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大纲(下)
毛中特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2毛泽东思想1.2.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2.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4.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4.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4.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1.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3.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2.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2.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4.1.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4.1.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1.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4.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5.1.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1 社会主义的本质6.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6.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6.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2.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2.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6.3.3坚持科学发展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6.3.1“三步走”发展战略6.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7.1.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1.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2 全面深化改革7.2.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7.2.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7.2.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7.3 扩大对外开放7.3.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7.3.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3.3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8.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8.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8.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8.1.4把握经济新常态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8.2.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8.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8.2.3全面依法治国8.2.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8.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8.3.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8.3.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4.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8.4.2保障和改善民生8.4.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8.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8.5.1树立社会主义神态文明新理念8.5.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8.5.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9.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9.1.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9.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9.1.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9.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9.2.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9.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9.2.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9.2.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2.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2.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2.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2.2.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2.2.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12.3全面从严治党12.3.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2.3.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12.3.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12.3.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大纲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大纲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大纲考研毛中特的知识点,仅仅只是几句话就能够概况出考研政治的几个考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大纲,供大家参阅!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大纲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
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
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
2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也即两大理论成果。
就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题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指的是两大理论成果中的具体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完整)《毛中特》实践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一、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的转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三、教学基本要求(一)依据本大纲认真设计和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二)根据本教学大纲,具体制定实践教学方法和教案。
(三)各任课教师认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
(五)密切与学生工作部、院团委等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9学时,在下面的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做)实践项目一:【实践名称】“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以×××为例"(可以是自己的家乡也可以是其它地方)【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化成就,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决策的重要性的艰难性,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献计献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步骤】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1-—5人一组,自选负责人。
2、各组自行拟定方案、设计内容并组织活动。
3、撰写报告上交任课老师.【实践学时】 9 学时【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及实践表现评定实践教学环节成绩。
【时间安排】期中安排。
实践项目二:【实践名称】志愿服务。
【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或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乡镇等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践步骤】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1-—5人一组,自选负责人.2、自行拟定志愿服务书面计划3、按计划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撰写附带相关单位证明的工作总结。
毛概
《毛中特概论》大纲第一章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它们的基本点都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天大《毛中特》教学大纲
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学习时间:整学期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课程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适用对象:高等教育先修课程: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同时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是要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尤其要深刻理解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是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思想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培养理论学习兴趣,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设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
设两章,一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一章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设一章,党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四部分,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课程重点分析的部分。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深广度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就是在两大理论成果的分析方面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
毛中特 重点 复习提纲 考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7)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答::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答: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各个理论体系的主题及产生背景。
答:①邓小平理论形成: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要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毛中特复习大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的提出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4、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6、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毛中特复习提纲(含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课、复习提纲答案整理:马吉骁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
四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科学态度: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4、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呢?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中特》实践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英文名称:Maoism and Outline of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18总学分: 2先修课程(编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1602081)并修课程(编号):《形势与政策》(b1711024)课程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属公共课,其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可行性的现代化理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被各种流行的错误理论所误导的免疫力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建议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3年版)参考书: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3.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4.许庆朴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上下),齐鲁书社,2002年8月第1版5.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第1版6.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7.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的转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最新成果、重要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1.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4.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论及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3.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我国对外放的格局。
4.对外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毛中特下半学期课件
