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一一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

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

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就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水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基础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利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资源,不仅人类社会难以为继,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所谓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形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发挥水工程对生态文明的生物载体功能。

水是整个生命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载体,也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受特殊地理位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省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并存。由于地下水连续多年过度开采,局部已出现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河道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生态退化、恶化现象。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彰显水景观对促进人水和谐的特有文化功能。

水生态文明是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其实质是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改变就防洪说防洪、就供水说供水、就生态说生态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人本理念,着眼人水和谐,实行统筹治水,在规划建设水工程的过程中着力提升艺术品位,强化文化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使其成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还要成为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在大兴水利的实践中,为全省人民营造亲水休闲、陶冶情操、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美丽家园。

综上所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施强省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

三、生态文明与水利工程

最近几十年,人类建造了很多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以求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对供

水的庞大需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确有很多的正面效益,如发电、供水、航运、灌溉等等;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型的水利工程也都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亦或干扰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之,现在的工业对我们本就不多的淡水资源进行着无情的摧残,我们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严酷局面。这样的难题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并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首先,水利工程施工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共生互补,合理利用主体空间。这几条原则强调了在施工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不能遭到破坏,并且在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施工时做到不破坏当地的植被,不破坏生物圈的平衡,尽量少的占用耕地等等。要做到严格遵循这几条原则,我们应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上有所加强,更要在提高我们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下足功夫。

其次,水利工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大体可以总结如下:对生态环境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总是伴随着危害和效益两个特性的,我们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完善的讨论一个方案的危害和效益的大小,尽量放大效益,同时减小危害;但是,对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生态的工程项目,无论它的效益有多大,都不应予以建设,毕竟,一旦环境遭到破坏,遗害无穷,且难以修复。在修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计划建设,不能因一时的方便而有破坏环境的举措。此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还要设法在第一时间对环境进行修复,尽量减少工程建设的影响。

2、城市污水处理与环境现在城市中对水的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稳步提升的今天,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污水处理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法设法将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到水体的自净能力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对水体产生危害,水资源也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物理处理方法。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的去除对象是废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物质,可以采取筛滤截留、重力分离(沉淀、上浮)、离心分离等工艺。相对来说,这一类的方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的范围也已经很广。化学处理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使之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水体

无害的新物质。生物处理方法。该种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的一些有

害物质进行降解,具体的技术手段目前有生物膜、生物絮凝吸附等等。

四、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配不均,人均占有量极少的国家。因此,水利建设是古往今来重要课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提高水利对环境影响的重视。

加大法律监管力度,提高个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答:(1)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用“灵感”出现;(4)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其基本特征为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一)整合思维的培养。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三)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四)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

