洲际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简介—互联网示意图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简介—Internet特点
TCP/IP协议是 Internet的核心
网络大潮
互联网进入普及和 快速增长期。如网 上教育(99年开始 的网上高考招生)、 网上银行(99年招 商银行最早推出 “一网通”网上银 行)、电子商务、 网络游戏(2001年 盛大的传奇)、即 时通讯(腾讯)等 等风靡中国互联网
繁荣与未来
经过不断调整、 转型升级,建立 与完善互联网安 全机制,电子商 务、银联支付等 得到普及,互联 网+、大数据等 技术的成熟,使 得互联网应用多 元化,走向繁荣
1971
ARPANET的技术开始 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的学生史蒂夫·道纳 尔开发电子邮件软 件“Eudora”
1993
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 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学 生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on)等人开发 了真正浏览器 “Mosaic”,此后互联 网得以爆炸性普及
中国引领全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引领全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信息化》2021年第01期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主办的《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发布会暨全联网发展高端研讨会2020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以及来自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毛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李丽、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李洪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群、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磊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马严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王志良教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高喜伟和基础技术实验室副主任董科军、华信研究院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熊伟等出席了图书发布会,并参与研讨交流。
刘九如在主持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时说起,8年前在工信部电子一所工作时与“互联网之父”、著名信息标识技术Handle System的发明人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博士偶然相识,并与王建伟、周剑等人一起,费尽周折,大胆推动中国主导Handle技术发展及在中国工业领域应用,一直谈到近期配合编辑出版《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的渊源和感受,引起与会专家的感慨和思考。
出席《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揭幕的部分专家(左起:黄澄清、刘九如、周宏仁、王建伟、曾宇、毛伟)刘九如认为,与其说今天大家是来见证一本新书的发布,不如说是来深入研究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5G快速发展与IPv6加快部署的背景下,万物互联时代真正到来,“全联网”概念的提出与澄清正逢其时。
宁夏平罗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无答案)不分版本
宁夏平罗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无答案)不分版本宁夏平罗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无答案〕第I卷阅读题〔阅读题共计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概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
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
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
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
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
西周初创,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
在周太师整理标准前代已有诗作的根底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
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标准,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
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到达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别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
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
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
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
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
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及导师相关信息
