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根据户外鸟类调查的结果,在此进行报告总结。

首先,调查发现在我们调查的地区共有多种鸟类。

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记录了50种不同的鸟类。

这些鸟类包括麻雀、黄鹂、燕子、画眉等常见品种,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种类,例如喜鹊、红嘴黑鹂、白鹭等。

这表明我们调查的地区鸟类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其次,我们还对这些鸟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观察点,并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某些鸟类的数量相对较多,如麻雀和白鹭;而有些鸟类的数量较少,例如红嘴黑鹂和画眉。

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的差异和食物供应的变化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某些鸟类受到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鸟类的行为和习性。

我们发现麻雀和黄鹂等常见品种经常出现在人类居住区附近,它们喜欢栖息在树上,有时候会飞到地面上觅食。

而一些水鸟如白鹭和喜鹊则更喜欢在湖泊和河流附近活动,它们会在水中觅食,并选择树上或者岩石上筑巢。

最后,我们还对鸟类的嗜好和所需环境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食物的多样性是吸引鸟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鸟类喜欢吃昆虫,如燕子;而其他鸟类则更喜欢吃果实和种子,如黄鹂和画眉。

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鸟类的迁徙和繁殖习性。

例如,某些鸟类会因为气温的变化而迁徙到更适宜的地区;而一些鸟类则会在特定的季节选择在特定的地方进行繁殖。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户外鸟类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丰富多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并且观察到了鸟类的行为和习性。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了解当地鸟类的分布和生态意义重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调查数据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引起人们对鸟类保护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鸟类的生境。

鸟类田野调查报告

鸟类田野调查报告

鸟类田野调查报告鸟类田野调查报告一、引言鸟类是我们周围的重要生物群体,它们不仅美丽多样,还扮演着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鸟类的分布、数量和繁殖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鸟类田野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过程、结果和发现。

二、调查方法1.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作为调查样本,包括城市公园、农田、湖泊和山地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环境下鸟类的分布情况。

2. 观察记录我们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观察,早晨和傍晚是鸟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段。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使用望远镜和照相机记录了每一种鸟类的外貌特征、数量和行为习性。

3. 数据整理我们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呈现结果。

三、调查结果1. 鸟类分布在城市公园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麻雀、鸽子和喜鹊等常见鸟类。

而在农田中,农耕活动吸引了许多麻雀、麦雀和黄鹂等。

湖泊附近的水鸟种类较多,包括天鹅、鸬鹚和鸳鸯等。

山地地区则有一些特殊的高山鸟类,如雪雁和岩鹧鸪等。

2. 鸟类数量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城市公园中鸟类数量相对较多,尤其是麻雀和鸽子。

而在农田和湖泊附近,鸟类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环境的变化和食物资源的不同有关。

3. 繁殖状况我们观察到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内筑巢、孵蛋和喂养幼鸟。

城市公园中的麻雀和喜鹊在树上建造巢穴,而水鸟则在湖泊附近的草丛中筑巢。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鸟类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成功繁殖。

四、讨论与分析1. 城市化对鸟类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园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建筑物的增多和环境污染,这对鸟类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农田的规模扩大和农药的使用对鸟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农药可能对鸟类造成毒害,而大面积的农田减少了鸟类的栖息地。

3. 湖泊和山地的保护湖泊和山地地区的鸟类种类较多,这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关。

保护湖泊水质和山地植被,对鸟类的保护至关重要。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和较易观察到的野生动物。

它们在校园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并且往往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学校园鸟类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揭示校园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和关键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1.调查地点:选择一所校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校园内的草地、树林、湖泊等生境。

2.调查时间:选择2个月时间进行调查,涵盖了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

3.调查方法:a.田间观察:利用望远镜和相机记录校园中出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b.样方法:在不同类型的生境中设置数个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c.数据分析:根据观察数据计算校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

三、结果1.鸟类物种构成:在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校园中的鸟类物种为20种,包括苍鹭、白鹭、喜鹊、知更鸟等。

其中,苍鹭和白鹭为校园的代表性鸟类物种。

2.鸟类物种丰富度:校园鸟类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6,说明校园鸟类群落具有一定的物种多样性。

3.鸟类物种多样性:根据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校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H=2.5,且校园内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湖泊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草地生境次之。

4.常见鸟类物种:在校园的调查中,以知更鸟、喜鹊和麻雀等为最常见的校园鸟类物种。

四、讨论1.影响校园鸟类多样性的环境因素:校园内的湖泊和树林等生境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方。

而生境质量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因素则可能对鸟类多样性产生影响。

2.鸟类的生态功能:校园鸟类在传播花粉、控制害虫、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对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校园鸟类群落的变化: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和数量在季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长期的鸟类群落调查和监测有助于了解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学会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2 、调查校园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鸟类物种多样性现状二、实验方法1、调查方法采用样线法。

