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55 ・ 00
吉林 医学 2 1 0 0年 l O月第 3 1卷 第 2 8期
・
综 述 ・
脑 梗 死后 抑 郁 及 其 相 关影 响 因素
郎延梅 ( 边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成 人 护理 教研 室 , 延 吉林 延吉 13 0 ) 3 00
[ 关键词 ] 脑梗死 ; 卒中后抑郁症
迟 缓 和 意 识 活 动 减 退 为 基本 特 征 的严 重危 害 人 类 身 心健 康 的
精神疾病 。脑梗死后的抑郁 障碍 可直接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治疗 , 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 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 甚
死 率 。M rs 经 过 1 随 访 研 究 发 现 脑 卒 中 患 者 如 果 or 等 i O年
脑 梗 死 是 指 脑 部 血 液供 应 障碍 、 血 、 氧 引起 脑 组 织 坏 缺 缺
2 1 脑梗死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 . 与抑郁发病率 呈正相关 , 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 重 , 抑郁 发病 率越高。考虑有 两方面原因 : 一方面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味着脑 组织受损病 灶部位大或多 , 与抑郁 相关 的部 位及神 经递质 受损 的可能也 大; 另一方面 , 神经功 能缺损越严重 , 患者所受心理打击越 大 , 就越难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 。内因与外 因双重作 用 , 使患 致
括 N 、 E 多巴胺 、 5一H T等 J 。许多学者认为 , 脑卒 中后抑郁症 的发生 机制与脑病后 产生 5一羟色胺或去 甲肾上腺素等神经 递 质减 少有 关” 。脑梗 死 时, 死灶 直 接压 迫和 损伤 脑组 梗
织 , 发 性 脑 水 肿 、 结 构 移 位 、 颅 压 等病 理改 变 , 成 多 巴 继 脑 高 造
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其发病急剧,致残率高,康复时间长,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及精神上的负担。
患者产生程度不等的抑郁状态,发病率高达66.9%。
临床表现为绝望、睡眠障碍,易激惹、焦虑及躯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抑郁状态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逐步改善其抑郁状态,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04例脑梗塞后抑郁状态的患者。
入组标准:①所有病例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相关诊断标准。
②经CT或MRI证实是脑梗塞的。
③病情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楚,能口头或书面回答的病人。
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者。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
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抑郁史者。
③智力障碍者。
1.2 研究对象的分组将104例脑梗塞后抑郁状态的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在干预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改变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又3例患者自动出院而中断研究。
故本次研究对象实际为100例,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2.方法2.1 设置调查问卷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性格、生活自理水平、家庭支持关爱度。
2.2 干预方法干预组采用除对照组已有的常规护理措施外,采取由主管护师带领的团队进行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成立抑郁心理护理干预质控小组。
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和2名以上护师组成,主管护师任组长。
2.2.1个性化心理护理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
每日与患者交谈1次,了解患者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
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是瘫疾问题,患者患者信心重建至关重要。
同时,需创设优美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与空气清新,让患者参与一定的活动,如音乐、下棋、聊天,使生活充实。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患者在发病后常常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和心理上的抑郁情绪。
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新发脑梗死后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抑郁症的患者。
2. 研究工具:a. 认知功能评估:使用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如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等,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b. 抑郁情绪评估:使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如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等,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c. 影响因素评估:通过病历回顾和患者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脑梗死部位、病程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的描述,包括总体认知功能情况、不同认知功能领域的损害情况。
2. 患者抑郁情绪的描述,包括总体抑郁情绪的程度以及不同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3. 针对上述发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显著相关的因素。
研究意义: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及抑郁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治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老年人脑梗死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老年人脑梗死后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潇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1999(027)006
【摘要】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变部位、病灶面积及数目的关系。
结果显示:(1)老年人脑梗死后有58%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
(2)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显著正相关(P〈0.001)。
(3)皮质下梗死,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梗死,与其他部位梗死相比,更易发生抑郁症。
(4)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与腔隙梗死灶的数量及非腔隙梗死的面积有关。
老
【总页数】3页(P357-359)
【作者】李潇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针刺百会联合逐瘀逍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J], 万浩鹏;张瑞;薛经纬;马长林;段希栋;赵稼萤
2.黄精结合米氮平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J], 黄莺;徐维平;张许来;余锋;徐俊柳
3.认知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
4.舍曲林和乌灵胶囊对脑梗死后抑郁症血清神经递质影响的对照研究 [J], 张明松; 张目; 李卿; 刘双英
5.脑梗死后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J], 王效敏;李菁;边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2 2 2 2.
