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答)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热轧板开平线矫直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热轧板开平线矫直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p r o c e s s p a r a me t e r s,wh i c h p r o v i d e d c r u c i a l g u i d a n c e or f pa r a me t e r s e t t i ng o f h o t p l a t e c u t — t o — l e n g t h
t h e o r y o f me c h a n i c s o f ma t e r i a l s .T h e c lc a u l a t i o n mo d e l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t h e s e t t i n g o f s t r a i g h t e n i n g
Ab s t r a c t Ai mi n g a t t h e s e t t i n g o f s t r a i g h t e n i n g p r o c e s s pa r a me t e r s o f ho t pl a t e c u t - t o — l e ng t h l i n e,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i n p l a t e la f t n e s s b y s t r a i g h t e n i n g p r o c e s s wa s a n a l y z e d,b a s e d o n t h e
W ANG We n g u a n g LV Li g e CHU Ho n g c h a o
( S h o u g a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钢铁制造工业中,热轧带钢是一种关键的工艺材料。

由于它的制造工艺要求精确控制,对板形的快速设定和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以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热轧带钢的板形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板形控制方法依赖于经验丰富的操作员进行手动调整,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并开发一种能够快速设定板形的模型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这一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增强我国钢铁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1. 模型建立基础模型建立的基础主要包括对热轧带钢生产工艺的了解,以及板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生产数据的收集,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2. 数学模型构建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和工艺理解,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

该模型应能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快速预测并设定合适的板形。

3. 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对模型的计算速度进行优化,以满足快速设定的需求。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热轧带钢的生产工艺、板形控制技术以及相关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2. 数据分析收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热轧带钢的工艺参数、板形变化等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3. 数学建模与仿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板形控制效果。

4. 现场试验与验证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1. 模型效果分析经过实际生产验证,所建立的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快速预测并设定合适的板形。

关于矫直机的设计与实现的毕业论文终稿(可编辑)

关于矫直机的设计与实现的毕业论文终稿(可编辑)

摘要矫直机是对金属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

轧制出的钢材常出现弧形弯曲、纵向和横向弯曲、瓢曲等缺陷,为此轧后钢材必须经过矫正。

本设计方案以太重集团生产的几种矫直机为参照,结合本案设计要求,设计了九辊矫直机。

本方案以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为设计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矫直机类型,矫直原理,矫直机结构的确定,矫直机基本力能参数计算、力能参数计算、电动机功率计算、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结构设计与校核、压下机构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关键词:矫直机;工作辊;支承辊;压下机构AbstractStraightening machine is a equipment, which straighten metal bar, pipe workpiece, wire and so on. After rolling, there are arch bend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bending, protuberance in steel strip. So it must be straightened. I consulted straightening machine of Tai Zhong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program, then designed the nine roller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o-plastic bending.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e type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theory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 and the structure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calculation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s basic parameters,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checking of the work roll and backup roll,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checking ofscrewdownKey words: Straightening machine; work roll; backup roll; screwdown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一、前言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1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3二、方案确定 42.1 矫直机类型 42.2 矫直原理 62.3 矫直机结构8三、设计计算173.1 矫直机基本参数的确定173.2 辊式矫直机的力能参数确定19展望35参考文献36致谢37附件1 38附件2 46一、前言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在板带材的轧制生产中,由于轧件温度不均,变形不均及轧后冷却不均、运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轧制出来的产品常出现波浪弯和瓢曲等缺陷。

宽厚板热矫直机技术研究

宽厚板热矫直机技术研究
作者:王 宇 胡高举 宽厚板热矫直机技术研究
宽厚板热矫直机技术研究
王 宇 胡高举
(中冶赛迪公司设备成套事业部,重庆 400013)
摘要:以宽厚板热矫直机为例,着重研究了宽厚板热矫直技术,分析了该机型的热矫直机设备功能、规格和结构 特点,并研究了该热矫直机的离线矫直模型和在线矫直模型。
关键词:宽厚板;热矫直机;离线矫直模型;在线矫直模型
矫直过程厚度为
e,则热矫直钢板塑性变形比率为( e)/ 。图 4 为热矫直机采用“小变形矫直”方案矫直 X70 管线 钢板的热矫直过程模拟图。该过程中,钢板温度 450 ℃,要求的塑性变形比率为 65%。图中实线曲 线表示相应颜色矫直辊强加给热矫直钢板的应力, 虚线曲线表示热矫直钢板刚通过某相应颜色矫直 辊后的残余应力。
矫直辊长度/mm: 5 100;
支承辊直径/mm: Ø 360;
矫直辊间距/mm: 380;
矫直辊开口度/mm:300;
主液压缸/mm: 4 - Ø 680× 330;
主缸工作压力/MPa:25 ~ 27.5;
主传动电机:2 × AC 850 kW,0/750/1 500
(m/min)。
(3)热矫直机性能参数
综合 温度
工 况 系 数 厚度
硬度 弹性模量
矫直过程 模拟仿真
辊缝预设定
开始 反复迭代直至 塑性变形比率达标 或 矫直力和矫直力矩极限
矫直力 矫直力矩 塑性变形比率
计算每根矫直辊 上的塑性变形
矫直机内 钢板曲率半径
矫直辊 位置
离线模型
钢板 厚度
+0
塑性变形比率
+0
塑性变形区
弹性变形区
弯曲半径 塑性变形区

2800中板热矫直机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2800中板热矫直机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2800中板热矫直机主传动系统的设计摘要轧钢生产已经成为冶金生产行业中把钢坯制成钢材的重要生产环节,具有产量大、品种齐全,是国内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等许多优点,是满足国民生产所需要的重要技术。

本次设计的矫直机为十一辊矫直机主传动系统。

第一步,分析了矫直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矫直机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矫直机的用途;第二步,通过两种方案之间优缺点的详细对比,选择了主传动系统的最优方案,并进行了电机、减速器、齿轮座、联轴器等零部件的选择;第三步,确定了矫直机的一些基本参数和力能参数,例如:其基本参数确定了辊径、辊距、辊数、辊速以及辊身长度,力能参数确定了其矫直力和矫直力矩;第四步,进行了辊子、轴承等领不进啊的强度校核,确定所涉及和选择的领不进啊的安全性能以及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最后,进行了润滑方式的选择、经济可行性分析、环保分析等内容。

