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 和珠带拟蟹守 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 。 2 . 2 生物量与密度 六横 岛 潮 间 带 底 栖 动 物 总 平 均 生 物 量 为
门类
种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氏滩栖螺 B a t i l l a r i ac u m i n g i 褐玉螺 N a t i c as p a d i c e a 江户明樱蛤 M o r e l l aj e d o e n i s 毛蚶 S c a p h a r c as u b c r e n a t a 软体动物 M o l l u s c 美女白樱蛤 M a c o m ac a n d i d a 西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s i q u i n j o r e n s i s 珠带拟蟹守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方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c l a t h r a t u s 白帘蛤 V e n u s a l b i n a 红带织纹螺 N a s s as u c c i n c t a 橄榄拳蟹 P h i l y r ao l i v a c e a 日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节肢动物 A r t h r o p o d a 秉氏厚蟹 H e l i c e p i n g i 太平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p a c i f i c u s 长足长方蟹 M e t a p l a xl o n g i p e s 方形大额蟹 M e t o p o g r a p s u s t h u k u h a r 环节动物 A n n e l i d a 脊索动物 C h o r d a t a 沙蚕 N e r e i s s u c c i n e a 弹涂鱼 P e r i o p h t h a l m u s c a n t o n e n s i s 矛尾复虎鱼 S y n e c h o g o b i u s h a s t a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东极岛附近海域位于浙江东海北部海域,与我国近岸海域相比所受污染较小,但 该海域也出现了一定的生态问题,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现象,鱼体出现小型化,赤潮 频繁发生。因此,了解本海域的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对于保 护、增值、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藻资源,更对舟山渔场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 发利用以及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报, 2008, 19(10): 2299-2307. [4] 孙建璋, 余海, 陈万东, 等. 浙江底栖海藻记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 潮间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 带 ,属于生物圈中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同时又是人类活动和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 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 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这部分的工作从60 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 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 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 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了法规或禁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措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 2、收集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资料; 3、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 4、结果分析,完成论文的撰写。 方法及措施: (1)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潮间带生物”的规定采集样品; (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保存,制作标本; (3)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统计、称量; (4)处理获得的数据; (5)根据调查的结果写论文。
开题报告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李秋里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本文对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调查结果:浙江省近岸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26种,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占优势,两者占51.6%;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8.7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9.1个/m2。

按生态特征调查海域可分成7个群落。

分析各测站群落结构指数,浙江省近岸海域70%测站表现出生物多样性低及种类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关键词]: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Studies on benthic ecology in coastal waters ofZhejiang ProvinceLi Qiuli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Marine Science&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Zhoushan 316004[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enthic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and biodensity, composition of spec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re studied in coastal waters of Zhejiang Province. A total of 126 species of benthos are indentified and most of them are crustacean and mollusca(51.6%).The average benthic biomass is 18.74g/m2. The individual density is 89.11d/m2..Benthos in this area can be classified seven types by ecological character. According to index of community structure, 70% of the area indicate low diversity index(Hˊ).[Key words]: coastal waters; Benthos; composition of species; biomass, den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index1 前言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P o ic o J n oOco e f 0 8 Al g te s e isw r olce , eo gn e u ,3 a l, rvn ef m u et tb ro 0 . t eh r5 p ce e ec l td b ln ig t 41g n s 3fmi r 2 o 1 e o y
J n,0 0 a . 1 2
文章 编 号: 0 8 8 0 (0 00 — 0 9 0 10 — 3 X 2 1) 1 0 0 — 6
浙江秀 山岛潮 间带大型底栖动 物群 落 组成及 其生物 多样性
章 飞军 , 丁宏印 , 邱树 萍 产学院 , 浙江舟山 3 60 ) 10 4
海葵 1 , 1 6 种 占 .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的生物量大小 比较 : 9 九子沙滩( 79 / 2> 4 . gm )滑泥公1 3 .3gl )海岙码头 (.8 9  ̄( 2 /l > 2 I 2 77
咖 :> ) 兰山码 头( . / ", 53 sm ) 而物种 多 样性 , 小依 次 为滑 泥公 园( .8 、 4 ) 大 29 ) 九子 沙滩 ( .8 、 27 ) 海岙 码头 ( . ) 兰 山码 头 15、 5
Th m m u iy Co p sto n o i e st fM a r b n h si e Co n t m o ii n a d Bi d v r i o c o e t o n y
I tria Z n f h is a ln , h uh n Z ein net l o eo eX uh nI a d Z o s a , hj g d t s a
1 6 T ebo as f coob nh s h w dat n s ol s J i e c (79 , 2 u i h m . %. h im s o rzo e to o e eda l w : i Z a h 4 .9g ) aN e e 9 ma s r f o u B m >H T