[ ] 陈孝平. 2 七年制外科 学[ ] 北京: 民卫生 出 社,02 10 . M . 人 版 20 : 0 0 [ ] 赵辩. 3 临床皮肤病学 [ . 3版. M] 第 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0 1 20 :
3 48 —3 9 4 .
[ ] 赵 兆 兰 , 志 清 , 小 华 , . 年 住 院 患 者 营 养 状 况 调 查 分 析 [ ] 实 4 庄 陈 等 老 J. 用 老 年 医学 ,0 0 2 ( ) 5 5—5 7 2 1 ,4 6 :0 0. [ ] F o r l oaoai . orntt nl t u namiinpeit po 5 odTi lb r o P o u io a s tso d  ̄o r cs or aC l tn ri a d
率 随 之 上 升 , 其 是 长期 卧床 患 者 , 养 不 良发 生 率 高 达 7 .3 【 。 有 研 尤 营 27% 4 】 究证实 , 营养不 良是影响脑卒 中预后不 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J 同时营养不 良 ,
也是脑卒 中后感染等并发 症的促 发 因素 , 影响患 者神经 功能和生 活能力 是
的重 要 原 因之 一 j 。故 积 极 治 疗 脑 梗塞 的 同时 , 积极 治疗 贫 血 , 早 进 行 亦 尽
营养支持治疗 , 纠正低蛋 白血症 ,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调查 中发现 ,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 中 , 7 长期规则服用 降压药者仅 2 ( 5 ;7例急性 脑梗塞合并 感染且 合并 高血压 患者 8例 占3 %) 5 中, 长期规则服用降压药者仅 1 例 (占 1 %) 没有 长期 、 1 9 , 正规 、 有效 的抗高 血压治疗 , 脑 卒 中的发 病 产生 促进 作 用 , 对 故应 做 好脑 梗 塞 的一 级 预防
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中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中的研究进展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疾病谱发生较大变化,大约80%老年人口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其中以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
而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脑梗死后出现的躯体障碍往往容易让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本文从脑梗死后忧郁情绪产生的机制、原因、心理干预的形式和措施进行综述,以便病人配合治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
标签: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抑郁情绪研究进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面临了多种老年期变化和慢性疾病的折磨,脑血管疾病是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疾病之一,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在老年人口死因中占第二位,致残率高达75%【1】。
其中,脑梗死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75%~80%,因其致残率较高,随之出现的躯体及各种心理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绪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60%【2】,既加重了患者的精神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为了对老年脑梗死抑郁患者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疾病治疗观,有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心理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脑梗死后抑郁情绪产生的机制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因而易产生心理障碍,临床上以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较为多见【3】。
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大脑边缘系统是情感活动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
关于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产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德敏等【5】指出,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1 5-羟色胺(5-HT)及受体目前认为抑郁情绪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5-HT释放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大量研究表明,5-HT 1AR表达水平与抑郁症关系密切,脑梗死时促进血浆糖皮质激素分泌,下调5-HT 1AR mRNA表达水平。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454在白内障术后尽管视物变形、视物发暗。
但手术还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通过随诊也未发现病情有所加重盯)。
在工作中常见类似病例。
因此高龄患者通过术前全面详细检查并给予正确处理,术中进行娴熟快捷的操作,加上术后继续给予眼科及相关学科的治疗、随访,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对高龄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还是有价值的.参考文献:[3]陆斌,王文清,陈蕾,等.表面麻醉下的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第七届全国白内障及人工晶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152~153.[4][瑞士]弗拉梅(著).姚克(译).青光眼[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7~70.[5]宰春和.神经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51~154.[1]苟寒梅.老年眼科疾病[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新加坡新[6】邹海东,缪浴,孙倩,等.初次白内障手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亚出版社。
1998,49.[2]杨华,王保君,孔德兰.糖尿病患者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41.[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119~120.[7]王风翔,何守志,王瑛.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64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何远宏刘柳朱迎慧【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1天的患者应用自制抑郁相关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 SS)进行调查和评分,统计颅脑影像脑梗死部位.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8.4%,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及早识别治疗显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同时也易出现抑郁情绪。
认知损害与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同一病理机制影响所致。
除了脑梗死本身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认知损害和抑郁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干预这些情况,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监测,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这项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也有研究不足之处,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抑郁、认知损害、关系、因素、预防、干预、结论、研究不足、展望、临床实践、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阻塞致使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梗死后除了生理功能受损外,还常常在认知和情绪方面出现问题。
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常常受损,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有着显著影响。
在脑梗死后的康复过程中,抑郁的发生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使康复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还存在不足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提升对该领域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和抑郁的研究,有望为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认知损害和抑郁的因素,并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50例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 ] JBd C e 2 0 ,8 (4 :3 2 J . i hm,0 82 3 3 ) 22 4—2 24 33.
