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 《鱼我所欲也》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 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一、作家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被称为“亚圣”。
《孟子》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恶(wù):讨厌、憎恨。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理解性默写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⑹、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⑺、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⑻、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⑽、《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你所知道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二、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作于北宋时期。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以散文为主,并有着卓越的成就。
二、作品的主旨和立意
三、作品的写作手法
1.对比描写:通过对比夜晚垂钓和白天市井喧嚣的场景,突出作者内心对安宁、自由的向往。
四、作品的核心观点及思想内涵
1.追求安宁:作者通过夜晚垂钓的描述,表达了对安宁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喧嚣的市井,专心致志地垂钓可以使人心境平静。
五、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运用
1.感官描写: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使读者可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1.国家兴亡的动荡时期:宋朝北方多次遭受辽、西夏等外族的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2.文人的情感抒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许多文人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欧阳修的《鱼我所欲也》即是其中的一例。
七、现实意义
1.追求宁静:现代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可以通过沉下心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2.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解放自己,不被外界束缚和偏见的影响。
3.批判现实:审视现实生活的喧嚣和浮躁,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鱼我所欲也》2020中考题汇编PPT 演示文稿
• 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 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 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 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 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 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 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 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 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 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 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 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 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 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 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 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 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 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 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 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 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 彘也。
•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 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 其节也。”(选自《说苑》)
•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 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 译: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 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对曾 子说,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曾子并不 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 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子还是 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 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 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 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 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 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 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 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2020年中考语文 第33篇 鱼我所欲也复习素材
第33篇 鱼我所欲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与,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 ②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件事) 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 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予) ❹古今异义①一豆.羹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名称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今义:能够 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古义:假使,如果今义:让,派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鱼我所欲也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鱼我所欲也一、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词类活用:三、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鱼我所欲也》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四、重点实词:1.欲:想要,喜欢。
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篮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连词,却。
13.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初中课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一、基础部分。
1.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追求的;大义也是我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求得生存但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却有人不采纳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掉它罢了。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盘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专题33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3 鱼我所欲也(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篇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 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 篇 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 篇 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主旨归纳】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 篇 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课文注释】
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 ㉒已:停止。
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㉓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 心。
已㉒乎?
的中心论点。孟子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 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 可取的。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 篇 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9 篇 鱼我所欲也(19页)ppt精品课件
非独⑦贤者有是心⑧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⑨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 (它)罢了。
一箪⑩食,一豆⑪羹⑫,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⑬,行道之人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 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
【课文注释】 ⑦非独:不仅,不只是。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⑪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⑫羹(ɡēnɡ):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 做的粥状食物。 ⑬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 给他。尔,用作后缀。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
(是故)有甚于生 所欲——义
舍生取义
(是故)有甚于死 所恶——不义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解析】第 一段结尾的“贤者能勿丧耳”和全文结尾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都是文章的重点 语句, 具有结论性质。
“勿丧”,是指贤者会保持与生俱来的“羞恶之心”,不让它丢失;相反,“失其本心”正是丢 失了 “羞恶之心”。孟子在本文下面紧接着的一节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 而弗由,放其心而不 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这里以心、路 比仁、义,创造了内仁外义的理 想人格结构。“放其心”,就是丢失了自己的良心。
舍生取义的精神传承
在古代有很多人坚守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如屈原、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等等。
在近现代,在国家处于危难甚至是存亡之际,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是很多爱国志士的选择,他们 用 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比如抗日将领杨靖宇革命信念坚定,在战斗的最后只身与 敌周旋5昼夜,弹尽粮绝决不投降,直至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 计丰 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点出了孟子之文的题旨,也提醒我们于 生活中时时反 观自省。
