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病理改变及病理分型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21fe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9.png)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食管癌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而食管癌治疗的关键取决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病理分级。
因此,为了提高食管癌治疗的成功率,我国出台了《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在法律生效后,全国各地的医院按照这项标准对食管癌进行病理分级。
根据该标准,食管癌病理分级分为I、II、III、IV四级。
第一级(I级)是非侵入性或轻度侵犯性癌症,组织学结构仍保持完整,淋巴结转移率不超过5%。
第二级(II级)是中度侵犯性癌症,病理组织学结构破坏较严重,淋巴结转移率在5-20%之间。
第三级(III级)是重度侵犯性癌症,组织学结构破坏严重,淋巴结转移率超过20%。
第四级(IV级)是转移性癌症,淋巴结转移率超过20%,并出现转移性肿瘤。
另外,根据《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食管癌的病理分级也根据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这些病理学特征包括:黏膜形态(肉芽肿形或肉芽肿状形)、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单核细胞肿瘤或多核细胞肿瘤)、黏膜肿瘤细胞表达基因改变、黏膜肿瘤细胞组织学功能变化以及淋巴结血液中抗原特异性浆细胞变化等等。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院根据病理分期进行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分期治疗。
例如,I级病人可采取手术治疗,以控制病灶;II级病人则可采取更全面的治疗,手术后补充内科治疗;而IV级病人则只能采取放疗等支持性治疗。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的出台,为我国精准医学提供了可靠的病理诊断基础,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展,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实现更高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的出台,是我国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为诊断新型食管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以确保能够更好的治疗患者,缩短患者的病程时间。
食管癌的各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关键点
![食管癌的各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关键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8ada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8.png)
食管癌的各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关键点引言食管癌是指起源于食管上皮组织的一类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了解食管癌的不同类型及其病理特征对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管癌的各类型病理特征,并总结相应的诊断关键点。
1. 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发病率。
其常见的病理特征包括: - 肿瘤组织由鳞状上皮细胞构成; - 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角化和脱落;- 组织分化程度差,存在核多型性、异型性; - 侵袭性较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关键点包括: - 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特点形态学特征; - 鳞状上皮的癌变及异型增生; - 鳞状细胞癌组织与非恶性病变的鉴别。
2. 腺癌腺癌是食管癌中次于鳞状细胞癌的第二常见类型,其病理特征为: - 肿瘤组织主要由腺性细胞构成; - 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 - 可形成腺管或乳头状结构; - 常见的亚型包括浆液性腺癌、腺泡细胞癌等。
诊断腺癌的关键点包括: - 腺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强调腺性结构的存在; -与食道腺瘤、胃肠道原位腺瘤等非恶性腺性病变的鉴别。
3. 小细胞癌小细胞癌是食管癌中少见但高度恶性的类型,其特征包括: - 细胞体积小,约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1/3; - 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明显; - 组织内可见神经外分泌颗粒。
小细胞癌的诊断关键点为: - 发现过程中需要高度怀疑; - 必要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鉴别; - 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
4. 混合型癌混合型癌指的是同时存在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组织类型的肿瘤。
其特征包括:- 组织内可见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混合区域; - 通常鳞状细胞癌部分明显大于腺癌部分。
混合型癌的诊断关键点为: - 需要明确描述肿瘤组织中不同类型的比例; - 进一步了解其分化程度、侵袭程度,以指导治疗。
结论食管癌是一种具有不同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了解食管癌的各类型及其病理特征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6be7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一、组织学分级
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WHO异型腺瘤诊断和分类》第5版(2010)及其修订版本编制而成,根据食管癌的细胞分布,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情况,将食管癌分为I-IV级,并分别以0、1、2、3来表示。
