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二语文】第7讲 欣赏唐诗格律美——《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唐诗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诵、仿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5.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学生们对古典文化的热情。通过《唐诗五首》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们体验诗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和有趣。
3.王之涣《登鹳雀楼》:领略黄河壮丽景色,体会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析诗中的景物描绘,感悟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5.王维《鹿柴》:通过诗句分析,感受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唐诗五首》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让学生们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分组讨论的实效性:在分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唐诗。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通过对这五首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大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人生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正确朗读、背诵,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唐诗的韵律、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这些唐诗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
(2)对每首唐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
(3)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五首唐诗之间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某首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首唐诗的鉴赏。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并做好笔记。
教师对五首唐诗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诗歌的韵律、意境、表达手法等要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1)五首唐诗的题目、作者、背景(2)五首唐诗的韵律特点、意境、表达手法(3)课堂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首唐诗,进行朗读、背诵。
《唐诗五首》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律诗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4.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5.通过朗读、背诵、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诗歌意境,发挥想象,写小作文。
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
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
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一)王绩《野望》教学设计1、先抽学生简介作者,然后教师补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学生口头【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4【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洞庭》、《浪淘沙》、《乌衣巷》五首诗。
通过学习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鹳雀楼、洞庭湖等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2. 朗读:让学生分别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五首唐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意象。
结合诗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4. 对比阅读:将五首唐诗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各自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原因。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唐诗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凉州词:王翰望洞庭: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乌衣巷:杜甫重点词语、句式、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答案:《登鹳雀楼》艺术特色:描绘了壮阔的河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感受: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乌衣巷》、《泊秦淮》、《秋夕》五首诗。
教学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境、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掌握五首诗的基本意思,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五首诗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齐读五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图进行讲解。
4. 分析:逐句解析五首诗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8. 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五首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美凉州词:王翰,边塞风光,豪放情怀乌衣巷:刘禹锡,怀古之情,抒情之意泊秦淮:杜牧,江南水乡,离愁别绪秋夕:杜牧,月夜抒怀,思念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
(2)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 答案:(1)略。
(2)示例:《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通过“烟、月”两个意象,描绘出秦淮河畔的朦胧美,表达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诵读、分析、练习,使他们对五首唐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课 题
唐诗五首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 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
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
诗,整体感知内容。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 诗歌的感情。
三、赏析《野望》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 个什么样的景象?3.分 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
表现西湖之美?诗歌描
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 段的景色?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的?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情感?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
难。
七、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
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
“唐代是诗的时代。
”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
学习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崔颢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并不陌生。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创作成就)(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2.边读边悟(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2.作者档案(关于王绩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二语文】第7讲欣赏唐诗格律美——《唐诗五首》-教案
第 7 讲赏识唐诗格律美——《唐诗五首》概述合用学科语文合用年级初二合用地区部编版课不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1 .掌握格律诗的特色教课目的2.能够判断格律诗,理解诗歌的内涵1.理解并掌握格律诗特色教课要点2.联合格律诗特色理解不一样的诗歌风格教课难点理解并掌握格律诗特色教课过程一、导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同学们,当你在阅读这首古诗时,你注意到标红色的这些汉字了吗?它们为何在读音上这样相像,这样的诗又是什么诗呢?其实这样的古诗就叫做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
那么老师今日就带着大家共同学习格律诗的特色。
二、知识解说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此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依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必定规格,音韵有必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恪守必定的规则。
考点 1 唐诗的发展历程“初唐四杰”是唐诗创始期间的主要诗人。
这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初唐“四杰”以后,陈子昂明确提出倡议“汉魏风骨”。
诗歌由濮上之音变成清爽健康。
《感遇诗》 38 首,即是他拥有鲜亮改革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期间是诗歌繁华的巅峰。
这个期间出现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子星座,李白豪迈俊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杜甫,浓烈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盛唐主义。
除此以外,还有好多成就明显的诗人。
他们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川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获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持续。
山川诗: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持续。
边塞诗:代表人物:卢纶、李益,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单元,包括《春望》、《月夜忆舍弟》、《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芙蓉楼送辛渐》。
这些诗篇都是唐朝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唐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主题的把握。
2.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文内容。
3.难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五首唐诗的标题和作者,简要介绍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精品教案
13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3.借助资料,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地读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简介唐诗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
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怀。
(板书:唐诗五首)【设计意图】由对唐诗的简单介绍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了解律诗1.律诗的基本特征课件出示: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律诗结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课件出示: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内容】1. 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具准备】1. 课本及教学PPT。
2. 五首唐诗的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学习第一首诗《月夜忆舍弟》:介绍作者杜甫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第二首诗《登高》:介绍作者杜牧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 学习第三首诗《送友人》:介绍作者李白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5. 学习第四首诗《夜雨寄北》:介绍作者李商隐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6. 学习第五首诗《泊秦淮》:介绍作者杜牧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7. 总结:回顾五首唐诗的学习内容,总结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8.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五首唐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上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同时,我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唐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风格,掌握古诗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牢固欣赏现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教学难点】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素材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了解诗歌体裁: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考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
