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日本侵华后战无不胜之时,是谁打 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八路军一一五师
在什么地点?
平型关
一.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
日军入侵山西,企
图占领太原。1937 年9月,日军向太原 的重要门户——平 型关进发,一场伏
北平
大同
天津
平型关
击战即将开始。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在地势上有 何特点?
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抗战有什么认识?21教
抗战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21 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 教 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
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
敌后,先后建立晋察
冀、晋绥、晋冀豫、 山东、苏南、陕甘宁
等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敌后战场 的战略总 后方和指 挥中枢。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Βιβλιοθήκη 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 挥中枢。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 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 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主要战绩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 大批军用物资。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历史意义
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 抗战以来正面 战场的最大胜 仗
平型关 1937年 9 平型关 八 路 军 一一五师 大 捷 月
台儿庄 1938 战 役 年
百 团 大 战
1940年 8月
台儿庄 李宗仁
华 北
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 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 拔掉据点近3000个, 最大规模战役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四军抗战洪码头包围战(1940年2月9日)1940年春节前夕,涟水城的数百名日伪军,进入淮河大队活动区的涟西,经陈师庵到梁岔一带,沿途杀人放火,抢劫财物。
2月9日上午,淮河大队在古(寨)城(涟城)公路与漳河交汇处的洪码头布下口袋阵,出敌不意,痛击回归之敌,激战数小时,共毙日伪军100余人。
第八团第四营营长王道明以下指战员15人牺牲。
这次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六塘河战斗(1940年8月15日-16日)8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军苏北。
8月15日--16日,所属敌1支队强渡运河,进入苏北淮海区,对盘踞在六塘河南北两侧之顽军第7旅和徐海行署特务团及淮海地方反动武装发起全面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迅速打开局面,并帮助建立泗阳、淮阴、宿迁、东海等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开辟淮宝区的战斗(1940年8月中旬--8月下旬)1940年8月中旬,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率八路军第五纵队687团渡过洪泽湖至盱眙县,于盱眙黄圩歼顽军一部。
随后,黄克诚到盱眙县莲塘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向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汇报请示工作。
中原局命令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开辟淮宝地区。
经半个多月的战斗,几支部队协同作战,共歼韩德勤顽军2个团,平息了反动组织小刀会的骚乱,建立了淮宝政权。
淮宝地区的开辟,巩固了皖北根据地,造成了新四军开辟苏北地区的有利态势。
高沟、杨口战斗(1940年9月8日-17日)9月8日--9月17日止,新浦、大伊山之敌的日军700余人,两次侵犯涟水高沟、杨口。
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经过激烈战斗,击溃来犯之敌,迫使日军退出新安镇南和涟水城。
在战斗中,日军100余人伤亡,日军松本司令被击毙。
1941年3月13日国民党徐继泰部集中三个团兵力,由淮安苏嘴北渡旧黄河,企图控制淮海区。
其先头部队进抵佃湖北四大门一线,新四军3师8旅22团迅速将其包围,歼敌大部,俘400余人,打破了国民党顽固军进淮海的企图,保卫了苏北根据地。
三岔伏击战(1941年4月12日)1941年3月下旬,新四军14团获悉日军强征民船,准备从淮阴向宿迁运送粮棉。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
战役 名 称 时间
指挥者或 地点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 平 9月 型 关
台儿庄 1938年 台儿
战役
庄
八路军 一一五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抗战以来中
缴获
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个胜
师林彪 大批军用物资。 利
李宗 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 人
抗战以来正 面战场的最 大胜仗
百团 大战
1940年 8月
华北
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 中国军队主动
拔掉据点近3000个,
出击日军的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最大规模战役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太原会战 1937.9-11月
抗日
根百团据大战 地 1940年6-12月
徐州会战 1938.1-5月
武汉会战 1938.6-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1942.1月
淞沪会战 1937.8-11月
敌后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 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并放 火烧毁村庄
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百团大战
有人说,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打得好!有人说:此战役我军的伤亡也很大,并 且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以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 荡”,使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严重困难时期,不值得肯定。
百团大战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 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由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加上严重自然灾害 等原因,1941~1942年,抗日 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根据地面积缩小,八路军、新 四军数量减少,物资供应十分 困难,一些地区军民甚至以野 菜、树皮充饥。
敌后战场的抗战pptx
新四军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与日军进行了长期 的斗争,如著名的黄桥战役、皖南战役等。
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
地雷战
地雷战是敌后游击战争中的一种主要战术,八路军、新四军 等抗日武装通过埋设地雷,炸毁敌人的交通工具、阵地和装 备,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地道战
