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解析版)(必修1)
人教版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推荐文章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集锦热度: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热度:苏教版高一语文教参记念刘和珍君赏析热度: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热度: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热度:《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作品《华盖集续编》中的一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写作,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一中华民国十五年①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②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③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④,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①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
②段琪瑞执政府: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失败,奉系军阀推段祺瑞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
段祺瑞,生于1864年,死于1936年,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曾经几度把持北洋军阀的中央政权,1926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
③杨德群:湖南省湘阴县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学生,遇害时年仅24岁。
④程君:指程毅志,湖北省孝感市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
)[这是叙述写作的缘起,抒发极度悲伤的心情。
文中起笔点明时间,巧妙地将“民国”,即人民民主之国和刘和珍遇害联系在一起,揭露段祺瑞执政府行民主是假,搞专政是实的反动本质。
“独在礼堂外徘徊”,这是因为对刘和珍的遇害,作者心情非常沉重,他无法承爱礼堂内那种悲哀的氛围,欲以此来排解心中的悲哀。
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还得了解如下事实:3月24日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即到礼堂去看烈士遗容。
从学校回来后,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
3月25日,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7 记念刘和珍君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流言”,“屠刀+钳口术”,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作者列举两种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雾霾笼罩下的北京城里,路上行人不约而同地全副武装,捂紧口罩,甚至宠物犬都被戴上了口罩。
更让人们惊奇的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蔡元培、李大钊、塞万提斯等先贤的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
2014年2月23日,一组名为“请允许我为您戴上口罩”的照片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被疯传。
雾霾天气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恶劣天气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北大学子巧妙地运用了口罩这个文化符号,还“特地”请北大老校长蔡元培等先贤来“代言”,向世人传递想要改变环境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份“口罩上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蓝天白云的呼唤,更感受到了他们心中深深的责任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赁.屋( ) 浸渍.( ) 噩.耗( ) 洗涤.( ) 屠戮.( ) 绯.红( ) 桀骜.( ) 踌躇..( )( ) 【答案】 lìn zì è dí lù fēi ào chóu chú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干⎩⎪⎨⎪⎧干.练( )毫不相干.( ) (2)攒⎩⎪⎨⎪⎧攒.射( )积攒.( ) (3)落⎩⎪⎨⎪⎧寥落.( )一字不落.( )落.枕( ) (4)抹⎩⎪⎨⎪⎧抹.杀( )抹.墙( )抹.脸( )【答案】 (1)ɡàn ɡān (2)cuán zǎn (3)luò là lào (4)mǒ mò mā2.语境辨析法(5)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欢迎,但要薄.( )利多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7《记念刘和珍君》课文简析
提示:
事件
人物形象
反抗广有 羽翼的校长
疾恶如仇、勇于斗争(追求进步,不 为恶势力所屈,富于斗争精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事件 坦然对偏安 黯然虑母校 欣然请愿被害
人物形象 坚毅乐观
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爱国、有责任感、勇敢无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5.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 的缘由”有哪些?
提示:(1)反动统治者极其凶残的武力屠杀;(2)统治 者利用御用文人的舆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6.第五部分第2自然段,详写三个女子的遭遇有何用 意?
