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行业历史及现状分析实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纺织行业历史及现状分析报告
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纺织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如企业的重组,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设备的旧和技术的落后,等等。然而,纺织工业仍然是一个大产业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999 年纺织工业出口顺差320 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70% 。据2000 年数字统计,纺织业产业工人1300 万,占全国产业工人13% ,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1.4%;而省纺织工业出口创汇达74 亿美元,占顺差净值16 亿美元的94% 。全国近13 亿人口,其衣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离不开纺织工业。
据测算,中国加入WTO 后最大的受益者是纺织行业:7 年纺织行业上岗人数估计增加23% ;在未来5 年里,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将每年以6。5% 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05 年,纺织纤维年加工总量将达到1425 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将达到7.8 公斤左右;纺织服装年出口创汇将达到650 亿美元;行业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60% 以上。
二十一世纪贸易体制的主要变化有:一面,关税的不断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减少,必然出现西发达以其高新技术产品直接冲击发展中;另一面,发达利用技术优势,设置繁多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形成各
种无形的技术、标准壁垒,限制发展中的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
手工纺织世界各个地区开始纺织生产的时间迟早不一。大约公元前
5000 年,世界各文明发祥地区都已就地取材开始了纺织生产。如北非尼罗河流域居民利用亚麻纺织;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居民利用、麻纺织;南亚印度河流域居民和南美印加帝国人民均已利用棉花纺织;小亚细亚地区已有羊毛纺织。这个时期的原始纺纱工具纺专和原始织机零件已在中国、,南亚印度河流域和北非埃及等地区出现。纺专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希腊保存的公元前550 年的花瓶上,有用吊式纺专纺羊毛的古代手纺图象,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则保存了倚膝立地竖式纺专纺纱的古代工艺。南美安第斯地区则把卧式纺专放在腿上纺纱。原始织机有悬挂式和平铺式两种,平铺式织机的两根轴用四根木桩固定于地面上,称地织机。埃及出土公元前4000 年的碟上绘有这种地织机的图象。还有一种织工用双脚抵经轴的平铺式织机,而把织轴缚于腰间者,是原始腰机。秘出土公元前200 年的碗上绘有古老的原始腰机图象。悬挂式织机的经轴挂在上面,经纱靠自身重量或悬吊小锤自然下垂,依次织入纬纱。北美奥杰布韦部落曾用这种织机编织麻袋,称竖织机。另有一种狭幅的织带机用形或多边形综板开口,称综板织机。在埃及公元前900 年、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公元前
200 年的遗物中都曾发现这种织机。原始织机最初是直接用手指分开经线,后来改用棍子开口兼打纬。这种棍子逐渐演化,在形状、粗细和功能上有了区别,即有了综竿(或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的分工。综竿也由一根发展到数根或十数根,以适应织花纹的需要。位置也从两组经
纱之间移到经纱平面上,绕于竿上的综环则下垂而逐一套在一组经纱的每一根上,形成吊综竿。这种吊综竿加上外框就是后来广泛使用的综框。墨西哥格雷罗和北美洲西南普韦布洛地区的传统竖织机上还保存着这种早期样式的综框。
人类在旧器时代已使用矿物颜料着色,如中国山顶洞人和欧洲克罗马农人。世界很多地都发现了古代着过色的织物。中国在公元前3000 年已使用植物染料茜草、靛蓝、菘蓝、红花等。印度在公元前2500 年使用茜草和靛蓝;埃及在公元前2000 年使用菘蓝和红花;秘地区居民很早就掌握制取虫红染料的法。
新器时代的纺织产品主要是各种短纤维织物。如北非尼罗河流域的亚麻织物;南亚恒河、印度河流域的棉织物;南美华加普利安特地区的棉、毛交织布和玛雅人织制的棉、剑麻交织布;里海、爱琴海沿岸和西亚两河流域的毛织物;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丝织物。在这些织物上,有的用手绘花纹,有的用织纹构成简单图案,有的用刺绣。有人认为高加索地区的古代居民甚至已有了原始印花。
手工机器
原始手工纺织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各地区或先或后地出现了由原动机件、传动机件和工作机件三部分组成的手工纺织机器,如手摇纺车、缫车、脚踏织机等。尽管原始纺织工具纺专和原始腰机等还在部分地区继续沿用,但由于手工纺织机器的配套,各先进地区进入了手工机器纺织的历史时期。手工纺织机器通过传布、交流而逐步完善。最后,随着较完整的工作机件的产生,为转变到集中性动力机器大工业生产
准备了技术条件。
中国在大约公元前500 年已基本完成手工纺织机器的配套(见中国纺织史)。古代埃及也曾使用亚麻纺车。在织机面,中国以外各地除朝鲜、日本、波斯(今伊朗)、中亚等地外,进展较慢。挪威奥斯陆出土公元9 世纪的综板织机配有52 片木棕板。而在公元1200 年前后两片综的脚踏织机才在其他地区逐渐广泛使用。
16 世纪以后,欧洲手工纺织机器开始有了较大的改进。1533 年德国J.于尔根制成装有翼锭和筒管的手工纺车,使加拈和卷绕
动作可以同时连续进行,使纺车的生产率大大提高。1764 年英国J.哈格里夫斯制成竖式8锭珍妮纺车,把预先制成的纤维条用罗拉喂入,从而摆脱了喂入纤维时的手工式。不久,手工操作的翼锭式罗拉纺纱车和走锭纺纱车相继出现。
织机在欧洲直到17 世纪仍多沿用比较原始的形式。如法国生产著名的提花毯的戈布兰织机(图6)仍使用综竿和分经棍。18 世纪以后,织机在欧洲取得较大的改进。1733年英国J.凯发明手拉机件循筘坐投梭的装置(飞梭),其后升降梭箱也创造出来。这是继脚踏提综之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发明。中国花本提花机
(花楼机)经欧洲人逐渐改进,到18世纪末法国J.M.贾卡制成
人力发动的纹板提花机。1589 年英国W. 制造出手工针织纬编机,1775年英国人J.克雷恩制成针织经编机。
染整的机械化进展更晚。手工生产式延续了更长的时间。古印度人在4世纪前后掌握了扎结染色,古埃及人在9〜1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