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实践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问、启发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2. 提倡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使用。
在引入新概念和知识点之前,让学生先整理已有的知识,形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分类和概括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并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证明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路径,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变通能力。
2. 提倡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测和验证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或集体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又如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的读写后,我提出:举一些我们身边有10的数。
学生举了:“10块钱”、“10个垃圾桶”、“10点钟”……学生边回答,我边肯定,最后小结时表杨学生:“同学们都例举了很多很多生活中的10,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能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陶行之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
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实践证明,以下做法较为奏效。
1、激情引思,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提问。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力的场所。
由于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灵活,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直接经验等特点。
因此上好数学活动课是新基础教育的试验的一个重要部分。
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保持“活动”的特点,防止把活动课搞成第二“学科”。
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尝到甜头。
1、教学内容丰富开放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取,可说是依于大纲,源于教材,但宽于教材。
数学活动课题是开展活动的先导,编拟的课题应依据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编写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课题,起到以题激趣、带趣参与的效果。
如《神奇的七巧板》、《击鼓传花》、《扑克牌游戏》、《你会一笔画吗》、《抽屉与苹果》等。
内容的新颖是数学活动课激趣的保证。
选取和编拟内容时,尽量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或没有听到过的内容,就是较熟悉的内容也要变化形式,变化问题角度,尽可能做到新奇,有趣。
儿童学习数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他们的思维。
为实现这一目的,其内容要尽可能地选择、设计出最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且有一定梯度和坡度的内容。
如,妈妈下班后做饭,洗菜要用4分钟,切菜要用2分钟,蒸饭要用10分钟,炒菜要用3分钟,妈妈做这顿饭最少要用多少分钟?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组织数学活动,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2、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数学活动课多数属动态学习方式,活动时不一定按上课的形式进行,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同桌,可分组,可按班级,也可按年级,还可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手做,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有时还可通过竞赛,游戏,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主要做法有:(1)专题讲座。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介绍中外数学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同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现提出一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和学习。
二、应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
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
2、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
如“空间图形”之内容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为困难。
动手操作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
3、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而动手操作也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加了学生自强自信的意识,。
新课改后,怎样上好堂数学课
新课改后,怎样上好堂数学课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一直以来都是基于讲述知识点、操练习题和应试为主导,但是新课改的出现,让数学教学走向了更加实用和生动的方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举出几条建议,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第一条: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学习,都能找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我们需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只有把握住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让他们认真学习、自主探究、终生受益。
第二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往往过于枯燥,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关键的。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教具、图形、题材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拓展空间想象能力。
创设情境也能够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只需要重复多次练习题,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但是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各种数学书籍、报纸、杂志等,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们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条:互动式教学法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一种“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惫感和厌学情绪。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使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或者合作完成作业,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确实需要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的研究,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熏陶和自己多年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要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认真备好课把问题故事情境化、生活化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备好一节课要备它的起点、重点、难点、交点、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三、要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我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共有四个特点:a.适当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数学堂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数学堂课主要内容: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活动一、更新观念以人为本1、新课程实施后有四大转变①指导思想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人的发展②教育目标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③教学内容重课程转向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④教学方法重结果转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2、教育观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周密计划的,应当说教师的责任更重。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广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每一位教师结合本校本班的情况,每学期自己设计两三次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索,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理解。
教师成为组织者,不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好纪律,管理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在课前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
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2)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不只是简单地模仿。
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烙“饼问题”的教学(3) .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是指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问题。
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可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你希望我讲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东西,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二、什么样的课是好课1.淡化教的痕迹,突出学的过程2.突出一个核心、体现二条主线、坚持三个原则,遵循一个基本过程.突出一个核心:面-------,一切为了---------b.体现两条主线一是现实化,生活化二是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注重亲身体验培养独立思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c.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数学思想来想去为主线,选区择安排教学内容二是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感兴趣三是在活动中学习d.遵循一个基本过程:观察,发问,思考,交流------猜想得到一个共同的模式----共同修正--------运用。
怎样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怎样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怎样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
捕捉能使教学活动深化的机遇。
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使双边的或多边的研讨活动自然而深入地展开,并得到完满的结论。
对于希望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教师要示范,然后学生模仿。
教师要有训练意识。
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情境,提供全体学生参与的气氛,给中、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获得自我反馈的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反馈信息,同时进行自我调整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
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越来越被强调和显现出来。
要上好一堂课,应注意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注重关注学生。
1、注重关注学生的“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体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去探究。
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经历过程。
从而让学生不再是根据教师预设的程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注重关注学生“思考”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处处填塞问题,学生应该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地、深入地思考。
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整堂课学生“对答如流”,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这是一种低级的机械操作,全盘的行为主义泛化学习。
这样的课当然不是好课。
3、注重关注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教学设计严重的不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应该是学生怎么活动。
分析这堂表现课,老师与学生的“讲--答”配合得“天衣无缝”,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被禁锢在机械刻板的模式中不能自拔,不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丧失了通过丰盛的活动达到知识的内化,更无法产生教学的生成性。
因此一堂好的课是关注学生“活动”课。
4、注重关注学生“再创造”1/ 2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正的模仿和纯正的记忆。
从提供的案例分析,教师从“概念、例题、练习、总结”的教材内容的演绎教学,成为不可逾越的程式,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问题,更没有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这种为教材而教,不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严重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和上好一节数学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和上好一节数学课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室张吉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发展•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惧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主人体系【摘要】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年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地进入教师的认知领域。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因新课程的实施而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和上好一节数学课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设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地进入教师的认知领域。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一节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化。
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计和上好一节数学课:一、堂课教学目标科学规范,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过程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实际上能反映出下面三个问题:教师要教什么数学?学生要学什么数学?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并且能够准确应用《新程课标准》规定的行为动词。
2.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学目标有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目标。
