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 PPT
合集下载
婴幼儿液体外渗处理课件
01
02
03
04
保持伤口清洁: 使用无菌纱布或
棉签清洁伤口
使用抗生素: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液体外渗的预防 措施
正确选择输液部位
避免选择 静脉曲张、 皮肤破损、 感染等部 位
选择静脉 较粗、弹 性较好的 部位
避免选择 关节、骨 骼等部位
选择易于 观察和操 作的部位
01
02
03
04
规范操作
婴幼儿液体外渗处理 课件
演讲人
01 液体外渗的原因 02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03 液体外渗的预防措施
04 液体外渗的护理要点
目录
1 液体外渗的原因
皮肤损伤
外力损伤:如 擦伤、划伤等
化学损伤:如 酸碱腐蚀、化 学物质刺激等
物理损伤:如 高温、低温、
紫外线等
生物损伤:如 细菌、病毒等
微生物感染
输液不当
瘙痒感
局部处理
01 02 03 04
01
清洁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清水 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细菌
02
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减轻肿胀和疼痛
03
涂抹药膏:涂抹抗生素软膏或 抗炎药膏,防止感染
04
包扎: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 防止感染和液体外渗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细菌: 避免接触不干净
的物品和伤口
定期检查:定期 检查伤口,观察 是否有感染迹象
01
操作前洗手, 保持手部清洁
02
操作时使用无 菌操作技术,液体, 避免感染
04
定期检查操作 设备,确保设 备完好无损
加强观察和护理
01
03
04
及时更换尿布:及时更 换尿布,避免尿布过湿, 导致外渗
液体外渗的护理方法PPT课件
加强巡视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如发现液体外 渗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 生。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措施宣传
输液前评估
在输液前对患者的病情、血管情况、 药物性质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
的输液方式和血管通路。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输液导管和针头,避免其滑 脱或移动导致液体外渗。同时,要定 期检查输液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渗漏
等情况。
正确穿刺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在同一部位 反复穿刺,减少血管损伤和液体外渗 的风险。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穿刺技术, 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液体外渗。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对输液过 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03
液体外渗后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发现液体外渗后,第一时间关闭输液器,停止药 01 物继续输入。
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功能锻炼指导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和疼痛。
锻炼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 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加重。
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发生 。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监测
注意观察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等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 。
不良反应处理
如发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 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处理。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如发现液体外 渗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 生。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措施宣传
输液前评估
在输液前对患者的病情、血管情况、 药物性质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
的输液方式和血管通路。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输液导管和针头,避免其滑 脱或移动导致液体外渗。同时,要定 期检查输液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渗漏
等情况。
正确穿刺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在同一部位 反复穿刺,减少血管损伤和液体外渗 的风险。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穿刺技术, 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液体外渗。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对输液过 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03
液体外渗后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发现液体外渗后,第一时间关闭输液器,停止药 01 物继续输入。
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功能锻炼指导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和疼痛。
锻炼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 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加重。
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发生 。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监测
注意观察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等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 。
不良反应处理
如发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 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处理。
婴幼儿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31
三.液体外渗 后续伤口处理 流程:
温盐水冲洗伤口 伤口直接外敷水胶体(gel)敷料、外敷渗液 吸收贴(sheet) 用无菌聚乙烯袋包裹伤口肢体(gloves
and boots)
外渗发生32-48小时内处理,每隔3-7天更换敷料一次 (或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或外周卷边情况决定更换时间)
每次换药评估伤口情况,如伤口类型、部位、预计渗液 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敷料
22
外渗液渗漏到皮 下组织腔隙的量
