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
日本的政治制度主要由宪法、君主、内阁和国会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日本的宪法是1947年颁布的,它规定了日本政府的基
本政治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日本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对国民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宪法还确立了基本的人权保障和市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日本政治制度中的君主是天皇,他的角色主要是象征国家和团结人民的。
日本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但在日本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再次,日本内阁是日本政府的行政机关。
内阁总理大臣是内阁的首长,由国会选举产生。
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和行政管理。
内阁还包括各个部门的部长,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
最后,日本的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两个议院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
参议院则是由选举和任命产生的,代表地方政府和国民的利益。
国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审查政府预算和行政工作等。
除了这些主要的组成部分外,日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重要机构和制度,如日本的最高法院、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总的来说,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
尽管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些挑战和调整,但日本的政治制度在保障人权、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有传统的君主制元素,同时又具备现代民主制度的要素,实现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模式。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体系,深受其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制由天皇、内阁、议会和司法系统组成。
在这个政治框架中,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确保政府的平衡和稳定。
天皇制度
日本的天皇制度源自古代日本的传统,天皇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具有极高的
威望和地位,但在宪法中被规定为仅具备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权力。
天皇的职责主要为出席仪式、发表演讲以及传达传统价值观。
内阁制度
日本内阁由首相和各个部门长官组成,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首相由国会选举
产生,并在议会上获得多数支持后被任命为首相。
内阁负责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负责紧密合作的内阁成员共同制定政策。
议会
日本议会是国会,分为两个议院: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是由普通公民选举
产生的,代表日本人民的利益。
而参议院则由选出来的地方议员和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
议会负责通过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国家的重要事务。
司法系统
日本的司法系统独立于行政和立法部门,确保司法公正和决定的尊重。
法官由
法律职业人员组成,独立地解释和执行法律。
日本的司法体系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健和公正的法治体系,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的体系,确保了政府的
运作并维系了社会秩序。
虽然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但整体来说,日本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近代日本的民主化与新政运动

近代日本的民主化与新政运动近代日本的民主化和新政运动是日本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本文将从明治维新开始,梳理近代日本的民主化历程,并探讨引领日本变革的新政运动。
一、明治维新与民主化进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一事件在1868年标志着幕府体制的结束,新的政权由天皇领导。
明治维新改革的方向吸取了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对于民主化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1.1 新政府的建立明治维新后,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民主化进程。
首先,明治天皇颁布了《五箇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其次,新政府还实行了官僚制度的改革,建立了现代行政机构,注重权力分立,增加了政治的透明度。
1.2 普通选举权的扩大在明治维新后的改革中,日本也逐渐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从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开始,日本实行了有限的男子普选权,为民主政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后,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给予了更多人参与政治的机会。
二、日本新政运动的兴起新政运动是在明治维新后,一些志士学者为了推动社会变革而展开的政治活动。
这些运动在近代日本的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政党的兴起近代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新政运动的重要方面。
政党的兴起为日本的民主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明治时期的政党主要包括自由党和立宪政友会等。
这些政党代表了不同的政治主张,推动了议会政治的发展。
2.2 军部与政权的博弈军部在近代日本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新政运动中,军部与政权之间存在着博弈与平衡。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军部对政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日本民主化的进程,反而强化了民主主义的呼声。
三、民主化进程的挑战与成果近代日本的民主化进程并不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这一进程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果。
3.1 挑战与动荡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挑战来自于社会的保守势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
政治学中的各国政治体制对比

