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送别古诗词《兰陵王·柳》阅读
周邦彦的别离诗词《兰陵王·柳》 赏析
周邦彦的别离诗词《兰陵王·柳》赏析《兰陵王•柳》宋•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这首词自来被认为是《清真集》中代表作之一,而“斜阳冉冉春无极”一句,历来受到赞赏,谭献甚至在他的《谭评词辨》中说“斜阳七字,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词写的是柳,实则借柳来写离别。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抒写自己的别情,下片写渐远以后的心绪。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这几句直抒胸臆,写别离之恨之悲,而下一句便接“斜阳冉冉春无极”,把情感宕开,转写景物,却又不单纯写景。
它把所有的心绪都融化在斜阳里,融化在春日里,使得情与景完全浑融在一起,看似只着眼于春色暮色,似乎因眼前的美景而忘记了离愁别恨。
叶嘉莹教授解释说这一句为什么好,“因为它从那些越积越多的离愁别恨中一下子跳转出去了,但这一跳转不但没有能甩脱那些离愁别恨,反而使周围整个的环境都染上了离愁别恨!看似解脱,实际却是一种更深的沉溺”。
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释“斜阳”句云:“一句中含两意,一日光景已近黄昏,春光却无限,也是无穷的。
”“斜阳冉冉”,代表的是时间的消逝,而“春无极”,则是形容空间漫无边际。
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所以“斜阳冉冉”与“春无极”囊括了人类生活舞台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离与合、悲与欢,生命的消逝与永恒、有限与无际。
扩展阅读:周邦彦的简介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兰陵王周邦彦词全文注释赏析
兰陵王周邦彦词全文注释赏析兰陵王周邦彦词全文注释赏析兰陵王① 周邦彦柳阴直②,烟里丝丝弄碧③。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④。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⑤。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⑥。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
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①兰陵王:唐教坊曲名。
②柳阴直:指长堤上柳树行列齐整,阴影连成一条直线。
③烟:指雾气。
丝丝弄碧:指柳条丝丝飞舞,显现出一片碧绿的颜色。
④几番:多少次。
飘绵:指柳絮飞扬。
行色:行旅出发前的情景。
⑤榆火: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百官。
《云笈七签》:“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⑥津堠(hòu):渡口边的土堡。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状写送客之离愁。
全词共分三阕,每一阕有两层意思。
上阕前五句写柳,后五句写自己的倦游心情。
中阕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设想朋友在离别后的旅途情景。
下阕前五句写朋友旅途中的孤寂,最后五句回笔写自己的追忆。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
这首词将咏柳和送别结合起来写,更能表现作者要表达的'缠绵婉转的情绪。
在此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兰陵王周邦彦词全文注释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古诗词阅读理解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柳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请从整首词中选出两片进行赏析。
【答案】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
①上片开篇六句实写,后四句虚写。
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客京师的身世之感。
①中片由上片后四句的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前四句实写送别宴上的哀弦灯光,后四句又由目前的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设想别后行者去棹如飞,虚写。
①下片,“凄恻,恨堆积”虚写,“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为实写,“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为虚写,“泪暗滴”为虚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整首词,把握整首词的内容和思路,再明白虚实这种表现手法的表现形式,最后结合整首词中其中两片回答虚实相间这种艺术手法的表现。
读懂整首词: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先写新生的细长柔嫩的柳枝,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再回忆在京华生活的客子生活。
接着,词人的思绪又回到柳树,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义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上片开篇先实写后虚写,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客京师的身世之感。
中片虚写自己的别情。
前四句实写送别宴上的哀弦灯光,后四句又由目前的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设想别后行者去棹如飞。
下片由虚到实再到虚的方法,“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
是虚写。
宋词诗词与赏析-《兰陵王·柳》
宋词诗词与赏析-《兰陵王·柳》《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
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兰陵王·柳》宋词诗词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及注释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周邦彦《兰陵王·柳》诗词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诗词赏析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兰陵王·柳》赏析
《兰陵王·柳》赏析《兰陵王·柳》赏析原文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鉴赏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
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
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
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
“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
“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
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
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
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
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
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这两句描绘了柳阴的景色。
柳阴是指柳树的阴影,它直直地延伸着,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
烟里丝丝弄碧则描绘了柳丝在烟雾中飘动的景象,它们仿佛在轻轻地舞动,显示出一种轻盈、柔美的姿态。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这三句写了词人在隋堤上的所见所感。
隋堤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一条运河堤岸,它是北宋时期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词人在这里曾多次看到人们拂水飘绵地送行,这让他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
登临望故国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站在高台上远望故乡,心中充满了感慨。
谁识京华倦客则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的感慨,他说自己是一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倦客,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这三句写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
长亭是古代送行的地方,词人在这里送别了无数的人。
年去岁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岁月匆匆,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
应折柔条过千尺则表达了柳树的繁茂,它的枝条在风中飘舞,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离别的悲伤。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这几句写了词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闲来无事,便去寻找过去的踪迹,却发现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他又在酒席上听着哀怨的音乐,看着离别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忧愁。
梨花榆火催寒食则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它让词人想起了过去的离别。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则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他说自己的忧愁就像箭一样快速地飞走,船篙在温暖的水波中轻轻摇动,回头一看,已经走了数里之遥,而送别的人却还在遥远的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几句写了词人的感受。
