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课件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6589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7.png)
利用AI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例如自动化招聘、员工绩
效评估等。
02
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决策
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准确地预测人才需求、员工行为和绩效,为决策提
供有力支持。
03
技能重塑与培训
随着技术发展,员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联想集团将加大对员工
培训和技能重塑的投入。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战略
工的职业竞争力。
晋升激励
03
通过晋升和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展,激发员工的职业发展动力和
潜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股权激励计划
股票激励
公司直接给予员工公司股票,使员工 成为公司的股东,共享公司的成长和 收益。
股票期权激励
公司给予员工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 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以此激励 员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
工作环境改善
联想集团不断改善工作环 境,提供舒适的工作空间 和设备,提高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与留任
员工满意度调查
联想集团定期进行员工满 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公 司和工作的满意度,针对 性地改进管理措施。
职业发展机会
联想集团重视员工的职业 发展,提供多种培训和发 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 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型企业集团和国际化的技术公司。
1996年以来,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 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 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
PC生产厂商。
2015年,联想集团宣布了2016财年的 新战略,将由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 、移动业务、数据中心业务三大业务组
成。
公司业务与产品
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
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f06b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c.png)
内部推荐机制:联想重视内部员 工的推荐,认为这是发现和吸引 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联想的人才选拔标准
标准一
专业技能:选拔的人才需要具备扎实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联想的 工作。
标准二
团队合作精神:联想强调团队合作, 选拔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 精神。
联想的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流程
校园招聘流程
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联想人力资源管理有更多的机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 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同时,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联想人力资源管理也 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接轨,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02
联想的人才招聘和选 拔
联想的人才招聘策略
策略一
多元化招聘:联想积极从不同地 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段 寻找优秀人才,以构建多元化的 团队。
定期跟进与反馈
联想定期跟进员工改进计划的进展情况,及时给 予反馈和调整。
联想绩效管理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成功案例
联想在绩效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包括某部门通过绩效改进计 划实现业绩大幅提升等。
经验总结
联想在绩效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如要重视员工 参与、持续改进等。
05
联想的员工关系和企 业文化
联想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根据市场情况和员工绩效,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 酬福利体系。
实施员工关怀计划
关注员工家庭、健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3
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和进修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和竞争力。
联想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承
明确企业文化价值观
01
制定清晰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
联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曾遭遇过失败。例如,在某次组织结构调整中,联想 对部分员工进行了不合理的岗位调整,导致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大幅下 降,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践.pptx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践.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fd254e0852458fb770b56b0.png)
..... .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 王建中 2003年5月29日
..... .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介绍
..... .
联想发展的三阶段
以联想PC创自有品牌 国际中型企业规模 (1990——1999)
IT领域内多元化发展 技术领先的
国际大型企业规模 (2000——)
将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 .
谢 谢 大家!
..... .
..... .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9.820.9.8Tuesday, September 08, 2020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2时5分33秒下午2时5分14:05:3320.9.8
谢谢观看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4:05:3314:05:3314:059/8/2020 2:05:3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9.814:05:3314:05Sep-208-Sep-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4:05:3314:05:3314:05Tuesday, September 08, 2020
求生存、以贸易为主 国际小型企业规模 (1984——1989)
今日联想
北京总部 深圳分部
2001财年销售收入: 206亿元 员工人数: 12600 余人 员工平均年龄:28.4岁
上海分部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1)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1667373c5a8102d276a22f15.png)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专业:14市场营销老师:***组员:温琦、吴文杰、徐晨柯、叶振军、申姚、游凌波、吕炳升目录联想集团 (1)一.前言 (2)二.公司概况 (2)(一):公司背景 (2)(二):企业文化 (3)三.人力资源状况及管理分析 (4)(一)HR招募、甄选和再配置 (4)(二)绩效管理 (7)(三)薪酬管理 (9)(四)员工培训 (11)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一.前言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柳传志等10余名计算机科技人员创办而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性高科技企业集团、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名列世界《财富》500强。
