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问题的心理解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社会背景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定义与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出现过度依赖、沉迷、无法自控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对青少年的学业、家庭关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包括: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影响日常作息、出现戒断反应等。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1. 社会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业压力、家庭期望、同伴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逃避现实的冲动,进而沉迷于虚拟世界。
2. 心理因素一些青少年存在自卑感、人际交往问题、注意力缺陷等心理问题,寻求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和认可成为一种途径。
3. 网络环境互联网世界丰富多彩,资源丰富且更新快速,各种吸引人的游戏、视频、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为青少年提供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4. 家庭教育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网络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导致青少年陷入网络泥沼而无法自拔。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背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不仅是个体行为,也受到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
1. 教育体制当前教育体制下,功利化倾向严重,注重分数与结果而非个体发展,导致一些青少年选择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教育压力。
2. 媒体文化流行文化中对网络使用的美化和宣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和使用行为。
3. 社会认知社会普遍对于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也影响了青少年对网络的偏好和使用方式。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建议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于孩子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并培养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建立相关支持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支持和援助。
小学生网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小学生网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柳水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统计,我国10岁以下网民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22年8月18日发布《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比例达到7.1%;大城市中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网络,“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昆山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一、必须把关注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1.充分认识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目前,根据专家的探讨初步确定,在过去的12个月内网民只要具备下列症状的三种以上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1)耐受性增强。
通常需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够达到同样程度的满意。
(2)戒断症状。
如果暂时中断上网(数天或数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抑郁、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尽快上网。
(3)多次计划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4)因亲友的抱怨而尽量隐瞒上网的种种行为。
(5)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继续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2.充分认识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网络成瘾对学生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小学生上网成瘾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诱发眼病等多种疾病。
同时,网络成瘾患者由于过分迷恋网络,与同学、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大减少,人际关系淡薄,导致抑郁水平和孤独水平升高,成为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自我封闭人格、强近症等心理疾病产生的前奏。
同时,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等为主要内容,学生长期玩飞车、爆破和枪战等游戏,不仅会模糊他们的道德认知,还会诱发他们的功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2)网络成瘾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负影响。
上网成瘾的学生由于花费过多的时间沉湎于网络,过分迷恋于网络世界,从而导致思维迟钝、精力不足。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辅导教师孟莹莹一、案例概述小刚,男,高一学生。
他在高一的上学期时还是一个喜欢学习、思想比较上进的好学生,但到了下学期后他就学会了上网,逐渐沉迷于网络,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成绩随之大滑坡,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没有了,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经过领导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悔改。
父母知道后也非常气愤,多次打骂也没有让孩子戒掉“网瘾”,反而小刚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他依旧我行我素地到网吧里上网,有时甚至偷父母的钱去网吧上网。
二、案情分析在这个例子中,小刚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网络成瘾,整天沉溺于电脑的网络虚拟世界导致的性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瘾的主要特征1.人际交往变得狭窄:网瘾青少年比普通学生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得到的鼓励和安慰更少,网络成瘾者期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和认可,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却无处排解,压力随之产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变得沉默寡言。
相反在网络社交里他们天马行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折相比,两者的反差必然会导致更深的沉溺网络行为。