通信与微波研究所....................................................................................................................... 1 通信技术方向...........................................................................................................................1 数字传输系统、网络及 SoC 课题组................................................................................... 1 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组....................................................................................................... 2 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宽带传输课题组........................................................................... 2 通信网络研究室................................................................................................................... 3 曹志刚、刘序明、晏坚课题组........................................................................................... 4 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无线通信课题组............................................................... 5 陆建华教授课题组............................................................................................................... 7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方向................................................................................................... 8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科学关忠良、张真继服务科学理论与信息化应用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科学关忠良、张真继服务科学理论与信息化应用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54人,下设应用经济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物流管理与工程、信息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共10个专业。
管理科学专业下设2个方向,分别是①服务科学理论与信息化应用,导师有关忠良、张真继、李学伟、刘世峰、苟娟琼、高自友、王庆云、陈喜庆;②现代决策理论与应用,导师有关忠良、李学伟、刘世峰、王庆云、陈喜庆、周静、郑吉春、王岳森。
二、考试的科目管理科学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②2215管理运筹学③3337管理工程基础理论三、导师介绍关忠良,男,锡伯族,1964年5月出生,辽宁开原人。
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现任大庆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李学伟:大连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校长。
男,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刘世峰,产业经济学博士,注册资产评估师,九三学社社员。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
目前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科研;企业管理、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及科研工作。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专注北京交通大学考博专业课辅导苟娟琼,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美国杜肯大学进行访问和学习。
高自友:男,1963年出生。
安徽人,理学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陈喜庆,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山东惠民人。
北邮继续教育学院导师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原继续教育学院导师介绍(2008)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丁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宽带通信网研究中心领衔教授自1986年以来培养研究生(含博士、硕士)近百人,发表论文150余篇,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项,申请专利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共5项。
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广义MPLS实现和安全路由器研究”,并与美国INTER 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对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进行跟踪和预测。
丁炜教授所负责的北京邮电大学培训中心通信网科研室(现更名为宽带通信网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
该科研室的宗旨是跟踪世界通信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开展对其前沿课题的研究,掌握相关理论和先进技术,力求创新,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优秀的高级通信科学技术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为了紧跟国际宽带通信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实验室正在进行MPLS协议软件和路由软件的开发、“具有MPLS功能的多业务边缘路由器的研制”、“INTEL网络处理器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其中边缘路由器的研制项目中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来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处理和不同速率接口数据流的转发。
温向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无线宽带网络理论与技术硕士研究生:IP宽带通信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归国留学评审专家;北京市信息化专业人才合作培养项目负责人;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组委会副主任等。
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项目6项,前邮电部项目3项,校级项目1项,横向项目8项。
其中:国家863项目“宽带光纤用户网总体技术研究”,得到国家科委专家的好评,总评结果为Ab;另外,“我国接入网发展战略的研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重大项目“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安全协议方案研究与实现”和“具有V5接口的DLC网元管理设备”已进行成果转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V5接口用户接入系统的监控技术研究”已在通信网中应用。