提示:详细介绍烈士们英勇就义的过程,目的是进 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同时也证明了上文中“虐杀”的 事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7.第五部分第3自然段中“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 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反语。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并非伟绩、武功, 作者旨在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三、阅读课文第六~七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8.第六部分第1自然段,“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 闲人”分别指什么人? 提示:“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他们对世 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 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派的御用文 人,他们是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提示:“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惨淡 的人生”指黑暗社会,“淋漓的鲜血”指残酷的流血斗争。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3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Word版含答案
6.如何理解“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 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pú pū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编jí 通jī (1)作yī 舟jí
桀ào (2)好高wù 远
趋之若wù
àn 自 (3)万马齐yīn
气ɡài (4)慷kǎi
【答案】 (1)辑 缉 揖 楫 (2)骜 骛 鹜 (3)暗 喑 (4)概 慨
【答案】 “大量的木材”,比喻人类社会在残酷的斗争中流了大量的血,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比喻历史上小小的进步。采用类比 的手法,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类比为“煤的形成”,说明作者不赞成 徒手请愿的方式,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痛和惋惜之情。
7.如何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 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长歌当.哭(dàng)菲.薄(fěi)寥.落(liáo)赁.屋(lìn)B.桀骜.锋利(ào)莽.原(mǎng)殒.身不恤(xǔn)攒.射(cuán)C.折.本(zhé)威慑.(shè)立仆.(pū)惩创.(chuàng)D.抚恤.(xù)山阿.(ē)陶潜.(qiǎn)尸骸.(hái)【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字音辨析最好与词语含义结合起来记忆。
B项,“殒身不恤(xǔn)”应读“yǔn”;C项,“折本(zhé)”应读“shé”;D项,“陶潜(qiǎn)”应读“qián”。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立刻________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我作为这位大作家的弟子,就将拙作作为祭品,________在他的灵前吧。
③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________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爆发贡献微弱B.爆发奉献微漠C.暴发贡献微漠D.暴发奉献微弱【答案】B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比喻)【答案】B4.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写“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表现出鲁迅悲愤难遣的心情。
实际上鲁迅同刘和珍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同一营垒中的革命同志。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重难点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重难点解析供考生参考学习。
1、本文的大体脉络是怎样的?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
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
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实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的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上的大体脉络。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第一、二、三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第六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三者交错融汇,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个中心。
3、本文的思想意义是什么?本文的内容,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
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
他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
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激发人们“更奋不过前行”。
作者记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要理解这篇课文,应首先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4、怎样从理清思路入手来解读难句?遇到难句,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就是根据思路去解读。
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
例如: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将更奋不过前行。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
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不过前行。
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
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⑵“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渗透有课后练习答案)
思路顺序
逻辑顺序 恨 生前 时间顺序 遇害 否定 肯定
(3~5)追忆刘生平
(6~7)教训和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激励奋然前行
逻辑顺序
三、( 课后习题二)文章叙述了刘和珍 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么样一个 人? ⑴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 她。……” [?] (2)“能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 的校长……”[?] (3)“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4)“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 (5)“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 然前往的。” [?]愤Biblioteka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记念刘和珍君
痛惜赞颂爱国青年 说 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悲
小结
不说
(情感因素〕
悲愤至极 言不尽意 愤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 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 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 激昂的、仇恨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 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 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 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 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 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
