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的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木兰诗》新课标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1.教师带表情范背。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十二转的转就读zhuagrave;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aacute;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

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

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

《木兰诗》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木兰诗》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木兰诗》教案设计《木兰诗》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多媒体展示)二、正字音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a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ai(缰绳)燕山:yān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多媒体展示)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木兰诗》所描述的古代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掌握诗中的基本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诗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修辞手法。

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木兰的形象、诗的主题、重要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鉴赏其艺术价值。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用于展示《木兰诗》原文。

教学软件,如“云课堂”APP,用于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出木兰这一特殊形象。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简述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逐段解析《木兰诗》,介绍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巩固练习:提供与诗中修辞手法相关的练习题,如仿写、选择填空等。

归纳小结:总结《木兰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及时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木兰诗》。

作业布置:背诵《木兰诗》全文。

写一篇关于你从《木兰诗》中学到的启示或感悟的小短文。

选择《木兰诗》中的一个修辞手法,模仿写一段短文。

教师自我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讲解文化背景时可能过于简略,未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细节补充。

同时,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于《木兰诗》教案三篇

关于《木兰诗》教案三篇

《木兰诗》教案关于《木兰诗》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扮男装的奇女子花木兰。

二、文体知识介绍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流传着大量动人的诗歌,其中《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放甲回乡的不平凡经历。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壁”。

三、整体感知1、初读感知:自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读准字音唧唧机杼军贴可汗鞍鞯辔头鸣溅溅燕山鸣啾啾戎机朔气金柝扶将红妆著帖花黄傍2、听范读,要挺准读音,听清句子停顿。

3、摇头晃脑读节奏,古代读书人读书进入佳境之时便会摇头晃脑,摇头晃脑正符合古文的节奏,学生试读节奏。

4、小组合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译课文,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以一至四段为主,第二大组以五至七段为主。

讨论前补充新知识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2)学会关爱家人,勇于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注意读音和节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木兰诗》的背景、作者、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实践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的表现,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花木兰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及她关爱家人、勇于担当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写的读后感质量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孝顺、勇敢、智慧、坚强的品质;(2)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理解和翻译;(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2)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意图。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木兰这一人物的看法,感受她的品质;(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木兰诗》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木兰诗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

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木兰诗》的起源、历史背景及作者分析《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全文小组讨论《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理解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的分析和评价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及表现手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2.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如韵律、对仗等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如花木兰的形象、家国情怀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诗词特点学生自主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小组分享对花木兰形象和家国情怀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分析情况收集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寓意的解读第三章:文本解读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如忠诚、勇敢、家国情怀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如历史、文化、性别平等等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主题和内涵学生自主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小组分享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解读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主题和内涵的分析第四章:创意写作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鼓励学生创作以《木兰诗》为灵感的原创诗词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学生自主创作以《木兰诗》为灵感的原创诗词小组分享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过程和成果收集学生对原创诗词的分享和评价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文本的理解情况收集学生对《木兰诗》的分享和评价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了解《木兰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古代女性形象的社会构建6.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探讨《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古代女性形象小组讨论《木兰诗》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深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对《木兰诗》女性形象的分析报告第七章:跨文化比较7.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木兰诗》与其他文化的类似故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比较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其他文化中与《木兰诗》类似的故事,如西方的《美女与野兽》等分析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和主题7.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不同文化中的类似故事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比较不同故事的主题和女性形象课堂分享各小组的研究成果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中的参与度和比较能力收集学生对跨文化比较的分析和总结第八章:艺术创作与表现8.1 教学目标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8.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戏剧、音乐等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创作表达对《木兰诗》的作品8.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短剧、歌曲等课堂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收集学生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反馈第九章:课堂讨论与辩论9.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演讲能力深入探讨《木兰诗》中的主题和价值观9.2 教学内容准备有关《木兰诗》的争议性问题,如性别角色、英雄形象等组织课堂辩论或讨论,让学生发表观点和进行论证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议性问题,并指导学生准备辩论或讨论学生进行辩论或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辩论或讨论中的表现,如逻辑性、说服力等收集学生对《木兰诗》主题和价值观的深入分析第十章:课程反馈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展望未来课程的学习方向和目标10.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调查表,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教师总结课程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10.3 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程反馈调查表,并说明填写要求学生填写调查表,教师收集并阅读反馈教师根据反馈进行教学总结和改进规划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填写反馈调查表的认真程度和反馈质量收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改进规划,以供后续参考第十一章:课堂互动游戏11.1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木兰诗》情节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11.2 教学内容设计关于《木兰诗》的互动游戏,如角色扮演、问答竞赛等学生参与游戏,巩固对《木兰诗》的记忆和理解11.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互动游戏规则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1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对互动游戏的反馈和建议第十二章:家庭作业与延伸阅读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木兰诗》相关主题的了解12.2 教学内容布置与《木兰诗》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研究其他类似故事等推荐延伸阅读材料,如相关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12.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和推荐延伸阅读材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阅读延伸材料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阅读报告,进行评价1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延伸阅读的情况收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第十三章:课堂表演与展示13.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公众展示技巧加深学生对《木兰诗》情节和角色的理解1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木兰诗》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学生准备表演道具和服装,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1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收集学生对表演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第十四章:综合评价与总结14.1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4.2 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表现评价等学生完成综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14.3 教学活动教师说明综合评价的要求和标准学生完成评价,教师收集并评分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1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综合评价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收集教师对课程总结和改进的意见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推荐分享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推荐additional learning resources,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15.2 教学内容教师分享课程资源,如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相关书籍等教师推荐additional learning resources,鼓励学生自主学习15.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和分享课程资源学生浏览和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跟踪和指导1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学习进展收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馈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色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参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间隔的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023最新-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优秀9篇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木兰诗优秀教学教案篇一学情分析鉴于学生的鉴赏水平,对于诗歌的写作手法不宜深究;时代背景略知即可;重点是理解人物形象,读背诗歌。

