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中国内陆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龙美术馆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场馆——浦东馆和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艺术生态,也是中国内陆迄今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2014年4月和11月,刘益谦先后以2.8亿港元和3.484亿港元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分别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龙美术馆也因其主人一年内大手笔竞投拍得这两件“镇馆之宝”藏品而声名远扬。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馆藏中的宋元绘画精品。

01北宋赵佶 | 写生珍禽图纸本墨笔 | 27.5 x 525cm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作为龙美术馆宋画收藏中最受瞩目的一件,是学界共同认可的徽宗真迹,也是现存徽宗绘画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徽宗的花鸟画风,普遍认为有精致工整、气质华贵的设色花鸟与粗简朴拙、充满文人气质的水墨花鸟两类,前者如《瑞鹤图》、《金英秋禽图》之类,后者如《枇杷山鸟图》、《柳鸦芦雁图》之类。

而本件《写生珍禽图》即为徽宗水墨花鸟风格的典型作品。

《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本图卷首第一帧所绘青冠雀,与大英博物馆藏《写生翎毛图》中所绘青冠雀形态极似;《写生翎毛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卷尾倒数第二帧所绘两只踞地对视的白眉鸫,又与下落不明的《金英秋禽图》卷尾极似。

《金英秋禽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写生珍禽图》曾著录于南宋邓椿《画继》、佚名《南宋馆阁录续录》、清安岐《墨缘汇观》等书,后入编清内府《石渠宝笈》。

19世纪末期流出内府,2002年被著名的尤伦斯夫妇拍得,2009年再次见拍时入藏龙美术馆。

02北宋易元吉(传) | 山猿野麞图绢本墨笔 | 25 x 73cm 上海龙美术馆藏易元吉以画猿闻名,北宋时名声已然显赫。

但他流传的画作较少,更缺乏用于对比真伪的标准件。

本件《山猿野麞图》是否出自易元吉之手已难考证,但根据卷后数则元人题跋,画作下限至少在元代初年,是一件难得的宋元珍迹。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俯、高克恭为代表,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俯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

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这里介绍钱选绘画作品。

钱选,1235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懒翁等。

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元初与赵孟俯等称为“吴兴八俊”。

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

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画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他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各自出新意。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

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

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

传世作品有《牡丹图》、《山居图》《秋瓜图》《宋太宗蹴鞠图》《西湖吟趣图》、《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桃枝松鼠图》《杨贵妃上马图》《王羲之观鹅图》《扶醉图》《梨花图》《草虫图》《八花图卷》《信国公遗像》《归去来辞图》《海棠》《花鸟图三段》《白莲图》《秋江待渡图》《烟江待渡图》《桃花喜鹊》《秋葵》《折枝牡丹》《岁朝清供》《碧桃黄莺图》《花鸟图》《青山白云图》《三蔬图轴》等。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美术之元四家

美术之元四家

王 蒙 稚 川 移 居 图


在2011年春拍的亿元榜中,王蒙的 《稚川移居图》,在北京保利春拍 的夜场拍卖中拍出4.025亿元的高 价,在古代书画中仅次于去年北京 保利拍出的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 铭》,成为中国古代书画中最贵的 绘画作品。 这幅高达一米二,宽达54厘米 的巨幅作品,描绘的是东晋著名道 士葛稚川携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 的故事。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观 众可以看到,王蒙在群山叠嶂的整 体构图中,将山中茅舍与行进的人 物穿插其中。画面的总体构成显得 山岩重重、树木茂密,而人物的描 绘则古拙精简,是王蒙典型的重山 叠嶂式风格。
•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
• •
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 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 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 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 倪瓒山水画作(26张)

• •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 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 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 《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 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 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 魏塘人。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 然,墨竹宗文同。画山水深厚凝重,擅於 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 亦能写真。

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 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

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 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

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中华民族文明史,不仅体现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元代短短的98年历史中,绘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对传承唐宋绘画精华,再造明清辉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辽金西夏绘画与五代和北宋同存一个时代的辽(契丹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且受唐宋文化潜移默化影响。

宫廷仿照北宋设有翰林画院,辽兴宗特别擅长绘画。

据《辽东行部志》载:翰林待诏田承制在宿懿州严宝寺画《二十八宿》。

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重熙九年(1040年)遣使于宋,自画《千角鹿图》为献,宋仁宗挂之于太清楼,召君臣观赏,成为宋辽友好美谈。

《辽史》还提到一些怀有绝技的画师,但大都没有作品传世,实为遗憾。

相反,在宋元诗文集和《宣和画谱》中提及的李赞华及胡瓌父子却与辽关联,且有传世作品考证,可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党项族在西部建立的西夏政权,前后经历了196年,历十帝并与宋、辽、金相对峙。