根据校园地形、植被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和长度的样线,样线涵盖了整个校园的所有生境类型〔生活区、教学区和农田〕。

样线调查以班级为一小组,可借助望远镜,在有效距离作观察确认,并在样线上记录物种、生境等容,调查时间以半天野外工作日为准。

2、统计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式计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表达式为:i i LnP P H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 指数式计算,表达式为:max /H H E'=其中,Hma*=lnS 。

式中H ′为物种的多样性指数,Pi 为物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全部鸟类个体数的比例。

E 为Pielou 均匀度指数,Hma*是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它在各个物种种群个体数相等时到达,S 为群落的生物物种数。

三、实验结果〔一〕组别1时间段:上午8:40-9:43;路线:生技楼门口至文汇路校区东门〔橘黄色路线〕;物种数:12种;总数量:61只;〔二〕组别2时间段:上午10:00-10:40;路线:瘦西湖校区南门至南门;物种数:10种;总数量:64只;组别3:时间段〔上午11:04-11:24〕路线:东门至生技楼物种数:9种;总数量:50只;四、实验结果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式计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表达式为:i i LnP P H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 指数式计算,表达式为:max /H H E '=1、组别1S=61; Hma*=ln S多样性H`=-(P1LnP1+ P2LnP2+ P3LnP3+·P12LnP12)=2.2778均匀度指数max /H H E '==0.55412、组别2S=64; Hma*=ln S多样性H`=-(P1LnP1+ P2LnP2+ P3LnP3+·P12LnP10)=1.8791均匀度指数max /H H E '==0.45183、组别3S=50; Hma*=ln S多样性H`=-(P1LnP1+ P2LnP2+ P3LnP3+·P12LnP9)=1.7262均匀度指数max /H H E '==0.4413附表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组别种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1 12 612.2778 0.55412 10 643 9 501.7262 0.4413。

鸟的种类调查报告7篇

鸟的种类调查报告7篇

鸟的种类调查报告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鸟的种类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往往会包含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以便于信息的传达和理解,调查报告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鸟的种类调查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实验十六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行为观察

实验十六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行为观察

实验十六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行为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自主设计鸟类多样性及行为观察实验,掌握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了解常见鸟类的特点和行为特性。

【实验原理】【实验要求】按2-3人一组,分别对某一区域的某种或某几种鸟类进行定期定点的观察,并作好详细的观察记录,作为第一手材料,以供写作论文用。

要求认真仔细、实事求是、勤奋刻苦、求实创新。

【实验报告】1.列出所观察校园鸟类的名录。

2.以校园鸟类行为调查、校园鸟类生物学特征或校园鸟类多样性为题写一编小论文。

附1:家鸽的形态与内部结构【实验目的】1.观察家鸽外形与骨骼标本;解剖家鸽,观察其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生殖系统,掌握鸟类适应飞翔生括的特征。

2.观察常见鸟类标本。

【实验材料】活家鸽,家鸽整体骨骼标本。

【实验用具】解剖器械,骨剪,乙醇,钟形罩。

【实验内容】1.骨骼系统(图16-1)(1)脊柱:区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除颈椎和尾椎外,大部分椎骨已愈合在起,使其背部更为坚强而便于飞翔。

颈椎:13或14个,彼此分离。

第一、二颈椎特化为寰椎与枢椎。

鸟类的颈椎具有旋转自如的鞍形椎体,因此头部可旋转半周。

胸椎:5个胸椎互相愈合,每一胸椎与1对肋骨相关节。

愈合荐骨:由胸椎(1个)、腰椎(5-6个)、荐椎(2个),尾椎(5个)愈合而成。

荐椎后方有6个彼此分离的尾椎骨,其后即为尾综骨。

尾综骨是由4个尾椎骨融合而成。

图16-1鸽的骨骼1.头骨2.喙3.颈椎4.乌喙骨5.锁骨6.椎肋7.胸肋8.胸骨9.膝盖骨10.跗蹠骨11.爪12.指骨13.掌骨14.指骨15.桡骨16.尺骨17.肱骨18.肩胛骨19.愈合荐椎20.髂骨21.尾综骨22.尾椎23.坐骨24.耻骨25.股骨26.腓骨27.胫骨28.趾骨(2)头骨:组成头部的各骨多为薄的骨片,骨片间几乎无缝可寻。