网瘾青少年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转到虚拟的网络里,而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却渐渐疏远,逃避周围的人和环境,有时甚至会产生激烈的对抗行为。
2.极强的依赖性:上网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瘾青少年的生活中比重逐渐加大,进而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唯一指向于网络,学习动力变低,上网变成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
当不能上网时,他们就会强烈的渴望,甚至会变得烦躁和不安,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当他们能上网后压力得到释放,心情就会出现对网络世界的亢奋。
3.意志力减弱:网瘾青少年虽然经过老师父母的教育能认识到过度上网会带来危害,但一旦脱离了网络,心里就直发痒,甚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制戒除,他们就会变得狂躁,最后是网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依赖倾向。
4.感情变得冷漠:网瘾的人对网友很亲近,认为相逢恨晚,相比之下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变得更冷漠,网瘾青少年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会向家人和老师同学倾诉压力,而是把自己的情绪收起来,反而在网络世界里发泄自己的心情。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形成了上网成瘾的现象。
这种现象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1. 心理依赖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心理依赖。
在网络中,小学生可能会得到一种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和满足感,这会让他们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形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2. 心理逃避另一个导致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是心理逃避。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同伴关系问题等困扰,他们会选择通过上网来逃避这些问题,引发上网成瘾。
3. 自我认知问题小学生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上网成瘾的发生。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当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并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 社会教育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社会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提供更多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现实生活的乐趣,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 心理辅导针对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现实生活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5. 自我管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选择健康有益的上网内容,提高对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
结语小学生上网成瘾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心理分析入手,探索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健康的上网习惯,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原因分析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因为它会对年轻人的生理健康、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
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游戏过多已经成为一大问题。
一些家长较少与孩子交流,孩子通常独自在家里玩游戏。
这种放任的态度会让孩子在游戏中消磨时间,而且孩子过度沉迷网络也许是因为家庭不愉快,他们寻求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安慰。
因此,家庭环境中缺乏充足关注和亲情,会让孩子对网络游戏越来越沉迷。
其次,教育制度也是影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
班级学习竞争激烈,不少学校以考试成绩为基础推行的教育体制,对于学生们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们在学习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消耗了很多精力,在紧张的学业中找不到自我放松的方法,于是就会找到一个舒缓压力的途径──玩游戏。
还有一些学校采取教育科技化的方法,给予学生过多的电脑课程,致使学生沉迷于电脑娱乐游戏中,影响学习成绩和健康。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也在影响青少年网络沉迷。
在中国,网络游戏和娱乐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促进,因为它们给了人们更多的娱乐选择和消费市场,这就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游戏和娱乐网站。
同时,媒体和社会文化也构成了沉迷网络的一种文化氛围。
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游戏、网络情感等相关元素,引导年轻人进入虚拟世界。
最后,心理因素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少年普遍有求知欲、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烈和个性独立等特点。
他们内心也许对自己缺少自信、自我价值感、认同感和满足感,而游戏中的角色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快感、挑战和成就感。
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它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多样,对策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对策。
网络成瘾的原因:1.心理因素:青少年时期的好奇心、探索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网络世界的丰富性和刺激性容易吸引他们。
2.社交需求:网络提供了便捷的社交平台,一些学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或社交困难,转而在网络中寻求社交满足。
3.逃避现实:面对学习压力、家庭矛盾或个人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逃避现实。
4.自我控制力弱: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难以自我约束。
5.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过度溺爱、忽视或过度干涉,可能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网络作为情感寄托。
6.学校教育压力:过度的学业压力和竞争环境可能使学生感到压抑,转而寻求网络世界的放松和逃避。
网络成瘾的对策: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和支持,同时设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规则。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3.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时间管理: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包括学习、休息和娱乐,避免过度沉迷网络。
