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A2016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2016年IDSA念珠菌治疗指南
念珠菌尿路感染
有症状上行感染念珠菌肾盂肾炎
氟康唑:敏感,口服200mg (3mg/kg)qd,2周(强/低)
光滑念珠菌:两性B0.3-0.6mg/kg/天, 1-7天,可加用口服氟胞嘧啶(强/低) 或可单用qid x 2周(弱/低)
克柔念珠菌:两性B0.3-0.6mg/kg/天, 1-7天(强/低)
光滑念珠菌:两性B0.3-0.6mg/kg/天, 1-7天或口服氟胞嘧啶25mg/kg qid 7-10天(强/低)
克柔念珠菌:两性B0.3-0.6mg/kg/天, 1-7天(强/低)
其他治疗措施
念珠菌尿路感染
01 强烈建议拔除导尿管(强/低)
局部治疗 针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如光滑和克柔,
02 脱氧胆酸两性B 50mg+灭菌注射用水 共1L,连续膀胱冲洗5天(弱/低)
光滑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时, 用更高剂量氟康唑或伏立康 唑(强/低)
氟康唑:800mg(12mg/kg) 伏立康唑:200-300mg(3-4mg/kg)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药敏检测(强/低)
唑类敏感性检测 推荐所有血源性感染及临床 分离菌株
唑类敏感性检测 前期使用过一种棘白菌素,感 染光滑或近平滑念珠菌患者
2016IDSA念珠菌病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的治疗建议
初始治疗
棘白菌素类(强/高)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负荷剂量 70mg,后50mg qd 米卡芬净:100mg qd 阿尼芬净:负荷剂量 200mg,后100mg qd
(强/高):推荐级别/证据质量
替代治疗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02 一直未找到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证据 高阴性预测值的非培养方法
曲霉菌病诊治指南IDSA_2017年新版
IDSA:2016 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原创2016-07-06步步非烟感染时间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
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 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
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
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
若发现霉菌感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曲霉菌病的诊治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与真菌培养。
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016年IDSA念珠菌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6年IDSA念珠菌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三)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治疗(四)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治疗(五)经验性治疗在ICU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中的地位(六)ICU是否需要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七)新生儿念珠菌病(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八)腹腔内念珠菌病的治疗(九)呼吸道念珠菌分离株需要抗真菌治疗吗?(十)血管内念珠菌感染(包括心内膜炎和心脏植入物感染)的治疗(十一)念珠菌骨关节感染的治疗(十二)念珠菌眼内炎的治疗(十三)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的治疗(十四)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十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十六)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十七)食管念珠菌病的治疗(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1、推荐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100mg/d;阿尼芬净:首剂200mg,继以100mg/d)[强推荐高级别证据]2、静脉或口服氟康唑,首剂800mg(12mg/kg),继以400mg/d (6mg/kg),可以作为棘白菌素类初始治疗的替代方案,但仅限于非危重症及考虑不可能为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强推荐高级别证据]3、推荐对所有血源性和其他临床相关念珠菌分离株进行唑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于先前使用过棘白菌素类药物和感染光滑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强推荐低级别证据]4、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如白念珠菌),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的患者,推荐将棘白菌素类更换为氟康唑(通常在5-7天内)[强推荐中级别证据]5、对于光滑念珠菌感染者,只有当分离株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时,才考虑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更高剂量的氟康唑800mg/d(12mg/kg)或伏立康唑200-300mg(3-4mg/kg)b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6、无法耐受、无法获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作为替代治疗方案是合理的[强推荐高级别证据]7、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血培养转阴的患者,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5-7天后调整为氟康唑[强推荐高级别证据]8、对于疑似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感染,推荐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9、伏立康唑400mg(6mg/kg)bid使用两剂,继以200mg(6mg/kg)bid 可以有效治疗念珠菌血症,但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与氟康唑比较无明显优势[强推荐中级别证据];推荐口服伏立康唑作为兊柔念珠菌感染菌血症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10、所有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应在诊断后的一周内进行细致的眼科检查,最好由一名眼科医生执行[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1、血培养应每日或隔日进行,以明确念珠菌血症被清除的时间[强推荐低级别证据]12、推荐无明显播散性并发症念珠菌血症的治疗疗程为2周,自血培养转阴和症状消失后开始计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13、若考虑中心静脉导管为感染源且导管可被安全拔除,推荐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对于确诊为 IPA 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伏立康唑 和棘白菌素的联合抗真菌治疗(较弱推荐;证
