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2014-2015)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2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脆弱性、保证网络安全的途径;理解内容: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及其社会意义掌握内容: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熟练掌握内容: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配置及网络抓包软件的使用【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难点: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教学内容】1.1 信息安全概述1.2 网络安全概述1.3 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1.4 研究网络安全的社会意义1.5 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1.6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1.7 环境配置【课时要求】7节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组理解内容:IP/TCP/UDP/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内容: IP/TCP/UDP/ICMP协议的结构分析熟练掌握内容: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命令【重点难点】重点:IP/TCP/UDP/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难点:IP/TCP/UDP/ICMP协议的结构分析【教学内容】2.1 OSI参考模型2.2 TCP/IP协议族2.3 网际协议IP2.4 传输控制协议TCP2.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6 ICMP协议2.7 常用的网络服务2.8 常用的网络命令【课时要求】7节第3章网络空全编程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安全编程的基础知识理解内容:C和C++的几种编程模式掌握内容:网络安全编程的常用技术熟练掌握内容:注册表编程、定时器编程、驻留程序编程【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编程的常用技术难点:注册表编程、定时器编程、驻留程序编程【教学内容】3.1 网络安全编程概述3.2 C和C++的几种编程模式3.3 网络安全编程【课时要求】10节第4章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教学目的】了解内容:黑客以及黑客攻击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黑客攻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掌握内容:如何利用工具实现网络踩点、网络扫描和网络监听熟练掌握内容:黑客攻击的常用工具【重点难点】重点:黑客攻击的步骤难点:如何利用工具实现网络踩点、网络扫描和网络监听【教学内容】4.1 黑客概述4.2 网络踩点4.3 网络扫描4.4 网络监听【课时要求】5节第5章网络入侵【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入侵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社会工程学攻击、物理攻击、暴力攻击掌握内容:利用Unicode漏洞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技术熟练掌握内容:流行攻击工具的使用和部分工具的代码实现【重点难点】重点:流行攻击工具的使用和部分工具的代码实现难点:利用Unicode漏洞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技术【教学内容】5.1 社会工程学攻击5.2 物理攻击与防范5.3 暴力攻击5.4 Unicode漏洞专题5.5 其他漏洞攻击5.6 缓冲区溢出攻击5.7 拒绝服务攻击5.8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课时要求】8节第6章网络后门与网络隐【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理解内容:网络隐身的两种方法掌握内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熟练掌握内容:常见后门工具的使用【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难点:常见后门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6.1 网络后门6.2 木马6.3 网络代理跳板6.4 清除日志【课时要求】5节第7章恶意代码【教学目的】了解内容:恶意代码的发展史理解内容:研究恶意代码的必要性、恶意代码长期存在的原因掌握内容:恶意代码实现机理熟练掌握内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重点难点】重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难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教学内容】7.1 恶意代码概述7.2 恶意代码实现机理7.3 常见的恶意代码【课时要求】5节第8章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实现机制、安全模型及安全体系结构掌握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36条基本配置原则熟练掌握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重点难点】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难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教学内容】8.1 常用操作系统概述8.2 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发展8.3 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8.4 安全操作系统的机制8.5 代表性的安全模型8.6 操作系统安全体系结构8.7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课时要求】5节第9章密码学与信息加密【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密码学的基本概念、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主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的原理、PGP加密的原理和实现及PKI信任模型掌握内容:DES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RSA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实现算法熟练掌握内容:DES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重点难点】重点:主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的原理及PKI信任模型难点:如何利用程序实现主流加密算法【教学内容】9.1 密码学概述9.2 des对称加密技术9.3 rsa公钥加密技术9.4 pgp加密技术9.5 数字信封和数字签名9.6 数字水印9.7 公钥基础设施pki【课时要求】10节第10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利用软件实现防火墙的规则集理解内容: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原理及常用方法掌握内容:防火墙的实现模型、如何利用程序实现简单的入侵检测熟练掌握内容:防火墙的配置【重点难点】重点:防火墙的配置难点:入侵检测工具的编程实现【教学内容】10.1 防火墙的概念10.2 防火墙的分类10.3 常见防火墙系统模型10.4 创建防火墙的步骤10.5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10.6 