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 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4 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 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4 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从而:动词,学习。

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105.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1.D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

从上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

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2其特点为:今义小3456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要注意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诸、焉、盍、叵、旃。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

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在根据阅读材料中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

“在文中的用法”界定了范围,并表现为常见用法。

首先要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仔细判别、比较、推断,达到了解其用法的目的。

二、语法与翻译考点解析(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020-202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考试说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先来两道题感受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答: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知人善用;②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

(答出两点即可)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

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译文】申不害,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学习黄帝、老子和法家刑名的学说,用来向韩昭侯求取官职。

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申不害)对内整治教化国家,对外应对诸侯,十五年的时间,直到申不害去世,国家治理得很好,军事力量很强盛。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一脸不高兴。

韩昭侯说:“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现在我是同意你的请求来破坏你制定的法度呢,还是施行你定的法度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取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于是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2020-2021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2020-2021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考点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点主要有四类:①文言文词语理解;②句子停顿划分;③句子翻译;④内容理解。

典型考法:课内单篇阅读、课内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单篇阅读、课外比较阅读。

文言文答题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

中考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2其特点为:今义小3456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要注意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诸、焉、盍、叵、旃。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

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在根据阅读材料中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

“在文中的用法”界定了范围,并表现为常见用法。

首先要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仔细判别、比较、推断,达到了解其用法的目的。

二、语法与翻译考点解析(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是中考一大重要题型。

课内文言文较为简单,平时掌握好课文背诵、识记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即可。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因此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方法/步骤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

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四类内容:①文言文词语理解;②句子停顿划分;③句子翻译;④内容理解。

典型的考试形式包括课内单篇阅读、课内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单篇阅读和课外比较阅读。

以下是文言文答题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因此,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研究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研究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020-202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考点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点主要有四类:①文言文词语理解;②句子停顿划分;③句子翻译;④内容理解。

典型考法:课内单篇阅读、课内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单篇阅读、课外比较阅读。

文言文答题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题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②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④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2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②“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③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①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②“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③“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④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3)省略句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③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4)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时人莫之许也。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如:“唯利是图”等。

④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5)定语后置①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

如:“具告以事。

”(《鸿门宴》)。

3 常见固定结构(1)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4)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6)其它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己卯上元,余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合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