5.心理辅导:为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6.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过滤和屏蔽不适宜的内容,减少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7.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限制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网络,如实行宵禁、限制游戏时间等。
8.健康教育:开展网络成瘾的危害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9.技术干预:利用技术手段,如家长控制软件、网络使用监控工具等,帮助家长和学校监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
10.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机会。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家长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现象。
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1.奖赏系统激活
网络使用中的游戏、社交媒体等内容往往能够刺激大脑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青少年产生愉悦感,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2.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可能通过沉迷于网络世界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寻求一种虚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3.社交需求
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社交互动机会,青少年在其中建立关系、获得认同感,而这种社交需求也成为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
干预措施
1.建立健康网络使用意识
家长和学校应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明确网络的作用和限度,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2.加强心理辅导
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应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压力和挫折,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3.家庭支持与监督
家长应提供情感支持和监督,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间和规则,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了解成瘾的心理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健康成长。
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意识、加强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是有效干预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网络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网络有时像个博学的、诲人不倦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有时像个容貌娇好、口吐莲花的女导游,带你游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像个慈祥的月下老人,以缘份的红丝线连起了两个陌生的人;有时它又扮演了“三缺一”中“一”的角色,忠实地陪你将美妙的游戏玩到底。
网络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它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教育、工作方式及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网络并非总以天使的面容示人,撒旦会时时作祟,“免疫力”低下的人随时有可能被它吞噬。
据调查,目前社会上上网主体为在校青少年,而这一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成型期,容易对新生的事物由产生好奇心而变为迷恋和偏执。
所以网络最垂爱的人就是青少年,也最易在他们当中造就一批“瘾君子”。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家庭、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相信大家的努力会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助益的。
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我将试就此问题谈谈一家之言。
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1、好奇心的驱使。
青少年如朝阳,永不停歇地探索外部世界是他们的心理倾向。
面对新鲜、缤纷的网络世界,他们当然会趋之若鹜。
此时的青少年更像是一头离开了母亲的小老虎,独自走进了充满诱惑的大森林,在它还没有拥有足够保护自己的能力时,危险就时时伴在它的左右。
极富刺激的游戏、不健康的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溺于其中。
2、学习压力过重。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精神长期紧张。
禁锢、封闭的学校环境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经常出现阻碍与困惑。
另外,不可否认,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还在将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方式强加于孩子身上,造成了两代间信任危机的出现与交流的不融洽。
这导致了青少年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苦恼期。
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依赖和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的心理症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家庭的关注和陪伴,父母过度放任或过分控制,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寻求网络世界的满足感和安慰。
同时,网络也提供了一个逃避家庭纷争和压力的场所。
1.2 学业和压力学业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长时间的学习、考试和竞争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
网络成瘾为他们提供了放松和解压的途径,让他们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1.3 社交需求和认同感青少年正处于身份和社交认同的发展时期,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希望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然而,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感到无助和尴尬。
网络成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找到同龄人的认可和共鸣。
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案2.1 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础。
父母需要重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理解并关心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父母还需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限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内容,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2 学校的教育与辅导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3 培养兴趣和爱好为了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展兴趣和爱好。
