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word学案1
鲁科版化学必修1《氮的循环》word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1《氮的循环》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e7b7763968011ca200911e.png)
《氮的循环》专题复习知识清单: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常温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和氢气反应: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氨气。
2.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O和NO2是氮的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也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一氧化氮:a物理性质: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b化学性质:和氧气接触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c制法:实验室:3Cu+8HNO3(稀) =3 Cu(NO3)2+2NO↑+4H2O工业上:由NH3和O2反应制得(2)二氧化氮:a物理性质: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b化学性质:和水反应3NO2+ H2O=2HNO3+NOc制法:实验室: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工业制法:氨气催化氧化法。
3.氨气:NH3(唯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a 与水反应: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形成喷泉;又因为NH3·H2O可电离出OH-,所以,氨水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所以,氨气遇氯化氢气体出现白烟。
NOc与氧气反应,被氧化生成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
d制法:工业:氮气和氢气反应制得。
实验室:由铵盐和碱加热制得;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4.铵盐与铵态氮肥:化学氮肥包括铵态氮肥(以NH4+形式存在)、硝态氮肥(以NO3-形式存在)和有机态氮肥(如尿素),都易溶于水。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c624eaf111f18582d05a59.png)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验室制法一、氨1.物理性质(1)色态味:NH 3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 (2)密度:密度比空气____.(3)溶解性:______溶于水且能__________,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__体积的氨气。
(4)氨易液化,常作________。
2.化学性质3.氨气的实验室制取验满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交流1.氨水的性质如何? 2.NH 3为什么有还原性?3.实验室中利用下述药品和装置来制取氨气可以吗?为什么?二、化学氮肥三、铵盐预习交流如何检验NH ?答案:一、1。
(1)刺激性(2)小(3)极易快速溶解700 (4)制冷剂2.NH3+H2O NH3·H2O NH3+HCl===NH4Cl 白烟2NH3+H2SO4===(NH4)2SO44NH3+5O2错误!4NO+6H2O 还原性3.向下排空气法防止NH3与空气对流2NH4Cl+Ca(OH)2错误!CaCl2+2NH3↑+2H2O(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立即变蓝(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时产生大量白烟预习交流:1.答案:(1)弱碱性:NH3·H2O NH错误!+OH-(2)氨水的不稳定性:NH3·H2O错误!NH3↑+H2O2.答案:因为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处于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升高,从而表现还原性。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a4d84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0.png)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2.把握氮气的结构及性质;3.把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1.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的形式,认识N 2、NO 、NO 2的性质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状(1)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循环:N2――→根瘤菌放电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气 (2)人类活动的阻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再依照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
二、氮气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气味 水中的溶解性2.化学性质3.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分类预习交流1.什么是可逆反应?2.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因此反应:2H2+O2===2H2O 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三、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 化合价 +1 +2 +3 +4 +5 对应氧化物 ____、N 2O 42.NO 和NO2(1)物理性质(2)相互转化①NO →NO2:__________________②NO2→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阻碍①NO :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预习交流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2.实验室如何收集NO 、NO2?什么缘故?答案:一、1.(1)游离 (2)化合2.(2)氨 氮肥 硝酸二、1.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2.N2+O2=====放电2NO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3.(1)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2)高能 生物 合成氨 仿生预习交流:1.答案: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氮气及其氧化物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word格式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氮气及其氧化物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word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6b07e4650e52ea54189823.png)
第 2 节氮的循环第 1 课时氮气及其氧化物【学习目标】1.认识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氮循环过程中的基本物质。
2.知道氮气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响,而且认识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认识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响,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响,认识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课前预习案】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以态:存在于大气中;以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转变(一)氮气1 、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水溶性2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填“开朗”或“不开朗”)(1) N2与 O2反响:(2) N2与 H2反响(工业合成氨的反响):可逆反响:在下,能同时向进行的反响,方程式顶用表示。
3、氮的固定( 1). 定义:叫做氮的固定,简称。
( 2). 分类:高能固氮 (N2+ O == 2NO)2固氮生物固氮 ( 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固氮仿生固氮(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化合价+1+2+3+4+5对应氧化物此中、分别是HNO2(亚硝酸)和HNO3的酸酐。
2、 NO和 NO2(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水溶性NONO2( 2)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响: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响:思虑: NO的采集方法:NO 2 的采集方法:( 3) NO、 NO2的作用分别是什么?NO :NO2:特别提示(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空气中 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要素。