政治学中的各国政治体制对比在政治学领域中,各国政治体制的对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稳定程度。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进行对比,以期深入了解各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一、民主政治体制民主政治体制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治体制之一。
它的核心是人民的代表参与决策和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民主政治体制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实践。
这些国家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人,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而在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实践程度参差不齐。
一些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着一党专政、选举不公等问题,导致政治权力无法得到有效制约,民主制度的建设受到阻碍。
二、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共产主义政治体制是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朝鲜、古巴等国家,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得到了长期实践。
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实行一党制,共产党在政治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政治权力集中、人权问题等挑战。
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党独大、缺乏政治竞争等问题,制约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三、君主制政治体制君主制政治体制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治体制。
在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君主制政治体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的君主在政治上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的作用,实际的政治权力主要由议会和政府行使。
君主制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传统文化,但也存在着政治权力集中于一人、民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四、专制政治体制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或一小团体的政治体制。
在沙特阿拉伯、朝鲜、叙利亚等国家,专制政治体制得到了实践。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政治决策往往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专制政治体制在一些国家中导致了人权侵犯、政治腐败等问题,制约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各国政治体制的对比表明,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体制,包括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和地方政府等要素。
政府架构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实行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选举制度体现了严格的法规和程序。
政党体系多元化,主要有自民党和民主党等。
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具有较高的自主权。
日本政治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展望未来,日本政治将继续发展,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国家繁荣与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政治结构,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地方政府,特点,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日本的政治结构概述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混合制度,结合了传统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
日本的政治体系主要由天皇、内阁、议会和政党组成。
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性元首,拥有仪式性的权力,而实际的政治权力则属于内阁和议会。
内阁是日本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各部长组成。
内阁总理大臣由议会选举产生,负责领导政府工作。
议会分为两个议院,即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的议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立法和政府监督;参议院的议员则由地方议会选举和全国性选举产生,具有修正、审议和监督的职能。
日本的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性投票制,选举出候选人中得票最多者当选。
政党制度主要由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主要政党组成,但日本政治并非绝对两党制,多党竞争较为活跃。
地方政府在日本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权力。
日本政治结构的特点在于既保留了传统的君主制元素,又积极融入了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体现了日本政治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2. 正文2.1 日本的政府架构日本的政府架构由三个主要部门组成:内阁、国会和司法系统。
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其他内阁成员组成。
首相是政府的首脑,负责制定政府政策和指导各部门工作。
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负责管理特定部门的事务。
日本的政治制度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可以像英国首相一样大权独揽,甚至在下野后仍可以操纵大权。
日本内阁制政体的形式是“议行合一”,但“议”谁都可以“议”,在“行”上只是由议会极少数人控制。这部分人就是内阁成员,他们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上层首脑。“议”“行”的一致还取决于执政党在议会有无优势,有多大优势,能否保持这种优势。自民党在1993年以后都是和别的小党组成联合政府,如果照顾不到小党的利益,就会产生政府下台的危机,所以自民党不容易推行自己的政策。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4、自民党决策体制的变化
小泉提出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脱离政调会完全由内阁控制,加强内阁主导可以使自民党迅速调整政策,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但此举遭到自民党议员的反对,能否成功还要看以后的发展变化。今后自民党政府还会继续抵制族议员对政府政策的干预,但目前来看,族议员还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5、构造改革对今后的影响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近代日本的政治变革与民主化进程