谈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谈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重大挑战,正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社会安全、生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审计监督在其间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审计应当在总结已有环境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吸取多年来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正视审计过程中的各种不足,在持续发展创新审计理念的基础上,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计思路,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促 进国家审计的自我完善、 国家审计应当以生态文明概念为基点,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出发,通过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协调,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第一,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推动实现环境公平。从公共政策层面入手,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系统研究环境公平的内涵、哲学基础、功能与地位以及环境公平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为开展相关审计实践提供理论铺陈。 第二,准确定位政府环境责任边界,力促政府环境责任的落实。关注环境公共政策与相关规划的制定程序与实施效果,检查、监督与评价环境公共政策制定的及时性与决策程序的科学性。评价环境保护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依法依纪反映各种不作为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与问责机制,推动完善目标责任机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政府支持公众参与机制。 第三,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规范环保权力规范健康运行。审查环保权力现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客观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审查环保执法行为的规范性,重点围绕审批与核准、监督管理等领域的权力,缩减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空间,推动权力规范行使。 第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切实体现到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工作方案中。 第七,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适时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中审计发挥作用的节奏、重点与力度。发挥专项审计调查的优势,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 第八,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与宏观性,促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在,而王居其一焉。意思就是说,空旷的宇宙之中有四个最为伟大的东西,而人就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与道齐,人与地齐,人在自然界的万物中独出其秀,超越万物,与大道与天地同列。为什么把人抬高到与大道与天地等齐的地位?老子没有直接解释,但从她的一系列观点中可以瞧出,原因在于人有智慧。不过老子的这一瞧法有其特定的内涵,分解开来,大概包含着三个方面:其一就是人有智能。这就就是第一章中我们谈到的,人有知,有明,能知人,能自知。这一点就是人外的万物难以企及的。其二就是人能体道。也就就是说,人能体悟大道的本性与大道的法则,能以大道的本性为自己怕本性,以大道的法则为自己的法则。大道的本性就是虚静,人也能虚静,这就就是第一章我们所谈到的“致虚极,守静笃”;大道的法则就是自然,人也能自然,这就就是第一章我们所谈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三就是人能弃智。人有智慧,而她的最大智慧就在于能体悟大道。大道虚静,大道自然,所谓全悟大道,说到根本上也就就是使自己的内心虚静,使自己的行动自然。所以这种大智恰”硐治顺物自然,表现为不炫耀自己的智慧,表现为不显示自己的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过去一、二百年中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短短30年的发展中就集中暴露出来。可以说,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中国工业化、加快,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迅速扩大。2013年,“雾霆”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霆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霆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在生态方面,上世纪80年代,沙漠化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每年扩展达2460平方公里,其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我国己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发展的速度和生态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即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和人口状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字发展理念,其次,大力推进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再次是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生态文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人类从顺服、敬畏自然到盲目的征服自然,必然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合理状态。应当看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剧增、粮食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欠衡、贫富差距扩大化等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一方面,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这一点不容忽视。尽管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2.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资源能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瓶颈作用日益显著。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逐年严重,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加速,沙尘暴现象频现;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 四、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把好行业准入关,提高冶金、建材、石化、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建议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地方政府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整力度的测评指标,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综合测评体系。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进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示范,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生态文明建设产品的推广应用。 3.制定和实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通过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各种经济杠杆,促进节约能源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加快调整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将治污成本纳入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重点是电价、油气价格和煤热价格调整,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价格机制。完善资源税制度,实行按储量征收资源税。尽快开征燃油税,实施对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扶持政策,节约使用石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经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 4.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污泥分离及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原因,这也将是人类能够长久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文明的原因。但是,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解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使命,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如下看法和意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也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社会健康发展,让自然自由生长。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文明作为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代。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角色与地位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水平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始文明大约经历了400万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与自然之间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创造力非常有限,即使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从总体上也能较快的恢复平衡。社会发展到一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原始经验”的积累,人类组建以栽培作物和驯养动物取代采集和渔猎的部门,于是农业和畜牧业就发展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完全依赖、顺从自然的状况。但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牧为主,活动范围较小,而且该时期人口密度不大,所以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冲击力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超出环境容量,生态系统仍可维持大体上的平衡,人类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00多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时代。尤其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进行强力征服和探索,以至于在短短的300多年间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成果。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自然,而是把自然当做被征服的对象,“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成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以至于全球出现极其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森林锐减、垃圾成灾、水污染等等,这些事实使人类逐渐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则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力相协调,必须转换人类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制约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使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时代。 从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类已处于主导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人类要想实现文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自始至终都应保持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应相互对抗。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人们自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损害问题在局部地区已经相当突出,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在一些地区引发的群体事件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就此,我通过调查和学习浅析个人体会。 回顾中外发展史教训深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加速工业化,1953年起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先是发现一些猫突然跳水自杀,后来发现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病人。过段时间病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曲,变声嚎叫着惨死。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是当地一些冶炼厂和化工厂将含汞污水排入水俣湾,午睡中有机汞也有甲基汞,水中的一些细菌把污水毒性较轻的无机汞转化成对人体有剧毒的甲基汞。鱼、贝通过食物链在体内富集甲基汞,含量超出水中汞含量的一千倍至十万倍。居民食用鱼后不知不觉甲基汞中毒,近万人中枢神经受损,七中确认甲基汞中毒的病人有283人,有60人死亡。1970年日本开始执行当时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标准,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来控制污染。这起事件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细菌把无机汞转化成甲基汞。二是鱼、贝富集甲基汞。说明此时水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消费者(鱼和贝)都在放大污染物。 我国也在加速工业化。2004年2-3月,四川化工集团公司违反规定进行改试生产,由于设备出现故障,使氨氮含量超标十倍的污水直接排入沱江。沱江干流受到严重污染,百万群众饮水中断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沱江生态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水平。2005年11月13日,中石化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本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上百吨硝基苯等有毒化学物随消防水排入松花江,哈尔滨宣布全市停水4天,沿江数百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江水顺势危及到邻国俄罗斯后,国家打击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突然发生大面积蓝藻暴发,受污染的湖水黑臭,生活在太湖边的无锡市喝不到自来水。蓝藻突然暴发和湖水发黑变臭是因为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田经流水流入太湖,这三种水中都含有高浓度的氮磷元素,而氮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当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入湖泊、海洋这些流动缓慢的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蓝藻和绿藻会大量繁殖。水面上会出现由这些藻类形成的一片片的“水花”,又称“藻花”,在海洋称为“赤潮”。这些藻类有恶臭,有的有毒,鱼不能吃又被藻类堵塞鱼鳃而死亡。大量繁殖的藻类遮蔽阳光,水地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更可怕的是由于藻类不能被鱼类食用,自生自灭,死亡的藻类和产生生物尸体腐烂,分解,又将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进水中,再促使藻类生长,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植物营养物质长期保存在水中。湖泊一旦出现富营养化,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还是很难恢复。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省在7月1日全面施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调整派污染费的省份。 2008年6月11日,云南省有关环保部门在例行检测中发现一向水质优良的阳宗海被砷污染,经过两个月的排查,确定锦业公司是这次砷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企业几年间产值有六个亿,纳税1000多万元。但治理阳宗海的污染要几十个亿,还影响了沿岸近3万人的饮水安全。锦业公司被勒令关闭。 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城西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蟒蛇河被含酚废水污染,河