1. I级:为良性细胞样组织,或较低恶性程度的癌,肿瘤细胞显示低分化或未分化,多视为单细胞表型或少数细胞堆聚,凋亡少或无。
2. II级:癌细胞局部较为密集,较高的恶性程度,凋亡视为普遍存在,渗出细胞可多可少,可见旁肉质炎症变,癌细胞可在周围组织部分有微小的侵袭。
3. III级:癌细胞大量渗出,形成团块或浸润形式,凋亡普遍存在,可见弥漫性旁肉质炎症反应,有较强侵袭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4. IV级:表现为典型的肿瘤浸润和转移形式,渗出癌细胞多而密集,周围组织凋亡少,表现出显著的侵袭性及转移性。
二、生物学分级
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分为AJCC肿瘤分期,根据癌病实质类型,扩散程度,淋巴结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程度,结果分为五个分期,分别是:
1. 第一期(T1N0M0):指肿瘤侵犯深度不超过癌变组织厚度并未转移至淋巴结;
4. 第四期(T Any N Any M 0):指肿瘤组织外有单独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病理分型
![食管癌病理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8e4cde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7.png)
食管癌病理分型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其病理分型是指根据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将食管癌分为不同类型。
食管癌的病理分型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食管癌的病理分型进行详细介绍。
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根据细胞来源、组织构成、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和分布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细胞来源,食管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大类。
其中,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食管癌的大多数病例。
腺癌则发生在胃食管连接处或食管的下半段,与胃黏膜的化生过程有关。
根据组织构成和组织分化程度,鳞状细胞癌可分为角化型、颗粒型、基底样型和未分化型。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由较充分角化的鳞状上皮细胞构成,呈现出角化鳞状瘤的特征。
颗粒型鳞状细胞癌细胞间质内可见颗粒状酸性物质,其内含有丰富的角蛋白和胞角蛋白。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形态多变,在细胞质内可见玻璃样变性。
未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细胞呈不规则形状,细胞核大而染色深,细胞质丰富。
腺癌可分为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
黏液腺癌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胆囊。
管状腺癌的肿瘤细胞呈腺样分化,排列成细长的腺管。
乳头状腺癌的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向腔内突出。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食管癌,称为小细胞癌,细胞特点与肺小细胞癌相似。
食管癌的浸润方式可以分为早期癌和晚期癌。
早期癌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和粘膜下组织。
晚期癌则已向食管壁深部浸润,可侵犯肌层和粘膜下组织,甚至穿透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根据分布范围,食管癌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局限型癌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局灶,未发生淋巴结转移。
广泛型癌累及多个食管段,常见于晚期癌。
食管癌的病理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理分型可以预测癌细胞的侵袭程度、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和转移情况。
早期癌在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晚期癌虽然预后较差,但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食管癌病理改变及病理分型
![食管癌病理改变及病理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8baa0c0dba1aa8114431d984.png)
食管癌病理改变及病理分型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明。
显然,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
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
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二)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
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
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三)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
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四)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
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病理改变】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0%)。
在我院622例中,中段者占68.90%,下段者占26.40%,上段者占4.70%.(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1.临床病理分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