入侵检测的方法10.7 入侵检测的步骤【课时要求】8节第11章IP安全与WEB安全【教学目的】了解内容:IPSec的必要性理解内容: IPSec中的AH协议、ESP协议和密钥交换协议掌握内容: VPN的功能和解决方案、Web安全的3个方面,SSL和TLS安全协议的内容与体系结构熟练掌握内容:VPN的解决方案【重点难点】重点:VPN的功能和解决方案、Web安全的3个方面、SSL和TLS安全协议的内容与体系结构难点:VPN的解决方案【教学内容】11.1 IP安全概述11.2 密钥交换协议IKE11.3 VPN技术11.4 WEB安全概述11.5 SSL/TLS技术11.6 安全电子交易SET简介【课时要求】3节第12章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方法理解内容:评价网络安全方案的质量的标准掌握内容:网络安全方案编写的注意点以及网络安全方案的编写框架熟练掌握内容: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难点: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12.1 网络安全方案概念12.2 网络安全方案的框架12.3 网络安全案例需求12.4 解决方案设计【课时要求】7节四、教材1、《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石志国、薛为民、尹浩,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2、《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实验指导》,石志国、薛为民、尹浩,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实验一网络安全环境配置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点击绿色的启动按钮来开启虚拟机,如 下图所示: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可以看到VMware的启动界面,相当于是 一台独立的计算机。
2、Use an existing virtual disk
使用已经建立好的虚拟磁盘。
3、Use a physical disk
使用实际的磁盘,这样虚拟机可以方便的和主机进行文件交 换,但是这样的话,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受到损害的时候会 影响外面的操作系统。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这里有两种选择,选项“Typical”是典型安装,选项“Custom”是自 定义安装,选择“Custom”安装方式。点击按钮“下一步”,进入选 择操作系统界面,设置将来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类型。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几乎常见的操作系统在列表 中都有。选择“Windows Advanced Server”, 点击按钮“下一步”进入安装目录择界面。
(2)Use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实现主机的操作系统与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的双向访问。但 网络内其他机器不能访问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可通 过主机操作系统的NAT协议访问网络内其他机器。
一般来说,Bridged方式最方便好用,因为这种连接方式将使 虚拟机就好像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一样。
2020/7/30
配置VMware虚拟机
网络安全培训教材
1.网络安全概述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国际上围绕着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全球范围内网络攻击、网络窃密和网上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同等重要,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1.1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信息安全的真正内涵即实现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在生产、传输、使用、存储等过程中的完整、可用、保密、真实和可控。
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防护,重在管理和监控,再好的安全产品也不能保证100%的安全.信息安全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等表征特性。
1.2网络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潜在威胁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有人为和非人为的、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等.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
安全威胁主要利用以下途径:系统存在的漏洞;系统安全体系的缺陷;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管理制度的薄弱。
网络威胁日益严重,网络面临的威胁五花八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内部窃密和破坏,内部人员可能对网络系统形成下列威胁:内部涉密人员有意或无意泄密、更改记录信息;内部非授权人员有意无意偷窃机密信息、更改网络配置和记录信息;内部人员破坏网络系统。
网络安全考试题
1。
根据IS0 13335标准,信息是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些约定而赋予这些数据的特殊含义。
试题编号:E04255答案:正确题型:判断题[试题分类]:第七章恶意代码2.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病毒呈现出的特点是____。
A.与因特网更加紧密地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进行传播B。
所有的病毒都具有混合型特征,破坏性大大增强C.因为其扩散极快,不再追求隐蔽性,而更加注重欺骗性D.利用系统漏洞传播病毒E。
利用软件复制传播病毒试题编号:002答案:A|B|C|D题型:多选题[试题分类]:第十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3.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中,安全策略是核心,对事先保护、事发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起到了统一指导作用.试题编号:002答案:错误题型:判断题[试题分类]:试题分类/专业课程/网络安全/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4.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_。
A.用户的方便性B。
管理的复杂性C.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D.上面3项都是试题编号:005答案:D题型:单选题5.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A.机密性B。
可用性C.完整性D。
上面3项都是试题编号:008答案:D题型:单选题6.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_的攻击。
B。
可用性C。
完整性D。
真实性试题编号:011答案:B题型:单选题7。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_的攻击。
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
真实性试题编号:012答案:A题型:单选题8.网络安全是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对_提供安全保护。
A。
信息载体B。
信息的处理、传输C。
信息的存储、访问D.上面3项都是试题编号:020答案:D题型:单选题9.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____是错误的。