头骨的前部为颜面部;后部为顶枕部,后方腹面有枕骨大孔。

头骨的两侧中央有大而深的眼眶。

眼眶后方有小的耳孔。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鸟类调查报告的范本,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鸟类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鸟类的种类和分类、鸟类的分布与迁徙、鸟类的数量与生态保护、鸟类的生活习性、对鸟类的保护措施等。

正文:一、鸟类的种类和分类1. 鸟类的种类多样性及其分类系统2. 濒危和珍稀鸟类的分类和保护情况3.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解剖结构4. 鸟类的语言和鸣叫声特征5. 鸟类的羽毛和色彩变化二、鸟类的分布与迁徙1. 鸟类在全球的分布格局2. 鸟类的季节性迁徙和距离迁徙3. 鸟类的迁徙原因和行为特点4. 鸟类的迁徙和环境变化的关系5. 鸟类迁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意义三、鸟类的数量与生态保护1. 鸟类的数量调查和统计方法2. 鸟类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3. 鸟类的生态位和数量调节机制4. 鸟类数量下降的影响和对策5. 鸟类的生态保护和防治措施四、鸟类的生活习性1. 鸟类的觅食和捕食行为2. 鸟类的筑巢和繁殖习性3. 鸟类的养育和保护幼崽方式4. 鸟类的社交行为和表现5. 鸟类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五、对鸟类的保护措施1. 鸟类保护的意义和价值2. 鸟类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3. 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4. 鸟类保护的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5. 鸟类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教育总结:通过对鸟类调查的研究,我们对鸟类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鸟类的保护工作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宣传教育,才能保护好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鸟类观察报告

鸟类观察报告

题目鸟类观察实习报告学院_班级___负责人__ ___ _ _联系电话__指导老师___ __日期:2022 年6 月30 日鸟类观察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沿途鸟类的多样性、形态和行为,同时了解常见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性。

2.了解常见鸟类的科属。

二、调查方法路线途经法,沿路观察遇见的鸟类,掌握其科属及形态特点。

(只记录从前往后飞的鸟,忽略从后方飞来的鸟。

)出发时间:8 :00am,开始地点:金华市安地镇。

结束时间:9 :20am 。

结束地点:香溪桥。

三、鸟类组成1.麻雀鸟纲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佳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白日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 千米以内。

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

翅短圆,不耐远飞。

鸣声喧噪。

主要以谷物为食。

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

繁殖期食部份昆虫,并以昆虫育雏。

繁殖力强。

普通麻雀体长为14 厘米摆布,雌雄形、色非常接近。

喙黑色,呈圆锥状;跗跖为浅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饰以黑色条纹。

脸颊部摆布各一块黑色大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两条白色的带状纹。

尾呈小叉状,浅褐色。

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

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成鸟则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雄鸟此处为褐红,雌鸟则为橄榄褐色。

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

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者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

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

单位为时间内遇见的情况:2.2.1.1.2.1.1.1.1.2.1.1.2.1。

总计19 只。

2.金腰燕鸟纲雀形目燕科别名:赤腰燕金腰燕体形全长16-18cm,体重18-21g,寿命15 年。

鸟类学观察实习报告

鸟类学观察实习报告

标题:鸟类学观察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报告主要介绍了实习过程中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包括鸟类的习性、栖息环境、食物来源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习,我们对鸟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和记录鸟类的能力。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鸟类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鸟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一行来到了某鸟类观测站进行为期两周的鸟类学观察实习。

二、实习内容1. 观察鸟类习性在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多种鸟类的生活习性。

早晨,鸟儿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

白天,它们在树梢、灌木丛间穿梭,觅食昆虫、果实等。

傍晚,鸟儿归巢,整个树林弥漫着宁静的氛围。

2. 了解栖息环境鸟类对栖息环境的要求较高,通常选择生态环境良好、食物丰富的地方。

我们观测到的鸟类主要生活在树林、湿地和农田等地区。

在这些地方,鸟类能够找到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3. 观察食物来源鸟类食物来源多样,包括昆虫、果实、种子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鸟类会根据季节和食物来源的变化调整取食策略。

例如,在果实成熟的季节,鸟类会大量食用果实;在昆虫丰富的季节,它们则会以昆虫为主食。

4. 观察繁殖行为在实习期间,我们观察到了鸟类的繁殖行为。

鸟类在繁殖季节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雌雄鸟共同孵化蛋,孵化过程中,鸟类会轮流值班,保持巢内温度和湿度。

孵化成功后,亲鸟会喂养雏鸟,直至它们长大独立。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鸟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观察和记录鸟类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决心为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体会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鸟类面临着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威胁,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我们希望本次实习能够提高人们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本次鸟类学观察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鸟类调查报告范文

鸟类调查报告范文

鸟类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鸟类是生物多样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其保护现状进行评估。

