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居民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居民教案介绍世界的居民是指地球上生活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了解世界的居民及其文化背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为教师提供一些教授世界的居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语言和文化。
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居民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2. 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征。
3. 学习一种或多种世界主要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当地语言。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教学内容1. 国家和地区的介绍a. 学生将通过地图等资源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
b. 学生将了解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语言、风俗、宗教和传统文化。
2. 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a. 学生将通过阅读、研究和讨论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
b. 学生将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习俗、饮食、服饰等。
3. 官方语言或当地语言的学习a. 学生将选择至少一种世界主要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当地语言进行学习。
b. 学生将通过语言学习资源,如课本、学习软件和在线课程等,掌握基本词汇和表达。
4. 跨文化交流活动a. 学生将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或社区成员交流和分享文化。
b. 学生将组织文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了解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观察和描述:学生将观察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描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3. 研究和分析:学生将进行独立研究,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宗教、传统文化等。
4. 跨学科教学:教师将整合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居民。
教学资源1. 地图:提供世界地图,供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2. 书籍和资料:提供多种关于世界的居民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研究使用。
3. 语言学习资源:提供相关世界主要国家官方语言或当地语言的课本、学习软件和在线课程等资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人种的特征以及人口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文地理初步的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的基本地理格局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问题、探讨人地关系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人种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通过本章内容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主要人种的特征,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树立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主要人种的特征,人口问题的表现。
2.难点: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投影幕。
3.地图、图片、案例资料。
4.小组讨论指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提问:为什么世界人口分布如此不均衡?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如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人种的外貌、生活习惯等。
3.操练(10分钟)发放小组讨论指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地理教案优秀案例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地理教案优秀案例世界的居民和国家地理教案优秀案例一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1.增长速度很快;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1.种族: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②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语言人种居民(板书)宗教民族课后作业1、作业本:P.2-3第1-9题2、填图册:P.[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和最小的国家;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
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和东南亚等
英语
欧洲的西语
法国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
2、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4.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三大宗教发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亚洲的西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古印度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内容与分析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
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
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
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1.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了解人口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并能对人口数据进行基本的计量分析。
2.目标分析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人口数据,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初中地理_《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或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根据上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需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分层次分小组,指导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观点,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
当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加以指导、示范。
而对学生来讲,不论对与错,都有一个思维过程,所以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试卷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考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重建学生思维,进而重建或完善解题思路。
并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1、对试卷中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做题方法。
3、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有的放矢的复习相关知识点;4、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教学关键】重视更改试卷中的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关注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与应用,初步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二、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针对学生】课前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查找自己易错题型,并完成通过努力可以改错的部分。
【针对教师】应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将学生分小组,使每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
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
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及相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订措施,并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纠错1、教师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定讲评措施。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3.世界的居民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世界的居民_地理_初中__370983070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情况;能够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掌握世界三大人种、六种重要语言以及三大宗教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3、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读图、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关二、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及宗教的种类和分布;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世界居民与发展大会将在我国召开,我们都将是此次大会服务的志愿者,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知识准备?学生思考回答,导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复习内容,也巧妙地把枯燥的复习内容串联在一起,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对整章知识的归纳。
2、明确目标:出示目标,引导认定(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识记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主要分布,简要分析原因。
(2)、理解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记住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4)、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5)、学会利用地图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默读,认定目标。
设计意图:展示本课的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使课堂紧紧围绕目标,更加高效。
3、自主梳理知识准备(1)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自主梳理(2)指导针对疑难和重点进行合作交流,检查并合理分工设计意图:学习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自主梳理,合作交流,使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
4、我是小小解说员展示一:人口分布教师:出示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人口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幅人口分布图,我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幅图的含义。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60亿2、人口增长速度: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2、人口稠密区3、人口稀少区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以及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的总数?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哪些方面?二、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世界上那么多人可不可能全都是一副模样?以河北为例,由于河北的飞速发展,来河北旅游或投资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以此为例分析外貌上的不同。
搜集有关人种的材料进行展示。