5、“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 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个并列复句,恰当的评价了“三一八” 惨案对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 世上活着,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 “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 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 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 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训练: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解析版)
课时训练:记念刘和珍君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他在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地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他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他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写基础,描绘人物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望文生义。
②“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③“目不斜视”,眼睛不看旁边。
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
此处可用“目不转睛”。
④“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⑤“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
形容不敢作声。
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
⑥“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座城市全民阅读的水平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城市的软实力,也是衡量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C.淮南志高神州欢乐园坚持自主动漫原创、传统演艺为最大特色,区别于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定位为世界级动漫文化产业园区。
D.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掩口鼻呼吸,以减少吸入浓烟,切忌不要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的方向逃生。
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C项,缺少介词,在“坚持”后添加“以”。
高中语文 第07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01课时)1.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家、家和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小说集《》《》《》、杂文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长歌当()哭(2)桀骜()()(3)喋血()(4)殒身不恤()(5)惩创()()(6)立仆()(7)洗涤()(8)惮()(9)攒射()(10)尸骸()1.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07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02课时)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有始无终。
②面对被台风拔掉的树木和毁掉的房舍,一向坚强的老农也话语哽咽,很想长歌当哭。
③许多腐败分子不仅上有保护伞,而且还广有羽翼。
因此,与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有其艰苦的一面。
④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决不能见其殒身不恤,而应该给予其大力的表扬和丰厚的奖励。
⑤世界上总是有这么的一些人,他们百折不挠,在原本就没有的“路”的地方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①√②×③√④×⑤√1.文章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用了哪些描写神情举止的词语?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精神、性格?“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全年《莽原》周刊---- 向往革命,渴求真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参加学潮斗争----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对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有思想,有远见,责任感强烈;“欣然前往”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敢于斗争、热忱爱国;“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可爱的青年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又是什么意思?运用了讽刺和反语。
这句话一方面是表现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揭露执政府的卑劣凶残暴虐。
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
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说明什么?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其意在说明请愿的收效不大,表明作者不赞从徒手的请愿方式。
必修1学案:第三单元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徘徊·徜徉【辨析】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慢慢走”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
作“慢慢走”讲时,“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
另外,“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
(2)爆发·暴发【辨析】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
“爆发”指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疫情等具体事物。
(3)竟然·居然【辨析】“竟然”和“居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因与原来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的语气。
“竟然” 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
“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
“居然”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4)干练·熟练【辨析】两者都有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意思。
但它们语义的侧重点不同。
“干练”指既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
“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得纯熟”。
2.易错识记:(1)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4)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也说目不忍睹。
(5)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人生充满了得意与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
得意时徜徉花间小道不可忘形,失意时徘徊犹豫不必自弃。
(徘徊·徜徉)(2)一位双眼视力1.0的选手参加了视力残疾人柔道项目,并且拿了金牌……如此令人汗颜的一幕居然就发生在雅加达亚残会上。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知识概览·【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鲁迅全集》。
【重点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评述“三一八”惨案。
读这篇课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几个方面,概括一下鲁迅对每一方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难把握全文内容了。
作者对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彻。