通过参加体育、音乐、绘画等各种活动,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欲望。
2.4 倡导合理使用网络在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视为“罪魁祸首”,而是应该倡导合理使用网络。
青少年网络沉迷解析及对策方案
青少年网络沉迷解析及对策方案一、网络沉迷的定义网络沉迷就是运用网络来管制自我,病态的执着于网络的症状。
网络沉迷的人群,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现实与虚幻,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错位,对学业(工作)和家庭及人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上赌博、信息搜索、网上购物等都会出现沉迷现象。
许多青少年迷恋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严重的影响了身心的发展。
这已经成为一个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问题。
二、网络沉迷的特征(一)网络沉迷的症状网络沉迷早期症状是:每天都上网而且接触新的网络。
几天不上网就会焦虑不安,他们感到上网时间越长越幸福,情绪越稳定。
通宵上网、记忆力下降、甚至说谎、偷钱去上网等,这些都是沉迷前的征兆。
而如果发展到片刻都离不了网络,不去上网就会焦躁、郁闷,出现不能忍受的紧张现象,就表明网络沉迷已经发生了。
国际上界定网络沉迷,一般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提出的十条诊断标准:(1)总是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感到焦躁不安;(5)上网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更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在上述十种症状中,如果有四种以上符合,便可以判断为"网络沉迷"。
(二)网络沉迷的特殊性1、网络沉迷的不可完全消除性。
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充分享受到并已习惯了网络带来的方便,所以我们不可能像取消毒品或赌博一样将网络完全除掉。
2、网络沉迷的普遍性。
现今网络已经走入普通人群,几乎所有人在生活中都能很自然地接触到网络,所以网络沉迷的危险性就随之增大。
3、危险的隐匿性。
很多人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获取快乐与满足;感受生活的便利,但同时能认识网络负面影响的人不是很多。
网络沉迷的特殊性更直接的表明了对网络使用者,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网络使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也愈发严重。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影响因素1.1 技术进步与互联网普及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网络,从而衍生出了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为青少年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资源。
1.2 社交压力与身份认同青少年正处于身份认同和自我探索阶段,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并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受到各种形式的压力与挑战,包括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1.3 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父母的监控、沟通和关心,以及缺乏家庭安全感都是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暇顾及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
2. 心理影响2.1 疏离感与孤独感青少年网络成瘾往往伴随着疏离感和孤独感。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其他人互动,获得一种被接受和理解的感觉。
然而,在线交流无法替代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交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2.2 自尊心受损过度沉迷于网络使得青少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迅速获得荣誉和成就感,这种虚假的满足感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真实生活中的自尊心。
3. 解决办法3.1 教育宣传与信息引导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宣传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监测,并向家长提供相关教育资源。
3.2 家庭参与与沟通家庭是培养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关键环节。
父母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在线活动,并加强沟通与交流。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对网络产生依赖和沉迷,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这种现象的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究和干预。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心理分析1.心理因素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特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自身特征方面,有的小学生身体状况较弱,遭受着健康和生理发育上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他们疏远了现实中的同龄人和家庭成员,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感。
同时,一些小学生性格内向,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难以通过现实中的互动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网络里寻求安慰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家庭环境方面,一部分小学生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关注,同时家庭教育不当,无法正确认识到上网时间的限制和危害,导致小学生无法自控上网行为。
更有些家庭以疏忽和放任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让孩子在电子设备旁孤独地度过大量的时间。
社会环境方面,网络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一部分小学生在网络中寻求与现实感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越来越多的儿童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的探险,而这种游戏和活动往往具有剧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刺激,容易使小学生上瘾。
2.心理机制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主要的机制包括奖赏系统、认知负荷、情感失调和社交隔阂等。
奖赏系统方面是指,上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即时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例如体现在在线游戏中能够获得经验、等级和装备的提升。
这些即时性的奖励会刺激上网者的奖赏中枢,使得其追求和沉迷于网络中的情感体验和奖励反馈。
认知负荷方面是指,上网过程中,过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会使得上网者的大脑疲劳和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进而造成剩余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加剧。