一件往事——写在《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出版之际
一件往事文 | 刘九如——写在《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出版之际元旦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联合主办的《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发布会暨全联网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毛伟、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李丽、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磊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马严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王志良教授等各路专家出席新书发布会,并参与研讨交流。
面对新老朋友,解读《全联网标识服务》新书出版的意义,我在主持发布会时情不自禁聊起一桩往事。
与罗伯特.卡恩见面8年前,我在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电子一所)担任副所长,主管科研业务。
记得2012年9月的一天,时任工信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司两化融合处的王建伟处长给我打电话,说有人介绍一位美国朋友,近期要来北京,想与电子一所进行业务合作,让我抽空见一下。
不久,一位名叫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 )的美国老人,在其翻译孙洵博士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南侧的电子一所办公大楼,我便叫罗伯特.卡恩博士上一所下属信息化研究中心的周剑博士一同与他见面进行了交流。
老人非常健谈。
他从参与发明TCP/IP 协议开始,谈到通信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而系统地聊起当时已经非常火热的物联网发展前景。
他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但这些刚刚开始,物联网技术推动世界万物互联,才是未来互联网更加难以想象的美好氛围。
罗伯特.卡恩博士强调,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链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6G愿景及技术挑战专题导读
6G愿景及技术挑战专题导读作者: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21年第02期专题策划人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国际合作咨询委员,信息学部第三、五、六届咨询委员,“973”计划“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IMT-Advanced 2020(5G)专家组成员,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专题策划人张建华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IMT-2030(6G)工作组频率子组副组长、IMT-2020(5G)推进组频率子组副组长、科技冬奥重点实施专项总体组专家,曾担任ITU-R IMT-2020(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负责起草IMT-2020系统评估的信道模型国际标准;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资助,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以及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随着5G商业化的加速,6G逐渐成为全球各国着力部署的方向。
早在2018年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宣布着手6G的研发工作。
2019年11月,中国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正式部署中国6G的研究工作。
2020年3月4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国际移动通信工作组(WP5D)会议上,启动了面向2030年及未来6G的研究工作。
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前沿与应用
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前沿与应用在信息时代,无线通信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改进无线通信技术。
当前,5G技术已经逐渐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服务。
然而,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能会带来更加革命性的改变,本文将介绍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前沿与应用。
一、6G技术随着5G技术的普及,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更加快速和强大的6G技术。
6G技术有着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和更高质量的视频通话。
6G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强大的网络容量,从而支持更多的设备和用户。
为了实现6G技术的研究,许多公司和机构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比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和芬兰的诺基亚公司。
6G技术将有望在2025年左右普及,并且成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驱动力。
二、物联网物联网是指一种互联的设备网络,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互相交互。
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自动控制和监测,并且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工厂自动化、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三、5G+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结合起来,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驱动力。
5G技术可以提供更快速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和更高效的管理。