敌后战场抗战的影响和贡献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敌后战场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 的压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敌后战场抗战的实践和经验对现代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启示人们要善于利用敌后的有 利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
国共两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 本侵略者。
3
游击战争的兴起
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广泛开展地雷战、地 道战等战术,有效打击了日军。
意义和重要性
牵制日军
敌后战场在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对正 面战场的进攻,减轻了正面战场的 压力。
消耗日军实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等方式,消耗 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其无法充分 施展实力。
在敌后战场,游击战争是主要的作战方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有 效地消灭了敌人,破坏了敌人的军事设施和补给线。
03
建立根据地
在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是保证长期抗战的重要基础。根据地提供了
可靠的物资保障和人力资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失败的教训和原因分析
军事指挥失误
在敌后战场,由于军事指挥失误,有时会导致战斗失利。例如 ,对敌情判断失误、战术运用不当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4.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5.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1)军事上: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2)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3 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者: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多个团,在华北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例1.“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绵延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部队1000多人,击毁汽车8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中主要论述了()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解析:由材料中“太原”,“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不难看出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论抗战之敌后战场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东三省沦陷。
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得人心的政策。
而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质上说,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共有100多名将军血洒疆场,这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
因此,国民党的抗战业绩和重大作用是不能抹杀的,也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的。
在2005年8月30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第一次得到了确认。
同时,对台湾同胞50年(从1895年起)坚持对日斗争的壮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1年春——1945年7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为反攻阶段。
由于日军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进而把作战的重点转向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
由于国民党没有“敌后战场”,因此,大反攻就其本质上说,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历史
6.《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
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是C( )
历史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 关
大捷
背景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意义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 占领 太原
1937年、平型关
林彪 将来犯日军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 根据 地的 建立 与发 展
建立 发展 意义
历史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 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 成为敌后战场 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 项政策和措施,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 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历史
11.(2018大庆一中调研)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地 再现了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 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 胜仗。”丁说:“这一战役开始于1940年。”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 他是C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八路军总指挥朱 德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寄语蜀中父老》。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C ) ①血战卢沟桥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历史。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面战场,是指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会战和正面交锋。
在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承担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场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展现出了中国军人坚决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悲壮的战役。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京最终沦陷,但中国军队的抵抗依然可歌可泣。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密切配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歼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将士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在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由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实行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正面战场在一些战役中失利。