(3)空气中 NO、 NO2主要本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预习检测】1.(双选)以下反响,氮元素被还原的是()A. N2+O2=2NO B. 2NO N 2O4C. N2+ 3Mg = Mg N D.N2 + 3H22NH3232.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平时状况下,氮气性质很不开朗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固,其原由是两原子间联合特别坚固D.跟氢气在必定条件下发生反响,氮气是氧化剂3. 以下变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植物从土壤中汲取含氮的养料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汲取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变为植物蛋白质C.工业大将氨转变为硝酸及其余氮的化合物D.从空气中分别氮气4. 以下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联合而惹起中毒的气体是()A. NOB. CO2C. NO2D. CO5.以下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分别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变为NOC. 工业合成氨D.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6、把少许NO2气体通入过分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经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采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一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一氧化氮和氧气【课堂研究案】【研究一】 N2的化学性质性(氧化性、还原性)从元素化合价解析氮气拥有写出以下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1)氧化性:( 工业上制氨气)N 2 + 3H2——( 2)还原性:(自然固氮)N 2 + O 2——【研究二】 NO、 NO2的化学性质(达成以下方程式并指出各反响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电子转移的数量)( 1) NO + O 2——(2)NO2+ H2O——【思虑】( 1)如何除去NO中的 NO2?( 2)农谚“雷雨发庄稼”是何道理?写出该过程中的反响方程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学案-新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904d7ae45c3b3566ec8b35.png)
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课前学案【旧知回顾】元素的游离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预习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总结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状态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2、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 高能固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固氮 化学固氮: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生固氮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简介种类物理性质稳定性NO _____色气体,______溶于水中等活泼易与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___NO2__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有毒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应N2O4____色气体较活泼,受热___分解N2O 无色气体较不活泼蓝色气体(—20°C)常温不易分解为NO、NO2 N2O3(亚硝酸酸酐)N2O5无色固体气态不稳定,常温易分解(硝酸酸酐)2、NO、NO2的性质、制法(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71c092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3.png)
《鲁科版必修1第⼆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第⼆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鞍态氮肥课前预学案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 ⽓味的______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 771g/L,⽐空⽓ _______ , _____ 溶于⽔⽉?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能溶解_____ 体积氨⽓。
氨的⽔溶液叫 ___________在常压下冷却⾄⼀33. 5°C或在常温下加压到700KPa?800 KPa,⽓态氨就液化成⽆⾊液体,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____________ ⼤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致冷剂。
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反应氨溶于⽔时,⼤部分NIL与也0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 NIL-ILO可以部分电离⽣成_______ 和______ ,其溶液显 __________ o(2)氨与酸反应氨与盐酸反应,⽣成______________ o(3)氨的还原性氨⼬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 ,氨具冇_______ 性。
⼯业上利⽤氨在催化剂(如钳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反应来制取硝酸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 O3.化学氮肥1)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镀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 )和冇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___2)镀态氮肥常见的鞍态氮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历史上最长的氮肥。
碳酸氢钱在—°C以上,即可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储存碳酸氢镀时,应_________ 包装并放在 __________ 处,施肥时,应将其______________ 以保持肥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3daa7804d2b160a4ec0f1.png)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2007年11月16日(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硝酸的氧化性。
以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色,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该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练习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1c81f4a1c7aa00b52acb9a.png)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的氧化物[课标要求]1.通过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1.氮的固定是指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特点:高温、高压、催化剂、可逆反应。
3.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 成红棕色。
4.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与水反应的气体。
5.主要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1.氮元素的存在及应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氮原子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3个 电子,显-3价。
(3)氮元素有多种价态:-3、0、+1、+2、+3、+4、+5。
(4)氮元素是一种营养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4.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特别提醒]N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与空气接近,故N2、CO的密度与空气2接近,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氮气的化学性质(2)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特别提醒](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6.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2)主要分类①自然固氮:如高能固氮、生物固氮等;②人工固氮:如合成氨、仿生固氮等。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28b8c7daef5ef7bb0d3c35.png)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化学鲁科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教案 Word含解析
![化学鲁科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教案 Word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d8094cccbff121dd3683e2.png)
第2节氮的循环本节分析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4)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②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并以氮循环中N2、NO、NO2、HNO3、NH3、铵盐等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知识,同时联系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教材采用了“从自然界→化学→社会→实验室→社会生活”教学脉络,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为今后构建重要的元素及物质的知识网络奠定重要基础。
化学32《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第2课时)
![化学32《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4333602941ea76e59fa04c1.png)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响,氨的复原性;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响,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学案1.氨分子的结构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分子氮的化合价为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氨分子为___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3.氮的喷泉实验〔1〕实验操作:〔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1】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______减小,在___________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由喷泉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响氨溶于水时,大局部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