这种结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可穿戴设备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更加便携和灵活。
可穿戴设备可以与我们的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相连接,并且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服务。
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支持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并且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加方便和实用的功能。
五、结语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更加便携和更加高效的服务和功能。
科学家们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以便将更多的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加便利和实用的服务。
5G技术发展与未来应用习试题库完整
5G技术发展与未来应用习试题库完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5G技术发展与未来应用习题库一、5G驱动及应用场景1、全息技术属于对5G三大类应用场景网络需求中的哪一种(A)A. 增强移动宽带B. 海量大连接C. 低时延高可靠D. 低时延大带宽2、在5G时代,不同领域的不同设备大量接入网络,其实引用传统的组网方式和服务提供形式也是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场景需求的。
那么请问传统的组网方式是什么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场景需求说法是否正确(A)A. 4G one-fit-all,错误B. 4G one-fit-all,正确C. 4G all-fit-one,错误D. 4G all-fit-one,正确3、在产业推进上,中国移动在巴展发布SPN技术白皮书,并在OFC联合业界厂商展示了5G承载网关键技术-FlexE多厂家互联互通。
请问这是在哪一年发生的事情(D)A. 2015B. 2016C. 2017D. 20184、 2005年,全球迎来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与标准竞争热潮。
为改变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和产业缺乏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局面,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提出国际领先的TDD OFDM和智能多天线技术方案,请问,这项技术方案主导成为什么国际标准?(A)A. TD-LTEB. TC-LTEC. DC-LTED. TD-LTF5、是什么技术可以让运营商在一个硬件基础设施中切分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 A)A. 网络切片技术B. 网络优化技术C. 网络隔离技术D. 网络传输技术6、 4K、8K超高清视频业务属于对5G三大类应用场景网络需求中的哪一种(A)A. 增强移动宽带B. 海量大连接C. 低时延高可靠D. 低时延大带宽7、无人驾驶场景属于对5G三大类应用场景网络需求中的哪一种(C)A. 增强移动宽带B. 海量大连接C. 低时延高可靠D. 低时延大带宽8、高低频协作可以服务不同场景,如使用低频进行连续覆盖,中频进行基础覆盖,高频进行热点/室内覆盖,协同保证5G网络的覆盖、速率、时延等性能,5G采用大规模天线不断提升网络性能,频谱效率相对4G可提升几倍(C)A. 1-2B. 2-5C. 3-5D. 3-69、自动工厂属于对5G三大类应用场景网络需求中的哪一种(C)A. 增强移动宽带B. 海量大连接C. 低时延高可靠D. 低时延大带宽10、在5G技术发展成熟之前,无线网络共发展了几代(D)A. 1B. 2C. 3D. 411、为满足5G需求和打造一个先进的面向未来的网络,5G核心网从4个系统设计理念出发,通过几大技术方向推进了架构的变革(B)A. 4B. 8C. 6D. 212、农业传感器信息上报业务属于对5G三大类应用场景网络需求中的哪一种(B)A. 增强移动宽带B. 海量大连接C. 低时延高可靠D. 低时延大带宽13、5G可以与哪些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带来“万物互联”新机遇(ABCD)A. 教育B. 工业C. 服务D. 交通14、 mMTC大连接场景下连接密度数每平方千米可达多少数量级(C)A. 万B. 十万C. 百万D. 千万15、SPN的SE通道层在以太网PHY的哪层增强实现的(B)A. PMAB. PMDC. PCSD. MAC16、5G网络的三类应用场景的服务需求是不一样的,请问是哪三类应用场景(ABC)A. 移动带宽场景B. 物联网场景C.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D. 高时延、高可靠场景17、 5G的四大场景分别是(ABCD)A. eMBB连续广域覆盖场景B. eMBB热点高容量C.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D. 低功耗大连接场景18、中国移动将继续在哪些方面推进5G传输产业成熟(ABCD)A. 标准B. 设备C. 芯片D. 仪表19、 5G应用场景多样需要网络支持切片,集中灵活分配资源,东西向流量增多L3VPN下沉,连接方向和数量大规模增加,因此业务需要做到哪几点(BCD)*A. 增加设备B. 按需连接C. 灵活调度D. 依流量调优20、为降低空口时延,提升用户业务感知,5G设计三方面优化降低时延来,这三方面优化分别是(ACD)A. 空口帧结构设计B. 高性能运算C. 缩短空口调度时延D. 边缘计算21、5G应用场景多样需要网络支持切片,集中灵活分配资源,东西向流量增多L3VPN下沉,连接方向和数量大规模增加,因此业务需要做到哪几点(BCD)A. 增加设备B. 按需连接C. 灵活调度D. 依流量调优22、MEC可依托什么实现无线能力开放(A)A. CUB. DUC. ACD. DC23、 5G网络引入时,4G、5G无线网和4G、5G核心网之间可以有多种组合的建网模式。
张宏科 北京交通大学 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
IP地址具有双重属性
身份
位置
现有互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和意义(续)
3.新的网络体系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信息网络最重 要和最迫切的核心研究内容
“十一五”期间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都将新一 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和意义(续)
急需突破性地构思和设计新一代互联网的网 络体系,以解决现有互联网移动和可信方面的严 重不足。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和意义(续)
服务
可信
移动
IP地址的双重属性 导致安全性和移动性差
一种网络具支互有撑联幂一网律种是结主以构要“的服固无务定标的、度解有网耦线络”为,主的连 模式。 安通全方、式可,靠移、动可性控支、持可严管重差不。足。
专利号/申请号
授权/申请时 间
200510011929.5 2005年5月
200510132776.X 2005年12月
200510134579.1 2005年12月
200610001829.9 2006年1月