二、目的1.了解当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2.了解当地鸟类的栖息地现状和分布;3.评估当地鸟类的保护状况和面临的威胁。

三、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标本收集:通过捕捉鸟类并制作标本进行鉴定;2.观察记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鸟类,并记录其种类、数量和分布区域;3.问卷调查:向当地居民送发调查问卷,了解本地区鸟类的分布和感知情况。

四、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共发现了50多种鸟类,并成功采集了一些标本进行鉴定。

根据初步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鸟类种类丰富:发现的鸟类种类多样,包括雀类、鹰类、鸣禽类等;2.鸟类数量较稳定:在不同季节和区域的调查中,鸟类数量保持较为稳定;3.栖息地多样性:鸟类分布于不同的栖息地,包括森林、湿地以及城市树林等;4.受威胁种类存在:有少数饱受威胁的鸟类,包括迁徙鸟类和栖息地丧失的鸟类。

五、讨论1.鸟类丰富性与生态平衡:当地鸟类的种类繁多,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其多样性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2.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迁徙和栖息地选择产生了影响,可能导致一些鸟类数量减少或消失;3.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城市化对鸟类的栖息地造成了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其栖息地;4.保护措施建议: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保护区和鸟类观测站,加强公众对鸟类保护的意识。

六、结论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当地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当地鸟类种类丰富,数量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饱受威胁的种类。

保护当地鸟类和其栖息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 Brown, L.H., and Dean, W.R.J. (2002). Birds of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London: The Trustees of the John Voelcker Bird Book Fund.2. Del Hoyo, J., and Collar, N.J. (2024). 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llustr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 Non-passerine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3. Sibley, D.A., and Monroe, B.L. (1990). Distribution and Taxonomy of Birds of the Worl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二)引言概述:鸟类调查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鸟类种类分布、繁殖习性以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对某地区鸟类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鸟类物种组成1.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调查发现的鸟类物种及其分类a.涉及的主要鸟类目和科b.具代表性的鸟类物种二、鸟类数量变化及其原因1.鸟类数量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a.线路点数法的标准操作程序b.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2.鸟类数量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a.近几年鸟类数量的变化情况b.可能影响鸟类数量的因素i.栖息地丧失和退化ii.气候变化对鸟类数量的影响iii.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对鸟类的影响三、鸟类的繁殖习性研究1.繁殖行为观察和数据记录a.繁殖季节和鸟类繁殖期表现b.繁殖地选择和巢筑行为2.鸟类繁殖习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a.温度和湿度对鸟类繁殖的影响b.纷繁的鸟类繁殖策略四、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1.栖息地变化和鸟类的迁徙行为a.秋季和春季鸟类迁徙的观察和统计b.迁徙行为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2.环境污染对鸟类的影响a.鸟类对污染敏感的生理和行为响应b.污染对鸟类羽毛和繁殖的影响五、保护与管理建议1.鸟类保护的现状和挑战a.目前的保护措施和政策b.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障碍2.鸟类保护和管理的建议a.建立和扩大保护区网络b.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总结:通过本次鸟类调查,我们对该地区鸟类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繁殖习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多样,数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其繁殖习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气候变化对迁徙和繁殖影响显著。

为了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我们建议加强保护区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鸟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校园鸟类观察实验报告

校园鸟类观察实验报告

校园鸟类观察实验报告
前言
鸟类是校园中的常见生物,它们为我们带来了欣喜和好奇。

本次实验将通过观察和记录校园内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生态习性,以及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了解校园内常见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布。

2. 观察鸟类的生态习性,如每日活动时间、食性、栖息地等。

3. 探究鸟类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如控制害虫数量等。

实验步骤
1. 观察校园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2. 选择一种常见的鸟类,观察其每日活动时间、食性、栖息地等生态习性。

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鸟类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

