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章新闻的定义本章阐述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词源意义、新闻的定义,阐释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介绍新闻的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的起源(二)新闻的词源(三)新闻的定义(四)新闻与信息(五)新闻的类型二、考核要求(一)新闻的起源领会: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交往(二)新闻的词源领会:新闻一词的含义在古代的演变(三)新闻的定义识记: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识记:信息的一般含义领会:对信息的不同理解应用:新闻与信息的比较(五)新闻的类型领会:新闻不同的分类标准应用:辨析软新闻与硬新闻第二章新闻的特性本章阐述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和公开性等特性,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类型和原因。
真实性是新闻基本的特性,新鲜性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公开性是新闻的目的。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的真实性(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三)新闻的新鲜性(四)新闻的公开性二、考核要求(一)新闻的真实性领会:认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新闻传播者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革命导师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有关言论(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识记:新闻失真失实的定义领会: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应用:如何防止和杜绝新闻失真失实(三)新闻的新鲜性领会:新闻新鲜性的含义领会:新闻时效性和时宜性应用:辩证对待新闻的新鲜性(四)新闻公开性识记:新闻公开性的含义领会:认识新闻公开性的意义;正确认识新闻公开性与情报、个人隐私等的关系。
应用:新闻公开的限度第三章新闻的选择本章阐述新闻选择的两项重要的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法规)。
分析了新闻价值概念的起源含义及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过程;分析新闻法规、政策的作用,概述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价值的定义(二)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三)新闻价值的实现(四)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二、考核要求(一)新闻价值的定义识记:新闻价值的定义领会: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新闻价值是客观性新闻价值的相对性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有何不同应用:比较分析新闻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二)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识记: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三)新闻价值的实现领会: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掌握新闻价值规律有助于培养新闻敏感应用: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凸显新闻价值(四)新闻政策和法规识记:新闻政策的定义新闻法规的定义领会:在没有新闻法规的情况下,新闻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法规的约束力;新闻法规的类型新闻政策和法规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2、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3、辨析是要专才还是广学?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刻苦磨炼,从而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第一章1、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二、大众传播三、群体传播第二章1、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3、新闻的本源:即事实的变动新闻的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4、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6、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7、导语:是相对于新消息而言的,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通常保留新闻中二个或几个要素。
突出哪一些要素取决于新闻价值在哪,哪些要素最能引起读者、观众或网民兴趣。
8、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则具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章1、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最基本的特点是“新”。
共享性是信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3、信息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异:①信息的范围外沿比新闻大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④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
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都是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④都是可传递的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是物质与信息的又一显著区别5、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提供信息新闻的工作是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6、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的新要求:⑴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⑵加强深度报道⑶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⑷加强全方位报道7、新闻: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和考点一、名词解释、填空题(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绪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
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④对事实的信念。
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第二章: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5.狭义的信息(P44页)(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1、宣传者2、被宣传者3、宣传内容4、宣传场合5、宣传时机6、宣传动机7、宣传方法8.舆论(P55页、P63页补充)舆论的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六章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 社会主义新闻宣传,所依据的只能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新闻媒体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新
闻价值进行正确判断,对宣传时机、宣传力度和可能产生 的宣传效果作综合判断,以便在报道中更好地体现人民群 众利益,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 西方“宣传”一词为“propaganda”,含有贬义。 美国新闻界认为,客观性与宣传是格格不入的。
• 西方虽不承认新闻的宣传功能,但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 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也在进行宣传。
• 不少西方媒体为宣扬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了大量 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的宣传。
西方国家主流语境中对宣传的曲解