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当然也包括“惩创学生”的“八国联军”,还有“中外的杀人者”,但本文锋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
对爱国青年,鲁迅突出地描写了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
处于中间状态的“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奋然而前行”的方向、目标是哪里?作者在本文中没有直述,可以从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控诉中领悟得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记念刘和珍君》原文赏析素材
原文赏析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几难烈士悲痛的追悼,阐明写本文的起因。
第一小段写参加追悼会的人要求作者写点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
本段一开始就写明开追悼会的时间和地点。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出鲁迅的悲愤难遣的心情。
然后写和程君的谈话,很自然地引到写纪念文章的事。
这里的“正告”,是郑重地提醒的意思,表现了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是来自群众的强烈的要求。
第二小段指出写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起因—刘和珍君生前是个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的青年。
在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下,不但鲁迅等所编的进步刊物往往停刊,“有始无终”,而且这些进步刊物的读者也常常有被迫害的危险,所以“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和珍竟“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毅然”两字有力地表现了刘和珍是个敢于反抗黑暗、追求进步思想的青年,这是下文写到她勇敢地领导同学反对杨荫榆和向段执政府请麒的思想基础,也是鲁迅“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纪念她的重要原因。
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同一营垒中的革命同志。
“生活艰难”主要指当时的黑暗现实。
这段两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达了鲁迅悲愤万分的心情,是对于当时“屠伯们逍遥复逍避”的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作者誓为改变当时黑暗现实而战斗的决心。
第三小段指出写本文的另一个重要起因——反动派在屠杀爱国青年后,竞又指使它的帮凶文人吹出“阴险的论调”,真是凶残卑劣极了!所以必须写出此文,作为祭品献给死者。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这句话本身就说明鲁迅已愤怒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不是人世,而是狐鼠昼行的禽兽世界。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一句,是直接控诉反动派屠杀青年的血.腥罪行的,这样大量的鲜血,“洋溢在我的周围”,把我泡了起来,使我连呼吸、看、听都异常艰难,哪里述能说什么话?“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一句,长歌指放声悲歌,当,代替,哭,哀哭,哀痛。
这句的意思是说,用写文章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和追悼先烈,在先烈刚刚牺牲、作者内心剧痛时是不容易办到的,只有等过一段时间,悲痛的心情稍平息时,才能真正“痛定思痛”,再回想以前的悲痛。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3.7 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A .黯.然( ) 执拗.( ) 寥.落( ) 攒.射( ) B .菲.薄( ) 噩.耗( ) 绯.红( ) 恪.守( ) 答案:A.àn niù liáo cuán B .fěi è fēi kè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 .长歌____哭 洗____旧迹数见不____ 不屈不____B .销行寥____ 殒身不____而不舍 殚精竭____答案:A.当 涤 鲜 挠 B .落 恤 锲 虑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 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广有羽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 桀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喋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殒身不恤....的事实 殒身不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微薄(2)到处都有帮凶(3)形容性情倔强(4)流血满地(5)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3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Word版含答案
7 记念刘和珍君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流言”“屠刀+钳口术”,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作者列举两种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今天,一组名为“请允许我为您戴上口罩”的照片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被疯传。
雾霾天气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恶劣天气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北大学子巧妙地使用了口罩这个文化符号,还“特地”请北大老校长蔡元培等先贤来“代言”,向世人传递想要改变环境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份“口罩上书”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蓝天白云的呼唤,更感受到了他们心中深深的责任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即使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赁.屋( ) 浸渍.( ) 噩.耗( ) 洗涤.( ) 屠戮.( ) 绯.红( ) 桀骜.( ) 踌躇..( )( ) 【答案】 lìn zì è dí lù fēi ào chóu chú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干⎩⎨⎧干.练( )毫不相干.( )(2)攒⎩⎨⎧攒.射( )积攒.( )(3)落⎩⎨⎧寥落.( )一字不落.( )落.枕( )(4)抹⎩⎨⎧抹.杀( )抹.墙( )抹.脸( )【答案】 (1)ɡàn ɡān (2)cuán zǎn (3)luò là lào (4)mǒ mò mā 2.语境辨析法(5)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欢迎,但要薄.( )利多销。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1)
第三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86()A.编辑.(yì)黯.然(àn)淋.漓(lín)B.噩.耗(è) 不惮.(dān) 立仆.(pū)C.诧.异(chà) 踌.躇(chóu) 血痕.(hén)D.殒身不恤.(xù) 绯.红(fěi) 尸骸.(hái)【答案】C(A.辑:jí,B.惮:dàn,D.绯:fēi)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89950287()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________。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________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____,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作茧自缚畏首畏尾B.刻不容缓玩火自焚畏首畏尾C.刻不容缓作茧自缚举棋不定D.间不容发玩火自焚举棋不定【答案】 C3.对下面的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88()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沉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B.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突出沉默的作用,表达作者最大的愤怒。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表达作者的愤怒,并呼唤激励后死者,语气高昂激越。
D.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鲜明而有力地预示了沉默的中华民族将爆发革命惊雷。
【答案】 A4.作者结尾写道:“呜呼,我说不出话。
”这样写的用意是导学号89950289() A.心情过于激动、忧伤,实在写不下去。
B.表示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故意虚设,让人们共同抨击反动当局。
