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

户外鸟类调查报告总结根据户外鸟类调查的结果,在此进行报告总结。

首先,调查发现在我们调查的地区共有多种鸟类。

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记录了50种不同的鸟类。

这些鸟类包括麻雀、黄鹂、燕子、画眉等常见品种,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种类,例如喜鹊、红嘴黑鹂、白鹭等。

这表明我们调查的地区鸟类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其次,我们还对这些鸟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观察点,并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某些鸟类的数量相对较多,如麻雀和白鹭;而有些鸟类的数量较少,例如红嘴黑鹂和画眉。

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的差异和食物供应的变化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某些鸟类受到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鸟类的行为和习性。

我们发现麻雀和黄鹂等常见品种经常出现在人类居住区附近,它们喜欢栖息在树上,有时候会飞到地面上觅食。

而一些水鸟如白鹭和喜鹊则更喜欢在湖泊和河流附近活动,它们会在水中觅食,并选择树上或者岩石上筑巢。

最后,我们还对鸟类的嗜好和所需环境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食物的多样性是吸引鸟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鸟类喜欢吃昆虫,如燕子;而其他鸟类则更喜欢吃果实和种子,如黄鹂和画眉。

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鸟类的迁徙和繁殖习性。

例如,某些鸟类会因为气温的变化而迁徙到更适宜的地区;而一些鸟类则会在特定的季节选择在特定的地方进行繁殖。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户外鸟类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丰富多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并且观察到了鸟类的行为和习性。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了解当地鸟类的分布和生态意义重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调查数据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引起人们对鸟类保护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鸟类的生境。

鸟类调查分析报告(一)

鸟类调查分析报告(一)

鸟类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鸟类调查分析的报告,通过对鸟类种群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鸟类种群的分布、数量变化以及生态习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鸟类种群状况的全面综合分析,以供相关研究和保护实践参考。

正文内容一. 鸟类种群分布情况调查1. 调查范围和方法2. 鸟类种类多样性分析3. 主要栖息地及其特征分析4. 鸟类种类的地理分布特点5. 濒危鸟类种群状况及保护措施二. 鸟类数量变化分析1. 历史数据与当前数据的对比2. 不同季节鸟类数量变化的趋势3. 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分析4. 限制鸟类数量增长的因素分析5. 鸟类数量管理策略的制定三. 鸟类生态习性调查1. 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2. 鸟类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的调查3. 鸟类栖息地利用行为观察4. 鸟类繁殖习性和繁殖地选择分析5. 鸟类社会行为观察和分析四. 鸟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鸟类对栖息地改变的适应能力分析2. 鸟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3. 鸟类对人类活动的适应和影响4. 鸟类对其他生物的关系调查5. 环境保护与鸟类种群的关系分析五. 鸟类保护建议1. 根据鸟类种群调查结果的保护建议2. 针对濒危鸟类的保护措施建议3. 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制定4. 相关组织和政府的合作建议5. 鸟类教育与公众意识提高的措施总结通过对鸟类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综合研究,本文揭示了鸟类种群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鸟类保护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促进鸟类种群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相关研究和保护实践,本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天坛公园自然之友观鸟组(李强杨萌付建平高武等)二零零五年十月天坛公园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等国家祀典的场所。

1961年天坛公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公园座落在北京市的南城,不仅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且还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具有保护北京市内环境、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1.项目背景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项目是“天坛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组成部分,由天坛公园牵头,“自然之友”观鸟组具体实施。

自2003年春季开始至今,为期两年。

本调查主要是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摸清天坛公园各种野生鸟类的种类、数量、居留类型的本底情况,为天坛公园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数据。

2.环境概况天坛公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祭祀园林的代表,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占公园总面积的80%。

其自然环境较为单一。

天坛公园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内坛乔木主要有侧柏、桧柏,以及油松、国槐等。

外坛为公园生产用地,有果树地、苗圃地和花卉生产用地。

全园缺乏天然水源和大量复杂的植物群落,特别是灌丛较少。

公园绿地中,乔木占地约49万平方米(30.89%),主要有柏树(20%),油松(5.6%),毛白杨(1.6%),国槐(1.3%),核桃树(1.9%),柿树(0.49%)。