【开题报告】浙江大小长途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开题报告】浙江大小长途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开题报告环境科学浙江大小长途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及群落特征作了大量研究。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

这部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活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

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

这部分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至20世纪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对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海洋生物的研究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潮间带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并且受到海洋与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影响,因而水温、光照、波浪、潮汐、盐度等生态因子和人为干扰都直接影响着潮间带的生物群落,使潮间带的生态类型极具代表性。

研究者普遍认为,底栖动物群落能很好地反映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底栖动物取食浮游生物、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本身又被其他鱼类和鸟类所取食,因此底栖动物的资源量分布直接影响着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殖。

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早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定性研究,近来研究则主要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定量及其种群生态学研究。

国外研究发现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很多,主要有底质、植被、温度和盐度等。

大、小长涂岛位于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地处亚热带边缘海区。

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季节变。

大、小长涂岛间夹一条长7.8公里,宽400-700米的长涂港。

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

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

Zhejiang Coast Biog Benthic and Resource Algae Distributed Area Feature
作者: 张义浩;李文顺
作者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出版物刊名: 渔业经济研究
页码: 8-14页
主题词: 浙江沿海;底栖海藻;分布区域;资源特征
摘要:根据对浙江沿海底栖海藻资源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区大型底栖海藻的种类数量,计56种,分隶5纲、13目,归入3个门,其中绿藻门15种,褐藻门20种,红藻门21种。

该海区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丰富,其大型底栖海藻种类资源特征以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0种)和优势种类(16种)及常见种类(10种)占多数,其次为少见种类(5种)和稀有种类(4种);平面分布种以暖温性种类(29种)占多数,其次为亚热带种类(22种),而以冷水性种类(5种)为最少;其种类垂直生态分布特征以低潮带为最多,其次为中潮带,最少的是高潮带。

