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劳动技术课教案全册

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 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教学 更加直观、生动。
开发教学软件
针对劳动技术课程特点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作业提交 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
应试技巧分享交流
传授答题技巧
向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 答题技巧,如审题方法、 答题顺序、时间分配等。
分享考试经验
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 师或学生分享他们的考 试经验,为学生提供借 鉴。
组织模拟考试
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 在模拟考试中体验真实 的考试环境,提高应试 能力。
08
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
校内资源挖掘利用
实时反馈 针对学生在劳动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及 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 能水平。
阶段性总结 每个阶段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 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 地方。
结果性评价方法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劳动技术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内 容包括作品的创意性、实用性、美观度等方面。
发布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课堂职业素养教育
在劳动技术课堂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如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校企合作培养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素养的 重要性。
职业规划指导
自己。
家长评价
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劳动技术 学习评价过程,了解孩子的学 习情况和进步程度,给予积极
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安全知识的运用。
教学重点:衣物洗涤与保管、木工及纸质手工艺制作、安全健康生活常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衣物、洗涤剂、木工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相应的洗涤工具、手工制作材料、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衣物洗涤:如何分类、使用洗涤剂、晾晒与保管。
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纸质手工艺的制作方法。
生活小常识:生活中的安全、健康与环保知识。
3. 随堂练习(2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章节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洗涤衣物时,如何正确分类和使用洗涤剂?请简述木工制作的基本步骤。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个安全常识。
2. 答案:衣物分类:按照颜色、材质进行分类,避免染色和损伤。
使用洗涤剂:根据洗涤剂的说明,适量添加,注意浸泡时间和洗涤方式。
木工制作基本步骤:设计图纸、准备材料、切割、打磨、组装、上色。
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使用电器时,确保手部干燥,避免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手工制作中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和把握。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工作。
(完整)初中劳技课教案

初中劳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讲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及其特点。
2. 第二节:劳动技能的培养介绍常用的劳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3. 第三节: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探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 第四节: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节:劳动与休闲讲解合理安排劳动与休闲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在劳动后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劳动技能。
2.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劳动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技术教育》2. 教具:劳动工具、实物模型等。
3. 课件:劳动意义和价值、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有关劳动实践的案例、视频等。
5. 实践活动场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
六、第六节:环保意识与劳动讲解环保意识在劳动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劳动过程中保护环境。
七、第七节:安全常识与劳动传授基本的安全常识,如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教案:初中劳技课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 第二章: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常见职业病的预防与保健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3. 第三章:日常生活劳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技能个人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4. 第四章:生产劳动农业劳动技术与实践工业劳动技术与实践服务业劳动技术与实践5. 第五章:技术创新与实践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创新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案例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工具(如工具箱、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场景,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劳动技能。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与技巧4. 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学的劳动技能,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案例的分析。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课时安排:全册共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劳动观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劳动技能培训:教授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劳动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如拖把、扫帚、擦布等。
4. 劳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5. 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劳动观念教育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的意义,分析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劳动技能培训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劳动技能。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分组练习。
第三单元:劳动工具的使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
2. 教学内容:拖把、扫帚、擦布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
第四单元:劳动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知识,如如何避免劳动伤害、如何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等。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
第五单元:劳动实践1. 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2. 教学内容:校园环境卫生、绿化、文体活动等劳动实践。
3. 教学方法:组织、指导、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劳动态度的变化,如是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否具备劳动安全意识等。
3. 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情况,如参与度、积极性等。
2024年度九年级劳动技术劳技全册教案

4
劳动技术课程概述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 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劳动基础知识、劳动技能和实践操作等,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如木 工、电工、烹饪、缝纫等。
劳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2024/3/23
案例二
木制相框制作。运用木工工具对 木材进行精细加工,制作出美观
实用的木制相框。
案例三
木制玩具制作。结合创意和木工 技能,设计并制作木4/3/23
15
04
劳动项目实践(二):缝 纫技艺
2024/3/23
16
缝纫机使用及维护
2024/3/23
缝纫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01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3/2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学 生的劳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认 真完成各项任务,注重安全、卫 生和效率,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
6
教材结构与内容
教材结构
本教材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基础知 识、技能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等部分。
案例分析与实践
通过具体案例,学习衣物缝制的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提高 缝制技能。
2024/3/23
19
05
劳动项目实践(三):烹 饪技艺
2024/3/23
20
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
烹饪原料分类
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分类,包括蔬菜、水果、肉 类、海鲜、干货等。
原料识别
学习识别各种烹饪原料的外观、质地、气味等特 征,以便正确选购和使用。
(完整)初中劳技课教案