实验结果
1. 校园内常见鸟类有家麻雀、白腰文鸟、斑鸠等,数量较多的是家麻雀。

2. 选择家麻雀进行观察,发现其每日活动时间大部分在早上和下午,食性主要是以谷物和昆虫为主,栖息地以建筑物和树木为主。

3. 鸟类在校园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控制害虫数量,维护校园的生态平衡。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校园内常见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布,以及一种鸟类的生态习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鸟类在校园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爱护校园生态环境,让鸟类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李川伟,黄永启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李川伟,黄永启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摘要: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应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华中师范大学主校区桂子山校园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共记录到鸟类55种,分属7目20科.校园鸟类的优势种是乌鸫( Turdus merula mandarinu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占9.1%.留鸟有30种,占54.5%,候鸟18种,占27.8%,旅鸟7种,占12.7%;广布种17种,占30.9%,东洋界23种,占41.8%,古北界15种,占27.3%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Investigation of birds in campus of CCNUAbstract: The methods of route survey and distinguishing from the voice of bird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and number of birds in the campus of CCNU from september of 2009 to November of 2011.The statistic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were 55 species in the campus, which belong to 7 orders,20 families respectively.Among these birds, the abundant species were 5 species, there are Eurasian Blackbird(Turdus merulamandarinu),TreeSparrow(Passermontanus),Black-billed Magpie(Picapica),Azure - winged Magpie(Cyanopica cyana),Light - vented Bulbul(Pycnonotus sinensis), and both of them account 9.1 %. 30 species were resident birds, account 54.5%, 18 species were migrantbirds, account27.8%. 17 species were Widespread birds,account30. 9%, 23 species were Oriental realm, account 41.8%, 15 species were Palearctic realm, Account27.3%. These birds tak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ental realm.Key words: CCNU; campus birds; investigation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的精灵,是自然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城市野生动物的主要成员,其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鸟类调查报告doc(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doc(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doc(一)引言概述:鸟类调查报告一旨在调查和研究不同地域的鸟类种群及其分布情况。

通过对鸟类多样性和数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鸟类对特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对鸟类调查报告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将其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一、地理背景1. 调查目的:了解该地区鸟类的多样性、分布和数量情况。

2. 调查地点:确定调查地点的范围和划分。

3. 调查时间:确定调查的具体时间段。

二、调查方法1. 观察和记录:采用鸟类观察和记录的标准方法,如点数法或路线法。

2. 数据收集:对鸟类物种的数量、种类、繁殖行为等进行准确记录。

3. 数据分析: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4. 采样技术:使用合适的采样技术来收集鸟类的标本和生态信息。

三、鸟类多样性与分布情况1. 鸟类种类:根据调查数据,列出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鸟类物种。

2. 鸟类数量变化:分析鸟类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3. 多样性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来评估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4. 鸟类分布图:绘制鸟类的分布图,展示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5. 濒危物种:鉴定濒危或受威胁的鸟类物种,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四、鸟类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 饮食习性:分析鸟类的饮食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地位。

2. 种子传播:讨论鸟类在种子传播和森林更新中的作用。

3. 捕食与控制害虫:探讨鸟类对害虫的捕食行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域生态系统:研究河流和湖泊中鸟类的存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5. 生境保护:阐述保护鸟类生境的重要性,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五、总结通过鸟类调查报告一,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鸟类种群和分布情况,评估生物多样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该报告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们将持续进行鸟类观察与记录,不断完善和更新鸟类调查报告,为生态保护和鸟类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鸟类实习报告范文

鸟类实习报告范文

鸟类实习报告范文鸟类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鸟类的外形和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掌握分类。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生动形象。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20XX,1,4上午8:00郑州动物园。

三:实习内容和结果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翅,有时退化。

多营飞翔生活。

心脏是2心耳2心室。

骨多空隙,内充气体。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全世界已发现902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186种。

雁形目白额雁分类:雁形目、鸭科、雁属描述:体大(70~85厘米)的灰色雁。

腿橘黄色,白色斑块环绕嘴基,腹部具大块黑斑,雏鸟黑斑小。

极似冬季常与之混群的小白额雁,两者区别见下文。

飞行中显笨重,翼下羽色较灰雁暗,但比豆雁浅。

虹膜-深褐;嘴-粉红,基部黄色;脚-橘黄。

瘤鸭雁形目>鸭科>瘤鸭属描述:雄鸟为体大(76厘米)而不易混淆的黑白色鸭。

嘴上有凸显的黑色肉质瘤。

白色的头部和颈部上布满黑色小点。

黑色的上体闪现金属绿色及铜色光泽。

雌鸟似雄鸟,但体型甚小且无肉质瘤。

雌鸟营巢于天然树洞。

黑天鹅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雁形目->->->鸭科->->天鹅属->动物简介:大型游禽。

体长80~120cm,体重6000~8000g。

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

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

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另外还有:赤麻鸭,红头潜鸭,白额雁,针尾鸭,长尾鸭,尖尾鸭,斑嘴鸭等雀形目鹩哥椋鸟科体长28.1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4毫米,尾80毫米,足30毫米。

初级飞羽中部贯以斜行白斑,其余体羽黑色,有强烈紫色(头顶、上背和胸)、蓝绿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蓝色(其余体表)的光泽。

故此种鸟虽体黑而不丑。

关于鸟类的实验报告(3篇)