影响 伤口 程度 因素
外渗的部位
暴露在外渗液 体中的时间
外渗液体的渗 透压、PH值
23
液体外渗的分级
级别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临床分级标准
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 感。 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淤瘢,或肿胀,较深 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 激性、腐蚀性药物的渗出。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部分肢体或 者伤口非常深
2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可究竟 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了液体外渗,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3
主要内容
概述 液体外渗 个案报道
小结
4
1.儿科留置针的 种类及特点
2.婴幼儿的皮肤 及静脉特点
概述
3.儿科静疗护 士应具备的能力 4.儿科静脉输 液常见并发症
5
儿科留置针的种类
安全型留 置针 中等长度 留置针 经外周中心 静脉置管
直针
带延长管 留置针
6
留置针 钢针
三.液体外渗 后续伤口处理 流程:
温盐水冲洗伤口 伤口直接外敷水胶体(gel)敷料、外敷渗液 吸收贴(sheet) 用无菌聚乙烯袋包裹伤口肢体(gloves
and boots)
外渗发生32-48小时内处理,每隔3-7天更换敷料一次 (或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或外周卷边情况决定更换时间)
每次换药评估伤口情况,如伤口类型、部位、预计渗液 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敷料
22
外渗液渗漏到皮 下组织腔隙的量
影响 伤口 程度 因素
外渗的部位
暴露在外渗液 体中的时间
外渗液体的渗 透压、PH值
23
液体外渗的分级
级别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临床分级标准
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 感。 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淤瘢,或肿胀,较深 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 激性、腐蚀性药物的渗出。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部分肢体或 者伤口非常深
2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可究竟 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了液体外渗,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3
主要内容
概述 液体外渗 个案报道
小结
4
1.儿科留置针的 种类及特点
2.婴幼儿的皮肤 及静脉特点
概述
3.儿科静疗护 士应具备的能力 4.儿科静脉输 液常见并发症
5
儿科留置针的种类
安全型留 置针 中等长度 留置针 经外周中心 静脉置管
直针
带延长管 留置针
6
留置针 钢针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课件
02
1
02
03
血管因素
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通 透性高,容易发生液体外 渗。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高渗性药物、 刺激性药物等,容易引起 血管损伤和液体外渗。
操作因素
如穿刺技术不熟练、针头 固定不牢等,容易造成血 管损伤和液体外渗。
液体外渗分 类
轻度外渗
局部红肿、疼痛,渗出液 体量较少。
中度外渗
局部红肿、水疱形成,渗 出液体量较多。
重度外渗
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 渗出液体量大且不易控制。
易发生液体外渗新生儿类型
早产儿
早产儿血管发育不完善,通透性 高,容易发生液体外渗。
低体重儿
低体重儿血容量相对较少,血管较 细,容易发生液体外渗。
危重儿
危重儿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输液 治疗,血管损伤风险高,容易发生 液体外渗。
更换输液部位
选择新的静脉通道
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选择另一条 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避免使用渗漏的静脉
避免在渗漏部位及其附近进行静脉穿 刺,以免加重局部损伤。
局部封闭治疗
药物封闭
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 素进行局部封闭,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局部浸润注射
在渗漏部位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以促进渗漏液体的吸收 和消散。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针头,避免移位或脱 出。
穿刺时动作轻柔、准 确、快速,避免反复 试探和损伤血管。
妥善固定针头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固定针头,防止移位或脱出。
固定时要松紧适宜,避免过紧 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针头 脱出。
定时检查固定情况,及时更换 敷料和重新固定针头。
04
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ppt课件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 2、 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 体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首 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 留置针,充分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 体流出,减轻间室内压,并用硫酸镁外敷并抬高患 肢。外渗位置上方的皮肤即将出现或甚至已经出现 缺血或坏死 (变白或呈紫黑色),给予上述操作后, 尽量在6小时内给予透明质酸酶溶液(500-1000U的透 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500ml进行Gault法行皮下组 织冲洗疗法,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输注液。
根据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脂肪乳外渗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 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 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 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 酸150~300μ 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 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也可用50%或75%的乙醇+云南白药混合后外敷,效果显著。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是指静脉壁内膜的炎症, 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静脉炎的分类: 1、化学性静脉炎 2、机械性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静脉炎的分级:
