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行藏考-2019年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玉蟾行藏考
厘清事迹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祖,学识赡博,诗文并妙,且精于书画,著作又非常丰富,不过他的事迹有些说法不一,如生卒年岁就存在争论。[1] 笔者拟就当时三亲材料及本人笔墨,进行深入稽考。
玉蟾家世,以亲传弟子彭耜(1185〜?)嘉熙元年(1237)所撰《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简称《事实》)为最可靠:“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他原名葛长庚,字
白叟”是因长庚为太白星,又有长寿之意,并非怀念白家。祖籍是福建闽清,“时大父有兴董教琼琅,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十五日也。”因其祖父葛有兴在海南主管教育,故出生于琼
州(今海南琼山),生年是绍熙五年甲寅(1194 年)春季,这是离他最近的权威性说法,不可任意否定。
事实》指出,他幼时家庭发生了特殊变故:“七岁能诗赋,
7岁背诵九经。父亡,母氏改适。”葛长庚从小受他祖父培养,
1200 年)就能吟诗作赋,但大约9 岁时其父葛振业去世,母
亲改嫁,肯定祖父也不在了。笔者推测这一灾祸的起因是文字狱,
资治通鉴》记嘉泰二年(1202 年)林采、施康年上疏禁程朱
伪学”,刮起“学禁”、“党禁”之风,于是反对宋金和议的道学一派受到沉重打击,可能牵连到管理教育的葛家,导致家破
人亡,今人认为母嫁白家便改姓白,实属误解。此时葛长庚只有采取出逃一策,《事实》说他被本乡道士陈楠(号翠虚子、陈泥丸)收留,成为道童,“从师游海上”,随后来到雷州(今属广东湛江)投靠白家,更名“白玉蟾”,字“以阅众甫”。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只隔一条海峡,这应是陈楠为他解祸的策略。陈振孙
(1183〜1262?)《直斋书录解题》评论“玉蟾者,葛其姓,福之闽清人,尝得罪亡命,盖奸妄流也。”明代桑乔《庐山纪事》卷十亦称:“玉蟾,琼州人,姓葛。尝因任侠杀人,亡命武夷,事陈泥丸为道士。”臆测他因“任侠杀人”而亡命,不了解那时还是个孩子。
玉蟾在《必竟恁地歌》里叙述拜师时间:“开禧元年中秋夜,
焚香跪地口相传”;而在《日用记》中说“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已而学之,偶得其说。” 开禧元年(1205年)他正是12 岁。后来他白家也呆不住了,陈楠命他出去访道,只好带上300 文钱到处云游,所写《云游歌》叙述一路所受熬煎:
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师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江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
他走到兴化,囊中只剩两三文钱,挨饿走到罗源兴福寺,要
求担任童仆混口饭吃,结果干了半个月便离开寺庙。途中遇到暴
雨,想在村民茅屋檐下过夜,结果也受到驱赶。听说建宁好善人
多,便到那里去讨饭,仍然得不到任何怜悯。一路上“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记得武林天大雪,衣衫破碎风刮骨”;接着走到江西龙虎山,想在上清宫挂单,知堂道人嫌他褴褛肮脏,给他一碗馊饭和凉水,批评他丢了道教的人。在外流浪8 年之久,到达武夷山又遇见陈楠,才正式成为南宗传人,“偶然一日天开眼,陈泥丸公知我懒。癸酉中秋野外晴,独坐松阴说长短。”癸酉是嘉定六年(1213年),玉蟾20 岁,开始得到钟吕派丹道和神霄派雷法的传授。
苏辙后裔苏森嘉定九年(1216 年)写的《修仙辩惑论》跋语云:“先生姓白,名玉蟾,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表明白玉蟾10 岁开始跟随陈楠,至20 岁时才正式授法。苏森对玉蟾的印象是“蓬头赤足,其右耳聋,一衲百结,辟谷断荤,经年不浴,终日握拳闭目,或狂走,或兀坐,或整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性喜饮酒,落魄不羁”,是个邋遢而神异的道人,与传说中的铁拐李形迹相近。