关键字:中厚板;矫直机;主传动系统;电机;减速器The Designing Of Medium Plate 2800 Hot Straightening Main Drive SystemAbstractRolling production has become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in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billets made important production processes, with the yield, variety, is 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many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domestic production process, it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meet the national production needs. The design of the leveler was 11 roll straightener main drive system. The first step in analyzing the straighte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us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veler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second step,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two programs, select the the main transmission system optimal solution, and were selecting the motor, reducer, gear housing, couplings and other components; the third step, identified a number of basic parameters and power leveler energy parameters, such as: basic parameter determines the roll diameter, roll away, roll number, roll speed and roll body length, force and energy parameters determined its Straightening and straightening moment; the fourth step, conducted a roller bearing areas such as the strength of the school does not feed ah Collar nuclear determine choice involved and not into the ah safety performance and whether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selection of lubricatio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so on.Keywords:medium and heavy plate; Surface quality;main transmission system;motoer;reduc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设计的主要内容 (3)2设计方案选择 (4)2.1矫直机的方案选择 (4)2.1.1矫直机的选择 (4)2.1.2矫直方案的选择 (5)2.2主传动系统的方案选择 (5)2.2.1方案选择 (5)2.2.2电机的初步选择 (7)2.2.3减速器的选择 (7)2.2.4齿轮箱的选择 (8)2.2.5联轴器的选择 (8)3基本参数的确定 (9)3.1辊距t和辊径D的确定 (9)3.2辊数n的确定 (11)3.3辊身长L的确定 (12)3.4矫直速度V的确定 (13)4力能参数的确定 (14)4.1计算理论依据 (14)4.2 矫直力的计算 (17)4.3矫直力矩的计算 (18)4.4矫直机驱动功率的确定 (22)5主要零部件的校核计算 (24)5.1电机的选择及过载校核 (24)5.2矫直辊强度校核 (24)5.2.1第三辊的传动力矩 (25)5.2.2第三辊上弯曲力矩和支反力的确定 (25)5.2.3矫直辊强度计算及校核 (32)5.3工作辊轴承的校核 (34)5.3.1轴承的初选 (34)5.3.2 轴承寿命计算 (35)5.4万向连接轴的计算 (35)5.4.1万向接轴主要尺寸 (35)5.4.2 叉头的强度计算 (38)6相关润滑的选择 (39)6.1矫直辊的润滑 (39)6.2主传动系统的润滑 (39)7设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环保性分析 (41)7.1设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41)7.2设备的环保可行性分析 (41)结束语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钢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钢材轧制、冷却或者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状缺陷。

热轧平整机组平整工艺研究

热轧平整机组平整工艺研究

热轧平整机组平整工艺研究唐云峰(攀钢钒热轧板厂)摘要:介绍了攀钢热轧平整机组的产品定位、机组功能、辊型优化和平整模型建立,并进行了平整工艺对带钢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认为:平整延伸率控制在1.2%~2.0%较为适宜,平整后带钢上下屈服点波动范围减小,基本可以消除屈服伸长,抗拉强度略有增加,延伸率略有下降,幅度均不大。

平整延伸率过小(≤0.8%),对带钢性能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过大(≥3.0%)则出现了明显的加工硬化,很大程度上恶化了带钢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热轧;平整;辊型;延伸率;平整模型热轧平整的目的是改善热轧产品结构,提高带钢板形质量,增强热轧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攀钢热轧平整机组于2003年建成投产,年平整和分卷能力为80万t,其中平整、分卷各占50%。

机组采用了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常温下对热轧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卷进行平整,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和板形,改善力学性能,也可作为钢卷分切线使用。

在平整机组建设调试、生产过程中,相应开展了平整工艺研究。

经过几年的努力,热轧平整工艺研究经历了平整产品定位分析、机组选型;平整机功能完善;平整机组技术规程及操作规程编写;平整机组平整模型建立等阶段;进行了平整工艺对带钢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平整机辊型优化研究。

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1 平整机组产品定位及设备选型1.1 平整机组产品定位分析通过市场需求调查,结合热轧工艺、平整工艺发展的趋势,攀钢平整机组产品定位除了扩大薄规格产品产量外,还需大力发展汽车车轮钢、集装箱用耐候钢、热轧酸洗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结合热轧线实际情况及分卷需要,平整机组成品参数确定为:钢种:碳钢、低合金钢等;带钢抗拉强度:R m≤650 MPa;带钢屈服强度:R eL≤500 MPa;平整带钢厚度:1.5~6.35 mm;分卷带钢厚度:1.5~12.0 mm;钢卷重量:7~23 t ;钢卷放置方式:卧式或立式。

1.2 平整机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及主要设备选型热轧平整机组在具备基本的功能外,还力求轧制线短,工序少,既降低出现产品质量缺陷的概率,又减少操作人员数量。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板形设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设定模型。

该模型基于数学算法和工艺参数的优化,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和调整板形,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热轧带钢的生产背景及板形设定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建立过程、算法原理及实验结果分析,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热轧带钢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质量和形状对后续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板形的设定和控制是关键环节。

传统的板形设定方法主要依靠操作工人的经验和感觉,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预测和调整板形的设定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建立1. 模型假设与参数选择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我们首先对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进行假设和简化,选取了影响板形的关键工艺参数,如轧制力、轧辊温度、轧辊转速等。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材料性能、设备状态等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2. 算法原理本模型采用数学算法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通过建立板形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板形的快速预测和调整。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训练和学习,建立了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板形的数学模型。

三、算法实现与实验结果分析1. 算法实现我们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了算法,并将其集成到热轧带钢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中。

通过输入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等数据,系统能够快速计算出预测的板形结果,并通过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实现对板形的调整。

2.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通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板形,并对调整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和优化。

与传统的板形设定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应用前景与展望本模型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热轧带钢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我们可以将该模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热轧带钢生产。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热轧带钢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在汽车、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板形是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研究热轧带钢板形的快速设定模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热轧带钢板形设定模型的研究现状目前,热轧带钢板形设定模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试错法或经验公式。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满足一定的生产需求,但存在设定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板形快速设定模型。

三、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构建(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热轧带钢生产数据,包括原料厚度、温度、轧制力等工艺参数以及板形的实际测量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特征提取与模型选择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取与板形相关的关键特征,如轧制力、温度、速度等。

然后,根据数据的特性和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构建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训练数据集建立板形与工艺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