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2.了解作者。
3、学生听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考虑探究: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在全诗中有甚么感化?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风格,掌握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教学难点】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素材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了解诗歌体裁: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
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2.了解作者。
3、学生听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思考探究: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唐诗五首(教案)-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某种情感而想表达出来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唐诗中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这样,学生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讨论,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梳理。总体来说,他们对唐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们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诗歌情感的内化: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需要设计情境,如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同身受,内化诗歌情感。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拟人、象征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应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古文词语的准确理解:唐诗中的一些古文词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异,如“还”、“赋得”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语的含义感到困惑。教师需要详细解释这些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唐诗五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一首诗、一幅画而感受到美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唐诗中的美学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韵律美、意境深远著称。它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野望》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诗的韵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体验,但感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用典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探讨其主题思想、意境和艺术特色。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唐诗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2020年)
鹤去楼空
黄鹤楼 白云悠悠
晴川草树
愁 日暮乡关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
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2020年最新
明确: 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 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 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烽烟, 绵长如带的黄河边, 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 壮丽。
2.这是一首律诗,你能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 明确: 首联叙事,颔联写景且蕴含感情,颈联描绘出一幅经典的画面,尾联叙事。 目标导学三: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 样的构图, 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 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 延无边的大漠, 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 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 物态毕现。 第三, 色彩丰富,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 静静地居于天际, 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 沙漠 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三、板书设计
2020年最新
潜认为 “ 送别 ” 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板书设计 首联 —— 叙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
“唐代是诗的时代。
”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
研究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XXX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并不陌生。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墨客的生平、写作配景及创作成就)(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2.边读边悟(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中,我遇到的困惑是:cc【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一)检查预,落实基础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黄鹤楼》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使至塞上》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全诗蕴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广阔的时空之中,写景有灵动之感,情蕴悠长;《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八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深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野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把握五言律诗这一体裁;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3、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3)《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3)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对仗就是排偶的句子,两两成对。从语义上说,必须同类的词相对。不但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而且还要同一类的概念,如数词自成一类,颜色词自成一类,名词可以分为天文、地理、人事、形体、器物,草木花果、鸟兽虫鱼等若干小类,还有人名、地名、书名等专门名词自相为对。分类越细,对仗就越工,否则就称为宽对。除了词义相对,还要讲究声调的相对和每联之间的相粘。
【参考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本题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识记,难度不大,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理解性记忆。
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欣赏唐诗格律美——《唐诗五首》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1.掌握格律诗的特点
2.能够判断格律诗,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格律诗特点
2.结合格律诗特点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
教学难点
指出下面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押an韵,韵脚是:边、延、天、圆、然。
【解析】本题是对押韵和韵脚相关内容的考查,注意每联的最后一个字,分析读音即可。
补全诗句
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4)格律诗必须分清平仄
要讲格律,先必须弄清平仄,而要弄清平仄,先要弄清四声。首先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四声,是古汉语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古汉语和现在的汉语变化不大,但有上下平之分。一般说来,现在汉语中的第一声为上平声,又叫做阴平声。第二声为下平声,也叫阳平。但也不尽然,须查韵书才分得清上下平声。如东,江,支,鱼等。
韩孟诗派: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诗歌风格:生硬奇险,开后世宋诗的风气。
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李贺。上承李白,下启晚唐的李商隐。
晚唐
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词: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已经出现,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李煜。出现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上声,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有上扬的音,如懂,讲,址,雨等。
去声,即下沉的声音,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四声,如冻,降,志,遇等。
入声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但在江浙和广东人的方言中仍有入声,是一种短促的调子。这对北方人有些麻烦,容易弄不清。所以在用平水韵时,要注意入声字。其实熟悉了,也没有什麽。但入声字有特别的韵味,尤其在填词时,入声显得重要。
“四杰”之后,陈子昂明确提出提倡“汉魏风骨”。诗歌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出现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子星座,李白豪放飘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杜甫,浓郁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参考答案】(1)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B
【解析】(1)首联“去,空”中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的寂寞和惆怅之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B项中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后面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近体诗押韵还有其他限制,如一首诗只能一韵到底,不像古诗可以转韵;一首诗里不能有重复的韵脚,即不能同字为韵;由于一联中两句诗的平仄必须对立,因而偶数句押韵的格律就更为确定了。
(2)字数有一定的限制
五言句或七言句必须全篇一致,就是说必须是齐言诗。律诗每首以八句为常规,五律必然是四十字,七律必然是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就称为排律或长律。绝句以四句为限,五绝是二十字,七绝是二十八字。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
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对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浪漫诗派
李白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王昌龄
七绝圣手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七绝圣手”。
李白
诗仙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诗圣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孟郊
诗囚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贾岛
诗奴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在用今韵,即以拼音的韵母为基础时,入声就没有了,并入了其他的声部。说明四声是为了分清平仄。平声就是上下平声。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个声部。即上声,去声和入声都是仄,说方言的人,要区分平仄,最好按普通话来读字,较易分清平仄。
格律是按平仄来形成的,所以分清平仄是基础。
流派
代表人物
诗歌特点
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诗词的主题思想。诗歌一般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明显是叙事。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故乡水”,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
理解并掌握格律诗特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同学们,当你在阅读这首古诗时,你注意到标红色的这些汉字了吗?它们为什么在读音上如此相似,这样的诗又是什么诗呢?其实这样的古诗就叫做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那么老师今天就带着大家共同学习格律诗的特点。
现实诗派
杜甫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诗人
雅称
介绍
陈子昂
诗骨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贺知章
诗狂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