教学方法:问题法为主。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内容,理解叙事的详略,体会诗歌对我国古代女英雄的赞美。

2.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以及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

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叙事诗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后代文人作了加工润色,但基本上保留了易诵易记的特色。

二、根据预习回答问题(出示小黑板)。

1.A木兰之歌B木兰出征C木兰从军由此你认为本诗重在表现人还是表现事?(板书:人——女人——少女——少女英雄)2.文中那些文字表现了木兰的少女特点?哪些文字表现了她是一位女英雄?哪些是正面写她的?哪些是侧面写她的?(板书:诗歌内容)3.你认为诗中哪些语言体现了本诗是北朝乐府民歌?4.指两名同学一个读加点字的音,一个写。

(见“阅读提示”。

)三.领读两遍课文,学生自渎一遍,然后明确:1.“唧唧”注释说是“虫叫声”,大家说可能是什么虫叫的?(蟋蟀)这种虫叫声表明了什么季节?(蟋蟀古人叫它“促织”,意思是天气开始冷了,它催促人们快点织布做寒衣,在这种情况下“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更加突出了事体的重大。

)下文哪一句诗与这里照应?(朔气传金柝)2.“问女”四句看似赘文,实则细腻地表现了木兰当时心事重重的样子。

“昨夜”如换成“昨日”,意思有什么变化?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军的`?“从此”二字表达了她的什么心情?3.“十二卷”与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都怎样理解?4.东南西北各句排比互文,怎样解释?5.“旦”、“暮”二字表明了什么?“不闻”、“但闻”句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6.第四段六句以极其凝练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到凯旋回朝的全过程。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

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

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龙、蟋蟀)。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文三遍。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

3、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生僻字,齐读。

4、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5、以小组为单位分段齐读诗歌。

第三环节:默读,整体内容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2、学生有疑难在小组内提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3、教师投影显示重点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解释、翻译,加深理解。

木兰诗优秀教案3篇

木兰诗优秀教案3篇

木兰诗优秀教案3篇木兰诗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诚。这种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02
英勇精神
木兰英勇善战、机智过人的形象,激发了读者的英勇精神。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木兰身上所散发出的勇气和智慧,从而受到鼓舞和
启发。
03
女性意识
诗歌展现了木兰作为女性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力量。她不仅具有传统女
性的柔美与细腻,还具备了男性般的英勇与果敢。这种女性形象有助于
音乐美、绘画美等审美体验
音乐美
诗歌采用民歌形式,语言质朴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节奏感。同时,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音韵之美。
绘画美
诗中描绘了许多生动的画面,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通过细腻的笔 触和鲜明的色彩,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传递
01
忠孝观念
诗歌传达了忠孝观念,木兰代父从军是出于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忠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似题材作品推荐阅读
《孔雀东南飞》
推荐阅读另一部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和不同的处理方式 。
电影《花木兰》
介绍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介了解木兰故事的传播和影响。
当代社会现实意义思考
女性独立与自主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社会 中,女性如何追求独立和 自主,以及性别平等的重 要性。
个性化建议
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木兰诗》。
鼓励创新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总结与回顾
总结重点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木兰诗》的重点内容,包括背景、主 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因素,确保教学环节的连贯和协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二、简介背景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5、我对木兰的看法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

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木兰诗》教案(精选10篇)

《木兰诗》教案(精选10篇)

《木兰诗》教案(精选10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明确:(用课件打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浑、热烈、质朴。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第一遍,教师范读课文,第二遍,全班齐读,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因为学生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比较熟悉,课文注解比较详细,诗歌语言生动质朴,朗朗上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大致疏通文意。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教师巡堂点拨,再由小组把疑难点提出来,教师集中解答。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3)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三、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教学时数:____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豫剧《花木兰》歌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门才有这吃喝穿你要不相信那就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裢那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婚来嫁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儿男唉咳唉咳唉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啊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力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呢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急就该保边疆见军贴不由我愁在心上父年迈弟年幼怎比胡狼难回答忠孝心来广议啊要替父去从军不用商量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巅狂为从军避仆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箭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啊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花木兰呢啊啊啊花木兰改木力我的元帅啊你莫保证荒.唐啊啊啊竟有此事啊自那日才改扮呢巧装男子移千山涉万水轻丝重金在军阵常胆心我是个女子啊举止间是女藏在心里唯恐她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那一日在军阵中箭伤疗孟元帅来看病又把亲来提那时我赖箭伤啊装腔作势啊险轻点露出来女儿痕迹随元帅十二载转回故里啊收拾起纺织袍穿上我的旧时啊啊啊2、欣赏花木兰图片二、配音朗读,幻灯片显示。

1、出示本文重点字音,让学生读并纠正。

机杼(Zhù) 可汗( hán) 鞍鞯(jiān)辔头(Pèi) 燕山:(yān)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著(Zhuó)学生齐读:3、指导阅读学生分层模仿朗诵,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木兰诗》。

1.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1.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木兰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品质。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背诵《木兰诗》。

1.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2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吗?她为什么会被人们传颂?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

3.合作探究3.1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分别表现了什么?3.2分组讨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3.3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课堂交流4.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诗歌鉴赏5.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7.1背诵《木兰诗》。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木兰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在课堂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五、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四、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板书设计: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教后反思: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教学难点: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下册
课题
木兰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把握 层次,理清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木兰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二次备课
精读课文
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四)、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六、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使举例说明。
(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归纳: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