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三)要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 • 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 既热情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政府机关
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又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业绩 、工作经验、问题困难、建议要求。同时还要尊重公民的 知情权,提供对群众生产生活有用的情况和信息。
• 实行舆论监督,批评和抨击现实生活的各种丑恶现象,弘 扬正气。
张思德
典型人物
任长霞 洪战辉
第二节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 革的实践,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新闻宣传, 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 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我国的新闻宣传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手 段的主要方式:
• 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帮助人民群 众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绪论第一节1. 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 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 世纪20 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 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1. 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
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
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
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 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
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 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
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
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 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3. 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完整Word版)《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4-6章名词解释+简答题
《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第四章名词解释1.新闻的具象化:新闻的具象化是新闻的第一个特征,即通常说的事实性。
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
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新闻的可感性。
具象是把事实感性化,使之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产生感性认识。
新闻的具象化从客观事象经由记者大脑中的影像,再转化为具象的报道形式,表现为“事实→记者感受→新闻文本”的转化过程。
2.新闻叙事:新闻叙事是新闻的具象化的表现,是指把新闻事实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陈述“事态层”、“事象层”和“事理层"。
新闻叙事通过极具感召力的“事态层”和“事象层"的描述,推进-则新闻事实的陈述,以合理而巧妙的方式明示或暗示新闻的意义,引导受众的认识到达新闻的“事理层"。
2.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具象化特征的延伸,是指新闻报道用陈述事实的方式反映事件的内容,除记者的客观叙事外,新闻中没有任何观点,从新闻中受众看不到记者主观的影子。
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客观地再现事实是新闻本性的自然反映,改变这种特征的任何企图都会伤及新闻本身。
4.新闻的时律特征:新闻的时律特征是指新闻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作为新闻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表现为新闻的重要特征。
新闻都发生在一定时刻,违背时间戒律,就失去其基本属性。
新闻的时律特征包括新闻的时限与新闻的时效,其中,新闻的时限主要指新闻报道受到“瞬时性”、“时序性”和时机性的限制。
5.新闻报道的时机:新闻报道的时机是指新闻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报道时间,即新闻只有等到特定时刻报道,才有更大的价值,又称为新闻的时宜性。
这是特殊的新闻时律的特征,是新闻相对性的延伸。
有些事实的价值受到时机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有些新闻的报道时机是稍纵即逝的,有些则强调新闻报道的政治影响,均雷要冷处理.有些事实必须经过充分的沉淀,才能清晰地显露出它的趋势,在某个特定时机才能具有更大的新闻性。
新闻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题库第一章新闻起源1. 导致原始社会新闻产生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C )A 共同一致的社会活动B 必然产生的社会联系C 对信息交流的迫切要求D 对周围事物继续认知的愿望2. 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 B )A 认识行为B 传播行为C 社会行为D 信息行为3. 把运用形体姿态和手势或使用绘画符号传递信息可以称作( B )A 文字语言B 符号语言C 情感语言D 非符号语言4. 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是什么?( A)A 客观存在的事实B 客观存在的信息C 客观存在的事态D 客观存在的环境5. 经新闻报道的事实被称之为( B )A 事实新闻B 新闻事实C 新闻素材D 新闻产品6.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该必须坚持的是( D )A 矛盾论的新闻本源观B 辨证论的新闻本源观C 唯心论的新闻本源观D 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7. 目前已知的的最早在书名中使用“新闻”一词的著作是?( B )A 《披沙集》B 《南楚新闻》C 《红楼梦》D 《朝野类要》8. 《牛津词典》中将新闻一词解释为什么?( C )A “各地新闻”B “快速信息”C “新鲜报道”D “新近消息”9. “新近”是一个相对的( A)概念?A 时间B 地点C 空间D 关系10. 新闻定义中对报道主体的规定是( D )A 受众B 传播者C 媒介D 没有明确规定11.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一对新闻定义的描述属于下列哪种说法?( C )A 功能说B 事实说C 报道说D 信息说12.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的最近之事实也。
”该语出自哪位学者之口?( D )A 邵飘萍B 黄远生C 徐宝璜D 陆定一13. 构成新闻的事实必须具有新意,这就意味着新闻前提是什么?( C )A 信息之新B 内容之新C 事实之新D 素材之新14. 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而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新闻的“快”与什么有效结合?( B )A 政治立场B 社会效果C 经济效益D 文化观念15.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中要把公开透明和什么统一起来?( D )A 真实准确B 内容新鲜C 报道及时D 有效管理16.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必须注意时效性与什么的结合?( A)A 透明度B 宽容度C 开放性D 准确性17.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哪几类?( CD )A 人际间可以感知的事实B 社会关系发生变化C 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事实D 自然现象E 生产关系变革18.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 ABCD )A 真实准确B 内容新鲜C 报道及时D 公开传播E 反馈迅速19.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做到以下哪些方面?( ABC )A 公开B 透明C 开放D 广泛E 便捷20.请举例并说明传播公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意义。
《新闻学概论》(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区别
区别?