人工草坪占地71万平方米(44.4%),其中,冷季型草坪(早熟禾)占地30万平方米(18.8%),丹麦草占地41万平方米(25.6%)。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用地。

3.调查概况3.1 调查方法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采用线路法和样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把天坛公园划分为六个区(见附图),即:1#(外坛西北地区),2#(包括双环亭和百花亭),3#(内坛丹陛桥东边区域),4#(皇穹宇和神厨),5#(斋宫及其东边区域),6#(祈年殿西边及月季园)。

天坛公园鸟类资源调查

天坛公园鸟类资源调查

天坛公园鸟类资源调查金衡;李强;陈娇;姜天垚;刘育俭【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7)2【摘要】【目的】为天坛公园的绿化养护、生态保护、科普宣传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方法】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天坛公园野生鸟类资源进行了21次调查。

【结果】共记录鸟类127种,隶属于13目38科,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493种的25.76%,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为优势种。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为乌雕(Clanga clanga)和猎隼(Falco cherrug);国家Ⅱ重点保护动物18种,为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等;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17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等;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52种,为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戴胜(Upupa epops)等;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92种,并对鸟种在北京地区与天坛公园的居留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论】调查结果证实了天坛公园是野生鸟类在城市中重要的栖息地,天坛公园具有保护野生鸟类的重要生态功能。

【总页数】8页(P78-85)【作者】金衡;李强;陈娇;姜天垚;刘育俭【作者单位】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自然之友野鸟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相关文献】1.北京天坛公园鸟类多样性季节变化调查2.仰天寺及周围地区陆栖脊椎动物资源调查—鸟类资源3.野生地被资源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天坛公园自然草地的调查及园林化管理的探讨4.唐海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研究5.北京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结构调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鸟类观察报告范文

鸟类观察报告范文

鸟类观察报告范文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具特色的生物之一,它们在各个地区和环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次观察报告将以鸟类为主题,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观察地点和时间:观察地点选择了一个距离城市较远的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包括山脉、湖泊和森林等,为各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场所。

观察时间为早晨6点至8点,这个时段是鸟类活动比较频繁的时间段。

二、观察内容:1.鸟类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种类的鸟类喜好不同的栖息地。

例如,林地中的鸟类更多选择在树枝上筑巢,而湖泊周围的鸟类则更多选择在草地上筑巢。

此外,活动规律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鸟类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差异,例如,早晨六点至七点这个时间段,观察到很多的望远镜凤头鸟活动在湖泊附近,而在七点至八点的时间段,观察到很多蓝喉歌鸲在林地中活动。

3.鸟类的繁殖行为:观察到一些鸟类正在进行繁殖行为,如巢筑、育雏等。

在林地中发现了一处望远镜凤头鸟的巢,巢的形状为半球状,由细小的树枝和植物材料搭建而成。

此外,还观察到一些母鸟带着已经孵化出的雏鸟,为它们寻找食物。

三、观察结果分析:通过对观察内容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鸟类有着不同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不同种类的鸟类喜好的栖息地和活动时间也不尽相同。

3.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巢筑和育雏等,巢的形状和结构也有所差异。

结论:通过本次鸟类观察,我们对不同种类的鸟类的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鸟类作为地球上独特的生物资源,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鸟类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鸟类调查报告的范本,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鸟类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鸟类的种类和分类、鸟类的分布与迁徙、鸟类的数量与生态保护、鸟类的生活习性、对鸟类的保护措施等。

正文:一、鸟类的种类和分类1. 鸟类的种类多样性及其分类系统2. 濒危和珍稀鸟类的分类和保护情况3.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解剖结构4. 鸟类的语言和鸣叫声特征5. 鸟类的羽毛和色彩变化二、鸟类的分布与迁徙1. 鸟类在全球的分布格局2. 鸟类的季节性迁徙和距离迁徙3. 鸟类的迁徙原因和行为特点4. 鸟类的迁徙和环境变化的关系5. 鸟类迁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意义三、鸟类的数量与生态保护1. 鸟类的数量调查和统计方法2. 鸟类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3. 鸟类的生态位和数量调节机制4. 鸟类数量下降的影响和对策5. 鸟类的生态保护和防治措施四、鸟类的生活习性1. 鸟类的觅食和捕食行为2. 鸟类的筑巢和繁殖习性3. 鸟类的养育和保护幼崽方式4. 鸟类的社交行为和表现5. 鸟类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五、对鸟类的保护措施1. 鸟类保护的意义和价值2. 鸟类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3. 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4. 鸟类保护的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5. 鸟类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教育总结:通过对鸟类调查的研究,我们对鸟类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鸟类的保护工作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宣传教育,才能保护好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春季鸟类巡查情况汇报

