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与谜语共115页PPT资料
第二章 各体民间文学 第五节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
对立结构谜语Leabharlann 料2否定对立结构:说明部分对被说明部分应具有的特性予以否定。
有眼看不见,有腿不走路,有牙不能咬。(打三物)
有脸无口,有腿没手,又吃肉有喝酒。(打一物)
有嘴不说话,有脚不走路。(打一物)
非对立结构谜语资料1
直接叙事:
谜面只有说明部分,没有被说明部分,而且说明
部分只是简单地叙述其暗指事物的明显特征。 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 (打一物) 千节节,万节节,一年四季不落叶。(打一物)
了下,让了下,亏了上。(打一字)
描述性谜语资料1
描述性的谜语:谜面一般为一些描述性的词语,迷底一 般有一个或几个。分为单谜、组谜和连环谜。
单谜:谜底一般为一种事物。
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十万兵。(打一个字) 一面镜子亮晶晶,走遍天下照古今。(打一物) 组谜:谜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 大哥把灯照,二哥把鼓敲,三哥撼大树,四哥用水
谚语特征1资料
宁拆三座庙,不破一家婚。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天不见问三遍。
第二章 各体民间文学
第五节
民间谚语 民间谜语
民间谚语
1、什么是谚语
谚语就是民间流行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
映深刻的道理。谚语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2、谚语的形式 成语式谚语 一句话谚语 3、谚语的类型 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和顺口溜24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和顺口溜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谚语与歇后语.正式版PPT文档
它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3、过“六一”,开联欢会,同学们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4、新班主任到了,因为对情况不大熟悉,她一进教室就宣布各项规定
话说不出”,老人说:“你是黄鼠
狼给鸡拜年吧?来者道:我可是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 白”哟,你不说便罢,别赖好人,
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儿比你这 儿强十倍,来个“砌墙的砖头— —后来者居上”。老者回答:你 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夜里星光明,明朝忆旧晴。
5、小海打了一个下午的球,进教室拿书包,发现很多同学瞪着他,一付愤怒的样子,他被搞得
。
映深刻的道理,内容富有教 5、小海打了一个下午的球,进教室拿书包,发现很多同学瞪着他,一付愤怒的样子,他被搞得
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儿比你这儿强十倍,来个“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形象的比喻 解释、说明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歇后语王国,那里住着许多居民,他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
什么叫做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一般 有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 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 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 “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 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女子无才便是德
——《红》四回、六十四回
民间谜语
界说 分类
三大类 物迷 事迷 字谜
特色
谜语中修辞的运用
比喻 排比 顶真 借代 拟人 双关 白描(摹绘)
谜语与作家文学
与诗词
王安石谜语诗 朱淑真谜语词
与对联
例: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上联谜底:秃 下联谜底:驴
谜语与作家文学
字谜:萤(打一字)(谜底:花)
——《红》五十回
事谜: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 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 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 哑巴。(谜底:一窍不通)
——《红》七十六回
物谜: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 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谜底:枕头、兽头)
——《红》二十二回
谜语与作家文学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语成谶)
贾环(枕头、兽头) 贾政(砚台) 迎春(算盘) 惜春(佛前海灯) 宝钗?(更香) 黛玉?(竹夫人) 贾母(荔枝) 元春(爆竹) 探春(风筝) 宝玉(镜子)
——《红》二十二回
謝 謝
民 、八分法等)
四大类 时政谚语 生活谚语 农业谚语 风土谚语 (其他)
民间谚语
特色
从语言形式上 从思想内容上 从文学角度上 从社会功能上 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特点: 精炼性;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修辞性; 丰富性;艺术性;通俗性;实用性
谚语中运用的修辞
比喻 夸张 对偶 回环 双关 白描 比拟 对照 层递 反复 叠韵 借代 对比 顶真 互文 起兴
俗语谚语成语格言歇后语的区别
俗语:广义 狭义
谚语
成语
格言
歇后语:假托语(比喻) +目的语(说明)