1976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制订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如表18-7。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4415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8.png)
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食管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食管癌的分级是通过对病理组织学结构的分析得出的。
目前,常用的分级标准有以下几种:
一、WHO分级标准
WHO分级标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级标准之一。
该标准将食管癌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1. 高分化癌(低度恶性)
2. 中分化癌(中度恶性)
3. 低分化癌(高度恶性)
4. 未分化癌(极高度恶性)
该分级标准是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以及其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深度来进行分级的。
二、TNM分期标准
TNM分期标准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该标准是根
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来进行分期的。
具体分期
标准如下:
1. T1期:肿瘤浸润粘膜下层,不超过黏膜下层深度的1/3。
2. T2期:肿瘤浸润肌层,但不侵犯外膜。
3. T3期:肿瘤侵犯外膜,但没有浸润到邻近组织。
4. T4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
三、日本分型标准
日本分型标准是在WHO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将食管癌分为三类,分别为:
1. 粘膜下癌: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层,但没有穿透粘膜。
2. 浸润型癌:癌细胞浸润肌层及黏膜下层,但没有达到外膜。
3. 浸润溃疡型癌:癌细胞浸润肌层及黏膜下层,并穿透外膜形成溃疡。
总之,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
的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每种分级标准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分级标准。
食道癌
![食道癌](https://img.taocdn.com/s3/m/2bcf824ca417866fb94a8e19.png)
病理
食管癌病理分型和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
鳞状细胞癌 腺癌
未分化癌及癌肉瘤 粘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91% 3.81% 1.4%-1.5%
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食管癌 大多数病人有一种或几种症状,间歇出现,反复发作,易受
饮食或情绪的影响,持续数日或2-3年。 症状轻微,时隐时现。发 生的症状可表现为吞咽梗噎感、吞咽疼痛、呃 逆等。
◆食管癌的生长规律有二种 : 腔内生长为主,癌组织伴随着固有膜结缔组织呈
乳头状生长,形成早期食管癌的乳头型及中晚期食管癌 的 伞型。
浅表扩展为主,病变范围广,癌细胞分化差,癌灶 呈不规则糜烂或溃疡。 ◆ 食管癌的食管癌的蔓延及转移途径:
直接侵润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食管癌的蔓延及转移途径
直接侵润:由于食管无浆膜,肿 瘤侵及全层后常直接侵润 相邻器官。
蕈伞型:少见,占17%-18.4%,瘤体呈蘑菇状向管腔内隆起, 边界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表面多有溃疡,梗阻轻,手术切除率 高,对放疗敏感。
病理
食管癌病理分型和病理类
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
溃疡型:占11%-13.2%,瘤体表面呈深陷边缘清楚的溃疡,边缘多 较整齐,底部凸凹不平,深达肌层,易穿孔。 缩窄型:占8.5%-9.5%,瘤体常累及全周,呈明显的 环行狭窄,与 上下正常食管无明显界限,移行处黏膜呈放射状,近端食管腔明显 扩张。 腔内型:占3%,肿瘤向腔内突出生长,肿块巨大,单发或多发, 有蒂或无蒂,瘤体表面有不规则的浅表糜烂区;外侵程度轻;常常 侵及管壁的一部分;临床梗阻症状不明显
鉴别诊断
※ 食管炎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 有人认为是癌前病变, 和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相同,X线和食道镜检查无异常 发现,细胞学检查是主要手段,往往需要定期观察。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255a17b3c1ec5da50e27088.png)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1.肿瘤部位分布临床上通常将食管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食管入口至要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上段,自下肺静脉下缘至贲门口为下段。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新的食管癌部位分段标准: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为颈段,其下为胸段。
胸段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为胸上段,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食管贲门交接处)平面以上为中段,以下为下段。
2.病理类型(1)大体类型:食管癌可分为早期和中晚期两大类。
早期食管癌是指原位癌(上皮内癌)和早期浸润癌。
后者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但尚未侵及肌层。
①早期食管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轻微,只有在食管癌高发区经细胞学普查才可发现早期病例。
病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见不到明显肿块,故在肉眼分型时,早期与中晚期食管癌不同。