春季鸟类巡查情况汇报

春季鸟类巡查情况汇报
今年春季,我们对所辖区域的鸟类进行了全面的巡查,以了解它们的数量、分布和繁殖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对鸟类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统计。

在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鸟类的踪迹,包括红嘴蓝鹊、白鹭、翠鸟等。

其中,红嘴蓝鹊的数量相较去年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我们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工作密不可分。

白鹭的数量也较往年有所增加,这表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对鸟类的生存繁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们对鸟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对各类鸟类的巢穴、飞行轨迹等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它们在我们所辖区域内的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集中或分散现象。

这表明我们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最后,我们对鸟类的繁殖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在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孵卵等。

这些行为表明我们所辖区域的生态环境对鸟类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鸟类的繁衍不受到干扰。

综上所述,今年春季鸟类巡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鸟类的保护工作,努力营造更加适宜鸟类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为保护鸟类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做出更大的努力。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2024

鸟类调查报告(范本)(二)引言概述:鸟类调查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鸟类种类分布、繁殖习性以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对某地区鸟类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鸟类物种组成1.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调查发现的鸟类物种及其分类a.涉及的主要鸟类目和科b.具代表性的鸟类物种二、鸟类数量变化及其原因1.鸟类数量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a.线路点数法的标准操作程序b.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2.鸟类数量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a.近几年鸟类数量的变化情况b.可能影响鸟类数量的因素i.栖息地丧失和退化ii.气候变化对鸟类数量的影响iii.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对鸟类的影响三、鸟类的繁殖习性研究1.繁殖行为观察和数据记录a.繁殖季节和鸟类繁殖期表现b.繁殖地选择和巢筑行为2.鸟类繁殖习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a.温度和湿度对鸟类繁殖的影响b.纷繁的鸟类繁殖策略四、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1.栖息地变化和鸟类的迁徙行为a.秋季和春季鸟类迁徙的观察和统计b.迁徙行为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2.环境污染对鸟类的影响a.鸟类对污染敏感的生理和行为响应b.污染对鸟类羽毛和繁殖的影响五、保护与管理建议1.鸟类保护的现状和挑战a.目前的保护措施和政策b.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障碍2.鸟类保护和管理的建议a.建立和扩大保护区网络b.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总结:通过本次鸟类调查,我们对该地区鸟类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繁殖习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多样,数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其繁殖习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气候变化对迁徙和繁殖影响显著。

为了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我们建议加强保护区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鸟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天坛公园自然之友观鸟组(李强杨萌付建平高武等)二零零五年十月天坛公园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等国家祀典的场所。

1961 年天坛公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公园座落在北京市的南城,不仅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且还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具有保护北京市内环境、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1. 项目背景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项目是“天坛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组成部分,由天坛公园牵头,“自然之友”观鸟组具体实施。

自2003 年春季开始至今,为期两年。

本调查主要是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摸清天坛公园各种野生鸟类的种类、数量、居留类型的本底情况,为天坛公园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数据。

2. 环境概况天坛公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祭祀园林的代表,占地约200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0 万平方米,占公园总面积的80%。

其自然环境较为单一。

天坛公园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内坛乔木主要有侧柏、桧柏,以及油松、国槐等。

外坛为公园生产用地,有果树地、苗圃地和花卉生产用地。

全园缺乏天然水源和大量复杂的植物群落,特别是灌丛较少。

公园绿地中,乔木占地约49万平方米(30.89%),主要有柏树(20%),油松(5.6%),毛白杨(1.6%),国槐(1.3%),核桃树(1.9%),柿树(0.49%)人工草坪占地71万平方米(44.4%),其中,冷季型草坪(早熟禾)占地30万平方米(18.8%),丹麦草占地41万平方米(25.6%)。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用地。

