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顺序与结构 (教师版)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叙述的顺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 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04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与交流
朗读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情境表演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表演,通过表演展现课文内容 ,加深对叙述顺序的理解。
创作实践与展示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叙述顺序知识,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是一篇短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场景描述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叙述的基本顺序和 方法,掌握常见的叙述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
06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
作业内容及要求
阅读课文《了解叙述的顺序》,并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叙述顺序。
叙述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或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使用表示时间的词 语和连接词。
作文训练
布置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叙述顺序进行写作,注意条理 清晰、语言流畅。
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自学指导课文解读课外拓展
1 观潮课文风景线篇章秀【结构图示】观潮⎩⎪⎨⎪⎧⎭⎪⎬⎪⎫潮来前 平静声 薄雾笼罩形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山崩地裂 白浪翻滚潮头过后⎩⎪⎨⎪⎧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恢复平静 江水高涨天下奇观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的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感悟:读完这篇课文,钱塘江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小山就像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大潮到来的时候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大自然像魔术师,她的杰作令人惊叹与震撼。
【疑难探究】“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好在哪里呢?答:这句话主要好在以下五点:(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意思很完整。
(2)写出了浪潮的颜色“白色”。
(3)突出了浪潮的数量“千万匹”。
(4)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
(5)写出了江潮的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写作特点】1. 课文结构清楚(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气势。
2. 运用比喻(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衬托(如:“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等手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况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第九讲:阅读技巧之顺序与结构(教师版)
第九讲阅读技巧之顺序与结构【知识窗】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结构的基本内容有八个方面,即: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详写、略写。
【方法一点通】顺叙的常见方式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按地点和方位变换的顺序写、按游览的顺序写等。
同学们可记住这些记叙的具体顺序,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就可以了。
小学阅读理解结构方面的知识考察点有:开头的总起全文、结尾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中包含伏笔和铺垫)、总分总式的层次划分、过渡句和过渡段等。
例文:《赵州桥》节选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例题:短文第二段是。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解析: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两段文字,可以很容易判断第二段是文章的过渡段,过渡的作用便是承接上文内容,开启下文内容。
参考答案:短文第二段是过渡段。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佳篇演练】阅读下面的短文,理解并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
(一)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 秀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
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记一次游戏》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场面描写的方法以及如何写好一次游戏经历。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记一次游戏》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他们在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时,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记一次游戏》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记一次游戏》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一次印象深刻、有趣的游戏过程。内容包括:1.回顾游戏经过,了解记叙文的写作要素;2.学习如何进行场面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3.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关于游戏的作文草稿;4.同伴互评、修改,提高作文质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戏相关的场景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场面描写。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写好一次游戏经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句子排序常见题型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排序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排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3、(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 )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
( )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
(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 )溅起一朵朵水花。
(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 )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4、( )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像跟谁生气似的。
(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
( )天突然下起雨来。
(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王红。
(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
( )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
(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 )我们坐在河边柳树下,放下了鱼钩。
( )忽然,浮标一沉,我急忙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钓上来了。
( )星期天早晨,我和小明扛着鱼竿到郊外去钓鱼。
( )浅红色的浮标漂在水面上。
( )我们高兴地把鱼竿举在空中,摇晃着,喊着:“我们钓着鱼了!”6、( )他正想坐下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不要坐在这里,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
”( )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
”( )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题: 1、观潮主备教师:张学琳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乐于亲近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课件题目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2、学生观看课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阅读资料袋。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三、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画面。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2、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滚”字。
3、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4、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三、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1、学生自由说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完整教案
1.《观潮》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示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讲好作文课】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之写作指导 第五单元 生活万花筒(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作文详解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引入课题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另选要写的内容。
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
作文小诊室问:(同学)你怎么理解“万花筒”这个词?答: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喜、怒、哀、乐。
问:(同学)你在叙事写作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吗? 答:我抓不住写作的重点,不能表达出我的真实感受。
问:(老师)您在教学中发现这次习作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答:描写人物不够细致像记流水账,结构散乱文章主题不明显。
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通过对学生、老师的随机采访,我们知道了,学生对于这类作文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在下边的讲义中我们将逐一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文时候的思路。
究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 我认为,这需要四个步骤完成:①明确写作内容。
②启发联想,开阔思路。
③掌握场面描写技巧。
④借鉴佳作技巧,修改习作。
本次作文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
内容是让我们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这件事可以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可以是我们看到的,也可以是我们听说的。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听一听,小美小洋巧思解疑惑。