• • • •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 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 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1英寸,有 脓液流出。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渗出: 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 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
一例新生儿液体外渗个案护理PPT课件
疼痛缓解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 调整患儿体位、使用镇痛药物等,有效缓解患
儿的疼痛感。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局部感染控制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期清洁患儿皮肤,有效预防和控制 局部感染的发生。
皮肤完整性保护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保护患儿的皮 肤完整性,避免因液体外渗导致的皮 肤破损。
血管导致液体外渗。
巡视不及时
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 液体外渗的征兆,导致情况
加重。
其他可能原因
患儿不配合
01
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可能导致针头移位或脱出,引发液体
外渗。
局部压迫
02
局部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可能增加液体外渗的风险。
胶布过敏
03
对胶布等固定材料过敏,引发皮肤炎症,可能影响血管通透性
一例新生儿液体外渗 个案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5-12
目录
Contents
• 病例介绍 • 液体外渗原因分析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护理效果评价 • 经验总结与改进建议
01 病例介绍
患儿基本信息
性别
男 01
胎龄
39周
03
出生体重
3.2kg
05
02
出生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疼痛程度评估
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哭闹程度以及行为反应等,评估其 疼痛程度。
疼痛性质判断
确定疼痛是钝痛、锐痛还是压痛等,以指导后续的镇痛治 疗。
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导致患儿疼痛加剧或缓解的因素,如体位、触摸等。
并发症风险评估
皮肤坏死
评估液体外渗是否可能导致局 部皮肤组织坏死及坏死的范围 。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 调整患儿体位、使用镇痛药物等,有效缓解患
儿的疼痛感。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局部感染控制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期清洁患儿皮肤,有效预防和控制 局部感染的发生。
皮肤完整性保护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保护患儿的皮 肤完整性,避免因液体外渗导致的皮 肤破损。
血管导致液体外渗。
巡视不及时
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 液体外渗的征兆,导致情况
加重。
其他可能原因
患儿不配合
01
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可能导致针头移位或脱出,引发液体
外渗。
局部压迫
02
局部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可能增加液体外渗的风险。
胶布过敏
03
对胶布等固定材料过敏,引发皮肤炎症,可能影响血管通透性
一例新生儿液体外渗 个案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5-12
目录
Contents
• 病例介绍 • 液体外渗原因分析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护理效果评价 • 经验总结与改进建议
01 病例介绍
患儿基本信息
性别
男 01
胎龄
39周
03
出生体重
3.2kg
05
02
出生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疼痛程度评估
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哭闹程度以及行为反应等,评估其 疼痛程度。
疼痛性质判断
确定疼痛是钝痛、锐痛还是压痛等,以指导后续的镇痛治 疗。
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导致患儿疼痛加剧或缓解的因素,如体位、触摸等。
并发症风险评估
皮肤坏死
评估液体外渗是否可能导致局 部皮肤组织坏死及坏死的范围 。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ppt课件
总结
2)新生儿护士做到六及时:及时发现,及时 巡视,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重要性
•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 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 外渗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有关但 更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是否及时有关, 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血管渗漏问题是保障 治疗的重要问题。
引起外渗的常用药物
液体外渗的预防
提高穿刺成功率 正确选择血管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总结
1)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理发育、治疗需求、
疾病状态、皮肤解剖结构(如皮肤薄、嫩、脂肪少、 血管细、脆弱、弹性差、角质层发育不成熟、易 受损伤引起感染)等原因,新生儿液体外渗的问题 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液体外渗是自限性的,仅有 局部疼痛、水肿、发红等,但严重的外渗很可能会 导致水泡、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 腱、神经、肌肉造成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 等问题要求新生儿护士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 围,作好本职工作,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爱心、 耐心和细心, 并用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更好的为患儿服务,以便提高新生儿科的工作效率 和整体水平。
• 高渗液体:高糖,甘露醇,白蛋白,丙种 球蛋白,SB等 •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 •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等 • 抗生素:夫西地酸钠等 • 脂肪乳,红霉素,安定
处理方法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外漏,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采取相应的措施 冷敷: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 组织扩散 热敷:局部温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 害。 药物湿敷:50%硫酸镁湿敷 50%硫酸镁湿敷(如 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方法: 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 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01
