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前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指导,以降低其发生率。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与危害(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危害CRBSI 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它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三、导管置入前的预防措施(一)患者评估在置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感染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可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进行导管置入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皮肤准备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氯己定等。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面积,以确保彻底消毒。

(四)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尽量选择管径较细、材质柔软、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

四、导管置入时的预防措施(一)无菌操作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

(二)最大无菌屏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使用无菌口罩和帽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为加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特制定本制度:一、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应作为医院目标性监测的重点内容常规开展,监测结果定期进行分析和反馈。

三、医务人员在置管操作和维护导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四、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置管后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定期更换。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无菌纱布为1次/2天,如果敷料或纱布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五、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六、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防乳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七、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出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八、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渗湿或浸入水中。

九、医务人员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出导管。

十、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十一、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出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VAP CRBSI CRUTI
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加 强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7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8
如何预防CR-BSI?
置管时: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 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1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日,但
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者 两周更换一次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 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 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 日常护理。

23
病原菌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孢子) 大肠杆菌 肠球菌类包括VRE
生存时间
3天-5个月 5个月 1.5小时-16个月 5天-4个月
流感病毒
诺如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1-2天
8小时-7天 7天-7个月
24
护理活动中,容易被污染的物表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一、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危险因素1、科室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时主要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2、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每项操作前是否正确洗手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3、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监护室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较多的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几率增加。

5、环境因素病室所处位置,通风效果,出入通道的混用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6、监护病房的门关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

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1、独立设置,布局合理,通风良好,设备齐全。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安置,控制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穿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外出时应更衣。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

4、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5、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病人菌群失调。

6、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与消毒,保证物品完好,定期消毒灭菌。

每个床单位所用器械不得与它床交叉利用。

病人转出或出院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不设陪护,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下,家属和非工作人员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8、每个季度作生物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静脉留置导管一)精确选择导管并留置合合时间不同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不同的,还要根据病人输注的药物、病人的情况、疗程,选择合适的导管。

二)严格消毒三)科学洗手为病人进行置管前后,要进行科学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保证洗手质量,尽量不用多次利用的毛巾擦干,选用合适的消毒液。

四)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在下肢感染的机会大于上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措施还不够完善,缺 乏有效的预防策略和规范 的操作流程。
诊断标准不统一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不统一,导致感染的漏诊 和误诊率较高。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长期住院接受化疗,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高热
、寒战等症状。
感染诊断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导管相 关感染。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案例二:导尿管相关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手术留置导尿管 ,术后出现尿频、尿急
置管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在置管过程中,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导管的无菌状态。
规范置管操作
遵循标准的置管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风险。
导管护理与敷料更换
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对导管的皮肤入口和出口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污染 或过紧,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03
导管相关感染的控制
早期识别与诊断
早期识别
对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在使用导管引流尿液的同时发生的尿道感染。

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导管使用决策1.严格遵循导管使用指征,根据医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导管置入和使用决策。

2.在不影响正常尿液排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导尿管。

如非必要,不在长时间内使用导尿管。

二、导管置入和护理1.导尿管置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2.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导管置入,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

3.导管置入后定期检查导尿管固定情况,避免滑脱和移位,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4.对于使用导尿器的患者,定期更换导尿器,避免导尿袋内细菌滋生。

5.导管必须保持通畅,定期排除尿液残留和血凝块,避免导尿管内细菌感染。

三、手卫生和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在触摸导尿管和相关设备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和护理时,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感染的传播。

四、患者教育与明示知情1.为患者提供关于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清洁下体、正确使用尿液收集袋、保持适当饮水量、避免导尿袋满溢等知识。

2.患者和家属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应明示知情,了解可能出现的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及其预防措施。

五、导管周围皮肤护理1.导管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磨损和感染。

必要时,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2.定期更换导尿带,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导致皮肤受压或滑脱。

六、导管拔除1.导尿管只在医生的指导下拔除,避免因非必要的拔管而导致细菌感染。

2.在拔除导尿管前进行手卫生,避免感染传播。

七、感染监测和报告1.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主要内容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主要内容

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2023
版)主要內容
一、引言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血管導管的使用在許多醫療領域中變得普遍。

然而,血管導管相關感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給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帶來風險。

為此,本文介紹了血管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標準(2023版)。

二、定義和分類
1. 血管導管相關感染的定義:指在血管導管使用期間或拔除後48小時內發生的感染。

2. 血管導管按種類分為: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動脈導管相關感染、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感染等。

三、預防策略
1. 血管導管插入前的預防:
- 嚴格遵循手術室和操作室的感染控制指南;
- 衛生人員需執行手衛生;
- 使用消毒劑對插入部位進行消毒;
- 選擇最適合的導管材料;
- 實施固定導管的較好方式。