创造了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壁画,期间或有木板彩绘和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宗教绘画,但名家名画不多。

1125-1127年,北方兴起的女真族大金与北宋联合灭辽,“靖康之变”金又灭繁盛的北宋,徽、钦二帝及十万人被俘。

至此,原辽全部疆土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都归于金的统治范围。

优越的经济基础和汉文化的滋养,使得金的绘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宫廷秘书监下设书画局,相当于北宋文思院。

宫廷书画收藏也是在所缴获的汴梁宣内府所藏名作基础上征集充实起来。

金章宗完颜璟甚至直接仿效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为画卷题签,因此金的绘画艺术超过了同为少数民族的辽。

这一时期的的画家及代表作分别有王庭筠、武元直、张瑀《文姬归汉图》和《明妃出塞图》。

李赞华(899-936),五代·后唐画家,本名耶律培,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

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中国版画名家作品来源/网络这批名家版画作品,均系50年代画家们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版画作品展的展品原件,弥足珍贵。

一、庄元- 作品《工间》庄元贞(1930—) 女,别名庄元,江苏常州人。

擅长版画。

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曾任教于福建省工艺美校、《福建文艺》美编,福建省工艺美术公司、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福建工艺美术》编委及从事漆画创作。

作品有磨漆画《飞天》,木刻《闽南女》、《蚕桑共育图》等。

二、戈沙- 作品《洗衣裳去》戈沙,1931年5月生于黑龙江黑河市,俄罗斯族。

17岁(1948年)从长春步行千里到北平国立艺专作美术系旁听生,深得吴作人、艾中信导师指教,同年到解放区投身革命。

1949年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又得到胡一川、罗工柳导师指导,1949-195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除班主任罗工柳指教还得到蒋兆和、董希文等导师的指教。

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北画报社,又得到石鲁等导师教悔进行美术创作和编辑画报。

1953年调入吉林日报社工作至今。

现任《吉林日报》,高级美术编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委理事,吉林省、长春市美协顾问、名誉主席。

三、古元- 作品《秋耕》古元,字帝源,一九一九年生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广东人。

擅版画。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四、顾炳鑫- 作品《牧马人》顾炳鑫,一九二三年生。

上海人。

擅版画、连环画、中国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自学美术。

历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人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四届理事。

作品版画《大地上》获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木刻插图《药》、《阿Q正传》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在南宋曾任小职,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卒后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俯象他晓通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亦佳,特别是书画造诣很高,博采晋、唐、五代和北宋诸家之长,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则师李公麟及唐人,亦工墨竹与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都很精彩。

赵孟頫生于宋元鼎革之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

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绘画精品,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

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

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

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而且被国际天文学会用来命名水星环形山。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赏析《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古元版画作品欣赏(1919.10—1996.8)广东中山人。

擅长木刻、水彩画。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

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

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古元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中国人,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场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陆定一称从古元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对于农民情感的深刻体会,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为版画家的力群则称赞古元“真有把陕北的黄土变成金子的本领,在他的刻刀下,把最平凡的事物刻成了诗一般美的图画”。

延安时期,由于画具等材料短缺,艺术家创作版画要比其他画种容易,即便如此,他们通常也要自己制作木刻刀、自己寻找木料并用石头磨平,而所用纸张也只是三五九旅生产的马兰纸。

据古元之女古安村介绍,1945年古元随鲁艺学员转赴东北,冒险将自己的作品各选一件随身带走,使这套作品成为孤本。

“文革”时期这套作品被抄走,几经波折,所幸最后完整回到古元手中。

70年来,这些作品由于纸质等原因很少与观众见面,此次成套集中展出殊为不易。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纪念古元的文章中称“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看到他木刻中不到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古元版画中的刀笔河山

古元版画中的刀笔河山

古元版画中的刀笔河山杨达林人民的刘志丹古元中央美院教授、版画家古元先生已仙逝20余年,我怀着崇敬之心回忆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峥嵘往事,他的一幅幅传世佳作浮现在眼前。

只要仔细品读充满着时代气息的古元先生系列木刻,自然会被作品的神韵所折服。

可以说古元先生的艺术是一部教科书,记录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追求自由解放和真善美的光辉历程。

1938年,古元先生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来到抗日根据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艺深造,又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担任乡政府的文书。

这是锻炼革命文艺干部最好的大课堂,自然也是艺术家和边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发现题材、歌颂时代最好的场所。

