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1 单 细 胞 原 生 动 物 寄 生 虫 病 .
色, 鱼体 出现 严 重 弯 曲等 。 主要 危 害鲢 、 鱼 种 , 病 率 高 、 鳙 发 死 亡率高 , 流行 于 5 8月 , ~ 8月之 后是 自 内瘴症状 。
() 3 九江 头槽 绦 虫病 。 鱼体 重 减轻 , 表 黑色 素增 加 , 病 体 离群 独 游 , 有恶性 贫 血 , 重时 前肠 第 一盘 曲胀 大 呈 胃囊 并 严
关 键 词 淡 水 鱼 类 ; 生 虫 病 ; 害 ; 治 措 施 寄 危 防 中 图分类号 ¥ 6 .. 9 51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0 —5 3 (0 8 1 — 2 2 0 0 7 7 9 2 0 )6 0 6 — 2
随着 我 国淡 水 渔 业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 殖 密 度 越 来越 养 大 , 病发 生机 率和 危 害性 也 不断提 高 , 鱼 已逐渐 成 为制 约 国
寄 生 虫 对 鱼 类 的影 响 显 著 时 可 引起 宿 主生 长 发 育 缓
跳 出水 面 , 造成 成 批死 亡 。 要 流行 于 初 冬和 春 末 , 其 能 主 尤 是密 集放 养 的越冬 池易 感染 此病 。
() 5 车轮 虫 病 。 鱼 类很 普 通 的 原 虫病 , 重 时 鱼 体 分 是 严
发 育 受 影响 , 者可 至死 亡 。 是 毒 素 的作 用 。 生 虫在 寄 重 四 寄
( ) 环 虫 病 。 我 国饲 养 鱼 类 中致 病 的有 鳃 片 指 环 1指 在
虫 、 指环 虫 、 指环 虫和 坏鳃 指 环虫 。 要 寄 生于 锶部 . 鳙 鲢 主 严
生过程 中 , 代谢 产物 排泄 于 宿主体 内。 其 有些寄 生 虫还 能 分 泌特 有 的有 毒物 质 , 宿 主产生 一定 的影响 。 对

胖头鱼的养殖技术

胖头鱼的养殖技术

胖头鱼的养殖技术胖头鱼的养殖技术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胖头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胖头鱼的病害防治疾病防控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

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

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

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大水面常见的寄生虫病有: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

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

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

分两种:a、原发性出血病: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

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胖头鱼的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

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胖头鱼的苗种放养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群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淡水鱼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伊氏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患鱼体表,若有白点现象,则可判断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多灵定等。

也可以通过水温升高、加氧等方法提高水质,促进鱼体自我免疫力的提高。

2.口气病
治疗方法:常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土霉素等。

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

3.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鳃部出现发炎、红肿,鳃组织出现溃烂,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鱼体鳃部是否发红、肿胀、有溃烂现象,判断是否为烂鳃病。

4.鳃腐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强效消毒剂进行清洗,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也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四环素等。

5.水霉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药物进行防治,如双氧水、金银花等。

同时,要增强水体的清洁度,加强水质管理。

总之,针对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十分必要,养殖者要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鱼群发生疾病,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用硫酸铜防治鱼病注意事项

用硫酸铜防治鱼病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 导致水产动物生长缓慢、死亡等。硫酸铜 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抑制寄生虫繁殖 ,减轻病症。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用药方 式和浓度,避免对水产动物造成伤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使用方法
01Βιβλιοθήκη 确定鱼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
02
将硫酸铜溶液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注意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根据鱼池大小和鱼群密度,计算所需硫酸铜溶液的量,并准确
03
称量。
使用方法
在晴朗天气下使用,避免在阴雨天气或清晨使用,以 免影响药效。
避免与碱性药物或其他重金属盐类同时使用,以免产 生有害物质,影响鱼群健康。
02
用硫酸铜防治鱼病的适用 范围与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1
硫酸铜溶液对鱼类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可以有效防治细菌性鱼病,如赤皮病、烂鳃 病、溃疡病等。
2
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小瓜虫、孢子虫等 ,硫酸铜溶液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但对于病毒引起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鲤鱼 痘疮病等,硫酸铜溶液的治疗效果有限。
硫酸铜使用后的处理与储存
处理水体
使用硫酸铜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养殖水体,避免药物残留对 水体造成持续污染。
储存安全
硫酸铜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避免阳光直射。
04
使用硫酸铜防治鱼病的优 势与局限性
优势
广谱抗菌
硫酸铜对多种细菌和真菌 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 预防和治疗常见的鱼类感 染。
度。
A
B
C
D
使用限制
某些国家和地区对硫酸铜的使用进行了 限制或禁止,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淡水鱼指的是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淡水鱼种类有8600余种。