(三)模型训练与优化使用训练数据集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训练,通过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优化模型的性能。

同时,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四)模型应用与验证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实际生产中的反馈数据,对模型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设计与数据来源为了验证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数据来源于某钢铁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包括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板形测量数据。

(二)模型性能评估通过对比实际测量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评估模型的性能。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生产成本。

传统的板形设定方法通常依赖于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和反复的试错过程,这既降低了生产效率,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并开发一种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热轧带钢的智能化控制技术。

其中,板形快速设定模型是热轧带钢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立准确的板形快速设定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三、相关技术研究综述(一)板形控制技术概述板形控制技术包括多个方面,如轧辊设置、轧制力控制、温度控制等。

其中,轧辊设置对板形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现有板形设定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常见的板形设定模型有经验模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等。

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如经验模型虽然简单易用,但准确度较低;静态模型虽然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设定参数,但无法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动态模型虽然能够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调整,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四、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建立(一)模型构建思路本研究首先对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影响板形的关键因素。

然后,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建立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板形快速设定模型。

该模型能够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设置,实现板形的快速调整。

(二)模型构建方法与步骤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

2. 特征提取与选择: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影响板形的关键特征。

3. 模型构建: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构建板形快速设定模型。

4. 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板材矫直工艺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板材矫直工艺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20060601
板材矫直工艺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摘要
矫直是一种消除或减少零件弯曲的工艺,具有简单、灵活、经济的 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矫直工艺的理论研究及其参数计算方法, 目前国内传统的矫直工艺都是由工人师傅根据经验和估计反复试校和反 复测量,它的矫直效率低、校直精度差、劳动强度高,质量也难以得到 保证。全自动矫直机,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好,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矫直机在企业中的应用虽广,但相关理 论研究成果却鲜见报导,校直工艺理论研究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 为适应我国生产企业对研制和发展自动校直设备的需求,开展校直工艺 的理论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已有文献基础上,根 据无锡开源机床集团特磨公司,在板材矫直工艺过程中,采用反复试校 和反复测量方法的缺点,展开本文的研究,从弹塑性弯曲基本理论出发, 进行了校直过程理论模型的研究,并以矫直过程模型为主线,展开了一 系列矫直过程模型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2.Explorations of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ulti-roller straightening machine.
Analysing all curvature relation of decrease straightening proces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no matter how different the original curvature of the rolled metal are, curvature will be equal
Wuxi Kaiyuan Machine Tool Special-grinder Company,we’ll carry out this researches on the base of analized documents. According to elastic-plastic mechanics, theoretical model of press straightening process is studied in this thesis. Straightening process model,which is also the core of the whole thesis, i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Main contributions and achievemen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20-40mm板材矫直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20-40mm板材矫直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0-40mm板材矫直机设计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1、矫直机主机总装图(A0×1)2、辊系装配图(A0×1)3、机架零件图(A0×1)4、夹送辊轴承透盖、工作辊、下工作辊辊座、主动夹送辊轴(A2×4)5、编写设计说明书6、外文科技文献翻译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题目:设计(论文)专题的基本内容: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期第 1 周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3月2 日工作计划毕业实习(调研)10月1日——3月1日(包括寒假期间)校外实习单位:沈阳机床厂任务:1.了解各机床的传动特性2.了解机床零件的加工类型3.了解整机设计的流程所需参考资料目录1.孙志礼,马星国,黄秋波,闫玉涛等.机械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7-266.2.崔甫矫,直原理与矫直机械(第2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傅作宝,冷轧薄钢板生产(第2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4.邹家祥轧钢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5.黄庆学,申光宪,梁爱生等轧机轴承与轧辊寿命研究及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6.史跃强.四重式辊式矫直机初探.鞍钢技术,1994(12)7.王廷溥.板带材生产原理与工艺.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8.俞慧,裴瑞琳.宝钢5m宽厚板热矫直机新工艺.宽厚板,2005(3)拟定设计(实验)方案、论文选题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21日(第1 周—第2周)设计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外文文献翻译)3月22日—3月29日(第3周)设计工作与图纸绘制(实验研究、论文工作)3月29日—5月31日(第4周—第12周)撰写说明书(论文)5月31日—6月7日(第13周)毕业设计(论文)主题部分6月8日—6月14日(第14周)毕业设计(论文)送交评阅人日期6月20日(第15周)答辩日期2010年6月21日(第16周)指导教师审批签字:2011年6月17日毕业实习(调研)3月8日—3月21日(第1 周—第2周)单位:东北大学图书馆完成任务情况:1、通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并做好读书记录和文献出处,对本课题的设计任务明了化;2、在检索数据库中进行本课题的相关检索任务,保存检索文献,进行吸收学习后,了解到本课题的相关前沿知识,对本课题的设计有了基本框架;3、在课余时间去工厂对各种机械进行熟悉,了解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多样化。

板料矫直机设计

板料矫直机设计

摘要在轧制生产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冷却不均或运输等一系列原因使轧件产生不同程度的挠曲、瓢曲、波浪等状况,为此轧后钢材必须经过矫正。

本文介绍了矫直机的结构特点和原理。

本次设计的矫直机是用来矫正钢板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弯曲和瓢曲,通过矫正可消除钢板弯曲应力,并提高钢板的平直度,达到用户的要求。

对矫直机基本力能参数、电动机功率进行了计算、对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与校核、压下机构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关键词:矫直机;板料;压下机构AbstractIn the rolling process, due to plastic deformation, uneven cooling or transportation, a series of reasons lead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bending, buckling, wave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rolled steel must be correcte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the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design of the straightener is used to correct the steel plate in the process of rolling a variety of bending and buckling, through the correction can eliminate the bending stress of steel plate, and improve the flatness of the steel plat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 The basic force and energy parameters of the straightening machine and the power of the motor are calcul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k roll and the support roller are designed and checked, and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press mechanism are carried out.Key words: straightening machine; panel; screwdow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1)1.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第2章矫直机方案确定 (3)2.1矫直机类型 (3)2.2矫直机工作原理 (4)2.3工作辊的布置方案 (5)2.4支撑辊的布置方案 (6)2.5机架结构 (6)2.6工作机座的结构形式 (6)2.7主传动系统 (7)第3章矫直机结构参数与力能参数的计算 (9)3.1矫直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9)3.2矫直速度 的确定 (11)3.3辊式矫直机的力能参数确定 (11)3.4电机功率的确定 (13)第4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校核 (15)4.1工作辊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15)4.2支承辊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18)第5章压下机构的设计计算 (22)5.1压下螺纹选择 (22)5.2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22)5.3压下电动机的选择 (23)5.4压下机构减速器的选择 (24)5.5万向联轴器的选用和校核 (25)第6章润滑方式的选择 (27)结论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我们知道,轧钢厂刚轧出的轧件由于运输,制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形状的缺陷[1]。