最后提出了对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开发的若干意见。

2009年春季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_贾海波

2009年春季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_贾海波

贾海波 等 : 2 0 0 9 年春季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
·2 9·
) ) 图 2 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 ( 和丰度 ( 的平面分布 a b ) ) F i . 2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b i o m a s s( a a n d a b u n d a n c e( b o f m a c r o b e n t h o s g
2 2 / , , 生物量平均值为 1 丰度平均值为 2 生物多样性指数 ( 为 1. 丰度呈由近 1. 6 2g m 0 8. 5 个/ m H ′) 6 4,
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 。 根据 B 该海 域 大 型 底 栖 r a C u r t i 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 , - y 分别为群落 Ⅰ : 双鳃内卷齿蚕 -织纹螺 -孔鰕虎鱼群 ; 群落 Ⅱ : 色斑角吻沙蚕 -脊 生物可划分为 3 个群落 , 群落 Ⅲ : 葛氏长臂 虾 -织 纹 螺 群 。 通 过 丰 度/生 物 量 累 积 k-优 势 度 曲 线 分 析 可 知 , 该海域 尾白虾群落 ; 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程度的污染或扰动 , 群落结构不稳定 。 比较分析 2 0 0 1—2 0 0 9 年舟山海 个体较小 、 生长周期较短的种类逐步成为舟山海域的优 域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丰度变化趋势可知 , 势类群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生物 ; 群落结构 ; 生态特征 ; 舟山海域 中图分类号 : Q 1 7 8.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江、 钱塘江和甬江的入海口 , 沿岸流 、 台湾暖流和黄海 冷水团交汇于此 , 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 本文通过对舟 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 、 数量变化和群落结 分析了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化趋势 构的研究 , 及其生存 环 境 , 为评价舟山海域环境状况提供基础 资料 。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二是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不同潮间带生物种类以软体动物的条纹隔贻贝偏顶蛤覆瓦小蛇螺以及甲壳类的藤壶类数量最大这些种类的壳干扰了去灰干质量的计算壳的质量占个体质量的百分比高有可能造成次级生产力计算结meandensitybiomasssecondaryproductivityeachsectionyushanislands断面section栖息密度densityindm2去灰干质量biomass2afdm次级生产力secondaryproductivity1afdm922郾28470郾06475郾09251郾71427郾70223郾05537郾61256郾91464郾98239郾4051平均average1419郾565郾53288郾23不同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比较tablesecondaryproductivitydifferentmacrobenthiccommunityvariousseaareasafdm调查海域seaarea生物量biomass次级生产力secondaryproductivity平均水深meandepth沉积类型typesediment文献reference渔山列岛yushanislands565郾53285郾4551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本文thisstudy胶州湾西部海域westernjiaozhoubay81郾9547郾34粉砂silt11brackishlagoon62郾65郾37粉砂silt18st郾josephbayusa228郾77428郾59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northernwaddensea124346836潮间带intertidalzone岩礁rockyreef13riaformosa15郾14潮间带intertidalzone沙相sand20福建海坛海峡haitanstrait12郾1474潮间带intertidalzone泥砂muddysand16lynherestuaries13郾2413郾3101潮间带intertidalzone软泥mud19湄洲湾meizhoubay26郾3234郾7032潮间带intertidalzone软泥mud15果的偏高但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壳质量对次级生产力干扰程度无统一定论尚待进一步研究

【开题报告】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开题报告】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开题报告环境科学舟山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研究1.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为海岸带重要组成部分的潮间带,介于海陆之间,是陆地边缘的一个狭窄地带,每日交替地暴露于空气和淹没于海水之中。

由于生境的复杂多变,潮间带生物都是对恶劣环境有很强适应性的种类,它们不仅适应广湿性和广盐性,而且对周期性的干燥有很强的耐受力。

此外,潮间带生物在不同程度上都适应于昼夜期间生活环境的交替变化,因此,它们在潮间带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潮间带生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潮间带生物区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第二阶段从70 年代末至现在,主要进行潮间带生物种群及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从海区来说,东海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较其它海区活跃。

特别是对浙江及福建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尤多。

就研究的内容而言,可将我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致归纳于三个方面:潮区、海域和生境的划分及区系分析研究;种群结构、种类和数量组成及分布特点的研究;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

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

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

这部分的工作从60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对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海洋生物的研究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结果表明:影响垂直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潮区、海岸开敞度和浪击度;影响水平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盐度、海岸开敞度及海流等。

【文献综述】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北部、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其范围为29°30ˊ~31°00ˊN,125°00ˊE以西海区。

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海底以粉砂质软泥和粘土质软泥等细颗粒沉积混合物为主,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

水深一般在20~40米。

自北向南80米等深线距岸宽280~150公里。

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

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

大陆泾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万亿立方米,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水色混浊,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却。

台湾暖流高温高盐,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离沿岸,向南退缩。

黄海冷水团南下,随台湾暖流强弱的变化,秋冬季似舌尖状伸入渔场,初夏逐渐向北退缩,形成南北带状逶迤的水团混合区。

渔场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区,外侧岛屿连线以东海区,流向以顺时针方向呈回转流,以西海区,岛屿列布,往复流转突出[1]。

舟山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

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种;蟹类11种;海栖哺乳动物20余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2]。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和虾类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活动(过度的商业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以及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主要可利用渔业种类资源的衰竭,渔获率不断降低、个体平均体长趋小、性成熟时期提早等;间接造成了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3-5]。