专题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1 在价值观念上,咱们要顺其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2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生态脆落,生态系统重要的区域,严格控制3 在现实路径上,着力推动绿色进展,循坏进展,低碳进展,eg;我国目前风电装机的增速世界第一4 在目标追求上,尽力建设美丽中国5 在时刻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社会分组讨论;应该如何从自身角度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养成正确的生态行为?专题二为何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 是解决国内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需求(思想大活跃,大碰撞,文化大方,融的时期背景)2 是国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需要核心价值的引领如何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深切研究和大力宣传,还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进程专题三一,坚持按劳分派的主体地位1.按分派是社会主义的分派原则2.按劳分派(主体;社会主义客体)怎么看待分派尺度,按劳分派的“劳”是指怎么?劳动力价值(补偿,家人,自我提升)按劳分派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基础----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派的前提条件物质条件---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生产为进展水平,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派直接依据---劳动仍然是另谋生的手腕按劳分派为主体是怎么意思?1 生产关系决定分派关系,按劳分派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产物二.多种分派方式并存实质;所以权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三.收入分派的结构形式橄榄型,铁饼型,金字塔型,洋葱头型(我国目前的形式)四.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1 对体制性因素—权利致富—垄断致富2 先富与共富政策3 自然与历史的因素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5 政策性因素—城乡壁垒6 教育进展不平衡7非法致富8个人因素;受教育程度,各类素质和能力教育较高的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的利益9所有制结构的影响收入结构机制,通货膨胀机制,就业风险机制,对外开放机制10 分派制度改革带后(一次分派,两次分派,三次分派)五.解决办法a. 大力进展生产力b.坚持和完善大体分派制度c.政府强夺力的,宏观调控d.切实增加农人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实施农村产业化)e.关注慈善事业六.提低扩中,限高别离面临怎么障碍?1提低;农产品价钱上涨,基础设施投资,国家转移支付在增加,可持续性地2扩中;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率往下走)高等教育入学率3限高;既的利益集团的反对专题四党的建设专题一个主线,两个坚持,三个型,四个自我,五个建设一个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两个坚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组织,作风,反倡廉和制度建设三个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五个建设;政党史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党产生的思想前提;人们对国家及其权利熟悉上的转变(神权政治,君权政治,明主政治)政党产生有两个大体前提1 从神权政治进展到民主政治2 从直接民主进展到间接民主政党的作用1 政党史沟通民众与公众权为联系的桥梁2政党史民众控制公众权为之手的延伸政党的功能A;利益表达功能B; 利益综合功能C;政治录用功能D;政治社会化功能E;就借机本质上而言,是社会各阶级用来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F;就组织本质而言,则是各阶级进行民主参与的工具中国政党都是外生党西方政党(原生态政党)神权专制政治————民主政治————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国家————民主政治二.政党的大体特点,探索推动执政党建设的途径熟悉和试探现今时期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 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去昂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2 从收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和党成为对外开放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一.功能发生了转变‘、斗争的工具————整合的工具党的性质的扩展创新一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二.党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转变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协调各阶级,阶级集团的里哟,设法把社会各方面的踊跃力量集合起来,造成一个和谐的局面,增进国家和社会的进展三.党的活动方式发生了转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国家权利与党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国家权利形式上表现为公共权利。
毛中特教学大纲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doc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
毛中特教学大纲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doc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doc毛中特教学要点(确定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要点第一章1、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将其写入党章。
2、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理解其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吧马克思主义志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4、毛泽东思想的定义。
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而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答: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毛中特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前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从照搬苏联到提出“以苏为鉴”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的思想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节竖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三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和发展一、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二、总体布局思想的内涵及意义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管理第六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九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根据和重要意义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节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二、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三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结束语按照“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演讲、视 频、辩论、多媒体、作业及练习等多种方式授课。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 学中,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掌握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互动式教学法、专 题讲授法、影视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尽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制作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为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有 4 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基础” 课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纲要”课旨在开展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发展的主线。“原理”课旨在深入开展马克 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概论”课旨在开展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
毛中特2021版教学大纲
毛中特2021版教学大纲毛中特2021版教学大纲: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大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1年版的毛中特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一、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毛中特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并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和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小组合作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和脑力激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毛中特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实践等,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毛中特教学大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是因为实践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毛中特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因为创造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教学大纲通过提供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五、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毛中特教学大纲还注重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选择。
教学大纲提供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毛中特2021版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毛中特下复习提纲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毛中特下复习提纲1.社会和谐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4.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我党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怎么做?5.党中央强调指出:“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的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具体包括哪些?7.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9.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的改革的目的。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1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1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15.正确处理好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16.如何理解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7.多极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18.建设和谐文化主要包括哪些?19.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稳定的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
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23.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4.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5.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26.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举措。
27.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核心。
2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9.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3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程考试大纲课程编码:学时:120 学分:8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考试方式:(笔试)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无考试持续时间:110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测验、讨论、课程论文、出勤等,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一、课程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考核要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1.识记:(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重大理论成果。
2.领会:(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3.应用:(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1.识记:(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表述。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领会:(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
3.应用:(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理论1.识记:(1)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下)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2014年2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这一结合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二者的作用和职能是不同的。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观点。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还不够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还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必须在多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性质,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发展水平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不同分配类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职能。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以农村村委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