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pdf

合集下载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和特征研究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和特征研究
的威胁之中,因此湿地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已经 越
来越受重视 [10].目前国外对 湿 地 鸟 类 所 涉 及 的 研 究 领
重要指示物种 [3,4].因 此 调 查 鸟 类 多 样 性,对 维 持 生 态
域主要集中于珍稀 和 濒 危 水 鸟 的 研 究,如 生 态 习 性、栖
保护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 物 系 统 维 持 其 功 能 和 过 程 的 必 要
保证,同 时 也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和 持 续 发 展 的 物 质 基
础 [1,2].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 的 不
断加剧,生物多样性 已 经 受 到 了 严 重 的 威 胁,引 起 人 类
越来越多的关注.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对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常被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
山成为东北亚只候鸟经此迁徙 [9].
作为生态系统中 的 一 个 极 其 重 要 且 敏 感 的 组 成 成
分,鸟类群落组成及 种 群 数 量 大 小 被 认 为 是 监 测、评 价
湿地的重要指标之一,湿地鸟类因湿地的退化处于严 重
查分析结果,提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提高保护区监管力度,加强保护区及其鸟类的宣传的建议.
关键词: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保护对策;特征
文章编号:
1674

9944(
2019)


0007

06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山东半岛相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老 铁
a
c
i
dde
r
i
va
t
i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天坛公园自然之友观鸟组(李强杨萌付建平高武等)二零零五年十月天坛公园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等国家祀典的场所。

1961年天坛公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公园座落在北京市的南城,不仅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且还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具有保护北京市内环境、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1.项目背景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项目是“天坛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组成部分,由天坛公园牵头,“自然之友”观鸟组具体实施。

自2003年春季开始至今,为期两年。

本调查主要是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摸清天坛公园各种野生鸟类的种类、数量、居留类型的本底情况,为天坛公园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数据。

2.环境概况天坛公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祭祀园林的代表,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占公园总面积的80%。

其自然环境较为单一。

天坛公园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内坛乔木主要有侧柏、桧柏,以及油松、国槐等。

外坛为公园生产用地,有果树地、苗圃地和花卉生产用地。

全园缺乏天然水源和大量复杂的植物群落,特别是灌丛较少。

公园绿地中,乔木占地约49万平方米(30.89%),主要有柏树(20%),油松(5.6%),毛白杨(1.6%),国槐(1.3%),核桃树(1.9%),柿树(0.49%)。

人工草坪占地71万平方米(44.4%),其中,冷季型草坪(早熟禾)占地30万平方米(18.8%),丹麦草占地41万平方米(25.6%)。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用地。

3.调查概况3.1 调查方法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采用线路法和样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把天坛公园划分为六个区(见附图),即:1#(外坛西北地区),2#(包括双环亭和百花亭),3#(内坛丹陛桥东边区域),4#(皇穹宇和神厨),5#(斋宫及其东边区域),6#(祈年殿西边及月季园)。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梁洪柱;温静;王敏增;兰欣;林大影;周许伟;鲍伟东【摘要】随着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为进一步了解资源现状,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北京西山试验林场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

记录到鸟类101种,隶属12目32科,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占68.3%,东洋界鸟类占16.8%。

一些鸟种兼具不同的居留型。

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1种,II级保护鸟类26种,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9种,北京市二级保护鸟类40种。