敌后战场,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场。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的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一个旅与涟水独立团合作,在夜间袭击了李记伪军在连城东北的据点,彻底消灭了敌人,缴获了其中一件武器弹药。
1945年7月下旬,涟水独立团在500多名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包围了大新集。
除了100多名守敌逃跑外,他们都被抓获,还缴获了10支长短枪。
淮阴战役(1945年8月27日-9月6日)淮阴位于苏北中部,水陆交通发达。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士兵们的必去之地。
淮阴市东西长两公里,南北长一公里多。
高大坚固的城墙外有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容易防守,不易进攻。
日本宣布投降后,伪军潘干臣第28师、伪军保安团和常备旅的9000多人驻扎在该市。
1945年8月24日,新四军第十旅及其特种师从高、江坝向淮阴挺进。
与此同时,射阳独立团、淮阴、涟水警卫团等地方部队也进驻淮阴。
从8月27日起,敌人占领了外围阵地,于8月31日完成了对淮阴的围攻。
从9月6日总攻开始,第28团的主攻部队首先进入东门和伪总部。
师特务团、淮海新二团等部队从南门、东门、西门入城。
仅用了90分钟就消灭了守敌,被日军和伪军统治了6年多的苏北小城淮阴宣告解放。
在指挥官潘甘辰的指挥下,9000多人丧生。
其中,8 000多人被抓获,包括10支枪、130挺轻重机枪、80个榴弹发射器、5 000支长短枪、18辆汽车、4艘汽艇、10个广播电台和大量其他材料。
新四军于9月15日至22日牺牲了营长宋传海淮阴之战后,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和其他部队于9月13日迅速包围了淮安(今滁州),距淮阴东南17公里。
守城的敌人是苏北伪军第三纵队吴树全和伪政府武装李云佩,共五千多人。
随后,指挥官黄克诚将第10旅调到响水,包围并歼灭伪军徐。
9月15日,第7旅和第8旅抵达淮安,接替第10旅。
22日8点,总攻开始,第22团、第3营、第9连和第11连冲上炸开的城墙缺口,消灭城墙上的敌人。
第7旅第19团在炮火掩护下迅速爬到了城市的顶端。
经过30分钟的激烈战斗,6000多名伪军被歼灭,吴树全当场死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材,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
本课内容涉及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认识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2.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经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案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上海)●时间:1937.8-11月●结果: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2.平型关大捷(太原)●时间:1937.9●部队: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11月忻口会战后太原失守3.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中的战役)时间:1938;指挥:李宗仁;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时间:1938.6-10月;武汉失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5.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1.12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的著名高校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迁移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开展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2.沦陷区: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工人怠工罢工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打破日军“囚笼政策”4.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突袭围剿新四军5.建设根据地: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民主选举三、东方主战场1.世界局势: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1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日军人数多;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3.1942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4.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5.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战后日本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
后达成协议,废除西方国家与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1945.4-6月)●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二战结束(1945.5,德国投降;1945.8.15 日本投降)●广岛长崎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21.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首胜,打 破…增强了…
一.平型关大捷——抗战首胜
一.平型关大捷——抗战首胜
平型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 户。
材料一:附近的老百姓,早已听着胜利的消息,一群一群 的跟在战士后面,抬着已经折好的用两根小木棍做成的担 架床,笑嘻嘻的在拾地下满散着的食物啦,衣服啦,成袋 的大米啦,口里吃着,手里提着,往各处去找寻受伤的同志。
材料二:战役开始后,日军毫无准备,其《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 供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材料三:蒋介石给中共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 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一 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斗、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 英雄群体名录。
民政部公告第327号
牺牲人数百分比
八路军
新四军 外籍抗日英烈 国民党陆军 东北抗日联军 党政工作人员 其他抗日群体
从这个扇形图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课堂小结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主要战例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抗日根 据地的 建立和 发展
陕甘宁 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萧向荣《平型关战斗前后的日记》中共灵丘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平型关资料集览, 2007年,第97页》
北平
天津
太原
平型关
上海淞沪会战
抗日根据地
延安
1.全面抗战 爆发后,共 产党领导的 八路军、新 四军主要建 立了哪些抗 日根据地? 这些抗日根 据地的战略 总后方和指 挥中枢在哪 里?