明确写作内容开启习作思路小美,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情,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来写呢?虽然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但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不一定很多1.按照顺序,写清事情的经过。
要围绕中心,着重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顺叙),也可以以回忆的方式来写(倒叙)。
1.时间2.地点3.人物4.起因5.经过6.结果2.精心选材,确定事件。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写的一件事来写。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和《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观潮》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哥》全诗写出了花牛的四种形态;《繁星》描写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中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研究《观潮》一文,要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这复朗读,与画面相结合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研究《走月亮》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边读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的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书,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画面的境界,读出画面的情感;研究《现代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感受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写景抒发淡淡的离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XXX以及“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2)向同学推荐一个好中央,写清楚推荐来由。
本单元放置了作《推荐一个好中央》,让学生掌握如何捉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述,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中央的特点引见给他人,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通过交换,感受身边的美景,造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个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描写的都是大自然的美妙景观,体裁各异,有优美的散文,也有精练的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情感内蕴丰富,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关注、联想与感受。
《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走月亮》主要写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的无穷乐趣。
《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的傍晚,夕阳映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花牛歌》用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勾画了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推崇。
《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天空中的繁星展开描写,表现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
“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旨在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或一处场所,准确表达自己对此处的喜爱之情和推荐理由,通过练笔,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的内容是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联想。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掌握8个形容声响的成语;能用教材出示的4个名词和5个表示短时间的词语组合造句。
“书写提示”要求练习在横格中摹写课文《观潮》中的一句话,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横格书写时每行字的位置和字间距。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唐代诗人王维的写景名篇《鹿柴》。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写作指导 讲义 (含范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写作指导讲义(含范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写作指导习作内容《爬天都峰》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顶后的顺序,记叙了小作者一次有趣的爬山经历。
《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同学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是写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这件事可以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我们看到的,还可以是我们听说的。
2.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运用描写的方法把故事写生动。
习作重点本次习作的重点:1.结构完整(完整的一篇文章要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2.叙事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3.描写具体(要把自己在事情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合理地描写出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当时的情景)。
拟题思路本次习作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可以直接用事拟题,如《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一件烦心事》;也可以用事件内容拟题,如《值日》《家庭风波》。
02.习作指导写法指导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属于写事作文。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结构完整文章的开头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同时还要写出这件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引出下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
中间是文章的主体,要具体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结尾要简洁,可以交代事情的结果,也可以呼应开头。
语段示例要说哪一件事最有趣,那就数这件事了。
记得刚搬进小区的时候,为了防止有人偷车,所以骑车进出小区门时都要从门卫爷爷手里拿一张小卡片。
我几乎天天坐妈妈的车,所以就天天拿卡片,渐渐地形成了习惯。
一次,妈妈让我把客人带回家,当然,是步行。
在走进小区门口的那一刻,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自然地把手伸到发卡片的爷爷那儿,准备要卡片呢!门卫爷爷笑着说:“这个不能给你,孩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观潮》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
《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
《繁星》讲述了“我”不同时段在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环境问题,围绕话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习作要求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3.要求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4.要求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
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难点1.要求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2.要求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
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观潮》2课时《走月亮》2课时《现代诗二首》1课时《繁星》1课时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1课时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观潮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最后写潮头奔腾西去的情景,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顺序(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主要描写的是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下,一只猎狗想吃了它,但最后被老麻雀的勇敢所击退,表现了老麻雀的勇敢以及母爱的伟大。因此,这里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
4.本题考查给文章写结尾。文中的小麻雀弱小无助,是老麻雀出现及时小麻雀才得以脱险,此时的老麻雀对小麻雀是心疼的。结合文章内容可从老麻雀会如何保护小麻雀、老麻雀内心的想法这些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第(1)题是考查记叙文的要素,第(2)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第(3)题考查段落作用,第(4)题考查分析人物情感。前两个小题通过认真阅读短文,很容易判断都是正确的。第(3)题考查段落作用,我们认真阅读短文,思考作者写钓鱼的事的目的,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为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正确。第(4)题中“我”不吃炖鸭肉是因为对黑鸭子感到愧疚,不是因为“我”喜欢那只黑鸭子,所以是错误的。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及概括内容。
2.理解加点的字词,再完成练习。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落”字换成“飞”字好不好?为什么?
(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这句话中,“绝望”的意思是。
【思路引导】
分析:
“落”意思是掉下;“飞”意思是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结合文章中的“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当时老麻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落”更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麻雀当时急切的心情以及非常勇敢。换为“飞”则程度变浅,不能表达出这种效果。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文梳理(127课)
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梳理1 观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 走月亮《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 爬天都峰
chàn
颤
易写错
左右宽窄相当, “页”的长撇伸向左 侧下方,注意避让。
pān
攀
jì
鲫
上部两个“木” 的末笔改捺为点, “樊”大“手”小。
“鱼”末笔横 改为提,“即”要 写得窄瘦。
主题概括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 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 (互相鼓励 ),克服( 山高路陡)的困难,终 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 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 共同进步)的道理。
结构梳理
(怎么想)→不敢爬山
爬
爬山前 (怎么说)→互相鼓励
天 都 爬山中 (怎么做)→奋力攀登
真叫人发颤!