钢板矫直机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钢板矫直机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钢板矫直机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作者:季翔宇程澄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7期摘要:随着对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视,现在许多行业需要对其机械进行减重,达到即能满足机械工作要求,又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和机械冗重。

矫直机械已经从冶金行业的辅助机械成为冶金和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机械。

为使结构合理优化,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减重,既可以避免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又能缩短研究的時间,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尽可能的使矫直机质量减轻,使其行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可持续;钢板矫直机;优化中图分类号:TP391.72文献标识码:A一、课题研究背景世界上的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重点研究的方向,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出来。

矫直技术从属于金属加工,现已应用于汽车、船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等行业。

矫直技术要取得突破性的进步,便迫切需要矫直的理论需要更深入的解决现存的既能满足加工的要求又可以将其进行减重的问题,需要对矫直机进行设备结构优化设计。

首先,要在矫直机的结构设计、制造、矫直时的步骤进行剖析;其次,要对矫直机的结构优化及减重的设计,让矫直机也能符合现在制造的要求。

矫直技术主要是处于对金属条材加工的后部工序,在很大方面上决定着产成品的质量水准。

对于矫直的理论总的看来,仍旧处于比较粗略的层次,所需要的参数不确定性很大,还要依靠许多工人的经验算法和以前做做试验所产生的经验数据。

在钢材的生产、保存、运输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原因,导致钢材弯曲,其直线度达不到工厂加工要求。

为使轧后钢材与国家标准及客户需求相符合,必须经由矫平这个历程。

具有良好动态特性的矫直机可以显著改善矫直机械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模态分析以确定矫直机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评估车架的动态特性。

在满足强度、刚度和动态特性要求的基础上,矫直机质量应尽可能小,以提高矫直机的性价比。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2024年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范文

《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热轧带钢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的板形控制成为了行业研究的热点。

板形快速设定模型作为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概述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板形主要包括平直度、波浪度、镰刀弯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

传统的板形控制方法主要依赖于操作工人的经验和现场调试,效率低下且精度难以保证。

因此,研究一种快速设定模型,以实现板形的精确控制,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三、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构建针对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快速设定模型。

该模型以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板形参数的快速设定。

具体构建过程如下: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原料成分、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

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供后续分析使用。

2. 特征提取与模型训练: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出与板形控制相关的特征,构建特征向量。

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建立特征向量与板形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3. 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4. 模型应用与反馈: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板形的快速设定。

同时,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反馈数据,对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热轧带钢板形快速设定模型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板形的快速设定,且设定精度高、稳定性好。

与传统的板形控制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该模型能够快速设定板形参数,减少现场调试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热轧高强钢的矫直能力研究

热轧高强钢的矫直能力研究

热轧高强钢的矫直能力研究范群【摘要】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质量和设备状态由其矫直能力所决定.针对热轧高强钢来料强度高、板形差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限制矫直机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计算公式明确了弯曲曲率比、矫直机辊径、许用矫直力、单辊许用矫直扭矩、传动电动机额定功率等因素对矫直能力的影响.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分析了矫直机力能参数与钢板的弯曲曲率比、厚度和屈服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绘制了不同弯曲曲率比下的矫直能力曲线,针对来料板形较差的热轧高强钢板,在矫直能力范围内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弯曲曲率比进行矫直,进一步提高了其矫直效果.【期刊名称】《宝钢技术》【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6页(P60-64,68)【关键词】热轧高强钢;矫直能力;弯曲曲率比;矫直力;矫直扭矩【作者】范群【作者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20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33汽车、工程机械、铁路、运输等行业对热轧高强钢的需求量逐年提高,高强减薄已经成为热轧产品的发展方向。

由于热轧高强钢的生产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各种板形缺陷,出现内应力不均等现象,必须通过矫直过程进行改善。

建于20世纪的辊式矫直机生产热轧高强钢时矫直能力明显不足,不仅生产效率低、板形质量难以保证,对设备本身也有相当大的损伤,从而加速了矫直辊、万向接轴等关键零部件的失效,甚至导致支承辊座碎裂、万向接轴扭断等异常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强力矫直机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矫直机的矫直能力。

由于矫直机的矫直质量和设备状态是由其矫直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明确限制矫直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矫直机的设备参数计算矫直机的矫直能力,并根据矫直能力确定最合适的矫直参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弯曲曲率比。