初中劳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技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技课的定义和意义。
2. 劳技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常见劳技项目的介绍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技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示范法:展示和操作常见的劳技项目。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的劳技设备和工具。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相关的劳技项目教材和指导书。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劳技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劳技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示范:展示和操作常见的劳技项目。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熟练程度。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表现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劳技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技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劳技成果。
3. 开展课后兴趣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劳技项目进行深入学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3. 准备下一节课所需材料和工具。
十、课程复习与反馈1. 在每节课开始时,进行简单的复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完整)初中劳技课教案

初中劳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如手工制作、简单的机械操作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技概述:介绍劳技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手工制作: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等。
3. 简单机械操作: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如锤子、螺丝刀等。
4. 团队协作: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安全知识:学习劳技课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人身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劳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手工制作技巧的运用,简单机械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示范引导。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劳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劳技课的意义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劳技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3)动手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学习基本技巧。
(4)机械操作:演示并讲解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5)团队协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安全知识:讲解劳技课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7)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收获和感受。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态度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作业、作品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劳技教材。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及反思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课程背景。
初二劳技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实用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通过初二劳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剪纸、编织、陶艺等;了解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电路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
初二劳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手工制作,剪纸、编织、陶艺等;机械原理,简单机械原理的介绍和实验;电路知识,基本电路的组装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初二劳技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老师向学生展示手工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手工制作和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5. 教学评价。
初二劳技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和平时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二、反思。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引入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评价方式上,需要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发展的要求。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维修。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元器件等概念;2. 掌握电子产品的基本维修方法,如更换元器件、焊接等;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难点,焊接技术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
1. 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
1.1 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1.2 元器件的种类和作用。
1.3 电子产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电子产品的基本维修方法。
2.1 更换元器件。
2.2 焊接技术。
2.3 使用常见维修工具和仪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举例引入电子产品的维修案例,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学习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电路、元器件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
3. 学习电子产品的基本维修方法。
3.1 分组学生进行更换元器件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更换元器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2 讲解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焊接技术。
4. 练习与巩固。
学生进行电子产品维修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馈。
1. 课堂讨论。
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学生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掌握了更换元器件和焊接技术等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编辑全文】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礼仪与服饰第一课日常礼仪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仪容,正确和长辈、同学相处。
教学重点:日常礼仪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养成良好的仪容,作用争取与人交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文明礼仪的王国,今天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穿梭古今,尽情畅游在这文明礼仪的海洋中吧。
1.回顾历史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已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2.展望未来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
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常礼仪二、讲解1、礼仪的含义2、讨论:大家失去礼仪,会出现什么状况?3、学习日常礼仪(1)日常礼仪的基本原则(2)讨论:我们平时该怎样着装?怎样的妆容最美?(3)小结4、学习日常仪态(1)出示几种错误仪态(2)学生评价(3)演示正确的坐姿、站姿、行姿(4)自我检查5、学习日常交际讨论:对长辈应该是什么态度?对同学呢?对低年级的同学呢?小结:礼仪的原则。
三、活动把收集到的日常礼仪常识编成情景剧,分角色饰演。
教学反思:同学们很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教学设计上还应更完善。
第二课社交礼仪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学会与人交往。
2、培养学生欣赏美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知道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设计

初二劳技课全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初二劳技课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2)了解劳技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明确学习劳技课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和热爱;(2)激发学生对技术和实践的热情;(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初二劳技课全册的重点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技课的学习;(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初二劳技课全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木工课程。
(1)学习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制作简单的木工制品,如木制笔筒、木制椅子等;(3)学习木工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2. 金工课程。
(1)学习金属工具的使用方法;(2)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如铁艺花架、铜制工艺品等;(3)学习金工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3. 电工课程。
(1)学习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习简单的电路原理和电路连接方法;(3)制作简单的电子制品,如手电筒、电风扇等。
4. 机械课程。
(1)学习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3)制作简单的机械制品,如小型风车、手摇发电机等。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劳技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合作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木工课程。
(1)学习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制作简单的木工制品,如木制笔筒、木制椅子等;(3)学习木工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2. 金工课程。
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一、教学内容本册劳技课程涵盖了七年级上册的所有章节。
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第二章: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3. 第三章: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4. 第四章:工业技术工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工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5. 第五章:现代服务业技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能够掌握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生产、工业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相关行业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农业生产、工业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劳动工具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劳动工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劳动与技术实践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安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整套