这种负荷过高也会导致小学生寻求网络来缓解,轻松自在的玩乐将会对他们产生诱惑。
情感失调方面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扰时,小学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安慰和支持,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导致情感失调和心理偏离的结果,进而催生出对虚拟社交环境和情感交流的渴求。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防治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防治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不仅会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而且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沉迷网络的方法。
一、原因分析1. 社交需求:青少年处于成长期,需要获得同龄人的认同和关注。
网络是一个能够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和结交更多的朋友的地方。
2. 情感满足: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可以帮助青少年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烦恼和焦虑,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3. 缺乏父母关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注和陪伴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父母缺乏关爱,青少年会感到孤独和无聊,因此会沉迷于网络。
4.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学生可能会通过沉迷网络来逃避现实。
二、预防和治疗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并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
此外,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益的活动和兴趣爱好,如体育、音乐等,来增强孩子的兴趣,从而减少沉迷网络的可能性。
2. 教育和引导: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关于互联网的知识和技巧,以便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正确方式。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拓宽视野,增加兴趣爱好。
3. 限制上网时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融资情况,制定合理且强制性的上网时间,并监管孩子的网络使用。
此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可控制的电子产品,如电视机、电脑、游戏机等,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
4. 找到适合的解压方式:孩子面临很多压力和烦恼,我们应该培养他们适当的发泄方式。
例如,体育锻炼、阅读、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表达情感,并释放负面情绪。
5. 发挥亲朋好友的力量:让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多结交朋友,可以让他们在发展社交能力的同时,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
小结: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成瘾,作为当下青少年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逐渐疏远。
这种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往往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社交障碍网络成瘾使青少年与现实社交渐行渐远。
他们更愿意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交流,而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
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能面临着社交障碍,缺乏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导致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
情绪波动频繁使用网络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往往情绪波动较大。
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让他们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一旦无法获得网络世界中的满足感,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学业压力网络成瘾也会对青少年的学业造成严重影响。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学习逆反心理。
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增加了学业压力,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自我认知缺失网络成瘾使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他们往往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认知,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导致自我认知的缺失,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模糊不清。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社交障碍、情绪波动、学业压力和自我认知缺失等问题。
为了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管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成瘾带来的负面影响。
孩子网络成瘾很有可能是由于这7个原因,家长要搞明白
孩子网络成瘾很有可能是由于这7个原因,家长要搞明白我们要解决一件事情,肯定要先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但是现在很多有网瘾、厌学、叛逆的孩子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和家长的关系很不好。
父母没和他说几句话呢,就开始不是胡编乱造就是暴跳如雷。
如果没有沟通自然原因也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列举了可能的几种原因,家长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判断自家孩子到底可能是由于其中哪些原因。
1、紧张的家庭氛围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
因为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2、不良的亲子关系超过一半的孩子沉迷网瘾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好。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致使孩子产生孤独苦闷、抑郁内向、胆小孤僻等性格和心理。
因为现实中无处诉说和发泄,孩子就沉迷于网络或游戏这个精神避难所。
3、孩子学习吃力,适应不良在初一、高一这两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
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4、不当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是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一大主因。
孩子在父母那里无法得到成长的自主与快乐,于是从游戏中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