第四讲_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我国有关部门解放后曾编辑出版过一些农谚书籍, 如《天气谚语》、《内蒙古农谚选》、《农谚里的 科学道理》等。 还有一些反映各地风物掌故、自然风光、土特产的 谚语也可归入自然谚语一类。如: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广西) 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 幽。(四川) 吉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谚语不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 也给古今优秀作家和仁人志士提供了丰富 的营养。如曹雪芹、施耐庵、吴敬梓、老 舍、赵树理、周立波、鲁迅、毛泽东等人 的作品中都有很多谚语。这种认真学习和 运用民间谚语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今天仍然要搜集、整理、出版谚语方 面的书籍,让更多的人了解谚语、运用谚 语,充分发挥民间谚语在生产、生活、思 想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一人造不起洛阳桥。 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 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景颇族)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要吃龙肉,亲自下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不怕年老,就怕心老(彝族)。
赵葆德先生的《流传在六安的节气谚语》(分上、 中、下三篇发表于《皖西日报·下午版》2004年 10月10日、16日、23日)介绍了在皖西地区流传 的节气谚语。如: 春打五九尾,家家拽猪腿;春打六九头,家家卖 耕牛。 雨水下雨春水好,雨水无雨春水少。 清明晒死柳,一抱麦子打一斗。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芒种芒种,忙忙种种,芒种一过,白忙白种。
(四)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和类型 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经验和 智慧的结晶,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内容十分丰 富。主要有以下三种 类型(教材分为政治 谚语、道德谚语、科 学谚语三种):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 一般说,一句话不易概括复杂的内容, 多句式又易于拖沓冗长。唯有双句式整 齐和谐,又易构成对偶、对照、回环往 复,排比、复沓等句式以加强表现力。 如“人薄土,土薄人”,再如“富人四季穿 衣,穷人衣裳穿四季”。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 语
• 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多方面的 社会生活,形象地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 验教训。
• 谚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及其政府 的丑恶本质。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 谚语反映了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谚语还介绍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经验。
• 关于谚语的概念和范围,一些研究 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狭义 指上面所说的那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 ;广义既包括“俚谚”也包括“俗语”,即 所有流传在民间的脍炙人口的传言都在 谚语的范围之中。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 理,不重抒情;重讽诫,不重生活描绘; 重传言,不重歌咏;重概括,不重铺陈 叙述。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它 是一种有迷惑作用的语言艺术。主要特 征是:对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隐 喻的暗示去表现,让人根据暗示提供的 根据、线索,通过思考猜出这个事物。 因此,它在结构上具有和其它民间文学 、形式不同的特点。它是由谜面、谜底 组成。谜底又叫本体,是谜语的题旨, 问题的答案。底面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 相联系的。
• 谚语的作用在于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 知识和生活经验。它在指导人们分清善 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等方面,都发挥了而且将继续发 挥着主要的作用。
第十章 民间谚语和谜语
第十一章民间谚语和谜语第一节民间谚语一、民间谚语的界定古往今来,关于民间谚语的定义和范围,论述很多。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民间谚语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变化。
因此对其内容和性质的界定自然就会有差别。
我们先看古人的解释:《尚书·无逸》:“俚语曰谚。
”《礼记·大学》释文:“谚,俗语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释文:“谚,俗言也。
”《国语·越语》韦注:“谚,俗之善谣也。
”《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
”《汉书·五行志》:“谚,俗所传言也。
”《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
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
”《说文长笺》:“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若鄙俚淫僻之词,何谚之有!观谚言而可知寓教于文矣。
”《说文解字》段注:“谚,传叠韵。
传言者,古语也。
古字从十、口,识前言;凡经所传称之谚,无非前代故训。
”还有一些典籍,对谚语以里谚、俚谚、俗谚、鄙谚、野谚、口谚、里语、鄙语、俗话、古话、常言等相称。
【《中国谚语集成·总序》】以上诸种说法的大都侧重语言方面的解释,认为谚语是广为流传的俚语、俗语,看到了谚语通俗性的特点。
最后两种解释还看到了谚语具有的哲理和教育意义。
现当代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郭绍虞《谚语的研究》:“谚语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辞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之言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
它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
”陶阳《谚语界说》:“谚语是群众口头传播生活、生产经验的定型化的现成语,是具有知识性、劝诫性、哲理性的微型口头语言作品。
”《中国谚语集成·总序》:“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课件