据级别中等)。
不建议使用棘白菌素作为主要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
级别中等);
当唑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禁用时,可使用棘白菌素(米卡 芬净或卡泊芬净)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建议持续治疗 IPA 至少 6~12 周,治疗时间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免疫抑制程度及持续时间、病灶部位和 病情改善的证据(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如何正确解读和应用曲霉菌培养及药敏试 验结果
不建议在初始感染阶段对分离菌株常规抗真菌
药敏试验,而应作为疑似唑类耐药、抗真菌药 治疗无反应者或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时的参考方
法(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理由:唑类药物在美国耐药率低于3%;
侵袭性曲霉菌病IPA(肺组织存在曲霉
菌感染(可见菌丝))推荐治疗方案 和辅助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对于正在接受某种抗真菌药治疗而因此表现出不良 反应者,推荐改为替代类别的抗真菌药,或使用不
会造成不良反应叠加的替代药物(强烈推荐;证据
级别低)。
补救治疗可选药物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米卡芬净、
卡泊芬净、泊沙康唑或伊曲康唑。使用三唑类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时,应当综合考虑到之前抗真菌治疗影响、宿主因
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对于采用 PCR 法化验血检测 IA 尚存争议。
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据包括一些META分析显示血检验PCR法化验,比
痰培养及血培养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但是文献证据也显示单独使用PCR法无法排除或者诊断IA;
而支气管灌洗液PCR法有些试验证明优于血PCR法,有些证明并没 有优势;并且无法明确霉菌属种;也无法分辨定值还是侵袭; 同时PCR法与GM试验的对照试验并没有体现出其诊断的优越性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不同部位感染的给药方案优化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感染病学(含传染病学)-不同部位感染的给药方案优化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以持续质控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二、MDR革兰阴性菌感染HAP/VAP的抗菌药物治疗 (3)三、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评估与抗菌药物治疗 (5)四、常见呼吸系统感染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7)五、腹腔感染实战病例分享 (9)六、复杂腹腔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11)七、林林总总皮肤软组织感染 (12)八、心内膜炎感染的治疗 (14)九、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治疗现状及进展 (16)十、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8)十一、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20)十二、单纯性泌尿系感染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22)十三、脓毒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24)十四、侵袭性真菌病应对策略 (26)十五、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方案的优化 (28)一、以持续质控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以下哪个部门不属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A.医务B.感染科专家C.微生物专家D.后勤E.护理参考答案:D2.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A.25DDDsB.30DDDsC.40DDDsD.60DDDsE.没有规定参考答案:C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超过()A.20%B.30%C.40%D.50%E.60%参考答案:E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超过()A.40%B.10%C.60%E.30%参考答案:D5.以下哪个药物不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A.万古霉素B.亚胺培南西司他汀C.头孢他美酯D.替加环素E.卡泊芬净参考答案:C二、MDR革兰阴性菌感染HAP/VAP的抗菌药物治疗1.HAP/VAP抗感染疗效判断应根据()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感染标志物等因素综合判断B.临床表现C.影像学改变D.感染标志物E.PCT参考答案:A2.HAP非危重MDR菌感染低风险的患者,应进行()治疗。
IDSA2016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精品PPT
现代诊断观念倡导分级诊断
拟诊
临床诊断
确诊
二 曲霉菌病的诊治
(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 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与 真菌培养。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 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 低)。
精品PPT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 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 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 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 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 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 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 2008 旧版指南。 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
精品PPT
3
选用何种抗真菌药治疗及 预防侵袭性曲霉菌病?