5、孩子自制力薄弱不少上网成瘾者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
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6、孩子真的喜欢游戏其实不仅每个孩子上网的原因不一样,他们的性格、天赋和梦想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孩子有游戏方面的天赋,在游戏中他们感受到了强大的自己,对成为电竞选手有一定的向往。
所以他们才会经常玩游戏。
7、为了人际交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我们聊天一般都围绕着一些八卦或新闻,热点之类的,如果孩子每天什么都不看的话,一群人讨论新出的热词和梗,他却不知道,渐渐的就会被疏远。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浅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浅析摘要:对“网络成瘾”这一种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青少年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课程。
主要通过对“网络成瘾”及临床诊断的讨论,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以及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个人所造成的影响,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应以预防为基础,强化行为矫正为方针,坚持“八年抗战式”的长期“爱的支持”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成瘾;原因;危害;预防;对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并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而衍生的生活方式及发展方式正在悄然形成。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一些对网络过分追求的青少年,即网迷。
青少年天生就对新事物有一种敏锐感,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忠实实践者。
我国网民以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为主,其中学生比例较其他职业者而言较大,他们多以在网上查找信息为主要目的,而且上网时间日渐增多,大体上每周上网维持十五小时左右。
据统计,网络用户中90%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少年。
网络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但与之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据报道,在高校退学试读和留级的学生中约有85%的人是由于无节制的沉迷于电脑游戏、看碟片和上网聊天而荒废了学业。
另外有关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导致心理、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事件亦常发生。
因此,在信息时代,如何指导青少年进行网络心理适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成瘾现状及临床初步诊断(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 简称IAD),临床上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会出现烦燥、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心理医生依凡·金伯格。
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引起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Mclean医院在1996年初就开设了一个专门治疗计算机和网络成瘾症的诊所。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青少年沉迷网络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一、社交需求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寻求认同感。
然而,现实中的社交环境可能带来压力和困难,例如在学校中面临学习竞争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相比之下,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和无压力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兴趣、交流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这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的。
二、逃避现实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压力。
通过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学业、家庭关系以及其他的挑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等都可以提供一种自我放松和解脱的方式,这让他们沉迷其中。
三、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青少年更容易沉迷网络。
这些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身边,成为他们的忠实伙伴。
不仅如此,智能设备的便携性和多功能性也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互动。
这种便利性增加了他们沉迷网络的风险。
四、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对青少年沉迷网络产生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无法提供充足的陪伴和关注,青少年感到孤独和无聊,因而倾向于通过网络来填补这种缺失。
此外,家庭对网络使用的管理和限制不当也会让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失去控制。
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难以自我管理网络使用时间。
沉迷于网络使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和其他有益的活动,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发展。
此外,一些有害内容如网络暴力、色情和赌博等的侵蚀也可能引发青少年病态的网络依赖。
通过了解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并提供适当的社交和支持。
其次,需要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和管理,保护青少年远离有害信息。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本模板】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高一3班班主任:王艳羽一、案例概述杨纪雨,男,16岁高一,与父母居住,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妹妹。
初一、初二时学习劲头足,成绩良好,初三开始迷恋上网打游戏,学习状态和成绩明显下滑。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与父亲关系恶化,基本不说话。
升入高中后,开学一个月里,多次迟到,严重时一上午未到,直到中午才到校,理由是睡过头了;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发呆、打瞌睡,坐着也能睡觉;作业多次欠交或随便抄袭应付。
家长反映经常在家通宵玩游戏,尤其是周末通宵达旦玩游戏,周一上午就旷课在家睡觉.该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并且由于经常迟到和欠交作业,在班级内造成很不良影响。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1.精神空虚: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