舟山群岛不同底质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舟山群岛不同底质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Bullacta
aclita
exar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日本笠藤壶n£产
japonic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14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 941.96
g/m2,平均丰度为1 663个/m2,多样性指数(H7)、均匀度指数(-,7)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 1.910,0.749,1.815。与20世纪80一90年代相比,舟山海域潮问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急剧下降, 优势种也有所变化,但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2 个群落,即岩相断面群和泥沙滩断面群。泥沙滩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扰动,群落稳定性下降, 而岩礁断面生态环境好于泥沙滩断面,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扰动。舟山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 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围垦、水产养殖与海岸工程等人为干扰作用。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潮间带;舟山群岛 中图分类号:Q178.531 文献标识码:A 和钱塘江3大水系及南下的沿岸流黄海水团和北上 台湾暖流的交汇影响,水动力条件较为复杂,海域营 养物质甚为丰富[12’1 3。。20世纪80一90年代,国内学 者对舟山群岛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组成与 分布作过较系统报道[14。1引。然而,近20多年来,随着 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强,舟山海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 变化,为了解该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 状,本文对舟山群岛2006年7—8月12个岛屿的14 个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与丰 度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对其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 性等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开发、保护 和利用舟山海域潮间带生物资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结果表 明 : 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 6 5种 , 其中红藻 门4 2种 , 褐藻 门 1 1 种, 绿 藻门 1 1种 , 蓝藻 门 1种 。海 藻种类季 节性 变化 明显 : 春季最多 , 冬 季次之 , 然后是秋季 , 夏季最少 。大型底 栖海藻的生物 量季节性 变化表 现为 : 春季 >秋季 >夏季 > 冬 季。海藻群 落优势种 为铜藻 ( S a r g a s s u m h o r c— n r i ) 、 无柄珊瑚藻 ( C o r a l l i n a s e s s i l i s ) 、 鼠尾藻 ( S a r g a s s u m t h u n b e r g i i ) 、 萱藻( S c y t o s i p h o n l o m e n t a r i u s ) 、 孑 L 石莼 ( U l v a p e  ̄ u s a ) 、 裙带菜 ( U n d a r i a p i n n a t i i f d a ) 、 粗枝软骨藻 ( C h o n d r i a c r a s s i c a u l i s ) 、 小石花菜 (G e l i d i u m d i v a r i c a t u m) 和
羊栖菜( S a r g a s s u m. / f o r m  ̄ ) 等 。多 样 性 指 数 季 节 性 变 化 表 现 为 春 季 >秋 季 >夏 季 > 冬 季 。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枸
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 相对稳定 。
关键词 : 枸杞 岛; 大型底栖 海藻 ; 生物量 ; 优势种 ; 季节性变化 ; 多样性指数
l o n g i n g t o 4 p h y l u ms ,a mo n g wh i c h 4 2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t o Rh o d o p h y t a,1 1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t o P h a e o p h y t a ,1 1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t o C h l o r o p h y t a,a n d 1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s t o C y a n o p h y t a .T h e s e a s o n a l lt a e r n a t i o n o f b e n t h i c lg a a e s p e c i e s w a s o b v i o u s t h a t s p r i n g h a d t h e l a r g e s t n u mb e r , f o l l o we d b y wi n t e r ,t h e n a u t u mn, a n d s u mme r h a d t h e l e a s t .T h e s e a s o n — a l v a r i a t i o n o f b i o ma s s o f t h e c o mmu n i t y d e c l i n e d a s s p r i n g> a u t u mn >s u mme r >w i n t e r .D o mi n a n t s p e c i e s o f a l g a l c o mmu n i t y i n Go u q i i s l a n d we r e S a r g a s s u m h o r n e r i ,C o r a l l i n a s e s s i l i s ,S a r g a s s u m t h u n b e r g i i ,S c y t o s i p h o n l o me n t a r i —