三、讲授新课(1)世界三大人种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2、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3、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联系4、人种没有优劣之分(2)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1、黄色人种的地理分布2、白色人种的地理分布3、黑色人种的地理分布(3)课堂练习(4)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5)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人种的分类外貌的不同人种与地理环境人种的分布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2、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重点: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世界语言,宗教分布图课时安排:2课时引入新课:教师讲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世界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旅游的外国人也将越来越多,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将更加频繁深入,因此,了解世界上的语言,宗教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世界的人口-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1.能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特点;2.理解并学会计算自然增长率;3.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重难点】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理解死亡率、生长率与自然生长率的定义并能够计算自然生长率。
【教材分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部分学习内容,针对“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设计了四个逐层推进的问题,从数据信息的提取,到人口增长特点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升到对“人口爆炸时代”提法的认识和探讨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这种活动设计是基于7年级的学生对柱状图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活动侧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新课导入】同学们,在老师的PPT上是不是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告诉我们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那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世界人口日呀?现在我们世界的人口呈现出怎么样的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人口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人口大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教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这些人口大国,那同学们知道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吗?是比较均匀的、慢慢累积到今天的人口数量,还是相对而言爆发式的增长呢?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教材的活动探究,读图得到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的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人口数量多。
学生活动:根据PPT提示,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由慢到快再到慢。
讨论分析: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1、医疗水平的提高;2、人类寿命的延长;3、婴儿死亡的减少;4、生活水平的提高。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的]1、了解当今世界人口的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疑点:让学生分析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看图法、启发法、自学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一学生朗读有关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报道。
设问: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预习回答:目前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多少亿?(过渡)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呢?2、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图2-31,而后由学生完成活动的1、2题3、设问:如果以1800年作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分界点,那么1800年以前和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呢?4、设问:从资料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过渡)通过观察发现,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仍然是快速增长。
那么。
你想不想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5、学生阅读P40材料,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并计算,一节课的世界里,世界上要增长多少人。
(过渡)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那么。
人口增长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5、学生阅读教材P40文字思考,而后教师结合活动讲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计算方法。
并举例讲解。
6、例:假设灌溪2005年人口为4万人,2005年出生并成活了婴儿4000人,死亡1000人,求灌溪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阅读分析图5.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5.3“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分析法教学手段:电教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密集人群“矗立”在地球上,让学生体会,想到了什么?(世界人口)谁知道现在世界人口多少?讲授新课: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屏幕展示5.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完成教材72 页读图活动1,2,3。
归纳结论:1,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
2,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10亿-20亿用100年,20亿-30亿用30年,30亿-40亿用15年,40亿-50亿用12年,50亿-60亿用12年。
3,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到2012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教师: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度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教材73页1,2归纳结论:欧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非洲,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慢,非洲,南美洲,亚洲增长较快。
知识拓展:人口增长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生活水平,医疗条件和人口素质。
二、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1,人口密度: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2,看人口分布图74页,黑板展示图光标闪动所示地区,完成活动三1,2,3。
总结归纳: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区,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的高原山区。
学以致用:活动四75页“让我们来选个家”结果讨论;人口的分布受什么因素影响?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理集体备课教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和目标本章内容主要讲述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熟悉人口增长,分布,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基本知识。
(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并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等;(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二、教学重难点1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因素。
2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
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知识要点复习知识点与问题相结合。
、世界人口分布及成因人口增长速度快或慢会带来的问题例题:2.世界的人种例题: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例题:4.聚落乡村与城市5.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1)代表:法国塞纳河沿岸、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文化街区。
(2)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禁止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保护的意义:可以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的特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例题:五、知识框架总结六、中招真题(立足重点,解决难点。
)七、板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3.聚落八、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小知识: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
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万年以前。
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
其次是南方古猿。
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100~500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名师教案1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名师教案1 湘教版●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
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积极运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拔、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读图分析归纳、分组活动课时:1课时导入新课: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又应该怎样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进入第三章《世界的居民》部分的学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居民教案湘教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课时分配本章内容共包含四节,可用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课时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课时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课时第四节:世界的聚落2课时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世界人口的认识。
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的人口问题。
重点解决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生在学习了世界的人口问题后,理解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认识我国当前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世界人口的数量大1990年10说12日60亿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1800年以后增长迅速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最高――非洲、最低――欧洲)二、世界的人口问题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3、发展中国家的盲目城市化问题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以“苦难的母亲”为主题,创作一期手抄报。
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和国家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和人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图形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能够阐述世界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4、能够根据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正确表示主要人种的特征以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民族和种族,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人口问题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判读和人口问题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世界人口增长情况1、时间差异:(看图分析)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速加快;1950年以后迅猛增长。