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整套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1.2 理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价值1.3 探讨劳动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1.4 分析劳动与就业的关系第二章:劳动技术的概念与分类2.1 学习劳动技术的定义和特点2.2 掌握劳动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3 了解劳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2.4 分析劳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劳动安全与健康3.1 学习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原则3.2 掌握劳动保护的基本措施和方法3.3 理解劳动者权益和劳动法律法规第四章: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4.1 学习劳动技能的分类和培养方法4.2 掌握劳动技能提升的策略和技巧4.3 理解劳动技能与职业发展的关系4.4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五章:劳动教育与实践5.1 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5.2 掌握劳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3 理解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和作用5.4 设计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第六章:农业生产劳动技术6.1 学习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6.2 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护的技术6.3 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和发展6.4 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认知和尊重第七章:工业生产劳动技术7.1 学习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7.2 掌握工业制造的技术和工具使用7.3 了解工业安全生产的原则和方法7.4 培养学生对工业劳动的认知和尊重第八章:服务业劳动技术8.1 学习服务业的基本服务流程8.2 掌握服务业的常用技术和工具使用8.3 了解服务业的顾客服务技巧和礼仪8.4 培养学生对服务业劳动的认知和尊重第九章:创意手工艺劳动技术9.1 学习创意手工艺的基本制作方法9.2 掌握手工艺品的创作技巧和工艺流程9.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9.4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劳动的认知和尊重第十章:现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10.1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10.2 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的技能10.3 了解信息技术在劳动中的应用和发展10.4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劳动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劳动技术11.1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11.2 掌握可持续发展劳动技术的实践方法11.4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第十二章:家政服务劳动技术12.1 学习家庭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2.2 掌握家庭理财和日常生活的管理方法12.3 了解家庭健康和营养的基本原则12.4 培养学生对家政服务的认识和尊重第十三章:创业指导与劳动技术13.1 学习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13.3 理解创业风险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13.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第十四章:职业规划与劳动技术14.1 学习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2 掌握职业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技巧14.3 理解劳动市场和职业发展趋势14.4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第十五章:综合实践与创新劳动技术15.1 学习综合实践的基本要求和目标15.2 掌握创新劳动技术的设计和实施方法15.3 理解创新劳动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15.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整套,包括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劳动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劳动教育与实践、农业生产劳动技术、工业生产劳动技术、服务业劳动技术、创意手工艺劳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劳动技术、家政服务劳动技术、创业指导与劳动技术、职业规划与劳动技术、综合实践与创新劳动技术等十五个章节。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教材pdf(2024)

3
作品展示法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手工制作、设计方案 等,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1/28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性评价方法
2024/1/28
测验法
通过定期测验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法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如作品的完整性、美观度、实用性等,来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 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 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 性解决方案。
2024/1/28
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 节,发现身边的美,为创 意设计提供灵感。
拓展想象力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受 现实限制,通过绘画、写 作等方式表达内心想法。
12
设计方案制定
2024/1/28
确定设计主题
方法。
2024/1/28
安全操作规范
学习工具使用的安全操作规范,如 穿戴防护用品、保持工具清洁、定 期检查工具等,以确保使用过程中 的安全。
工具维护与保养
了解工具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如清 洁工具、润滑工具、更换磨损部件 等,以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
8
材料识别与选用
01
02
03
材料分类与特性
认识常见的劳技材料,如 木材、金属、塑料等,并 了解它们的分类、特性和 用途。
21
拓展延伸:与其他学科融合
劳技与美术
将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与美术 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艺术
价值的作品。
2024/1/28
劳技与物理
运用物理学科知识解释劳技实 践中的现象,如烹饪中的热传 导、手工制作中的力学原理等 。
八年级劳动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劳动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2.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常见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4.团队合作与分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劳动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期待的课程内容。
2.理论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锄头、铁锹等。
(2)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劳动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3)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团队合作与分工(1)教师提出一个实践任务,如拔草、扫地等。
(2)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任务,明确分工。
(3)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劳动技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分享。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劳动技术的认识程度。
2.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劳动工具:锄头、铁锹、扫帚等。
2.教学场地:校园内的空地或操场。
3.教学视频:劳动技能操作步骤的视频。
九、教学时间1.理论讲解:2课时2.实践操作:4课时3.团队合作与分工:2课时总计:9课时通过本册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劳动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劳技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劳技课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作用。
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八年级劳技课教案上册完整版