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

因此,古元形成了一个触景生情创作的大高潮:《男耕女织童上学》《排戏》《逃亡地主归来》《骡马店》《文化课本插图》《父子俩》《苦人儿》插图等的发表,成为丰富边区文化生活、团结起来抗日、鼓舞士气和呼应全国人民一致对外的呐喊。

古元先生和延安有志于新版画事业的热血青年豪情满怀,挥动画笔或操起木刻刀,成为文化战线革命文艺的主力军。

铡草古元古元先生勤奋从艺、精益求精。

在他发表的数十件作品中,几乎每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事件。

画界泰斗徐悲鸿亲自撰写“全国木刻展”的评介文章,在评论中,徐悲鸿将古元的《铡草》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徐悲鸿的远见卓识果然应验了。

先期,古元先生认定“人民群众是本,火热生活是源”,陆续发表了令人称颂叫绝的木刻。

而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创作的套色版画和水彩更是异彩纷呈:《古城门外》《归舟》《太湖》《落潮》《江南三月》《甘蔗园》《绍兴风景》《宝塔山下》《草原风光》等,充满爱国情怀、陶冶在如诗如歌的岁月中。

《鞍钢之修复》是古元先生1949年用三角刀刻就的力作。

许许多多钢铁架构的大场面,走刀要精准笔直,要分清远近层次,更要体现人物一静一动的信心、展望和不怕吃苦的主人翁精神。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7期元代花鳥画上承宋代,下启明清,有工整细致的一面,也有率意写性的一面。

元代的细笔花鸟画相对宋代最工致的作品显得略“粗”,笔触更松动;但相较大多明清工笔花鸟而言,又不觉其“粗”。

其细笔花鸟以精谨劲道的线条为轮廓,晕染施色,应物象形,兼得其神,继承了宋画院的遗风。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几幅元代花鸟画,它们有的工细,有的工中带写;有的严谨细致,有的笔墨洒脱;有的为水墨,有的为设色,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呈现出不同个性。

其中《林原双羊图》(图1)就是继承宋画“写真”传统的作品。

从广义上讲,花鸟画中的动物,除了禽鸟类还包括走兽类。

元蒙统治者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羊成为画家笔下常见的表现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宋元时期不乏以牲畜为主题的画作,画羊者并不鲜见。

例如南宋陈居中《四羊图》(图2)、赵孟頫《二羊图》(图3)、元佚名《寒林牧羊图》等,皆为精品;川博藏佚名《林原双羊图》也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陈居中《四羊图》的羊、树木、坡石显然带有意笔,并非宋代花鸟中最工细的一路,赵孟《二羊图》自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

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赵孟頫自言“写生”,故二羊造型准确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富有气韵。

同样,《林原双羊图》亦秉承宋花鸟中细致写真的传统,并力求传神。

该画为纨扇面,绘岸上原野平远,溪岸有树数株,双羊在树下吃草。

竹与细草均用双勾,设色时考虑到了叶的向背、弯曲。

树木古意盎然,树干樗曲,无一直笔,树枝为李郭一派的蟹爪枝。

溪流曲折蜿蜒,远水微漾涟漪,二羊彼此呼应,如在私语,毛色细柔,栩栩如生,设色一白一花,与深色背景对比鲜明。

描绘双羊的笔法细腻婉转,刻画树木则古虬有力,柔和与苍劲形成对比,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反衬出羊温柔的特性。

此画无款识,仅钤有收藏印三方,一为朱文方印“刘氏春禧所藏”,一为朱文方印“忠”,一印模糊不可辨。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

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

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纸本设色纵53.5厘米横28.2厘米。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物画欣赏(⼀)元代⼈物画欣赏(⼀)《归庄图》元何澄纸本⽔墨纵41厘⽶横723.8厘⽶吉林省博物馆藏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

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庭。

后因献界图⽽被超擢为昭⽂馆⼤学⼠,中奉⼤夫,是⼀官职品级很⾼的宫廷画家。

善画⼈物、故实、界画、鞍马等。

⼭⽔⼈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

《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为背景,⼈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的主要情节,与传称为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同⼀⼿法。

⼈物线描多⽤⽅折笔,⼭⽯树⽊⽤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

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

《消夏图》元刘贯道绢本设⾊纵30.5厘⽶横71.7厘⽶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画廊藏 刘贯道,字仲贤,中⼭(今河北省定州市)⼈。

⽣卒不详,约活动于13世纪。

⾄元⼗六年(1279),画真⾦太⼦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补御⾐使,遂为宫廷画家。

