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少年问题的解析

今天由我跟您分享网瘾少年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故事。我会先用一段时间跟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想说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甚至有一段已经热度降低了不少。最近在舆论当中有很大一次反弹,很多人最近也在热议。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关注这个现象。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很无奈,算了,放弃了,不谈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在心理学业界,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做心理学临床实践工作也很多年,我希望借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受,还有看法。

面对舆论里各种各样的态度,我其实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自己的看法,但是心理学的训练让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并且我也愿意把不同角度看待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今天的讨论,也许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如果你们多了一点点不同的思考,对我来讲,目的就达到了。

在本次交流当中,我会谈到一些个案,一些经验。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谈到的故事全部是经过改写的,对真实的人和

事有一定的改编,隐匿具体信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或者针对个人去做过多的连接。

说到网瘾少年和他们的故事,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天为了上这个课,我需要挑战自己。因为要进入微信新的账号,这对我来讲有挑战和焦虑,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退了自己微信帐号再进到一个新帐号还回不回得到自己的微信帐号里。这个焦虑让我找了不同的人来帮我。

可是,很多成年人热情的帮助并没有让我变得不那么焦虑。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经意间跟我的女儿讲,“我好焦虑,怎么办呢”?女儿把我的手机拿来,听到我说的具体担忧,她用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帮我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消除了我的恐惧。所以我现在很放心,当我退出了我的微信号,不记得我的密码,我仍然可以用我女儿帮助我的方式回去,非常简单的方法回去。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我跟我的女儿差距。我只会用一种方法上微信,我上了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它,当我要退出登陆的时候变得很惶恐,而我的女儿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现在的差距。我想告诉你另外一个差距,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8岁上大学,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出生以后没几天的时间,我抱着她在电脑上写我的文章。

这个小小的关于微信的故事,让我想到了15年前。我女儿7个月的时候刚刚开始会爬。她每天最喜欢爬去的地方,就是台式电脑桌下面。

她会爬到电脑主机旁边,用手反复触动开关。她用她小小的食指按一下开机键,然后她就抬头看桌子上的电脑屏幕闪啊闪啊。屏幕闪动停止了,她就再按一下,再抬头看,等着屏幕变黑。那个时候我的女儿7个月,照顾她的姥姥60岁。60岁的姥姥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她每天跟电脑的关系就是绕着走。一旦她不小心收拾桌子的时候碰到了键盘或者鼠标,她会很紧张问我,有没有碰坏我的电脑。这个差距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跟外孙女的差距:外孙女在一出生,每天都碰到电脑。而姥姥在人生6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电脑。现在让我们把祖孙三代的差距重新理一理。我的女儿是00后,她出生的第一天她的妈妈抱着她走过电脑,满月的时候她妈妈每天在电脑上打字,也抱着她。她会爬的时候不断按电脑,她10岁的时候,家里不仅有台式机,还有笔记本,还有iPa d,还有智能手机。她的妈妈是60后,18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3 0岁的时候写博士论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脑,主要是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用电脑。她的姥姥是40后,60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62岁开始学电脑。三代人之间跟电脑的关系,跟现在每天无处不接触的电脑关系如此不同。

三代人接触的时间早晚不同:有从一出生开始,有18岁开始,有60岁才开始。接触程度不同:有的偶尔用一下,有的经常使用,有的频繁使用,每天面对电脑10个小时,这样的区别很大。我最想跟大家分享是第三个部分,就是态度的不同。

三代人接触电脑的态度真的不一样。我女儿每次碰电脑非常的自然,电脑好象是她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在18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我觉得它神奇。当我30岁第一次买电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它有用。而我的妈妈,一个60岁的老人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如此的紧张、焦虑,怀着惶恐不安,最后下了巨大决心去学它。这就是我们跟高科技、现代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态度和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

01

临床案例

案例一:小明的故事

我相信在很多家里也有类似的故事,我讲的故事与所谓的网瘾有关,但是,我觉得,这故事其实是跟我们在这样一个话题当中不同代的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路历程有关系。

小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咨询的时候,小明是初三,他的父母跟他几乎没有办法沟通。他勉强上学,但是成绩不好,上课不注意。几乎是混日子,可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打起游戏,他父母发现他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没问题。

因为这个原因,父母多次把他从电脑前边拉开,希望他更多地看书、学习、写作业。可是当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变得没精打采,当他打电脑的时候,他就变得不同。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网。

与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后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钱去网吧,甚至不回家,不上学。虽然爸爸很忙,但是也会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去网吧把他拖回来,打他,甚至踢他,父子俩在街上大打出手。当然因为小明个子还不够高,身体还不够壮,很多次会被拖回家。但是很有趣,小明因为失败被拖回家。可是更觉得失败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人回来了心却回不了。当小明不得不坐在桌子前写作业的时候,他会拖延,磨蹭,写得不好,甚至撒谎说没有这个作业、没有那个作业。甚至不讲话,直接拒绝跟父母交流。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家里在不断上演。似乎在孩子眼里,父母强大不得不屈服;似乎在父母眼里,孩子完全不听话,自己完全无法控制,双方看起来都像是失败者。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在这里,就要考虑到网络游戏,或者是电脑的其他一些功能。第一,对于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电脑游戏很简单,很可控,可以反复重复,可以获得成就感。当我说这里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里也有成就感?就像我的一个学生说“打游戏带来的那点可怜”的成就感。但从孩子心里来看,成就感是孩子们打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之所以愿意打游戏,我们可以从家庭角度来看处在矛盾另一面的父母。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很多家庭甚至在治疗室都有这样的景象:父母会说孩子写的太慢,字写的不好,写的很乱,数字总是算错。还会说我希望他学奥数,学钢琴,学更多的东西。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