2024年八年级劳技课教案上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劳技课教材上册第三章《家居美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包括家居布置的基本原则、色彩搭配技巧以及家具选购与保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居布置的基本原则,提高家居审美能力。
2. 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家居布置中。
3. 让学生了解家具选购与保养的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技巧在家居布置中的应用。
重点:家居布置的基本原则、家具选购与保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素材、实物展示(家具样品、色卡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家居布置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居美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家居布置的基本原则:①平衡:讲解家居布置中如何实现空间平衡,举例说明。
②层次:介绍层次感在家居布置中的重要性,展示实际案例。
③简洁:强调简洁风格在家居布置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建议。
(2)色彩搭配技巧:①色相搭配:讲解色相环的基本知识,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色相搭配。
②明度搭配:介绍明度搭配在家居布置中的应用,提供实际案例。
③纯度搭配:讲解纯度搭配的原则,展示实际效果。
(3)家具选购与保养:①选购原则:介绍家具选购的四大原则(实用、美观、舒适、环保)。
②保养方法:讲解家具保养的基本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家居布置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家具选购与保养。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家居布置基本原则:平衡、层次、简洁。
2. 色彩搭配技巧:色相、明度、纯度。
3. 家具选购与保养:选购原则、保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套家居布置方案,包括色彩搭配、家具选购与保养。
2. 答案:(1)色彩搭配:以色相、明度、纯度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
(2)家具选购:遵循实用、美观、舒适、环保原则,选择合适的家具。
九年级劳技教案全集

九年级劳技教案全集一、教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如生活技能、环保技能、安全技能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技概述1. 劳技的定义与意义2. 劳技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 劳技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生活技能培养1.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2. 社交礼仪技能培养3. 自我管理技能提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展示劳技实践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操作技能。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劳技教材。
2. 设施设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辅助材料:相关书籍、视频、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每章安排2课时,共30课时。
2.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
七、实践活动:1. 生活技能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比赛,如烹饪、洗衣、整理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环保主题活动: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实践活动。
3. 安全教育演练:进行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八、教学策略:1. 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劳技水平。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
初中劳技课全册教案