刘贯道善画⼈物、道释、⼭⽔、花⽵、鸟兽,道释⼈物师法晋唐,刘贯道作画⽤笔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动传神,有宋院画遗规。

《清夏图》⼀画写⽂⼈闲适⽣活,作品以重屏为背景,蕉荫⽵影之下,⼀⼈独卧榻上,意态舒畅洒脱,笔法坚实流畅,⼈物造型准确,⾮常接近宋代院体⼈物画风貌,代表此⼀时期⼈物画的发展⽔平。

画上款⼩书“贯道”⼀字于芭蕉⽵枝空隙处,前⼈从未看出。

⾼江村《书画⽉》误称其为刘松年作。

《梦蝶图》宋刘贯道绢本⽔墨设⾊纵30厘⽶横65厘⽶刘贯道,道释⼈物师法晋唐,⼭⽔师法北宋郭熙,花⽵、鸟兽亦能集古⼈之长,为⼀时⾼⼿。

《图绘宝鉴》称其画“⼀⼀师古,集诸家长,尤⾼出时辈”。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

童⼦抵树根⽽眠,庄周袒胸仰卧,鼾声醉⼈,其上⼀对蝴蝶翩然⽽乐,点明画题。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设⾊纵28.5厘⽶横15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提倡复古, 主张“画贵有古意”、“若⽆古意, 虽⼯⽆益”, 崇尚唐⼈, 反对南宋“院体”画中柔媚纤巧之风。

罗汉图集—古代之(元)钱选作品

罗汉图集—古代之(元)钱选作品

罗汉图集—古代之(元)钱选作品罗汉图集—古代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

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

工诗,善书画。

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

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

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

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石勒问道图》明人画钱选石勒问道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石勒问道图》局部1 《石勒问道图》局部2 《石勒问道图》局部3 《石勒问道图》局部4 《石勒问道图》局部5 《石勒问道图》局部6钱选石勒问道图手卷纸本钱选石勒问道图手卷纸本设色纸本?手卷27×308.5cm.约7.5平尺题识:磊落为人天下奇,来参佛法始知机,一言能悟圆通理,却笑刘聪事事非。

舜举。

钤印:舜举(朱)、钱选之印(白)鉴藏印:神品(朱)、溪南老屋(朱)、宣公三十七世孙(朱)、熙贤珍藏(朱)、墨林(朱)、墨林生(白朱)、子京(朱)、子京父印(朱)、平生真赏(白)、平生真赏(朱)、虚朗斋(朱)、项元汴印(白)、项叔子(白)、墨林外史(白)、擕李项氏世家宝玩(朱)、墨林秘玩(朱)、子孙世昌(白)、项墨林印(白)、陆氏(朱)、三敦五爵庐主(朱)、项子京家珍藏(朱)、樵李项氏士家宝玩(朱)、退密(朱)、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朱)题跋:(一)荒山秋晚草离离,剑珮遥临自不知,懒对英雄谈幻术,石严入定已多时。

黄敷仲。

钤印:凤山清气(白)(二)指颐熟睡眼如眉,銮驾临门尚未知,不似葛陂初见日,青莲花绽钵中枝。

南堂清欲。

钤印:天台沙门清欲了菴章(白)(三)霸主停骖门法来,懒将睡眼为渠开,风铃解语轻饶舌,怪底相传遍九垓。

遥山晋莊。

钤印:释氏敬中(白)(四)割据山河二十年,平生磊落视无前,只缘误却禅中趣,惹得虚名后世传。

古元木刻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木刻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木刻版画作品欣赏古元(1919-1996),字帝源,1919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2年作品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1987年获得卢森堡大公授予的皇冠勋章。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古元美术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在古元去世20周年的2016年,展览通过作品与文献资料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不同以往“革命艺术家”的古元形象,勾勒出一个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丰满的艺术人生,还原了历史中真实的古元形象。

圣经时代过去了(又名《延安鲁艺校园》)古元12.2cm×7.3cm 1939年黑白木刻▲这件作品是古元的初学之作。

画面天主教堂成为鲁艺的校园之后,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小尖塔就成为了鲁艺的标志。

古元在他的《从事创作的一点体会》里提到:“我在延安鲁艺开始学习木刻时,从珂勒惠支和苏联版画集中找借鉴,当时的作品明显受到他们的影响。

”此次展览汇集了古元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速写、晚年的水彩写生以及暮年的藏书票等130余件作品,参以一些文献手稿及以往出版的杂志和影像资料,全面地梳理、回顾了古元的艺术人生与成就。

