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3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
三数下《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班级姓名【需要孩子理解并熟记的常识】:①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③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⑤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
⑥一年中特殊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计算经过天数】: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
一、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
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
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31=59(天)二、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
27-3=24(天)三、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
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
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
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总天数:10+30+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及练习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400( ).
一张贺卡的面积约是200( ).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500( ).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6( ).
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44( ).
一张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4米=( )厘米
40平方米=( )平方分米2000分米=( )米
(2)这个果园一年大约产多少千克苹果?
4.如图,用40米长的篱笆围了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变式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宽度为8米,这辆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洒多少平方米的路面?
6.(变式题)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用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分别写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45平方米,如果长是9米,宽是( )米.
6.用2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知识点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知识点苏教版班级:姓名:1. 小林和小松买练习本,小林买了5本,比小松多买了2本,小松比小林少用了6元8角钱。
小林买练习本用了多少元?2. 甲城距离乙城427千米,小桃一家开车从甲城前往乙城,每小时行驶85千米,5小时能赶到乙城吗?3. 小强打算3小时走12千米的路,实际上每小时走了3千米,照这样速度他走完全程要多花几小时?4. 小丁丁家到图书馆的路程约是325米。
小丁丁双休日里每天往返图书馆一次,往返图书馆走的是同一条路。
双休日里小丁丁在路上一共走了多少米?5. 每筒羽毛球12个,一共有18筒羽毛球,每筒28元。
(1)这些羽毛球一共多少个?(2)买这些羽毛球一共要多少元?6. 从甲地到乙地全长396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8千米,5小时能从甲地到达乙地吗?7. 体育老师买球,他算了一下,买5个足球和4个篮球要付267元,而买2个足球和4个篮球只要162元.足球和篮球每个各多少元?8. 花店购进玫瑰185支,每支4元;康乃馨254支,每支3元。
花店购进哪种花的费用较多?9. 学校食堂王师傅买了 4 袋面粉,每袋面粉 118 元,他付给收银员一些钱后,收银员找给他 28 元,王师傅给的是多少钱?10. 会议室长9米,宽6米,要用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铺会议室地面,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11. 司机张叔叔从广州出发到深圳送货,速度是42千米/时,行驶了11小时。
张叔叔一共行驶多少千米?12. 亮亮和妈妈周末去大东山爬山,他们7:30开始上山,10:30到达山顶,他们平均每小时爬400米,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米?13. 小明家距电影院420米,他每分钟走68米,电影10:00开始放映,小明9:54从家出发能准时到电影院吗?14. 小明与小华共有图书160本,小明图书的本数是小华的3倍,小明、小华各有图书多少本?15. 明明和丽丽分别从相距220km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苏教版数学三下6~9单元资料整理
三年级下册6~9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的含义:一个物体面的大小是物体面的面积。
例1 描蓝色线表示各图形的周长,涂红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2、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寻找统一测量标准(数方格法······)例1 比较几个村庄的占地面积,面积最大的画“√”,面积最小的画“○”。
例2 比较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并完成填空。
面积最大的是()号图形,面积最小的是()号图形,()号图形和()号图形面积相等。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例1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2)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3)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100()。
(4)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5)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3()。
(6)足球场地占地面积大约是7200()。
例2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例3 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分别拼成下面的图形。
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面积呢?周长()周长()周长()面积()面积()面积()例4【拓展题】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例1 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吗?例2 在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个。
(不重叠也不留空隙)例3 有一面墙,长5米,宽3米,墙上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
现在打算粉刷这面墙,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4 一块长方形窗帘布长5米,宽3米。
这块窗帘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这块窗帘布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剩下图形的面积。
例5 一片长方形阔叶林,长40米,宽18米。
2021年苏教版数学三下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2021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一:认识千米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2. 之前学的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米=1000米。
3. 把千米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在原数的末尾添上3个0;反之,如果把米换算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就在原数的末尾去掉3个0知识点二:认识吨1.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用吨作单位,如轮船、火车、货车、大象等的质量,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不仅要根据物体的轻重,还要看数据的大小。
3. 把吨换算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在原数的末尾添上3个0;反之,如果把千克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就在原数的末尾去掉3个0[来源:Z&xx&]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丽跑了2圈后,还差()米就是1千米。
A. 200B. 600C. 8002.下面的质量与1吨最接近的是()。
A. 1吨15千克B. 999千克C. 999克3.下面为同一类计量单位的是()。
A. 厘米千米毫米B. 吨千克千米C. 千米千克元4.用载重量分别为2吨和3吨的两辆车运煤,()可以恰好把8吨煤运完。
A. 2吨的车运3次,3吨的车运1次B. 2吨的车运一次,3吨的车运2次C. 3吨的车运3次5. 小明家和学校、百货大楼同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小明家距离学校2千米,离百货大楼5千米。