联想集团是国内高科技企业创业成功的代表,是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与狼共舞”进而取胜的代表,是成功迈向国际化的代表。
联想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国内信息产业的一个奇迹,正是因为它确立了与众不同的管理战略和以人为本的人力机制。
因此,本文主要从人力招募甄选和再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四个方面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国内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学习。
二.公司概况(一):公司背景公司名称:中国联想集团联想英文名称:Lenovo公司口号:“never stand still”(永不止步)[2015]成立时间:1984年公司总部:中国北京经营范围:IT行业创始人:柳传志“中国IT教父”、“中国人的骄傲”联想集团CEO和董事长:杨元庆年营业额: 387亿美元(2014年)员工数: 4.2万人(人含国际员工7千人)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
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
![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e6c4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d.png)
引言概述:联想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在其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对其在员工招聘、培训发展、激励奖励、绩效管理和员工福利方面采取的策略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员工招聘1.设立明确的招聘流程,包括岗位需求分析、招聘广告发布、简历筛选、面试等,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2.采用多元化的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人才市场、校园招聘等,以确保获取到多样化的人才资源。
3.引入行为面试和评估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候选人的素质、能力和适应能力多方面评估,以确保招聘到适合岗位的人才。
二、培训发展1.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职业发展培训和领导力培训等,以满足员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2.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培训体系,将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供实际操作和案例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3.鼓励员工参与外部培训和研讨会,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拓宽员工的知识和视野。
三、激励奖励1.设立激励机制,如年终绩效奖金、股权激励计划等,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实行灵活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的岗位、职级和绩效水平进行差异化薪酬设置,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3.建立员工认可和表彰制度,通过表彰优秀员工的贡献和成就,激励其他员工追求卓越。
四、绩效管理1.设立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与员工一起制定可量化的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
2.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个人谈话和绩效评估,及时向员工提供关于其工作表现的反馈和建议,以促使员工不断改进和成长。
3.鼓励员工发起和参与项目,通过项目组织的赋权和任务分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员工福利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包括灵活的工作时间、员工休假制度、定期体检等,以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
2.建立健全的员工福利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补贴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福利,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联想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联想人力资源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45becb9f3f90f76c61ba8.png)
联想并购IBM的动机:
联想并购IBM的主要动机是回归主业及获取 国际一流品牌
联想并购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对旧M PC优 秀人才资源的购买。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 中有经验的人,尤其是销售第一线的,是 联想最希望得到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整 合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并购的成败。
联想并购IBMPC业务面临的人力资 源整合危机
危机二:IBMPC业务部门关键人才流失
研究表明,58的被并购公司的管理人员在5 年内离开了公司,而另有47和75的高层管理 人员分别在1~3年内离职,而且通常高层管 理人员和公司最优秀人才会最先离职,导致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
联想并购IBMPC业务面临的人力资 源整合危机
联想并购IBMPC业务面临的人力资 源整合危机
危机一:员工心理压力
据报道,在宣布并购的过程中,很多原旧M PC的员工对此次并购非常吃惊,人心惶惶。 他们甚至不愿面对这个现实。虽然IBM、联 想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多个场合明确表 示收购后的新联想不会裁员,员工对目前 工作状况的担心却与日俱增。
危机三:人力资源政策整合困难
人力资源政策整合是并购后一个非常敏感 的话题。已有的文献表明,并购会导致一方 或双方人力资源政策发生变化,如人力资源 计划、员工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薪酬、 业绩评估和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联想的并购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是留得住人才! 为稳定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需积
极制定出各项稳定人心的政策,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激励措 施来挽留、激励员工。(而金钱物质上的激励是不可少的, 如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留职津贴等,将职工的报酬与企业 的发展和效益挂钩等)。 将员工分类,针对各类员工采用相应的稳定对策,如对关 键人才,保证薪酬的同时,考虑改变支付方式,并且要为 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创造一个学习及职业成长的 工作环境,关注其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 发展及哈,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其对 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5篇)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e0158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3.png)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5篇)第一篇: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软件学院07级本科班《IT企业管理》期末论文题目: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姓名:学号:日期:20**年12月10日。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一、研究背景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 宣布以12.5亿美元并购业务以来, 关于联想此次并购案前景的讨论和相关报道层出不穷, 其中大量报道认为联想并购IBM PC后将面临大规模裁员、员工不愿留任、文化如何整合等等问题, 似乎昭示着这场跨国并购的暗淡前景。