矫直过程是一个交变的弹塑性弯曲过程,在矫直力的作用下,钢板断面发生变形,一般由弹性弯曲过渡到弹塑性弯曲,甚至达到沿断面高度产生全塑性变形[1],通过多次连续弹塑性弯曲变形以逐渐减小钢板的原始曲率和初始内应力。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优化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优化
工 业 技 术
2 0 1 3 年 第3 5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 计模 式的优化
王 升 博 毕 德 斌
( 1 、 北方重工集 团有限公 司压延设备 分公 司, 辽宁 沈阳 1 1 0 1 4 1 2 、 北 方 重 工集 团有 限公 司重 大部 件加 工分 公 司 , 辽 宁 沈阳 1 1 0 1 4 1 )
摘 要: 通 过 对 热轧 板 材 矫 直机 设 计 体 系的 健全 , 以更好 的 满足 现 实机 械 : r - _ , l k 的 应 用 需要 。在 热 轧板 材矫 直 机设 计模 式 的 分析 过程 中, 要 注重 轧件 的具 体环 节应 用 , 比如 加 热 环 节 、 轧 制环 节 、 热 处理 环 节 等 , 针 对其 塑 性 变 形 情 况 、 冷却 均 匀性 情 况 等展 开剖
析, 实现 现 实工 作 的 需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键词 : 热轧 板 桥 ; 矫 直机 ; 设计模块; 管理 探 究 热 轧 重 卷机 组 中 , 进行设定。 重卷 机组 可 以 较高 速 度工 作 , 还 因 为技 在 现 实 工作 模 式 中 , 受 到 外 界 因素 的控 制 , 比如 运输 环 节 、 储 放 术 水 平 和加 工 精度 的提 高 。 环节等的影响 , 轧件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 变形 , 比如弯 曲或者塑性 在 矫 直板 材 设 计 过 程 中 , 通 过 对 辊 子作 用力 的控 制 , 实 现 板 材 变形等 , 其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的残余应力 。这需要进行专业机械设 所受弹性弯 曲力矩的具体剖析 , 从 而进行其合力的探 究 , 方便矫直 备 的应 用 , 也 就 是 矫直 机 的应 用 。我 们 通 常所 说 的矫 直 机 就 是矫 正 机 设 计模 式 的 具体 应 用 。一 般来 说 , 如果 板 材 在辊 间所 受 的 弹性 弯 机, 针对 不 同 的扎件 模 式 其应 用 规 格也 是 不 同的 。 曲力 矩 产 生 变 化 , 其 轧 件 在 不 同辊 子 的应 用 力 是 不 同 的 , 通 过 对 矫 1关 于 热轧 板 材矫 直 机 应 用模 块 的分析 直 机 传 动功 率 的计 算 模 式 的探究 , 可 以方 便 我 们 日常矫 直 机相 关 模 为 了更好的进行热轧板材矫直机应用体系的剖析 , 做好矫直机 块 的设计 , 实 现其传动总功率的优 化 , 这需要进行各个轧件塑性变 的 分 析 准备 工作 是非 常必 要 的 。通 过 对 矫 直 机 应 用 结 构 形 式 的分 形 矫 直 功率 环 节 的剖 析 。一 般来 说 , 所有 工 作 辊子 在 轴 承 处摩 擦 消 析, 可 以满 足 现 阶段 的矫 直 机设 计 工作 的需 要 。 一般 来 说 , 不 同应 用 耗 功 率 N ml ; 轧 件 与辊 子 之 间流 动摩 擦 消 耗功 率 N m2 。 则 总 功率 为 : 情景 下 , 矫直机的结构形式是不同的 , 其 矫 直 方 式 也 存 在 着 诸 多 的 该 五 辊 矫 直 机 辊 系 部 分 所 需 功 率 为 2 0 0 k w, 另外 , 还 有 一 个 出 口转 差 异 。这需 要 我 们 根据 其 用 用 途 及其 应 用 原 理 展 开 剖析 , 可 以分 为 向辊 , 入 口夹 送 辊也 与 该 矫 直机 经 联合 减 速 机 , 由一 台 电机 传 动 , 经 以下 几 个 模 式 。 压 力矫 直 机 一 矫 直大 断 面 的钢 轨 、 钢梁 、 型材 、 棒料 和 全部计算功率后 , 主电机选用 6 5 0 k w 。因此认定 , 该矫直机理论设计 管材 ; 平 行 辊 矫 直机 一 矫直 板 材 和 型材 或 少 量 的 棒料 和管 材 ; 斜 辊 矫 合 理 , 能 够 完成 工作 需 要 。 直机一 矫 直棒 料 和 管 材 ; 拉 伸 矫 直 机一 矫 直 薄板 及 有 色 金 属板 材 和 型 在 矫 直机 结 构形 式 分 析 过程 中 , 通 过 对 矫 直机 的应 用 模式 的剖 材; 拉弯 矫 直 机 一 矫 直 薄 带 材和 带 材 ; 扭 转矫 直 机 一 矫直型材。 析, 可 以进行 矫 直设 备 类 型 的深 入 了解 。 对 于一 些 次 品板 材来 说 , 可 通 过对 各 个 矫 直机 应 用 结 构 的分 析 , 可 以解 决 现 实矫 直 机 设 计 以进 行 定 尺 板 的剪 切 , 实 现板 材 的矫 平 , 通 过对 开 卷 机 板 材 开 卷 模 诸多问题。 一般 来 说 , 矫 直 机 的应 用 结构 受 其 工作 模 式 的 限制 , 即使 式 的应用 , 可 以进行矫直机工作模式的优化 。矫直机 出口加一转 向 其 应 用 于 同一 类 产 品 , 其 规 格也 是不 同 的 , 其 内部 应 用 结 构 也 存 在 辊 , 必要 时也 可 参 与 矫 直 , 然后 , 经 侧 导 板 使 板 带 沿 中 心线 运 行 , 这 着 差 异 。也 就 是 说 , 即使 是 同一 规 格 的产 业 其 内部 的 结 构设 计 也 存 样 , 也 就使 矫 直 辊相 应 缩短 了 。 在着诸多的差异 , 这对其应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通过对不 为 了 满足 现 实工 作 的需 要 , 进行 矫 直 机 框 架式 焊 接 结 构 的优 化 同设计环节 的研究及其改善 , 可 以满足 日常工作环节的需要 。设计 是非常必要的 , 实现其 自身重量 的控制 , 确保其刚度的提升 , 实现制 者 在 进行 结 构 设 计 时依 据 的矫 直 理 论 基 本 是相 同 的 , 轧件 在 矫 直 过 造 周期 的缩 短 。 在 轴 承座 设 备 中 , 进 行 下 三辊 的 优化 , 实 现 通钢 线 及 程 中产 生 弹 塑 性 变 形 , 内部 的应 力 应 变 状 态 很 复 杂 , 很 难精 确 分 析 其 辊 面 的协调 , 在 辊 重 磨环 节 之 后 , 进 行 相关 设 计 模块 的优 化 , 统 一 和计算。 到 目前 为 止 , 也是 基 于 假设 条 件 下 , 结 合试 验 和 生 产 实践 来 调 整 高度 , 上 辊 为分 别 调整 , 这样 在 调 节 压下 量 的同 时 , 可保 证 入 口 进 行设 计 。 以下仅 就 热 轧板 材 矫 直 机 进 行 分析 计 算 , 并 就 其 结 构 特 与 出 口 的压 下量 不 同 , 由此 来 保证 板 材矫 直 质 量 。 征 进 行论 述 。 在 上辊 压 下量 调 整 过 程 中 ,可 以 进行 电动 微 调模 式 的应 用 , 通 在 热 轧 板材 矫 直 机 工作 过 程 中 , 平 行 辊 式 是 比较 常见 的应 用 模 过 对 液 压缸 的应 用 , 实 现 两侧 轴 承 座 的提 升 , 从 而 实 现 两 侧 的 平 行 式, 这与其 自身 的应用要求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 , 其热轧板具备 优化 。这需要进行轴齿轮齿条平行机构 的应用 , 进行压下量数据的 较 厚 的厚 度 , 对 于精 度 的需 求 没 有 那 么 的严 格 , 所 以满 足 了 日常 生 优化 , 实现脉冲发生器的应用 , 实现对其信息 的有效反馈 , 当然 , 在 活 中的一些需要。 在粗矫应用模块下 , 通过对单层辊的应用 , 确保结 应用过程中 , 也要进行 自动设定模块的调整 , 避免其传统 的指针显 构设计 的简单性 , 以方便现实工作操作模式 的优化。所 以其一般均 示模袋的应用 , 确保新型调整模式的应用 。还应提到的是矫直辊采 采 用单 层 辊 , 即只 有 上下 两 排 工作 辊 , 不加 支承 辊 , 这 样 在 结 构 设计 用鼓 形 辊 , 即辊 面采 用 弧线 , 这 样 可 保证 矫 直 过 程 中矫 直 辊 变形 后 , 中就 简 单 了很 多 , 对 于 不 同 的板 材 , 选择 不 同 的辊 径 、 辊身长度 、 辊 辊 面与 板 材 为直 线 接触 , 可 获 得 良好 的板 材 质量 。 以前 由 于加 工 的 距 和辊 数 。矫直 速 度 也 取决 于 板 材 的规 格 和产 量 要 求 。 困难 , 我 厂 都采 用 梯 形辊 面 , 这 只 能 相对 改 善 矫 直质 量 , 前 者 的加 工 通 过 对 板材 曲率 半 径公 式 的剖 析 , 可 以 满 足热 轧 板 材 矫 直机 的 难 度 主 要 在于 辊 面 的磨 削加 工 。 应用需要 。通过对其屈服极 限及其板材弹性模量 的控制 , 进行设计 在上 述 环 节 的结 构设 计 过 程 中 , 有 些 结构 应 用 模 式是 应 具 体 工 模 式 的优 化 。从 其 应 用公 式 可 以得 知 , 反 曲 率半 径 与其 板 的 厚度 是 作 需 要来 进 行 应用 的 , 比如 实 现矫 直 机 及其 入 口夹 送 辊 的半 个 机架 密 切相 关 的 , 也 就是 其 板 越厚 , 其 辊 子 的直 径 也 就 越 小 , 反 曲 率半 径 的应用 , 实现其整体结构 的紧凑性 , 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 另外 也小。 设 计 一 台矫 直 机 矫 直板 材 的 厚度 要 有 一定 的范 围 , 因此 , 设 计 加 工 工 艺 中也 有很 多先 进之 处 , 这里 不 进 行探 讨 了 。通过 对 该 设 备 时按最薄板 材厚度决定辊径 D和辊距 t ,同时用板材最大厚度校验 的分析计算研究 , 使 自己在轧钢设备设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 辊 的强 度 。 3结 束 语 在 板材 曲率 半 径公 式 应 用 过程 中 , 进 行 辊径 D 的控 制 是 非 常 必 热轧 板 材 矫直 机设 计 模 式 的 优 化是 一 个 循序 渐 进 的过 程 , 需要 要的, 一般来说 , 在设 计 模 式 中 , 需 要 进 行 常 规辊 身长 度 的 控 制 , 实 引起 我们 的重 视 , 进行 内部 设计 模 式 、 结 构 应 用模 式 等 的协 调 , 从 而 现其最 大板 宽的控制 , 以方便现实板材应用工作 的开展 , 实现其整 满足当下热轧板材矫直机的设计应用需要 ��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优化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优化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优化通过对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体系的健全,以更好的满足现实机械工业的应用需要。