C.与第一部分照应,作者深感“言不尽意”,还有许多话要说,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下)):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doc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
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
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
《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
你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你无惧无畏,坚忍刚强,桀鹜不驯,爱憎分明。
年仅22岁的你虽然只是一个学生,却不为势力所屈,不为强权所服,有主见,有远见。
祖国主权遭侵,你欣然前往请愿,枪林弹雨中,你殒身不恤。
你是一个敢于抗争、为民族献身的英雄。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
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课内挖掘】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不顾个人安危,向执政府请愿,虽被反动派杀害,但这种爱国行为却体现了刘和珍等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悼念死难烈士,控诉反动政府,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适用话题] ①汲取时代新思想,做有责任感的人;②正视现实;③永不屈服;④忘记与铭记;⑤爆发与灭亡;⑥沉默;⑦生命的意义;⑧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⑨唤醒。
【课外运用】示例一: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不难理解。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运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天灾频仍,征战连年,家破人亡,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这种哀痛是刘和珍们这些战士的心灵本色!……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践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干家。
面对黑暗专制,他们显示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
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千千万万个刘和珍用血肉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待到春满人间,“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幸福、快乐地在“丛中笑”?示例二:相比之下,徐志摩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随性自由地写下他的感受。
但鲁迅没有也不能,他总把自己当作唤醒年轻人的工具,可以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回信,晓以大义;也可以夹着他们破烂的布鞋,穿过几条大街去找鞋匠。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1.【解析】选B。
A项,“涤”应读dí;C项,“绯”应读fēi,“菲”应读fěi;D项,“缕”应读lǚ。
【穿针引线】●禅、蝉、掸●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注意:其后不能再跟宾语。
)2.【解析】选A。
B项,戳—戮;C项,碟—喋;D项,霭—蔼,魂—魄。
【穿针引线】●债、绩、啧●桀骜:倔强。
3.【解析】选C。
“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多形容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
用在此处合适。
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并非指唱歌,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有贬义,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
D项,“有始无终”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此处强调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否则,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应该用“前功尽弃”。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A项,“造成……遭到伤害”,句式杂糅,可将“造成对”改为“使”;B项,“成绩……得到了回报”,搭配不当,可删掉“和取得的成绩”;D项,结构混乱,应将“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解析】用“罗网”是指反动派有目的去抓去杀,而学生们的惨状,充分证明反动派是布下“罗网”谋杀爱国学生,所以只要分条阐述出学生的惨状即可。
答案:①背部中枪,说明学生是在冲突中被有计划地蓄意杀害;②“其一是手枪”,说明有军官指挥进行杀害,这次惨杀是有组织、有准备的;③受伤后“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表明他们是以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是蓄意谋杀。
6.【解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抓住两个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其含意;再次要全面而深入地表达作者对三个女子的赞扬和崇敬之情,更揭露出反动派的无耻。
答案:(1)这句话把记叙、议论、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强有力地赞扬了三个女子在斗争中所表现的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令人感到惊心动魄,极其辛辣地批判了当局者的凶残无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了,但是刘和珍、杨德群等青年在反动政府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至今令人佩服。
②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③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冷静地思考环境保护问题。
④刘和珍等进步青年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鲁迅先生忍不住内心的悲愤,提笔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记念刘和珍君》。
⑤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创造,无疑都取决于艺术家们苦心孤诣、孜孜不倦地耕耘和探索。
⑥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答案】C【解析】①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褒贬误用。
②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使用正确。
③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此处望文生义。
④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此处应该用“骇人听闻”。
⑤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使用正确。
⑥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教。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说,“看客”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这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被看者给看客提供了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B.我将深味这浓黑的非人间的悲凉;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C.在不少省份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新建或改建的视频监控点迅速扩张,有的地方出现了商业机构为攫取巨额利润而推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
D.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答案】A【解析】B项,多项定语顺序不当,“悲凉”前面的“非人间的”是表领属的定语,“浓黑的”是形容词定语,按照多层定语的递加顺序,“非人间的”应该移至“浓黑的”前面。
C项,成分残缺,在“推动视频监控系统”后面加“建设”。
D项,句式杂糅,“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与“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两种说法保留其一。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