乐清湾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初探

乐清湾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初探

乐清湾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初探徐开达;王洋;蒋日进;李鹏飞;陈峰;李振华;王忠明;卢占晖【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7)001【摘要】根据2016年8月在乐清湾海域9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调查数据,应用PRIMER 6.0对其群落结构及受干扰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度、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底栖动物生境质量状况.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35种,隶属多毛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4类,优势种4种,分别为中国毛虾、阿利玛幼体、矛尾虾虎鱼、安氏白虾.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测度排序结果表明,该海域物种可分为4组;ABC曲线分析显示,该海域处于受干扰状态.综合分析表明,人为活动会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生境的改变,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9 stations in August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robenthics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oastal and its adjacent water of Yueqing Bay were surveyed, including dominant species, biodiversity, community species structure and its habitat quality conditi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disturbance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by software PRIMER vision 6.0. A total of 35marcobenth-ic speci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polychaetes, crustacea, fishes and mollusca. There were 4 species whose dominance were over 0.02, including Acetes chinensis, Squillidae alima larva, 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and Exopalaemon annandalei.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NMD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among 9 s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ABC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W vaulues were close to 0 which mean that the coastal and its adjacent water of Yueqing Bay was in a situation of intermediate interference.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can also strongly disturb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while those factors can also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总页数】5页(P25-29)【作者】徐开达;王洋;蒋日进;李鹏飞;陈峰;李振华;王忠明;卢占晖【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J], 戴红;董炜峰;陈瑶;戴桂香;杨毕铖;周时强;2.辽东湾中部海域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J], 张晓举;丁龙;冯春晖3.天津近岸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J], 冯剑丰;王秀明;孟伟庆;李洪远;朱琳4.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J], 戴红;董炜峰;陈瑶;戴桂香;杨毕铖;周时强5.乐清湾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初探 [J], 徐开达;王洋;蒋日进;李鹏飞;陈峰;李振华;王忠明;卢占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摘要:潮间带区标志着由陆地向海洋的过渡,虽然它在世界海洋总面积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人类的海洋活动却首先从这里开始,而且,至今仍然是人类进行重要海洋生物养殖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经济动物养殖、污水排放、旅游等人为干扰日益加剧,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潮间带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受海洋和陆地因子如水温、光照、波浪、潮汐、盐度和人为活动干扰的直接影响,潮间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世界湿地生态系统中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1]。

由于潮间带是陆上污染物排放入海的必经之路,大量废物的注入和滞留给潮间带底质环境及水环境带来明显的负作用,致使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2]。

底栖动物是指那些生活于水体沉积物底内、底表以及以水中物体(包括生物体、非生物体)为依托而栖息的动物类群。

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粒径较大的基底或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

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居多。

底栖动物生活在海洋环境的“底栖区”,上至湿地潮间带区域,即从潮间带到潮下带(近海)、下至深海处,其中又可分为河口潮间带、湿地潮间带、港湾、珊瑚礁、红树林、深海热液口、海草地等各种生境区域。

潮间带底栖动物不仅能作为各种河口生物的饵料来源,而且许多大型底栖动物可供人类使用,如:河蚬、缢蛏、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齿吻沙蚕(Nephtyidae.sp)等[3]。

近年来由于经济动物养殖、污水排放、旅游等人为干扰日益加剧,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也越来越多[4],本文就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底栖动物生态类群的划分根据分选网筛孔径大小,底栖动物可分为3种类型:大型底栖动物(大于500μm)、小型底栖动物(42~500μm)、微型底栖动物(<42μm)[5]。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

舟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本文根据1990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标本及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春季高于秋季;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秋季高于春季; 春季浮游动物群落是属于暖温带近海类型的群落;秋季浮游动物群落是属于暖温带近海-近岸低盐-暖水性广布类群所构成的群落;本调查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是与本调查区水文环境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