此区域是北京市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秋季迁徙数量超过300只的有5种,但较少有大型猛禽落地停歇。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管理,促进鸟类适宜栖息地的恢复,将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Stepping up with the enforcement of wildlife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the wildlife habitat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the biodivers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eijing.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up reaso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clear baseline data were needed on the status of wildlife. By using transect lines and point sampling methodology, the bird species diversity was surveyed at Xishan Experiment Forest Unit from July 2013 to May 2014 in Beijing. There were 12 or-ders, 32 families and 101 bird specie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vifauna was composed of 68.3%Palearctic realm species and 16.8%Oriental realm species. Among these birds, the Imperial eagle (Aquila heliaca) is listed as the first-grade State Key Protected Wildlife, and 26 birds are listed as the second-grade State KeyProtected Wildlife. There were other 9 and 40 birds are listed a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rade Beijing Municipality Protected Wildlife,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5 raptor species with the number over 300 during autumn migratory period, which showed the studied area is one of the major raptor migration corridors in Beijing. Thus, the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habitat recovery for raptors and their prey will bethe central work i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Xishan area.【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北京西山;珍稀鸟类;迁徙猛禽;森林资源管理【作者】梁洪柱;温静;王敏增;兰欣;林大影;周许伟;鲍伟东【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83;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83;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83;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83;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北京地区的野生动物构成具有显著的南北方种类混杂特点[1],尤其是鸟类物种的多样性变化较为突出,这一趋势随着湿地和森林生态环境的重建与改善更加明显。

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doc

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doc

附件 2县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1适用范围本规定规范了植被调查与评估的主要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2009)《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2014)3术语和定义3.1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并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群落联合。

3.2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3.3植被亚型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的亚型。

13.4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的群系集合。

3.5群系在同一个植被型或亚型内,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在热带或亚热带有时是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3.6群丛具有相似种类组成、优势种、结构和外貌的同类群落集合。

3.7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3.8乔木高度一般在5m以上,由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发育强盛的枝条构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3.9灌木高度一般在5m以下,枝干系统不具明显直立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生地上的木本植物。

3.10草本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地上没有多年生木质茎的植物。

3.11优势种植物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学作用最明显的种。

23.12样地群落调查的所在地,在空间上它包含样方,一般没有特定的面积。

3.13样方群落调查所要实施的特定地段,有特定的面积。

4调查与评估原则4.1科学性原则调查与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调查与评估县域生物多样性现状、威胁因素以及保护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或者建议。

4.2全面性原则调查与评估范围应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以及各海拔区间、坡位、坡向,并尽可能覆盖较多的工作网格。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分析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分析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学会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2 、调查校园内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鸟类物种多样性现状二、实验方法1、调查方法采用样线法。

根据校园地形、植被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和长度的样线,样线涵盖了整个校园的所有生境类型(生活区、教学区和农田)。

样线调查以班级为一小组,可借助望远镜,在有效距离内作观察确认,并在样线上记录物种、生境等内容,调查时间以半天野外工作日为准。

2、统计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式计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表达式为:i i LnP P H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 指数式计算,表达式为: max /H H E '= 其中,Hmax =ln S 。

式中H ′为物种的多样性指数,Pi 为物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全部鸟类个体数的比例。

E 为Pielou 均匀度指数,Hmax 是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它在各个物种种群个体数相等时达到,S 为群落内的生物物种数。

三、实验结果(一)组别1时间段:上午8:40-9:43;路线:生技楼门口至文汇路校区东门(橘黄色路线); 物种数:12种; 总数量:61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乌鸫7 全身黑色,嘴黄色,眼睛黑色,黄色眼圈。

2 白头鹎12 头黑色,从眼至枕部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斑纹,耳羽后部还有一小白斑。

上体灰绿色,喉白色,下体灰臀白,脚灰黑色。

3 灰椋鸟 5 体羽大部分灰褐色。

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色,带有黑纹。

喉和上胸灰黑飞羽外翈端部白色。

尾长、呈凸状具白色端斑,下体灰白色。

外侧尾羽较短不及中央尾羽之半。

(二)组别2时间段:上午10:00-10:40;路线:瘦西湖校区南门至南门;物种数:10种;总数量:64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灰喜鹊19 嘴、脚黑色,额至后颈黑色,背灰色,两组别3:时间段(上午11:04-11:24)路线:东门至生技楼物种数:9种;总数量:50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麻雀7 头顶至后颈栗褐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摘要: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异较大,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自己特定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接着对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一、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陕西黄河干流区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带,由北至南依次为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和绥德县;延安市的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和宜川县;渭南市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和潼关县。