淡水鱼和一般的动物一样,都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危害整片海域的鱼种。

那么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水霉菌对寄生无严格的选择性,各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

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入池前用“种苗净”1/3000药溶泼洒。

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二、竖鳞病初步确诊,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引起。

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式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

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天~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

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

浅析养殖季节鲫鱼常见疾病和预防

浅析养殖季节鲫鱼常见疾病和预防

浅析养殖季节鲫鱼常见疾病和预防摘要: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养殖。

由于养殖环境、饲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鲫鱼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对养殖季节鲫鱼常见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关键词:鲫鱼,养殖,疾病,预防一、鲫鱼常见疾病1. 白点病白点病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白点虫寄生引起。

患病鱼体表出现像盐粒一样的小白斑点,严重影响养殖效果。

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出现疫情,会造成重大损失。

2. 鱼霉病鱼霉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水温偏高、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出现。

患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或黄色的霉斑,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溃疡和腐烂现象。

3. 风险浮肿病风险浮肿病是由饲料成分不均衡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常见疾病,在饲养季节易发作。

患病鱼体腹部明显肿胀,严重的话鱼体会明显变大,对鲫鱼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4. 肝胰脾炎肝胰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

患病鱼体腹部变红、肿胀,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腹水和脾脏肿大的现象。

5.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饲料过度和营养过剩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腹部脂肪堆积增多,影响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鲫鱼养殖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饲料残渣和污染物对鱼体的影响,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质清澈。

2. 合理投喂合理配比饲料,注意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保证鲫鱼的饮食营养均衡。

3. 加强防疫定期对鲫鱼进行疫病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采用农药对水面进行喷洒杀菌等防疫工作。

4.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鲫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的养殖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疫情的扩散,保证鱼群的生长和健康。

5.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环境变化,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

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1.1 单细胞原生动物第一,隐鞭虫病。

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

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

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

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

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

孔雀鱼染上疾病怎么办?孔雀鱼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孔雀鱼染上疾病怎么办?孔雀鱼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孔雀鱼染上疾病怎么办?孔雀鱼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孔雀鱼是观赏性极强的一种鱼类,深受鱼友的青睐。

而在孔雀鱼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白点病、烂尾病、针尾病、水霉病等,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需及时防治。

那么,孔雀鱼染上疾病怎么办?现将孔雀鱼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孔雀鱼白点病发病症状: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毫米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

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

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诱发病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

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防治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

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二、孔雀鱼烂尾病发病症状:孔雀鱼烂尾症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诱发病因:遭受气单胞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三、孔雀鱼针尾病发病症状: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10日龄内的鱼苗、一到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容易患病。

成鱼较少感染。

诱发病因:①应激性夹尾:例如长途运输的鱼、突换水质的鱼、以及捕捞时受惊过或强光等等外界刺激,都会导致鱼体的应激反应而发生夹尾的。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作者:朵胜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5期摘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在较为稳定情况的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 寄生虫病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

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

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

所以,要高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90%以上。

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60%以上。

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一、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3)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4)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5)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

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

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鳜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养殖较为广泛。

然而,在鳜鱼养殖的过程中,病害问题也经常出现,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鳜鱼的健康生长和增加养殖收益,必须加强鳜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下面将从水质管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鳜鱼养殖的基础,对病害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水质管理的要点:1.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

保持水质的稳定,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消毒处理:在投放新鱼、更换水源或遇到疫情暴发时,应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池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卫生。

3. 建立生态环境:增加水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如投放一定量的活性菌剂或添加优质的微生物处理剂。

