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学案)-推荐下载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学案)-推荐下载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2.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震波1分类Error!2特点Error! 不同介质的界面即不连续面例:(1). 地震发生时,水中的鱼有什么感觉?(2).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建筑物会发生什么样的震动现象?(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示意图(1)不连续面:A 为_____波、B 为____波,两者在经过C 面时明显加速;在经过D_________面时,A 完全消亡,B____________。

问题: 1.上述A.B 的判断理由。

2.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对上图做明确的解读。

3.简单说说两个不连续面的由来。

(2)地壳:位于地球表面以下、________面以上,平均厚度约________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 千米,高山高原区平均厚度能达到 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 千米。

其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________越高,厚度越大。

地壳的分层: 层的密度较小,位于地壳的上层,主要分布于陆地,是不连续的; 层密度相对较大,位于地壳的下部,海洋陆地都存在,是连续的。

问题: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地震波在图中________的速度变化是不连续的( )A .①B .②C .③D .莫霍面3. 图中①是 层,②是 层。

(3)地幔:介于⑫______________之间的圈层,其下界面在距地表2 900千米深处。

它上层物质具有______态特征,主要由含______、______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自上而下含量逐渐________。

岩石圈的范围:___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问题:1. 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 .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岩石圈、地幔、地核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2.软流层呈液态还是固态?你的判断理由。

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教案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教案 Word版含解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2.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3.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课堂设计及教学过程】【趣味导学】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进步,借助各种航天器,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看到”的宇宙越来越大。

但是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却并不容易,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

目前人类采取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钻探10000米左右的深度,难道人类就没有办法探索地球内部秘密了吗?当然不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人类是通过何种途径来认识地球内部的,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内部多少秘密。

【预习梳理】1.地震波有和之分。

据此可以发现在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

2.根据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我们可以把地球分为三层,即、、;3.地球外部的圈层分为、、三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圈层。

答案:1.纵波(P)横波(S)莫霍古登堡 2。

地壳地幔地核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同心【课堂探究生成】1.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依据[重难点突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能量就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如果介质是均质体,地震波是等速直线传播的。

当介质性质发生改变时,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便有变化,特别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突快、突慢或突然消失)。

这种纵向上的波速不均匀性,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圈层构造。

[规律总结] 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传播。

而横波传播速度慢。

只能通过固态传。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归纳总结][易错点提醒] 地壳和岩石圈是一个概念吗?位于地面与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地壳。

湘教版必修一 1.4 地球的结构 学案

湘教版必修一 1.4 地球的结构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1)划分依据: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2)地壳①范围: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60~70千米。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③分层:⎩⎪⎨⎪⎧上层: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下层: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3)地幔①范围: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③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①范围: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分层: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比奥省,位于智利康塞普西翁东北89公里,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40公里,震源位于地下33公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这是怎么回事? (2)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上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你能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分层吗?答案 (1)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振动;横波传播速度慢,随纵波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

(2)到了莫霍面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不论纵波还是横波都明显加快了。

地下2 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面以下,横波不能再传播,纵波传播速度骤然下降。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上下不连续,说明在这两个面的上下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不连续,这两个面就成了人们给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教案

第四章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相关素材直到十六世纪时,人类才了解到地球只只是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罢了。

地球不需太空探测船即可熟悉,可是直到二十世纪咱们才真正勾画出地球的全貌。

固然能自太空中取得它的影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地球的太空影像对天气预测,尤其是台风(飓风)的预报来讲有专门大的帮忙,而且从太空看到的地球真是超级漂亮、可爱。

由化学组成成份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能够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千米):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固态的地壳厚度转变颇大,海洋地域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千米厚;地函也是固态,只是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份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其上的地函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

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持续面为界,最出名的确实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持续面(Mohorovicic discontin uit y)地幔占有地球的要紧质量,地核反而位居第二,至于咱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份罢了(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千克:大气层 = ,海洋 = ,地壳 = ,地幔 = ,外地核= ,内地核 =地核的要紧成份是铁(或铁镍质),只是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下部地函的要紧成份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要紧成份则是橄榄石及辉石(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瞭解都是来自于地震震测资料,尽管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可是咱们仍无法抵达固体地球的要紧部份,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

地壳的成份则主若是石英(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 ,氧% ,硅% ,镁% ,镍% ,硫% ,% 钛。

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的结构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点。

3、通过本节的学习,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球的结构有较全面的认识。

【导学提纲】【我的困惑】【释疑解惑】1、重难点透析(1)形象地记忆地球的内部圈层。

填出右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B:C:D:E:不连续界面:a:b:(2)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怎样分布的?各圈层与人类的关系如何?(3)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位于地面和莫霍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它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固体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地面以下60~250千米之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该层就是软流层。