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答案】 C【解析】“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和“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排除A、B两项。
由下文的“但”字可知,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
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了,“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
”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
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
【答案】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解析】本段文字主要写王富仁对毛泽东“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的原因分析。
①处是毛泽东的观点,根据下文的“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和上文的“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很容易填写。
②处根据下文“这个精神素质”中“这个”的指代作用,可推知应填写“鲁迅具有精神素质”方面的内容。
③处根据“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可推断应填写有关“具有独立个性”方面的内容。
5.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
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的清苦、刚直、坦然。
您一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
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您的文章独抒己见,入木三分。
而您的杂文则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黑暗社会,使反动统治者胆战心惊。
【解析】题干要求“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暗示出答案既包括先生的外貌形象,又包括其精神形象。
外貌形象要参照先生的画像,刻画外形特点;精神形象要求挖掘出他的性格及其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品质。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文学家之魂[日本]内山完造①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
这与郭沫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
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一切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②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
先生说:“带他来见我。
”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
”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
③不久后先生收到从南京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委婉,大意如下:④前几日得见老师,激动欣喜之情不胜言表。
老师现在卧病在床,而针对老师的逮捕令已发出十年,至今未撤,作为您的学生,我的立场也很尴尬,所以一直想撤销对您的逮捕令,可是如果我现在自行撤销的话,只怕日后您会有所不满,所以特询问您的意思。
⑤那天鲁迅先生又晃悠到我家,说道:“老板,今天我可遇上了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哦。
上次从南京来看我的那家伙居然给我来了封信,言辞恳切委婉至极呀,说是想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呢。
我可不同意,所以这就来给那家伙回信了。
”“好不容易撤销了,那不是很好吗?”我问他。
他回答说:“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所以信中已说明让那家伙不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了。
”⑥之后先生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已到了要选择疗养地进行专门疗养的地步了。
须藤医生建议到镰仓疗养,因为东京耳目太多,实在不适合调养身体。
我个人觉得云仙还不错,先生肯定会喜欢,于是就预先把房子租好了。
⑦先生本来预计八月一日动身前往云仙,可从南京来了几个探病的,说他病情有所好转,建议他去德国漫游一趟。
⑧后来先生告知我:“老板,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去云仙了,现在那些家伙来让我去德国留学,说为避免蒋的骚扰最好还是去德国。
去云仙的话我就成了一个逃兵,也就意味着我输了,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去了。
”先生决心已定,只要是他说“不”的事情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虽然略显顽固,但也有一定的好处。
⑨每次说到“藤野先生”的事,先生总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致,仿佛那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一般,而《藤野先生》一文现已收入“岩波文库”的翻译集里。
据说先生在北平的时候,书桌前挂有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天在这张照片面前学习,当困意来袭想偷懒的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就又奋发起来继续学习。
每次谈到翻译的事情时他定会强调要把《藤野先生》一文译出来。
对于在日本的诸多事情,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他从来都是态度分明,可是对于藤野先生,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报以百分百的敬慕之情。
⑩对于中国,特别是中国人,他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
我在《活中国的姿态》这本漫谈书中写到中国的优点,可对此先生却批评道:“老板,这可不行啊。
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得意忘形的。
书总要起点教育作用,所以还是得彻头彻尾地多加批评才是。
”我回答说:“可是,这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一个优点啊。
”先生遂又回道:“要是我就不会这么写,但因为是老板写的,我也不多说什么了,要换成我,是断然不会这么写的。
”语气依然强硬,坚决批判中国人的缺点。
⑪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阿Q正传》,因为该书描写了中国全体国民的姿态,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写我”。
而主人公阿Q的性格是中国全体国民性格的缩影,由于该书毫不留余地地加以揭露和描写,以至于有些人看完后要起来抗议。
⑫但是先生并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实际上他真的在担心着中国的命运,记得他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未来如同阿拉伯沙漠,国内由于战争在不断地沙漠化,而国外又在不断地加速扩大沙漠化,两个方向都在不断地沙漠化。
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四万万民众将被逼到饥饿的战线上,到这时,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不幸了,而是中国全体国民的不幸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先生把中国的未来清晰地摆到了自己的眼前,这番话也表明了他的意思,即: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④⑤两段写鲁迅先生拒绝学生撤销逮捕令一事,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因此,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
B.文章中间部分插入“宪兵队长学生来看望先生”和“提及藤野先生”两个情节,既表现了作者和先生的关系密切,又对先生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C.文章第⑪段“这是在写我”,表明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中国人进行了毫无掩饰的批判和揭露,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能在他的文章里剖析自己的灵魂。
D.文章结尾“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一句,如警世之钟,既响在历史的时空里,又对今天有警策作用,这也表明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
【答案】A【解析】A项,“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和“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不对,反映的应该是鲁迅先生要与敌人进行彻底的斗争的心理。
7.联系全文,谈谈“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一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