(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92 )
[ ] Mo m r egP K pe Shom n e a.H ah 2 m es e M, uprN, eor as t D, t 1 el t
谢 异 常有关 。
参考 文献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 学分会 , 1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 编辑部 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 [ ] 中华心 血管病 J.
杂 志 。0 7 3 (2 :0 6—19 . 2 0 ,5 1 ) 17 05
1J 1j 1J 1J 1J
 ̄r mi i n b mo e r ss a trap a i me i td b e a o yt t u rn c o i co h d ae y e— f l s
J n N — tr n l kns a d  ̄u e a ihbtr atr u emia iae 1 n k mi n ii y fco o
tm r ers c r p a( N u o c i f t h T F—a h ) J .Ha fa , n o sa o a l l a [] p r uh e
20 ,4 ( )3 9— 5 . 0 7 16 5 :4 3 1
B s u t u q e sS,Arn a X,Ri a ad b s—Cab r 6 M.T mo r n co i u u e rss fc o — o a u c u l s r s i t n i sl td r te o - a tr- a h n o pe e pr i n ioae a mi h n l ao t o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的临床报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的临床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4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实验组的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性格内向患者、中学文化程度以下患者、多次发病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性别、年龄、性格、文化水平、脑梗死发作次数、病灶部位是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因素;分析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特选择了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未发生抑郁症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段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24±4.87)岁,男13例、女2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2.24±6.87)岁,男22例、女18例。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CT诊断被确诊为脑梗死,且将不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在外。
1. 2 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病变部位、文化程度、发作次数、疾病史等内容,资料分析完毕后,总结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性格内向患者、中学文化程度以下患者、多次发病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是 常 见 的 脑 血 管 并 发
随着对脑梗死 后抑郁研 究 的逐 步加 深, 脑梗死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 的重视 。陆梗死后 抑郁可 表现 为情绪低 落 , 趣 丧失 , 重变 化 , 眠 , 钝 , 兴 体 失 迟 烦 躁 , 用感 、 无 负罪 感 、 虑 、 激 惹 , 至 有 忧 易 甚 自杀倾向 。国外文 献 报道其 发病率 在 3 %左右 , 0 以轻 中度抑郁 为主 , 度抑郁 重 发 生 率 低 。 本 组 患 者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发 生 率 3 . % , 中度 占 9 % , 25 轻 3 与文献报道相
郁 是 多 因素 作 用 的 结果 , 卒 中后 应 早 期 脑 积 极 治 疗 减 轻 致 残程 度 , 强 家庭 及 社 会 加 支持 对 预 防 脑梗 死后 抑 郁 有 积 极 作 用 。 关 键 词 脑 梗 死 抑 郁 相 关 因素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
治疗。方 法: 采用 Z n u g抑郁 量 表 ( D ) S S 及 汉 密 尔 顿抑 郁 量 表 ( A H MD) 脑 梗 死 对 患者 进 行 抑 郁 症 筛 查 , 有 无抑 郁 分 组 并 按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2 16例 脑 梗 死 患 者 中有 4 例发 生抑郁 , 1 患病 率 3 . % 。惠 25 病相 关因素有社 会 交往 、 负性 生 活事件 、
论 著 ・ 临
C H f £SE c 0 M “~ f
床 论
B0 C 0 g5 r 析
王 菊
2 60 5 10山 东 沂 源县 人 民医 院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造成患者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脑梗死后患者也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梗死的重视,对其后遗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旨在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状况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甚至影响到其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发现,新发脑梗死后患者中有超过一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其中尤以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受损最为普遍。
这提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二、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情况除了认知损害,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还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一项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患者中约有30%出现了抑郁症状,这部分患者的抑郁情绪甚至会持续超过1年。
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甚至延长康复时间。
及时发现和干预患者的抑郁情绪对于其康复至关重要。
三、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与抑郁的关联研究表明,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认知功能的受损会导致患者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从而增加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
抑郁情绪也可能直接影响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使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加重。
对于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应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干预对策针对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情绪,应根据其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认知功能受损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康复理疗等手段进行干预,帮助其改善认知功能。
对于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帮助其缓解抑郁情绪,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
患者的家人和社会支持也对于其康复十分重要,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勇敢面对康复的挑战。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后导致很多人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损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探究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十分必要。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对40例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75%)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语言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
其中,20例的认知损害程度较轻,10例的认知损害程度较重。
而在10例没有认知损害的患者中,有3例(30%)出现了轻微的认知障碍。
这说明脑梗死患者普遍容易出现认知障碍,且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严重。
在调查中,31例患者(77.5%)出现了抑郁症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睡眠不正常、食欲不振、自责等。