牛群古元 12.5cm×17.5cm 1940年黑白木刻▲这是古元根据农民们的趣味画风创作的第一幅作品,他到处征求乡亲们的意见,几经修改定稿。

农民们也很喜欢这种图画,家家户户都贴了一大片,还津津乐道:“这头驴真带劲!’’这不是刘起兰家的大犍牛吗!”他们甚至还能认出,画片中哪只羊是自家的。

什么是古元艺术的自由?也许一个小故事可以说一说:上世纪80年代正是新潮美术兴起的年代,在古元的一次个人展览上,有观众留言道:“你的展览会我几分钟便看完了,老一套,希望你赶快创新!”可是古元却处之泰然,并不为之动摇。

中国古代原始时期九幅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原始时期九幅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原始时期九幅经典绘画赏析原始时期,先秦时期,秦代时期,汉代时期,三国时期,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期,隋代时期,唐朝时期,五代时期,北宋时期,南宋时期,元代时期,明代时期,清代时期,民国时期,当代绘画。

一、原始时期岩画最早的岩画则是雕刻于裸露的山崖石头表面,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初期,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萌芽时期。

现已发现著名的岩画点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福建华安县仙字潭摩崖石刻、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石刻画、台湾高雄县万山岩雕群、云南省沧源县石刻、广西宁明县明江石刻、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石刻等等。

岩画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境内。

现已发现一千多个岩画图形,其中以人物图像为最多,还有动物、树木、太阳及一些原始表意符号等。

这幅图是一件较完整反映人类生存活动场面的岩画。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图的中心位置,一条粗的实线表示着村道,人畜在一圆形弧线界定的村寨中和平相处。

画面的上方则是一群大小不同的舞者,他们双臂曲举,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震撼山谷的号子声跺步起舞,边跳边晃动着手上的器具,似乎在助威、呐喊,又似乎是在祷告着胜利。

画面的下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杀场面:搭弓引箭者,挥舞枪棒者,拳脚相向者,还有横卧地面的尸首,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

整幅画面用赤铁矿粉以手指、羽毛绘制而成,画面虽呈现出原始人类对绘画形体表现的简略与稚拙,但通过对画面人物动态和场景的安排,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南方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使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回荡在山谷的呼喊声和震耳而又有节奏的祭祀歌舞声。

岩画《祭神舞蹈图》在广西宁明县明江岸边,耸立着一座巨大陡峭的岩壁,在数千平方米的石灰石岩壁上绘满了各种图像,大多数图像都是赤裸身体的人物形象,他们双臂曲举,或侧、或正,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隆隆的铜鼓声和震撼山谷的号子声跺步起舞。

在这一组富有充沛生命力的人群中,穿插着一个个身材更为高大魁伟的形象,也许是部落首领,头上插着装饰物,兽马相随。

古元版画中的陕甘宁边区新家庭生活

古元版画中的陕甘宁边区新家庭生活

传记文学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曾断言:“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1]他随后在国内倡导并培育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尤其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新兴版画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并与抗战和革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的抗日敌后根据地,吸引了一大批木刻家,继而通过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延安鲁艺”)美术系又培养出了以古元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版画家,共同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革命木刻队伍。

他们以党的革命文艺政策为指导,坚持艺术服务于抗战需要,坚持将艺术创作的内容、形式与边区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木刻版画的独特艺术语言记录了民族抗战和边区社会改革的情状,成为那段恢弘革命历史的重要图像见证。

在这些版画家中,古元的作品颇值得关注。

徐悲鸿1942年看到古元木刻《铡草》后盛赞古元“乃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且“必将为中国取得光荣”,受到全国瞩目。

正如徐悲鸿的“预言”,古元也逐渐成长为延安木刻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构图有才思、造型精准,更因为其作品深度切入边区社会改革的诸多现实议题,包含有丰富的历史叙事信息。

例如,古元特别关注边区农家的新生活,尤其是边区妇女解放运动和边区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

1940年至1944年间,他连续创作了《家园》《结婚登记》《离婚诉》《读报的妇女》《区政府办公室》《休养所探病》《马锡五调解婚姻诉讼》《农家的夜晚》等作品,紧密跟随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展现出一部陕甘宁边区新家庭生活图景。

古元版画中的陕甘宁边区新家庭生活图景郝 斌056057封面专题· 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从图像读懂中国边区农家幸福的新生活陕甘宁边区正式建立于1937年,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等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在边区建立之前,这些地方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普遍存在着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赖婚抢婚、童养婚等封建婚姻陋习。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快雪时晴图赏析