200610001826.5 2006年1月 200610001828.4 2006年1月 200610001825.0 2006年1月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
近年承担的相关项目
序 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所属计划
项目 经费 (万元)
投入 时间 (月/年)
本人承担 的任务
1
一体化可信网络 与普适服务体系
基础研究
2006.5~ 2011.5
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
973计划
呈现热点技术与未来应用——2008中国通信技术年会在京召开
左右 。他 提出 我们 应 该要 使传 统 的卫 星 现在 作为 地面 电 路和 光纤 的 延伸 , 甚 至 作 为 和地 面通 路 和互 联网 的互 联 , 充 分 地 考 虑广 播、 容量 和 覆盖 能力 来 选择 适 合 的 业务 , 将 卫星 通信 与 自身 的业 务 发 展 融 合 , 与 一 些 广播 、通 信 、互 联 网 以 及 导 航 定位 的业 务融 合来 发 展我 们的 卫 星 通 信的 业务 。
会议传真
呈现热点技术与未来应用
— — —2008 中国通信技术年会在京召开
◆马海龙
2 007 年 12 月 19 日 , 20 08 中 国 通 信技 术年 会如 期在 北 京新 世纪 日 航饭 店 举办 。在本 次年 会上 , 主 办单 位中 国电 子 信息 产业 发展 研究 院 与承 办单 位 通信 产 业报 社共 同联 合 10 家 业界 的研 究 机构 , 发 布 了 通 信 产 业 2008 年 10 大 技 术 发 展趋 势的 白皮 书 , 并 对新 一年 的 技术 发 展趋 势做 出展 望。
息产业发展 研究院和通 信产业报 社主 办, 信息 产 业部 通信 科技 委 、信 息 产业 部 电子 科技 委、 中国 通 信标 准化 协 会以 及 国 内六 大 运 营商 鼎 立 支 持举 办 的 “2 008 中国 通信 技术 年 会” 作为 汇聚 通 信产 业 全行 业精 英的 技 术盛 会, 与会 代 表共 同 围绕 着“演 进、融 合与 技术 选择 ”的主 题 , 盘 点 了 2007 年 通 信 技 术 最 亮 热 点 , 深 入 探讨 了 2008 年 中 国 通 信技 术 成 长 的 强势 动力 、行 军 方略 以及 产 业趋 势, 并 在 此基 础上 掀起 头脑 风 暴以 探索 网 络融 合
张宏科院士等:对云网融合的几点思考
张宏科院士等:对云网融合的几点思考来源: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作者:张宏科,张成良,孙琼张宏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专用通信网络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
张成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通信网络技术研究等工作。
孙琼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云网运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 IPv6 现网演进与部署等相关研究工作。
摘要:进入数字时代,现有云网分离的传统架构已无法满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一体化云网服务需求。
云网融合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底座,是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自然趋势。
重点分析云网融合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深度探讨云网融合的发展逻辑,给出云网融合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给出具有云网融合思维的多个新场景,提出包含新业务、新网络、新计算与新管控的云网融合发展愿景,并指出云网融合面临的关键挑战。
关键词:云网融合;算力网络;云网操作系统;云原生网络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新兴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涌现使得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加速渗透,如何为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一张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其中云网融合作为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与重要底座,代表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成为当前“新基建”的重头戏。
但云网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以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资源和以4G/5G、光网络、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资源拼接在一起,而是通过新技术变革,使具有不同特征与不同路径的两类信息技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最终实现深度融合与创新,从而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安全的基石。
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云网融合的具体实现,如相关技术、实现方案或创新产品,都未能深入探讨云网融合背后的发展逻辑。
因此,本文从云网融合产生的趋势开始,着重分析云网融合的发展目标、表现形式与重点发展方向,最后指出云网融合面临的重要挑战。
浅谈 5G 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浅谈 5G 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0-22T03:50:28.43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12期作者:李强[导读] 4G 的到来仿佛还在昨天,5G 却已经近在咫尺。
其商用的日程渐行渐近。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69摘要:4G 的到来仿佛还在昨天,5G 却已经近在咫尺。
其商用的日程渐行渐近。
如果说 2G 带来了移动网络,3G 提升了上网速度,4G 改变了生活方式,5G 则将会改变社会运行方式。
5G 不仅仅是带宽的大幅度提升,更是一次颠覆性的升级,它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打造一个全移动和全连接的数字化移动网络。
它的使命在于提供新能力,连接新服务,创造新方式,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崭新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基于此,本文针对主要分析了 5G 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情况,目的是了解 5G 网络通讯的关键性技术,全面发挥 5G 网络通讯的优势,更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网络通讯的需求。