一:
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这是 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课书
2、新闻与历史都是以事实为本源,都是客观事实 的忠实记录,但历史是记载过去发生的事实,新 闻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揭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从了 解过去,明鉴现在,预测未来,新闻报道的目的 在于通过及时反映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事实,向 公众展示一幅现实生活的整体画卷,使公众了解 周围环境,为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现实的 行为依据。 昨天的新闻,也就是今天的历史。一个“昨天”, 一个“今天”,使历史和新闻根本区别开来。
•新闻媒介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 的。新闻媒介特性的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方面来看 2.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 3.从阶级性方面来看 4.从办报(台)方面来看 5.从媒介的内容来看
一、从所有制方面来看: 1 私营:除极个别独资外,绝大多数新闻媒 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 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 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盈利为 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 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一 般(一样,同样)性质) 首先,新闻媒介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它的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活动, 对既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发挥着巩固或 动摇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即社 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网络, 主要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 结构)的经典学说,社会结构可 分为四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3、已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 目 4、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 抢眼 5、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 闻来显示个性的
新闻专业舆论学复习资料
1舆论三要素:1舆论的客体—问题的规定性特点:公共性冲突性和反常性现实性2舆论的主体—公众的规定性特点:问题的相关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3舆论的存在形式—意见的规定性特点:集合性表层性2 舆论定义(无):公众的意见或言论3 舆论角色与功能:社会舆论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
舆论对任何人都没有强制性,不能代替行政权力机关的发号施令。
4 舆论的形成过程(无):问题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
5 突发性公共事危机件的形成机制:征兆期——爆发期——持续期——痊愈期潜伏期——初发期——持续期——消退期6 舆论的引导和监督:舆论引导概念:是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那些与己不同的舆论变成与己相同的舆论,使受众放弃不符合该传媒所主张的意见的意见,并进而引导受众的认识和行动。
靠“设置议程”来“引导”靠“沉默的螺旋”心理来“引导”甚至“控制”舆论监督概念:通过传媒对党务、政务的公开报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施政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以及对各类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的披露和批评。
7 媒体怎么发挥舆论引导,监督:引导:1、争取主动,迅速收集信息2、及时汇报,加强沟通协调3、统一口径,规范新闻发布4、滚动发布,准确把握角度5、收集舆情,关注网络动态监督:一、把握好“角度”:例如:政府腐败、社会丑恶二、把握好“宽度”:例如:南京冠生园制假卖假三、把握好“温度”:例如:明星绯闻8 我国目前舆论监督遭遇哪些障碍:一、有关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党的有关舆论监督的政策规定都比较原则,抽象,缺乏操作性,另外也有不连贯不统一的问题。
二、舆论监督大多集中于乡以下基层机关、基层干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涉及高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政治生活的甚少。
三、在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中如何进一步把握事实和分寸的问题。
新闻学 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1.报刊的四种理论:世界报业体系的一种众所周知的划分方法,《报业四种理论》将世界报业系统分成四大类: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苏维埃—极权主义,这些类型的划分源于规范理论即来源于观察,而非来源对假设反复检验的理论。
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体制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十分严格,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现在很多地方仍广泛使用。
⏹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思想著作。
⏹该理论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销售之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
主要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自我修正"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
⏹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理论认为媒介除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讨论冲突,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并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行为的控制,所有权除政府为服务公众而接管外,主要为私有。
⏹产生于前苏联,后被多国采用。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受严格控制,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
2.新闻与信息,事实与信息的关系新闻的本质是信息信息特性:可虚拟传递性、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传播学的信息定义: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事实是信息得以呈现的最小单位事实本身构成一个信息系统,新信息会增加系统的清晰度和有序性,但信息的不同组合也会改变事实的样貌一个事实的报道中,必然有许多的冗余信息存在,没有这些冗余信息,新信息无以呈现⏹新闻的信息本质使新闻彻底摆脱了一般故事的组织样式,形成了独特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新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过程1、世界新闻学的萌芽时期(1)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2、世界新闻学的成熟时期(1)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
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2)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
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1)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2)被称为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的是:美国学者施拉姆,他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
二.中国新闻学的发展过程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次年4月20年,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一、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说“新闻宣传”,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
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照宣传者的思想行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传者扬其理”。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新闻舆论”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
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论。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人们常说“新闻传播”。
新闻要让人们知晓,其途径就是传播。
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
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
而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演绎和验证,大量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机制。
较为宏观。
四、意媒的概念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是人类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第一次革命:手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六、新闻的成分和要素新闻的成分是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
包括事象、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课后思考题:
1. 什么是党性?如何理解党性是新闻工作的客观属性? 2.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如何坚持党性原则? 3. 结合实际简述对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解。 4. 新闻工作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 大局服务? 5. 如何理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新闻学概论