精品PPT
抗真菌谱
抗抗菌菌药药 真菌
白念 热带 近平滑
两性 霉素 B
克柔 光滑
新型隐球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皮炎芽生菌 粗球孢子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氟康唑 伊曲康 伏立康 泊沙康
唑
唑
唑
拉夫康 唑
卡泊芬 米卡芬
净
净
阿尼芬 净
制霉菌
素脂质 体
卡氏肺孢子菌 烟曲霉
(10)不建议对接受抗真菌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常规筛查 血液 GM,但可对这类患者的支气管镜样本检测 GM(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高)。
2016 IDSA 指南:曲霉病的诊断和管理
2016 IDSA 指南:曲霉病的诊断和管理(一)2016-08-102016年6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曲霉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2016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流行病学和感染危险因素,曲霉病的诊断,曲霉菌侵入性综合征,曲霉菌感染肺外疾病表现,侵袭性曲霉病的预防,曲霉菌感染的突破性管理,曲霉菌感染慢性和腐生症状,曲霉菌过敏等。
现小编将主要推荐意见翻译如下: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Ⅰ如何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曲霉菌(IA)感染,哪些患者最易感曲霉菌?推荐1、院内异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者应处于保护环境中,以减少曲霉菌暴露(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2、这些保护措施应合理应用于IA风险增加的其它高度免疫抑制的患者,如接受诱导/再诱导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3、若医院内保护环境不可行,推荐患者入住私人房间,不与施工现场相连,不允许将植物或花带入患者房间(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4、建议合理预防,以降低IA高风险患者的曲霉菌暴露风险,包括避免园艺、施工或装修(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5、白血病和移植中心应对侵袭性感染患者进行常规监测。
非高危患者的基线处发病率增加或发生侵袭性感染时,应及时评估在医院的来源(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曲霉病的诊断Ⅱ如何确诊侵袭性曲霉病?6、在分子诊断工具未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前,建议提交足够的组织和液体标本,以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病原体培养检查。
在分离到非典型病原体或担心耐药时,应使用分子诊断方法进行病原体鉴别(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核酸检测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是什么?7、利用血液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IA诊断尚未达成一致。
8、由于研究正继续,建议临床医生基于病例进行个体化治疗时,仔细选择PCR检测。
临床医生应了解特异性检测的方法和性能特点,并能解读结果。
使用PCR时,诊断结果应结合其它检测结果和临床背景(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半乳甘露聚糖和(1→3)-β-D-葡聚糖应如何用于曲霉病的诊断?9、用于某些患者亚群时(血液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推荐血清和BAL半乳甘露聚糖(GM)作为成人和儿童患者诊断IA的精确标志物(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IDSA曲霉菌病诊治指南[可修改版ppt]
真菌分类
形态分类: • (1)单细胞真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不产菌丝,包括
酵母菌和类酵母样菌。 a、酵母菌是由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如新型隐球菌。 b、类酵母样菌以芽生方式繁殖,其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
芽体称为假菌丝,亦称假丝酵母菌即为各种念珠菌。 • (2) 多细胞真菌,呈丝状,由菌丝和孢子组成,主要是霉
体 • 土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AMB)耐药 • 黄曲霉菌、 lentulus曲霉菌、构巢曲霉菌、焦曲霉菌、
灰绿曲霉菌也存在耐药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327–60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3 选用何种抗真菌药治疗及预防侵袭性曲霉菌病? 4 侵袭性曲霉菌病推荐治疗方案和辅助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疫调节剂)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8:000–000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 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 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 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10)不建议对接受抗真菌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常规筛查 血液 GM,但可对这类患者的支气管镜样本检测 GM(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高)。
(11)不建议对实体器官移植(SOT)接受者或慢性肉芽肿性 疾病(CGD)患者筛查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2)推荐对于高危患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SCT),使用 血清试剂盒检测(1→3)-β-D-葡聚糖诊断 IA,但不具有曲 霉菌特异性(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哪些预防性治疗推荐方案、治疗适宜人群以及 5 如何处理突破性感染? 6 何时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
7 如何处理慢性曲霉菌病、过敏综合征或非侵袭性综合征?
? 6
1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 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 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 2008 旧版指南。 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
5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Weak
1. Population: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n this situation would want the recommended course of action, but many would not
2. Healthcare workers: Be prepared to help people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own values/decision aids a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Lower if
Higher if
Risk of bias Inconsistency Indirectness Imprecision Publication bias
Large effect
Dose response
All plausible confounding & bias
1. Would reduce a demonstrated effect or
IDSA:2016 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卢永辉
2016.07.11
微信公众号:感染时间 步步非烟
Patterson TF, Denning DW, Fishman J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High
Moderate
Low
Very low
2
2. Determinants of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
Quality (certainty) of evidence
Balance between Benefits, harms, &burdens
Patients’ values & preferences
Resources and cost
3
3. Impl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
Strong 1. Population: Most people in this
situation would want the recommended course of action and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would not
2. Would suggest a spurious effect if no effect was observed
3. Final level of confidence rating
Confidence in an estimate of effect across those considerations
3. Policy makers: There is a need for substantial debate and involvement of stakeholders
4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 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 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 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 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2. Healthcare workers: Most people should receive the recommended course of action
3. Policy makers: The recommendation can be adapted as a policy in most situations
High confidence
Observational Low
studies
confidence
2. Consider lowering or raising level of confidence
Reasons for considering lowering or raising confidence
1
1. R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Evidence
1. Establish initial level of confidence
Study design
Randomized trials
Initial confidence in an estimate of effect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 何为易感人群?
7
一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 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 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 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 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 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 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 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