其中,13例的抑郁症状较轻,18例的抑郁症状较严重。
而在9例没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中,有2例(22%)在问卷调查中表现出轻微的憂鬱症狀。
这表明脑梗死后患者广泛存在抑郁症状,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程度较严重。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相关的因素。
例如,年龄、教育程度、患病部位和病程等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况。
而且,我们还发现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概率更高,这一结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新发脑梗死后患者普遍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且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医生和家庭成员需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同时,通过了解和研究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保护人们的健康。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造成认知损害和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
本文旨在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脑梗死后认知损害情况脑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言语能力减退等。
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老年患者。
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及时评估和干预脑梗死后的认知损害至关重要。
二、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抑郁是脑梗死后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
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康复进程。
抑郁还会加重脑梗死后的认知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及时发现和干预脑梗死后的抑郁至关重要。
三、认知损害与抑郁的关系脑梗死后的认知损害与抑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认知损害是抑郁的重要诱因之一。
患者因为认知功能下降而造成工作和生活能力受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抑郁状态会加重认知障碍,使患者更加无法应对认知上的挑战。
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既要关注其认知功能的恢复,也要重视抑郁症状的干预。
四、影响因素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家族史等。
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认知损害和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临床表现严重的患者,或者有家族史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以制定更科学的干预方案。
五、干预措施针对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临床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
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通过心理护理和心理咨询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通过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工作中应该注重综合干预,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等。
其中,认知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在脑梗死后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而抑郁则是常见的心理障碍,易与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障碍相互影响,使其病情恶化。
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
一、患者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300例脑梗死后患者,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36例。
年龄介于38-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
素质不佳的学历比例占47.3%,高等教育比例较低。
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家族史,不过一些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疾病的病史。
二、认知损害的发生情况1.分类分析认知情况研究发现,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情况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病史等因素有关。
其中,高龄患者、低学历患者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
2.认知表现的类型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表现类型主要包括记忆力障碍、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
其中,记忆力障碍最为明显,为95.6%,其他类型障碍均高于50%。
三、抑郁的发生情况近九成(86.3%)的脑梗死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其中轻度抑郁占44.6%,中度抑郁占32.7%,重度抑郁占8.9%。
与认知损害情况类似,高龄患者和低学历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
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自责、自卑、紧张、忧虑等。
其中,情绪低落为最常见的抑郁表现,占比为69.8%。
四、认知损害与抑郁的相关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与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认知损害与抑郁的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r=0.781,P<0.01)。
其中,记忆力障碍和视空间障碍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性比较显著(r=0.698和r=0.701),语言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则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性较弱(r=0.389和r=0.398)。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引起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研究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及抑郁状况对于帮助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是很常见的。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
脑梗死损害了患者大脑的供血和营养,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影响了脑功能的正常执行。
患者可能出现遗忘、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恢复。
研究发现,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梗死部位、病程等。
较大面积的梗死、高龄以及较长时间的病程都会增加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风险。
除了认知损害,脑梗死后患者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抑郁症状。
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患者约有30%至50%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抑郁症状的出现主要与脑梗死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有关。
脑梗死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困扰,同时也对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打击,使其易于出现消极的情绪和抑郁。
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医护人员需要重视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的困难。
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
