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遥感导论期末复习思考题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遥感导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1.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4.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试举例说明遥感的应用及前景。
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辩力和光谱分辩力的明显提高,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容量成数量级的增加、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分析处理大数据量的遥感和地理数据创造了条件。
所有这些都为遥感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学模型作为联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纽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应用遥感资料更新其数据库中的数据;而遥感影像的识别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改善其精度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关系受到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卫星分辨率和识别技术所限,遥感图像计算机识别的精度还不能满足更新较大比例尺专题图的要求;二是遥感图像与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的数据结构妨碍了数据间的传输。
展望今后十年,新一代卫星影像的分辨力将有大幅度提高;在专家系统支持下,计算机识别精度也将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从遥感图像具有的棚格数据结构向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已取得明显进展,新的数据结构不断出现,有的达到实用化水平。
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已是可以看到的前景。
那时,再也不需要重复遥感图像一目视解译一编图一数字化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式,整个过程将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应用实时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将得以运行。
第一章思考题1. 掌握辐射出射度M、辐射照度E、辐射强度I、辐射亮度L 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辐射出射度M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M=dΦ/dA;辐射照度E,简称福照度,指面辐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E=dΦ/dA;辐射强度I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dΩ)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球面度,表达为I= dΦ/dΩ;辐射亮度L,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Acosθ)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球面度),表达为L=d2Φ/(dΩ*dAcosθ)。
(完整版)遥感导论_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遥感导论 期末试卷A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 和SPOT 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 .,这也是SPOT 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 的中文名称是 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 黑体:2. 邻域增强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7分)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 5分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 10分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 和SPOT 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15分遥感导论 期末试卷B 卷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和。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遥感概述一、遥感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2、特点①感测范围大②信息量大③获取信息快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全天候、全方位、资料性二、遥感的分类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①地面遥感: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②航空遥感: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③航天遥感: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①主动遥感:雷达②被动遥感: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摄影机、扫描仪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①成像遥感:以图象方式记录:航空性片、卫星图象②非成像遥感:图形、电子数据:数字磁带、光盘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①紫外遥遥:0.3~0.4μm②可见光遥感:0.4~0.76μm③红外遥感:0.76~14μm④微波遥感:1000μm ~30cm⑤多波段遥感:0.5-0.6,0.6-0.7,0.7-0.8,0.8-0.95、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分类:气象、海洋、地质、军事三、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1、遥感实验:前期工作,主要获得地物的光谱特性。
2、遥感信息的获取:中心工作。
传感器3、遥感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4、遥感信息的应用:最终目的。
遥感信息的认识(判读、解译)第二节遥感的发展与应用一、遥感的发展1、国外遥感的发展概况“遥感”:①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望远镜的产生:②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摄影技术的发明:③空中摄影的遥感阶段(1858-1956)系留气球、飞机、彩色摄影技术产生④航天遥感阶段(1957-)人造地球卫星产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GIS⑤遥感的发展趋势:platform:气球-飞机-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传感器:分辨率变高、稳定性变好、手段变多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自动解译、自动分类遥感的应用:广、深入2、我国遥感的发展概况起步晚、发展快①20世纪60年代末设立遥感学科②20世纪70年代,航空测量应用③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美国卫星技术和卫星资料、设备仪器,促进我国遥感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近。
遥感导论复习整理(期末考试)
到达顶峰后植被反射率变化平缓,形成略有起伏的高平台 (红外平
台)
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含水量的影响,以
1.45μm、1.95μm、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绿色植被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 由于叶绿素的影响,绿色植被对蓝光、红光吸收强,对绿光反射作
用强,所以可见光下,人眼看到了绿色的植被,可见光影像上也通常表 示为绿色
13 植被的反射波普曲线?
可见光(0.4-0.76μm)绿光处有一小反射峰,两侧0.45μm
蓝和
0.67μm红是两个吸收带,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进入近红外波段(0.7-0.8μm)红外反射率急剧上升,在 0.8微米
达到顶峰,这区间反射率曲线很陡峻,几乎为近垂直的直线(植被红外
陡坡效应),是植被独有的特征。
(5)0.8~2.5cm:即微波波段,发射光谱。有八个窗口,常用三个
0.8cm,3cm,5cm,10cm。 一般将0.05~300cm纳入微波波段。微波的特点
决定了它能够全天候观测。
11 哪个波段属于太阳辐射,哪个波段属于地球辐射,那个两者都有?