病理特点,主要病变局限于食管壁的浅层,除少数乳头状肿瘤外,均无明显的肿块而表现为黏膜病变,近20年来对早期食管癌切除标本的形态学研究,一般将早期食管癌划分为以下四型:A.隐伏型:病变处食管黏膜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平齐,在新鲜标本可见病变处黏膜色泽较正常深,呈粉红色,黏膜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轻度充血斑或黏膜皱襞增粗,镜下均为原位癌。
该型为食管癌最早的表现,极易在内镜检查中漏诊。
B.糜烂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凹陷或轻度糜烂,糜烂处色泽较深,边缘不规则呈地图状,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
糜烂区呈细颗粒状,偶有残存的正常黏膜岛。
除个别病例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外,多数糜烂面较清洁,镜下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各占一半。
C.斑块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肿胀隆起,表面粗糙不平,色较灰暗,呈苍白色,有时可见小的糜烂区。
病变边界清,有时可累及食管全周。
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与中断,黏膜表面粗糙,呈现粗细不等的颗粒与牛皮癣样表现。
此型原位癌占1/3,早期浸润癌占2/3。
D.乳头型:肿瘤呈明显结节状隆起,病变处食管黏膜呈乳头状,或蕈伞状向食管腔内突出,直径为1~3cm,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表面一般比较光滑,可有小的糜烂,有时有灰黄色炎性分泌物覆盖,偶有糜烂。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3e8d7ca6c30c2259019e9b.png)
浸润没有超出固有膜的癌,
浅表(或微小浸润)性癌 superficial (or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是指浸润没有超出粘膜下的癌,
表浅扩散癌 superficial spreading carcinoma
一般和临床特征
50岁以上男性, 中国及东方国家常见,美国少。 吸烟、饮酒是重要因素 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 食管中1/3和下1/3好发。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发生在疾病早期,是治
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诊断时多处于晚期。 远隔器官转移常见,特别是肝、肺和肾上腺。
形态学特征和局部扩散
细胞角蛋白14和19表达明显。常常出现bcl-2表 达和c-myc扩增。 口腔、咽、喉和肛管可以发生类似的肿瘤。
肉瘤样癌 (假肉瘤、癌肉瘤、梭形细胞癌、息肉样癌)
大的息肉样肿瘤 上皮成分可能难以发现,
通常局限于少数原位癌或浅表浸润癌的部位。 通常表现为普通性或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的疣状亚型,不常见, 分化很好,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死亡并不少见,
因为在广泛局部扩散发生之前不能作出诊断。 内窥镜活检常常显示为非典型性不明显的高分化鳞状上
皮碎片,而被误诊为反应性上皮增生,即使是在内窥镜 下检查有显著异常时也会如此。 因此,为了作出正确诊断,将临床,内窥镜、放射学及 组织学特征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糜烂型---33.3% 斑块型---51.3% 乳头型---8% 隐伏型---7.3%:食管运动障碍。
中晚期食管癌
肉眼分型
髓质型:管壁内扩展、增厚。60.9%
蕈伞型:突入腔内。
食道癌
![食道癌](https://img.taocdn.com/s3/m/776eeaa7b0717fd5360cdc92.png)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一、食道癌早期症状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
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
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
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
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灼热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中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
食 管 癌
![食 管 癌](https://img.taocdn.com/s3/m/8b5905030b4e767f5acfce2c.png)
溃疡型
缩窄型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理组织学分类
1.鳞状细胞癌:我国最多见,约占97.6%; 2.腺癌:西方国家多见,60%以上; 3.其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 癌肉瘤等极少见。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 临床表现
(一) 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发病比较隐匿,症状轻微且多为非特异性,常 间歇、反复发作,易受饮食及情绪等因素的影 响而被忽视,可持续数日甚至2~3年。临床上 常见的早期症状如下: 1.吞咽梗噎感、异物感或停滞感最常见,常于 吞咽大口食物时出现。 2.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疼痛、闷胀感及咽部 紧缩或不适等。 3.下段食管癌可有上腹部不适、呃逆或嗳气等。
(3)管腔充盈缺损及狭窄改变; (4)管腔僵硬、食管舒张及蠕动度减低以致消失; (5)软组织肿块致密阴影; (6)钡剂通过减慢或排空障碍。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穿孔前的X线表现 食管明显的扭曲成角 较大的龛影 尖刺妆突出。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二)中期食管癌临床表现
1· 典型的吞咽困难及梗阻症状 大多数病人的首发症状。 开始时较轻,多呈进行性加重,严重时滴水不进,病情 发展至此一般需要6个月的时间。吞咽困难的程度与病 理类型和病变范围有关,如蕈伞型、腔内型或溃疡型则 症状相对较轻,而髓质型、缩窄型的病人则症状较重。 2.梗阻及呕吐泡沫样黏液 由于癌肿导致食管管腔狭窄, 使唾液反射性的分泌增多,不能正常排入胃内而引起食 管的逆向蠕动所致,梗阻严重时尤为明显。
1.髓质型:最多见, 肿瘤组织在管壁内 呈浸润性生长,大 多侵犯食管壁半周 以上,并向管腔外 扩展,表面多伴有 深浅不一的溃疡, 梗阻症状较明显, 放疗中度敏感,预 后较差。