关于鸟类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鸟类迁徙行为的规律和特点;2. 探究影响鸟类迁徙行为的环境因素;3. 掌握鸟类迁徙行为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我国某地鸟类迁徙通道;2. 实验仪器:望远镜、录音笔、GPS定位仪、鸟类迁徙数据库;3. 实验对象:迁徙鸟类。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在实验地点设置观察点,观察鸟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记录鸟类种类、数量等信息;2. 录音法:利用录音笔记录迁徙鸟类的叫声,分析其迁徙过程中的行为特点;3. 定位法:使用GPS定位仪跟踪鸟类迁徙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分析其迁徙路线和速度;4. 数据分析:收集鸟类迁徙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不同鸟类迁徙行为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期:在实验地点设置观察点,连续观察30天,记录鸟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统计鸟类种类和数量;2. 录音期:在观察期的基础上,利用录音笔记录迁徙鸟类的叫声,分析其迁徙过程中的行为特点;3. 定位期:在实验地点设置多个定位点,利用GPS定位仪跟踪鸟类迁徙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记录迁徙路线和速度;4. 数据分析期:整理观察、录音和定位数据,对比分析不同鸟类迁徙行为的差异。

1. 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共观察到10种鸟类,其中迁徙鸟类占7种,迁徙时间为每年春季和秋季;2. 录音结果:迁徙鸟类的叫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叫声较为尖锐,秋季叫声较为低沉;3. 定位结果:迁徙鸟类的迁徙路线呈南北方向,速度约为每小时50公里;4. 数据分析结果:不同鸟类的迁徙行为存在差异,如燕鸥类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集群行为,而猛禽类鸟类则单独迁徙。

六、实验结论1. 鸟类迁徙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为迁徙高峰期;2. 影响鸟类迁徙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食物和繁殖地等;3. 鸟类迁徙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集群行为和个体迁徙行为;4. 本实验为鸟类迁徙行为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数据支持。

七、实验建议1. 增加实验地点的多样性,扩大实验范围;2. 延长实验时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3. 结合其他学科,如生态学、气象学等,深入研究鸟类迁徙行为的机制;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鸟类迁徙过程中的生态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实验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实验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于少珺2014212418 涂会侠2014212408 龚静炜2014212367摘要: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样线法对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围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种,隶属于2 目7科9种,其中优势种为灰喜鹊、珠颈斑鸠和麻雀。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鸟类样线法1、引言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地的环境监测指标。

城市化对于鸟类的分布和数量有重要的影响。

高校拥有较好的绿化环境,为城市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但是武汉多雾霾等恶劣的天气状况,城市PM2.5值持续超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而研究城市的鸟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对于环境的监测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冬季鸟类进行研究,对鸟类的组成、数量和生境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华中师范大学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其环境的监测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还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观鸟的试点,提倡广大学生参与校园鸟类保护。

2、校园环境概况华中师范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桂子山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和南湖之间,整个校区包括桂子山本部和南湖校区,占地面积约132.66万平方米,校区内有大量树林,兼有水域,植被型为常绿及落叶阔叶林,绿化覆盖率为74%,常见植被有樟树、法国梧桐、马尾松、枫杨、水杉、榆、鸡爪槭、桂、女贞、腊梅、慈竹等。

校园环境优美,生境类型及植被的多样性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桂子山鸟类种类丰富,其中鸣禽约33种,涉禽9种,猛禽2种。

常见的鸟类有灰喜鹊、朱颈斑鸠、麻雀、乌鸫、大山雀、山斑鸠、白头鹎等,本次调查主要地点为华师桂子山本部,不包括南湖校区。

3、调查时间与方法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样线法(也称线样带法)对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

每次调查3人为1组,在调查区域内以1km/h速度行进,1名调查人员利用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计数,另1名调查人员记录并辅助观察。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报告

华中师范⼤学鸟类调查报告引⾔:华中师范⼤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绿树环绕的桂⼦⼭,植被覆盖率很⾼,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活环境。

鸟类作为⽣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定程度上作为当地的环境监测指标。

本⽂对华中师范⼤学的冬季鸟类进⾏研究,对鸟类的组成、数量和⽣境类型进⾏分析,旨在掌握动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多样性分析的基本⽅法、两栖类、爬⾏类、鸟类和哺乳类常见物种的识别⽅法、群落调查的基本⽅法、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基本⽅法和了解群落调查的注意事项,同时为其环境的监测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还可以提供在校学⽣观鸟的试点,提倡⼴⼤学⽣参与校园鸟类保护。

校园环境概况:华中师范⼤学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绿化环境,校园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景观别致。

桂⼦⼭上⼤⾯积的树林,物种的丰富多样,更是让华中师范⼤学增⾊不少。

绿草如茵,林⽊葱郁,绿廊如织,概括地描绘了华中师范⼤学的绿化特⾊,这些环境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条件,因此桂⼦⼭鸟类种类丰富,其中鸣禽约33种,涉禽9种,猛禽2种。