那么百货大楼离学校有多少千米?A. 3千米B. 7千米C. 3千米或7千米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1分,共5分)6.一头猪重1000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7.一个游泳池长50米如果游1千米,要游20个这样的长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及习题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知识点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经典例题1、有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要装6台850千克的机器,有没有超载?2、小华家离学校1千米,离公园2千米。
他从家出发走了18分钟,每分钟走62米。
请你估算一下:(1)如果是向东走,现在在学校的东面还是西面?(2) 如果是向北走,大概走到了哪个位置?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三、随堂练习认识千米一、基本练习: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宽度约是60( )。
(2)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
小华家学校(3)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4)榕右到合江的距离约22()。
(5)数学课本厚7();(6) 成人3小时行15( )。
2、填空:(1)2米=()分米(2)60厘米=( )分米(3)300厘米=()米(4)80毫米=( )厘米(5)6厘米35毫米=( )毫米二、变式练习1、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 =3000米5千米20米○5020米4100米○ 4千米8千米○8006米5米○50厘米400毫米○4米7厘米○62毫米97厘米○10分米83米○8厘米40厘米+6厘米○1米1千米○1000米4米〇400分米6米○59分米 1千米○999米50厘米○4分米 10厘米○1米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习题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习题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知识点(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二、经典例题1、一种连环画每套18本,售价72元。
一位售货员一天卖出56套这样的连环画,一共卖了多少元?一共卖出多少本?2、平湖小学的50位老师带领40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45人,电影院1860个座位够坐吗?3、三(1)班32位男同学和三(2)班23位男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
三(1)班男同学租了4条船正好全部坐满,还剩余下3条船,够三(2)班男同学用吗?三、随堂练习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1.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加法和减法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
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的性质。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有减法的性质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乘法和除法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素的性质。
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分的运算。
除法可以看作是乘法的逆运算,有除法的性质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整数和负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集合。
整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正整数在数轴上向右,负整数在数轴上向左。
2. 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符号的运用和运算法则。
3. 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法:负数是表示比零小的数,可以用符号“-”表示,负数在数轴上向左。
四、长度、质量和时间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大小的属性,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和千米。
2. 长度的换算:长度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如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3.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质量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4. 质量的换算:质量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如1千克=1000克。
5. 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物理量,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和小时。
五、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 点、线和面的概念: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形成的,面是由无数条线围成的。
2. 常见的图形:直线、曲线、封闭曲线、多边形、圆等。
3. 图形的分类:根据边和角的个数,图形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4. 图形的特征:图形有自己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圆有一个圆心和一条半径等。
六、数据的统计和表示1. 数据的统计: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3、商末尾有0的除法;4、简单应用。
第二单元年、月、日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3、生日快乐;4、特殊节日的具体日期。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1、认识平移和旋转;注意点: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
2、美丽的花边。
第四单元乘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连乘应用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并学会辨别。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及其进率;2、质量单位及其进率;3、单位换算;4、了解千米。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 K、M、O、T、V、U、W、X、Y;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5、奇妙的剪纸。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1、认识几分之一;2、认识几分之几;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体验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4、单位换算。
第十单元统计1、求平均数的方法;2、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1、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3、小数大小的比较;4、小数的加减法;5、0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苏教三下数学知识点
苏教三下数学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数的认识与读写:
a.十以内数的认识与读写;
b.十以内数的排序与比较;
c.数的分解与合成。
2.加法与减法运算:
a.十以内加法与减法运算;
b.加法与减法的交换律;
c.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字的进位与退位:
a.十以内的进位与退位;
b.进退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时间与日历:
a.识读钟表和简单日历;
b.计算相邻时间和间隔时间。
5.长度与面积:
a.比较长度的长短;
b.用长度单位测量实物;
c.面积的认识与比较。
6.二位数的认识与拆分:
a.两位数的认识与读写;
b.二位数的分解与合成。
7.数的加减法运算:
a.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b.进位借位与加减法的关系。
8.数的整体与部分:
a.数的整体与部分的认识;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三角形与四边形:
a.三角形的认识与分类;
b.四边形的认识与分类。
10.连续数与分数:
a.连续数的认识与拆分;