NH3•H2O可以局部电离生成______和______,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反响【实验2】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NO3、〔HBr,HI〕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d244776eefdc8d376ee3241.png)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1. 氮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⑴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
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__与_____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⑵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如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氮的固定⑴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⑵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⑶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_______________。
5、可逆反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 代替___________6、氮的氧化物⑴种类____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⑵NO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有无)毒性。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3057015022aaea988f0f58.png)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一、硝酸1.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____色、易______、有________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预习交流1.实验室应如何保存硝酸?2.久置的浓硝酸为什么常呈黄色?3.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表现了哪些性质?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答案:一、1.无 挥发 刺激性2.4HNO 3=====加热或光照4NO 2↑+O 2↑+2H 2O 金 铂 钛 铁 铝 钝化 4HNO 3(浓)+Cu===Cu (NO 3)2+2NO 2↑+2H 2O 8HNO 3(稀)+3Cu===3Cu (NO 3)2+2NO↑+4H 2O 4HNO 3(浓)+C 错误!CO 2↑+4NO 2↑+2H 2O预习交流:1.答案:将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且置于阴凉处。
2.答案: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黄色。
3.答案: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二、产生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 水体富营养化一、硝酸的性质 : 实验3:1.浓硝酸为什么要放在棕色试剂瓶里且置于冷暗处保存?2.浓硝酸与Cu 、C 的反应中的作用是否相同?3.通常情况下,浓、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有何规律?(1)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氧化性。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ce34d040b4c2e3f5627632a.png)
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二. 教学目的1. 能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以及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
2. 了解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3. 能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NH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三.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空气中的主要物质?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元素?(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存在形式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氮元素存在的形式一种是游离态,如N2,一种是化合态,如铵盐、硝酸盐、氨、蛋白质等。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过程自然界里,空气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含氮化合物的两种主要形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化为硝酸盐;闪电使少量N2与O2化合生成NO,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硝酸根和氨,又回到了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2)氮循环的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二)氮循环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 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占其它质量的75%。
(2)分子结构两个氮原子之间的强烈作用,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O2、Mg、H2等反应。
(3)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N2+O2=2NO ②与H2反应:N2+3H2=2NH3③与Mg的反应:N2+3Mg=Mg3N2温馨提示:●由于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N2与其它物质的反应,需特别注意标明条件。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c4e4da2680203d8ce2f24d0.png)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形态。
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著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 =2H 2O 为可逆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学案.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730aa20b0717fd5370cdc55.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一、课标研读: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考纲解读: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本分。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重点:1、N2、氮的氧化物、NH3、铵盐、HNO3的主要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难点:1、氮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2、硝酸的氧化性。
四、教学策略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使他们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如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5、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的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2、人类的活动对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影响①人类通过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将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某些含氮化合物参与氮的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word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差不多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把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阻碍,明白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爱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伙儿专门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明白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固,因此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专门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要紧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要紧形状。
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专门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经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闻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 的集气瓶,观看到的现象为 。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因此反应:2H 2+O 2 =2H 2O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方法指导】[例题] 雷雨天气,雷鸣电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假设某次雷电放出能量约为1.5×107kJ 。