2.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与正面战 场相互配 合,构成 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 体
6.21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及时批改学生的阅读练习题,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撰写的报告,批改并给出修改建议,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如论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语言表达不清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如内容不完整、布局不合理、颜色搭配不协调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导图的制作技巧。
4.敌后战场的日常生活
题目:请简要描述敌后战场的日常生活,并说明其对抗战的影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区别
②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抗战活动
-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敌后战场抗战的英勇事迹和人物
③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和生活状况
-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敌后战场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敌后战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斗争精神
④敌后战场的抗战胜利
-敌后战场抗战的胜利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抗战的历史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敌后战场的抗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时空观念的认知,理解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客观、全面地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其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认识其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历史解释的能力。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大战纪念碑
反馈矫正
1、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 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B)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朝鲜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 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 的一次战役是: ( C ) A.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三)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 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 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总部 统一指挥下,发动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 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 105个团,故中方称此次战役为“百团大战”。
3、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组织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 对日军主动出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是(A) A.彭德怀 B. 左权 C. 朱德 D. 贺龙 4、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 是 ( B) A.都提高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威望 B.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C.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都是共产党正面抗战的重大胜利
敌后战场
【释义】在人类战争中,战斗在属于敌占区 范围内的区域,称之为敌后战场(敌人的后方)。 工作在敌占区(敌人后方)的人员包括有:特工人 员、地下工作者以及侦查人员。
著名战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地道战等 战地英雄:朱德、彭德怀等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 1937年9月 2.经过: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 林彪率领下, 在平型关一带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 战,将进入伏击圈的1000多日军全部歼灭。 3.意义: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时期的敌后战场
抗战时期的敌后战场张婧婧20151292353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划分为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国难当头,国民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是指在被日军已经占领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战场,由共产党领导,以开展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打击日伪军。
这是抗战时期的需要,也是中国军事的落后,正面战场失利造成的一种必然结果。
那么共产党军队主要担任敌后作战的原因是什么呢?共产党军队担任敌后抗战任务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前期主要目标就是夺取大城市,所以由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是日本人的选择,国民党军队必须承担。
共产党是从来不会胆小怕战,拈轻怕重把主要作战任务交给盟友的。
而且八路军也参加过正面战场作战,比如太原会战,取得过平型关大捷。
其次,敌后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是无从选择的,而敌后战场则不然,它不能自然形成,必须靠战争指导者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去开辟。
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夹击日军的有利战略格局。
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开始由重视国民党转变为重视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企图分化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军事上,日军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战场的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由抗日之初的比较努力抗战转为比较消极抗日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
从百团大战后的1941年起,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2.林彪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
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
3.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敌后战场?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直坚持人民战争路线,联合全中国人民抗日。
敌后战场的主要军队是八路军,新四军,也就是共产党。
敌后战场是指在被日军已经占领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战场,由共产党领导,以开展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打击日伪军。
战事:
当敌人向我进攻,而国民党军队大批退却的时候,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以无比英勇的姿态向敌后方反攻,取得不断胜利,牵制敌人,建立战略根据地,创造了解放区,并在精神上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
太原沦陷前,八路军在华北主要是在战役上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首战平型关告捷,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
接着,八路军第120师、第129师在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上先后展开交通破袭战,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攻取雁门关,袭击日军阳明堡机场,烧毁敌机24架,给敌较大打击,有力地援助了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守战役,并掩护了他们的退却。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军大部溃退到黄河以南以西地区。
自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尔后,八路军三大主力进一步在山西实行战略展开。
第115师及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各一部在晋察冀边地区,第115师主力进至晋西南地区,第120师在晋西北地区,八路军总部率第129师全部及第115师一部在晋冀豫边地区,分别依托五台山、吕梁山、管涔山、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与此同时,我党在冀中、冀南、冀东、冀鲁豫边和山东等平原地区,先后领导了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武装。
从1938年4月起,八路军各部又逐渐将抗日游击战争由山区推向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解放区战场。
1943年中国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敌后战场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始了积极出击,国民党战场虽未展开积极攻势,但实力不断增强,使日军处于内(解放区战场)外(国民党战场)夹攻之中。
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守势,急需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和夺取战略物资。
2月27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华日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确保占领区的“安定”,以获得战略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
按照这一总方针,华北和华中日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仍是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抗战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
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战略防御阶段较好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2.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的主战场。
3.敌后解放军战场是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也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4.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
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中最著名的战役:百团大战
其次:
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联防战、车轮战、蜂窝战、围困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敌后武工队等等,作战形式多种多样,战斗方式变化无穷。
到抗战胜利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进行游击战斗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多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
敌后战场的地位:配合正面战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