A.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B.信息本身是无形的C。
信息具有价值,需要保护D.信息可以以独立形态存在试题编号:042答案:D题型:单选题10.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____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 A。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一、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定义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数据和网络用户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过程。
1.2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蠕虫等- 网络钓鱼:通过虚假信息诱骗用户泄露敏感信息- 社交工程:利用人性的弱点获取敏感信息- DDoS攻击:通过大量请求使网络服务不可用- 数据泄露:未经授权访问或泄露敏感数据- 等等1.3 网络安全目标- 机密性:确保信息不被未授权访问- 完整性:确保信息未被篡改- 可用性:确保信息和服务在需要时可用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2.1 密码学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加密算法(如DES、RSA等)和数字签名。
2.2 网络协议2.3 身份认证介绍身份认证的基本方法,如密码认证、双因素认证等。
三、网络安全实践3.1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设置和配置- 用户权限和文件权限管理- 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配置3.2 网络安全设备- 路由器和交换机安全配置-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 虚拟私人网络(VPN)3.3 应用安全- Web应用安全:如SQL注入、XSS攻击等- 移动应用安全:如Android和iOS安全机制四、网络安全意识4.1 安全惯- 定期更改密码- 不使用简单密码- 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处理敏感信息4.2 电子邮件安全- 识别和避免网络钓鱼邮件4.3 社交网络安全- 谨慎发布个人信息- 避免与陌生网友交流敏感信息五、网络安全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流程- 发现安全事件:识别和报告安全事件- 分析安全事件:确定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 事件应对:采取措施应对安全事件- 恢复和总结:恢复受影响系统和数据,总结经验教训5.2 安全工具和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 安全审计和监控六、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和个人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网络安全合规性检查和评估七、实战演练- 组织模拟攻击和防御演练-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考核- 鼓励员工参与网络安全竞赛和活动通过以上培训内容,希望能提高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共同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管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__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一、选择题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
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网络安全环境是指一个网络系统中各种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组合,旨在保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和数据不受到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威胁。
在创建网络安全环境时,应制定一系列标准来指导网络安全的实施和管理。
下面是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标准的一些要点:1. 安全策略制定:网络安全环境的创建应基于一套明确的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应明确规定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目标、政策和控制原则,并将其与组织的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相结合。
2. 基础设施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
网络安全环境的创建应依据一套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如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密码策略、防火墙配置等。
这些标准可以参考行业最佳实践指南,如CIS(Center for Internet Security)的相关标准。
3. 系统和应用安全标准:除了基础设施的安全,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同样重要。
网络安全环境的标准应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配置要求、访问控制和授权策略等。
此外,开发和维护应用程序的安全最佳实践也应被纳入标准中。
4.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标准: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和访问控制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安全标准应明确规定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的要求,如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等,并规定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和资源访问限制。
5. 安全监控和事件响应标准:安全监控和事件响应是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安全标准应规定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的要求,如监控工具的选择和配置、安全事件管理的流程和责任。
此外,应建立事件响应流程,记录和报告安全事件,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6. 员工培训和意识标准:网络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攻击,还可能源于内部人员的疏忽和错误。
安全标准应规定员工安全培训的内容和频率,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安全风险。
7. 安全评估和改进标准: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需要定期评估和改进。
安全标准应规定安全评估的周期和方法,并明确评估结果的报告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
攻击技术
要防守首先要会攻击 实施有效的网络攻击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选择恰 当的攻击手段,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才能取得 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网络攻击? 什么是网络攻击?