在地形地貌上陕西黄河干流区由北向南分别为风沙草滩区(神木市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府谷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黄龙山区(宜川县、韩城市)、梁状低山丘陵区(合阳县、大荔县)、关中平原区(潼关县北部)和秦岭山地(潼关县南部)。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落叶阔叶林。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强烈,天然植被荡然无存,仅在黄龙山(宜川、韩城和合阳北部)尚存较大面积的落叶林阔叶林。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陕西黄河干流区属于古北界的蒙新区和华北区(张荣祖,2011)。

其中府谷至韩城属于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生态地理单元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北黄土切割塬;合阳以南至潼关隶属于渭河谷地和秦岭北坡两个生态地理单元。

神木市属于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内蒙古东部省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两个自然地理单元(解炎等,2002)。

就候鸟迁徙而言,陕西黄河干流区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也是中国中部的候鸟迁徙路线,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以及无定河流域是我国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张国纲等,2018),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黄河中游湿地也是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于晓平等,2003;雷颖虎等,2007;吴逸群,201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滨海湿地鸟类监测技术规程

滨海湿地鸟类监测技术规程

滨海湿地鸟类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鸟类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辖海域内的滨海湿地鸟类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T 26535-2011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HY/T 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J 710.4-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滨海湿地coastal wetland。

低潮时水深浅于6m 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

3.2特有物种endemic species。

在某一生物地理区独有的物种,即不在世界其他地方分布的物种。

3.3旗舰物种flagship species。

对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吸引力的物种,该物种是地区保育的主体物种。

3.4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

4 监测方案设计4.1 监测原则。

监测方案的制定和监测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 达到监测任务所规定的要求和目的;b) 立足现有技术成果和科研设备条件;c) 体现监测对象和目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d) 保证数据的标准化和可比性;e) 满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f) 要做到“三固定”,即监测样线、样点固定,监测对象固定,监测方法固定,此外监测的季节和时间段、从事监测的人员也应尽可能保持固定;g) 监测需要有长期数据积累才能看出趋势,因此滨海湿地鸟类监测要求常年坚持,并保证数据完整、翔实。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附件4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规定规范了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2014)3 术语和定义3.1 样线法沿一条预设的样线行走,调查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2 样点法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点,记录样点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3 直接计数法采用单筒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对水鸟直接统计数量的调查1方法。

3.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鸟类的调查方法。

3.5 鸣声录音回放法将某些重点关注鸟种的鸣叫或鸣唱录音在野外进行播放,吸引同种鸟类反应并据此来推算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3.6 重点关注鸟种指《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中的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种和数据缺乏的鸟种。

4 调查与评估原则4.1 科学性原则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布设调查点,并采用标准、统一的技术方法评估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状况,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或者建议。

4.2 全面性原则(1)调查样线或样点原则上应覆盖县域内各种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中“层次2”所包括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以县域最低海拔起,每100 m一个海拔段);(2)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尽可能多的工作网格(见附录B)。

4.3 重点性原则(1)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县域内所有重点网格(见附录B);2(2)重点关注鸟种可能分布生境应增加调查的强度。

4.4 可达性原则调查线路应根据调查区域实地情况、安全与保障条件合理规划。

5 调查与评估内容5.1 调查内容县域内鸟类的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受威胁因素。

5.2 评估内容(1)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2)县域鸟类受威胁状况;(3)县域鸟类多样性保护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规定规范了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2014)3 术语和定义3.1 样线法沿一条预设的样线行走,调查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2 样点法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点,记录样点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3 直接计数法采用单筒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对水鸟直接统计数量的调查1方法。

3.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鸟类的调查方法。

3.5 鸣声录音回放法将某些重点关注鸟种的鸣叫或鸣唱录音在野外进行播放,吸引同种鸟类反应并据此来推算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3.6 重点关注鸟种指《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中的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种和数据缺乏的鸟种。