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或者照顾二胎,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忽略对老大的关心.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2.性格不良: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随心所欲,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3.环境影响: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几乎家家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网瘾少年之个案分析
网瘾少年之个案分析初三上半年,我们班转来一个学生,名叫王×谦。
一开始,他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可后来的几件事却让我对他产生了很大看法。
有一次课间跑操,开跑前我清点人数,发现少一个人,一查是王×谦没到。
上课时他在教室呀,为什么没有下来?因为要带操,我就没有去找他。
等到跑完操后我派体委去找他,他下来后我批评了他几句并罚他跑五圈,他答应得好好的。
我上楼后从窗户里监视他,他竟然一圈也没跑!不但这样,不一会你连人影也找不到了。
我有点生气。
运动会前夕,有一天自习课的时候我去开会,等我开完会后进班发现少了几个学生。
一问,说有项目的学生去操场上练习去了。
再问这几个学生给班干部请假了没有,班干部说没有。
我请体委去操场上把这几个学生叫回来,其中也有王×谦。
在运动会报名时,我还鼓动王×谦报个项目,他是死活不报。
不报就不报吧,这事就算了。
没想到他这次会跟着别人去。
我整体上都批评了这几个同学,并重点批评了王×谦。
别人是有项目的,下去玩至少是打着“练习”的旗号的,你什么项目也没有,跟着瞎掺和什么呀?我很生气。
在举行的男女混合接力跑步前,我清清楚楚地点好了男女各十个学生。
当跑到紧要关头时,我班怎么少一个男生?一时不好再选人,我就临时让一个学生跑了两次。
事后调查得知,我一开始选定的男生包括王×谦,只是他给谁都没有打招呼就独自上一边玩去了。
我非常生气,找到他后踢了他一脚,真不靠谱的一个人!再后来,事态越来越严重。
上课迟到成了家常便饭,无故旷课也偶尔为之。
有一次,是周五,地理老师反映王×谦没上课问我这人告假了没有,我说没有啊。
再下来一调查,他上午四节课只上了一节,这三节课跟谁都没有打招呼就在操场上玩了!真快把我气死了,一个初三的学生有这样的吗?不行,得请家长,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家长来后,跟我谈了一些情况,我把上述事情也向家长做了沟通。
后来我们商量好,先让王×谦回家反思几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少年问题的解析今天由我跟您分享网瘾少年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故事。
我会先用一段时间跟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想说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甚至有一段已经热度降低了不少。
最近在舆论当中有很大一次反弹,很多人最近也在热议。
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关注这个现象。
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很无奈,算了,放弃了,不谈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
在心理学业界,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做心理学临床实践工作也很多年,我希望借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受,还有看法。
面对舆论里各种各样的态度,我其实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自己的看法,但是心理学的训练让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并且我也愿意把不同角度看待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
今天的讨论,也许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如果你们多了一点点不同的思考,对我来讲,目的就达到了。
在本次交流当中,我会谈到一些个案,一些经验。
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谈到的故事全部是经过改写的,对真实的人和事有一定的改编,隐匿具体信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或者针对个人去做过多的连接。
说到网瘾少年和他们的故事,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
今天为了上这个课,我需要挑战自己。
因为要进入微信新的账号,这对我来讲有挑战和焦虑,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退了自己微信帐号再进到一个新帐号还回不回得到自己的微信帐号里。
这个焦虑让我找了不同的人来帮我。
可是,很多成年人热情的帮助并没有让我变得不那么焦虑。
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经意间跟我的女儿讲,“我好焦虑,怎么办呢”?女儿把我的手机拿来,听到我说的具体担忧,她用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帮我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消除了我的恐惧。
所以我现在很放心,当我退出了我的微信号,不记得我的密码,我仍然可以用我女儿帮助我的方式回去,非常简单的方法回去。
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我跟我的女儿差距。
我只会用一种方法上微信,我上了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它,当我要退出登陆的时候变得很惶恐,而我的女儿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现在的差距。
我想告诉你另外一个差距,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8岁上大学,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出生以后没几天的时间,我抱着她在电脑上写我的文章。
这个小小的关于微信的故事,让我想到了15年前。
我女儿7个月的时候刚刚开始会爬。
她每天最喜欢爬去的地方,就是台式电脑桌下面。
她会爬到电脑主机旁边,用手反复触动开关。
她用她小小的食指按一下开机键,然后她就抬头看桌子上的电脑屏幕闪啊闪啊。
屏幕闪动停止了,她就再按一下,再抬头看,等着屏幕变黑。
那个时候我的女儿7个月,照顾她的姥姥60岁。
60岁的姥姥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她每天跟电脑的关系就是绕着走。
一旦她不小心收拾桌子的时候碰到了键盘或者鼠标,她会很紧张问我,有没有碰坏我的电脑。
这个差距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跟外孙女的差距:外孙女在一出生,每天都碰到电脑。
而姥姥在人生6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电脑。
现在让我们把祖孙三代的差距重新理一理。
我的女儿是00后,她出生的第一天她的妈妈抱着她走过电脑,满月的时候她妈妈每天在电脑上打字,也抱着她。
她会爬的时候不断按电脑,她10岁的时候,家里不仅有台式机,还有笔记本,还有iPa d,还有智能手机。
她的妈妈是60后,18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3 0岁的时候写博士论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脑,主要是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用电脑。
她的姥姥是40后,60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62岁开始学电脑。
三代人之间跟电脑的关系,跟现在每天无处不接触的电脑关系如此不同。
三代人接触的时间早晚不同:有从一出生开始,有18岁开始,有60岁才开始。
接触程度不同:有的偶尔用一下,有的经常使用,有的频繁使用,每天面对电脑10个小时,这样的区别很大。
我最想跟大家分享是第三个部分,就是态度的不同。
三代人接触电脑的态度真的不一样。
我女儿每次碰电脑非常的自然,电脑好象是她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在18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我觉得它神奇。
当我30岁第一次买电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它有用。
而我的妈妈,一个60岁的老人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如此的紧张、焦虑,怀着惶恐不安,最后下了巨大决心去学它。