• 地球是温度为300K的黑体,其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5~50μ
遥感概论复习整理 第1章 绪论
1. 遥感概念? 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 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 性探测技术
2. 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 信息源,传感器概念? 信息源:任何地物都可以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信号,都是遥感信息 源;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为 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 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主要有:扫描仪、雷达、 摄影机、光谱辐射计等
福师1208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顶部,因此应尽量选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参考答案:云层;无云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参考答案: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技术在遥感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该技术的关键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所依赖的是地物的。
参考答案:统计模式识别;统计特征值;光谱特征4.航空像片的像点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比,与航高成比。
参考答案:正;反二、选择题(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3分,共15分)1.有关航空像片比例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像片上两点间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间实际距离之比;B、像片上的实际比例尺可以用焦距除以航高来计算;C、地形起伏会产生像点位移,但不影响图像上两点间比例尺计算;D、倾斜摄影不会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
参考答案:A2.对于Landsat-7 上ETM+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TM2是蓝色波段,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B、TM6是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120米;C、TM3是红色波段,可用来测量绿色素吸收率并进行植物分类;D、TM5是短波红外,可探测浅水水下特征。
参考答案:C3.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0.55微米附近),两侧(0.45和0.67微米附近)有两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0.7—0.8微米)有一反射“陡坡”,至1.1微米附近有一峰值。
具有这种反射波谱特征的是()。
A、植被;B、土壤;C、水体;D、岩石参考答案:A4.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峰值波长为:()A、0.48μm和9.66μmB、9.66μm和0.48μmC、2.5μm和5μmD、0.5μm和0.8μm参考答案:A5.BIL是遥感数字图像的()A、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B、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数据格式C、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三、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1.大气窗口参考答案: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长范围。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wangwanyin 3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
其特点是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
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
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及答案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r-射、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无线电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波长最大值和温度的乘积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二1. 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近圆形轨道、近极地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可重复轨道。
2、卫星轨道参数有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的长半轴、卫星轨道的偏心率、卫星过近地点时刻3、卫星姿态角是滚动、俯仰、航偏。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三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红外姿态测量仪、星相机、陀螺仪等方法测定。
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Landsat4/5;带有ETM探测器的是Landsat6。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 1-5;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 5。
9、ZY-1卫星空间分辨率为19.5m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IKONOS, Quick Bird,Orbview ,GeoEye-1 。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重量轻,体检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灵活,启用速度快,抗毁性强;技术性能高。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ENVISAT三4、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5、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及部分五1、2、遥感图像的变形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又可以分为内部误差和外部误差。
3、外部误差是指在传感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传感器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遥感(狭义):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电磁波谱各波段波长范围: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红外线:0.76-1000μm(监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具有穿透力,发展潜力大)1题:地学遥感,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遥感地质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的地质体(如岩石、(1)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征。
(2)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3)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物波谱测试方法,·数据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模拟试验的方法,·模式识别与视觉效应的方法,·地学(地质、地理、地貌、地图学)的有关研究分析方法。
2题:遥感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特点如何?3题:遥感的技术系统和技术特点?技术系统:遥感器和运载工具、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分析解译系统技术特点:①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②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③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④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1.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是什么?波长、强度、传播方向、偏震面是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2.电磁波叠加、相干、衍射、散射、偏振的概念;叠加:相遇点的复合震动等于各列波在该点的矢量和,而在其它位置每一列波仍保持原有特征(震动方向、频率保持不变)波的传播是独立的,这就是叠加原理。
(完整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指( A )A. 接收和记录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B. 统计分析遥感图像的像素值C. 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观察和解读D.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和识别答案:A2. 遥感数据的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的哪几种?( BCD )A. 红外传感器B. 光学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答案:BCD3. 红外遥感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ABCD )A. 军事侦察和情报获取B. 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C. 农业生态和植被分类D. 遥感定量分析和地质勘探答案:ABCD第二部分:填空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答案: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2. SAR遥感数据的优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无视天候影响,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获取数据;具有穿透雾霾和云层能力3.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监测;城市建设和更新评估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作物监测、土壤水分探测、病虫害预测和农田环境监测等方面。
通过使用遥感卫星获取的定期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土地表面的热辐射和植被指数等指标来估计土壤水分情况,辅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田的环境变化,例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要解释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
答案: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过程。
首先,辐射校正是为了将原始数据中的辐射量转换为可比较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将数字值转化为辐射亮度或辐射反射率。
然后,大气校正是对遥感图像中受大气影响的辐射进行校正,以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的干扰。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遥感作业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导致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哪些?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与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大气吸收和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点。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臭氧,二氧化碳,水汽,氧及固体杂志等。
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后变成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大气的吸收主要是发生在紫外和红外区。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能力将减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与大气中气体分子和微粒相互作用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改变了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使一部分电磁波不能到达地面。
受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会到达地面,也会返回太空被传感器接收,称为叠加在目标地物信之上的噪音,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像的模糊,影响遥感数据的判读。
大气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因此大气的散射作用是造成太阳辐射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何为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大气窗口是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未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光辐射波段范围。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0.8~25c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3、比较几种地物(植被、水、沙、雪)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4、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它对影像分析有什么作用?地物反射率随波长是变化的,我们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反射率作为纵坐标,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即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遥感?
2.遥感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从工作平台、工作方式、波段、应用领域、空间尺度几方面对遥感进行分类。
4.与其他技术相比,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写出Wien位移定律,并阐述其物理意义。
6.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
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有穿透云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8.简述气象卫星与陆地卫星的主要区别在哪几方面。
9.结合应用领域,熟悉掌握几种卫星系列。
10.解释传感器的三类扫描成像方式。
11.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
12.从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方面简述遥感图像的
特征。
13.为什么传感器要进行辐射定标,辐射定标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几种?
14.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5.为什么遥感影像要定量化应用必须进行大气校正?
16.遥感影像为什么要进行几何校正,影响像元几何位置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7.在几何校正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原则有哪些?
18.简述直方图变换并举几种典型的示例。
19.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域和频率域。
20.植被指数的定义并举例。
21.简述缨帽变换在农业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22.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23.解释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24.了解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25.结合TM/ETM+和SPOT影像,简述各波段的主要应用领域。
26.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7.遥感图像分类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衡量相似度,举例说明?
28.什么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9.解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30.制约遥感图像分类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1.监督分类中对训练区选取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2.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3.遥感图像分类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衡量相似度,举例说明?
34.什么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35.解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36.制约遥感图像分类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监督分类中对训练区选取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8.简述遥感监测水环境原理。
39.简述遥感在水体探测方面有哪些应用?
40.简述遥感监测水环境原理。
41.简述遥感在水体探测方面有哪些应用?
42.植被的光谱特征有哪些?
43.土壤遥感的任务是什么?
44.什么是3S技术,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45.完整的GIS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46.简述GPS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