第六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目录
第一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第二节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 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三、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工作重心
(三)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就要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把服务群众 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
第二节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二、坚持为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舆论导向。
案例:《长江日报》《丈夫没了呼吸,妻子求120别挂电话,生死26 分钟保持通话》
“生命接线员故事”
第三节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正确把握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舆论监督的作用与正面宣传的作用总体上是一致的,在坚持正面宣传 为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意义 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党性是新闻工作的客观属性 1. 新闻媒体的党性是一种客观属性
《新闻学概论》 第六章 新闻宣传 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45
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例子:
大跃进时期,报道失实——虚夸。
猪比象大 棉花树
一颗10261斤的玉米
两天抓到老虎三只
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要求新闻工作者: 一要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整个新闻宣传要作统筹考虑 和整体安排。 二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 全方位、立体式地 去反映事物。 三要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
公众 最新事态 媒体表达
主体
客体
表现形式
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是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 二是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三是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新闻舆论形成过程:
酝酿
形成
产 生 效 应
现实性
导向性
影响力
非典 现实性
新闻舆论反映对象的时新性和传播效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新闻舆论反映的对象通常都是最新事态,是当前社会生 活中最受关注或是最为敏感的问题,有着较强的时新性。新 闻舆论形成后,对公众更好地认识最新事态,推动最新事态 的解决和向前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新 闻 宣 传
新闻宣传要 善于谋求动机与 效果的统一
对外新闻宣传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是一定阶级、 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根植 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 据,通过新闻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 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舆论,在中国古籍中含有“众人之言论” 之意。在英语中, 其对应词为“Public Opinion”, 直译成汉语即“公共意 见”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
(一)新闻自由的含义:简要的说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1、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P206(一)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高,价值就越大,也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有以下特点(1)时新性:时间近、内容新。
(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
(3)接近性:地理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
(4)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书本340(一)新闻要素:who(人物)、what(事情)、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
书本37页(一)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是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最主要的是指三大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的特点:广泛性: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混杂性: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特征。
隐蔽性: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二)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一是上层建筑属性,二是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体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但可以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
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六章
第六章 单选 1.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2.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3.新闻事业的基本⼿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4.新闻事业定位: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产⼒层次,也不处于⽣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层次,⽽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不仅应当明确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且应当进⼀步确认,它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个⼦系统。
5.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结构及其活动,是⼀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段的反应,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结构部分(也是⼀种产业)。
6.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积极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应,⼀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的关系。
7.《⼤公报》声⾔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针。
8.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体现。
9.出⾊的传媒,出⾊的报道,历来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
10.⽑泽东在1957年,⾸次使⽤了新闻⼿段:百分之九⼗⽤事实,百分之⼗⽤辩论即直接说理。
11.在所有的⼤众传播媒介当中,新闻传播史威⼒的传播⼯具。
12.新闻传播的优势是时间上的不间断和空间上的⽆边界(不间断指的是传播活动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边界指的是新闻传播没有空间限制,只要需要,新闻可以传向任何⼀个地区和⾓落)。
13.1975年3⽉,⽑泽东在同新闻界代表的谈话中曾经说过,他主张报纸上“登些琴棋书画之类”适应喜爱这类内容的部分读者的需要。
14.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
15.新闻事业引导舆论是⽬的,报道新闻是⼿段,通过报道新闻⽽引导社会舆论,是任何性质的新闻事业所共有的属性。
16.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报道新闻。
17.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双重主体:⼀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是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其从业者,简称传播者和操作者。
新闻学概论复习知识点
如何引导: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政治导向,也要重视思想、经济、生活
2、用事实说话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真实的倾向性与舆论倾向性一致
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1、新闻的控制者2、新闻的报道者(传播者)包括媒介和个人3、新闻的接受者
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体现: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社会与受众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1新闻价值的发现
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发现、呈现、检验三个过程,贯穿新闻报道全过程。
新闻价值的发现首先取决与客观存在的事实。新鲜性结节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是衡量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具体标准。表层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基本要素
深层事实中的新闻价值:本质和影响
发现新闻价值的出发点:社会公众的需要
发现新闻价值的出发点:发现新闻价值,必须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考察事实对社会与公众有无意义、有无益处、有无关系、有无趣味。
2.新闻价值的呈现
定义:含有新闻价值要素的事实并不直接作用于受众,它需要通过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文本,使事实中的新闻价值要素能够鲜明、突出的呈现在社会与公众面前。这个过程就是新闻价值的呈现。
3、审时度势,增强针对性