02
03
04
立即停止输液
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 关闭输液器,保留针头,接注 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
局部封闭
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药物 ,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和扩散
。
冷敷或热敷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冷敷或热敷 ,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抬高肢体
将渗漏部位抬高,促进局部血 液回流,减轻肿胀。
高渗性液体外渗应对措施
对患者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 疼痛、肿胀、皮肤损伤等,以便更 好地制定后续处理措施。
护理流程梳理
对液体外渗发生前后的护理流程进 行梳理,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 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加强穿刺技术培训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减少因技 术原因导致的液体外渗。
优化药物使用方式
根据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浓度等 ,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复查结果,评估治疗 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在随访过程中,关注患者 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干预。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总结本次经验教训
液体外渗原因分析
对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进行详细 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如穿刺技 术不当、患者血管条件差、药物
性质等生高渗性液体外渗时,应立 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抬高患肢
。
局部外敷
使用50%硫酸镁溶液或75%酒 精纱布湿敷,减轻局部肿胀和 疼痛。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等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避免局部受压
避免外渗部位受压,防止局部 组织坏死。
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特殊关注
分类
根据外渗药液的性质和渗漏的严 重程度,液体外渗可分为腐蚀性 药物外渗、非腐蚀性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等。
一例新生儿液体外渗个案护理PPT课件
应对新生儿的全身肌肉和关节 进行全面锻炼,包括四肢、躯 干和颈部等,以促进整体功能 的恢复。
家属参与
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新生儿的
功能锻炼,提高锻炼效果。
06
效果评价及总结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皮肤状况改善
新生儿皮肤红肿、水泡等症 状是否得到缓解。
疼痛程度减轻
通过观察和评估,判断新生 儿疼痛程度是否有所减轻。
的发生。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经验教训
本次护理过程中,对于液体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的重要性。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应加强对新生儿液体外渗的 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加强护理人 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THANKS
并发症预防
评估护理措施是否有效预防 了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
生。
本次护理效果总结
皮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01
经过及时的护理干预,新生儿皮肤红肿、水泡等症状逐渐消退
。
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02
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疼痛程度逐渐降低,表现出更为舒适的状
态。
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
03
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皮肤保护,有效预防了感染、坏死等并发症
02
个案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足月情况
本案例患者为一名足月出生的 男性新生儿。
出生体重、身长
体重3.5kg,身长50cm,均符 合正常新生儿标准。
Apgar评分
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 分均为10分,表明新生儿状况
良好。
病史及治疗经过
母亲孕期情况
母亲孕期无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产前检查均正常
家属参与
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新生儿的
功能锻炼,提高锻炼效果。
06
效果评价及总结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皮肤状况改善
新生儿皮肤红肿、水泡等症 状是否得到缓解。
疼痛程度减轻
通过观察和评估,判断新生 儿疼痛程度是否有所减轻。
的发生。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经验教训
本次护理过程中,对于液体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的重要性。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应加强对新生儿液体外渗的 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加强护理人 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THANKS
并发症预防
评估护理措施是否有效预防 了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
生。
本次护理效果总结
皮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01
经过及时的护理干预,新生儿皮肤红肿、水泡等症状逐渐消退
。
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02
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疼痛程度逐渐降低,表现出更为舒适的状
态。
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
03
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皮肤保护,有效预防了感染、坏死等并发症
02
个案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足月情况
本案例患者为一名足月出生的 男性新生儿。
出生体重、身长
体重3.5kg,身长50cm,均符 合正常新生儿标准。
Apgar评分
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 分均为10分,表明新生儿状况
良好。
病史及治疗经过
母亲孕期情况
母亲孕期无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产前检查均正常