《快雪时晴图》画面除 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 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 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 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 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 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 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 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天 池 石 壁 图 轴
黄 公 望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画面带来 的是一股股的深切寒意。黄公 望在这幅画中,依靠对于色彩 的高超把握,将整幅画面都笼 罩在凉凉的冰雪之中。传达出 了真切的阵阵浸人寒意。依靠 处理得当的颜色,传达出的依 依寒意,观之不由得你不会发 冷。甚至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 天晴后融化的浅浅雪水的流淌。 这样高妙的手法,显示了一股 令人畏惧的寒意。
云 横 秀 岭 图 高 克 恭

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 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 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 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 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 漓酣畅。 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 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 木茂盛,溪水萦回。画 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 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 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 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 分见笔,画风苍秀。
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像,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 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 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 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 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 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 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历代许多画家将 罗汉的形像描绘为深目、隆准、浓髯、厚唇、体多汗毛的西 域人形象,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中的罗汉正是如此,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岭南馆藏古元作品《羊群》赏析

岭南馆藏古元作品《羊群》赏析

岭南馆藏古元作品《羊群》赏析
古元于1940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画《羊群》。

(来源:珠海市古元美术馆)
《羊群》在画面左后方的高地上刻绘了一只狗,翘起尾巴望向羊群的方向,中景右侧是羊圈,砖砌的墙壁、茅草搭的顶,前方是用木头扎成的栅栏,前景一位农民戴着宽檐草帽,穿着无袖粗布衣,赤着双脚往羊圈走,他左手抱着一只小羊羔,右手持一根木棍,微张的嘴可能在吆喝羊群快回羊舍里去。

虽然刻绘的是羊群,但古元通过细节描绘表现出每只羊的特征,有的羊羊角下弯,有的羊羊角呈Y字形上竖,还有高矮、肥瘦等差异,使得作品中的每只羊都各具特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足见古元观察之细致、表现之真实。

作品构图方式多样,在描绘场景和建筑时采用了直线构图,远处牧羊犬站立的高地和羊圈的屋顶形成两条平行的水平线,营造出稳定宽广的视觉感受,羊圈的墙壁则呈现为竖直线与两条水平线相交,划分出画面的主要内容区域,将观者的视线汇聚在牧羊人和羊群上,突出画面重点。

同时作品多处运用了三角形构图,牧羊犬和牧羊人构成一个斜三角形、“先头部队”的羊群也形成一个斜三角形,给平稳的
画面增加了灵动感,也使得画面具有向右前方“滚动”的动势,更具趣味性。

画面以黑调为主,尤其在表现人物、建筑、牧羊犬和土地时,仅通过少量白色表现立体感,连人脸都是黑乎乎一片;天空则大面积留白以突出人物和羊群,以几根线条表现天空中的流云,打破大片空白造成的沉闷,也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

每日鉴赏古元《运草》

每日鉴赏古元《运草》

每日鉴赏古元《运草》古元运草版画黑白木刻 9.8 x 16.5cm 1940年江苏省美术馆藏古元(1919—1996),字帝源,广东珠海市唐家湾人,著名版画家。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早年古元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与版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举办了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在发表于重庆《新民报》题为《全国木刻展》的文章里称赞古元是“中国艺术界中一位卓绝之天才”。

抗战期间,他以画笔作为武器,深入农村与战地生活,创作的一批具有时代感召力的黑白木刻版画,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成就。

古元的版画作品紧密联系生活,表现时代精神。

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战斗激情;富于诗意、构图多变,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且在提炼西方现代木刻技法、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了以中国传统木板阳刻为主的表现技法,刀法娴熟自如、简洁明快、洗练清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地方色彩的艺术风格。

作品构图视角聚焦一辆牲口拉的木板双轮车,车上堆满了高高的麦秸,驾车人坐在麦秸堆顶上沉浸在劳动丰收的喜悦之中,他策马扬鞭,卷起阵阵尘土,马儿怡然自得地缓缓前行。

黑白关系概括明了,刀法灵动写意,洒脱自然。

寥寥几刀便刻画出麦秸堆厚实的效果,虽然人物只是剪影,但完美地与画面气氛融合在一起,老农扬起鞭子的一瞬,马儿奔跑过黄土飞扬的村道,厚厚的麦秸随着板车上下起伏。

古元完整地把握住了整幅画面的气氛营造,这些平凡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在他的笔下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古元版画作品欣赏(1919.10—1996.8)广东中山人。

擅长木刻、水彩画。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

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

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古元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中国人,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场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陆定一称从古元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对于农民情感的深刻体会,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为版画家的力群则称赞古元“真有把陕北的黄土变成金子的本领,在他的刻刀下,把最平凡的事物刻成了诗一般美的图画”。