近代日本的政治变革与民主化进程19世纪末,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十分封闭的状态。
国内的封闭不仅没有为民众带来实质的好处,反而造成了国内的落后和停滞,亟需进行一场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进程。
一、东京政变明治维新给予日本完全新的气象,日本的吸收国际资本,推行市场经济,但是统治者内部的民主化进程还是走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自明治维新开始,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步步的推进。
初步的改革举措是在1868年东京政变中完成的,东京政变是一次更替统治者的事件,当时的天皇只是被用来作为镇压力量,实际上的权力是在参与政变的诸侯手中。
这次政变让清朝的官员轻信了日本的统治者已经变得更加强大了,因而选择了和日方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这条约对于日本被赋予了难以承受的国际压力。
二、戊辰战争自东京政变之后,日本的统治者们便开始了一场新的政治改革运动。
在东京政变成功之后,日本的首要之事就是稳定中央政府。
稳定的方法是以武力驱逐反对者,这场戏码表面上是一次正义战争,但是内梅罗夫敏锐地指出,它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中央政府稳定。
戊辰战争的结果是支持政府的军队获得胜利,通过此次战争,政府巩固了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它也成为了日本启蒙运动的一部分。
三、明治政府的宪政改革戊辰战争之后,明治政府开始着手实施宪政改革,改变国家的传统政治体制。
通过引进西方制度,来加速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政府内部成立了总务省来统一整个国家的管理,此举也为后来的民主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明治维新的不断推进,20世纪初期,日本政治变革和民主化进程逐渐深入。
1911年,日本首次实行普选制度,全部选民盖上自己的印章即可行使选举权。
1918年,实行普遍的本叶制,选民不需提供受教育程度和资产条件证明,进一步加大了政治参与的范围。
四、昭和时期的再民主化日本在1914年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个人有能力向外施展雄心的国家。
但是政府在大战期间的操作权力却相对较大,在日本大战后期的时候,日本的政治环境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一些新的政治变革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民主党崛起及对日本政党政治走势的影响

、
战后 初期 日本 政 党的 聚散 离合
战后 日本 政党 重 组是 在 美 国 占领 当局 实 施 的 非 军 事 化 和 民 主 化 改革 的背 景 下 展 开 的 , 最早 组 建 的 政党 是 日本 社会 党 , 稍后 成 立 的是 日本 自由 党、 日本 进 步 党 、 日本 协 同 党 及 重 建 的 日本 共 产 党 。但 从 14 9 6年 1 开 始 的解 除公 职 对 日本 政 月 党 重 组 的 冲击 相 当 明显 , 步 党 2 4名 前 议 员 中 进 7 有 2 0名 被 解 职 , 6 自由党 4 3名 中有 3 名 被 解 职 , 0 协 同党 2 3名 中有 2 1名被 解 职 , 社会 党 1 中有 7名 1 0名 被 解 职 。… " ’9 6年 4月 举 行 的大 选 虽 14
想法。
一
14 9 6年 1 月 , 1 日本 新 宪 法 颁 布 ,9 7年 5月 14 3日生效 。在 宪 法生 效 前 选 出新 国会 成 为 占领 当 局 和 日本 各 政 党 的 共 识 。 为迎 接 选 举 , 步 党 改 进 弦 易 , 无 所 属 议 员 联 合 , 收 其 他 派 别 , 立 与 吸 成
同党 3 席 , 产党 4 , 1 共 席 其他 派别 1 席 , 8 无所 属 1席。 3 ’ 举 后 , 会党 联 合 民主党 、 民协 选 社 国
同党 组 阁 。此 时 日本 政 党 多 元 竞 争 、 守 势 力 混 保 沌 、 革 尚未 分 化 的格 局未 变 , 革新 势 力联 合 的 保 但
东方论坛
2 1年第 2 00 期
民主党崛起及对 日本政党政治走势的影响
李广 民 刘 楠 楠
( 岛大 学 法 学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6 7 ) 60 1
日本昭和时代帝国主义的崩溃与民主的兴起

日本昭和时代帝国主义的崩溃与民主的兴起日本昭和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帝国主义的崩溃以及民主的兴起。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一过程。
一、政治变革在日本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实行了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加强了军队的力量,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了大部分亚洲地区。
然而,在二战后,日本遭到盟军的打击,国家陷入了无法想象的深度危机。
昭和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帝国主义时代走到了尽头。
战后,日本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1947年,《日本国宪法》颁布实施,确立了民主制度。
这一宪法赋予了日本公民很多权利,如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此外,世界上第一个天皇退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实行,使得天皇的权力大大减弱。
二、经济重建战后的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但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有效的政策,日本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崛起。
1945年后,日本放弃了军备产业,将资源转向了民生和经济建设。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经济领域的积极与开放的外交政策也为日本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
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三、社会变革昭和时代的社会变革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在二战后,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
日本在昭和时代实行了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此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三是社会意识的转变。
日本在二战后深刻反省了其侵略行为所带来的痛苦,民众对战争持反战态度。
此外,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昭和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新宪法确保了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并普及了居家女性就业。
综上所述,日本昭和时代帝国主义的崩溃与民主的兴起,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战后通过政治改革、经济重建和社会变革,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成为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之一。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
