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28c3cc248d7c1c709a14589.png)
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
2.简析“新唯物主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形态“三阶段论”。
4.简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二、文本解读(30分)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一位作者的哪一部著作,并分析其基本思想,然后简要做出自己的评价。
“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完全无关的。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我们只有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才能找到这个现象的一个比喻。
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特殊躯体的、同人发生关系并彼此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这可以叫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2.请从与费尔巴哈“类本质”、施蒂纳“惟一者”的比较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的“现实的人”概念。
四、研究动态述评(20分)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讨论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标志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
请就其中你了解最多的一个加以介绍和评论。
首先是介绍,必须包括如下信息:问题的名称和内涵、主要论者和论著(文)、主要观点和分歧、讨论的过程、相关预期;然后加以评论。
答:(1)问题的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网络危机事件研究。
(2)内涵:作为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向互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
它具有快速传播性、焦点关注性、双重互动性、身份隐秘性、非直接利益性和公共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从政治哲学视域出发,可以将网络危机事件分为权力指向型、权利指向型和公共指向型三种类型。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0e01e3ef7ec4afe04a1df92.png)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13)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真理的相对性3.对立统一规律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能动的反映论6.社会主义民主二、辨析题(共40分)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含义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
(15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10分)3.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15分)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述如何在我国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四、材料分析题(共40分)材料:从福特建立生产线至今的100年工业发展历史中,虽然工业运行、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一直不停顿地在完善、发展与变换形式,但革命性的变革却并没有发生。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革命性变革发生了,一场类似蒸汽机式的工业革命再一次震撼着工业领域。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生了一场覆盖全球的新经济革命,从一般消费品的生产和交易开始,全面改变着工业经济的利润模式与经济运行模式。
根据材料,谈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全球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具体内容表现为:①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013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eb2e8fff524ccbff0218401.png)
2013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
科目代码:613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8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是如何表现的?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说明发展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概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哪些创新和发展?
4.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有何新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二、论述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5分,共计70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规律”理论阐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2.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说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 / 1。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7d6697449649b6648d747fd.png)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答案要点一、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共42分。
每小题7分)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整个客观物质存在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
社会存在尽管不是与人的意识没有关系的,但作为人的活动的物质成果在客观实在性方面具有与自然存在相同的方面。
2、矛盾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这个概念与逻辑学的矛盾概念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概念是不一样的。
3、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凭借感官或利用感官获得的材料对事物的现象或者事物之间的外部关系所做的反映。
感性认识是比较低级的认识。
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基本形式。
4、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有稳定形式的高级意识,就这点说,与社会心理是不同的。
另方面,意识形态与社会的上层建筑联系又是非常密切的,有人又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
5、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或者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是客观规律。
规律有时又指人们获得的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往往表现为被证明为真的全称命题。
规律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
6、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国家是一个或几个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按地域组织人口、有常任官吏和收税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之分。
二、论述题(要求对以下各题给出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
本题共108分。
每小题27分)1、试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改造。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不能直接从自然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人需要通过实践来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实践是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
社会是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社会出现之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通过实践来衔接的。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动力。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bb6c91f705cc17552709dd.png)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15%B.75%C.100%D.125%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B.多放平衡,共同发展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繁荣文化市场D.创新文化体制7.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B.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C.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C.国民收入D.财政收入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806d01866fb84ae55c8d09.png)
四 川 师 范 大 学
2013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专业代码 考试科 目代码
:
0101*
:
611
哲 学各 专 业 专 业名称 ~考 试科 目名称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本 试卷共⊥ 大题
L小 题 ,满 分 150分 )
,
tul:(1) 试 题和答卷分离 ,所 有答题 内容须写在 答题 纸上 谚 (2) 答题 时 ,可 不抄题 ,但 须写 明所 答试题序 号 (3) 答题 时 ,严 禁使用 红色笔或铅 笔述题 (每 小题 16分 ,共 “ 分 )
I。
在其现实性上 ,人 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2.事 物的性质是 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
4.价 值评价及其特点 。
二、分析题 (26分 ) Ⅱ 材料 1】 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 们因而也同时即认识了本质 ,因 而本质并不存留于现象之后 或现象之外 ,而 正是由于把世界降低到仅仅现象 的地位 ,从 而表现为本质 。 —— 摘 自黑格尔 《 小逻辑 》 【 材料 2I人 的思想 由现象到本质 ,由 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 ,这 样不断地加深下去 ,以 至无穷 。
=摘 白黑格尔 《 哲学史讲演录》
请根据 以上材料 ,结 合哲学原理简述认识事物本质的条件 。
三、论述题 (每 小 30分 ,共 60分 )
1.实 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z,人 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
马克思2013年真题整合版
![马克思2013年真题整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0c7408fc4ffe473368ab7a.png)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这是因为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要判定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只在主观范围内根本无法解决。
客观世界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加以对照。
因而也无法判定某种认识是否有客观真理性。
唯一能够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不仅具有认识的普遍性的优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坚持实践标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答: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深入实践,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势,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2、马克思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一步力量。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
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是只见物不见人,并且由人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科学悲观主义:目前世界存在全球性问题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的状态中去。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da2768b0066f5335b81211b.png)
考试时间 3 小时,总分值 150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生产力: 2.量变: 3.感性认识: 4.相对剩余价值; 5.重点论: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社会生产不可 缺少的基本条件。 4.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பைடு நூலகம்频学习平台
2013 年武汉科技大学 6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B 卷)及详解 考试科目代码及科目名称:6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卷)
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 回。
点