34
网络攻击定义
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者利用目前网络通信协议(如 TCP/IP协议)自身存在的或因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 全漏洞、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内在缺陷或者用户使 用的程序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隐患等,通过使用 网络命令、从Internet上下载的专用软件或者攻击 者自己编写的软件,非法进入本地或远程用户主机 系统,非法获得、修改、删除用户系统的信息以及 在用户系统上添加垃圾、色情或者有害信息(如特 洛伊木马)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
阻塞类攻击(2/2)
DoS攻击的后果: 使目标系统死机; 使端口处于停顿状态; 在计算机屏幕上发出杂乱信息、改变文件名称、删除关 键的程序文件; 扭曲系统的资源状态,使系统的处理速度降低。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① 阻塞类攻击
② 控制类攻击
③ 探测类攻击 ④ 欺骗类攻击 ⑤ 漏洞类攻击 ⑥ 破坏类攻击 注意: 注意:在一次网络攻击中,并非只使用上述六种攻击手段中 的某一种,而是多种攻击手段相综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 不同的作用。
23
4
可信计算概述
产生安全事故的技术原因:
自身缺陷+开放性+ 自身缺陷+开放性+黑客攻击
24
4
可信计算概述
为了解决计算机和网络结构上的不安全,从根本 上提高其安全性,必须从芯片、硬件结构和操作 系统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 由此产生出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可信计算主要 关注的是硬件的安全性和软件安全性的协作。
25
4
可信计算概述
可信是指“一个实体在实现给定目标时其行为总 是如同预期一样的结果”。强调行为的结果可预 测和可控制。 可信计算指一个可信的组件,操作或过程的行为 可信计算 在任意操作条件下是可预测的,并能很好地抵抗 不良代码和一定的物理干扰造成的破坏。 可信计算是安全的基础,从可信根出发,解决PC 机结构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安全网络环境构建网络安全
安全网络环境构建网络安全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网络安全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公开披露、破坏或篡改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构建安全网络环境的关键要素:1. 强密码和身份验证:强密码是预防未授权访问的第一道防线。
密码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双因素身份验证也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的有效方式。
2. 安全的网络设备和防火墙:使用经过充分配置和更新的防火墙可以帮助识别和阻止恶意网络流量。
此外,网络设备和软件应定期更新以弥补已知漏洞,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3.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强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可以确保数据只能在授权的接收方解密。
4. 安全意识培训:为员工提供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是构建安全网络环境的关键。
员工应被教育如何警惕钓鱼邮件、恶意软件和社交工程等网络攻击手段,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安全威胁。
5. 定期备份和恢复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一个关键措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损坏。
最佳实践是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与原始数据隔离的地方,并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6. 严格的访问控制:建立适当的访问权限控制可以限制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够获取敏感数据和系统功能,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7. 实时监测和响应:实时监测网络活动可以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建立有效的安全事件响应计划,并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调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个人和组织可以有效地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网络安全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数字世界。
什么是网络安全设置配置
什么是网络安全设置配置网络安全设置配置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对系统和设备进行一系列安全设置的过程。
网络安全设置配置的目的是保护网络免受非法入侵、数据泄露和其他安全威胁。
首先,网络安全设置配置包括防火墙配置。
防火墙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免受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
配置防火墙可以限制网络对外部访问的端口和协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此外,防火墙还可以检测和过滤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其次,网络安全设置配置还包括远程访问设置。
远程访问是指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和控制网络设备。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远程访问应该进行严格的设置和限制。
管理员应该为远程访问设置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启用高度安全的身份验证机制,如双因素认证。
此外,还应该配置远程访问日志,记录远程访问的活动,以便检测和调查异常情况。
第三,网络安全设置配置还包括用户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在网络系统中的控制和访问权限。
不同的用户应该具有不同的权限,以限制其访问和操作的范围。
管理员应该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需求,为其设置适当的用户权限。
此外,应该定期审核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没有冗余和过高的权限。
第四,网络安全设置配置还包括安全策略制定。
安全策略是一个规则集合,用于指导和控制网络安全的实施和管理。
安全策略应该包括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备份策略等。
管理员需要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安全策略,并进行定期的安全策略审查和更新。
最后,网络安全设置配置还包括软件和设备更新。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的补丁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
厂商会不断修复产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用户需要及时更新软件和设备,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网络安全设置配置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它涉及防火墙配置、远程访问设置、用户权限管理、安全策略制定和软件设备更新等方面。
进行网络安全设置配置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减少安全威胁的风险。
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
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1. 概述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非法入侵、未授权使用、恶意损坏、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人、企业、组织和国家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2. 漏洞与攻击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攻击手段。
常见的漏洞包括软件漏洞、操作系统漏洞、网络协议漏洞等,而攻击手段则包括、、蠕虫、僵尸网络、DDoS攻击等。