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
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
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
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
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
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
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由三大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组成。
三大机构包括国会、内阁和最高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
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有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等。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来参与政治决策。
行政机构由内阁和各部门组成,负责实施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的政治结构体现了分权制衡和民主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引言: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正文: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 日本的议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日本的选举制度, 日本的行政机构结论: 总结日本政治结构关键词: 日本政治结构, 政府机构, 议会制度,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 行政机构, 政治体制, 政治组织, 日本国会, 内阁制度, 选举方式, 行政部门, 民主制度.1. 引言1.1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日本政治结构是指日本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包括政府的各个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基于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立的机构,相互制衡、独立运作。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分别是内阁、国会和最高法院。
内阁是政府的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内阁成员组成,负责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两院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负责通过法律和监督政府的活动。
最高法院是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宪法、审理案件并维护法律的正义。
日本的议会制度采用双院制,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同参与立法过程,经过双院通过后才能成为法律。
日本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有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和组阁,但自民党和民主党是两大主要政党。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进入国会。
日本的行政机构包括各个部门和官僚机构,负责实施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政治结构体现了民主、法治和分权原则,保障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宣布了人人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理念。
这一事件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起点。
紧随法国大革命之后,美国也于1776年宣布了独立,并制定了美国宪法,确立了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
美国成为了第一个实行普选制度的国家,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树立了榜样。
19世纪下半叶,民主运动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迅速蔓延。
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法案,逐步扩大选民的范围,最终实现了普选制度。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逐步推动民主改革。
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虽然苏维埃政府最终演变成了一个单一党制的政权,但它在世界范围内激发了人们对于民主的追求。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成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
1945年联合国成立,宣布保护人权和自由的原则。
冷战期间,西方国家以及部分亚非拉国家纷纷转向民主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地域差异和挑战,但从整体上看,近代民主政治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和演变,成为了当今世界最普遍的政治制度。
论日本“一党独大”视域下政治体制的民主运行——以“1955年体制”为例

D I 0 99 .s. 7 -15 0 2 4 1 O : . 60sn1 1 5 . 1. . 9 13 i 6 7 2 00
论日 L党独 , 本‘ 视域下政治体制的民主运行
以 “ 5年 体 制 ”为 例 1 5 9
李 京
( 北京大学, 北京 108 ) 00 7
[ 作者简介] 李京( 98 ) 陕西汉中人, 18 一 , 女,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1 级博士研究生, 00 主要研究
战 后 日本 在 现 代 化 历 程 中 , 出 现 过 自民 党 一 党 独 曾 大 , 期 执掌 权柄 长 达 3 长 8年 之 久 , 最 终 终 于 失 去 但 执 政 权 , 此 日本 政 坛 走 向 了政 党 轮 流 执 政 的 民 主 从 政 治 新 阶 段 。 面 解 析 日本 自 民 党 自 1 5 全 9 5年 开 始
收稿 日期 :0 20 .3 2 1.42
持 续 稳 定 的保 守 政 权 , 守 势 力 的 联 合 已 是 迫 在 眉 保 睫。 此 , 对 日本 经 营 者 团 体 联 盟 快 速 地 做 出 了 回 应 ,
15 9 4年 1 0月 做 出 了 ‘ 速 实 现 保 守 联 △ ' ‘ 迅 ” 的
[ 中图分类号】 2 D6 O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6 17 5 (0 20 —0 10 17 .1 52 1)40 9 .6
14 9 5年 战 败 投 降 后 的 日本 一 片 凋 零 破 败 ,经
保 护 个 人 权 利 等 宪 政 民主 要 素 , 也 刺 激 和 推 动 了 这 战 后 日本 政 治 民 主 化 浪 潮 的 兴 起 。日本 自由 党 、 日
战 后 日本 在 美 国 主 持 下 制 定 了 1 4 年 新 宪 96
五五年体制

