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推荐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经络腧穴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B)A、总督一身之阴脉B、总督一身之阳脉C、约束诸经D、调节十二经气血2、肾俞穴的定位在(B)棘突下,旁开1.5寸A、第一腰椎B、第二腰椎C、第三腰椎D、第四腰椎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D)A、内属脏腑B、运行气血主干C、外络支节D、走行浅而易见4、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C)A、胆、肝、肺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D、三焦、胆、肝5、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的腧穴是(A)A、昆仑B、委中C、至阴D、委阳6、目正视,瞳孔直上,在眉上一寸处的腧穴是(A)A、阳白B、四白C、睛明D、印堂7、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D)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8、环跳穴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B)点取穴。

A、内1/3B、外1/3C、内2/3D、外2/39、“阳脉之海”是指(A)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10、大横穴在任脉神阙穴旁开(B)A、3寸B、4寸C、5寸D、6寸11、“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C)A、手厥阴心包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12、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C)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C、足太阴、少阴、厥阴D、足太阴,少阳,厥阴13、行间穴在足背(A)缝纹端取穴A、第1、2趾间B、第2、3趾间C、第3、4趾间D、第4、5趾间14、矫正胎位的腧穴是(B)A、大横B、至阴C、隐白D、三阴交15、针灸治疗腮腺炎常用(B)A、颊车B、角孙C、翳风D、风池1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B)A、天池B、阴郗C、大陵D、阳溪17、章门穴在第(C)下缘A、八肋软骨端B、九肋软骨端C、十一肋端D、十二肋端18、“脾之大络”是指(B)A、虚里B、大包C、中脘D、公孙19、人中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D)A、昏迷,中暑B、口眼歪斜,鼻部病C、急性腰纽伤D、腹胀肠鸣20、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腧穴是(A)A、命门B、大椎C、腰阳关D、肾腧21、手、足太阴交会于(C)A、大包B、周荣C、中府D、云门22、风池穴主治除下列哪项外的各种病症(D)A、中风偏瘫B、感冒、热病C、目赤肿痛、目眩D、腹痛便秘23、瞳子寥在目外呲旁开(C)A、2分B、3分C、5分D、1寸24、骨度分寸法,外踝高点至脚底为多少寸(B)A、2寸B、3寸C、4寸D、5寸25、风府穴在后发际上(A)A、1寸B、2寸C、3寸D、4寸26、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的穴位是(D)A、太渊B、外关C、内关D、神门27、在耳屏前,下颌关节踝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的穴位是(B)A、听会B、听宫C、耳门D、风池28、在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上0.5寸的腧穴是(B)A、四白B、神庭C、阳白D、太阳29、屈膝,在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的穴位是(A)A、犊鼻B、梁丘C、足三里D、解溪30、睛明是属于哪一条经脉的腧穴(B)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二、多项选择题1、经脉包括(A、B)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浮脉、孙脉2、腧穴的分类有哪几类(A、B、C)A、十四经穴B、经外奇穴C、阿是穴D、十二经穴3、内关的功效有(A、B、C、D)A、醒脑开窍B、宁心安神C、养心益气D、和胃止逆4、手指同身寸取法包括(A、B、C)A、拇指同身寸取法B、四指同身寸取法C、中指同身寸取法D、无名指同身寸取法5、曲池穴的应用(A、B、C、D)A、各种发热B、牙痛牙肿C、高血压D、颜面热毒生疮6、颊车的功效是(A、B、C、D)A、清胃泻火B、活血退斑C、养颜润肤D、祛风止痒7、迎香穴的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A、面部粉刺B、颜面湿疹、面痒浮肿C、颜面皱纹D、牙痛牙肿8、攒竹在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D)A、眼圈发青B、迎风流泪C、眼睑下垂D、上额皱纹9、丝竹空的功效有(A、C、D)A、清热明目B、面痒浮肿C、洁面除皱D、祛风止痒10、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B、C、D)A、内属脏腑,外络肢体B、输布气血,营养周身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双向调节,平衡人体三、填空题。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1/71《内经选读》习题及参照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 、《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期间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月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件中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代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照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订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2/71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所有分类说明《内经》最完好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天生之真气。