延安时期,由于画具等材料短缺,艺术家创作版画要比其他画种容易,即便如此,他们通常也要自己制作木刻刀、自己寻找木料并用石头磨平,而所用纸张也只是三五九旅生产的马兰纸。

据古元之女古安村介绍,1945年古元随鲁艺学员转赴东北,冒险将自己的作品各选一件随身带走,使这套作品成为孤本。

“文革”时期这套作品被抄走,几经波折,所幸最后完整回到古元手中。

70年来,这些作品由于纸质等原因很少与观众见面,此次成套集中展出殊为不易。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纪念古元的文章中称“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看到他木刻中不到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古安村表示,父亲一生为留下这批作品付出了许多心血,是想告诉后人还有一些这样的作品,有一些人曾经这样生活过。

对照同期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版画·概念”,此次针对古元延安版画的学术梳理显得更有意义。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如果说古元先生作为老版画艺术家的一个代表,象征着中国版画的艰难起步,那么今天当代版画依然走在遥遥征途上,会和其他当代艺术一样,经历从困惑、迷茫、反思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朱永安)在古元早期的木刻作品中,1943年创作的《减租会》,我以为是一幅成功的杰作。

之幅作品构图严密,几个贫农的形象刻画得真实、准确而又生动,表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次贫农向地主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场面。

古元创作这幅作品时只有25岁,正是他摆脱版画制作中的西方影响、专心致力于我国传统的线条结构的时候。

经过几次尝试,他的线描技巧,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幅作品的艺术水平,远远高出于古元其它作品的水平这上,称它为杰作是完全恰当的。

然而《减租会》的重要意义并不在此,重要的是这幅作品的思想内容,它刻画了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历史面貌的改变。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都是匍匐在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的脚下,经济上的剥削,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凌辱,使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是苦水是吐不完的。

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的悲惨遭遇,就是我国农民历史面貌的一幅缩影!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并没有实行土地改革,为了团结抗日,地主阶级还是团结的对象。

为了贫苦农民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提出了向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政策。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广大的贫农才倔强地伸起腰来,敢于指手划脚地对地主老财讲话了,敢于面对面地向地主老财进行减租减息的说理斗争了,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摆布自己的命运了。

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变化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历史变化啊!当然,对于贫农的彻底翻身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曙光初露的序幕!古元用画笔精巧地描写这个序幕,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来到延安的画家与时代同步,古元是第一人。

蔡若虹《绿窗断想——读古元的木刻选集与水彩画选集》一一幅好的美术作品绝对不会单纯地在人们的视觉上停留,它总是通过视觉的媒介进入人们的头脑,进入思维活动的广阔领域,引起回忆,引起联想,引起心弦的共鸣,引起在沉默中突然爆发的一声惊叹!能够进入人们思维活动的美术作品,也并不单纯是由于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而且还由于欣赏者对于作品的赏识与默契,由于欣赏者与作者具有某种相同的生活经历与观感,由于欣赏者与作者在审美观念上所共有的一点灵犀。

当我阅读古元早期木刻作品的时候,只要翻开画册,他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常常会引导我作片刻的神游,常常会引起我的回忆与联想,究其原因,是我与古元在生活经历与观感上的共同点起了作用。

50多年以前,我与古元相遇于延安。

我比古元大8岁,古元比我早到延安9个月,我们都是南方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陕北,而且,我们都是由于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才千里迢迢地跑到延安来的,我们又同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工作了许久,我们的思想境界大致相同,我们的生活观感也大致一样。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说:“从(上海)亭子间来到革命根据地,不但是经历了两种地区,而且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代”,的确,我就是从上海来的,我就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代跑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代来的。

如果有人问我,新的历史时代给你最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人,是那些满腔热情的人以及他们那种无拘无束、近乎豪放的语言和行动。

的确,在我们接触的八路军、干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他们个个朝气蓬勃、个个思想乐观、个个精力旺盛,称他们为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型人物,一点也不过分。

在古元的木刻选集里,他所描绘的各种人物,也都是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型人物。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古元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50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现在,我又坐在窗前观赏古元的木刻选集,室外一排银杏树的浓绿占领了窗户的大半个空间,古元的作品也占领了我大半个头脑,我浮想联翩,过去的观感和今天的看法一个片断接着一个片断地涌现出来,我摘要地记录下来,供与我有同好的读者们参考。

二在古元早期的木刻作品中,1943年创作的《减租会》,我以为是一幅成功的杰作。

之幅作品构图严密,几个贫农的形象刻画得真实、准确而又生动,表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次贫农向地主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场面。