在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模式的分析过程中,要注重轧件的具体环节应用,比如加热环节、轧制环节、热处理环节等,针对其塑性变形情况、冷却均匀性情况等展开剖析,实现现实工作的需要。

标签:热轧板桥;矫直机;设计模块;管理探究前言在现实工作模式中,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比如运输环节、储放环节等的影响,轧件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变形,比如弯曲或者塑性变形等,其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的残余应力。

这需要进行专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也就是矫直机的应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矫直机就是矫正机,针对不同的扎件模式其应用规格也是不同的。

1 关于热轧板材矫直机应用模块的分析为了更好的进行热轧板材矫直机应用体系的剖析,做好矫直机的分析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矫直机应用结构形式的分析,可以满足现阶段的矫直机设计工作的需要。

一般来说,不同应用情景下,矫直机的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其矫直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这需要我们根据其用用途及其应用原理展开剖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式。

压力矫直机-矫直大断面的钢轨、钢梁、型材、棒料和管材;平行辊矫直机-矫直板材和型材或少量的棒料和管材;斜辊矫直机-矫直棒料和管材;拉伸矫直机-矫直薄板及有色金属板材和型材;拉弯矫直机-矫直薄带材和带材;扭转矫直机-矫直型材。

通过对各个矫直机应用结构的分析,可以解决现实矫直机设计诸多问题。

一般来说,矫直机的应用结构受其工作模式的限制,即使其应用于同一类产品,其规格也是不同的,其内部应用结构也存在着差异。

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规格的产业其内部的结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对其应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不同设计环节的研究及其改善,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环节的需要。

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依据的矫直理论基本是相同的,轧件在矫直过程中产生弹塑性变形,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很复杂,很难精确分析和计算。