常见的鸟类有灰喜鹊、朱颈斑鸠、⿇雀、乌鸫、⼭斑鸠、⽩头鹎、鹊鸲等。

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1.21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农彩瑾、刘霄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1.29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刘霄、农彩瑾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2.4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刘霄、农彩瑾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2.9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刘霄、农彩瑾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2.12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农彩瑾、刘霄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分割线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2.14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农彩瑾、刘霄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鸟类、哺乳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12.18 调查地点:华中师范⼤学样线编号:1 调查⼈:农彩瑾、刘霄17:36 乌鸫实体 2 6 地上停栖17:37 灰喜鹊实体 1 26 飞⾏1、鹊鸲:鹊鸲(学名:Copsychus saularis)为雀形⽬鹟科鹊鸲属的鸟类,体长约21厘⽶,嘴形粗健⽽直,长度约为头长的⼀半或⽐⼀半略长;尾呈凸尾状,尾与翅⼏乎等长或较翅稍长;两性⽻⾊相异,雄鸟上体⼤都⿊⾊;翅具⽩斑;下体前⿊后⽩。

鸟类定位观测实验报告(3篇)

鸟类定位观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如何精准定位其飞行路径,一直是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鸟类迁徙行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讨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定位机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鸟类迁徙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2. 探讨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定位机制。

3. 分析影响鸟类迁徙定位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观察记录表- 鸟类迁徙观测点(选择在鸟类迁徙通道附近)- 鸟类迁徙观测设备(望远镜、数码相机、录音笔等)- 鸟类定位设备(GPS定位仪、无线电追踪器等)- 鸟类解剖工具2. 实验方法(1)观察法:在鸟类迁徙观测点,通过望远镜、数码相机等设备,对鸟类迁徙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迁徙时间、迁徙路线、迁徙速度等。

(2)定位法:利用GPS定位仪、无线电追踪器等设备,对鸟类迁徙过程中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解剖法:对部分迁徙鸟类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结构,分析鸟类定位的生理基础。

四、实验步骤1. 选择鸟类迁徙观测点,搭建观测平台。

2. 利用观察法、定位法对鸟类迁徙行为进行观测和记录。

3. 对部分迁徙鸟类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结构。

4. 分析观测数据,探讨鸟类定位机制。

5.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测,我们发现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迁徙时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规律,如春季和秋季。

- 迁徙路线: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通常会选择特定的迁徙路线,如山脉、河流、海岸线等。

- 迁徙速度: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具有较快的飞行速度,如每小时可达100公里以上。

2. 定位结果通过定位法,我们了解到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定位机制:- 视觉定向: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地标等,确定飞行方向。

- 非视觉定向:鸟类在迁徙过程中,还可能利用地磁场、超声波等非视觉信号进行定位。

3. 解剖结果通过对迁徙鸟类的解剖,我们发现鸟类具有以下定位的生理基础:- 松果体:鸟类具有松果体,能够感知地磁场,从而进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于少珺2014212418 涂会侠2014212408 龚静炜2014212367
摘要: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样线法对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围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种,隶属于2 目7科9种,其中优势种为灰喜鹊、珠颈斑鸠和麻雀。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鸟类样线法
1、引言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地的环境监测指标。

城市化对于鸟类的分布和数量有重要的影响。

高校拥有较好的绿化环境,为城市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但是武汉多雾霾等恶劣的天气状况,城市PM2.5值持续超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而研究城市的鸟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对于环境的监测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冬季鸟类进行研究,对鸟类的组成、数量和生境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华中师范大学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其环境的监测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还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观鸟的试点,提倡广大学生参与校园鸟类保护。

2、校园环境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桂子山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和南湖之间,整个校区包括桂子山本部和南湖校区,占地面积约132.66万平方米,校区内有大量树林,兼有水域,植被型为常绿及落叶阔叶林,绿化覆盖率为74%,常见植被有樟树、法国梧桐、马尾松、枫杨、水杉、榆、鸡爪槭、桂、女贞、腊梅、慈竹等。

校园环境优美,生境类型及植被的多样性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桂子山鸟类种类丰富,其中鸣禽约33种,涉禽9种,猛禽2种。

常见的鸟类有灰喜鹊、朱颈斑鸠、麻雀、乌鸫、大山雀、山斑鸠、白头鹎等,本次调查主要地点为华师桂子山本部,不包括南湖校区。

3、调查时间与方法
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样线法(也称线样带法)对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

每次调查3人为1组,在调查区域内以1km/h速度行进,1名调查人员利用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计数,另1名调查人员记录并辅助观察。

