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杠杆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

通过学习杠杆,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什么是杠杆,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概念、原理、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杠杆模型、直尺、砝码、秤、实验台等。

2.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木棍、小木块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杠杆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杠杆吗?我们身边有哪些使用杠杆的物体?”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作用,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物体进行案例讲解,如门锁、剪刀等。

3. 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实际的杠杆物体,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并向学生讲解不同杠杆的特点、结构和原理。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木棍,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木块来平衡杠杆,观察长度、形状和重量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5. 实验观察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并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6. 原理解释: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总结,向学生解释杠杆平衡原理,即杠杆平衡时,物体的力和力臂相等。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撬棍等,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些杠杆应用实例。

8. 小结与延伸: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练习和延伸知识的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课堂互动与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课题】杠杆【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了解杠杆的用途和分类。

2. 了解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3. 掌握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能够解决杠杆的基本问题。

4. 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应用,发现杠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的运用。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实验法。

3. 课堂讨论法。

4. 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哪些工具使用到了杠杆原理?为什么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杠杆应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正式讲解1.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杠杆是一种连杆,可以传递和放大力的作用效果,常用于机械系统中,包括手柄、扳手、螺丝钳、万能钳、切割钳等工具。

按照构造形式不同,杠杆被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力臂。

力的平衡条件分为平衡式和力臂式,力臂是指力臂线与转轴线的垂直距离,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推导出杠杆的力学公式。

3.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个杠杆是静止的,那么它的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利用这个静力平衡原理可以解决杠杆的力学问题。

4. 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门、窗、梯子等都是用杠杆原理设计,同时还应用于压力计、秤盘等机械设备中。

5. 杠杆的优点和缺点杠杆的优点是可以将小的力放大成大的力,使用简单,但是存在缺点,例如摩擦、强度等问题。

三、实验演示1. 对一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利用盘秤和木棍观察杠杆的力学原理,让学生体验杠杆的力学效应。

2. 对二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比较不同长度对力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力学原理。

四、课堂讨论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杠杆的力学分析,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过程和答案,提出问题和疑问,加深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杠杆》精品教案

《杠杆》精品教案
师:杠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但是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原理。
生:剪刀、小推车等
师出示课件:介绍省车杠杆——钳子
钳子的这个点相于杠杆的哪个点呢?生:力点、支点、重点
师:人们划船时,使用的船桨是什么杠杆
生:费力杠杆,
师出示课件:天平是什么杠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4.课件展示注意事项:1、杠杆尺有一端钩码做重物,另一端的钩码为拉力,一个钩码重=0.5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一个;4、认真观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5.学生分组研究,师生巡视指导。
6.各组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7.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师:我们认识了杠杆,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想不想研究它。
生:想。
1.看哪一组组装的杠杆既快又好。注意让杠杆尺平衡。如果杠杆尽不平衡可以调整螺母让杠杆平衡。(观察标杆)
2.学生找找杠杆上的三个点。讨论怎样实验让杠杆平衡呢?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我们组把左边当力点,右边当重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
教具
杠杆尺、勾码、铁架台、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的撬起这张凳子吗?学生上台做游戏。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师: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猜测交流讨论,举手回答。
课时精品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
19.杠杆
主备人
吴绍荣

中班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中班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中班科学教案杠杆原理中班科学教案:杠杆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观察并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例子。

二、教学准备1.杠杆模型:教具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观察和讨论。

2.身边的杠杆: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有杠杆作用的物品,如钳子、梯子、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杠杆模型,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和兴趣。

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询问有关杠杆的问题,比如它的形状、作用等。

2.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杠杆的概念和作用:“杠杆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用较小的力量去做很大的事情的工具。

它有一个支点,当我们在支点处用力,就可以改变另一边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用一点点力气就可以移动重物。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让他们通过模型的展示来理解杠杆的作用。

3.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杠杆:让学生围绕教室或家里找一些有杠杆作用的物品或工具,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用手示范,也可以用口述的方式。

学生分享身边的杠杆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例如:剪刀是一种杠杆工具,通过两个杠杆叶片的连接,人们可以通过手指轻松地将细长的物体剪断。

4.实践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亲自体验杠杆带来的力量变化。

例如,使用一个坚实的木板作为杠杆,一边放一个较重的物体,然后请学生尝试用一根木棒作为杠杆杆,看看他们是否能够使物体移动。

提示学生观察使用何种长度的杠杆杆时,使用最小的力量能够移动物体。

5.巩固教师总结并强调杠杆原理的作用:“杠杆原理帮助我们实现轻松移动或控制重物的目标。

当我们需要移动较重的东西时,可以通过使用杠杆来减少我们需要的力量。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完成任务。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杠杆应用的例子,以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6.展示学生可在班级展示区制作海报或小册子,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杠杆的例子。

他们可以绘画图示,或将图片与解释粘贴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了杠杆原理的概念和作用。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幼儿园杠杆力教案

幼儿园杠杆力教案

幼儿园杠杆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机械杠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观察和探究杠杆的作用;
3.练习杠杆的使用并掌握各种场景下的杠杆的使用方法;
4.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杠杆原型模型或玩具杠杆;
2.书籍或幼儿故事,如《机智的小狐狸》、《小熊的杠杆》等;
3.一些有杠杆的道具,如剪刀、蚂蚁夹、桥牌等杠杆物件。