这些有益细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二、饲养管理在鳜鱼养殖的过程中,正确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饲养管理的建议:1. 合理投喂:根据鳜鱼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水温,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避免过度投喂,避免水质的恶化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 饲料质量:选择优质饲料,并定期检验饲料的品质。

饲料中不应含有有害或变质的成分,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

3. 定时清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废弃物和残渣,保持水质的清洁。

废弃物堆积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源,容易导致鱼病的暴发。

三、疫病防治要预防和控制鳜鱼养殖中的病害,重要的一环是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害的预防与防治方法:1. 鱼疫害:对于常见的鱼疫害如鳜鱼红点、细菌性败血症等,可以采用热处理、药浴和疫苗接种等方法进行防治。

2. 寄生虫病:对于鳜鱼的常见寄生虫病如鳜鱼鳃虫病、锚头虫病等,可以采用加热消毒、灭菌和投药等方法进行预防与防治。

3. 水霉病: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可以采用消毒、增氧和投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对指环虫、车轮虫病防治的新认识

对指环虫、车轮虫病防治的新认识

二、指环虫、车轮虫对养殖鱼类的危害形式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直接导致鱼死亡。我们知道,鱼是用鳃呼吸的, . 而指环虫、车轮虫侵袭鱼的主要部位正是鱼的鳃部,这 就等于扼住 了鱼的生命要道 。鳃组织被寄生虫侵袭后,
52
l重匦 国量
的肝胆一旦 出现 问题 ,它的抗病力必然下降,它不仅很 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也很容易感染寄生虫疾病,关于 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研 究。
就 能 治好鱼 病 的道 理 。
轮虫的主要危害不仅仅是鱼苗、鱼种,在成鱼养殖中的 发生率很高,9% 0 以上的成鱼池都发生过指环虫病或车
轮虫病 ,危害也很严重,有的甚至超过苗种池。许多鱼 池发病时并没有特殊症状 ,若感染指环虫,鱼的鳃盖并
不张开,鳃丝呈鲜红色只是粘液较多,外观正常,吃食 也正常 。有的有浮头、游动缓慢症状 ,有的不表现症状
终窒息死亡。如遇 阴雨天气,水体溶氧不足,无异于雪
上加霜,就会加速病鱼死 。从这一点来讲,指环虫、
生。许多鱼药生产企业 旨先推出杀灭指环虫、车轮虫的 专用药物,现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果。下
面,根据 自己多年的鱼病防治实践,结合典型实例 ,谈
车轮虫的危害性不亚于细菌性疾病,只不过对它们的治
笔者所看到的鱼病防治教科书和技术资料,在介绍 指环虫、车轮虫病 时几乎都这样写道 :主要危害鱼苗、 鱼种,病鱼暗黑消瘦、不摄食。若是指环虫危害,鳃丝
布满白色群体,严重感染时鳃丝失去鲜红呈暗灰色且粘
老三病和病毒性出血病 ,而寄生虫虽然对养殖鱼类具有
破坏性,但不会造成大量死 ,特别在成龟养殖池中更 不会造成大量死 。正是由于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许多 渔 民当发现池鱼死亡时, 先想到的就是杀菌,比如用

黑鱼常发疾病与防治

黑鱼常发疾病与防治

黑鱼常发疾病与防治1. 黑鱼简介黑鱼,又称鲇鱼、青鱼、鲩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

黑鱼体形扁平,前背部略圆,后背部扁平,头部端部圆钝,眼小,口大,呈横向裂口,口角延至眼下。

黑鱼的身体颜色以深色为主,背部为灰色至暗灰色,腹部为白色或银白色。

黑鱼生命力强,耐寒、耐热、耐酸碱,适应性强,是人们常见的美味鱼类之一。

2. 黑鱼常见疾病虽然黑鱼适应性强,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疾病。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黑鱼常见的疾病。

2.1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病以明显的出血为特征,患病鱼体表布满黑色颗粒,内脏充血,腹腔积液,肝脾肿大。

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口服抗生素,如金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等,减少饵料量和次数,保持水质的清洁卫生。