到目前为止,也是基于假设条件下,结合试验和生产实践来进行设计。

矫直机的设计

矫直机的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 -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 -1.1.1金属板材矫直技术概况....................................... - 1 -1.1.2平行多辊薄板矫直机国内外概况............................... - 2 -1.1.3国内外实际生产中矫直技术概况举例........................... - 3 -1.1.4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意义....................................... - 4 -1.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4 - 第二章液压矫直机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 5 -2.1 矫直原理 ........................................................ - 5 -2.2液压矫直机的设备机构及用途概述................................... - 5 -2.2.1矫直机本体................................................. - 5 -2.2.2换辊装置................................................... - 8 -2.2.3主传动装置................................................. - 8 -2.3液压矫直机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备................................. - 9 -2.3.1液压泵站................................................... - 9 -2.3.2主AGC液压缸............................................... - 9 -2.3.3液压伺服阀台............................................... - 9 -2.4液压矫直机电气控制系统........................................... - 9 -2.4.1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 - 10 -2.4.2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 10 -2.5本章小结........................................................ - 10 - 第三章计算元件的参数和选型.............................................. - 11 -3.1选择系统供油压力................................................ - 11 -3.2求液压缸相关参数................................................ - 11 -3.3确定伺服阀规格.................................................. - 13 -3.4 液压泵计算及选型液压泵的选择.................................... - 14 -3.5 电动机计算及选型................................................ - 15 -3.6油管的计算...................................................... - 16 -3.6.1直径的计算................................................ - 16 -3.6.2壁厚的计算................................................ - 16 -3.7油箱计算及选型.................................................. - 17 -3.7.1油箱的选型................................................ - 17 -3.7.2 热平衡计算................................................ - 18 -3.8压力传感器选型.................................................. - 18 - 第四章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 20 -4.1 拟定系统原理图.................................................. - 20 -4.2电液伺服阀传递函数.............................................. - 20 -4.3液压缸传递函数.................................................. - 20 -4.4 确定闭环函数的传递函数及建立数学模型............................ - 21 -4.5 绘制系统开环伯德图并根据稳定性确定开环增益...................... - 22 -4.6 求闭环系统的频宽................................................ - 23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 25 -5.1 论文总结 ....................................................... - 25 -5.2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 25 - 参考文献 ............................................................... - 27 - 对本课程的意见 ......................................................... - 28 -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金属板材矫直技术概况随着我国板材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厂家日益认识到板形在生产与市场销售中的重要性。

矫直机的设计计算参考

矫直机的设计计算参考

1、矫直机的设计在板材的成型剪裁加工中,剪切下的余料尺寸大小不一,其中尺寸较宽者往往变形不太大,而且由于尺寸较大,故一般总是收起堆放以留作后用。

而其中尺寸较小者,尤其是宽度在200ram以下者,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瓢曲、浪型及镰刀弯,没有专业设备将其矫平矫直(现有矫直机都是大型和中型尺寸的,最小矫直宽度在lO00rnm以上),大多作为废料处理,造成很大浪费。

笔者诃查了这一生产现状,并应有关企业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专门矫直矫平小尺寸边角余料的小型矫直机。

投入使用后.这些余料又可作它用,减小了材料的大量浪费,为企业节省了开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1矫直原理分析板材在辊式矫直机上的矫直过程,实质上是板材通过娇直辊时,产生弹塑性变形的过程,假设有原始曲率为-1的板材通过如图1所示的三个矫直辊,,由于上排的矫辊的下压作r 0用,使板材向其相反的方向弯曲,此时板材产生的曲率称为反弯曲率1 .而板材离开P 矫辊后经弹性变形恢复后的曲率1称为,残余曲率,显然,弹性恢复曲率(简称弹复曲r1 1 1 1率)_1应为反弯曲率和残余曲率的代数差。

111即—=-1 一上(1)pr由上式可见,P yP y P r11要使原始曲率为-的板村通过这三个矫直辊矫平(即使残余曲率-=0。

),必须使所r r选择的反弯曲率等于弹复曲率。

即-=—(2)图1板材在矫辊作用下的曲率变化P P y用]核对4呼枢作用下的曲率交化这就是板材矫直的基本原则。

弹复曲率—与材尺寸、材质丑原始曲率有关。

具有单值P y原始曲率的板材,当由矫辊施加适量反弯曲率反向弯曲后,可以变得平直。

这一反弯率 式中八M 2v ——纯弹性弯曲力矩E ——材料弹性模量 b ——板料宽度h ——板料厚度板材的塑性应变求出式中1的值,即为所需的反弯曲率。

在上文所说的边角余料板材中,其形状缺陷 P大多具有多值原始曲率一般对其先采用多辊矫直加压,使之产生交变弯曲变形,以消 琮其原始曲率的不均匀率,再逐渐矫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研究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成套分公司
王炳涵
2010年5月
热轧板材矫直机设计研究
轧件在加热、轧制、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不均匀、加热和冷却不均匀、运输和堆放、板材成卷放置等原因,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瓢曲、波浪、镰刀弯等塑性变形,或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因此要求一种专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矫正加工,这就是矫直机。

矫直不同种规格的轧材,采用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规格的矫直机。

所以矫直机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矫直方式也大不相同,按其用途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压力矫直机—矫直大断面的钢轨、钢梁、型材、棒料和管材;
B.平行辊矫直机—矫直板材和型材或少量的棒料和管材;
C.斜辊矫直机—矫直棒料和管材;
D.拉伸矫直机—矫直薄板及有色金属板材和型材;
E.拉弯矫直机—矫直薄带材和带材;
F.扭转矫直机—矫直型材;
各种矫直机的结构形式也千差万别,就是矫直同一类产品,由于规格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构。

就是用于同一种规格的产品也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这一方面对性能要求不一致,另一方面就是设计者的不断研究、改善。

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依据的矫直理论基本是相同的,轧件在矫直过程中产生弹塑性变形,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很复杂,很难精确分析和计算。

到目前为止,也是基于假设条件下,结合试验和生产实践来进行设计。

以下仅就热轧板材矫直机进行分析计算,并
就其结构特征进行论述。

热轧板材矫直机均采用平行辊式,由于热轧板较厚,相对精度要求略低,在粗矫情况下,一般均采用单层辊,即只有上下两排工作辊,不加支承辊,这样在结构设计中就简单了很多,对于不同的板材,选择不同的辊径、辊身长度、辊距和辊数。

矫直速度也取决于板材的规格和产量要求。

热轧板材规格:
板宽:b=700~1430mm
板厚:h=1.5~12.7mm
材料的屈服极限:σS=50kg.f/mm2=490N/mm2
由于板材产生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公式ρ=Eh/2σS可知板材弹性模量E和屈服极限σS均为常数,板厚h与反曲率半径ρ成正比,板厚愈薄,辊子直径选择愈小,反曲率半径也小。

设计一台矫直机矫直板材的厚度要有一定的范围,因此,设计时按最薄板材厚度决定辊径D和辊距t,同时用板材最大厚度校验辊的强度。

由上面公式可知,σS愈大,应选择的辊径愈小。

1.辊径D的确定:
为保证轧件反弯到比1/ρ更大的曲率,因此D要小些,
可取D=ρ/2.5
由曲率半径公式可得:
D =
E h /2.5σS
=21000×1.5/2.5×50
=252mm
取D=260mm
这里板厚h取1.5mm,是保证各种板厚均能矫直。