关键词:5G;网络通讯技术;应用 5G 网络特点数据速率5G 数据速率的目标值是 100Mbps-1Gbps,甚至在用户数量极少、随机变化信道状况极好的极端条件下,可以达到 10Gbps-20Gbps 的超高速率。
也就是说,用户在 10 秒钟内就能够下载一部超高清的电影。
延迟5G 网络传递数据延迟能够少于 1 毫秒,甚至可以低到 0.5 毫秒。
这样,不仅较好地解决了 4G 网络卡顿现象,而且还可以实现精准的、实时的远程操控。
广连接5G 网络具有更强的服务能力,能够同时接入更多的用户。
单一宏蜂窝基站应该能够支持超过 1000 个低速率设备,同时还要能继续支持普通的高传输速率设备。
5G 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是 5G 网络通讯的最大优势,和 4G 的传输速度相比,它的每秒峰值达 10GB,除此之外其高兼容性,多模式的灵活协调的特点,等待人们去发现,去挖掘它的巨大价值。
打造智慧通信的“安全保险”——记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霍炎
作者: 房晓玉[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42-4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5期
主题词: 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交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安全保险;网络节点;智慧;网络资源
摘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过去的20年里从2G到5G,移动通信技术不断革新换代,刷新了人们对于通信效率、质量的认知。
但同样,在智能设备日益普及、移动社交网络大范围覆盖的情况下,数据喷薄和万物互联成为时代的新趋向。
通信信道、无线频谱、网络节点等密布全球,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也逐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网络资源空间。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霍炎表示:“整个物联网内,网络节点繁杂,授权节点和非授权节点同时占据资源,但整体资源相对来讲比较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背景与挑战 研究思路与方案 原型系统与应用
4
面临问题与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其原始设计思想受到严重挑战,暴露出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 用率低 能耗高 大数据 可扩 展性 安全性 移动性
路由器 中国ICT产业年耗电 互联网是具有幂 互联网是以“固 路由表极速膨胀, 用户数量和应用规模 律结构的无标度 定、有线”为主 网络资源利用率 量超过300亿度,相 网络工作负担重, 不断扩大,导致大数 路由器 网络,安全性、 的设计方式,移 路由器 低,用户体验不佳。 当于6个小浪底水电 可扩展问题严重。 据处理难。 路由器 可控可管性差。 动性支持不足。 站的年发电总量。 路由器
Internet
用户A
路由器
用户B
这些问题使得现有互联网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经济 与社会发展对信息网络的重大迫切需求。因此,急需 突破性、跨越式地重新构思和设计全新的网络体系。
5
提 纲
• • •
面临问题与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
研究背景与挑战 研究思路与方案 原型系统与应用
6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
IPsrc IPdst Data
用户
意图 攻击
攻击目标IP 15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研究背景与挑战
域名解析系 统(DNS) ( 2)
骨干网
传统互联网采用资源与位臵绑定的设计思想, 导致网络工作负担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 1)
用户A ( 3) ( 2) ( 1) 用户D 用户C 用户B
服务器
( 3)
服务与网 资源适配层 络协同
行 为 域
网络组件层
智慧协同网络体系模型
总体思路与架构
19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研究思路与方案
创建智慧协同标识网络总体系模型
实体域
智慧服务层 服务标识 SID 族群间 协作 资源适配层 族群标识 FID 族群内 联动 网络组件层 组件标识 NID 需求描述
行为域
服务行为描述 SBD 行为匹配 族群行为描述 FBD 行为聚类 组件行为描述 NBD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
SDN/OpenFlow作为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 一, 已成为近几年该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内容。
时间
2008年 4月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月
地点
美国 欧盟FP7 美国 美国 美国
机构/工作组名称
Stanford University, etc. OFELIA ONF(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约 2500万欧元 约6000万美元
奥巴马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启动该计划开展未来互联网体系与 名 NDN: MobilityFirst NEBULA eXpressive 应用基础研究,以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信息网络领域的领导地位。
称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任何新型网络体系与 Named Internet Data Architecture 机制,能够有效综合解决前述严重弊端! Networkin (XIA) 7 g
张宏科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
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4年9月26日
1
互联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
• • •
1957 年 , 美 国 国 防 部 组 建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署,“将科技用于军事 ”。
1969 年, ARPA 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 验网ARPANET,仅含4个点,带宽仅50kbps。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从ARPANET向互联网标准发展。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90 年代 1974年,“互联网之父” Vinton Cerf (温顿· 瑟夫)与Robert Elliot Kahn (罗伯 ——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特・卡恩)提出 TCP/IP 协议族。 由于 2人设计了 TCP/IP 协议和互联网架构, 1997年被克林顿总授予国家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最高科技奖项“美国国家技术奖”。 1985年起,美国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国家科学基金会)围绕 ——逐渐形成商业运营(ISP)的因特网。 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NSFNET (NSF Network)。 NSFNET是一个三级计算