2. 血管導管留置期間的預防:
- 定期更換導管置換;
- 監測導管使用情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 定期清潔導管及插入部位。

四、感染控制措施
1. 根據感染程度和患者的臨床狀況,選擇適當的感染控制策略;
2. 對感染患者採取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執行積極的抗生素治療。

五、檢測和監測
1. 配備必要的檢測工具,對感染進行監測和檢測;
2. 監測由血管導管相關感染引起的並發症。

六、教育與培訓
1. 提供相關感染預防知識和培訓;
2. 指導衛生人員及病患適當的衛生行為。

七、結論
血管導管相關感染是一個嚴重的醫療問題,嚴格遵循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可以降低感染風險,維護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以上為血管導管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主要內容的摘要)。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在静脉导管插管过程中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往往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风险,因此预防和控制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有效方法:医护人员在插管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佩戴手套、面罩和无菌衣物等。

手术场所应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消毒。

静脉导管应尽量早期拔除,特别是对于不必要的导管。

使用静脉导管时,每天都应评估其是否仍然需要存在。

一旦不再需要,应立即拔除。

在插管部位周围进行正确的皮肤清洁、消毒和贴敷导管敷料,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插管技术的最佳实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来减少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如果出现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下措施可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发展: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其他感染指标,以及导管部位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移除已感染的导管并进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

对于尚未感染的导管,可以考虑使用锁定治疗,如使用抗菌药物锁定溶液。

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授正确的操作技术、皮肤护理和感染控制知识。

预防和控制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提供安全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皮肤护理和使用最佳穿刺技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一旦发生感染,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及正确处理导管部位,可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通过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指南来制定,并与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确认。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管理要求1.由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医师、护士执行血管导管留置、维护与使用。

2.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各类血管导管使用指征、置管方法、使用与维护,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3.评估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工作措施。

4.中心导管置管环境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机构Ⅱ类环境要求,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5.各科室建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主动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感染,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2)对患者置管部位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

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和诊疗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径最小的导管。

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成人建议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选颈内静脉,不建议选择股静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建议首选颈内静脉。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各种敷料等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必须无菌。

(4)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5)如为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 PICC)有困难时,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超声引导穿刺。

2.置管中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中线导管、置入全植入式血管通路(输液港)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

完全植入式导管(输液港)的植入与取出应在手术室进行。

(2)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规章制度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规章制度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规章制度一、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及危害导管相关感染是指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常见的导管包括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高,易致严重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二、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1.导管插入操作规范(1)对插管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操作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导管插入过程的无菌化。

(3)插管前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部位,减少插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细菌。

(4)遵循导管插入原则,减少导管滑出和感染的风险。

2.导管周围护理规范(1)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处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

(2)定期检查导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滑出、脱落等情况。

(3)避免导管与肌肤直接接触,减少导管感染风险。

3.导管使用和管理规范(1)遵守导管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导管,减少导管滑出和感染的风险。

(2)对导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导管没有堵塞或滑出等情况。

(3)对导管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导管使用记录,及时记录导管相关信息。

4.感染控制和监测规范(1)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制度,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2)加强感染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感染,防止感染扩散。

(3)定期开展导管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其他规章制度(1)建立导管相关感染报告机制,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统一报告和处理。

(2)定期开展导管相关感染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医院内部沟通与协作,建立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工作组,推动预防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通过建立严格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共同为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做出努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亡。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CRBSI,特订本措施: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1)严格掌握适应证,除非有医学指征,否则避免导管插入,并尽早拔除,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2)所有静脉置管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3)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4)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5)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使用单腔导管和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中心静脉插管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插管应尽量选用上肢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6)规范消毒穿刺部位皮肤;(7)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部位;(2)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天/次,专用贴膜可至3-7天/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随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导管浸入水中;(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9)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医疗相关感染之一,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良好的卫生和消毒操作、正确选择和使用导管、加强员工培训等。

本文将就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与导管插管过程中引入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疾病。

常见的导管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这些导管在治疗的同时也成为了细菌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因此,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二、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导管相关感染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局部感染、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势在必行。

三、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1. 根据导管种类选择适当的消毒措施:不同的导管对应不同的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导管类型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并确保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2. 规范导管的选择和使用: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并遵守正确的插管和护理操作流程。

导管的存放、清洗和更换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的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4. 强化卫生消毒操作:导管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和口罩等基本的卫生要求。

术前术后的皮肤消毒和导管的清洗消毒应按照规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

5. 鼓励患者合理使用导管:患者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环节,他们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导管,并遵守导管护理的指导。