新生儿输液渗漏后的护理对策PPT课件
注意事项
使用外敷药物时应注意宝宝皮肤 是否有过敏现象,如有不适应立 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物理治疗方法介绍
冷敷法
采用冷毛巾或冰袋对渗漏部位 进行冷敷,可减轻局部肿胀和 疼痛,促进血管收缩和减少渗
出。
热敷法
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渗漏部 位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 和加快吸收,但需注意避免烫 伤。
光照法
促进组织修复
在清除坏死组织后,可采取局部用药、理疗等措 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保护新生组织
在修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新生组织,避免再次 受到损伤。
功能锻炼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
在输液渗漏得到控制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循序渐进
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对医护人员的期望
家长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专业、及时地处理输液渗漏问题,并保障孩 子的安全。
有效沟通技巧运用
倾听与理解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倾听家长的诉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 求。
清晰表达
医护人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输液渗漏的原 因、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鼓励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护理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责 任感。
注意事项
局部封闭治疗应在渗漏发生后尽早进行,同时注 意观察宝宝反应和局部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 理。
外敷药物选择及应用
药物选择
外敷药物主要选择具有消炎、止 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成药或 西药,如喜辽妥、硫酸镁等。
使用方法
将药物涂抹在渗漏处及周围,轻 轻按摩促进吸收,根据药物不同 可选择涂抹次数和时间。
原因
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ppt
白,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 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 3/2可8/20加20 速组织坏死
局部外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 的吸收,灭活药物毒性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 的损害。 • 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局部 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等。 • 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
❖性别: 男:10例 女: 7例
❖药物种类: 20%甘露醇外渗6例,人血丙种球蛋白3例,复方小儿氨基
酸5例,多巴胺2例,外院带入溃疡形成者1例。
❖临床表现: 外观无改变,触摸有压痛者4例;血管呈条索状改变者2例;
外渗处局部组织肿胀者8例;水疱者2例;创面溃疡1例。
3/28/2020
药液渗出的分级标准[1]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 )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 药物
渗透压
• 阿奇霉素
280
• 5%GS
352
• 生理盐水
308
• 3%氯化钠
1030
• 20%甘露醇
1098
• 5%碳酸氢钠
3/28/2020
❖ 评价为0级时,立即停止静脉输入,保留注射针头,用 2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量抽吸出刚渗出的 药液,多巡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3/28/2020
❖ 评价为1级时,在药物外渗后48h内,抬高外渗 肢体,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回 流,减轻局部组织肿胀。
3/28/2020
3/28/2020
局部外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 的吸收,灭活药物毒性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 的损害。 • 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局部 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等。 • 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
❖性别: 男:10例 女: 7例
❖药物种类: 20%甘露醇外渗6例,人血丙种球蛋白3例,复方小儿氨基
酸5例,多巴胺2例,外院带入溃疡形成者1例。
❖临床表现: 外观无改变,触摸有压痛者4例;血管呈条索状改变者2例;
外渗处局部组织肿胀者8例;水疱者2例;创面溃疡1例。
3/28/2020
药液渗出的分级标准[1]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 )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 药物
渗透压
• 阿奇霉素
280
• 5%GS
352
• 生理盐水
308
• 3%氯化钠
1030
• 20%甘露醇
1098
• 5%碳酸氢钠
3/28/2020
❖ 评价为0级时,立即停止静脉输入,保留注射针头,用 2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量抽吸出刚渗出的 药液,多巡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3/28/2020
❖ 评价为1级时,在药物外渗后48h内,抬高外渗 肢体,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回 流,减轻局部组织肿胀。
3/28/2020
3/28/202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 SB、红细胞、鲁米那、高渗盐水等;
➢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 钾盐: ➢ 氨茶碱; ➢ ……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液体进入血管周 围组织;
➢ 由于液体引起血管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 刺激,产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液体从置管时 留下的针眼处渗漏;
➢ 如肿胀明显,皮肤张力高时,可先用适当的拮抗药如 硫酸镁等外敷,待张力减轻后再拔针,以免造成皮肤 撕裂伤;
➢ 抬高患肢; ➢ 在第一个24小时内持续湿热敷,新生儿慎用冷敷;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外渗如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 体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 首先 ➢ 尽量从留置针里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 留置针; ➢ 充分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体流出, 减轻间室内压,抬高患肢,硫酸镁外敷;
外渗