联想集团和有关人员则表示并购后的新公司不会裁员, 也不会改变员工原有的薪酬待遇和原有福利。
以上有关报道反映的实际上是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凤险。
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直接影响, 并购的绩效。
如果在并购过程中不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相关问题, 并购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改革被并公司的巨大管理责任。
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 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剖析, 并提出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策略建议。
二、对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理论研究一员工的“ 并购情绪综合症”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最剧烈的企业变革, 会带给员工巨大压力。
这些压力被统称为“ 并购情绪综合症”。
员工在并购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受并购阶段的影响。
在不同的并购阶段中, 员工对压力的反应也不相同。
在并购前阶段中, 越来越多的传言将使员工感到不确定和焦虑在初期计划和公开宣布并购后, 员工的焦虑水平达到最高点在整合阶段中,团队之间的冲突达到顶峰, 文化差异日益显露出来。
二在并购中, 裁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表明, 发生在年的项并购案中, 数十万个员工失去其工作岗位或者被迫提前退休。
在欧洲, 仅仅世纪年代金融业并购就导致万个职位消失。
裁员不仅对被裁减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导致其职业生涯暂时中断, 也对留任员工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联想并购IBM的人力资源问题
![联想并购IBM的人力资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d0b01f964bcf84b9d57ba1.png)
一、并购过程:1.2003年底,联想着手评估收购IBM PCD的可能性。
a)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b)聘请高盛为并购顾问。
c)聘请安永、普华永道作为财务顾问。
d)聘请奥美作为公关顾问。
2.2004年2月,联想成立谈判小组,并展开了与IBM的第一轮谈判3.2004年12月8日,联想与IBM签署转让协议。
4.2005年1月26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并购进行调查。
5.2005年3月9日,联想公司和IBM公司联合宣布,美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结束了对并购案的审查,批准联想收购IBM PCD。
6.2005年5月1日,联想宣布完成对IBM PCD的收购。
此次并购是联想的PC业务规模在原基础上增长4倍,以占全球PC市场份额的7.8%、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跻身PC供应商前三名,位列DELL和HP之后。
二、并购案中HR所面临的问题:1.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
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高管人事变动对企业的冲击。
2.并购后整合了大批原IBM PCD的经理人。
缺乏具备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并且留住原人才成为新联想HR所面对的重要挑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联想宣布收购IBM PCD起至2005年7月20日,大批原IBM负责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的二线主管离开新联想,人数达40~50人。
3.2006年8月31日,联想宣布调整两位高层管理人员。
负责联想全球供应链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刘军暂时离开联想的工作岗位一年,接替他的是戴尔原副总裁Gerry P. Smith。
而麦大伟加盟联想出任联想亚太区掌门,直接领导他的仍然是老上级阿梅里奥。
联想的挖角几乎掏空了戴尔亚太区的管理团队。
戴尔六名高管先后“叛逃”联想,戴尔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管培训学校”。
联想、IBM、DELL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磨合的问题。
浅议联想集团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议联想集团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c385d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0.png)
2013年02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联想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以“坦诚、信任、妥协”为基础、以“赢”文化来指导解决中外员工管理问题。
建造的中外员工管理下的国际化整合战略。
联想在并购前后首先对于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储备做了人力资源战略安排;其次,在薪酬福利方面保持稳定、风险与业绩导向之间的平衡;最后在经理人员管理方面增加了一定的弹性处理策略。
但是,最初的联想在并购后也面临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联想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一)中外员工语言交流沟通问题联想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离不开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而交流离不开语言,在联想成为一家国际性公司后,虽然其母语为中文,但其官方语言却必须为英语,如果使用中文的话,只有华籍员工能看懂,如果公司的大多数或所有岗位都由华人来做的话又何必将总部搬到美国纽约呢。
因此,只能让华籍员工和所有外籍员工都使用国际上使用最广的英语了,这对于大多数外籍员工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对于普遍不超过六级英语水平的华籍员工来说全英文的办公有些困难。
联想公司里现在大多数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学习英语。
对必须用中文的外籍员工,要学习中文。
当语言障碍解决以后,影响内部员工相互交流的就剩下沟通方式了,就像决定公司的主语言一样,新联想必须对内部员工的沟通方式做出选择。
(二)工作方式问题对于PC行业而言,高效率低利润是行业典型特点,要有很好的效益,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效率。
一个庞大PC帝国,各种信息和突发事件会不分昼夜的源源不断传来等待处理,崇尚“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的联想,要求员工只要公司需要,员工必须可以随时开始工作;而不论是家中还是旅途中,只要存在网络和联系通道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工作,联想能否培养员工适应要求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习惯的外籍员工?这种工作方式中过去的联想普遍存在。
但是,以美国员工为主的IBM PC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三)薪酬制度问题当联想在宣布成立是,曾承在联想并购后实行国际化工资标准。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案例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0d20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9.png)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案例研究人力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整合可以保证两个企业并购后的高效运作和价值创造。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企业并购案例,探讨了其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和实践。