了解和修补漏洞、防范各种攻击是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3. 密码和身份认证密码是网络安全的基石,用于保护个人或机构的重要信息。
密码的选取应注意复杂性和唯一性,不可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
身份认证也是重要的安全措施,如双因素认证、生物识别技术等,能有效提高登录的安全性。
4.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响应可能的攻击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5. 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数据的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被窃取也无法被解读。
加密通信协议、安全传输层等也是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6. 安全意识和教育网络安全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也需要个人和组织的安全意识和教育。
用户需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避免可疑、不明文件等不安全行为。
组织则需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7. 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
8. 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
网络安全防护作业指导书
网络安全防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3)1.1 网络安全概述 (3)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4)1.3 安全防护策略 (4)第2章网络设备安全 (5)2.1 防火墙配置与优化 (5)2.1.1 防火墙基本配置 (5)2.1.2 防火墙高级配置 (5)2.1.3 防火墙优化 (5)2.2 路由器安全设置 (5)2.2.1 路由器基础安全设置 (5)2.2.2 路由器访问控制 (5)2.2.3 路由器安全防护 (5)2.3 交换机安全设置 (6)2.3.1 交换机基础安全设置 (6)2.3.2 交换机访问控制 (6)2.3.3 交换机安全防护 (6)第3章操作系统安全 (6)3.1 Windows系统安全 (6)3.1.1 系统更新与漏洞修复 (6)3.1.2 权限管理 (6)3.1.3 防火墙配置 (6)3.1.4 病毒防护 (6)3.1.5 安全配置 (6)3.2 Linux系统安全 (7)3.2.1 系统更新与软件包管理 (7)3.2.2 用户权限与身份验证 (7)3.2.3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 (7)3.2.4 安全审计 (7)3.2.5 安全增强 (7)3.3 macOS系统安全 (7)3.3.1 系统更新与安全补丁 (7)3.3.2 用户权限管理 (7)3.3.3 防火墙配置 (7)3.3.4 病毒防护与恶意软件查杀 (7)3.3.5 系统安全配置 (7)第4章应用程序安全 (8)4.1 Web应用安全 (8)4.1.1 安全风险概述 (8)4.1.2 安全防护措施 (8)4.2 数据库安全 (8)4.2.2 安全防护措施 (8)4.3 移动应用安全 (8)4.3.1 安全风险概述 (8)4.3.2 安全防护措施 (8)第5章网络协议安全 (9)5.1 TCP/IP协议安全 (9)5.1.1 TCP/IP协议概述 (9)5.1.2 TCP/IP协议安全风险 (9)5.1.3 TCP/IP协议安全措施 (9)5.2 VPN技术与应用 (9)5.2.1 VPN概述 (9)5.2.2 VPN技术原理 (9)5.2.3 VPN应用场景 (9)5.2.4 VPN安全措施 (9)5.3 无线网络安全 (10)5.3.1 无线网络概述 (10)5.3.2 无线网络安全风险 (10)5.3.3 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10)第6章信息加密技术 (10)6.1 对称加密算法 (10)6.1.1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 (10)6.1.2 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10)6.2 非对称加密算法 (11)6.2.1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11)6.2.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11)6.3 混合加密技术 (11)6.3.1 混合加密技术原理 (11)6.3.2 常见的混合加密技术 (11)6.3.3 混合加密技术的应用 (12)第7章认证与授权 (12)7.1 用户身份认证 (12)7.1.1 用户身份认证概述 (12)7.1.2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12)7.1.3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12)7.2 访问控制技术 (12)7.2.1 访问控制概述 (12)7.2.2 访问控制模型 (12)7.2.3 访问控制技术 (13)7.3 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 (13)7.3.1 单点登录概述 (13)7.3.2 统一身份认证概述 (13)7.3.3 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技术 (13)第8章入侵检测与防御 (14)8.1.1 概述 (14)8.1.2 原理与分类 (14)8.1.3 部署与配置 (14)8.2 入侵防御系统 (14)8.2.1 概述 (14)8.2.2 原理与分类 (14)8.2.3 部署与配置 (15)8.3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5)8.3.1 安全审计 (15)8.3.2 日志分析 (15)8.3.3 审计与日志分析的实施 (15)第9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15)9.1 安全事件分类与处理 (15)9.1.1 安全事件分类 (15)9.1.2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6)9.2 应急响应流程与方法 (16)9.2.1 应急响应流程 (16)9.2.2 应急响应方法 (16)9.3 安全事件取证与追踪 (17)9.3.1 安全事件取证 (17)9.3.2 安全事件追踪 (17)第10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实践 (17)10.1 安全防护策略设计 (17)10.1.1 策略制定原则 (17)10.1.2 策略内容 (17)10.2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8)10.2.1 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18)10.2.2 安全防护管理体系 (18)10.3 安全防护案例分析与实践 (18)10.3.1 案例分析 (18)10.3.2 实践措施 (19)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到意外或恶意行为的破坏、更改、泄露的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概论》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6
物理威胁
1、偷窃
网络安全中的偷窃包括偷窃设备、偷窃信息和偷窃服务等内容。
2、废物搜寻 从废弃的打印材料或的软盘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
3、间谍行为
省钱或获取有价值的机密、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信息。
主动攻击: 修改数据流或创建一些虚假数据流。常采用数据加 密技术和适当的身份鉴别技术。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3
网络安全攻击
❖截获 • 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非授权用户通过 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如搭线窃听、 非法拷贝等。
❖中断 • 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毁坏系统资源, 切断通信线路等。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3
信源、信宿、信息之间的关系
H.否认信息
C.非法认证
G.非法信息
1.产生
信源
2.互相信任 3.传递信息
信宿
D.窃听信息
E.修改信息
信息
B.破坏信源
F.窃听传递情况
A.非法访问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4
§1.6 信息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物理基础 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 网络协议:TCP/IP/UDP/SMTP/POP/FTP/HTTP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31