爬山中、爬上
爬山中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峰顶后的顺序。
爬上峰顶后 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 了天都峰顶。
这篇课文写的是 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 的事。
一起来回忆,《麻雀》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的顺序写的。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有助于把整件事 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 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 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 吧!”
爬山中(怎么说)
相互鼓励
默读第六自然段,圈画出表示 动作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我”奋 力攀登的姿态。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17 爬天都峰
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 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 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 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 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 名“天都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第六单元复习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读拼音,写词语。
jùn xiùjíyóu càn làn zǒnɡ tǒnɡ yóu lǎn ɡōnɡjiànɡ( ) ( ) ( ) ( ) ( ) ( ) 2.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根据(jǜjù) 敦(皇煌)朝(zhāo cháo)气 (僻避)免间(jiàn jiān)断 (蓬篷)勃二、词语小能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捐献—( )证明—( ) 益处—( )间断—( ) 游览—( )2.选词填空。
误解误会(1)因为一些( ),一对好朋友竟绝交了。
(2)为了避免引起( ),罗斯福建议设计者给画面上的人物添了一点胡子。
抵偿赔偿(3)损毁了公物,应该照价( )。
(4)我们从集邮中所得到的足以( )我们付出的代价。
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授粉的酬谢。
其中只有一朵桃花,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粉。
当蜜蜂飞到他的花蕊里,他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diāo)谢了。
自私和吝啬(lìn sè)不仅失去了朋友,同时也毁掉了自己。
1.“凋谢”、“吝啬”这两个词语你的理解是:凋谢:___________________脱落、衰落、零落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小气2. 横线中的话应读出_生气、不耐烦__的语气。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4. 读句子,思考几个问题。
句子:自私和吝啬不仅失去了朋友,同时也毁掉了自己。
(1)问题:“朋友”“自己”各指谁?朋友是指“其他的桃花和蜜蜂”自己是指“这朵自私的桃花”。
(2)这朵花与其它的桃花有哪些不一样?不一样:很自私,不友好,没有感恩之心,不分青红皂白,最后只有他没有结果。
(3)“失去”什么?“毁掉”了什么?“失去”了纯洁的心,“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自然规律。
5.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自私(无私)忙碌(闲逸)凋谢(绽放)试验开始了。
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
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
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
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
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蚱蜢试验的过程和结果_____________②全段一共写了__7__句话。
句与句之间是__承接_关系,是__事情发展__按顺序写的。
【学科问题】记叙顺序和结构考查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能否读懂文章使用的顺序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记叙顺序和结构是学生理解阅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小学测试常考的题型之一。
【学生问题】1.学习风格:略2.先行知识分析:(1)不理解各种顺序之间的区别;(2)不熟悉顺序的作用;(3)不懂得分析文章的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并掌握记叙顺序与结构的解答技巧。
目标分解:1.了解记叙顺序与结构的基础知识;2.懂得区别顺序的标志性词,懂得区分段与段、句与句的结构关系;3.掌握记叙顺序与结构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阅读记叙顺序和结构一、记叙顺序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构成[按时间变化这线索进行叙述]例:《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黄昏时分[准备攻击391高地]-→天还没有亮[隐蔽在沟里]-→中午[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黄昏时分[攻下了391高地]2、按空间变化的顺序构成[按空间位置变化、位置转移为线索进行叙述]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春末游览双龙洞-→路上见闻-→游览外洞-→孔隙-→内洞情景-→出洞3、按事情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构成[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进行叙述]例:《飞夺沪定桥》一文起因[红军北上抗日要夺取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红军渡过泸定桥]二、记叙的结构1.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总—分)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分—总)例二《松鼠》中的一段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
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
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总—分—总)例三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
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
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
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
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2.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
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3.承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
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
如:承接的顺序是: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
(1)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
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分总②可分为___2___层。
第一层是讲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住处,第二层是讲寒号鸟和喜鹊成了邻居。
(2)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总分②一共写了三句话。
第___1___句是总叙,第___2___句和第__3___句是__分叙____,可分为___3___层。
(3)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
天高云淡,秋风瑟瑟。
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①这一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总分总____关系。
一共写了___3__层。
②第一层总起句: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
第三层总结句: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③第二层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叙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结构1.总分结构:(1)分总;(2)总分;(3)总分总2.并列结构3.承接结构鲁滨孙漂流记(节选)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沆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
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
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
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
这大大出乎我意料。
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
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
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
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这部小说是用________人称按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2.这段短文中共讲了哪几件事?3.鲁滨孙在困境中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答案:1.第一时间2.(1)沉船遇难,“我”流落到荒岛。
(2)“我”上沉船搬运东西。
(3)“我”寻找地方,构筑住所。
3.我以后也要像鲁滨孙一样,在困难的时候要多往好处去想,不要失掉信心,要去想办法,要坚持!(提示:从遇到困难要冷静处理、顽强面对来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