第一节认识电器元器件(2课时)本门课是针对初中学生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课,主要向学生讲授电学的初步知识及趣味小制作。
培养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器件名称。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各种元器件。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元器件名称教学难点:元器件的识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各种元器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先发给学生一些元器件,然后在进行授课。
1.电阻教师讲授: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定向运动中要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做电阻。
(1)分类:按外形结构可分为:固定电阻(主要用于阻值不需要变动的电路)、可变电阻(即电位器,主要用于阻值需要经常变动的电路)、半可变电阻(通常称为微调电位器可微调电阻,主要用于了阻值有时需要变动但不必经常变动的电路)按电阻器制造材料可分为:膜式(包括碳膜和金属膜等。
膜式电阻的阻值范围较大,可从零点几欧到几十兆欧,但功率不大,一般为几瓦)、金属线绕式(阻值范围较小但功率较大)两类按电阻器的特性分: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阻、高频、敏感型电阻(常见的敏感型电阻有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2)电阻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是指电阻器表面所标的阻值允许误差:实际值并不完全与标称阻值相等,存在误差。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时所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阻的外形及电阻的符号,要求学生认识电阻,并在已有的各种元器件中找出电阻元件2.电容教师讲授: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
例如:两根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1)分类:按结构分:因定电容、可变电容、半可变电容按介质分:纸介电容、云母电容、油质电容、陶瓷电容、有机薄膜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极性电容(2)额定值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额定工作电压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课教案《ZX2038型三用门铃》学科:电工电子授课对象:初中学生第一节认识元器件(2课时)录像本门课是针对初中学生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课,主要向学生讲授电学的初步知识及趣味小制作。
培养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器件名称。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各种元器件。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元器件名称教学难点:元器件的识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各种元器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先发给学生一些元器件,然后在进行授课。
1.电阻教师讲授: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定向运动中要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做电阻。
(1)分类:按外形结构可分为:固定电阻(主要用于阻值不需要变动的电路)、可变电阻(即电位器,主要用于阻值需要经常变动的电路)、半可变电阻(通常称为微调电位器可微调电阻,主要用于了阻值有时需要变动但不必经常变动的电路)按电阻器制造材料可分为:膜式(包括碳膜和金属膜等。
膜式电阻的阻值范围较大,可从零点几欧到几十兆欧,但功率不大,一般为几瓦)、金属线绕式(阻值范围较小但功率较大)两类按电阻器的特性分: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阻、高频、敏感型电阻(常见的敏感型电阻有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2)电阻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是指电阻器表面所标的阻值允许误差:实际值并不完全与标称阻值相等,存在误差。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时所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阻的外形及电阻的符号,要求学生认识电阻,并在已有的各种元器件中找出电阻元件2.电容教师讲授: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
例如:两根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1)分类:按结构分:因定电容、可变电容、半可变电容按介质分:纸介电容、云母电容、油质电容、陶瓷电容、有机薄膜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极性电容(2)额定值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额定工作电压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容器的外形及符号,重点让学生认识瓷片电容。
让学生找出电容器。
3.三极管教师讲授:三极管是一种由半导材料(硅或锗)制成的具有放大作用的元件。
它有三个极,分别叫做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按结构分:NPN型、PNP型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三极管的形状及符号,重点让学生掌握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
三个极和名称可以不用重点。
让学生找出三极管。
4.扬声器教师讲授:扬声器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还原为声音信号。
向学生介绍几种规格的扬声器,并简单介绍扬声器的构造。
(1)分类:舌簧式、晶体式、动圈式(2)动圈式扬声器构造:永久磁铁、音圈架、音圈、纸盆架、纸盆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扬声器的形状并让学生在已有的元件中找出扬声器。
5.导线教师讲授: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称为导线。
导线的规格、种类繁多。
通常情况下,暧色线代表火线;冷色线代表零线。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常用导线。
6.电源教师讲授: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常用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发电厂常用的能源有:水力、火力、风力、核能、太阳能、沼气等几种。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规格的电池。
电池的号越小,体积越大。
7.万用表教师讲授:可以测量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电阻等。
万用表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类,以指针式万用表为例,简单介绍万用表测电阻的方法。
(1)选择量程先估测一下电阻的阻值(如无法估测可选较大量程),然后选择适当的量程。
(2)调零把万用表两根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整电位器使指针在欧姆档的零位上。
每换一次量程要重新调一次零。