古元创作这幅作品时只有25岁,正是他摆脱版画制作中的西方影响、专心致力于我国传统的线条结构的时候。

经过几次尝试,他的线描技巧,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幅作品的艺术水平,远远高出于古元其它作品的水平这上,称它为杰作是完全恰当的。

然而《减租会》的重要意义并不在此,重要的是这幅作品的思想内容,它刻画了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历史面貌的改变。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都是匍匐在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的脚下,经济上的剥削,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凌辱,使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是苦水是吐不完的。

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的悲惨遭遇,就是我国农民历史面貌的一幅缩影!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并没有实行土地改革,为了团结抗日,地主阶级还是团结的对象。

为了贫苦农民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提出了向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政策。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广大的贫农才倔强地伸起腰来,敢于指手划脚地对地主老财讲话了,敢于面对面地向地主老财进行减租减息的说理斗争了,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摆布自己的命运了。

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变化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历史变化啊!当然,对于贫农的彻底翻身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曙光初露的序幕!古元用画笔精巧地描写这个序幕,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来到延安的画家与时代同步,古元是第一人。

三在40年代,曾经被徐悲鸿先生高度赞赏的《运草》是古元在1940年创作的一幅小品。

我估计这幅作品是根据野外写生的草稿刻成的,和古元早期的其它作品比较起来,形象的构成显得特别的真实。

徐先生的赞赏,我以为是从作者精湛的写实技巧出发的。

的确,这幅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拉车的两匹马、车轮、堆在大车上的草垛,草垛上露出半截身子的赶车人、以及马蹄下轻轻扬起的尘土,都描写得非常细致,非常的和谐,可以说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

古元在1962年创作的《玉带桥》,也是一幅形象完美的作品;相隔20多年,古元的写实技巧更趋于成熟了。

这是一幅套色木刻,不但形象准确,而且色彩鲜明,拱形的桥兀立在画面中间,半圆形的桥孔和水中的倒影联在一起,桥旁的树,水中的荷叶与荷花,桥下的垂钓者与桥上打着红伞去过的人,互相配合得十分和谐,供人们在视觉上感到快感。

完美是无缺陷的同义语,完美与真实为邻,完美拥有大量的欣赏者,这就是《运草》与《玉带桥》获得了无数的好评的原因。

四古元并不写诗,可是他在1973年创作的《枣园灯光》,却是一幅诗意葱笼的作品。

有什么境界比雪夜的灯光更令人感到温暖呢!有什么景色比暗夜里的灯光更令人产生遐想呢!记得60年代后期,当我们的“五七干校”驻扎在怀来县的炮儿村的时候,我每天黎明起来给房东挑水;在冰冻的泉水旁边,我看见雪地的房屋窗户上露出淡红色的灯光,那是多么令人感到温暖的灯光啊!记得70年代初期,当干校驻扎在宝坁县北清河的时候,有一天夜晚,我拉着一大车耠子经2.30里外的小镇赶回干校的时候,是无月无星的黑夜,除了眼前一条灰色的道路以外,四周一片漆黑。

好不容易从远处的树林里露出几点灯光,心里才踏实起来,好像看见了希望看见了归宿一样。

然而古元描写的灯光,是40年代延安枣园里的灯光,枣园是毛主席住的地方,雪夜,从窑洞的窗户里射出的灯光,照在雪地上,灯光是淡红色,地上的白雪,在灯光的映照下变成了一抹的浅蓝,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这是多么令人产生遐想的灯光啊!灯光下,我仿佛看见毛主席正在奋笔疾书,毫无一点倦色。

他的许多震撼人心的著作,都是在这雪夜的灯光下写成的。

《枣园灯光》是古元离开延安以后的70年代创作的,这显然是怀旧之作,怀念他过去曾经见过的枣园灯光,怀念那个长期在灯光下写作的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现在,毛主席早已去世了,我们没有忘记他晚年的错误,我们更没有忘记他比错误大千百倍的辉煌功绩,没有忘记枣园里的灯光,这神圣的灯光,这曾经把一代人的青春照耀得闪闪发亮的灯光,它是不会熄灭的,它永远都不会熄灭的!五作为新的历史时代最显著的新型人物,是名震世界的八路军。

1939年,在我去延安的一段旅程中,曾经与一个押车的八路军士兵作伴,他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特别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准备给别人一些帮助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元是描写八路军的能手,在鲁艺,他是接触八路军最多的一个,他熟悉那些老八路新八路的生活情况,他早期创作的《练兵》、《部队秋收》、《战胜旱灾》以及1948年创作的《人桥》,都从不同的生活侧面着重地描写了八路军士兵的精神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