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季节变动舟山群岛海域Study on zo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watersnear Zhoushan Archipelago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zo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data collected from70 stations in the waters near Zhoushan Archipelago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1990, theabundance,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and the relations to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in the surveyed area.The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spring were apparentlyhigher than those inautumn. The values of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ex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spring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autum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spring hadwarm-temperate offshore characteristics, and warm-temperate offshore, coastal lowersaline and warm-water eurytopic characteristics in autum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species composition, biomass,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hadrelation to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hydrologic environment.Key words: zooplankton; biomass;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seasonal dynamics;Zhoushan Archipelago1/23111 12.1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2.2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2.3浮游动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2.4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2.5浮游动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23引言舟山市地处海岛,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岛屿数量占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

浙江省枸杞岛大型底柄海藻群落结构研究

浙江省枸杞岛大型底柄海藻群落结构研究

浙江省枸杞岛大型底柄海藻群落结构研究作者:张云岭,周海生,李春,李洋,张振海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5期摘要:海藻场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海洋生物资源保育,净化海洋水体环境,进行大气二氧化碳碳汇等生态作用。

为了恢复这种珍贵的海洋栖息地资源,以及通过研究其自然种群群落特征的分布特点,来指导河北省海藻场修复与重建的相关工作,笔者研究了浙江省枸杞岛海域的底栖海藻群落结构、底栖海藻生物量及其变化规律。

在浙江省枸杞岛选择海藻场3个潮间带、潮下带的调查点,在选取100 cm×100 cm的样方后,估算出覆盖度。

潮下带调查是潜水员潜于水下采样,测量海藻场外缘到岸边的距离。

同时,我们在海藻场内外取了两处站点的水样,测量海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包括三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

调查结果显示,铜藻生物量占到总生物量的93.9%,为优势种。

5月份铜藻样本平均长度为80 cm,6月份的平均长度为75 cm。

潮间带区域底栖海藻从4月份开始旺盛生长,在5月份达到最高,6月份气温升高藻体开始腐烂,慢慢进入衰退期。

氨氮浓度对于铜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海藻场;生物量;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水温枸杞岛隶属于浙江省嵊泗县,位于舟山渔场的中心,水产资源丰富,周围生长着大量的马尾藻,形成了大面积的海藻场。

鉴于我国近年来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域环境恶化,有关海藻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渔业资源的恢复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等都具有其深远的意义[1-7]。

我们借鉴日本对藻场的调查方法,在枸杞岛周围设立站点对马尾藻场进行调查,了解该海藻场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在河北祥云湾建设何种群落结构的海藻场和贝藻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1自然概况枸杞岛地处马鞍列岛南部,东与嵊山岛相望,岸距约6 500 m,陆域面积5.92 km2,形如“丁”字。