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制定了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CRBSI的预防与控制进行详细阐述。

一、导管使用前的准备1.1 选择合适的导管在选择导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

要确保导管的质量合格,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1.2 皮肤消毒在使用导管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75%乙醇、碘伏等消毒剂,但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以确保有效灭菌。

二、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2.1 保持导管通畅为了避免导管堵塞,需要定期冲洗导管。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导管内,然后通过反复抽吸的方式将分泌物排出。

要定期更换导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导管。

2.2 防止导管滑脱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导管稳定地固定在血管内。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使用止血带、贴上透明敷料等。

还要注意患者的活动幅度,避免导管因外力而滑脱。

2.3 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相关的操作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

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具等。

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病原体从患者传播到医务人员。

三、导管拔除后的处理3.1 拔除导管的时机选择在拔除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当导管的功能已经完成或者出现严重感染迹象时,应及时拔除。

3.2 拔除导管的方法拔除导管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对于外周静脉插管,可以直接拔出;对于中心静脉插管,则需要先关闭泵浦,然后缓慢拔出。

在拔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在医疗机构中,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医院感染类型。

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治疗时间。

因此,建立和实施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有效的制度来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监督医疗机构内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使用血管导管的科室和人员。

二、责任与权限1. 医疗机构领导: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并监督其执行。

2. 医务人员:负责按照制度要求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监测和报告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

3. 感染控制科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三、培训与教育1. 所有与血管导管操作相关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2. 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包括正确的导管插入和维护方法、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 提供宣传教育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导管选择与管理1. 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类型和尺寸的导管,并确保其质量合格。

2. 导管的使用与维护:确保导管插入前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定期更换敷料,每天检查导管是否有渗出或感染迹象并记录。

五、导管插入操作的规范1. 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等。

2. 确保插入点消毒彻底,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操作。

3. 使用最小的切口尺寸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4. 确保导管稳定固定在患者体内,避免拔插过程中导致细菌交叉感染。

5. 插入导管后,使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以便及时观察插入口情况。

六、导管维护措施1.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装置和敷料,遵守消毒和更换导管的频率要求。

2. 每日检查导管插入点周围区域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相对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s)是指经过导管插入体内后,由于导管周围的菌群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

预防和护理CRBSIs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预防和护理CRBSIs的一些建议。

预防措施:1.规范操作:确保插管前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导管插入前,医务人员应戴好手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消毒规范操作。

2.导管选择与护理: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

在插入和固定导管过程中要保持导管的尽可能地清洁和固定。

3.导管留置时间:尽可能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

及时拔除不需要的导管。

4.引流器材消毒:对于使用引流器材,定期更换,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避免引流器材的再污染。

5.导管容器更换:按照医院的制定规定,定期更换导管容器,保持导管周围区域的清洁。

6.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导管时,特别是在进行活动之前和之后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护理措施:1.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适当的皮肤保护剂。

每天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红肿、起泡等。

2.导管端口护理:在使用导管前后,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消毒导管端口,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旋转擦拭消毒。

3.导管连接护理:在更换引流器等护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连接口。

4.导管固定护理:保持导管固定,避免导管在体内移动。

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透明固定贴,根据导管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5.导管清洗护理:如果导管可以清洗,按照医院制定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保持导管清洁。

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2.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3.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测并评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背景气管导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它也可能导致血流感染的发生。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并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因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措施以下是预防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洁手:医务人员在操作气管导管之前应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并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2. 穿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在插入和管理气管导管时应戴无菌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使用无菌设备:确保气管导管及其相关设备(如导管锁固定装置)在使用前进行无菌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4. 适当的插管技术:医务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插管技术,以减少插管过程中的细菌进入。

5. 规范换药程序:定期更换封闭系统、血管通路等器械,避免器械的长期使用引发感染。

6. 防止误吸:采取措施预防误吸,避免气管导管被污染物质污染。

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识别血流感染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培训和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感染控制策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规范操作程序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4. 监测和反馈:定期监测和评估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和管理层,以便持续改进控制措施。

5. 结合科学证据: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更新和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预防效果。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气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然而,预防和控制血流感染是一个持久的努力,需要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字数:XXX)。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 登记,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
VS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感 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溯感染源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 止感染扩散。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置管、更换敷料、输液 等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 的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管理
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取 用、运输等环节均符合规 范,防止污染。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 照规定浓度和时间使用, 确保消毒效果。
规范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
2023-11-3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汇报人:
目 录
• 指南介绍 •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 指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01
指南介绍