歇后语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人物、事物、 抽象概念等类型,其中人物歇后语多 以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等为载体,事 物歇后语则多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 载体。
歇后语的特点
形象生动
言简意赅
歇后语通常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比 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歇后语通常言简意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深刻的意义,易于记忆和传播。
历史传承
歇后语经过世代相传,不 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特色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 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 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歇后语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歇后语可以分为歇后双关和歇后经义 两类,歇后双关是以一个形象生动的 比喻来表达意思,歇后经义则是先出 现一个形象的比喻,再引出作者要表 达的真实意思。
通过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人们可以了 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珍视民族文化遗产。
传递民族价值观念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民族价值观念的传递工具,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 人生哲理。
通过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人们可以领悟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文化 内涵
反映民族文化心理
01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民族文化心 理的直接体现,它们承载着民族 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等 重要内容。
02
通过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人们可 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心 理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 不同民族的文化。
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民族历史文化的 载体,它们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
寓意深刻
文化独特
14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
农业、气象谚语 1、谚语的内容 政治谚语 生活谚语 风土谚语 精炼 2、谚语的艺术 特征 形象性 结构严谨,整齐和谐
比喻歇后语 1、歇后语的分类 谐音歇后语 双关歇后语 夸张法 2、歇后语的构成 方法 拟人法 对比法 假想法
二、谜语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具有 特殊形式和特殊内容的韵文作品。 它是表现人们智慧、培养和测验人 们聪明才智的民间语言艺术。
物谜 1、谜语的种类 事谜 字谜 描写法 2、谜语的构成 பைடு நூலகம்法 连缀法 诡词法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 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 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集中地运用比喻、 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段,表达抽象的 思想内容。
民间谚语和谜语
什么是谚语或谚语的定义或概念是? 谚语产生和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 谚语指民间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言 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智 慧与经验的结晶。
• 谚语产生和形成的条件是: • 在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积累到一 定程度,而且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
根据汉字的形、音、义的特点,运用 笔画、字形的增减离合或谐音借代等 手法制作而成
如何理解谜语的制作艺术?
• 1.谜语制作的原则要求 • 构思新颖、底面扣合巧妙,是谜语制作的 基本原则
• 2.谜语制作的方法 • 抓住谜底与谜面表面上相同、相近或相类 似的某一特点,替换交错,制造与谜底所 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假象,使人迷惑,诱 人去猜
生产谚语
名称 农谚 主要内容 ?
林业谚
畜牧谚
?
?
副业谚 渔业谚
工商谚
? ?
?
名称
农谚 林业 谚
主要内容
直接关系农业的耕种、收获及其他农事的谚语,如气象、 节令、水利、肥料、土壤、种植、耕耘、田间管理等。 关于森林的种植、护育和林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 谚语,涉及林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畜牧 谚 副业 谚
• 社会生活类谚语包含着民众对人生的 认识和理解,是民众的济世格言,是 他们代代相传的社会生活教科书,对 民众的教化起着直接性的、规范性的 作用。
谚语的特点是什么?
• 1.精炼概况,极富哲理性 • 谚语是经验的产物,是经过民众集体思维的 概况过程,且在民众口头反复锤炼加工,浓 缩之后所得的语言艺术精品;记载了民众在 生产斗争及社会生活中观察和实践的成果。 它所说明的问题和表达的观点,或源于直接 感知,或兼含间接推理,或从大量事实中升 华、抽象出来的某种哲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普 遍性和规律性。 • 谚语被人誉为民间知识的总汇和民众生活的 大百科全书。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整理ppt
2
谚语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
已出现了谚语。《易经》、《诗
经》、诸子著作以及少数民族古老
的史诗中都保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
人民的谚语。如“如出而作,日入
而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远水
不救近火”等。 整理ppt
3
先秦以后,历代都有谚语产生和流传,如