这就是我们跟高科技、现代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态度和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
01临床案例案例一:小明的故事我相信在很多家里也有类似的故事,我讲的故事与所谓的网瘾有关,但是,我觉得,这故事其实是跟我们在这样一个话题当中不同代的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路历程有关系。
小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咨询的时候,小明是初三,他的父母跟他几乎没有办法沟通。
他勉强上学,但是成绩不好,上课不注意。
几乎是混日子,可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打起游戏,他父母发现他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没问题。
因为这个原因,父母多次把他从电脑前边拉开,希望他更多地看书、学习、写作业。
可是当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变得没精打采,当他打电脑的时候,他就变得不同。
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网。
与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后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钱去网吧,甚至不回家,不上学。
虽然爸爸很忙,但是也会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去网吧把他拖回来,打他,甚至踢他,父子俩在街上大打出手。
当然因为小明个子还不够高,身体还不够壮,很多次会被拖回家。
但是很有趣,小明因为失败被拖回家。
可是更觉得失败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人回来了心却回不了。
当小明不得不坐在桌子前写作业的时候,他会拖延,磨蹭,写得不好,甚至撒谎说没有这个作业、没有那个作业。
甚至不讲话,直接拒绝跟父母交流。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家里在不断上演。
似乎在孩子眼里,父母强大不得不屈服;似乎在父母眼里,孩子完全不听话,自己完全无法控制,双方看起来都像是失败者。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沉溺于网络和游戏。
在这里,就要考虑到网络游戏,或者是电脑的其他一些功能。
第一,对于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电脑游戏很简单,很可控,可以反复重复,可以获得成就感。
当我说这里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里也有成就感?就像我的一个学生说“打游戏带来的那点可怜”的成就感。
但从孩子心里来看,成就感是孩子们打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之所以愿意打游戏,我们可以从家庭角度来看处在矛盾另一面的父母。
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很多家庭甚至在治疗室都有这样的景象:父母会说孩子写的太慢,字写的不好,写的很乱,数字总是算错。
还会说我希望他学奥数,学钢琴,学更多的东西。
父母可能常常会觉得书上就那么点东西,别的同学都会,你也应该会。
但是实际上小明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作为一个生活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被父母期待着有更好的学习成绩的人来讲,他要很快战胜那些数学题,物理题,英语题,成为班级上的头几名,或者至少是前十几名,是有一定难度的。
很多家长就说,为什么他不能够克服一些困难。
当生活实在没有选择的话,人们更加愿意通过克服困难获得资源,获得成绩。
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生活的环境跟以前有很大不同,我们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我们从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在生活其他方方面面都制造出生活更加容易的一种景象,比如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当所有其他的方面都变得更容易的时候,在学习上却希望他攀登高峰,克服困难。
这里面的难度就很大,比我们成年人小时候在学校里面遇到的困难要难的多,因为孩子们应对困难处境的训练太少太少,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从前的人。
而这个时候,游戏以它突出的特点会让青少年,少年人,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获得学乐趣,轻松感,成就感,而这些,是在他们的学习中不容易得到的。
以网络游戏为例,它具有以下特点:1.打游戏非常简单,对成年人来讲也许不简单,因为成年人接触电脑太晚,对电脑、高科技有恐惧感。
但是对从比较小就开始接触电脑的人来说,电脑的操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人性化。
简单,就会吸引孩子。
2.电脑是可控的,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控制到达你想要的结果。
3.电脑游戏可以反复重来。
这意味着我可以犯错误,我犯错误的代价是非常小的,我犯了错误可以立刻再来一遍。
就这一点,我要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在生活里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重来呢?,当你犯错误了,你改一遍,改两遍,改三遍的时候,你的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不耐烦。
你错了好几遍,大家就不太容易允许你继续错了。
很多小孩,一遍两遍写错字,父母就会吼出来了。
在本子上写字,写错格子父母就会有严厉的批评,或者不耐烦的提醒。
可是在电脑和网络游戏里,孩子犯错误,重复无数次,没有人会不高兴,没有人不允许。
你可以重新再来。
4.打游戏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
只要你参与到游戏中,你就可以得到分数。
只要你努力玩一会儿,你就可以过关。
打通几关之后,你会得到更多的分数,好的装备。
这些成就感很重要。
为什么我说这个成就感很重要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面成就感很差,很缺乏成就感。
有多缺乏?有一个咨询的家长跟我说,我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孩子来做,他只要把考试考好就可以了。
家长说的是孩子很轻松,什么都不用干,她很自豪可以让孩子没有所谓的生活负担或者压力。
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做,也意味着他什么功劳、苦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都没有,他的价值感太低了。
也因此有的大学生会说,打游戏的那点可怜成就感吸引着我。
对,虽然打游戏的成就感很低,但它很重要,几乎是孩子的唯一的、能够快速获得的、确定的成就感。
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数,成为了一定级别的玩手之后,会有人羡慕他,会有人向他请教,后续的成就感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来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跟孩子和他的父母探讨、分享了他玩游戏获得心理的收获。
而实际上,在家庭里面,父母虽然做很多的努力,但在这些方面很难满足孩子。
小明的父亲很忙,整天朝九晚九的生活。
回到家里之后,手机里还会有几千个微信信息需要看,其中有一些还跟生意有关。
妈妈呢?专职的家庭主妇,因为自己不在工作,所以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待。
这样的一对父母,从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发展的更好,可是从现实中他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却难给到小明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渴望心理上的一些支持,满足孩子心里对成就感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在小明的父母看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小明看来这样的生活却不容易,甚至还很辛苦!这就是两代人的不同的处境,不同的理解也会导致不同的应对。
案例二:大伟的故事另外一个故事。
大伟今年5岁,他还没有到玩电脑的时候,可他每天玩的就是iPad。
奶奶带着他,他最安静的时候就是玩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