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 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 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读《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有感“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们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们老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的理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核心之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作为一名治黄工作者、特别是战斗在水土保持科研战线上的一员,更应积极响应与践行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履行黄科院的职责和水保人的义务。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环保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环保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 我们去超市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即使进行焚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这样做合适吗?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气体,有时带有黄褐色,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对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 精心整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中国梦 我们在行动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我们在行动珲春市第一小学六年五班江南指导老师:郎雪梅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江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我们在行动》 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曾经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方式。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财富的渴望,我们变得疯狂而不计后果。 就说我国古代的黄土高原,那曾经是多么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时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50%以上。但是,经过几千年来掠夺式的开发,大自然给予了无情的报复。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就说今年北京的雾霾,北方的大水等等都是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而由此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我们不仅要建设富强中国,更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国家在行动。当前各级林业部门将采取四方面措施:确保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50%以上可治理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6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珲春在行动。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你看,

现在的防川风景如画,濒江临海,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防川美丽的自然景观。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好,每年候鸟迁徙,敬信、防川就成了鸟的天堂。还有春化境内原始森林保护的好,频频出现野生东北虎,前几日还现身了珍贵的金钱豹身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还会远吗?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一小在行动。我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现在的一小校园绿草茵茵,鲜花怒放,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还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营养午餐,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午餐是经过国家级营养师认证人员精心搭配的,不仅美味,而且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身为一小的学生,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身为小学生的我,又能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做出什么贡献呢?其实,我也在行动!同学们!我每天节约一张纸,假如全中国的人们每天都少用一张纸,那一天就可以节约十三亿张纸,相当于少砍多少大树呀!而树,又是环保中很重要的一项。它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抵挡沙尘暴,还可以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清新空气;同学们,我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假如每一个人每天都少用一个塑料袋,那一天就可以减少十三亿个“白色污染”,贫瘠的土地就可能焕发生机;我每天都喝掉饮料瓶中的最后一滴水,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喝完饮料瓶子里的最后一滴水,就可能换回一条又一条清澈的小河……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呀!同学们,老师们!为了未来的家园能够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关于个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看法