1.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这是一个典型的跨国企业并购案例,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使得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在整合过程中,联想首先制定了清晰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包括重新分配人员、组织结构调整和文化融合等方面。
联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强化研发能力等措施,成功实现了两个企业的整合,同时保留了IBM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市场份额。
2.百度收购91无线:百度在2024年收购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91无线,以加强其在移动和应用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整合过程中,百度将注意力放在人力资源整合上,尤其是高级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留任和发展。
百度通过提供更高的薪资福利、激励计划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手段,成功留住了91无线的核心团队。
此外,百度也注重文化融合,通过交流和合作,使两个企业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有效整合。
3.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在2024年完成了对中国外卖平台饿了么的收购。
在整合过程中,阿里巴巴充分借鉴了其它并购案例的经验,将人力资源整合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对待。
阿里巴巴通过领导力发展、文化融合和业务整合等措施,成功实现了饿了么和其它业务线的有机衔接。
同时,阿里巴巴也注重对饿了么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以上案例表明,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应该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整合,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力发展:培养并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的领导人,帮助企业推动整合过程并实现整合目标。
2.文化融合:通过交流和合作,使两个企业的文化得到有机整合,共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3.人员留任和发展:重视核心员工和高级管理层的留任,通过提供更好的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留住和激励关键人才。
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从联想集团与IBM
![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从联想集团与IBM](https://img.taocdn.com/s3/m/45d0da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6.png)
三、结论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通过这次并购,联想实现 了市场地位提升、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提升、供应链优化、市场份额扩大以及 企业形象提升等战略绩效。这些绩效为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使其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
谢谢观看
3、文化融合与组织调整:并购完成后,企业应重点文化融合和组织调整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推动双方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速,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 行为。在这些并购事件中,联想集团并购整合IBM的PC业务部门无疑是一次重 大事件。这起并购交易不仅改变了全球PC产业的格局,也对于全球IT产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内容二
企业并购是现代商业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策略性行动有助于企业扩大 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众多企业并 购案例中,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尤为引人瞩目。本次演示将分析这一并购案 例,探讨其背后的战略绩效。
一、背景介绍
联想和IBM都是全球知名的企业。联想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以其高效的供应链 和出色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市场地位。而IBM则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广泛的服 务网络著称。2005年,联想成功收购了IBM的PC业务,这一举动对双方的战略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并购整合的影响
联想集团并购整合IBM PC业务部门后,对于全球IT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首 先,这起并购交易使得联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一,提高了其在全 球市场的地位。其次,联想集团通过引进IBM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提高了公司 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此外,此次并购也加速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d93a4bfe4733687e21aace.png)
【人力资源资料】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是一家营业额达210亿美元的个人科技产品公司,客户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
● 联想是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厂商,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
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现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
● 凭借创新的产品、高效的供应链和强大的战略执行,联想锐意为全球用户打造卓越的个人电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
集团由联想及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在全球开发、制造和销售可靠、优质、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
● 联想产品系列包括Think品牌商用个人电脑、Idea品牌的消费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家庭移动互联网终端。
● 联想的「保卫和进攻」战略为集团下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项战略下,联想围绕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独特业务架构运营,以便因应不同的市场特色,迅速而有效地执行适当的战略。
● 一流的世界级研发团队分驻于日本大和研究所、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及美国的格林斯博罗(Greensboro)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和物流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 全球员工约27,000名。
● 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香港交易所股份编号:0992),并且设有美国预托证券在美国进行买卖(预托证券代码:LNVGY) 。
成功的业务战略凭借正确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集团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联想的「保卫和进攻」战略(“Protect and Attack”)进一步加强集团在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客户等核心市场上的地位,同时积极寻求新的高增长机会,包括新兴市场和全球消费电脑市场,以及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家庭等领域的机会。
锐意增长● 联想将继续投资于产品创新、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建设,加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家庭产品业务(MIDH),加强运营效益,以取得长远可持续利润增长。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0d7a0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a.png)