相关研究/讨论
OpenFlow: 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 OpenFlow Testbed in EU 发布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 )白皮书
Nick McKeown教授(Stanford)等 在ACM SIGCOMM Computer未来 Communication Review SDN协议栈设计、无线 /移动等多种场景 ONRC(Open Networking Research 应用 中发表论文首次详细介绍 OpenFlow的概念 Center)
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
因特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2
互联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互联网文化的精髓与实质:
网络技术方面:例如,RFC标准,设备等;
网络应用方面:例如,微信,微博等。
互联网技术研究、设计、推广的准则
3
提 纲
• • •
面临问题与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
8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
我国也极为重视新信息网络体系与机制的研究,国家中长期 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计划均将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时间 计划 项目/计划名称 首席科学家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973
973
早在 2005年,我们提出的一体化标识网络体系 973 结构中,引入“服务标识” 及“骨干网与接入网 2009年 973 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张平 2010年 973 信息服务的模型与基础研究 蒋昌俊 分离、身份与位臵分离”的思想,目前已得到了业 侧重于构建一个功能可动态重构和扩展的基础 2010年 863 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研究 物理网络。通过定义标准化的管控接口,使得 界的广泛认可。比如: 管理面能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 2011年 973 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 牛志升 在2010 年 8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未来 2011年 973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 刘韵洁 主要侧重于无线通信网络的 互 联 网973 体系 架 构 ( FIA ) ” 重 大 研 究 计 划 中的 2011年智能、认知与优化等研究。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 兰巨龙 以服务驱动路由,增加网络侧的智能使得互联网成 “ Named Data Networking ( NDN ) ” 和 2006年的973项目主要侧重于从服务和网络的一体化角 为集传输、存储和计算为一体的服务池;研究服务 “ MobilityFirst”项目,分别采用了类似思想。 标识及迁移、安全可信等机理问题;设计支持可编 度来研究未来网络的体系,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
链路负载重
接入网2
骨干网
用户A
路径几乎空闲 接入网3
由此可见,控制与数据绑定使得网络资源难以被 智慧地协同调度,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用户体验 差。
17
提 纲
• • •
面临问题与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慧协同新网络
研究背景与挑战 研究思路与方案 原型系统与应用
18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研究思路与方案
由此可见,资源与位臵绑定容易造成网络拥塞, 资源利用率低,用户体验差。
16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研究背景与挑战
现有互联网采用控制与数据绑定的设计思想, 导致网络能耗高及无法支持服务多元化。
去往用 户A的数据都按照 路由器不关心业务 “尽力而为”的方式处理。 需求与网络状况
去用户 接入网A 1 去用户A 视频服务器 web服务器
程、虚拟化的未来互联网路由节点模型。
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 张宏科 从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流程、内容、环境”三 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构建信息服务的基础理论 多域协同宽带无线通信基础研究 陆建华 体系,突破信息服务设计和实施的关键技术。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研究 吴建平
9
综上所述,未来互联网络体系和机理的研 究和以OpenFlow为代表技术的SDN技术的发展 已初露端倪,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 成熟的思路,来有效、综合解决这些问题。这 实质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很大的挑战性。
新信息网络体系与机制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信息网络领 域最重要和最迫切的核心研究内容。
时间
2006年 2007年国家美国N来自F 欧盟项目/计划名称
FIND(Future Internet Design) FIRE(Future Internet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金额、
2000万美元 4000万欧元
2010年
2012年 2012年 2012年6月14日
美国NSF
欧盟FP7 美国NSF 美国白宫
FIA(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FIRE (in Call 8) CNS(Computer and Network Systems ) US IGNITE
约3500万美元
IRTF SDNRG OPEN Daylight Requirement, architecture of SDN 基于linux的SDN开源社区,致力于SDN开源 平台及软件开发
2013年 Cisco、IBM、 4月 等公司
学术会议:SIGCOMM HotSDN 2012, HotSDN 2013, EWSDN 2012, EWSDN 2013, Globecom workshop on SDN 2013, OFC/NFOEC 2013,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