内经复习资料

内经复习资料

《内经选读》复习资料一、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绪论》1.《内经》的成书年代?比较公认的是西汉中后期,非一时一人之作,是古代医家的论文集2.《内经》的注家、注本?(1)全元起——南朝齐梁人——《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进行系统整理(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补录素问所缺第7卷,对素问全书系统详尽注释,对经旨颇有发挥,为后人注释内经的基础,改灵枢之名;(6)张介宾——明——《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白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

3.医家之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阴阳的含义及作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气的作用:①卫外的功能②保护阳精的功能③温养的功能2.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的含义清阳之气本应该上升,浊阴之气本应该下降,但现在清阳不升,久陷于下则飧泄出现清窍不利,耳目失聪,四肢倦怠,阴浊之气不降,停滞于中则?胀,出现腹胀,呕吐,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3.三对“清阳”“浊阴”的含义是什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饮食所化之精微及吸入的自然之气,上升化布于头面七窍,以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肝功能。

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其重浊沉降,尤其前后二阴排出清阳出发腠理,浊阴走五脏: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行于腠理肌表,其浓稠部分内注于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津液。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气化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名解: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昭着谓之明,神是阴阳作用的机理,明是阴阳作用的结果飧泄:完谷不化之泄泻,腹泻物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嗔胀:胸膈胀满《素问.生气通天论》1.阳气有哪些作用?提出经文依据卫外功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保护阴精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始于战国末年,完成于汉代初年。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开山之作,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灵枢》和《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

全书共分为81个问题,围绕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讨论了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它主张“因势利导”、“辨证立治”的观点,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分为81篇,总结和整理了当时医学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它包括了人体的构造、气血运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医学和整体医学有相似之处,对于综合治疗和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相似之处。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黄帝内经》中对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虽然《黄帝内经》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于中医针灸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中医针灸的影响深远。

首先,《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重要性,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这一观点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黄帝内经》中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穴位、插入针具的方式和深度,以及施针的旋转和提拔等等。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中药学》考前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五味,是指()(C)A.酸、苦、甜、咸、辣B.甘、苦、涩、辛、咸C.酸、苦、甘、辛、咸D.酸、淡、咸、苦、寒2.十八反中,甘草反()(D)A. 甘遂、京大戟、红花、海藻、芫花B.细辛、海藻、芫花、瓜蒌、大戟C.甘遂、海藻、芫花、大戟D.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3.十九畏中,丁香畏()(A)A.郁金B.三棱C.五灵脂D.牵牛4.麻黄的功效是()(B)A.发汗解表,平冲降逆,利水消肿B.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C.祛风解表,宣肺平喘,温经散寒D.解表散寒,平冲降逆,助阳化气5.桂枝汤的功效发汗解肌还有()(C)A.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B.温经通络,温中化气,利水消肿C.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D.温通经脉,助阳化气6柴胡主治当中,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之邪。

(C)A.太阳在表B.阳明在里C.少阳半表半里D.少阳里表7.石膏为清泻()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D)A.肝胆B.心肺C.心肾D.肺胃8.知母的功效是()(A)A.清热泻火,滋阴润燥B.清热泻火,生津止渴C.清热燥湿,除烦止呕D.清热除烦,生津止渴9.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的药是()(B)A.竹叶B.栀子C.黄芩D.石膏10.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的功效是( ) (C)A.清热解毒,消肿散结B.清热凉血,泻火解毒C.清热燥湿,泻火解毒D.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1. 牡丹皮的功效是()(B)A.清热凉血,解毒散肿B.清热凉血,活血化瘀C.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D.清热解毒,解毒消肿12.桑寄生的功效是( A ) B )A.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B.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C.祛风湿,补肾阳,强筋骨,调冲任D.祛风湿,强筋骨13.砂仁的功效是( A )A.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B.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C.温中化湿,温脾止泻,理气安胎D.燥湿温中,止泻安胎14.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的药是( D )A.生姜B.肉桂C.附子D.干姜15.治厥阴头痛的药是( C)A.川芎B.葛根C.吴茱萸D.细辛16.陈皮的功效是( A )A.理气健脾,燥湿化痰B.理气健脾,消积化滞C.理气健脾,化湿止泻D.健脾燥湿,化痰行气17.破气消积,化痰散结又能治脏器下垂(D)A.柴胡B.升麻C.葛根D.枳实18.不宜与藜芦同用的活血调经药是(D)A.红花B.桃仁C.牛膝D.丹参19.主治月经不调,水肿尿少,跌打损伤的两个药是(D)A.桃仁益母草B.牛膝泽兰C.红花益母草D.益母草泽兰20.半夏的炮制不同,功效所区别。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全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是中医“未病先防”的重要思想。