食道癌病理报告
![食道癌病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0e0b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1.png)
食道癌病理报告1. 引言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食道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本文将对一例食道癌的病理报告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病例描述2.1 患者信息•姓名:张某•年龄:67岁•性别:男性2.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2.3 病理检查患者经胃镜检查后,发现食道中段有肿块,行活检检测。
活检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3. 病理检查结果3.1 标本信息•标本名称:食道肿块活检标本•标本编号:E20210101•标本大小:2.5 cm * 1.8 cm * 1.5 cm•标本切片数目:3片3.2 病理学特征病理学检查显示,食道肿块组织形态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3.2.1 癌组织形态特点•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切面边界模糊。
•癌组织细胞呈现多形性,细胞核大小不均,染色深浅不同。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质稍紧致。
3.2.2 癌组织浸润情况•癌组织侵犯食道粘膜全层,局部破坏食道壁。
•癌组织未侵及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3.3 病理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食道中段鳞状上皮细胞癌。
4. 结论本例病理报告对食道癌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食道癌的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5. 参考文献[1] 中国抗癌协会食道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肠恶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食道癌诊疗规范(2018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57(10):784-800.[2] 吴文杰. 食道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36(4):681-686.以上即为食道癌病理报告的详细内容。
食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所提供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结果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治疗和管理,并为进一步研究食道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食管癌病理及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
![食管癌病理及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https://img.taocdn.com/s3/m/955c5f284b35eefdc8d3339e.png)
食管癌病理及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
食管癌病理及临床表现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知识点:
食管癌
(一)病理
1、食管分4段:
①颈段: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最少发食管癌
②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
③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好发食管癌
④胸下段(包括腹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
歌诀:胸最长,腹最短,颈不长不短
2、中晚期的食管癌的分型:一厚(髓质型)一窄(缩窄型);一突出(蕈伞型)一凹陷(疡型)
(1)髓质型:最常见,占55%-60%.食管呈管状肥厚。
(2)缩窄型(硬化型):最易发生梗阻
(3)蕈伞型:愈后较好。
(4)溃疡型:不易发生梗阻
(5)腔内型:发生率最低的。
食管组成:1.上1/3横纹肌;2.下1/3平滑肌3.中1/3为两者混合。
3、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癌万国医考搜集
食管癌(一般的癌症)主要转移途径:淋巴转移。
但肉瘤以血行转移为主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进食哽噎感或者没有表现。
(2)中晚期:进行性吞咽困难。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主要或者典型的表现。
题目中
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确诊中晚期的食管癌。
①如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声音嘶哑;中晚期的食管癌,侵犯喉反。
②压迫颈交感神经——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
③侵入气管、支气管——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
食管癌病理分型
![食管癌病理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25f9bb887fd5360cbb1adb54.png)
食管癌病理分型
食管癌
考点:病理分型
1.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根据内镜或手术切除标本所见,可分为:(1)充血型:是食管癌最早期的表现,多为原位癌。
(2)糜烂型:癌细胞分化较差。
(3)斑块型:最多见,癌细胞分化较好。
(4)乳头型:癌细胞分化一般较好。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
(1)髓质型:管壁明显增厚并向腔内外扩展,边缘呈坡状隆起,侵及
食管壁各层及周
围组织,切面灰白色如脑髓,本型多见,恶性程度最高。
(2)蕈伞型: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向食管腔内突起,边缘外翻如蕈伞状,边缘与正常
