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综合应用探索规律(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第2节 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节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各种基本平面图形;2.掌握直线、线段、角、三角形等概念;3.能自己设计图形中的规律,并解决相关问题;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记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2.掌握直线、线段、角、三角形等概念;3.能自己设计图形中的规律,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案;2.黑板、粉笔;3.直尺、量角器等画图工具;4.适量的图形模板。
四、具体内容1. 引入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图形模板,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猜测和描述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共性和区别。
例如:- 两个相等的圆,放在一起,就成了什么图形? - 在两条平行线上,段落别的五角星;在两条相交线上,放一个五角星;画两条相交线,顺时针旋转90度,再画一个五角星。
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习直线、线段、角的概念•直线是没有端点的、无限延伸的线条;•线段是有端点的、有限延伸的线条;•角是由两个相交的线段所形成的象限。
3. 学习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由三个线段所组成的图形;•三角形有三个内角,和三个外角;•三角形可以根据角度分类,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4. 探究图形中的规律老师可以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例如: - 将一个正方形顺时针旋转90度,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 给定三角形ABC和一点P,如何用直线连接点P和三角形三个顶点,使得三角形的周长最小?提醒: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时,可以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形,并找到其中的规律。
五、教学示范•常见基本平面图形;•直线、线段、角、三角形的定义;•图形中的规律。
六、教学评价1.能正确认识和命名基本平面图形;2.能理解直线、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概念;3.能自主设计和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举例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过程中,积极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可能性北京版 (2014秋)(2)
《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通过复习,回顾事物出现具有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中又有可能性大小和可能性相等几种情况。
2、通过游戏活动,亲身感受身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培养学生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材编写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很浓,能够准确地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但对这部分知识所形成的网络很模糊。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罗列出可能发生的结果。
在板书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能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简单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但对较复杂的游戏规则的判断有点困难。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设计的“闯关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不解的困惑。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事物出现具有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中又有可能性大、小和可能性相等几种情况。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和较复杂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重点:可能性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判断较复杂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教具准备:课件、骰子、硬币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1、师出示:骰子和硬币。
师:老师每个手上将拿一样物品,请同学们猜一猜,我的左手上拿的是什么?(出示物品)师:不交换物品,那右手上又会是什么呢?为什么?还可以怎样表达?引出关键词(可能、一定、不可能),并板书。
2能性) 1现象呢?想一想!B: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根据数量来判断)2 生:A、B桶中做摸球游戏,不公平;C:根据每种颜色的数量相等,也就是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游戏公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课时 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课时——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如对称图形、相似图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中是否存在规律。
2. 探索新知(1)观察图形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剪纸、拼图等方式,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3)推理验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的结果,进行推理验证,总结出图形中的规律。
3. 实践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与图形规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图形规律运用到其他领域,如艺术、建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探索图形规律过程中的收获,并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的作品,看是否能体现出对图形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是否能独立运用图形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探索规律教案 北京版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预案:
(1)画图法;
(2)列表法;(3)假设法:。兔来自(32-2×10)÷(4-2)
=12÷2
=6(只)
鸡:10-6=4(只)
教师:假设全都是鸡,先算出的是哪种动物的只数?