海岸线曲折,总长22.51 km。

全岛有大王、胜利、枸杞、后头湾四个自然港口。

浙江北麂山列岛岩相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浙江北麂山列岛岩相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浙江北麂山列岛岩相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王一农;张永普;於宏
【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1)001
【摘要】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进行了北麂山列岛岩礁相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研究,经整理、鉴定,共得岩相潮间带贝类86种,其中多板类8种,双壳类27种,腹足类51种,主要经济种类21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定量样本的出现频率、采样断面的种数分布、各断面不同季节不同潮区(站点)的贝类种类、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定量样本中的出现频率来作为群落生物优势种的指标.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王一农;张永普;於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温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浙江温州,325027;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2.6
【相关文献】
1.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 [J], 张永普;应雪萍;高素阳;王一农
2.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贻贝类的群落结构 [J], 周化斌;张永普;高素阳;姚智勇
3.中街山列岛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J], 朱四喜;章飞军;顾沈明;杨红丽
4.浙江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区系研究 [J], 张永普;郑祥信
5.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 [J], 张永普;应雪萍;吴海龙;王一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刘迅;王莉;顾晓英;蔡林婷;焦海峰;王一农;尤仲杰【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7(48)3【摘要】为揭示现阶段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于2013年7月、2013年11月对该海域进行了2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20个采样站位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5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有18种(占32.73%),其次是底栖鱼类(17种,占30.91%)、软体动物(16种,占29.09%),腔肠动物3种(5.45%),环节动物最少,只有1种(1.82%).2航次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14种,其中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为2航次共有优势种,其余均为单一航次优势种,夏、秋季间种类更替率较高,为51.85%.平均生物量、丰度,夏季航次均分别高于秋季航次,方差分析表明生物量、丰度两航次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远近岸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秋季20个站位均可划分成2个主要聚类组,对各聚类组内平均相似度贡献较大的物种主要是广温、广盐性的甲壳类动物,如东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ABC曲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秋季受到重度扰动,夏季未受到扰动.粒径分析结果显示檀头山岛周围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由较细颗粒的黏土和粉砂组成.CCA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水深、溶解氧是对大型底栖动物影响程度较大的环境因子.%This study reveals thestatus of macrobenthic fauna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antoushan Island in Zhejiang Province.In July 2013 and November 2013,the macrobenthos fauna survey of 20 sampling stations was carried out.Fifty-five macrobenthos species were sampled with Agassiz trawl and identified,including,in number of species,18 crustacean (32.73%),17 benthic flatfish (30.91%),16 mollusks (29.09%),3 coelenterates (5.45%),and 1 annelid (1.82%).Fourteen dominant species of macrobentho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2 seasons,among which Palaemon gravieri and Parapenaeopsis tenella were dominant in both seasons,while the rest were dominant in one season only.The species replacement rate was high for 51.85% between summer and autumn.The average biomass and abundance were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autumn.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biomass and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season (P<0.05),but in space inshore and offshore (P>0.05).Clustering analysis and nMDS ordination for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y presented two major clusters made of mainly euryhaline and eurythermal species,such as Oratosquilla oratoria,Acetes chinensis,Leptochela gracilis,Palaemon gravieri,Solenocera crassicornis,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etc.ABC curve and diversity index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ies were extensively disturbed in the autumn but slightly in the summer.Particle size analysis displayed that the sediment of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fine-grained clay and silty sand.Finally,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salinity,water depth,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ies.【总页数】15页(P553-567)【作者】刘迅;王莉;顾晓英;蔡林婷;焦海峰;王一农;尤仲杰【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 315012;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 315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1【相关文献】1.辽东湾西部海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J], 季相星;曲方圆;隋吉星;王振钟;赵宁;于子山2.海岛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降水截存能力的影响——以浙江象山县檀头山岛为例[J], 沈刚;夏小明;贾建军;严力蛟3.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 [J], 罗民波;陆健健;沈新强;王云龙;徐兆礼;朱江兴4.日照潮下带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春、秋季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尽文;王燕;黄娟;王波;王建勇;林森;孙滨5.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 [J], 罗民波;沈新强;朱江兴;陆健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农业资源与环境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潮间带又称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

潮间带就是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海边丰富的生物,也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敏感的生态区域之一。

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个大的生态类群,是栖息在海洋沉积物表层附近,及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它们几乎包括所有无脊椎动物。

底栖生物不仅组成复杂,而且生活性也多种多样,包括爬行、葡萄、附着、攀缘、穴居和暂时游动等各种生活方式。

这是底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及自游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也难于划分清楚。

水底环境,特别是沿岸水域,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不仅有光线、温度、波浪、潮汐、水流、氧气状况和盐度等理化因素千差万别,也还有水底本身的性质,如岩石、石块、砾石、沙滩和滩涂的区别,这样就使水底环境及栖息者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复杂化了。

根据《普通动物学》一书,按空间分布将底栖生物划分为:
潮间带底栖生物——这类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

潮下带生物——这类生物包括从潮下带生物边缘到水深200m之间的水域,这个区域大都是沿海地区,有机质丰富,环境相对稳定,这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较潮间带丰富,它们主要是多毛类、双壳类,蛇尾类及一些底栖甲壳类。

深海底栖生物——生活在200m以上的底质中的底栖生活,这里环境黑暗、压力大,有机质少,底质多为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死亡后形成的沉积软泥,较缺氧,所以这里种类和数量都远不及潮下带和潮间带。