服务受众,服务社会: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倡导文明宣扬道德;刊登广告服务生活;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新闻舆论经过传播媒介集中了权威性意见,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中最敏锐最有力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要求;新闻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渠道。新闻是否真实,最终还是要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新闻与舆论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舆人之论”Public Opinion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
●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
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
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
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定义: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新闻
舆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
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与人民的福与祸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1. 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
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3.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①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
②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③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导向、消费导向、生活导向等其他方面的导向作用
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四、做好典型宣传
◇特征:一定时期内最突出的人和事,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为全局服务◇做好典型宣传:
1)要真实、可信
2)要深入挖掘
3)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对社会热点的引导
1)新闻聚焦热点,热点产生效应,这是新闻报道的运作规律
2)不能回避、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积极引导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
1)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
①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④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二、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从社会舆论多层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传播的新趋势,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
①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③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三、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①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②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③增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是具体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
②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权威、主动、周到的信息服务把握舆论
主导权
③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
④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⑤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而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
⑥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第四节 新闻舆论
⏹ 舆论监督的含义:
1. 广义: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2. 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
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特点:
1) 公开性
2) 公共性/群众性(发生在公共领域,如民生)
3) 急迫性/及时性
4) 广泛性(主体波及面广,涉及的事情多层次)
5) 评价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 新闻舆论产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
⏹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1)监测功能。
主要指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测社会环境的功能。
起到“社会雷达”的作用,被马克思称
为“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
”
2)约束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组织监督协同运行,能够在发现政治、经济和
社会运行中的异常情况的同时,发挥社会舆论公开性的巨大威力
3)警示功能。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典型案例对社会起到震慑作用
4)
反馈功能。
即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和不足,积极关注社情民意,推动党和
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促进制度完善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监督权是人民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二)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a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力
b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c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d新闻舆论监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
e新闻舆论监督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活动
(三)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
2.新闻舆论监督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
3.新闻舆论监督是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的舆论监督,社会进步与和谐就是在价值多
元与价值共识的统一中实现的
4.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在多样化的社会舆论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新闻舆论的三要素:
1)公众——舆论的主体
2)最新事态——舆论的客体
3)媒体表达——主体对客体的判断,是舆论的表达形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人民群众依据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
批评和建议的权力”,通过新闻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批评和监督的对象
1.新闻媒体服务于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
公众人物。
凡是与公共资源、公共利益相关的机构、人物和事务,一般来说都有接受舆论监
督的义务
2.新闻舆论监督指向的机构和人员,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及
其成员、公众人物等方面
3.新闻舆论监督的监督权来源于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章党纪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并不享有特权。
在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新闻媒体与监督对象的
法律地位和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媒体有依法监督的权利,监督对象有进行解释和答辩的权力,对新闻媒体失实或侵权的报道有
提出批评甚至提出诉讼的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A.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B.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C.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D.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E.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A.原则:准确、科学、依法、建设监督
B.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政委
.........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一些不宜公开的事件和人物,可以借助内部刊物或文件监督)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①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理性分析、正确引导
②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始终严格地执行保密规定
(严防在报道过程中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①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政策办事
②新闻道德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影响到新闻媒体履行其社会
责任,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1)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接受党的监督和政府的管理
2)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还应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