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和组成地壳的岩石一起构成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可见岩石圈的范围更大,包含了地壳。

2、典例剖析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达标测评】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A.地壳与地幔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C.生物圈、岩石圈D.水圈与大气圈答案:B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 ABC都可以答案:C3.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答案:A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5.读下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设计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完成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①__________的变化。

a.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②____ 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③____ ④______________b.代码名称深度波速A波B波C ⑤________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⑥____________D 古登堡界面地下2 900千米处⑦________传播速度突然⑧____。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⑭_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的外部圈层(见右图)(1)A⑮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⑯________。

(2)B⑰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⑱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⑲____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⑳________的底部、○21______的全部和○22________的上部。

【问题思考】.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课堂练习(2011·南京质检)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课后反思。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结构》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结构》word教案

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必修1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四节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边界及特点,地壳的组成元素及分布,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3)了解并掌握地壳厚薄的分布规律,岩石圈与地壳的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4)掌握地球各圈层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辩证的思维观、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外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正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观察图像资料,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及热爱地球环境的情感。

2、内容分析:教材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宏观了解的地球圈层结构特征,进而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

在第一部分“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中设计了正文阐述和两个阅读。

第一篇阅读是导入型阅读,但其中涉及的地震波知识必须针对图1-21加以解释分析;第二篇阅读是延伸型阅读,介绍了地壳的组成元素,其中关于硅镁层与硅铝层的知识及地壳厚度变化规律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第二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内容只有正文描述,主要是了解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基本特征。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学案)【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学案)【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四节_地球的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2.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震波1分类⎩⎪⎨⎪⎧ 纵波:在① 、液体中传播,波速较快横波:只在② 中传播,波速较慢世纪化学教案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2特点⎩⎪⎨⎪⎧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③ 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④ 现象 不同介质的界面即不连续面例:(1). 地震发生时,水中的鱼有什么感觉?(2).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建筑物会发生什么样的震动现象?(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示意图(1)不连续面:A 为_____波、B 为____波,两者在经过C 面时明显加速;在经过D_________面时,A 完全消亡,B____________。

问题: 1.上述A.B 的判断理由。

2.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对上图做明确的解读。

3.简单说说两个不连续面的由来。

地壳:位于地球表面以下、________面以上,平均厚度约________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千米,高山高原区平均厚度能达到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千米。

其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________越高,厚度越大。

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试卷试题高祖为桓修抚地壳的分层:层的密度较小,位于地壳的上层,主要分布于陆地,是不连续的;层密度相对较大,位于地壳的下部,海洋陆地都存在,是连续的。

问题: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地震波在图中________的速度变化是不连续的( )A.① B.② C.③ D.莫霍面3. 图中①是层,②是层。

地幔:介于⑫______________之间的圈层,其下界面在距地表2 900千米深处。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 学案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 学案

1.4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2.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学习重点:1.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1.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软流层的位置及岩石圈的范围课前预习:1.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

2.界面名称:,。

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

4.思考:设计表格来学习该节内容学法指导: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读P25“阅读”回答:①地震波有几种形式②它们传播分别有何特性③它对我们研究内部圈层有何作用(2)读正文回答:①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哪些圈层②每一层都是从哪些方面描述的③设计表格进行学习(一)地壳读正文和阅读回答,并把答案填入表格中:①了解地壳的范围②地壳的主要特征③地壳的物质组成④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分布状况(二)地幔读正文回答:①地幔的范围及组成②地幔的主要特征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地核读正文回答:①地核的物质组成②内核和外核各有什么特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读P27正文部分,完成下列内容:(一)大气圈1、大气的物质组成及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2、大气密度随高度而如何变化,为什么?(二)水圈1、水圈是有水水水组成。

2、按照存在的位置分别为水,水,水,水。

(三)生物圈1、生物主要分布于、、。

2、地球生态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因素是。

总结: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体,地球为其提供生存空间—即自然环境,人类课后训练: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2、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3、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4—6题。

2020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2020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填一填)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震波3.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壳(A)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

(2)地幔(B)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3)地核(C)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3.生物圈(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做一做)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C.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D.地球内部厚度的变化解析: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的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科学家正是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C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解析: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12~55 km范围,判断为大气层中的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33 km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80~400 km范围,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地下2 900~5 000 km范围,判断为外核。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陆地厚度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A错误;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为33 km,海洋平均厚度为6 km,B正确;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组成物质是固态,横波能通过,C错误;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D错误。