绩效管理
联想集团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 ,通过对员工的业绩、能力和态度 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激励员工发挥
潜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薪酬福利
联想集团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 薪酬福利,包括基本工资、奖金、 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以及完善的 社保福利,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 求。
企业文化
联想集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 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员工关怀等 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
联想集团在选拔人才时,注重应聘者的能 力、潜力和价值观,选拔标准包括专业技 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联想集团的面试流程包括初试、复试和终 试等环节,以确保选拔到合适的人才。
培训与发展
培训体系
联想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 ,包括新员工培训、专业技能培 训、领导力培训等,以提升员工
的综合素质。
培训方式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 实践
目录
• 联想集团简介 •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联想集团的实践案例 • 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
展望 • 结论
01
联想集团简介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的一家高科技电子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联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 一,并涉足移动设备、数据中心和智能设备等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绩效评估与反馈
联想集团定期对员工进行 绩效评估,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帮助员工改进工 作表现。
激励措施
联想集团设立相应的激励 措施,如奖金、晋升、培 训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员工福利与关怀措施
福利制度设计
联想集团制定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 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等,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新联想的人力资源整合
![新联想的人力资源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c263ab1afad6195f312ba699.png)
新联想的人力资源整合1)联想整合IBM的PC业务,一定要整合IBM的人力资源吗?我认为,联想整合IBM的PC业务,一定要整合IBM的人力资源,这是因为:联想整合IBM的业务后,成为了一个新的、国际化的联想,新的联想的远景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新的联想意味着要实施新的战略,而新的战略无疑要由人去制定,靠人去实现,成败决定于人,决定于联想可利用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决定于联想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和工作效率。
总之人的因素决定一切,人力资源整合对联想这家高科技公司而言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整合是否成功对联想整合IBM的PC 业务能否取得成功至为关键,要实现新联想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必须在人力资源整合上取得成功。
联想整合IBMPC业务,是“蛇吞象”的并购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将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
在企业并购中常常把获得“软资产”作为战略收购目标的一部分,而软资产的很大一部分是指关键人员,以及销售渠道、客户关系、核心技术、管理经验等,如果这些资源,随着关键人员一起流失掉,则目标企业几乎成为空壳,这将导致收购的失败,因此有必要整合IBM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留住关键人才、精英人才,留住人才也就意味者留下了核心技术、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管理经验这些软资产,让它为新联想所用,让这些资产继续为新联想做贡献,才能让新联想永立不败之地,才能实现联想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成功。
2)联想在整合IBM的人力资源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联想在整合IBM的人力资源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整合IBM的人力资源,如何把企业的精英人才、关键人才留下来,继续发挥他们的最大创造力,继续为新联想做贡献。
如何整合IBM的人力资源,具体而言有如下几方面的挑战:(1)员工心理压力的挑战。
企业并购会给被并购方员工造成压力,导致他们人心浮动,产生“并购情绪综合症”,如关心工作变动、职业生涯、职位差异、薪酬变化、工作地点变动、适应新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和沟通等问题,如何平复员工的心理压力,谨慎整合人才,稳定现有团队,当是务实之策。
联想并购IBM,PC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20个
![联想并购IBM,PC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d6815ac7e87101f69f319580.png)
联想并购IBM,PC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20个原标题: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角色---以联想并购IBM PC 为例摘要: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对并购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人力资源在整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联想并购IBM PC 业务为例,运用Ulrich 的多重角色模型,分析不同的人力资源角色对并购整合与绩效的影响。
最后对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人力资源角色国际着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并购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过去五年掀起热潮,2013 年的并购交易额达652 亿美元,达历史新高,而2008 年这一数字还只是103 亿美元。
普华永道全球并购整合业务合伙人Jack Prouty 先生曾总结了当今并购的70/70 现象:当今世界上70% 的并购不能实现起初的预想目标,70% 的失败源于并购后资源整合不合理。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并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高管,经理和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工作效果,因此,本文采用联想并购IB M PC 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探讨他的并购前后绩效有着典型作用,也有较多的文献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案例背景联想集团在1984 年成立,1994 年在上市于香港。
在中国市场前景一直发展很好,营业额逐年上升,在2004 年,联想净利润达到了10 亿港元。
同时PC 业务在国内遥遥领先与其他品牌。
在2004 年占市场份额的26.1% .IB M 于1911 年在美国创立。
其公司的PC 业务在美国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但在1990 年开始,其市场份额逐渐降低,被dell和hp 取代。
根据IB M 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其个人PC 业务在2001 年,2002年,2003 年别就亏损3.96 亿美元,1.81 亿美元,22.61 亿美元。