【摘要】从1945年到1955年是55年体制的基本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构成五五年体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政党政治框架在此时初步稳定下来。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占领当局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措施促进了多元民主政治的出现,日本共产党开始逐渐活跃在日本政坛,社会党的势力也得到急剧增长并一度成为日本的执政党。
由于当时的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级体系之内,所以日本不得不靠仰仗美国气息生存,从而导致保守势力占据日本政坛的支配性地位,形成了以自民党一党执政为中心的两党竞争机制。
【关键词】55年体制 民主化改革 政党政治 《日本国宪法》一、何为五五年体制1955年,日本保守势力的各党派和革新势力的各派各自进行了联合,形成了代表保守势力的自由民主党和代表革新势力的社会党保革对立为特征的体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55年体制。
日本在法治上虽然是两党制,实际上是两党制表层下的自民党一党执政的体制。
55年体制是战后日本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55年体制下,自民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牢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经济,从而引导了日本走上了一条经济优先的道路,创造了日本奇迹,但是在一党长期专政的情势下,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最后都走进了一个瓶颈。
以上是五五年体制广义上的概念,五五年体制的确立还经过了许多谈判和协议。
战后日本社会党分为左右两派,从实践中两排懂得只有统一组成一个党派,才有可能在大选中取得执政地位。
两派于1955年10月组成统一的社会党,社会党的统一加快了民主党和自由党两大保守势力的合并,他们于1955年11月达成协议成立自由民主党,从而日本形成了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大政党夺取政权的准两大党政党制度,这被称为日本政坛的“五五年体制”。
关于55年体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走向经济大国键时期,也是其国家体制由“占领体制”过渡到“独立体制”的重要阶段。
在日本政治史研究领域中,“55年体制”一词使用频率颇高,以至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

序号
城市
都道府县
区域
人口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东京 横滨市 大阪市 名古屋市 札幌市 神户市 京都市
福冈市 川崎市 埼玉市 广岛市 仙台市
东京都 神奈川县 大阪府 爱知县 北海道 兵库县 京都府
福冈县 神奈川县 埼玉县 广岛县 宫城县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 近畿地方 中部地方 北海道地方 近畿地方 近畿地方 九州,及冲绳地 方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 中国地方 东北地方
内阁
•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 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 (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 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 皇认证。 • 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 省厅。
司法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 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 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 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 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 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 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 票审查。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 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 •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 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 (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 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检事长以上官 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日本政治制度
主讲人:何梓莹
• 日本的政治以日本国宪法所规定的体制为基础运行。因此, 日本是以立宪主义为基础的国家。另外,日本的司法、行 政是以宪法和国会所制定的法律、明文化了的法令为基础 运行的。因此,日本是法治的国家。 • 日本国宪法规定主权在民的国民主权。另外,在政治上规 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内阁、法 院行使分立的三权。以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 会民主政治,由国会和内阁协作实行议会内阁制。另外, 设置世袭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民统合的 象征”。但宪法规定天皇没有参与国政的权力。 • 日本国宪法还规定了地方自治。日本的地方自治指的是全 国划分为47个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中划分出市町村,由这 两层地方公共团体担负自治职能。所有的都道府县和市町 村都设有各自的作为议事机关的议会和作为执行机关的首 长(都道府县的知事、市町村长)。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 范围内有权制定条例。 • 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 权和和平主义。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 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
【历史课件】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材料 2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
治……
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八条天皇……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得发布代替法 律之敕令,此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 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须公布将来失其效力……
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自由民权运动 ②19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 发 展成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迫使 ____________对 天皇政府 地方政府进行初步改革。 (3)结果:19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 天皇政府 _______________ 的竭力限制、破坏和镇压,最
终在内讧中以失败告终。