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 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
国外文献报道:23-63%; 英国报道:NICU中1000个新生儿中有38个发
生静脉输液外渗引起的皮肤坏死,大多数发生 在胎龄26周以下的早产儿;
容易引起外渗的常用药物
➢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等;
➢ 3级:皮肤发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 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 蚀性的液体渗出;
➢ 4级: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 包括大部分肢体或伤口非常深;
预防液体外渗措施
➢ 穿刺者应经过静脉穿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 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
概述
➢ 留置针的种类和特点 ➢ 新生儿皮肤及静脉特点 ➢ 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新生儿皮肤及静脉特点
早产儿:皮肤簿哦、红嫩、脂肪少, 血管直径细、脆,弹性差;
足月儿: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血管弹性强于早产儿;
科室成立静脉治疗小组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与新生儿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 ➢ 与新生儿相关的成长和发育知识; ➢ 与新生儿相关的输液治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药物
间相互作用、副作用及检测指标; ➢ 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药物剂量、单位换算
与计算、剂量的限制等与新生儿输液治疗相关的药量 计算方法;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新生儿恰当穿刺部位的选择,包括但不仅限于 头皮、上肢和下肢;
➢ 具有为新生儿进行护理评估和实施血管和非血 管输液穿刺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考虑为新生儿交替使用外周和中心血管穿刺通 路;
➢ 依据具体患儿、治疗方式和环境特征的不同制 定监测频率;
➢ 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Nhomakorabea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高渗性或其它性质的输入液体刺激血管壁,引 起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影响伤口程度因素
➢ 外渗的部位; ➢ 外渗液体的渗透压和PH值; ➢ 渗透到皮下组织腔隙的量; ➢ 暴露在外渗液体中的时间;
液体外渗的分级
➢ 1级:皮肤发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 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 2级:皮肤发白,水肿小于2.5-15CM,皮肤冷,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 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小于2%); ➢ 原因:感染所致; ➢ 感染途径:液体、静脉延长管、留置针、
皮肤消毒;
渗出
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 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 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渗出分级
➢ 0:没有症状 ➢ 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有脓液流出;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因药物和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 硬化、渗漏、血栓形成;
机械性静脉炎:物理刺激所致;
➢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贴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 ➢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到管速度过快 ➢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未充分溶解的微粒
➢ 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避免选择感染、创伤的血管及近期内发生过渗
液部位的血管,尽量选择较粗大、弹性好且皮 下脂肪多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穿刺; ➢ 选择柔韧好的留置针,避免使用钢针;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 外渗如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糖水且肿胀 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留置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 后给予拔出留置针;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2: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6英寸,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3: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 感 ➢ 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 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容 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
➢ 理解在患儿输液治疗护理中的伦理、安 全问题和环境因素,并能够进行有效的 管理;
➢ 在输液治疗中能够使用新生儿专用的与 输液相关的设备及其护理、维修;
➢ 具有不断更新静疗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 途径;
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静脉炎 ➢ 渗出
静脉炎
➢ 定义:指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 分类: 0级:没有炎症; 1级:输液部位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外渗周围的皮肤出现缺血或坏死(变白或紫黑色) ➢ 同前 ➢ 尽量在6小时内给予NS500ML进行皮下组织冲洗疗法,
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药物; ➢ 立即报告,记录,与家属沟通;
新生儿护士应做到六及时
➢ 及时巡视 ➢ 及时发现 ➢ 及时报告 ➢ 及时处理 ➢ 及时记录 ➢ 及时沟通
➢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 钾盐: ➢ 氨茶碱; ➢ ……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液体进入血管周 围组织;
➢ 由于液体引起血管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 刺激,产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液体从置管时 留下的针眼处渗漏;
➢ 如肿胀明显,皮肤张力高时,可先用适当的拮抗药如 硫酸镁等外敷,待张力减轻后再拔针,以免造成皮肤 撕裂伤;