基于以上分析,联想集团在2004 年12 月8 正式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 M 的PC 业务。
最新整理以联想为例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docx
![最新整理以联想为例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c41657403d8ce2f0166233b.png)
最新整理以联想为例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联想为例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强大趋势,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各种资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战略。
特别是当人的因素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时候,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就在全球性的公司里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化的需要,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为了更好的跟上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步伐,需要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来为其他跨国公司的管理作为借鉴。
二、联想概况联想集团是xxxx股市十大上市公司之一,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市值达到500亿港币。
20xx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了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
当然,在收获了如此大的经济效益时,联想需要考虑到并购之后如何整合人力资源并进行管理。
由于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很大,而联想集团的员工又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大陆,缺乏管理海外业务的经验。
因此,在并购了IBM之后,联想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能否处理好人才的管理问题成为了联想拓展国际化业务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指出:“一个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蕴藏在员工当中的极大干劲和能力,产生以一当十、以一当千的乘数效应。
”三、联想并购IBM之后面临的人才整合危机第一是员工的心理压力,据报道在宣布并购的过程中,旧有的员工对于并购这个事实不愿意面对,虽然管理人员表明不会裁员,但是员工对于工作状况仍然存在着不安的因素。
其实,当一个企业被并购之初,员工出现不能够面对的情况是正常的,两个企业的整合需要经历一个慢慢的磨合过程。
第二是IBM PC的业务部门关键人才流失,在并购的几年间,有管理人员甚至是高层管理人员离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f05280c172ded630a1cb6af.png)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立于1984年北京中关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就有句名言: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我们今天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一、联想的选人机制在“选”人方面,联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主要的招聘渠道包括猎头和内推和校招,当然也会采用网络招聘渠道。
联想集团与全国30所重点高等学校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实训室,合办软件学院,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实现资源的共享等。
通过这种方式一来扩大联想在年轻学子们心中的影响力,二来为联想集团可以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端人才。
联想还提出员工价值承诺(Employee Value Promise),简称EVP: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联想,成就人,成就于人”,倡导员工“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二、联想的用人机制在“用”人方面,联想建立适合业务当前需要并不断发展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员工的业绩、能力和态度三方面进行评估,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保证绩效评估的公正和透明。
评估结果将运用于员工的工资、奖金、晋升等方面,还特别作为轮岗、培训、个人发展的依据。
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薪酬体系,特别通过认股权计划,将员工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
联想每季度、年度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估从经营指标、业务进展、客户满意度调查、费用率等方面考评和量化,对全体员工进行业绩评价,通过目标达成、态度、能力评价量表,用自评、上级评价及上下级面谈的方式,确定考核结果。
对于中高层干部运用360度干部民主评议结果、部门绩效评估结果和团队氛围指数调查报告,通过公开述职的方式,全方位地进行个人绩效的评价;在能力体系的评价方面,借助世界一流顾问咨询公司.通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
建立技术职称序列,技术序列的层次级别与行政职务之间有对应的关系门主任工程师相当于总经理.收入待遇对等为员工提供多途径的发展空间,使其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与管理以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例
![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与管理以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1c67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0.png)
联想与IBM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联想强调集体主义和执行力,而IBM则 更加注重创新和开放。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员工在价值观、工作方式等方面产 生冲突,影响团队协作。
2、人才流失风险
并购后,IBM的PC业务员工可能面临职位调整、薪资待遇变化等不确定因素, 导致人才流失。特别是关键岗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并购过程
2005年4月,联想集团与IBM公司达成协议,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PC 业务,包括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电脑。联想集团支付的金额 中,约6.5亿美元为现金,其余为联想集团股票。交易于当年5月完成,联想集团 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并购动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跨国并购后面临着诸多人力资源整合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
2、文化整合是降低文化冲突风险的关键,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 3、人才保留是降低人才流失风险的重要手段,需制定针对性激励措施;
4、组织结构调整需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与协作,逐步推进调整优化;
一、案例背景
2005年,联想集团以1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包括ThinkPad笔记 本电脑、ThinkCentre台式电脑以及ThinkStation工作站等产品线。此举使联想 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然而,并购后面临着一系列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二、人力资源整合风险
1、文化冲突风险
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与 管理以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
例
01 一、案例背景
03 三、管理策略
目录
02
二、人力资源整合风 险
04 四、结论与建议