2. 题目:《内经》中“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中,五行理论用于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原则,如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3. 题目:《内经》中“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阴阳失衡状态来判断病情;在治疗中,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4. 题目:《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什么?答案:“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情志和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应养生,夏季应养长,秋季应养收,冬季应养藏。

5. 题目:《内经》中“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提到五种基本味道:酸、苦、甘、辛、咸,它们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对应关系。

例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通过合理调配五味,可以调节五脏功能。

6. 题目:《内经》中“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7. 题目:《内经》中“精气神”三宝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精气神”是《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内经选读》试卷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B.养生学说C.病因学说D.藏象学说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B.脾C.口D.魄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各十八日寄治D.脾主夏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A.热因热用B.求其属C.正治法D.塞因塞用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A、水肿B、偏枯C、痈肿D、风疟E、大疔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B.洞泄C.温病D.痎疟E.肠氵辟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B.居处C.饮食D.燥湿E.阴阳喜怒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B.按尺肤,知滑涩C.切脉动静D.审问病情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B.狭义伤寒C.温病D.寒湿病E.暑病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B.肢节剧痛C.肢节重痛D.疼痛游走无定外E.重痛不移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B.气以度行C.肌肉解利D.五脏坚固E.血脉和调二、填空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
《内经选读》试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
B.养生学说
C.病因学说
D.藏象学说
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
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
B.脾
C.口
D.魄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各十八日寄治
D.脾主夏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
A.热因热用
B.求其属
C.正治法
D.塞因塞用
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少火
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
A、水肿
B、偏枯
C、痈肿
D、风疟
E、大疔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怒
E、笑不休
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
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不属“阳胜”的症状是(ABCD)。

A.齿干以烦冤
B.身热
C.喘粗为之俛仰
D.汗
E.厥则腹满
2.依据《素问•五藏别论》所述,下列属天气所生者(CD)。

A.心
B.肺
C.三焦
D.胃
E.奇恒之府
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适于“先治本病”的是(ABDE)。

A.先病而后逆
B.先逆而后病
C.先热而后生中满
D.先泄而生他病
E.先病而后生寒
4.《灵枢•本神》曰:脾气虚则(ABC)。

A.四肢不用
B.五脏不安
C.腹胀
D.经溲不利
E.悲
5.《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造成四肢不用的机理是(ABCD)。

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B.气日以衰
C.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D.脉道不利
E.脾胃以膜相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_____水_____,受___五脏六腑之精__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___藏精___而起亟也;阳者____卫外____而为固也。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不足者,__补之以味__。

”“形不足者,__温之以气_。


5、阴在内,__阳之守也___;阳在外,___阴之使也___。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___飧泄_____;浊气在上,则生___月真胀_____。

四、解释下列带线的字、词(每小题1分,共5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

阴:指肝,暴怒肝气横逆而血乱
2.《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保:通“宝”言诊脉以清虚宁静至为重要
3.《素问•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两实:以指正气充实,二指正常气候
4.《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
5.《素问•咳论》:内外合邪。

内:指内伤寒饮,外:指外感寒邪,即内外寒邪相合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治疗水肿列有哪些方法?
答:有放血、繆刺、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四种方法。

2.何谓肠覃?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肠覃是指生于肠中之息肉;可用刺络放血,破血逐瘀法导而下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据《素问•痹论》内容分析痹证的发病条件及其治疗原则。

答:1.痹病的发病条件:“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治疗原则:按原文可知针治:“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是知五脏六腑的俞穴合穴,在各经受血,按所循部位,随其病变而治之病愈;原文亦讲到:“风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即用一切热的方法治疗。

2.列出并解释“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的病机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