攻击技术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计算机上设置 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 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课堂教学手册B02班
课堂教学手册(201 4 ~201 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代码:18584总学时:80 课堂授课:48 实验学时:32 周学时:5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授课班级:B02教师姓名:李普聪教师所属院系: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平时成绩评定办法(试行) (1)江西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 (5)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平时成绩评定办法(试行)江财教务字〔2006〕78号为对我校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课程考试管理办法》(江财教务字〔2006〕58号)和《江西财经大学学生课堂考勤管理规定(试行)》(江财教务字〔2006〕33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上,学生平时成绩占所修课程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80%。
如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实验、实训比重较大),课程组也可向学院申请并报经教务处批准,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但最高不超过总评成绩的40%。
二、学生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作品)、单元测验等情况确定。
(一)学生课堂(含实验、实习等)考勤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
凡迟到、早退二次者作旷课1个学时处理;累计缺课达到总学时四分之一者,平时成绩不得超过满分的一半。
累计缺课达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任课教师有权取消学生该门课程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报学院及教务处备案。
(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主动提问,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确定学生课堂表现的得分。
(三)任课教师可从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实验报告、作品)、是否按时上交作业(实验报告、作品)、作业(实验报告、作品)的质量等方面评定作业(实验报告、作品)的得分。
(四)老师可以自主决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成绩占平时成绩的比例。
网络安全 建设 环境
网络安全建设环境网络安全建设环境是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各种条件、要素和保障措施,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建设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安全工作的成效和持续发展。
首先,网络安全的建设环境需要政府的法律法规支持和监管。
政府应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国内外网络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安全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并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提供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的指导。
第二,网络安全建设环境需要企业和个人的主动参与。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定期更新电脑和手机的安全补丁。
第三,网络安全建设环境需要健全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
网络安全产业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基础,包括网络安全设备、软件、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
政府应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加强网络安全科研和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和品牌,提高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网络安全建设环境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的议题讨论和合作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推进。
企业和个人也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攻击和威胁。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建设环境的好坏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建设环境,才能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推动网络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
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为了保护企业的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
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策略、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防护机制、员工安全意识培养等四个方面。
首先,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策略是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基础。
网络安全策略应该包括帐户和密码管理、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审计与监控等方面的规定。
确立了网络安全策略后,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策略来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保障网络安全。
其次,建立安全的基础设施是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关键。
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应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反病毒系统、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等。
防火墙可以实现对网络通信的监控和控制,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可以检测和拦截恶意入侵行为,反病毒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可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可以有效阻止网络攻击,保护网络安全。
此外,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也是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重要方面。
安全防护机制应包括实时监测与报警、安全漏洞扫描与修补、安全策略检查等。
实时监测与报警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报警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安全漏洞扫描与修补可以及时发现并修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避免被黑客利用;安全策略检查可以定期检查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
最后,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员工是企业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他们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