后魏的《齐民要术》、宋代的《农书》、
整理ppt
12
田间管理如绣花,工夫越细越到家。
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去玉米雄穗)。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八成收。
一年劳动在于秋,谷不到仓不算收。
农家第一宝,六畜挤满槽。
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
节气一把火,时间不让人。
整理ppt
整理ppt
31
我国古代文论中第一篇涉及谜语的 《文心雕龙·谐隐》说:“荀卿蚕赋,
已兆其体。”传说汉代东方朔作“蚊
谜”:“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
恶烟,指掌所扪。”更接近民间谜语,
当时谜语在民间已经流行。唐宋时谜
语大大繁盛起来,成为斗智和娱乐的
重要形式之一,列入百戏之中。
整理ppt
32
元明清时期,猜谜之风更盛,当时的一些 谜语流传至今。明末冯梦龙编有《黄山 谜》,其中有我国有文字记录的较早的一 批民间谜语。
芒种芒种,忙忙种种,芒种一过,白忙白种。
整理ppt
14
我国有关部门解放后曾编辑出版过一些农谚书籍, 如《天气谚语》、《内蒙古农谚选》、《农谚里的 科学道理》等。
还有一些反映各地风物掌故、自然风光、土特产的 谚语也可归入自然谚语一类。如:
第九章 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不重要)一、民间谚语的界定(概念)。
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二、民间谚语的分类(系统)。
?时政谚语: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都属于时政谚语。
?生活谚语:生活谚语是总结民众日常生活知识与经验的谚语。
?农业谚语: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关于自然物候知识和农业生产相关联的经验与总结。
?风土谚语:反映各地的名山胜景、人文掌故、珍贵特产和民俗风情的谚语。
三、民间谚语的特色(特征)。
?从语言形式上看,民间谚语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简洁;二是口语性;三是定型化。
?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
?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一、民间谜语的界定(概念)。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
二、民间谜语的分类(系统)。
?物谜:以具体事物作谜底的,称为物谜。
?事谜: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称为事谜。
?字谜: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
三、民间谜语的特色(特征)。
?民间谜语是事物特征的概括的描写或形象的表现,出谜者通过观察、比较、选择,寻找出能够跟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征告诉猜谜者;猜谜者以它为线索,通过思考、分析、辨别,找出本来的事物。
出谜、猜谜双方通过猜谜活动测验智慧,锻炼智力。
?从结构形式上看,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
?从文学上看,它是一种比喻体,是隐语。
?从语言特色上看,谜语的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对谜底作比喻描写。
民间文学灯谜PPT课件
知识性
灯谜篇幅虽小,天地宽广。 大至宇宙,小至原子,上通 天文,下达地理,古今中外, 学涉百科。世间一事一物, 无不可以成为谜材,真是囊 括巨细,包罗万象。通过制 谜猜谜,可以积累知识,扩 大视野,启思益智,授知于 课堂之外,娱教于娱乐之中。
趣味性
趣味是灯谜的灵魂,是灯 谜的魅力之所在。谜趣出 于构思奇巧,别解浑成, 结构精巧,变化莫测。三 言两浯之中,机关巧设, 耐人寻味,令人回味。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谜机一旦 识破,恍然澈悟,妙趣横 生。
26哑谜例2哑谜例1桌子上有两只杯子一只盛半杯开水一只盛半杯牛奶要求做两个动作猜两条成语上前去先把半杯开水倒人半杯牛奶中或先把半杯牛奶倒人半杯开水中然后端起杯子把它一饮而尽就算猜中了
灯
谜
元
宵 鸡
节年 大 吉
v
福
农历正月十五 THE LANTERN FESTIVAL
.
1
一
灯谜的特点
目录
三
灯谜的社会功能
学巨匠接受,和诗词曲赋一样被写入煌煌巨著,载入文学史,成为中华
文
化
的
一
部
分
。
.
16
二
制 谜 猜 谜 谜 赠
.
17
谜面
谜面,也叫谜题,是灯谜的重要部分。它是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 字,就是灯谜提出问题的部分。谜面可以用现成的词语、诗词, 也可以是自撰文句。
除了上述文义谜,还有一些灯谜的谜面不用文字,而用图形或符 号或动作或音像等为表现形式,让人猜射,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 花色谜。
字位置互调。
〖例〗“悬崖勒缰”(猜国名一)
谜底:“危地马拉”(读成“危地拉马”,即切 谜面。)
又名“乙中”格。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偶数词或词组,
民间谚语与谜语(课堂PPT)
.
9
民间谚语与谜语
“一个鸡头结盟,九条人命丧生”, “土司欠百姓的债,如虎吃了羊; 百姓借土司的债,如被毒蛇咬”等 等,都是从切身体会中得出的正确 判断和理性认识,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
.
10
民间谚语与谜语
而剥削阶级也总结了经验,甚至编 造对已有利的谚语来麻痹,对付被 压迫者。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穷沾富恩,富沾天恩”,“穷生 奸计,富长良心”,“万鼓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语。这从总体上指出了谚语的某
些特征,但尚未深入其内去全面
把握谚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质的
规定性。也就是说没能把握谚语
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
俗语的一种主要形式的内在规律
与特性。
.
2
民间谚语与谜语
那么,谚语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是什么呢? a、从谚语的内容看,它是千百年来人 民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斗争经验以及传 统道德的积累和判断性的总结,一般具 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而反映社 会生活、斗争经验和道德情操的谚语, 则具有阶级性。
半壶响叮当”,教人要勤劳和谦逊。 “宇宙的明灯是红日,人类的明灯是知 识”(乌孜别克族谚语)。“与其贪求 意外的财富,不如专心学习一点手艺”
(同上)。这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教 人尊重知识,努力学习知识,不要有虚 幻的妄想。
.