黏膜境界清楚,表面常有溃疡,属高分化癌,预后较好。
(3)溃疡型:表面常有较深的溃疡,边缘稍隆起,出血和转移较早,而发生梗阻较晚。
(4)缩窄型:呈环形生长,质硬,涉及食管全周,出现梗阻较早。
3.组织学分类我国约占90%为鳞状细胞癌。
少数为腺癌(与Barrett食管恶变有关)。
欧美腺癌发生率已超过鳞癌。
贲门部腺癌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
4.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
(1)直接扩散:早中期食管癌主要为壁内扩散,因食管无浆膜层,容易直接侵犯其邻近器官。
(2)淋巴转移: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方式。
(3)晚期血行转移:至肝、肺、骨、肾、肾上腺、脑等处。
每日
一题
食管癌病理分型,哪项是错误的
A.缩窄型B.蕈伞型C.梗阻型D.髓质型E.溃疡型。
食道癌的病理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食道癌的病理分类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bcddd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a.png)
论文题目:食道癌的病理分类及其临床意义食道癌是指发生在食管内各种类型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类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食道癌的病理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包括不同类型的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一、食道癌的病理分类食道癌可以根据组织类型、细胞来源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多种分类,其中常见的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食道癌类型,通常起源于食管上皮层。
病理学上表现为角化和非角化类型,角化型病变多见于上半部食管,非角化型病变多见于下半部食管。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体,通常发生于食管下部。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并发症(如Barrett食管)关系密切。
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小细胞癌较为罕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倾向。
组织学上表现为小细胞、核分裂活跃以及高度异型性。
肉瘤(Sarcoma):食管肉瘤非常罕见,起源于食管间质组织或平滑肌层。
其他少见类型:包括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囊腺癌等少见类型,其治疗及预后差异较大。
二、临床意义及相关参数临床病理参数:病理类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如鳞状细胞癌对放疗的敏感性较高,而腺癌对化疗的反应较好。
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型食道癌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如某些基因突变或过表达在特定类型癌症中较为常见,这些特征可用于靶向治疗策略的制定。
预后评估:不同病理类型的食道癌其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如小细胞癌通常预后较差,而早期发现的鳞状细胞癌治愈率较高。
三、治疗策略与个体化医疗手术治疗:早期诊断的食道癌通常可通过手术切除获得良好预后。
化疗与放疗:进展期食道癌常需联合化疗与放疗,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
靶向治疗:针对不同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方案逐渐成为个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食管癌、胃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
![早期食管癌、胃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2d6eea5155270722192ef7b7.png)
早期食管癌、胃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1、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分型。
根据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进行分型,IPCL 形态可反映组织的不典型增生和肿瘤浸润的深度。
AB 分型:Type A(7-10μm)血管形态没有变化或变化轻微正常;Type B 血管形态高度变化 SCC;B1(20-30μm)扩张、蛇行、直径不同、形状不均一的环状血管,浸润深度EP、LPM;B2 难以形成环状的异常血管,浸润深度 MM、SM1;B3(>60μm)高度扩张形态不整的血管(周围B2的约3倍),浸润深度SM2;Avascular area(AVA)type B 包围的无血管区域AVA-small <0.5mm浸润深度EP、LPM;AVA-middle 0.5mm-3.0mm浸润深度MM、SM1;AVA-large>3.0mm浸润深度SM2。
2、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
根据2002年巴黎分型,早期胃癌即type-0型胃癌,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可分为息肉状及非息肉状两大类。
息肉状病变在内镜中表现为形态隆起高于其周围黏膜,手术标本显示其隆起高度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两倍(>2.5mm)。
此型尚可分为有蒂及无蒂两类,通常以0-Ⅰp及0-Ⅰs表示。
非息肉状病变可分为平坦型和凹陷型两大类,分别以0-Ⅱ和0-Ⅲ 表示,根据病变与周围黏膜的高低差异0-Ⅱ型可进一步区分为:0-Ⅱa,平坦隆起型;0-Ⅱb,平坦型;0-Ⅱc,平坦凹陷型。
此外,还有混合型,如 0-Ⅱa+Ⅱc 等。
根据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数据,临床常见的早期胃癌多表现为0-Ⅱ型,而0-Ⅱ型中又以0-Ⅱc及0-Ⅱc为主的混合型最为多见(78%),0-Ⅱa与0-Ⅱb少见(17%),0-Ⅰ型与0-Ⅲ型最少见(分别占3%与5%)。
0-Ⅰ型与 0-Ⅱa 型的区别在于病变隆起的高度不同,大致可以根据活检钳闭合时的厚度进行判断。
0-Ⅱc型与0-Ⅲ型的区别需要根据手术标本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准确判断,但内镜下可根据病变的凹陷状态进行大致判断,当上皮层出现明显的断裂时,可判断病变已浸透黏膜肌层即为0-Ⅲ型早期胃癌。