4 调查与评估原则4.1 科学性原则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布设调查点,并采用标准、统一的技术方法评估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状况,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或者建议。

4.2 全面性原则(1)调查样线或样点原则上应覆盖县域内各种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中“层次2”所包括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以县域最低海拔起,每100 m一个海拔段);(2)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尽可能多的工作网格(见附录B)。

4.3 重点性原则(1)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县域内所有重点网格(见附录B);2(2)重点关注鸟种可能分布生境应增加调查的强度。

4.4 可达性原则调查线路应根据调查区域实地情况、安全与保障条件合理规划。

5 调查与评估内容5.1 调查内容县域内鸟类的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受威胁因素。

5.2 评估内容(1)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2)县域鸟类受威胁状况;(3)县域鸟类多样性保护状况。

6 工作流程6.1 调查准备(1)收集、分析与调查县域有关的文献、标本、数据库、鸟类志、报告等资料,构建初步的县域鸟类名录;(2)收集与掌握调查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貌、水体分布、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概况,编制调查与评估实施方案;(3)根据调查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组织调查队伍,并开展相关培训,包括安全培训、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培训、数据采集培训等;(4)准备调查工具、设备、调查记录表格以及野外防护装备,包括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鸟类图鉴、记录表、GPS定位仪、相机、红外相机、录音笔、测距仪、计数器、手电筒、地图、记录本3等。

6.2 外业调查根据调查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鸟类多样性本底调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采集照片(生境照片、物种照片及野外工作照片)和声音等凭证资料。

6.3 室内工作(1)整理调查记录表格、照片、声音等数据,对野外分类不确定的个体进行进一步鉴定;(2)分析调查数据,完成多样性现状评估、受威胁评估、保护评估等;(3)编制物种名录,绘制相关图件,编写调查与评估报告;(4)将调查与评估数据上报。

7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7.1 调查指标与要求7.1.1 种类中文名统一采用中文正名,标准学名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汇表示。

标准学名和中文正名具体可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鸟种的命名。

如有新纪录或外来种,学名按最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命名。

7.1.2 分布包括物种分布点的经纬度和海拔。

(1)经纬度使用WGS84坐标系,以度分秒的形式记录,秒精确4到小数点后2位,如N 44°32′16.22″;(2)海拔以米为单位,保留整数位,如1969 m。

7.1.3 生境生境主要包括鸟类分布的生境类型、生境受干扰状况以及重点关注鸟种的生境面积。

(1)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应分别记录层次1和层次2,并对层次2补充描述,指明优势种;(2)生境受干扰状况主要包括生境受干扰类型及受干扰程度,见HJ 710.4附录G;(3)重点关注鸟种的生境面积通过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图像解译获取,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7.1.4 受威胁因素受威胁因素主要包括生境退化和丧失、过度利用、人类活动等,参见附录G表G.1。

7.2 调查时间与频次原则上至少进行4次调查,其中繁殖季1次,越冬季1次,春、秋迁徙季各1次。

7.3 调查方法的选择(1)本规定推荐使用的调查方法有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其中以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为主,针对某些特殊类群辅助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调查。

5(2)样线法或样点法均可用于陆生鸟类的调查,在连续的生境推荐使用样线法,在崎岖山地或片段化生境推荐使用样点法;在数量上,10~15个样点作为一个调查单元可等量于1条样线。

(3)直接计数法主要用于水鸟的调查。

(4)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用于某些数量稀少、体型较大、主要在地面活动的鸟种调查。

(5)鸣声录音回放法作为辅助方法,用于鸮形目、鸡形目、雀形目等重点关注鸟种的样线或样点调查。

7.4 调查方法7.4.1 样线法7.4.1.1 样线数量一般根据县域面积大小,样线数量要求如下:县域面积≤2000 km2,县域每个工作网格不少于1条样线;县域面积2000~5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20条;县域面积5000~10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40条,县域面积超过10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50条。