18
民间谚语与谜语
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
时令谚语、生产谚语,它的实 践性(实用性)更强,简直就是劳 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 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燕
.
7
民间谚语与谜语
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 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 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某一种人的思 想和眼光,不能超出他本阶级之 外……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 是为了这缘故”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和顺口溜24页PPT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 和顺口溜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j第十章_谚语和谜语
由于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世界的相同性,社会发展 经历的共同性,人类思维和思想感情的共通性,使得世界 上各民族在用谚语表述认知时,常常出现殊途同归的情况, 这就是谚语的趋同现象。 汉语里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谚语 藏语里也有“上首如赤膊,下属必裸体”的谚语 英语里同样有‘.父母不正视,孩子也会变斜眼”的谚语
谚语与格言
谚语与成语 谚语与歇后语
俗语又叫“俗话”、“常言”、“俗言”, 广义的俗语常与谚语混用。狭义的俗语即指对于 某种思想和生活事象进行形象描述的定型语句。
与谚语的区别在于: A.谚语以阐明事理、经验为旨;而俗语多只描述 某种情状与性质:如“打肿脸充胖子”、“换汤 不换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B.谚语一般是很完整的句子;而俗语却允许有“残 句”,如“趁热打铁”、“喝西北风”等。
总结民众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的谚语 关于人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品行修养等 方面的内容: “人心齐,泰山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 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集体 力量的肯定 “千金难买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劝学的箴言 “生平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穷不 倒志,富不癫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这是做人、交友的原则。
林肯
11、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 方,排除容易而取难的。
例如:
说不叫说,拿不叫拿 最
(打一字)
中国灯谜谜格
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 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不是所有的 谜语都要用“格”,但凡是用格的谜语就得按各 种格的规定来猜,否则就无法猜中。谜格在清朝 中期逐渐兴起,到晚清,根据各种谜书来考查, 谜格实不下数十上百个。至今有的谜格已被淘汰, 但也有的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仍为人们所 喜闻乐见。
歇后语俗语谚语(课堂PPT)
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安石 《元日》
杜 牧 《清明
弟》 陆 游 《示儿》
17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
什么叫做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一般有两部分构成,前半截 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 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
10
1、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2、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3、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 礼) 4、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5、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6、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37
[含反义词的成语]
天昏地暗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黑白分明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改邪归正 轻重缓急 博古通今 铺天盖地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 前赴后继 左推右挡 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 优胜劣汰 38
[带有近义词]
7
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7、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8、天上掉下馅饼来。 9、满招损,谦受益。
8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3、树挪死,人挪活。 4、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7、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谚语与谜语
这是各族人民经验的判断性总结,它 上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的 高度,形象地说明人多智慧多、团结 力量大的真理和哲理,而这真理和哲 理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也不是人们头 脑中固有的,而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成 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
民间谚语与谜语
在阶级社会里,谚语属于社会意识形 态,也不免打上阶级烙印,尤其是表现 斗争经验、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的谚语, 鲁迅指出:“粗略一想,谚语固然象一 时代一国民的意患的结晶,但其实却不 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现在就以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来做例子吧,这乃是被剥削者们的格言,
民间谚语与谜语