2.2 霉菌感染病黑鱼的霉菌感染病,以呼吸道、肠道、皮肤等为易感部位,症状主要为体表出现白色须丝状物,肠道充血、肠壁薄弱等。

如出现该类症状,可使用葡萄糖酸钙、清泻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及时更换饵料,保持水质的清洁卫生。

2.3 细菌性疾病黑鱼的细菌性疾病常见的为烂尾病和溃疡病。

烂尾病的主要症状是鱼嘴张不开,不能进食,鱼体侧卧,眼球突出,身体浮起。

同时,患病鱼体外部出现红斑、烂尾、鳍条红肿等症状。

而溃疡病,则是指患病鱼体表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创面,并且经常伴随有白色浑浊分泌物。

针对以上症状,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素、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在治疗中还需要注意及时更换饵料,保持水质的清洁卫生。

2.4 寄生虫疾病黑鱼的寄生虫疾病常见有两类,一类是鳃蚓病,即寄生在鳃腔内的蚓虫病。

患病鱼的鳃叶会出现红、肿、脱落等症状,导致鱼难以呼吸。

另一类是沟棘线虫病,线虫寄生在体表和肌肉内,会引起黑鱼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和体表呈凹凸不平的状况。

针对黑鱼的寄生虫疾病,可以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同时对水质和饵料也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黑鱼疾病的防治措施疾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因此,黑鱼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质、管理饵料、加强饲养管理、营养合理等方面的工作。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

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2、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放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鱼池用苦楝树枝叶15公斤分别浸泡于池中。

用2%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5分钟以上。

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枝叶20—30公斤煎汁全池遍洒。

二、孢子虫病:1、症状:鱼类大量寄生孢子虫后,引起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表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种类有球虫病、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2、防治方法:清除塘底的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或氯制剂进行彻底清塘,以杀死冬眠的孢子。

不要到有该病的地区购买鱼种;外地购买的鱼种下池前用聚维酮碘浸浴15—20分钟。

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1.5%“孢虫杀”连喂3天,第4天用“鱼虫灭”全池泼洒1次。

三、锚头鳋病:1、症状:锚头鳋是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和体表组织,吸取营养液,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红色斑点,并容易被水霉所附着。

病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流动迟缓。

2、防治方法:鱼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用松树枝叶10公斤左右,扎成几个小捆,插挂在池塘周围。

对于发病的鱼种,可采用高锰酸钾浸浴。

四、斜管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于鱼类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的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

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靠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2、防治方法:用氯制剂彻底清池消毒,杀死病原体。

鱼种入池前,用0.2%食盐水或5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一、车轮虫病:
1、症状: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

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2、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放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鱼池用苦楝树枝叶15公斤分别浸泡于池中。

用2%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5分钟以上。

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枝叶20—30公斤煎汁全池遍洒。

二、孢子虫病:
1、症状:鱼类大量寄生孢子虫后,引起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表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种类有球虫病、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2、防治方法:清除塘底的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或氯制剂进行彻底清塘,以杀死冬眠的孢子。

不要到有该病的地区购买鱼种;外地购买的鱼种下池前用聚维酮碘浸浴15—20分钟。

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1.5%“孢虫杀”连喂3天,第4天用“鱼虫灭”全池泼洒1次。

三、锚头鳋病:
1、症状:锚头鳋是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
和体表组织,吸取营养液,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红色斑点,并容易被水霉所附着。

病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流动迟缓。

2、防治方法:鱼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用松树枝叶10公斤左右,扎成几个小捆,插挂在池塘周围。

对于发病的鱼种,可采用高锰酸钾浸浴。

四、斜管虫病:
1、症状:该虫寄生于鱼类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的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

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靠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2、防治方法:用氯制剂彻底清池消毒,杀死病原体。

鱼种入池前,用0.2%食盐水或5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

五、日常管理
加强鱼病防治,平时每半个月用漂白粉250克溶解于水.在食场周围泼洒,连续泼洒三天,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籽、食盐防治细菌性鱼病。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溶于水后,进行全池泼洒防治寄生虫病。

同时要注意防治烂鳃、肠炎、赤皮、白头白嘴、车轮虫病。

如果鱼池青泥苔过多,可全池泼洒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药 0.7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或每亩用草木灰50公斤,撒在青泥苔上,使青泥苔不见阳光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