3. 调查概况3.1 调查方法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采用线路法和样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把天坛公园划分为六个区(见附图),即:1#(外坛西北地区),2#(包括双环亭和百花亭),3#(内坛丹陛桥东边区域),4#(皇穹宇和神厨),5#(斋宫及其东边区域),6#(祈年殿西边及月季园)。

确定的调查路线为:天坛西门→1#→2#→5#→4#→3#→6#, 调查路线相对固定。

调查时按以上路线以1-2 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慢步走),如若遇到鸟多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停留片刻。

记录前方及左、右50 米之内发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看见﹑听到的都算在内。

从后方飞向前方的鸟类不记录, 不做重复记录;但有当次未记录的种类,也记录在内。

对于不能确定其种类的可大致确定其分类再记录,如柳莺﹑鸫;对于完全不认识的鸟,则尽量描述其形态或叫声,以备以后确定﹑补充。

天气允许,每周调查1次,4月、5月、9 月、10月间有时每周调查2次。

每次调查主要是在上午,一般使用手持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

3.2 调查人员调查人员均为观鸟志愿者,指导老师为首都师范大学高武教授。

每次调查人员2—10 人不等,至少有2 名有一定观鸟水平的志愿者参与。

3.3 统计方法物种多样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个为物种丰富性,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寡;另一个为异质性,用来测定各物种的个体数量是否均匀,越均匀,其异质性就越高。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物种丰富度和异质性的综合指标。

本调查采用香农-威纳指数作为衡量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指标,公式为:H=- ∑(Pi)(log2Pi),i的取值范围为1到S。

其中,H为群落的多样性指数,Pi为样品中属于第i 种的个体的数量比例,S 为群落中物种数目香农-威纳指数包含着两个成分,物种数目和各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

各种之间,个体分配越均匀,H 值就越大。

如果每一个体都属于不同的种,多样性指数就最大,即Hmax =log2S。

Hmax为群落理论上的最大多样性指数。

以实际的多样性指数对Hmax的比率即可获得均匀性指数:E=H/Hmax。

其中E为均匀性指数;H 为实测多样性值。

4. 调查结果4.1 鸟种记录2003年5月至2005年4 月,共记录到天坛公园鸟类100种,隶属12目33科(见附录1)。

即鹳形目1 科3 种;雁形目1科1种;隼形目2科9种;鸻形目1科1种;鸽形目1科3种;鹃形目1科1种;鸮形目1科1种;雨燕目1科2种;佛法僧目1科1种;戴胜目1科1种;鴷形目1科5种;雀形目21科72种。

天坛公园鸟类中,旅鸟占49%,比重最大;留鸟和夏候鸟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分别为23%和21%;冬候鸟的种类最少,只有7%。

(见表1)表1居留类型目科种占总种数的比例留鸟5122323%夏候鸟7172121%冬候鸟2677%旅鸟4144949%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春季(3、4、5月)和秋季(9 、10、11月)所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最多,这与记录中旅鸟种数比重最大相一致。

综合这两年的调查记录,我们分别统计出了各月单次调查中各鸟种的最高数量记录,同时列出了各鸟种在全年中单次调查的最高记录。

在这99 种鸟中,约有90%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0种,分别为隼形目鹰科的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隼科的黄爪隼、红隼、红脚隼、燕隼和鸮形目鸱鸮科长耳鸮。

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有13 种,分别为鹳形目鹭科的小白鹭;雨燕目雨燕科的雨燕、白腰雨燕;佛法僧目佛法僧科的三宝鸟;鴷形目啄木鸟科的蚁鴷、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星头啄木鸟、棕腹啄木鸟;雀形目王鹟科的寿带,卷尾科的黑卷尾和鸦科的灰喜鹊、红嘴蓝鹊。

此外,在2005年5—6月期间,还记录到12种此前未在天坛公园记录到的鸟种,隶属于4目11科,未在本次统计范围之内。

4.2 多样性统计分析结果4.2.1 分区统计在样带经过的六个区中,一区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3.5817);四区其次(3.3833 );五区最低(1.6928 )。

三区的均匀性指数最高(0.7023 );四区其次(0.6650 );五区最低(0.3203 )。

(各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见表2;)表2H E一区 3.58170.55454.2.2 年度统计全年12个月中,5月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3.0821);4 月份其次(2.9771);12月份第三(2.9440);6月份最低(1.6458)。