目的和背景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 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
1 2
设立监测指标
设立明确的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率等,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
定期检查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综合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指南的实施效果。
对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 假单胞菌
21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meiliman@
22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病人的医院感染主要来自本身的 正常菌群,工作人员,其他病人 以及未经消毒灭菌的器械及污染 的环境。
meiliman@
5
常见感染问题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MDROS
免疫抑制剂患者感染问题
医院感染暴发问题Outbreak
meiliman@ 6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早期的气管切开 气道内应用抗生素 俯卧位
meiliman@ 17
建 议
考虑
不建议
CAUTI的发生率
单次短暂导管插入 开放留置导尿4天以上 密闭式导尿
1~5% 100% 20%
meiliman@
1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警示:
呼吸机使用后除对外部装置要严格的消毒外, 同时还应对内部装置进行严格消毒,这一 点常常是我们较易忽视之处,应引起高度 重视。
meiliman@ 16
根据循证医学建立的预防VAP行动指南
经口气管插管 人工鼻过滤器 封闭吸痰管 声门下吸引 半卧位 胸部理疗 动力翻身床
25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建立细菌耐药 监测系统
改进 控制 轮换或替换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应用
meiliman@
26
手套的使用
接触患者后应更换手套,不要用同一副手套 接触多名患者 不换手套会导致病原菌在患者间播散 从患者污染部位移向清洁部位(同一患者)时 应更换手套 脱手套后应洗手,手套不能洗涤或重复使用 不要戴着手套接触无菌物品、办公用品,甚 至门把手、门铃、电话等等
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meiliman@
1
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掌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掌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掌握】 多重耐药菌【熟悉】
meiliman@ 2
8
如何预防CR-BSI?
置管时: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meiliman@ 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3M); 更换间隔时间:穿刺后24小时换,之后每3天换, 有纱块或者输液贴的两天更换,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 生,并戴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保持肝素帽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 导管浸入水中;
保护胃粘 膜的特性
减少外源 性污染
美国目前推行的预防VAP 集束化管理
卧位与VAP发病率 仰卧 23% 半卧 5%

床头抬高至少30度 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 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 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每2~6小时 深静脉血栓预防 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
性(G+)菌(21.3%) 耐药方面: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G-菌杆菌中 除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敏 感率100%外,其它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78%),其次为血液、尿液、
胃肠道、手术切口及皮肤粘膜感染
meiliman@ 4
感染的来源及传播途径
meiliman@ 27
手卫生指征
meiliman@
28
谢谢聆听!
meiliman@ 29
meiliman@
14
气管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
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 的气管插管,有利于 积存于声门下气囊上 方分泌物的引流
气囊放气或拔除 气管插管前应确认 气囊上方的分泌物 已被清除
meiliman@ 15
具有同源特征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来源于同一病人 来源于同一呼吸机
meiliman@ 11
预防VAP的护理
降低口咽 部和消化 道的定植
经常口腔卫生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
防止口咽 部分泌物 吸入
半卧位 经常校正鼻饲管位臵,调整进食速度 和量,以避免返流 使用超过幽门的鼻饲管:如十二指肠、 空肠管 使用ETT管,能进行声门下吸引
meiliman@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臵管,应在48h内更换 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 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臵导管的 日常护理。
meiliman@ 12
预防VAP的护理
尽可能肠内营养 使用硫糖铝,胃粘膜保护剂 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
合适的手卫生 气管腔内吸引时保持远端无菌 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 使用人工鼻替代加热的湿化器,及时倾 倒冷凝水 减少呼吸回路的更换频率
meiliman@ 13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日,但
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者 两周更换一次
meiliman@ 20
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
流行菌
MRSA
VRE
鲍曼 不动杆菌
meiliman@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气管、尿路、 减少耐药菌 的产生,优 血管导管 化感染治疗
VAP CRBSI CRUTI
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加 强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meiliman@
7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meiliman@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 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也属于医院感染。
meiliman@ 3
医院感染的特点
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78.6%),革兰氏阳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 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 膜损伤
对留臵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 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meiliman@ 1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护理活动中,容易被污染的物表
温度计 输液泵和支架 氧气流量表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生命监测仪面板/旋钮 血压计袖带 听诊器 电脑键盘、鼠标 电话 呼叫按钮 床头桌 床上托盘 电视遥控器 床上用台灯 床边便桶 床架和控制器
meiliman@

meiliman@
23
病原菌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孢子) 大肠杆菌 肠球菌类包括VRE
生存时间
3天-5个月 5个月 1.5小时-16个月 5天-4个月
流感病毒
诺如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1-2天
8小时-7天 7天-7个月
meiliman@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