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的惩罚问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对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摘要:教育惩罚是小学教育中不可避免的教育手段,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且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当前学校中的教育惩罚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促进教育惩罚的科学、合理、规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惩罚合理性理性思考

一、教育惩罚的理论解读

1、教育惩罚的内涵

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惩罚”的解释为:“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利于维护校纪校规。主要方式有:表示否定的口气与表情、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也可以认为,教育惩罚是有惩罚权利的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对受教育者的不良言行给予否定性评价或某种合理的处罚,从而影响其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

2、合理的教育惩罚

教育惩罚是一个中性词,按照惩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把教育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和不合理的教育惩罚两种,像体罚、心罚等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惩罚,我们把它列为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当今人们对惩罚持反对态度,有一部分原因是把惩罚等同于体罚等不合理惩罚。体罚是指以伤害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体罚是教育惩罚的一种,属于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其与合理的教育惩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倡导的是合理的教育惩罚,它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合目的性的惩罚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合法。合理的教育惩罚必须遵法守法,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这是教育惩罚的法律限度;第二,合乎道德。所实施的惩罚不能僭越正常人的道德底线,惩罚行为不能僭越道德限度;第三,合理的教育惩罚应具有教育性,即惩罚的目的是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要符合教育的要求,具有教育意义。合规律性即教育惩罚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考虑到学生能够承受的程度。惩罚内容、方式和手段等的选择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等。

二、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的合理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在不断学习、接受教育的同时,心理发展也有了明显变化。

在认知上,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在情感上,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掌控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在意志上,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性格上,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性地做出评价。

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等不良心理状态,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比如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遇到困难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再比如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进入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经改变,但仍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导致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由上可知,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处在发展中的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进行良好有效的教育,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又喜欢逃避责任,通过承受后果体验到的痛苦和不愉快,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吸取教训改正,通过惩罚能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树立责任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看到有人无视法律法规、不顾道德底线,做了破坏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事的时候,不能认识到错误,更不去改正,这就是没有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负责任的态度,做了错事,接受了惩罚,使其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是不该做的,有些界限是不能逾越了,逾越了就会接受惩罚,而且使学生明白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不承认、更不要去掩饰,而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尽量弥补由自己的过错,以后吸取教训,这才是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的人,将来才能承担其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当代部分青少年内心脆弱和意志力薄弱,接受不了打击和失败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成长在一片表扬和赞许声中,被家人和老师娇惯着,犯了错误,没有人对其进行批评指正,遇到问题和麻烦,家人老师帮助其解决,导致其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无法承受打击更无力解决。我们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的赞许和表扬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当然,我们不否认表扬和鼓励,因为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向上,并能获得愉快的体验。但是一味的表扬也会使其在遇到挫折、打击等情况时无法承受,所以我们需要合理的惩罚,在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违反班规班纪或者其他错误的时候,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其他类型的科学合理的惩罚,使其在认识到自己错误、改正自己错误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在他们将来遇到挫折时,能够承受并坦然面对,这也是惩罚的教育功能。

③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小社会。正如杜威所说,“学校即社会,学生的学校生活不是与世隔绝的,学校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学校不能脱离生活。”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的。其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使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校有校规,国有国法,各种场合都有特定的规章制度,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节制,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否则,就要受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