三、教学过程
1. 游戏探究
1.首先,老师可先观察一些杠杆物件,并引导幼儿进行感性认知,了解不同物件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2.然后,老师可向幼儿介绍简单的杠杆原理,如重点强调支点、力臂和力的三要素,并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杠杆的作用。

3.老师可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探究,给出物品(可以是简单的杠杆模型),让幼儿在小组中分享使用的方法和场景。

4.最后,老师可再次总结杠杆的特点和一些注意事项。

2. 想象创作
1.在游戏探究后,老师可再利用故事等资源来带动幼儿想象创作,如讲述机智小狐狸怎么使用树枝杆杠,或是让幼儿想象自己在某种场景下使用杠杆。

2.在讲解后,老师可让幼儿分组进行创作,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场景构思、故事编排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最后,老师可邀请每个小组分享自己构思的场景和跟杠杆有关的角色扮演游戏。

四、教学总结
1.通过游戏探究和想象创作两个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杠杆的概念、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小组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在更自由的情境下探究杠杆的使用。

3.该教案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发展,也能够在幼儿校园文化中增加更多有趣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平衡尺等。

2.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现象,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杠杆现象,并展示图片。

二、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杠杆的定义: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支点、动力、阻力、力臂等。

3. 学生通过观察教具,理解支点、动力、阻力、力臂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具,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实例题目,要求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并提出疑问。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杠杆现象,并拍照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巩固杠杆的知识,并通过实例题目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实验探究杠杆的类型(10分钟)1. 介绍杠杆的类型:一阶杠杆、二阶杠杆、三阶杠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七、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测量(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原理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测量。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铁架台、杠杆、钩码、指甲刀、剪子、扳手、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酒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

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

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二、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桌子上的杠杆,小组讨论杠杆有什么特点。

并找同学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杠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学生自学从课本中找出杠杆的5要素,教师找学生回答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讲解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臂。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什么情况下力臂在杠杆上?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在实际的测量中,你认为甲图和乙图哪一个更容易测出力臂?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进一步加以强调。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个实验应提出怎样的问题?2.你的猜想和假设是什么?3.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F1/L1=F2/L2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不挂重物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认识杠杆的组成部分,包括支点、动力、阻力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组成部分2.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实验操作: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5. 实际应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生活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组成部分及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分类的判断及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杠杆的分类及实际应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笔记本、画图工具。

3. 教学课件:杠杆原理相关图片、视频及动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讲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杠杆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杠杆是由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的。

(2)一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二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三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

2. 判断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____)(2)在使用杠杆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1、三种杠杆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

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

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

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

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2、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刀起钉锤天平课堂作业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A、筷子B、镊子C、钳子D、托盘天平E、杆秤F、瓶盖起子G、钓鱼杆H、道钉撬I、扫帚、理发剪刀、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典型例题1、最大力臂问题、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三、拓展提升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A F1B F2C F3D 都一样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A 粗端重B 细端重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A 偏大B 偏小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教案优秀3篇

《杠杆》教案优秀3篇

《杠杆》教案优秀3篇《杠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主题:杠杆
教学目标:
1.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2.发现和理解杠杆的运用;
3.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2.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教具:杠杆、秤、板凳、书本、小球等;
2.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
教师可以先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如一些有关杠杆的猜谜语,让幼儿猜出谜底,并简单介绍一下杠杆的概念。

2.知识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和PPT讲解,让幼儿了解杠杆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并结合实物让幼儿进行观察和体验。

3.实验环节
提供一些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实验,了解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如:用一根杠杆抬起板凳,用一本书撑起一小球等。

4.游戏环节
幼儿可以分组,采取比赛形式让幼儿进行杠杆的游戏,加深幼儿对于杠杆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小结,让幼儿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1.热身活动应该设计得更丰富、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实验环节要设计一些小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杠杆运作的结果。

3.教师应该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和看法,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新学内容,加深印象、提升理解。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个要素及其作用。

2.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1.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杠杆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五个要素及其作用。

3. 杠杆分类:讲解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的优缺点。

4. 杠杆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杠杆原理在古代发明中的应用,如撬棍、杠杆秤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运用,如吊车、翘板等。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强调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科学原理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杠杆模型,并标注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要素。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端固定杠杆、一端活动杠杆和转动杠杆。

2. 力臂的概念:解释力臂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4. 杠杆的力矩:解释力矩的概念,以及力矩与杠杆平衡的关系。

5. 杠杆的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矩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确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力矩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使用教具进行杠杆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矩的概念5.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情况:a. 一端固定杠杆,F1 = 10N,L1 = 2m,F2 = 15N,L2 = 3mb. 一端活动杠杆,F1 = 8N,L1 = 1.5m,F2 = 12N,L2 = 2m2. 答案:a. F1 L1 = F2 L2,10N 2m = 15N 3m,20Nm = 45Nm,不平衡,F1 L1 < F2 L2b. F1 L1 = F2 L2,8N 1.5m = 12N 2m,12Nm = 24Nm,不不平衡,F1 L1 < F2 L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学生对杠杆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新课教学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

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
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

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

(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

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

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

(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

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学生回答)
实验的第二、第三步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看书。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做几次?我们用什么来当动力和阻力?为了统一一下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

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

我们前后位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一组的实验数据投影,并分析数据。

师: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请学生回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小结: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杠杆
一、什么是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有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动或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阻或F2)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动或L1)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阻或L2)。

二、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阻力F2.阻力臂L2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