b.分数的认识与简单应用。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在数学中建立起一定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学习数学还需要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认识千米1.联系生活,引出千米2.认识1千米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用途联系学校操场认识1千米估测3.应用练习第二课时:认识吨1.联系生活,引出吨2.认识1吨 认识吨 t 1吨=1000千克 吨的用途联系生活实际认识1吨估测大约有多少位同学的体重是1吨3.应用练习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 :最多剩下多少元 探究新知 数量关系:剩下的钱 = 带的钱——花去的钱运动服130元和运动鞋85元巩固理解想一想: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从问题入手(条件较多或复杂)回顾反思提炼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确定条件列式解答第二课时: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一套衣服多少元?探究新知数量关系: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一套的价格巩固理解想一想: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从问题入手回顾反思对比总结分析数量关系——倍数关系——线段图确定条件列式解答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步2. 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3. 巩固理解例1的第2问分步——综合——书写格式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课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2. 探究新知用综合算式解答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明确计算的步骤3. 巩固理解试一试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步2. 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引发认知冲突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3. 巩固练习试一试4. 回顾反思对比总结: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1.出示年历,进行观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0×9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21×29)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4×12)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 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 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 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 0前面的数对齐,用 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 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 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 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 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 =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第五单元年、月、日一、认识年月日:一年有 12个月,这 12个月中,有 7个大月,它们是 1,3,5,7,8,10,12 月,每月都有 31天;有 4个小月,它们是 4,6,9,11月,每月都有 30天;2月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数,在拳头凸起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小月, 2月除外。
(2)单双数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连续的大月有 7月和 8月,或者 12月和 1月。
连续两个月天数是 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计算天数的方法:(1)数天数;(2)同一个月内,起止日期都算,则用后一日期减前一日期,然后把结果加 1,就得到实际的天数;(3)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月地计算。
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月份 6 月7 月8 月12日----30日31天31天1日-----17日17天思考30-12+1=19天合计:19+31+17=57天4,计算年份的方法:现在年份﹣岁数(周年)=出生年份(建立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年10月 1日,到 2015年是 66周年。
(2015- 1949=66)5、计算星期的方法:用天数除以每星期的 7天,就得到一年或一个月有几个星期。
二、平年和闰年1、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就在于二月的天数不同:当二月有 28天时,这一年是平年;当二月有 29天时,这一年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通常每 4年里有 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 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公元 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3、平年和闰年的季度和天数平 年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包括月份 1、2、3月 4、5、6月 7、8、9月 10、11、12月天 半 数 90天 91天 92天 92天年 上半年 181天 下半年 184天闰 年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包括月份 1、2、3月 4、5、6月 7、8、9月10、11、12月 92天天 半 数 91天 91天 92天年 上半年 182天 下半年 184天4、公历年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植树节:3月12日;清明节:4月4日或 5;国际劳动节:5月 1日;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 1日;建党节(党的生日): 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建队节:10月13日;光棍节:11月11日;平安夜: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三、24时记时法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 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为了简明方便,采用 24时记时法。
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所表示 的时间要加上“12”。
24时记时法即从 0~24时,时刻前没有修饰语。
普通记时法即从 0~12时,前 面一定有修饰语,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 24记时法: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修饰语;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 12”,并去掉修饰语。
(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 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修饰语;大于 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修饰语。
三、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可利用钟面数一数,也可以画图看一看,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计算同一天里经过的时间,只要把两个时刻都用 24记时法表示,用后面的时刻减去前面的时刻即可。
计算时间不在同一天里的经过时间,要分段计算,先算第一天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2、午夜 12时(即 24时)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认识面积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2、边长 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厘米;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边长 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5、常见物体的面积: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数学书的面积:450平方厘米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图面周形积长长方形正方形长×宽=面积边长×边长=面积边长×4=周长(长+宽)×2=周长面积÷长=宽面积÷宽=长边周长÷4=边长周长÷2—长=宽周长÷2—宽=长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m倍,宽扩大 n倍,面积则扩大 m×n倍。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1、分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
即,总个数÷分母×分子 =取出的个数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0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 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中间有 0,也必须读出。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只有具体两个数才能比较大小。
单说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不能比较大小。
4、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时,要么把小数化成分数,要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
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 1当10;(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1、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
3、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