封建等级;材料2依据的是资产阶级的法定资格。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近代日本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近代日本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近代日本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19世纪中叶,日本被西方列强迫不得已地打开国门,进入了一个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所经历的种种变革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涉及到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整个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近代以来,日本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漫长转型过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政治体制变革的重要节点。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由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武家大名和朝廷贵族手中。
而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了一条向西方民主制度靠拢的道路。
明治维新派立宪政体制的形成,奠定了日本政治体制现代化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政治体制也逐渐走向了民主共和的方向。
二、日本经济的飞跃近代日本也经历了一场从落后到崛起的经济革命。
在岛国封闭的年代里,日本的经济十分落后,也无法与欧美列强抗衡。
自19世纪中叶开始,日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大力发展实业,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经济发展中,日本秉持了“市场主义+国家干预”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强化低成本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同时保护本土企业,发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已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三、文化变革和价值观变迁在整个近代日本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革和价值观变迁也是重要方面之一。
在社会文化中,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在价值观念方面,封建主义和等级制度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观念。
这些变革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习惯,进一步拉近了日本与西方社会的距离。
四、社会风貌的变迁在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之后,整个日本社会的面貌和风貌也实现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民的生活方式方面,近代之前和之后的日本人的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教学设计

本节 内容教学 以 ( ( 高考大纲 和 ( ( 新课程标准 为指导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从历 史事实 中得 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
高考大纲 :() 自由民权运 动要 求 ;() 大 日 1 2 本帝国宪
法》
课程 标准 要求 : 了解 自由民权 运动 的主 要主张 , 从而知道 1 9世纪末 日本的进步人士受到 了西方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 响, 知道 ( 日本 帝国宪法 的内容 ,从 而认 识 日本宪政的特点。 ( 大 并进 一步理 解 日本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 设计思路】如此导入 , 一则可以将 日本代议制的确立置 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之下 ,使学生明 白 日本立宪的 国际背景 , 得 出 日本走宪政道路顺应 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二则可以提 醒学生 , 此时亚洲其他国家还 比较落后 ,日本立宪开亚洲历 史
之先河 日本国旗 学生兴趣
3教 材分 析 .
本模 块讲 的是近代以来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实践问题。 本专题阐述的是 1 世纪末到 2 世纪初欧美各国及 日本的民主 9 0 进程 , 着力体现 了民主作为一种时代潮流在当时所呈现出的发 展态势一 一 一进一步壮大 ,并 向更广泛 的空间发展。这一时 期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 民众运动和民主改革 , 进一步实现 了政治统治的 民主化和 民主制度的规范化 , 亚洲的 日本也在世界 民主潮流的冲击下 , 在本 国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下, 率先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 在上层建筑领域迈进 了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 门槛 。 4 学情分析 . 学生 总体基础较 差,本模 块属于选修且 内容 比较 难理 解 , 学生不太重视 ,可是学好 这一 模块 有利于学生理 解必修内容 , 以适应高考 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 所以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
seven选修二四.3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知识升华】 【合作探究·知识升华】 合作探究 知识升华 材料: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 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 皇帝” 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 统帅军队、 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 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 权力。议会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权力。议会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 帝国议 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选自选修一《民主政治的扩展》 选自选修一《 选自选修一 民主政治的扩展》 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大日本帝国 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 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 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
2.为什么说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明治维 为什么说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明治维 新的继续? 新的继续?