总之,网络安全环境创建标准是企业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建立安全的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防护机制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是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主要内容。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地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有效保护企业的网络安全,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对企业的影响。
网络安全的要求
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及网络用户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泄露的一项综合性安全工作。
网络安全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该确保网络系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最新版本,并定期进行安全补丁的升级,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确保设备不被非法入侵者物理破坏。
2. 保护网络数据:网络数据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携带的各类信息,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公司的商业机密、政府的重要文件等。
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需要多重手段来完成。
首先,应该采用数据加密的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即使在数据被窃取的情况下,黑客也无法获取其中的内容。
其次,还要加强对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被盗取或篡改。
同时,还应该设置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的访问范围,确保数据只被授权的用户所访问。
3. 保护网络用户:网络用户是指在网络环境中活动的各类人员,包括个人用户、企业员工、政府官员等。
保护网络用户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应该加强对网络使用者的身份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登录网络系统。
其次,还应该加强对用户帐号的管理,包括设置密码强度、定期更改密码、禁止共享账号等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用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避免因为用户的疏忽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监测与预警:网络安全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来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威胁。
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对网络中的异常活动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警报。
同时,还应配备网络安全专家,及时对网络攻击进行响应和处理,最大程度减小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要求对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用户的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和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网络安全环境
网络安全环境网络安全环境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保障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各种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手段和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的威胁也日益严重。
首先,网络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可以帮助网络系统抵御黑客攻击、恶意程序和网络病毒的侵害。
另外,网络安全技术还包括对漏洞的修补和补丁的更新,以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
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网络安全环境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管理和组织结构。
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安全事件的响应和灾难恢复等。
管理层需要负责决策和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网络安全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此外,也需要一个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监控和管理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处置威胁。
另外,网络安全环境还需要法律和法规的支持。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了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对于网络安全环境的建立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规定可以有效地惩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网络安全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习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同时,网络运营商、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商等也应当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安全性的设计和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环境的稳定。
总之,网络安全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建立一个全面、完善和稳定的网络安全环境,才能保护网络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安全
3、防静电:
静电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接触而产生的, 计算机显示器也会产生很强的静电。 静电产生后,由于未能释放而保留在物体内, 会有很高的电位(能量不大),从而产生静 电放电火花,造成火灾。 还可能使大规模集成电器损坏,这种损坏可 能是不知不觉造成的。
物理安全
利用引雷机理的传统避雷针防雷,不但增加雷 击概率,而且产生感应雷,而感应雷是电子信 息设备被损坏的主要杀手,也是易燃易爆品被 引燃起爆的主要原因。 雷击防范的主要措施是,根据电气、微电子设 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 确定防护要点作分类保护; 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 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层保护。
物理安全
2、防火:计算机机房发生火灾一般是由于电 气原因、人为事故或外部火灾蔓延引起的。电 气设备和线路因为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 缘层破坏或静电等原因引起电打火而导致火灾。 人为事故是指由于操作人员不慎,吸烟、乱扔 烟头等,使存在易燃物质(如纸片、磁带、胶 片等)的机房起火,当然也不排除人为故意放 火。外部火灾蔓延是因外部房间或其他建筑物 起火而蔓延到机房而引起火灾。
物理威胁
物理威胁包括四个方面:偷窃、废物搜寻、间谍行为和身份识别错误。 1、偷窃
网络安全中的偷窃包括偷窃设备、偷窃信息和偷窃服务等内容。如果他们想偷的信 息在计算机里,那他们一方面可以将整台计算机偷走,另一方面通过监视器读取计 算机中的信息。
2、废物搜寻
就是在废物(如一些打印出来的材料或废弃的软盘)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在微机 上,废物搜寻可能包括从未抹掉有用东西的软盘或硬盘上获得有用资料。
联网安全
联网的安全性通过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 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 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 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