对听到和看到的鸟类予以记录,每个个体只记录一次,能够判明是飞出又飞回的鸟不进行计数。

线样带法是在大面积上进行大、中型动物熟练统计的最基本的方法。

此法很少受生境条件的限制,省人力和物力,一个统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调查相当大的区域。

路线法按照预定线路行走,观察遇见的动物,记录动物出现的距离。

以动物与行走路线的平均距离作为样带的宽度,将观察到的动物数除以样带宽度与路线长度的积,得出单位面积上的种群数量,乘上研究的总面积获得研究区域的动物种群数量。

P=A * N / XY (P-种群数量, A-研究区面积, X-调查路线的长度, Y-每侧样带的宽度, N-出现的动物数)注意事项: 样线设置,个体可见度
4、调查结果
1——东区篮球场2——生态园3——佑铭4——桂香园5——图书馆
6——杜鹃广场
7——东区宿舍
8——西区篮球场
9——喷泉广场
主要物种的生活习性:
1.珠颈斑鸠
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稻谷、玉米、小麦、豌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

有时也吃蝇蛆、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通常在天亮后离开栖息树到地上觅食。

离开栖息地前常鸣叫一阵。

觅食活动多以早晨7-9时和下午3-5时较为活跃。

珠颈斑鸠为常见的留鸟,喜在村落及农田附近活动。

5-7月繁殖。

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

珠颈斑鸠有多种叫声,常为反复的“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

在久雨初晴时和久晴欲雨时鸣叫特别频繁。

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及稀疏的树林中,房前屋后有它们较多的踪影,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

除晨昏觅食外,平时都栖息在跨空电线或树林中。

晚上一般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

珠颈斑鸠与同属其它斑鸠一样,一般不会群居,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

它们是温驯的鸟类,但是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

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凤头鸠类似,着陆时尾巴会上倾。

2.灰喜鹊
灰喜鹊主食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雏鸟,亲鸟几乎完全以昆虫及幼虫喂养。

灰喜鹊喜食松毛虫、避债蛾、黄刺蛾、地老虎等数十种农林害虫。

繁殖期5~7月。

经常穿梭似地在丛林间跳上跳下或飞来飞去,飞行迅速,两翅扇动较快,但飞不多远就落下,不做长距离飞行,也不在一个地方久留,而是四处游荡。

一遇惊扰,则迅速散开,然后又聚集在一起。

活动和飞行时都不停地鸣叫,鸣声单调嘈杂,彼此通过叫声进行联系和维持群体的一致性。

3.麻雀
主要以谷物为食。

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

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

为杂食性鸟类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

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

5、结果计算及分析
通过调查,共记录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9种,分属2 目7科,其中雀形目7 种,占调查鸟类的77.8% ,这与鸟类分类中雀形目居多相符合.校园中优势种鸟类是灰喜鹊,占59.3%;树麻雀、喜鹊和灰喜鹊常常集结成若干个10只左右数量稳定的小种群,分布于校园内,但我们组除了观察到灰喜鹊若干只聚集在一起嬉戏以外,并未发现树麻雀与喜鹊的小种群,只发现其两只在一起觅食.从鸟类居留情况来看,这9种都是留鸟,并未观察到旅鸟、候鸟等。

这与桂子山处于华中地区,四季节气明显,气候温和且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有关,可为大多数鸟类居留此地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

本次调查共调查到鸟类27 只,共9 种,其中优势种为灰喜鹊,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0.6255 ,均匀度为0.6821 。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
香农-威纳指数H:
6、问题与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鸟类种类和数量较丰富。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学校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校园绿化覆盖率较高,种植植物的种类较多,各种植物嫩叶,花,果实以及昆虫也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二、环卫及排污工作成效显著,校园环境污染程度低,适宜鸟类生存;第三、师生员工整体素质高,爱鸟意识强,很好地维持了人类和鸟类的和谐共处。

小结:
1.华中师范大学的常见鸟种有灰喜鹊、麻雀、乌鸫、大山雀、山斑鸠、朱颈斑鸠、白头鹎等。

2.校园建设和绿化力度,对于鸟类的安定以及繁殖都有很大的影响。

3.校园人口的增加导致垃圾增多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施工等都会影响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沈芳,李斯滕.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冬季鸟类调查[J]. 绿色科技,2014,06:127-129.
[2]马鸣,胡宝文,梅宇,Thomas McCarthy. 昆仑山中段初冬鸟类调查及其多样性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10,02:230-235.
[3]李偲,张敦房,黄科,曹森,刘绍龙.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鸟类调查[J]. 四川动物,2010,02:249-254.
[4]曹长雷,曹玉,蒋兵.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调查及保护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09-7810+7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