2、地区差异:(看图分析)“二战”后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活动二】世界的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环境问题:污染问题:主要在城市,三废污染等。
②生态问题:主要在农村。
森林减少、草场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③资源问题: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破坏严重。
解决途径:计划生育、普及教育。
如中国和印度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老龄化问题影响:劳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等。
解决途径: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德国、澳大利亚等。
3、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治安恶化、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重、 住房困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或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根据上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需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分层次分小组,指导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观点,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
当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加以指导、示范。
而对学生来讲,不论对与错,都有一个思维过程,所以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试卷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考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重建学生思维,进而重建或完善解题思路。
并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1、对试卷中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做题方法。
3、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有的放矢的复习相关知识点;4、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教学关键】重视更改试卷中的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关注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与应用,初步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二、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针对学生】课前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查找自己易错题型,并完成通过努力可以改错的部分。
【针对教师】应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将学生分小组,使每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
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
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及相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订措施,并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纠错1、教师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定讲评措施。
2、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学生自主纠错。
〖设计意图〗① 学生由于考场气氛,时间紧张等因素导致一些题目的失误,可能试后或下发试卷时就已经明白,自己可以改正,所以应留出让学生自己领悟的时间。
② 在学生错误的解题过程中,若隐含着某种积极因素,教学时可以其不明白入手,引导学生对错误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这不仅使“错”者茅塞顿开,还可引起“对”者的再次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益处。
【第二环节】:课堂讲评(一)、考试情况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1.试卷总体水平分析,公布各分数段的人数、平均分。
2.表扬总分优异及进步的同学。
〖设计意图〗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试卷讲评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
这样,在讲评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及时肯定,积极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对于那些本身基础不好,本次考试仍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应从他们的试卷中捕捉闪光点,对他们的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二)试卷问题分析【试卷分析】本试卷考察面较广,涉及了第三章全部内容。
考查时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侧重了对学习地理基本技能素养的应用的检测;既体现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侧重了在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切实落实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考点分布:【答题分析】选择题:填充题:出错较多的集中在了21 题的第1 小题和第4 小题;再就是24 题第1 小题和25题的第3 小题。
主要表现为不会、回答问题时不能一一对应、语言表述不规范等。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将卷面中考查的知识及出现的错误类型交叉归类地呈现,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将题型归类的能力,指导学生今后的复习,并能自己分析试卷。
同时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确立本节讲评的内容重点。
(三)、组内互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开展小组交流,明确组长与组员分工合作,总结错因及今后的方向。
(注)组长职责:(1)帮助小组成员弄明白错题错在哪;(2)监督他们的改错;(3)帮助他们总结今后在做此类题目时该注意的问题,必要时可求助老师。
组员职责:(1)先自己找错题错在哪,再找组长讲述;(2)红笔在原题旁边改错;(3)在组长帮助下总结今后做此类题目该注意的问题,完成“改错向导”的错题分析。
〖设计意图〗①检查作业完成情况②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组长组员分工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学生找错题或找错因时,教师一人很难解答所有学生困惑,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可由组长帮助解决,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学生可以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长帮助下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找出错误的原因和知识的根源。
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四)、典型题目讲解:考题再现:〖设计意图〗针对13 题等题目进行强化训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又可以做到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解决成绩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这类训练立足于基础,不求难,注重合理性、渐进性的变化,教学中多一点启发引导,少一点告知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变化,总结变化,让思维渐渐拓展开阔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重在思路的分析及优化,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
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说出自己正确的解法,让其体验作“老师”的成功感,既能激发“优等生” 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欲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想方设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五)、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强化读图做题的能力,既要注重对图的审视,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还要注重做题方法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和语言的准确。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使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并积累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课标解读与回扣课本【课标解读】1.人口与人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聚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回扣课本】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图标划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P512、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P54)和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P58)。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明确本章节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及教材中对本章节内容是如何要求的,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 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考中对这部分内容会如何考查。
( 七)评测练习, 开展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1.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 1000 人当中,出生并成活 25 个婴儿,死亡 10 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 增长率为:( )A .25‰B .35‰C .15‰D .15%2.(2014 年泰安)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A .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C .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D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3、(2010 年福州中考)为服务,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 因为英语是:( ) A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4.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③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5.(2013 年昆明)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代表建筑是6、(2014•烟台)烟台市某居民欲购买一栋楼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海、远离闹市的花 园式小区,他可能考虑的是该小区()A 气候优越,适宜人居B 物产富饶C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D 交通便利7、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填数码),这四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图中四个人口稀少地区的数字,并简述其原因。
数字 人口稀少的原因 数码 人口稀少的原因③湿热的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地区寒带亚寒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⑶数码____所在国家的居民为白色和黑色人种混居;数码____所在地区的阿拉伯人较多;数码____所在地区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
⑷数码④所在地区的居民多信仰____教;数码②所在国家通用的语言是__。
〖设计意图〗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大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就完全掌握。
所以,讲评完后,还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让学生消化理解讲评过的内容,以巩固课堂效果。
(八)我的收获一、选择题,重审题,巧选取1.直接法,对知识掌握非常熟练。
2.排除法,尤其是组合式选择题。
二、非选题,规范回答应注意事项1.加强审题、读图意识,关注题目中特殊经、纬线。
2.结合题意,注意图表中数据及数据变化和文字,充分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学过的知识,规范回答。
〖设计意图〗:正如《教学论》所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坍塌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