食道癌患者的病理知识
![食道癌患者的病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c9d108de80d4d8d15a4fa6.png)
我们知道,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那么,食道癌的病理是怎样的?
食道癌的病理分析如下:
食管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颈部,胸部,腹部。
胸部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自胸廓上口至主动脉弓平面;中段自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平面;下段是肺下静脉平面以下,通常将腹段包括在下段内。
七种比较常见的食道癌多发生在中段,下段次之,上段较少。
多系鳞癌。
贲门部腺癌也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
按病理形态,临床上食管癌分为髓质型、缩窄型、蕈伞型、溃汤型四种类型,其中髓质型最常见,恶性程度高。
癌在粘膜下可向食管全周及上、下扩散,同时也向肌层浸润,并侵入邻近组织。
癌转移主要经淋巴途径,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肺、骨骼等。
另外,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又依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认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食物霉变有致癌作用。
此外,食物灼热或粗硬、饮酒、吸烟等刺激,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食管癌发生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明。
显然,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现已知有近 30种亚硝胺能诱
发动物肿瘤。
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
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二)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
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
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三)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
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
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四)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
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病理改变】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
( 52.69%〜 63.33%),下段次之( 24.95%〜 38.92%),上段最少(2.80%〜14.0%)。
在我院 622 例中,中段者占 68.90%,下段者占26.40%,上段者占 4.70%.
(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临床病理分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
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
1976 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制订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如表 18-7 。
分期病变长度病变范围转移情况
0 不规定限于粘膜层无转移
1v 3cm侵入粘膜下层无转移
23 〜 5cm 侵入部分肌层无转移
3> 5cm侵透肌层或外层局部淋巴结转移
4> 5cm有明显外侵远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
表 18-7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2.病理形态分型
( 1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态可分为
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
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
其中髓质型开发程度最高。
少数中、晚期食管癌不能为归入上述各型者,称为未定型。
3.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
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食管下段癌肿则多为腺癌。
(二)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
1.食管壁内扩散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层细胞癌变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扩散方式之一。
癌细胞还常没食管固有膜功粘膜下层的淋巴管浸润。
2.直接浸润邻近器官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气管及颈部软组织,甚至侵入支气管,形成支气管一食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及肺组织,部分可侵入主动脉而形成食管 - 主动脉瘘,引起大出血而致远。
下段食管癌常可累及贲门及心包。
3.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 2/3. 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下
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部闰依次为给隔、腹部、气管
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4.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患者。
最常见转移至肝(约占 1/4 )与肺(约占 1/5 ),其它脏器依次为骨、肾、肾上腺、胸膜、网膜、胰腺、心、肺、甲状腺和脑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