2.辊距t的确定:
t=D/ψ
Ψ—比例系数
对于薄板:Ψ= 0.9~0.95
对于中厚板: Ψ= 0.7~0.9 这里取Ψ=0.87有t=260/0.87=299≈300
3. 辊身长度L:
按常规辊身长度要比最大板宽加长200~300mm,窄板时可少加长,由于现在对板材运行中的对中控制水平提高,就没有必要把辊身长度加长太多,辊子短些可改善弯曲强度,因此,辊身长度L=1560mm,只比最宽板材宽130mm,这是目前矫直机设计的一个改变。

4. 辊数n:
根据对板材质量的具体要求而定,在能满足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辊数少,结构可简单,设备造价可降,因此,采用五辊处加一个出口转向辊,该转向辊也可以在必要时起一定的矫直作用。

5.机组速度V:
按以前的水平,0.5~4mm板材,矫直速度(冷矫)0.5~6.0m/s;4~30mm的板材,矫直速度(热矫)1.0~3.0m/s,此热轧重卷机组中,设定:
1.5mm≤h≤4.5mm时
Vmax=400m/min(6.67m/s)
4.5mm ≤h ≤12.7mm 时
Vmax=270m/min(4.50m/s)
重卷机组可以较高速度工作,还因为技术水平和加工精度的提高。

6.矫直板材时辊子上的作用力:
作用在矫直辊子上的力P i ,可由板材在辊间所受的弹性弯曲力矩来决定(如图一)。

图中M1=M5=0,这是因为轧件在第一个辊子和最后一个辊子不产生弯曲变形。

显然,在矫直机中第三个辊子上的力P3值为最大,由公式可求总合力P 和P3的值。

()23
5-=n P σS t
bh 2 t bh P 232=σS
式中n —辊数 n=5
b —板宽 b=1430mm
h —板厚 h=12.7mm
σS —板材屈服极限 σS =50kg.f/mm 2 =490N/mm 2
求得:
()⨯-⨯=2535P 50×300
7.1214302⨯=192204kg.f =1883599N
300
7.121430223⨯⨯=P ×50=76882kg.f=753444N 7.矫直机传动功率计算:
传动总功率由三部分组成:一、在(n-2)个辊子上轧件塑性变形所需的矫直功率为Ns ;二、所有工作辊子在轴承处摩擦消耗功率Nm1;轧件与辊子之间流动摩擦消耗功率Nm2。

则总功率为:
N=Ns+Nm1+Nm2
1) 矫直功率
()kw VbhKs E Ns s 10222
⨯=
σ 式中σS —板材屈服极限 σS =50kg.f/mm 2 =490N/mm 2
E —板材的弹性模量 E=2.1×105 N/mm 2
V —矫直速度 V=4.5m/s
b —板材宽度(取最大) b=1430mm
h —板材厚度(取最大) h=12.7mm
Ks —矫直机的塑性系数
()31322
22-+-=n K K K Ks K 2—第二个辊子上轧件塑性渗透率,此值最大,取K 2=0.66
()3566.066
.0166.032
-⨯+-=Ks =2.516 516.27.1214305.4101.21022504
2
⨯⨯⨯⨯⨯⨯⨯=Ns =120kw 2) 轴承处摩擦消耗功率Nm1
()kw n d P Nm 975
.21μ= 式中P —矫直机工作辊上的总压力
P=192204kg .f=1883599N
μ—辊子轴承处摩擦系数
μ=0.005(滚柱轴承)
d —工作辊枢轴直径(对于滚动轴承取平均直径)
d=167.5mm=0.1675m
n —工作辊的转速
()分转/33026.0/5.46060rpm m
s m D v N =⨯⨯==
ππ ()kw Nm 24.2797533021675.0005.01922041=⨯⨯⨯= 3)滚动摩擦消耗功率Nm2
()kw n m P Nm 975000
..2= 式中:P —矫直机工作辊上的总压力
P=192204kg .f=1883599N
m —矫直机与轧件的滚动摩擦系数
矫直钢板时,取m=0.5~0.8mm
热轧板应取较大值,取m=0.8mm
n —工作辊的转速 n=330rpm(转/分)
()kw Nm 04.52975000
8.03301922042=⨯⨯= N=Ns+Nm1+Nm2
=120+27.24+52.04
=199.28≈200(kw)
该五辊矫直机辊系部分所需功率为200kw ,另外,还有一个出口转向辊,入口夹送辊也与该矫直机经联合减速机,由一台电机传动,经全部计算功率后,主电机选用650kw (其他部分的计算略)。

因此认定,该矫直机理论设计合理,能够完成工作需要。

该矫直机结构形式分析
该矫直机用于重卷机组头部,属于粗矫直设备,对于次品板材可以剪切成定尺板,因此,也要求能使板材矫平。

板材由开卷机开卷,经穿带台进入口夹送辊,再进矫直机,矫直机出口加一转向辊,必要时也可参与矫直,然后,经侧导板使板带沿中心线运行,这样,也就使矫直辊相应缩短了。

矫直机采用框架式焊接结构,可减轻重量,保证刚度,缩短制造周期,下三辊在同一轴承座中,保证辊面与通钢线相同,辊重磨后可统一调整高度,上辊为分别调整,这样在调节压下量的同时,可保证入口与出口的压下量不同,由此来保证板材矫直质量。

每个上辊的压下量调整使用电动微调,大行程的升降是由两个液压缸分别提升两侧的轴承座,为保证两侧平行上升,采用同轴齿轮齿
条平行机构,压下量的数据是由脉冲发生器反馈到控制台,实现自动设定调整,已不用老式的指针显示,人工调整方式。

还应提到的是矫直辊采用鼓形辊,即辊面采用弧线,(如图三a)这样可保证矫直过程中矫直辊变形后,辊面与板材为直线接触,可获得良好的板材质量。

以前由于加工的困难,我厂都采用梯形辊面(如图三b),这只能相对改善矫直质量,前者的加工难度主要在于辊面的磨削加工。

当然,在结构设计中还有许多独到之处,如入口夹送辊与矫直机共用半个机架,使结构紧凑等等,另外加工工艺中也有很多先进之处,这里不进行探讨了。

总之,通过对该设备的分析计算研究,使自己在轧钢设备设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