今人据玉蟾诗文,得知他嘉定五年(1212 年)在罗浮山(广东),八年(1215 年)云游至武夷山(福建),九年(1216 年)到江西龙虎山,受到当地道士的尊重。彭耜《事实》说“先生始而蓬头跣足,辟谷断荤;晚而章甫缝掖,日益放旷;不知先生者,
往往以是而窃议之”,说明他开始不修边幅,实是迫不得已,但随后已经衣冠楚楚。他接着到了浙江天台,复至福建武夷;嘉定
一年(1218 年)往江西鄱阳而至庐山(西山),曾受邀“为国升座”主持国醮。《事实》称:“戊寅春,游西山,适降御香建醮于玉隆宫,先生避之,使者督宫门力挽先生回,为国升座,观者如堵。又邀先生诣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神龙见于天,具奏以闻,有旨召见,先生遁而去。”随后又到广西武城。宋宁宗时期政局相对稳定,重视道教,遂欲召见玉蟾。十二年(1219 年)玉蟾从江西入浙,到达国都临安。那里的僧人孤云见他博极群书、贯通三教,劝说他当和尚以光大佛门,连衣钵都准备好了,而他却加以婉拒:“夷夏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为侔也。”他接着游福建鼓山、江西皂山、江苏平江虎丘、福建三山,后来或因感激宁宗知遇,加上看到政治上的隐患,《事实》记玉蟾嘉定十五年(1222年)至临安上书言事:“壬午孟夏,伏阙言天下事,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既而臣僚上言:先生左道
惑众,群常数百人,叔监丞坐是得祠。”此时玉蟾29 岁。
从这些记载来看,玉蟾完全是个性情中人,挚爱师父,挚爱道教,挚爱宋廷,虽然身在方外,却要议论天下大政,可是腐败的官僚怎能把道人的意见上达朝廷?他只得仗醉批判京官,以致被拘留了一夜。其所以没有对他作更大的侵害,大概顾虑到随同他行道的有庞大团队。他对宁宗的感情,表现在1224 年《嘉定甲申闰月五日闻皇帝升遐》诗中,宁宗驾崩使他“无任冰肝玉胆
玉蟾得到师传,并传授给弟子彭耜和留元长等人。留在《海琼白 真人语录》卷首云:玉蟾对他说“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 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 之。”神霄派一般建有祀神的靖室,并建立小型教团。 《鹤林法 语》谓玉蟾让彭耜“亟命建靖治,立玉堂,置玉匮司,仍置黄 所”。道徒彭耜、留元长、赵汝会、林时、林伯谦、吴景安、邓
陈弥隆、谢显道、赵收夫、潘常吉、周希清、胡士简、罗
陈守默、庄致柔等人各有法职。彭耜对林伯谦提到过靖室
予今所治鹤林靖;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 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这种微型宫观,是经过官 府认可的,也是合法的。
事实》记有嘉定十五年( 1222 年)初冬,玉蟾在临江军
今江西樟树)落水,当时就有“水解”的传说,但后来有人在 融州(今广西融水)见到他,宝庆三年( 1227年)他 34 岁时在 广东罗浮山, 而“绍定己丑冬, 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 《事实》 根据玉蟾《呼唤体自述》诗云:“只贪饮酒与吟诗,炼得丹成身 欲飞。曩劫曾为观大士,前生又是派禅师。蓬莱旧路今寻著,兜 率陀天始觉非。料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好像是说 寿限,绍定二年(1229 年)传说他水解于盱江 (江西赣江支流) , 正是 36 岁。可是“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死,竟莫知所 终”。认为他最后到了西蜀, 但究竟有没有死, 彭耜也弄不清楚。
道法会元》 载赵宜真(? 〜 1382)《原阳子法语》 称:“尝 闻紫清白真人云游九年,辛苦万状,方遇真师。”说他 20 岁时
1213 年)陈楠传授丹道和雷法。“又二十年,方得寄食洪都 金宰相府, 潜修十年, 功成仙去。 ”“紫清真人闻金液大还之道, 又云游行法,济世度人,方依金丞相府修炼成功,是先修福、后 证道。” 所谓“洪都金宰相”,应指豫章(今南昌)人京镗
(1138〜1200)。记载表明“水解”后的玉蟾, 40岁时隐居于 南昌摧”,那时他 31 岁,正游历江西麻山。
陈楠以雷法授徒,
致大、
名称: 度师(指彭耜)谓伯谦曰:尔祖师(指白玉蟾)所治碧
芝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