联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联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229911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联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第一篇:联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联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并不在产品,而是在于企业培训文化。
联想以企业培训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素质、推动企业发展的做法,无疑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背景: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2004年收购著名的信息产业界的“蓝色巨人”IBM,实现了进入世界500强的与又一次腾飞。
蹒跚起步,联想公司的柳传志和他的同事们从一间小平房起家,经过19年的发展,把联想由一个初始资金仅20万元、由11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小型贸易公司,建成为拥有1200多名权威专家、技术骨干及基础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的联想集团,同时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阳、深圳等地设有分部,内地各省设有数千家代理分销网点,在欧洲、美洲和亚太设有海外平台,不断推动着联想整体水平的提高。
时至今日,联想拆分之后拥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等等一些子公司,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联想集团之所以能成为今天国内信息产业的一个奇迹,是因为其确立了与众不同的企业管理战略和以人为本的人才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上为我们树立起了典范,即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司,联想集团把为员工“创造发展空、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使命,员工也“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联想集团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摘要:国际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并购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变动,随着我国企业原来越多的走向国际舞台,必将对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是现代企业在中外员工管理状况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工作。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联想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以“坦诚、信任、妥协”为基础、以“赢”文化来指导解决中外员工管理问题。
建造的中外员工管理下的国际化整合战略。
联想在并购前后首先对于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储备做了人力资源战略安排;其次,在薪酬福利方面保持稳定、风险与业绩导向之间的平衡;最后在经理人员管理方面增加了一定的弹性处理策略。
但是,最初的联想在并购后也面临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联想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一)中外员工语言交流沟通问题联想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离不开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而交流离不开语言,在联想成为一家国际性公司后,虽然其母语为中文,但其官方语言却必须为英语,如果使用中文的话,只有华籍员工能看懂,如果公司的大多数或所有岗位都由华人来做的话又何必将总部搬到美国纽约呢。
因此,只能让华籍员工和所有外籍员工都使用国际上使用最广的英语了,这对于大多数外籍员工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对于普遍不超过六级英语水平的华籍员工来说全英文的办公有些困难。
联想公司里现在大多数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学习英语。
对必须用中文的外籍员工,要学习中文。
当语言障碍解决以后,影响内部员工相互交流的就剩下沟通方式了,就像决定公司的主语言一样,新联想必须对内部员工的沟通方式做出选择。
(二)工作方式问题对于pc行业而言,高效率低利润是行业典型特点,要有很好的效益,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效率。
一个庞大pc帝国,各种信息和突发事件会不分昼夜的源源不断传来等待处理,崇尚“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的联想,要求员工只要公司需要,员工必须可以随时开始工作;而不论是家中还是旅途中,只要存在网络和联系通道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工作,联想能否培养员工适应要求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习惯的外籍员工?这种工作方式中过去的联想普遍存在。
但是,以美国员工为主的ibm pc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三)薪酬制度问题当联想在宣布成立是,曾承在联想并购后实行国际化工资标准。
从联想将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时可以看出联想将实行国家化的决心,但这意味着联想也将实行美国式的工资制度。
并且在合约上也做了相关规定如果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员工同意继续留任时,联想承诺加薪,在中国式工资制度与美国式工资制度之中,将造成联想的员工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近乎7倍的差距,这样的差距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该将如何处理?这种对薪酬内部不公平感在原联想与ibm pc的中外员工中很明显的显现出来。
(四)人员整合问题通过各行业跨国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发现,被并购公司的管理人员的58%的人数会在5年内离开了公司,而另有47%和75%的高层管理人员分别在1年到3年内离开新的公司,而且通常高层管理人员和公司最优秀的人才会最先离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
这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国家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对企业的认同不同,导致被并购的企业员工不愿意再继续为这个“外国”企业服务。
例如,联想集团在并购ibm pc 之后在美国的许多员工都选择了离职,他们在接收调查的时候普遍存在美国人固有的“优越感”而不愿意为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继续服务。
第二是企业和企业原来之间的企业差异,表现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事关系的不同。
由于,企业原来的人际关系具有相对牢固的文化特色,换成一个新的企业文化会出现不适应,从而导致个人的不适应。
第三,员工个人的原因导致离开并购公司。
这就需要联想建设和尽快改善新型结构下的联系的企业文化,从而造就成一个全新的联系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让联想的员工都有归属感,能够在新的企业文化下安定的工作。
所以,作为联想,文化管理成为和谐联想的竞争力源泉。
联想的竞争力来源,已经逐渐从单纯的低成本优势转向企业文化的创造性。
在企业内营造雇主与雇员的和谐伙伴关系,并强调“快乐工作”的文化氛围、成果分享的价值理念,是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塑造员工归属感的最佳方式。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项新的职能是实施和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留住那些本来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的中外籍员工。
(五)管理方式问题ibm pc 闻名于世界的是其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组织架构,被称为sop,其中文意思是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极度细化的操作流程。
但在联想跳跃式发展的这20年里人治可以起到经营策略灵活和市场反应快速的优势作用,但现在联想进入了规范化的稳定发展阶段,人治所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将严重压抑整个公司的活力,法治已成必然,联想不能很快实现人治与法治的顺利过渡。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时代来临。