远期目标实现周期很长,通常是一个课程,或一个学习领域,或一个核心观念的教学追求。
如: (1)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等等,这些目标,非一日之功,避免空洞,得不到落实。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教好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教好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如何样教好数学一、学习爱好的培养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爱好能够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同意教学信息。
浓厚的学习爱好,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通过设计情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觉,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和欢乐。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爱好。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全然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把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差不多素养之一,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那个角度讲,数学本身确实是一种锤炼思维的手段。
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专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宽敞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动身,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和经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一、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的数学教学1.1 新课标对数学的界定性描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修订后的数学定义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基本理念中又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1.1 新课标对数学的界定性描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新课标对数学“功能性”的描述。
以上是新课标对数学是什么的回答。
1.2 有效的数学教学问题的提出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3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里就提出了有效的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方式。
这也一直是在实际教学中困扰一线教师的“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大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性的数学教学2.1 创设情境应注意有效性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或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学习数学不那么枯燥。
这一点己形成大家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1)创设问题情境是必要的:它符合数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的发展一方面是来自于外部,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数不够用了,使数进行了三次扩充),另一方面源自于数学的内部(如罗巴切夫几何,否认第五公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对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的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这次课程改革谈谈一点思考与想法。
1.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上,传统的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
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过程。
2.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是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认识包含以下三层意义:(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3.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ppt课件
新课程背景下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要突出一个“新”字 ◆要体现一个“趣”字 ◆要注重一个“实”字 ◆要围绕一个“活”字 ◆要着眼一个“美”字
二、要体现一个“趣”字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
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新的学生观: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三)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电化教学,具有生动形象、
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 量大等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呢?一、要有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主题。
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同样重要,教育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就要有创新精神,而且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二、要处理好课前的“预设”和课堂上的“生成”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教学中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使教学环节流畅自然、科学、合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
如: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几种解法,学生可能在那些方面会出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得当(一)多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如在教学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地11册《倒数》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学,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一下。
对于一些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就要少讲解,让学生多动手。
(二)要多给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讨论,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
特别是在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中,更要如此。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在经济学上,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教学中最大的投入是时间,时间衡量教学效率的主要指标。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新课程理念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一、精读课标、精心备课是前提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数学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要求和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划分得科学合理。
教师只有通过精读课程标准,并以它为指导,才能为上课做好准备工作。
过去教师一人主宰课堂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了,动态生成的课堂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备课,备课时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年龄、已有知识、认知状况,还要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不仅要为课堂实施预先搭好科学合理的框架,使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起点、思维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等实际状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引导策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二、不断反思是上好课的捷径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不断实践,教师才能真正学到把握动态生成课堂的本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要经过许多波折和失败。
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我们发现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本领。
养成不断积累与反思的习惯,一定能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起来。
三、设计学生动手、动脑活动是上好课的重要途径数学课中,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较多,每做一道习题都得先由大脑思考,然后用手去书写、计算。
这是每一节课中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多数教师却只是将动手、动脑这一环节应用于学生做练习之中。
其实,我们的课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同学亲自动手去实践、操作,亲自动脑、去思考。
如:在讲解公式推导时,老师可让学生自己去演示、探究、推理,然后得出结论,并自己去动脑想这样的推理过程是否合理、科学、可行,它可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一方面,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脑,根据一道问题去创编多道不同类型的习题;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层次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这样学生要想设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必须去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而实现创新,所以说数学老师应该将动手、动脑活动的设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为成功上好课奠定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八坝小学包文升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每个教师都使自己教的每节课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下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孩子的无限兴趣,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由于孩子情绪的兴奋,自然减轻学习过程中的疲劳,同时减轻记忆负担,有利于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采松果》时,我先出示挂图,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一开始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个不同的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数感。
同时,也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选择自已的方法。
学生的思维,许多都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创设情境就是变相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在特有的环境中感知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新鲜感,这是思维的开始,又是兴趣的起源。
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坚定持久的学习欲望,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主观意愿就是探求知识。
那么教师就要努力创造条件,保护孩子这种积极的愿望。
尤其是低年级教学,更要针对学生特点,用直观教学手段突出形象。
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中使感知、意识、兴趣、注意、记忆、想象等均得到充分发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发表时间:2011-07-28T15:38:45.403Z 来源:《教育学》2011年6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韦美荣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韦美荣(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 550018)
[摘要] 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通过近期的摸索与探究,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
[关键词] 好课标准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
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带来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
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本人将通过专家和教师们对新课标准的讨论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
首先,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
传统的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
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
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
第二种是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第三种是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且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其次,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一)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二)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所以,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
(四)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第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
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第三,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
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
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第五,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
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以上几点是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以及在学习相关理论中得到地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后产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整或成熟。
当然,一堂好课应有其重要特征,是无可争辩的,只是上述几点不是必备条件,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
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上面我所讲的一些,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当把它们联系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上出更多的好课来。
[参考书目]
[1]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李建平《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 《教师怎样“教” 新课程》教苑明珠网 2004.4.
[3]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 2004.5.
[4]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月芬 2004.5.
[5]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