关于个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看法站在国家的方面来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方能取得较大成功。但是对于各个而言,就是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微观表现。我们可以做或者不去做,取决于你的思想和意识。 在个人生态文明建设中,或多或少的在我们脑海之中,我们都可能会想到“节约”、“环保”、“绿色’”、.......这类的用语用来表示我们对于生态文明的一定的了解。生活在广州这个大城市里,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消费着资源(水,电力,燃料.....),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总会发现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城市里的自来水基本上都是不能直接喝的;电力在广州的夏季显得特别不足,都是需要西电东送的;广州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了,可居住的土地和面积在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 越来越多的问题的矛盾指向了生态文明了,由于早期强调经济为重,以GDP数据来看待和衡量当地的经济水平。忽略生态文明的建设。当我看到北京的灰霾天气的日子越来越多,气管炎,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的报道的时候,突然感觉我们以后就是不是说就这样生活在雾霾的天气中,出去购物,上班是不是都要戴个口罩或者在哪以后会有呼吸过滤机呢?生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去维护这仅仅剩下不多的蓝天和能呼吸的空气呢? 在当代大学生之中,我们这个身份以后尤为重要。我们是社会主义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建设和维

护。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方面:我们是身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去积极的参与一些环保活动的。今年国庆十一黄金周里,我们一些大学生组成志愿者,去杭州西湖捡烟头,组成“无烟西湖、文明出行”这八个大字,这种富有创意且身体力行的事情用来教育世人。我们身体力行,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出自己一份贡献和去感化和教育世人。 在海南三亚,这个美丽热情的海岛,迎来的西面八方的游客,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志愿者和当地的老百姓自发性的穿插于人群之中,弯下自己的腰去捡垃圾。这种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于那些制造垃圾的人,和一些未有乱丢垃圾的游客留下了印象。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警醒。 第二方面:当代大学生应该从生活之中的小小事情做起。记得管理宿舍的阿姨每个学期都要过来查水表,每个学期都要看看那个水电费账单看是否有木有超过限度。看到了很多宿舍不是电费超了几百度,就是水用多了几十立方。想想西北那些孩子,想想那些缺水的人啊。我们是多么的奢侈,多么的浪费。最可恶的是一些水资源被人为的破坏。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节约用水意识,节约用电的意识,从而走上建设生态文明之路。我们说过要从生活之中的小事做起,我们对于那些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等等这些都要认真去对待,从思想上,行为上去更改曾经属于我们的错误。 第三方面;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实现,去维护属于我们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青岛工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乌塔其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姓名学号:贾琦 201102405212 年级专业班级2011级通信工程2班 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撰写时间:2013年8月15日 指导教师张菲菲

关于乌塔其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各个阶层都不断地努力加深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而今天,我的家乡乌塔其,面对着日益提高的生态水平,也为此做出了回应。 关键词:乌塔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提高 引言 调研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乌塔其的生态环境状况 调研时间:2013年7月20日——8月3日 调研地点:乌塔其 调研人员:贾琦 调研手段:网络调查 相关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中国梦后乌塔其落实状况 一、乌塔其概况 (一)乌塔其的地理位置 乌塔其为为鄂伦春语,意为“老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东部。东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西为扎赉特旗好力保乡。 (二)乌塔其的自然地理状况 地处松嫩平原的最西端,嫩江支流绰尔河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 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140天。 (三)乌塔其的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尤其以水稻最为出名。本区设有保安诏农贸公司,以出品大米而闻名。 (四) 乌塔其的历史 乌塔其,鄂伦春语是“老爷”的意思。 乌塔其在民国成立后,本来属于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一开始黑龙江省,后划归属于兴安南分省。后日本人在此地建立以朝鲜人为主的生产农场。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 1949年改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950年建立农场。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隶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精心整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生态文明”越来越多地出 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 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 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 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它是迄今 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文明形 态的必然选择,人类从顺服、敬畏自然到盲目的征服自然,必然要走向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合理状态。应当看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 剧增、粮食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欠衡、贫富差距扩大化等诸多生态问 题和社会问题。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 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一方面,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这一点不容忽 视。尽管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 然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 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2.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近几 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 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资源 能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瓶颈作用日益显着。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 但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 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退化, 湿地萎缩;水土流失逐年严重,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加速,沙尘暴现象频现;水资源 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 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造成的 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 四、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 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 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 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 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 倡导绿色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 精心整理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大学生环境工程循环低碳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代大学生需要更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智慧。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具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挺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写入党章,而且作为五位一体的其中一体。表明了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 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 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 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