以《公务员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代表,政府为推动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正在加紧建章立制。
未来政府将为各方利益主体提供一个公平且规则明确的博弈空间。
在此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从内部制度建设到外部法律规范的转变。
在“法制管理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理解等能力。
所以,联想作为一家中国具有很大影响的企业,跨国企业。
就必须依照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法律来建立自己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是借鉴和融合了ibm pc 原来的制度下的新制度,也可以是重新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但绝不应该是过去那种为了市场竞争,为了保证销售量所做的灵活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联想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之道(一)力资源招聘配置联想在国内的招聘面试过程中,利用工具和心理分析表来分析人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念,与面试要求与标准的对照,将不合格的人卡在企业的大门之外,而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联想在招聘人才时遵循“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的原则,首先看中人的品质,尤其是诚实和信用,其次看重人的能力,如沟通、合作、韧性等。
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强调品学兼优;对于社会招募,要求应聘者最好有it行业的工作经验,英语达到大学四、六级水平,而对于学历文凭,没有绝对的要求,充分体现出联想的人才“长期取向”的选拔标准。
并购完成之后,国际化的人才缺口成为联想的软肋。
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深知:人才的培养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如何在短期内应对国际化带来的人才紧缺的挑战呢?2005年联想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从并行岗位编制、薪酬预算倾斜等多个方面,鼓励各个部门储备、培养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柳传志有一句名言:“办公司就是办人。
”[1]这里面包含了他的一个基本管理信念:公司不是由钱或技术之类的东西组成,而是由人组成的;公司就是人。
对于联想公司来说,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员工。
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接受了专门培训,负责招聘和留任最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创造优势。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不能专注于这项重要的工作,他们的精力被迅速增加的行政性工作所分散。
联想也发现,通过运用适当的技术可以减少复杂的行政性工作,让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回归到本质: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
现在,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在想法设法在其人力资源投资上获得最大回报。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而如何才能打造战略性的人力资源。
除了时间和预算,这还需要企业高层的大力支持。
在培训机制上,联想迅速建立起了能与ibm原来的培训机制相衔接的、又与新联想将要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相配套的培训机制,一则便于其收购的pc业务的顺利开展,二则为留住员工提供保障。
一些高管还特别送到美国总部学习,以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熟悉集团内特殊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和真正理解中美中外员工管理。
另外,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条件,方便中外双方的管理人员交流经验,互相利用中外员工管理造成优势。
虽然对中国员工不需要着重解决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但也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学会对自身文化心态的调整,以尽快接受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中。
对于外籍员工的培训用尽量将同一文化性质的培训话题和方式进行,将同类差异最小的方面归入一个项目,来避开多样的文化冲突,以类似于“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达到文化整合的效果,企业的传统价值观通过有机结合又能上升到新的高度,员工素质可以通过培训相互达到理解和认同的效果。
(三)中外员工管理下的绩效管理联想把企业文化浸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用以规范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使员工的业绩更加理想化,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此,并购后的联想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形成了新的行为规范。
联想激励体系的建设过程最让人关注的是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为适应不同国家员工的中外员工管理,联想为此设立了在联想的思路里,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员工。
《联想集团员工绩效管理工作规范》对绩效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中人力资源部、各级经理和员工的职责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做了详细规定[2]。
(四)联想中外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2005年8月,联想发起在各区域hr开始负责当地的员工薪酬调查、收集各部门对薪酬方案的反馈,然后向总部提交当地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
到底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这取决于企业的具体需求。
战略性人力资源部门具有多种特点,如前瞻性思维、积极主动,以及最重要的——创造力。
联想的战略性人力资源部门还积极思考未来各种可能性,并且能以具体方式衔接这些可能性,为新联想提供各类支持。
同时,联想的中国和美国两个管理总部常常与其他部门合作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让其他部门更好地达成业务目标。
此外,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美国总部在不断关注企业环境,深刻了解发展趋势,提出新概念,并能将新概念运用到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时刻调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企业打造竞争优势。
因此,联想的战略性人力资源部门,通过长远的视野,不仅与企业的发展曲线保持一致,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触觉,能预见未来的发展,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并且能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机构规划部门、供应和需求部门进行互动,参与这些改变。
当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行政规划团队的一份子,参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时,自然就会变得有更有战略性——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成为团队设定整个公司目标、设定量化结果和成果的重要因素[3]。
(五)中外员工管理下的福利措施在联想多年的薪酬福利实践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经营环境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并购后,联想在国内率先推出重大福利举措,实实在在地帮助员工提高生活品质,并让每一项薪酬福利都发挥长期激励作用。
比如1991年率先推出的员工住房贷款计划,1997 年的出国休假制度,1999年的员工持股计划,2003年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