➢ 抬高患肢; ➢ 在第一个24小时内持续湿热敷,新生儿慎用冷敷;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外渗如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 体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 首先 ➢ 尽量从留置针里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 留置针; ➢ 充分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体流出, 减轻间室内压,抬高患肢,硫酸镁外敷;
外渗
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 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
国外文献报道:23-63%; 英国报道:NICU中1000个新生儿中有38个发
生静脉输液外渗引起的皮肤坏死,大多数发生 在胎龄26周以下的早产儿;
容易引起外渗的常用药物
➢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等;
➢ 3级:皮肤发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 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 蚀性的液体渗出;
➢ 4级: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 包括大部分肢体或伤口非常深;
预防液体外渗措施
➢ 穿刺者应经过静脉穿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 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
概述
➢ 留置针的种类和特点 ➢ 新生儿皮肤及静脉特点 ➢ 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新生儿皮肤及静脉特点
早产儿:皮肤簿哦、红嫩、脂肪少, 血管直径细、脆,弹性差;
足月儿: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血管弹性强于早产儿;
科室成立静脉治疗小组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与新生儿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 ➢ 与新生儿相关的成长和发育知识; ➢ 与新生儿相关的输液治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药物
间相互作用、副作用及检测指标; ➢ 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药物剂量、单位换算
与计算、剂量的限制等与新生儿输液治疗相关的药量 计算方法;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新生儿恰当穿刺部位的选择,包括但不仅限于 头皮、上肢和下肢;
➢ 具有为新生儿进行护理评估和实施血管和非血 管输液穿刺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考虑为新生儿交替使用外周和中心血管穿刺通 路;
➢ 依据具体患儿、治疗方式和环境特征的不同制 定监测频率;
➢ 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Nhomakorabea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 高渗性或其它性质的输入液体刺激血管壁,引 起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影响伤口程度因素
➢ 外渗的部位; ➢ 外渗液体的渗透压和PH值; ➢ 渗透到皮下组织腔隙的量; ➢ 暴露在外渗液体中的时间;
液体外渗的分级
➢ 1级:皮肤发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 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 2级:皮肤发白,水肿小于2.5-15CM,皮肤冷,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 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小于2%); ➢ 原因:感染所致; ➢ 感染途径:液体、静脉延长管、留置针、
皮肤消毒;
渗出
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 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 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渗出分级
➢ 0:没有症状 ➢ 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有脓液流出;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因药物和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 硬化、渗漏、血栓形成;
机械性静脉炎:物理刺激所致;
➢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贴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 ➢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到管速度过快 ➢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未充分溶解的微粒
➢ 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避免选择感染、创伤的血管及近期内发生过渗
液部位的血管,尽量选择较粗大、弹性好且皮 下脂肪多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穿刺; ➢ 选择柔韧好的留置针,避免使用钢针;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 外渗如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糖水且肿胀 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留置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 后给予拔出留置针;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2: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6英寸,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3: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 感 ➢ 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 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容 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
➢ 理解在患儿输液治疗护理中的伦理、安 全问题和环境因素,并能够进行有效的 管理;
➢ 在输液治疗中能够使用新生儿专用的与 输液相关的设备及其护理、维修;
➢ 具有不断更新静疗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 途径;
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静脉炎 ➢ 渗出
静脉炎
➢ 定义:指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 分类: 0级:没有炎症; 1级:输液部位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外渗周围的皮肤出现缺血或坏死(变白或紫黑色) ➢ 同前 ➢ 尽量在6小时内给予NS500ML进行皮下组织冲洗疗法,
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药物; ➢ 立即报告,记录,与家属沟通;
新生儿护士应做到六及时
➢ 及时巡视 ➢ 及时发现 ➢ 及时报告 ➢ 及时处理 ➢ 及时记录 ➢ 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