鸡:(4×10-32)÷(4-2)
解一:如果拿出40张8分的邮票,余下的邮票中8分与4分的张数就一样多。
(680-8×40)÷(8+4)=30(张),
这就知道,余下的邮票中,8分和4分的各有30张。
因此8分邮票有
40+30=70(张)。
答:买了8分的邮票70张,4分的邮票30张。
也可以用任意假设一个数的办法。
解二:譬如,假设有20张4分,根据条件“8分比4分多40张”,那么应有60张8分.以“分”作为计算单位,此时邮票总值是
4 χ+2( 10- χ)=32
解:设鸡有χ只,那么就有(10- χ)只兔。
42χ+4( 10- χ)=32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1.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你想说点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难点: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探索规律
1.画图法
2.列表法
3.假设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5分钟)
2022年北京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精品学案(附答案)
4探索规律工程内 容1.填空。
(1)1234 4123 3412 ( )(2)东西南北 北东西南 南北东西 ( )2.将一堆围棋子按照一白二黑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第13个棋子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第18个和第20个棋子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分析与解答:(1)先按一白二黑的顺序摆出13个棋子;再把一白二黑的3个棋子看成一组,它们重复出现。
可以发现,每3个棋子一组,13个棋子可以分成4组还余1个,即13÷3=4(组)……1(个)。
余下的这个棋子是下一组的第一个,一定是( )的。
(2)同样,18÷3=( )(组),18个棋子可以分成( )组,则第18个棋子一定是( )的。
(3)20÷3=6(组)……2(个),20个棋子可以分成6组还余2个,余下的这2个棋子,一个是下一组的第一个,一定是( )的,另一个是下一组的第二个,一定是( )的。
3.利用有( )数的除法,可以解决某些图形有规律的摆放的问题,并能进行计算和推测。
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多少个三角形5.有一串珠子,按“三黑二白〞排列。
(如下列图)想一想,第28个珠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第40个呢●●●○○●●●○○●●●○○……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有余数的除法。
学具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旗假设干面。
参考答案1.(1)2341(2)西南北东2.(1)白色(2)66黑色(3)白色黑色3.余个5.黑色白色 3.7数的分与合(1)工程 内 容1.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蚂蚁; (2)黑蚂蚁排第( )。
2.思考:把4个香蕉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样分3.阅读教材第3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分析与解答:把( )个胡萝卜分给( )只小兔,可以有不同的分法:(1)一只小兔( )个,另一只小兔( )个。
(2)一只小兔( )个,另一只小兔( )个。
(3)一只小兔( )个,另一只小兔( )个。
(4)一只小兔( )个,另一只小兔( )个。
根据分的过程,填一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第2课时 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课时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常见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让学生学习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细节中发现共性中,锻炼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此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准备1.教具:图形卡片;2.学生需要准备的工具: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两个图形,它们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出示图形卡片1、2)2.确认:同学们认为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对应边、对应角)3.激发:同学们认为是否有规律可以总结?2. 呈现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3,同学们请观察它和前两个图形的相似之处;2.让同学们探究相似之处并总结规律(可能需要给予提示);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为:“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成比例”。
3. 实践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4,同学们请判断它是否和前面的三个图形相似(可能需要大家讨论);2.针对同学们的判断,教师带领大家进行探询和验证;3.教师提醒同学们要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
4. 练习1.教师出示类似的图形,让同学们用前面总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求出对应的边长;2.同学们可以在纸上记录计算过程(不要求画图);3.学生可以在课后家庭作业中,练习更多的题目,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1.教师让同学们自己创造近似三角形,并探究它们之间的规律;2.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图形,并解释自己的发现;3.学生可以与同学、家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成比例的规律,并学会了运用这个规律,来推理求解相应的边长。
本节课也为同学们兴趣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细节中发现共性。
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同学们自己总结和创造规律的能力,培养了求解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当注意多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4综合应用 探索规律 (2)
(二)出示
第二组
×9+63.6=93.3
×9+63.36=93.33
×9+63.336=93.333
×9+ =
×9+ =
×+ =
1.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题中的前三道题。
2.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道题都是用和减去加数的差再除以9得到第一个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回文算式,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新授(30分钟)
(一)出示
第一组
8.712÷2÷0.2=
8.7912÷2÷0.2=
8.79912÷2÷0.2=
÷2÷0.2=
÷2÷0.2=
÷2÷0.2=
1.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题中的前三道题。
2.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用你发现的规律把其他算式补充完整,并迅速写出得数。
(三)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得出:这两组中的每一道题,如果不读小数点及运算符号,只读数字,那么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读都是一样的,成为回文数。
三、总结(5分钟)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索规律
备 课
复 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进一步认识回文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与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数感,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进一步认识回文数。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探索规律(二)-1教案.doc
并记录下转化的过3 5 5 5 9 17 19 6 7 883 10师:观察你完成的结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研究的问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第四单元第13课时:探索规律(二)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探索规律(二)》是探究分数化小数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
学生在此之前 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互化以及小 数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探索规律的经验。
但是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 数的规律离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远,在寻找发现规律的突破口以及对规律的理解 都是学生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例子中,循序渐进地在“一 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问题串中 经历观察一猜测一验证一回顾反思等活动,发现并感悟最终的规律。