物理威胁 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 身份鉴别威胁 线缆连接威胁 有害程序等方面威胁。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 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 义以及目前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介绍了如何评价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全 等级。 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本书介绍的各种实验,本章 最后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实验环境的配置。
网络安全的攻防研究体系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是一门涉及 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 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 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 来实现。 可以限制登录的次数或对试探操作加上时间限制; 可以用软件来保护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的信息; 限制存取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硬件完成,在接收 到存取要求后,先询问并校核口令,然后访问列 于目录中的授权用户标志号。 此外,有一些安全软件包也可以跟踪可疑的、未 授权的存取企图,例如,多次登录或请求别人的 文件。
物理安全
5、防电磁泄漏
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一样,工作时要 产生电磁发射。
电磁发射包括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这两种电磁发射可被高灵敏度的接收设备接 收并进行分析、还原,造成计算机的信息泄 露。 屏蔽是防电磁泄漏的有效措施,屏蔽主要有 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屏蔽三种类型。
逻辑安全
身份鉴别造成威胁包括四个面:口令圈套、口令破解、算法考虑不周和编辑口令。 1、口令圈套
口令圈套是网络安全的一种诡计,与冒名顶替有关。常用的口令圈套通过一个编译代码模块实现, 它运行起来和登录屏幕一模一样,被插入到正常有登录过程之前,最终用户看到的只是先后两个 登录屏幕,第一次登录失败了,所以用户被要求再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实际上,第一次登录并没 有失败,它将登录数据,如用户名和口令写入到这个数据文件中,留待使用。
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
网络安全攻击防御体系 攻击技术
网络扫描 网络监听 网络入侵 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
防御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技术 加密技术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的实施 工具软件: Sniffer/X-Scan/防火墙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加密软件 等等 编程语言:C/C++/Perl 网络安全物理基础 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 网络协议:TCP/IP/UDP/SMTP/POP/FTP/HTTP
攻击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不知道如何攻击,再好的防守也是经不住考验的,攻击技术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 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 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以后,入侵到目标计算 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对“战利品”的长 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 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2、口令破解
破解口令就像是猜测自行车密码锁的数字组合一样,在该领域中已形成许多能提高成功率的技巧。
3、算法考虑不周
口令输入过程必须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正常地工作,这个过程通过某些算法实现。在一些攻击 入侵案例中,入侵者采用超长的字符串破坏了口令算法,成功地进入了系统。
4、编辑口令
编辑口令需要依靠操作系统漏洞,如果公司内部的人建立了一个虚设的账户或修改了一个隐含账 户的口令,这样,任何知道那个账户的用户名和口令的人便可以访问该机器了。
2、拨号进入
拥有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个电话号码,每个人都可以试图通过远程拨号访问 网络,尤其是拥有所期望攻击的网络的用户账户时,就会对网络造成很大的 威胁。
3、冒名顶替
通过使用别人的密码和账号时,获得对网络及其数据、程序的使用能力。这 种办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一般需要有机构内部的、了解网络和操作过 程的人参与。
3、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程序一旦被安装到机器上,便可按编制者的意图行事。特洛伊木马能够 摧毁数据,有时伪装成系统上已有的程序,有时创建新的用户名和口令。
研究网络安全的社会意义
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 数据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经济、军事 等领域。
网络安全与政治
目前政府上网已经大规模的发展起来,电子政务工程已经在全国启动 并在北京试点。政府网络的安全直接代表了国家的形象。1999年到 2001年,一些政府网站,遭受了四次大的黑客攻击事件。
有害程序威胁
有害程序造成的威胁包括三个方面:病毒、代码炸弹和特洛伊木马。 1、病毒
病毒是一种把自己的拷贝附着于机器中的另一程序上的一段代码。通过这种方式病 毒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并随着它所附着的程序在机器之间传播。
2、代码炸弹
代码炸弹是一种具有杀伤力的代码,其原理是一旦到达设定的日期或钟点,或在机 器中发生了某种操作,代码炸弹就被触发并开始产生破坏性操作。代码炸弹不必像 病毒那样四处传播,程序员将代码炸弹写入软件中,使其产生了一个不能轻易地找 到的安全漏洞,一旦该代码炸弹被触发后,这个程序员便会被请回来修正这个错误, 并赚一笔钱,这种高技术的敲诈的受害者甚至不知道他们被敲诈了,即便他们有疑 心也无法证实自己的猜测。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同一计算机可以安装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
如果计算机系统可提供给许多人使用,操作系统必 须能区分用户,以便于防止相互干扰。
一些安全性较高、功能较强的操作系统可以为 计算机的每一位用户分配账户。 通常,一个用户一个账户。操作系统不允许一 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等。
网络安全与经济
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越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对信息资源和信 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也越高。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传 统的犯罪,1997年20多起,1998年142起,1999年908起,2000 年上半年1420起,再后来就没有办法统计了。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 罪已经渗透到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各项业务。近几年已经破获和掌握 100多起,涉及的金额几个亿。
线缆连接威胁
线缆连接造成的威胁包括三个方面:窃听、拨号进入和冒名顶替。 1、窃听
对通信过程进行窃听可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这种电子窃听不一定需要窃听 设备一定安装在电缆上,可以通过检测从连线上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就能拾 取所要的信号,为了使机构内部的通信有一定的保密性,可以使用加密手段 来防止信息被解密。
第一次在99年1月份左右,美国黑客组织“美国地下军团”联合了波 兰的、英国的黑客组织以及世界上的黑客组织,有组织地对我们国家 的政府网站进行了攻击。 第二次,99年7月份,当台湾李登辉提出了两国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