对于面积较大、生境类型较单一的县域可适当减少样线数量。

7.4.1.2 样线长度样线长度一般为1~3 km,具体长度根据调查区域的情况确定。

7.4.1.3 样线编号方法调查样线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样线序号”的方式。

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6号为“TB”;样线(route)序号以R0001、R0002、R0003……为序。

如:汶川县内陆生鸟类的第一条调查样线记为“513221TBR0001”。

7.4.1.4 调查记录要求(1)样线行走速度为1~2 km/h,通常开阔生境速度为2 km/h 左右,较茂密的生境速度为1 km/h左右;(2)调查时间一般为日出或日落前后3个小时左右,具体按照鸟类活动高峰期确定;(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4)样线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表C.1。

7.4.2 样点法7.4.2.1 样点布设在崎岖山地或片段化生境,可用样点法代替样线法调查,样点间距离不应小于200 m。

7.4.2.2 样点编号方法调查样点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样点序号”的方式。

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号为“TB”;样点(site)序号以S0001、S0002、S0003……为序。

如:汶川县陆生鸟类的第一个调查样点记为“513221TBS0001”。

7.4.2.3 调查记录要求(1)调查一般为日出或日落前后3个小时左右,具体按照鸟类7活动高峰期确定,每个样点记录时间为5~10分钟;(2)一般在每个样点停留5分钟后再开始计数;(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4)样点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D表D.1。

7.4.3 直接计数法7.4.3.1 调查点布设对于大范围区域,水鸟调查应在能见范围内,充分利用显著自然界限,将调查区域分为若干个统计观察样区,分别观察记录。

7.4.3.2 调查点编号方法调查点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调查点序号”的方式。

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水鸟(water bird),代号为“WB”;调查点(site)序号以S0001、S0002、S0003……为序。

如:汶川县水鸟的第一个调查样点记为“513221WBS0001”。

7.4.3.3 调查记录要求(1)记录方法主要有计数法和集团计数估算法(前者适用于数量较少、活动缓慢的鸟群,后者适用于群体数量大、或觅食活动时移动较快的鸟群);(2)调查一般黎明到日落均可,具体按照鸟类活动高峰期确定;(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8(4)直接计数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E表E.1。

7.4.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7.4.4.1 相机布设鸟类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可与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同步进行,红外相机数量及布设要求见《县域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中关于红外相机数量及布设要求。

7.4.4.2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编号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采用“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代号”+“调查点序号”的方式进行编号。

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号为“TB”,红外相机调查点(infrared-triggered camera site)序号以ICS0001、ICS0002、ICS0003……为序。

如汶川县境内陆生鸟类第一个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记为“513221TBICS0001”。

7.4.4.3 调查记录要求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F表F.1。

8 物种名规范鸟种标准学名只能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汇表示,以最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为标准。

科名必须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VIII章“科级类群命名分类单元和它们的名称”之规定。

属名称应当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IX章“属级类群命名分类单元和它们的名称”之规定。

高于种的分类阶元的名称由一个拉丁文单词构9成,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构成,亚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具体可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鸟种中文名基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统一采用中文正名。

9 照片拍摄9.1 拍摄内容鸟类野外调查时拍摄的照片主要包括生境照片、鸟种照片。

9.1.1 生境照片生境照片要求每条样线不少于5张(包含起、止点和样线途中生境照片),每个样点不少于1张。

其中每条样线或每个样点必须包含1张以生境为背景、GPS定位仪屏幕为前景的照片。

9.1.2 鸟种照片鸟种照片要求能准确反映出该鸟种的外在形态特征,尽量拍摄重点关注鸟种和新纪录(包括区县新纪录)鸟种照片。

另外,每张照片的属性信息应包括拍摄日期、时间以及拍摄点的地理位置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