二、学习目标1. 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判断出一个分数是否能够 化成有限小数。
2. 经历观察一一猜测一一验证一一回顾反思等环节,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 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3. 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回顾经验1. 巩固练习,提出问题预设:有的分数能转化成有限的小数,有的分数不能转化成有限的小数。
什 么样的分数能转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呢? 2. 三思而行,明确方向师: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预设1:可以先举一些分数,观察它们化成的小数,猜一猜什么样的分子, 分母组成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然后再去举例,验证我猜的对不对。
预设2:要是验证之后,发现猜测的不对,还需要再重新猜测,然后再用例 子验证。
反复多次,可能才会发现结论。
()初步猜想,锁定分母认真观察以下这些分数,猜一猜,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它的分子有关,还是分母有关呢?3 9 5 . 17—=0.6、—— = 0.36> — = 0.82、—— = 0.4255 256 405 . .19 5 833 = 0.714285、茶= 0.38、- = 0.625^ —— = 0.837 50 8 100预设1:与分子和分母都有关:因为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分子除以分母。
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或“找出规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这些规律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从而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规律》。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讲解:对规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规律。
(4)练习:设置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5.教学氛围营造:
(1)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
例如:请你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课堂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4.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以趣味性强的情境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规律教案 北京版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推导梯形、三角形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及观察、比较、分析,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3.培养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推导梯形、三角形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种方法吧。
1.折一折、画一画。
剪下附页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每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重合对折,展开后沿折痕分别画出虚线(如87页图1)。
图1每个梯形的虚线就是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拼一拼、想一想。
把图1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87页图2),看图2思考下面问题:梯形的中位线与它的上底和下底的和有什么关系?如果已知梯形的中位线和它的高,怎样计算梯形面积?用字母S表示梯形面积,m表示梯形的中位线,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面积公式是:S=m×h 板书量一量,算一算。
图1左面梯形的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
高是()厘米,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2中位线是()厘米,高是()厘米,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画一画,并充分联想。
找出88页图3每个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中点,再把两个中点连结起来。
连结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的三角形中位线。
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和它的第三边,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m表示的三角形中位线,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面积公式是:S=m×h 板书。
量出图3中每个三角形的有关数据(以厘米为单位),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推导梯形、三角形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
在推导梯形、三角形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索规律》ppt2
1.你是怎么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⑴做一做,说一说。 ⑵数学迷是这么做的,你能看懂吗?
2.滑梯侧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 是2m,下底是5m,高是1.8m,求出它的面积。
(2+5)×1.8÷2=6.3(m2)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高是4cm,上底是5cm, 下底是7cm,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4.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并与同伴交流。
(3+8)×6÷2=33(根)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2022年北京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二)》精美公开课课件
ImageImage 课堂小结
N No o 不进位加法和减法
Im Imaag gee 13
+ 2 No
Image
15
18
- 2 No
Image
16
方法一:用计数器拨并逐一数出
N方o法二:用积木摆出结果No Ima方g 法三e:用算式计算Image
返回
No探索规律(二)
ImageImage 课后作业
No
No
No
ImageImage
Image
返回
No探索规律(二)
ImageImage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N No o 你们能列式解决吗?
Im Imaag gee No
No Image
ImImaNgaogee
No
No
Imag1e3 Im + N ao 2ge Image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返回
探索规律(二)
探索规律(二)
探究
先判断下面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再把他们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返回
探索规律(二)
探究
=
=
=
=
除不尽的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
=
=
≈
≈
返回
探索规律(二)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比如六分之五就不 能化成有限小数。
ImaImgeage
返回
探索规律(二)
No Image
No No 5 -2 = I3 maNgoIm eNoag1e8 - 3 =15
ImaImgeage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得出:这两组中的每一道题,如果不读小数点及运算符号,只读数字,那么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读都是一样的,成为回文数。
三、总结(5分钟)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回文算式,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新授(30分钟)
(一)出示
第一组
8.712÷2÷0.2=
8.7912÷2÷0.2=
8.79912÷2÷0.2=
÷2÷0.2=
÷2÷0.2=
÷2÷0.2=
1.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题中的前三道题。
2.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用你发现的规律把其他算式补充完整,并迅速写出得数。
(二)出示
第二组
×9+63.6=93.3
×9+63.36=93.33
×9+63.336=93.333
×9+ =
×9+ =
×9+ =
1.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题中的前三道题。
2.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每道题都是用和减去加数的差再除以9得到第一个因数。
探索规律
备 课
复 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进一步认识回文数。
能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数感,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进一步认识回文数。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