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推动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 义经济的发展,但是政治上却形成了权贵专 制的体制, 制的体制,而自由民权运动恰是一场推动日 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民主 本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民主 改革浪潮, 改革浪潮,从而使日本走上了代议制度的道 路。 因此可以把自由民权运动看作是日本资产 因此可以把自由民权运动看作是日本资产 阶级改革运动的一部分 是明治维新的继续。 的一部分, 阶级改革运动的一部分,是明治维新的继续。
谢谢指导
明治天皇睦仁(1852 1912 1912)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
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
发展,欧美资产阶级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终
于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付诸实践,把民主由理
想变成了现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民众运动和民主
改革,进一步实现了政治统治的民主化和民主
• 4、议会权限很小:由国家元首、天皇或 皇帝控制。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9
国家
日本
英国
国王的权利、 地位
君主专制、至高无上
国家的象征、虚位
议会的权力
立法权、但须天皇批准
立法权、财政权、行政 监督
内阁的职权
行政机关、但权限不充 分
最高行政权
内阁与议会的 关系
只负“道德上”的责任
内阁对议会负责
实质
14
B、议会
组成 权利贵有族限院:天皇任命
众议院:选举但有限制
职权:立法权,但须天皇批准
C、内阁:行政权,但只对天皇负责
天皇身边
D、枢密院:最高决策权
E、臣民:权利、义务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5
(二)、宪法的特点
(1)、君主立宪,但皇权至上。 (2)、三权分立,但只是形式。 (3)、臣民有权,但十分有限。
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大日本帝国宪法》
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8
其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性
• 1、名义上,政体都是君主立宪制。
• 2、赋予帝国皇帝或天皇很大的权力:拥 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
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 3、内阁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只对 皇帝负责。
资本主义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影响
扩张、挑起战争
长期和平、快速发展
①资义发展水平低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6
(三)、评价宪法
进步性与民主性:
• 1)在法律上,承认人民享有选举权 等一些基本权利。
• 2层的局精奠)建 门限定神确槛筑性基,立,领: 础专君基域。制缺主本已色乏立经完比彩宪迈成较浓政进了健。体从资全为,封产的法使建阶民西日主级主斯本义代宪专在向议政政上资制 本主义的过渡。
特点:“破旧”和“立
新”。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3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自由民权 运动的性质、作用。 2、《大日本帝国宪法》 的内容及影响。
明治天皇睦仁(广1元市88251中2学/文1雪8梅 67—1912) 4
一、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
•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谈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状况。P82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A 11
练一练: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是
D A、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B、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2
点拨:为什么说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明 治维新的继续?P83
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政治上却形成了权 贵专制的体制,而自由民权运动恰是一场 推动日本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化改革不断深 入的民主改革浪潮,从而使日本走上了代 议制度的道路。
制度的规范化。亚洲的日本也在世界民主潮流
的冲击下,在上层建筑领域迈进了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门槛。日本代议制的确立是“西学东渐”
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
“亚洲骄子”。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2
回顾选修一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破除旧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军事 富国强兵,实行军事改革。 文化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文化:西学东渐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7
(一)、历史背景:
新权贵专制
1、明治维新不彻底 民权极其有限
2、政府改革未化解矛盾
民主 道路 任重 而道 远
不同阶级
农民 中小资产阶级 中小地主 中下级武士
要求自由、
民主、独 不满立现状
城市贫民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8
(二)、自由民权运动的特点
1、以社会中下层为主体。 2、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3、政治斗争为主。 4、和平方式为主。 5、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
因此可以把自由民权运动看作是日本资
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一部分,是明治维新的
继续。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3
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一)、内容:
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主权在天皇
行政:任免大臣、召集或解散议会
A、天皇 军事:统帅海陆军
司法:批准法律、任命法官
外交:宣战、媾和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9
练一练:
19世纪70年代,参加日本自由民权 运动的政治力量有( ) ①大资产阶级 ②中小资产阶级 ③中小地主阶级 ④部分中下级武士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C
10
练一练:
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开设民选议会 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减轻地税 ④废除不平等条约
• 2.为什么说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继 续?P83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5
项目
政体
中央地方 关系
居民身份 制度
土地制度 工业生产
方式 经济政策
对政策
明治维新前 幕府制度
地方藩国相对独立
士农工商等级制度 领主土地所有制
明治维新后 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 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 废藩置县、地方置于
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四民平等”,取消等 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
• 3)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广元市821中学 文雪梅
17
• 【合作探究·知识升华】
材料: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 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 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 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 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 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 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 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地主私有制
手工工厂
近代工业化
重农抑商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锁国政策到广元被市8迫21中开学 国文雪梅积团极访学问习欧西美方,,疯派狂使对6 节外
探究: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状况。P82
• 经济: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 政治:明形治成维 了新新保政留治了权大贵量专的制封的建局残面余。,广
大人民的民主权力非常有限。阶级 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