一 、 名 词 解 释 : (每个 6 分,共30分) 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中获取物质 资料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它是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包含劳动者、劳 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还包含科学技术。 2.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事物保持其特定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 化,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 3.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
2013年其他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其他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14a62bea8114431b90dd8ee.png)
名词解释:万物的原则就是数学的原则(赫拉赫利特);十范畴(亚里士多德);单子(莱布尼兹);直观与演绎(笛卡尔);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简答题:①简述笛卡尔的我思,上帝,和物质实体;②简述柏拉图的美与美的事物不同的原因论述题:①试论为什么康德的知性范畴只能做经验应用而不能做纯粹应用②试论柏拉图的共相实体与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实体;③试比较笛卡尔的我思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名词解释费尔巴哈的人本说奥康剃刀理念论生机论简答康德实践哲学认识你自己休谟怀疑论亚里士多德中道学说四假象论述经验论主要哲学家哲学思想以及经验论总体特点黑格尔精神哲学你的评价2013年武汉大学84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名词解释:柏拉图的“知识”和“意见”古代怀疑论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莱布尼兹的“自然从不飞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后结构主义论述题: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和上帝存在的证明康德的先验演绎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2013年深圳大学91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深圳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考试科目代码:911考试科目名称:西方哲学史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一、简答题:(共六题,每题10分,共6分)1.简述智者派“自然说”和“约定说”之争。
2.简述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三重区分。
3.简述斯多亚派关于“世界城邦”和自然律的思想。
4.简述奥古斯丁“光照说”的主要内容。
5.简述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6.简述斯宾诺莎的“属性”和“样式”概念。
二、论述题:(四题中任选三题,每题30分,共90分)1.概述柏拉图关于两个领域之区分的思想,并予以评论。
2.概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论。
3.概述康德“先验感性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论。
4.概述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的思想,并予以评论。
2013年山东大学802西方哲学史(从古代至德国古典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名词解释:原子与虚空阿派朗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印象与观念何谓启蒙简答题: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康德:把人当做目的,永远不要把人当做手段论述题:唯理论的实体学德国观念论(谢林,费希特,黑格尔)的主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答: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诸方面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一切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源泉。矛盾还具有对立性和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反映矛盾双方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等,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矛盾的斗争性,反映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克服的趋势,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寓于同一性之中,和同一性不可分离。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2.价值
答: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即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一种主体按需要对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进行选择、利用和改造的关系,或客体的属性、功能对主体需要满足的关系。
主体及其需要的复杂性,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性,决定了价值形态的多样性。
①价值的本质。
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和认识关系中存在着的一种特殊关系。
主体和客体都是价值关系的承担者;②价值的基本特性。
价值的本质表现为价值的特性。
与价值的本质相联系,价值具有主体性、相对性、客观性;③价值的形态。
依据主体的需要,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交往价值三种基本形态。
3.辩证法
答:辩证法是指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辩证法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①古代的辩证法带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②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提出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其历史发展中第一次成为真正科学的形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反映,它又是认识的规律,因此,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
4.意识形态
答: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以及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与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相对应的范畴。
意识形态一词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19世纪初首先使用的,其意是揭示人们的偏见和倾向根源的“关于观念的科学”。
在现代西方思想学术界,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由特定社会集团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是一种“世俗的宗教”。
“意识形态”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几个方面,但不包括科学。
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观念形态文化的整体,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支配人们的行动。
5.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又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它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变革与之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爆发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简答题
1.实践与真理的之间的关系
答:(1)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
②实践把人的目的、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属人的对象世界;
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其三种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实践、社会交往实践以及科学实验。
(2)真理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其本质规定。它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从相对逐渐走向绝对,是它的一般发展过程。它来源于实践,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它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
的真理。它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3)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真理的本性
真理的内容包含思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关系。
要判定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不可能从这种关系的任何单独的一方得到回答。
在主观范围里是无法解决的,而单凭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也不能将主观和客观直接加以对照。
只有依靠主观与客观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形式,才能检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的性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过程是把人的主观目的加以物化,实践的结果就是物化了的主观目的,由此检验出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实践不仅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这是实践成为真理标准的内在根据。
b.实践标准
第一,从它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来说,是绝对的;
第二,从它是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是有条件的来说,则是相对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实践标准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这反映了真理标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作用
答:(1)意识形态
①基本内涵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以及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与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相对应的范畴。
意识形态一词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19世纪初首先使用的,其意是揭示人们的偏见和倾向根源的“关于观念的科学”。
在现代西方思想学术界,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由特定社会集团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是一种“世俗的宗教”。
②分类
“意识形态”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几个方面,但不包括科学。
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观念形态文化的整体,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支配人们的行动。
(2)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作用
①意识形态与阶级、阶级斗争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在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制约下的人类精神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与阶级和阶级斗争共存,并且构成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反映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它必然要在自身之中把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意识形态也必然居于统治的地位,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便往往只能居于被压抑的地位。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双重作用
进步的、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能够推动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而落后的、
违背历史时代潮流的意识形态则会阻碍一个社会的发展。
意识形态一般与特定的社会集团相关,所以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约于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
思想上层建筑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不同于各个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的简单加和,而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了的社会意识。
由于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活动都有着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从而也就作为社会有机系统的总体性的自我意识而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答:(1)意识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作为意识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且人脑在劳动中不断进化完善,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创造性。
因此,“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2)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又可以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①对象意识指向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过程,它形成对客体的“物的尺度”的认识。
②自我意识则是指向人类自身的各种关系、体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它形成对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