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 时令谚语、生产谚语,它的实 践性(实用性)更强,简直就是劳 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 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燕 子钻天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 帽”等,是靠土法来预测天气,
民间谚语与谜语
对农民、渔民、牧民都很适用,就 是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用仪器测 量天气,有时也要参考民间的谚语, 特别是节令性谚语,如什么节气种 什么、收什么。对农民来说具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
民间谚语与谜语
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
1、谚语的范围界限及基本特征
我们先看历史上对谚语的各种解 释;《礼记》说:“谚,俗语也”; 《国语·越语》韦注, “谚,俗之善 谣也”,《解字》“谚,传言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则说“谚 者,直语也。”
民间谚பைடு நூலகம்与谜语
以上四种说法概括起来的共同点 就是:谚语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俗 语。这从总体上指出了谚语的某 些特征,但尚未深入其内去全面 把握谚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质的 规定性。也就是说没能把握谚语 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 俗语的一种主要形式的内在规律 与特性。
民间谚语与谜语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贫穷是命,富贵在天”,“是非 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等等,宣 扬阶级谓和和宿命论思想,以泯灭 阶级仇恨,瓦解人民的斗志。
民间谚语与谜语
b.从谚语的形式看,它是 以短小精炼。生动形象和基 本定型的口语句子来表达深 遂的内容,音韵和谐,易于 记忆和流传。
民间谚语与谜语
“一个鸡头结盟,九条人命丧生”, “土司欠百姓的债,如虎吃了羊; 百姓借土司的债,如被毒蛇咬”等 等,都是从切身体会中得出的正确 判断和理性认识,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
民间谚语与谜语
而剥削阶级也总结了经验,甚至编 造对已有利的谚语来麻痹,对付被 压迫者。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穷沾富恩,富沾天恩”,“穷生 奸计,富长良心”,“万鼓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民间谚语与谜语
广大人民从谚语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传 统美德的教育:如“勤劳苦做般般有, 好吃懒做件件无” ,“满壶全不响, 半壶响叮当”,教人要勤劳和谦逊。 “宇宙的明灯是红日,人类的明灯是知 识”(乌孜别克族谚语)。“与其贪求 意外的财富,不如专心学习一点手艺” (同上)。这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教 人尊重知识,努力学习知识,不要有虚 幻的妄想。
民间谚语与谜语
那么,谚语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是什么呢? a、从谚语的内容看,它是千百年来人 民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斗争经验以及传 统道德的积累和判断性的总结,一般具 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而反映社 会生活、斗争经验和道德情操的谚语, 则具有阶级性。
民间谚语与谜语
谚语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哲理 性,这一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民间谚语与谜语
谚语多是两句成四句,语言朴素, 口语化,一般押韵,有的不押韵也 音节响亮,不拗口,这就为记忆和 流传创造了条件。如“八字衙门朝 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开、来 押。Ai韵。“地是刮金握板,人勤 地不懒”,板、懒押an韵。这种情 况在谚语中是多数。
民间谚语与谜语
有一些谚语不押韵,而句子对称,也 就构成了音韵和谐的美。如 “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经一事,长一智” 等。另外有一些谚语既不押韵,也不 对称,但它以简练的句子表达某种哲 理,念来顺口,也便于记忆和传播,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众人拾柴 火焰高”, “浪子回头金不换”等等。
民间谚语与谜语
不少谚语还以生动、形象的短语 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意义。如“严 霜单打独根苗”,“宁交双脚跳, 不交眯眯笑”, “不见棺材不落 泪”等等。都以生动的比喻说明 某种道理,有训诫的意义。
民间谚语与谜语
c.从谚语的作用看,它是始终伴随着 人民的生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斗争的工具和最普及最朴素的科技课 本。凉山彝族十分注重谚语的作用, 他们说:“尔比(彝语,即谚语)是 话中的盐”,“德古(德古,彝语。 是彝族家支与头人间调解纠纷的说客) 的歪理多,尔比的寓意深”,“老人 说尔比,后人长知识。”
杜文澜编的《古谣谚》引《说文长笺》 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 故从彦言。……观谚言而知寓教于文 矣”。“寓教于文”,它是谚语区别 于一般俗语、歇后语以及成语的显著 标志(有的谚语与成语相近,相互转 化者例外)。
民间谚语与谜语
如汉族流传极广的谚语:“三个臭皮 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是圣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扳不 弯”;同样乌孜别克族谚语中也有 “人多智慧多”,“合群的羊,狼也 害怕”,“众人的唾液汇成河,众人 的呼气变成风”;凉山彝族谚语中有 “树多不怕风,人多力量大”,“一 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独指拣不起豆,单脚走不了路”等 等。
民间谚语与谜语
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 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 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某一种人的思 想和眼光,不能超出他本阶级之 外……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 是为了这缘故”
民间谚语与谜语
凉山彝族长期生活在奴隶社会,受 着土司、头人等统治 者的压迫, 因此反映受剥削,受压迫以及斗争 生活、斗争 经验的谚语特别多, 如“绵羊九十九,加上娃子是一 百”,“耕牛有吃青草的自由,娃 子没有吃饱的权利”,
民间谚语与谜语
如“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棚 花”,“霜降不刨葱,越长心 越空” (北京),南方有“寒露 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 时”,“头伏萝卜二伏蒜,三 伏里头种荞麦”,“棉花锄七 遍,疙瘩长成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