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目的分析脑梗死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死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HAMD分值差异,同时给予受试者药物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作与患者性别、脑部病变部位、婚姻状况以及有无吸烟史有明显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是多方面的,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ve episode i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was scored on all patients.The differences of HAMD scores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HAMD scores were compared.At the same time,the subjects were given drug therapy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sex,location of brain lesion,marital status and smoking histor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HAMD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The onse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s multifaceted.Ra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measur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and are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Attack factors;Drug therapy;Psychological treatment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患者腦组织以及神经组织因缺血和缺氧而发生坏死或者功能性障碍,进而引起患者产生诸多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2]。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细胞缺氧坏死所致。
脑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了一些对于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的探讨,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认知损害是新发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根据过去的研究,认知损害在新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尤以老年患者为甚。
具体来说,有研究表明,新发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损害发生率约为30%~50%不等。
这些认知损害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认知损害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二、抑郁在新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情况除了认知损害,抑郁也是新发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抑郁在这类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一方面可能与疾病本身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适应能力有关。
根据过去的研究,大约有40%~60%的新发脑梗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些抑郁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抑郁症状的及时干预显得尤为必要。
三、新发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与抑郁的关系在新发脑梗死患者中,认知损害与抑郁常常是相互关联的。
一方面,认知损害可能成为抑郁症状的诱因之一。
认知损害会导致患者对自身情况产生消极认知,进而诱发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也可能加重患者的认知损害。
抑郁症状会使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呆滞,进而对认知功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对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应该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避免二者相互影响,造成康复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3]Robinson RG,Boston JD,Starkstein SE,et parison of mania and depression after brain injury:causal factors.AM J Psychiatry 1998,145:172 178
[4]M Asrom,R Adolfsson and K Asplund.Major longitudinal study.Stroke 1993,24:976 982
重后果,其严重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增加医疗费用的开支,甚至有自杀倾向。PCID的危害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 注。现将成都市某医院2012年2月~2012年8月收治200例的脑梗死患者PCID 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观察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文化 程度、病灶部位、脑梗死次数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3讨论 抑郁症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烦燥、缺乏主动性及全身疲劳等症状。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 率各家报告各异,Robinson报告[3]急性脑梗死后发现抑郁的发生率为 47 %。Astrom 报告[4]3月内发生率为31%,1年为16%,2年为 19%,3年为29%。丁关庆报告[5]中风后抑郁发生率为31 2%。总的发生率在20%~65%之间。发生率的差别与观察对象选择标准、脑梗 死后病残程度不同、研究者所用抑郁量表及判断标准的尚未统一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发生率为42%,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与文献报告 相近[6]。 PCID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一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即可能与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有 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 域内的5一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二为“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家庭、 社会、生理等多种影响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前者似乎可说明急性期PCID的发生,而后者对说明恢复期病人的发病有一定依据。 综上所述,年龄大、病情重、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病灶在左侧半球的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 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性格、病变部位等因素是不可干预的, 而病情、心理社会因素是可干预的,及早有效治疗, 可减轻病情,动员社 会、家人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可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从表1可以看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发生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P<0 01),其中基底节区、额叶病变脑梗 死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
2 5抑郁与脑梗死发生次数的关系:反复发生脑梗死病人HAMD总平均分为20 54±5 71,首次发病病人 13 47±6 13(t=2 614,P<0 05)。说明反复发生脑梗死较首次脑梗死易发生PCID。
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4-03-25T16:42:44.357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苏理成 [导读]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苏理成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31 【关键词】 脑梗死; 汉密顿抑郁量表;脑梗死后抑郁症;多源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 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85 01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脑梗死后抑郁症(PCID)是脑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PCID可能导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