【解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 下,必须舍弃生命 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作者用鱼和熊掌分别类比生和义, 一方面形象地区分出生和义之间价值高下,另一方面也让 人们明白既然知道熊掌比鱼珍贵故舍鱼而取能堂那么在生与义之间,就要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xt>班级:姓名:学号: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③④⑤⑥⑦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⑧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2)此之谓失其本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舍生而取义者也/其人舍然大喜B.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也D.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文章开篇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B.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时,应“舍生而取义”,这表现在“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本心”即本性。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威武不能屈”的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想法进行了尖锐嘲讽和批评。
D.第二段分析了见利忘义之人“不辩礼义”就接受厚禄的三种行为表现:“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4篇 鱼我所欲也
第14篇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4)所欲有甚.于生者甚:更重要(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死亦我所恶.恶:厌恶,与“欲”相反(7)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8)一豆.羹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9)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0)妻妾之奉.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2.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意思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意思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意思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意思从前3.古今异义(1)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4.一词多义(1)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②呼尔而与之给予(2)而:①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3)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4)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5)得:①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尔:①呼尔而与之助词②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7)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②宫室之美为之做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在文中意思为感激(2)动词作名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在文中意思为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成语积累舍生取义三、名句积累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
同,意思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增加;增长3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贤者能勿丧.耳丧:(6)蹴.尔而与之蹴:(7)乞人不屑..焉何加:..也不屑:(8)万钟于我何加(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未有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2)奉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为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今为.官室之.美为之3.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4.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3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五、理解性默写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 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一、作家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被称为“亚圣”。
《孟子》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恶(wù):讨厌、憎恨。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及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赏析: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3、孟子认为人们会用尽方法保全生命的原因的句子:。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5、体现“性本善”思想(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做到舍生取义(表现生,不为苟得也;死“患有所不辟”的原因):。
7、孟子认为人们会不择手段的躲避灾祸的原因的句子:。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9、表明孟子必须接受钱财必须按礼义接受,否则没有意义的句子:。
10、不按礼义接受万钟是为了:。
1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1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的人生追求的句子:。
14、文中强调“一箪食,一豆羹”重要性的句子:。
二、词语解释题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 )8、乞人不屑..也( )9、万钟于我何加..焉( )10、妻妾之奉.(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13、故患有所不辟.也(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6、乡.为身死而不受( )三、翻译句子题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内容理解题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6.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浏览题一、对联:① 君子为义献身;有远大理想的人忘了生为仁者② 发展生命和公义,为公义牺牲生命;好运和邪恶并存,追求好运和避免邪恶。
③ 明智的人是明智的选择;可以放弃和抛弃方成为一个智者④ 放弃正义和得失自然;杀戮产生仁爱和道德⑤ 无论如何为了生存;我们怎么能坚持正义⑥ 为了死亡而放弃生命;取义为仁⑦ 放弃正义,获取利润,损失资本;杀仁见德2。
填空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5.句子“一块食物,一块豆汤,如果你得到它,你会活着,如果你得到它,你会死”在结构中起着连接作用。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这是他失去了最初的心。
”这句话中的“这”是“为了宫殿的美丽,为了妻妾的崇拜,为了穷人得到我”。
8.“从对到错”的直接原因是生命是我想要的,“死亡是我讨厌的”。
3、理解听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章中能说明“失去初衷”原因的句子是:为了宫殿的美丽而接受它;为妻妾服务和接受;为认识我的穷人做这件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体现绅士应有美德的句子是:生命,我想要的,正义,我想要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我们不能两者兼得。
它也是一个放弃生命,追求正义的人。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去原初心的行为是:万忠接受了它,却没有为礼义争论(为了宫殿的美丽;为了对妻妾的崇拜;为了认识我的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所恶莫[没有]甚于死者,则[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也?由是则生而
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
[但是]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由此可见]所欲有甚于生
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
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
)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如今(
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古诗文阅读
(一本全)
第一部分 中考课内文言文
二十一 鱼我所欲也(《孟子》)
二十一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 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 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 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 事。
4.本课成语
(1)舍生取义: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
5、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 不可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 不可以使用呢?
以物喻志真品性 舍生取义大丈夫
文本对译
鱼,我所欲[喜欢]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 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舍[舍弃]鱼而取[选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
论。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不]
一碗饭,
一碗汤,
吃了就能活下去,不
得则[就]死。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弗受;
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
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蹴(cù)[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高位厚禄]则不辩[通“辨”,
第二部分:用具体的事例“贫者不受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从正反
两方面来证明论点。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指感激)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4)、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
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
所识穷乏者[贫穷的人]得[通“德”,感激]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吗]?乡[乡,通
2、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 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课文理解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向”,从前]为
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
身死而不受[(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
(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胜于]于[比]生者,故[所以
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
命的,所以
,因此]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
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有是[这样]心[思
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
种思想,
想]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丧失]耳。
人人都有, 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第一部分:用比喻提出论点并从正面与反面论证,得出“人皆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的结
2.一词多义
得 (1)故不为苟得也 (获得,取得) (2)所识穷乏者得我 (通“德”,感激) (3)二者不可得兼 (能够)
与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2)蹴尔而与之 (给予)
(与通欤,语气助词)
3.古今异义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记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一豆羹 豆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今义:豆类
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无实意,不译]所欲莫
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甚于生,则凡[凡是,一切]可以得生[保全生命]者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使人
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