高中地理湘教版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1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

2.阅读材料和相应的图表,概括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相应的特点。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要紧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把握读图分析技能。

3.明白得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4.指认岩石圈的范畴。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部分【游戏导入】1.预备三个密闭小瓶,内装砂子、果冻、水;2.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判定里面是什么。

【引发摸索】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如何会明白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地球内部怎么说是什么模样?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形的直截了当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21 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 m。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能够在外太空漫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关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依旧入地无门。

【讨论】啄木鸟如何明白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人类用什么方法能够了解地球内部?【学生回答】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定,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人类能够用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生回答】地震波。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二)新课请学习依照课本P25图1-21,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图,并给每个圈层标注特点(需要小组讨论决定)自主展现。

[湘教版教案]1.4地球的结构(教案)1

[湘教版教案]1.4地球的结构(教案)1

1.4 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4.通过归纳、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及内部与外部圈层特点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与自然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划分及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软流层的位置及岩石圈的范围。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互联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球,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那么构成这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内部和外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获得问题的答案。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课〖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板书:1.地震波〖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学案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学案

地球的结构总第 9 学时课型:新讲课执笔:李炜审核:陈华利历时刻:第周【学习目标】1.能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明白得其划分依据;2.把握地壳、地幔的大体特点;3.明白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大体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要紧特点。

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转变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教法:图演出示,逻辑推导,ppt演示。

学法:任务驱动法,读图探讨发觉,小组讨论。

【预习要求】1.阅读讲义P25阅读材料(1)试探:①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样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2.阅读讲义P26-P27 看图1-22“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1)试探:①什么叫地壳?地壳的厚度如何?要紧由什么组成?②什么叫地幔?厚度如何?地幔要紧由哪些物质组成?其含量从上到下有什么什样的转变?③地幔能够分为哪两个部份?下地幔物质状有何特点?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什么层?是如何形成的?④岩石圈的范围包括⑤什么叫地核?地核能够分为哪了两个部份?各自厚度和物质性状如何?(2)知识点:熟记以上内容。

3.阅读教材P27地球的外部圈层(1)试探:①大气的厚度有多大?②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可按哪些方式进行分类?③什么是生物圈?其范围包括哪些部份?生物圈的核心部份是什么?(2)知识点:三大圈层的明白得和经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活动】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阅读讲义P25图1-21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①科学家是如何利用地震波“透视”了地球内部的?②什么是不持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持续面,别离在距地表多远距离处,别离叫什么名字?③两个不持续面将地球分为了哪三个圈层?【课堂训练】地图册【巩固提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级特大地震灾害。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层(填字母),它包括______和________,称为___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地球的结构总第 9 学时
课型:新授课执笔:李炜审核:陈华使用时间:第周
【学习目标】1.能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理解其划分依据;2.掌握地壳、地幔的基本特征;3.知道
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教法:图表演示,逻辑推导,ppt演示。

学法:任务驱动法,读图探究发现,小组讨论。

【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P25阅读材料
(1)思考:①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2.阅读课本P26-P27 看图1-22“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
(1)思考:①什么叫地壳?地壳的厚度怎样?主要由什么组成?
②什么叫地幔?厚度怎样?地幔主要由哪些物质构成?其含量从上到下有什么什样的变化?
③地幔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下地幔物质状有何特点?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什么层?是如何形成的?
④岩石圈的范围包括
⑤什么叫地核?地核可以分为哪了两个部分?各自厚度和物质性状怎样?
(2)知识点:熟记以上内容。

3.阅读教材P27地球的外部圈层
(1)思考:①大气的厚度有多大?
②水圈由哪些水体构成?可按哪些方式进行分类?
③什么是生物圈?其范围包括哪些部分?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2)知识点:三大圈层的理解和记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活动】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P25图1-21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
①科学家是怎样利用地震波“透视”了地球内部的?
②什么是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分别在距地表多远距离处,分别叫什么名字?
③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分为了哪三个圈层?
【课堂训练】地图册
【巩固提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

读下图,结合
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层(填字母),它包括______和________,称为_______。

(2)地震波主要分为________和______,其中,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

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____________。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3)A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海洋部分____________,大陆部分____________。

(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其中_______厚度最大,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小结】地球的结构师明显的圈层构造,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突然变化
可以把地球内部分为两个不连续面,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状态和物质组成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地球的外部圈层得益于生物圈的存在,才能说五大圈层共同组成了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圈是该系统的主题和最活跃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