潮间带底栖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VAILLANT 及STEPHENSON研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领域以来,国内外已对潮间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有相关的报道。

如介绍了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的概况,具体分析了中国潮间带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等一系列问题,也对今后深入开展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创新和改进研究手段和方法;潮间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还有很多的资料研究了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分别调查研究了浙江海岛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的数量组成与分布。

国外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做的更为具体。

位于悉尼的海洋生态实验室与沿海城市的生态影响研究中心分析了沉积物中底栖组合相关与潮间带的巨石领域的联系,确定了在底栖环境下,潮间带的巨石领域对底栖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有对潮间带底栖生物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探讨了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很好的与当前环境保护的接轨,现实意义重大。

虽然有不少关于舟山群岛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研究资料,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详尽,如研究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有调查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也有几篇关于嵊泗列岛潮间带生态学的文章,这几篇文章更多地强调了舟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或是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舟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区域、生态习性有作介绍,但六横岛作为舟山群岛第三大岛,却缺少了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有关资料,不能有效、迅速地将采样获得的种类,进行准确地分类鉴定。

调查得到的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ca)、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小荚蛏(Sliiqua minima Gmelin)等软体动物,中华近方蟹(Hemigrapsus sinensis)、特异大权蟹(Macromedaeus distinguendus)、平背蜞(Gaetice depresss)、钩虾(Gammarus sp.)等节肢动物,海葵1(Actiniaria sp.1)等腔肠动物,在其他有关舟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文献中未曾提出,却是六横岛比较有代表性的物种,当然研究价值也非同寻常。

为此,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整理,以作为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为从事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士筰,等编著.海洋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27.
[2]庄树宏,陈礼学,王尊清.长山列岛南部三岛岩相潮间带群落多样性格局[J].应用生物学报,2003(5):747-752.
[3]VAILLANT L. Nouvelles etudes aurles zones littorales[J].Ann Sci Zool,1891(120):39-50
[4]STEPHENSON T A.The universal features of zonation between tide marks on rocky coast[J].The Journal of Ecology,1949(37):289-305.
[5]J.J. Cruz Motta*, A.J.Underwood, M.G. Chapman, F. Rossi. Benthic assemblages in sediments associated with intertidal boulder-fie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 2003(285-286):383-401.
[6]D. Tagliapietra, M. Pavan and C. Wagner.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hanges Related to Eutrophication in Palude della Rosa (Venetian Lagoon, Italy).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998(47):217-226.
[7]杨万喜,陈永寿.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概况及深化研究的建议[J].东海海洋,1997,15(1):52-58.
[8]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I.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2):112-119.
[9]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279-286.
[10]蔡如星,郑锋,王彝豪,等.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I.种类组成及分布[J].东海海洋,1990,8(1):51—60.
[11]蔡如星,郑锋,王彝豪,等.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II.数量及其分布[J].东海海洋,1991,9(3):58—72.
[12]宋翔,杨红丽,王镨,等.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215-217.
[13]章飞军,等.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01):10-14.
[14]杨万喜,陈永寿.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Ⅰ. 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应用生态学报,1996,7(3):305-309.
[15]杨万喜,陈永寿.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Ⅱ.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应用生态学报,1998,9(1):75-78.
[16]杨万喜,陈永寿.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Ⅲ.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东海海洋,1999,17(1):60-65.
[17]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等.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动物学报[J],2007,53(6):1000-1010.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一海洋生物调查(GB 12763.6-2007)[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9]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0]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长江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I.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49-63.
[21]田胜艳,于子山,刘晓收,等.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监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6,25(1):92-96.
[22]刘瑞玉,崔玉珩.中国海岸带生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27(1):56-62.
[23]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等.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动物学报,2006,52(3):612-618.
[24]范振钢.胶州湾潮间带污染生态学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2(6):39-41.
[25]刘文亮,何文珊.长江河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7(1):1-100.
[26]安传光,赵云龙,林凌,等.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8,28(2):577-586.
[27]袁兴中,陆健健.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37-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