在闪电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截了当化合,已知1mol 氧气和1mol氮气化合时要吸取180.74kJ 的能量,闪电时有1/1000的能量用于这一反应。
回答:(1)此次闪电所产生的NO 的物质的量有多大?(2)此次雷雨闪电的生成物相当于给土壤施了多少尿素化肥?(3)雷雨中常会有微量的HNO 3为农作物所利用,用化学方程式说明HNO 3形成过程。
[解析](1)依题意可知,闪电放出的能量为1.5×107kJ ,1mol O 2与1mol N 2化合生成2mol NO 并吸取180.74kJ 能量,因此,此次闪电生成的NO 物质的量:mol n 74.1801000/1105.127⨯⨯⨯==166mol 。
(2)由于2mol NO 能生成lmol CO(NH 2)2(氮原子守恒),则尿素的总物质的量为166×1/2mol ,尿素的总质量m =4.98kg 。
此次雷雨闪电相当于给土壤施了4.98kg 化肥。
(3)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 ,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 2,NO 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 3,生成的HNO 3随雨浇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取的硝酸盐类,使土壤从空气中吸取养分,使庄稼受益。
[答案](1)166mol (2)4.98kg(3)N 2+O 2 放电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NO【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 .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差不多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氮的循环。
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2.生物固氮是指A.植物从土壤中吸取含氮养料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作为养料吸取C.将氮转变为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D.反硝化细菌将硝酸转变为氮气放出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上合成氨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由氨制备碳酸氢铵和硫酸铵4.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表达其还原性5.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要紧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缘故是A.高温下氮气遇空气生成NO2B.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CO2C.NO与空气生成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6.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赶忙倒立在足量的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和H4,其中高度关系是A.H2>H3>H1>H4B.H3>H2>H1>H4C.H1=H2=H3=H4D.H1>H2>H3>H47.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形下,用氨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剂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8.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装置甲的作用是:①______ ___,②_____ ____,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____ _____,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
9.一种气态氮的氧化物112mL(标准状况),质量为0.38g,其组成里含氧63.16%,其化学式是。
10.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可观看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第二课时【摸索】1、氨的喷泉实验说明了什么?产生喷泉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样才能保证喷泉实验的成功?2、草木灰是专门好的钾肥,但什么缘故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呢?【学习内容】1.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所得溶液称,呈性。
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缘故是。
做氨的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②,③。
氨的喷泉实验表达了氨具有下列性质①,②。
3.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4.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看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
NH3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因此氨具有性。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另外,在加热条件下氨可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无污染,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氮肥要紧包括氮肥(要紧成分为)、氮肥(要紧成分为)、氮肥——尿素[CO(NH2)2]6.铵盐差不多上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要紧化学性质有:①受热容易分解。
如: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②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7.实验室中能够用(填化学式及状态)和共热制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法收集NH3,能够用(填试剂名称)。
检验集气瓶中的NH3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是。
能够用来干燥NH3。
(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2O5)【方法指导】[例题] 一种盐X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将Y经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一种酸Z,再将Y和Z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 )。
A. NH4NO3B. NH4ClC. (NH4)2SO4D. (NH4)3PO 4[解析] 由以下转化关系:NaOH O2O2H2O NH3NH4NO 3NH3NO NO2HNO3NH4NO3(X) (Y) (Z) (X)可知X是NH4NO3[答案] A【练习】1.有关氨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氨具有还原性B. 氨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氨水中存在的粒子有①NH3②NH3·H2O③H2O④OH-⑤NH4+⑥H+A. 只有①②③④B. 只有②④⑤⑥C. 有①②③④⑤D. 有①②③④⑤⑥3.某同学回农村老家陪爷爷下地干活时,发觉爷爷家的庄稼矮小细弱,叶片发黄。
假如你是这位同学的话,应该告诉爷爷及时A. 施磷肥B. 施钾肥C. 施氮肥D. 浇水4.关于铵盐性质的叙述:①铵盐都易溶于水②铵盐差不多上白色固体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且加热后一样有氨气放出⑤铵盐都能与酸反应。
其中,你认为哪个不应是铵盐所共有的A. ①B.③②C.⑤D. ①④5.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固体氢氧化钠D.生石灰6.阿波罗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是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
反应温度高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 == 3N2+4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联氨是氧化剂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2 C.属于置换反应D.联氨是还原剂7.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A. 气体使潮湿的酚酞试纸变红B. 气体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 气体与浓H2SO4生成铵盐D. 气体与浓盐酸产生铵盐8.体积不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满了NH3、HCl和NO2,将它们倒扣在水槽中充分溶解后,塞住瓶口取出,烧瓶内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1B. 2:2:3C. 3:3:2D. 无法判定9.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该氧化物跟氨气反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NOB. N2O3C. NO2D. N2O510.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 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D.无法估算11.将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硫酸铵样品13.2g,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L(标准状况),则该样品内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碳酸氢铵和硝酸铵B.碳酸铵和硝酸铵C.氯化铵和碳酸氢铵D.氯化铵和碳酸铵12.(1)一种白色固体A(纯洁物)受热分解得到气体a和b,此外还有水生成,a可使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可使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a的2.6倍,则a是____ __,b是_________;A可能是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