2月(2.8524)和10 月(2.5753)的多样性指数也较高。

均匀性指数12 月最高(0.6421);2 月其次(0.6068);1 月(0.5742)、5 月(0.5580)较高;6 月(0.3590)、7 月(0.4496)、8 月(0.3579)均较低。

(全年各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见表3;年度变化趋势见图3)表35. 调查讨论5.1 天坛公园对环境和候鸟迁徙监测的作用公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报道称老龄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四季都优于幼龄公园。

天坛公园历史悠久,拥有北京城区最大的绿地,为众多鸟类在城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候鸟迁徙途中的中转站。

在这两年的调查记录中,北京市留鸟只占调查种类总数的23%,而旅鸟占到了49%。

结合多样性指数统计分析,在鸟类迁徙比较集中的5 月和10月间,公园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这充分说明了天坛公园对于候鸟迁徙的重要作用。

对于北京这样人口拥挤的大城市来说,天坛公园是城区内难得的鸟类监测点,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通过长期的鸟类调查,可以为城市环境的监测,候鸟迁徙的研究等科研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5.2 鸟类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格局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植物群落的水平格局密切相关,某地植物的水平格局越简单,其鸟类的均匀度指数将会越高。

在本次调查中,各区的多样性指数与该区的植被状况紧密相关,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由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丰富,因此具有最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见表4)而均匀性指数也与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季节变化相一致。

由于冬季植物种类减少,水平格局简单,因此冬季各月全园的鸟类均匀性指数均较高(见表3)表4以上分析表明,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极为密切。

同时,由于天坛公园游人众多,人为干扰也会影响鸟类群落多样性。

一区的教学苗圃相对隔离,人为影响较小,又具有相当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因此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3 对调查工作的建议本次调查采用样线法,从清晨7:00开始至中午12:00 结束。

由于天坛公园占地面积大,路线较长,使得单次调查持续的时间拖得过长,各区不能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调查。

鸟类清晨活跃、中午活动减少的行为特点,使得调查开始时和结束时的记录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影响各区的多样性统计结果。

在春秋季节,候鸟迁徙,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的种类也随之增加,调查中辨认起来很费时间。

在此期间进行的调查往往不能沿样线匀速前进,有时一次调查只能覆盖一个区,这必然会造成各区之间的偏差,从而影响整体的多样性统计结果。

而调查频度的波动同样会带来最终统计结果的误差。

在本次调查中,冬季(12月、1月、2月)鸟类群落多样性高于夏(6月、7 月、8月)、秋(9月、10 月、11月)两季(见表3)。

这一结果与我们依常识推断的结果不太符合。

推测可能是由上述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仍需完善调查方法后做进一步的调查统计。

5.4 对鸟类保护的几点建议鸟类是自然界中生物链的重要一环,被科学家称为环境的指标,它维系着生物物种间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通过鸟类调查,我们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天坛公园作为皇家祭祀的自然、文化遗产,众多的古松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公园的绿化面积虽不少,可总体上显得树种过于单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园中小小的苗圃因其植被的多样性,鸟种也显得异常丰富。

因此,公园是否考虑在游览核心区外围保留一些天然的灌木和草被,可为雀、鹀、莺、鸫等众多鸟类提供栖息条件。

在古树群落林下有选择地培植一些本地灌草,增加植被在垂直结构上的层次,即不影响景观,又可丰富生物多样性。

以此加大鸟类保护的力度,增加鸟种及数量,提高树木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效果。

(2)天坛公园缺乏水系,我们在苗圃中发现,水管滴漏形成的小水洼成为鸟儿饮水之地。

能否考虑吸取国外的经验,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饮水台、饮水器等,以提高鸟儿的栖留量。

(3)长耳鸮是国家2 级保护动物,是天坛公园的冬候鸟,在北京市内的固定栖息地可知的只有两三处,通过我们的鸟类调查和文献记载发现,园内越冬长耳鸮的数量已减少了很多,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及生存状态我们还不得而知。

我们建议天坛公园为此立项来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并可以长耳鸮为对象在公众中开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活动。

(4)北京雨燕是北京市1 级保护动物,是北京的夏候鸟,也是北京的一个标志性物种。

现在京燕也已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