(3)读数把被测电阻接在两根表笔之间,此时指针所指刻度数乘以量程即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指针在全刻度的20%-80%之间的读数为准确读数。
学生活动:学生测量电阻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元器件1、电阻 5、导线2、电容 6、电源3、三极管 7、万用表4、扬声器第二节模拟实验(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连接电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安全用电常识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各种元器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安全用电常识教师讲授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我们的实验也会用到电。
只有懂得安全用电常识,才能主动灵活地驾驭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1.触电:人体因触及高压的带电体而承受过大的电流以致引起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叫触电。
(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演示人体触电的几种情况)2.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流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以及触电本人的情况有关。
频率为50HZ-100HZ的电流最危险。
3.安全电压:36V以下为安全电压4.三相四线制:火线:从发电机三个绕组的始端引出的线叫端线或相线,俗称火线。
零线:发电机三个绕组的末端连在一起引出一根线叫中性线或零线。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着重指出火线与零线)5.常见触电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种触电方式,并引导学生指出两种触电方式的区别)6、常用的安全措施:(演示说明)(1)正确安装用电设备(2)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3)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4)使用漏电保护装置二、学生实验简单直流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混联。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再根据小制作的电路图,教师先在实验台上演示电路的连接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实验台上模拟安装电路。
教师加以指导。
板书设计第二节模拟实验一、安全用电常识二、学生实验1.触电2.电流对人体的作用3.安全电压4.三相四线制5.常见触电方式6常用安全措施第三节常用工具简介(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常用工作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工具。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电烙铁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电烙铁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各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讲授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边向学生演示各种工具,边讲授各种工具的用途。
一、电烙铁(一)分类按加热方式分:直热式、感应式、气体燃烧式按功率大小分:15W、20W、30W、45W、100W、300W等按结构分:直把式、枪把式按功能分:吸锡型、恒温型、快速加热型、低压安全型等(二)使用注意事项:1.电烙铁初次使用前应用砂纸或锉刀将其刃口打磨干净,露出铜的金属光泽,然后通电,对刃口作镀锡处理。
2.用久的电烙铁头刃口中心凹下成坑状,长时间空烧不用的电烙铁头也会烧结出氧化层而不能沾锡。
此时应用锉刀对刃口打磨成原始状,镀锡后再行使用。
二、钳子1.尖嘴钳:头部较细,使用于夹小型金属零件或弯曲元器件引线,不宜用于敲打物体或夹持螺母。
2.平嘴钳:小平嘴钳口平直,可用于夹弯曲元器件管脚与导线。
因它钳口无纹路,所以对导线拉直,整形比尖嘴钳适用。
但因钳口较薄,不易夹持螺母或需施力较大部位。
3.斜嘴钳:用于剪焊后的线头,也可与尖嘴钳和用剥导线的绝缘皮。
4.剥线钳:专用于剥有包皮的导线。
使用时注意将需剥皮的导线入合适的遭口,剥皮时不能剪断导线。
剪口的槽并拢后应为圆形。
5.平头钳(克丝钳):其头部较平宽,适用于螺母、紧固件的装配操作。
一般适用紧固M5螺母,但不能代替锤子敲打零件。
三、镊子:有尖嘴镊子和圆嘴镊子两种。
尖嘴镊子用于夹持较细的导线,以便于装配焊接。
圆嘴镊子用于弯曲元器件引线和夹持元器件焊接等,用镊子夹持元器件焊接还起散热作用。
四、镙丝刀:又称起子、改锥。
有“一”字形和“十”字形两种,专用于拧螺钉。
根据螺钉大小可选用不同规格的螺丝刀。
但在拧时,不要用力太猛,以免螺钉滑口。
五、锉刀:有三角锉和平锉六、烙铁架:放置烙铁、焊锡、助焊剂七、焊锡丝:八、助焊剂:1.助焊剂的作用:除去氧化膜、防止氧化、减小表面张力、使焊点美观2.对助焊剂的要求:熔点应低于焊料;表面张力、粘度、比重就小于焊料;残渣应容易清除;不能腐蚀母板;不能产生有害气体和臭味。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板书设计第三节常用工具简介一、电烙铁五、锉刀二、钳子六、烙铁架三、镊子七、焊锡丝四、螺丝刀八、助焊剂第四节焊接知识简介(2课时)录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焊接方法能力目标:能正确焊接元器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元器件的焊接方法教学难点:元器件的焊接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各种元器件、多媒体、电烙铁教学过程:教师讲授(先让学生看观焊接知识教学录像,然后由教师讲授焊接知识并演示焊接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加以指导。
)一、锡焊的条件金属表面被熔融焊料润湿的特征叫可焊性,由锡焊机理很容易理解锡焊必须具备的条件。
1.焊件必须具有充分的可焊性2.焊件表面必须保持清洁3.使用合适的焊剂4.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在加热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的是:不但要将焊锡加热熔化,而且要将焊件加热到熔化焊锡的温度。
只有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焊料才能充分浸润,并充分扩散形成合金结合层。
但过高的温度是有害的。
二、镀锡1、镀锡要点(1)待镀面应清洁(2)加热温度要足够(3)要使用有效的焊剂2、多股导线镀锡(1)剥导线头的绝缘皮不要伤线(2)多股导线一定要很好地绞合在一起(3)涂焊剂镀锡要留有余地三、焊接过程电子电路的焊接过程主要有元器件预处理和焊接两个步骤。
1、元器件的预处理:用细砂纸或小刀清除掉元器件的引出脚,导线的焊接部位,线路板铜箔面等上面的金属氧化层、油污、绝缘漆等脏物。
涂上少量焊剂,镀上一层锡备用。
2、焊接:电子电路锡焊焊接时,手持电烙铁的姿式有两种。
(1)直握式:直握式适用于功率大的电烙铁(2)握笔式:为焊接一般电子电路的常用姿势3、焊接时用锡的方法有两种:带锡焊接和点锡焊接(1)带锡焊接:是利用电烙铁头刃口处沾带的锡对焊接部位实施焊(2)点锡焊接:是将电烙铁头刃口放在焊接部位,同时将焊锡丝送到电烙铁头刃口与焊接部位接触点上实施焊接。
4、注意:焊接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时必须用镊子夹住器件脚以加强散热,时间不得超过3秒。
无论采用带锡焊接还是点锡焊接,都应掌握好电烙铁的温度,助焊剂冒烟的时间,焊点形成的火候。
5、要求:多股导线剥出线芯后,应先拧成一股在镀锡处理;在连线时,应将导线芯穿过焊片孔打扣后再焊接等。
四、焊接操作的基本步骤1、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烙铁头应保持干净,并吃上锡),处于随时可施焊状态。
2、加热焊件:应注意加热整个焊件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