他感到凄凉悲哀,心中充满了怨恨。
别浦萦回则描绘了水边的景象,它让词人感到更加孤独。
兰陵王(周邦彦)
兰陵王(周邦彦)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原文及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
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
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
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
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
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北宋-周邦彦《兰陵王 柳》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
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
原文:兰陵王·柳北宋-周邦彦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翻译:柳阴直。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烟里丝丝弄碧。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登临望故国。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
谁识。
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京华倦客。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闲寻旧踪迹。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梨花榆火催寒食。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望人在天北。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凄恻。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
恨堆积。
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斜阳冉冉春无极。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周邦彦《兰陵王·柳》鉴赏
周邦彦《兰陵王·柳》鉴赏周邦彦《兰陵王·柳》鉴赏《兰陵王·柳》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词。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下面是周邦彦《兰陵王·柳》的赏析,欢迎参考!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作品注释1、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2、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3、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古诗兰陵王·柳翻译赏析
古诗兰陵王·柳翻译赏析《兰陵王·柳》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前言】《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
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注释】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
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
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
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
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
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翻译】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周邦彦《兰陵王 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②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③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④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⑤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⑥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①隋堤: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外的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飘绵:飞柳花。
行色:指行色匆匆的旅行者。
②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京华倦客:作者自称,当时他久居汴京,厌倦了作客生涯。
③“应折”句:指折柳赠别。
汉代长安城东有灞桥,京城的人送客到此,折柳枝赠别,后遂沿为风俗。
④榆火:古代于清明节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宋代皇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事详《春明退朝录》卷中。
这里“榆火”用作点缀寒食禁烟节令的辞藻,并非实写取火之事。
⑤半篙:指撑船的竿一半没入水中。
迢递:远的样子。
⑥别浦:行人离别的水岸。
津堠(hou候):水边的土堡,为行人守望之所。
【译文】柳树的阴影笔直地向远方延伸,烟雾中丝丝柳条不断随风摆动,有意把它们嫩绿的姿色卖弄。
在这古老的隋堤上,我曾经多少次看见柳花飞舞,把匆匆离去的行人相送。
我登高向南眺望,故乡杭州远隔山万重。
我久已厌倦了旅居京城的生活,可有谁知道我这个远客心中的苦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年去年来地送客,赠人的柳条至少有上千尺经过我手中。
我这次闲着无事出城来,本来为着重寻旧日的行踪。
不料又一次坐上了灯光映照的离别宴席,在哀怨的音乐声里举起了酒盅。
看见梨花开我才想起寒食节快到了,人们就要将榆柳新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地看着航船象箭一般顺风飞驶,梢公把竹篙在温暖的水波中频频地撑动。
船上的客人刚回头就发觉已经远远地驶过了几个驿站,他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已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十分凄惨,心中堆积着愁恨千重。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原文
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原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①本篇又题作柳,借咏柳伤别,抒写词人送别友人之际的羁旅愁怀。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②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③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它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④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⑤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指行人出发时的情况。
⑥故国:指故乡。
⑦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⑧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⑨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⑩旧踪迹:指往事。
(11)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12)离席:饯别的宴会。
(13)梨花榆火催寒食: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14)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
驿:驿站。
(15)望:回头看。
人:指送行人。
(16)别浦:送行的水边。
萦回:水波回旋。
(17)津堠(h u)::码头上供撩望歇宿的处所。
岑寂:冷清寂寞。
(18)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无极:无边。
(19)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20)月榭:月光下的亭榭。
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沾满露水的桥边。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原文+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
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
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
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
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
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宋词精选】《兰陵王 柳》译文注释_《兰陵王 柳》点评_周邦彦的诗词
【宋词精选】《兰陵王柳》译文注释_《兰陵王柳》点评_周邦彦的诗词兰陵王柳[宋] 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①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阴影很直。
②烟:即雾。
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③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④梨花榆火催寒食:此交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
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⑤迢递:遥远。
⑥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评解】此词以“柳”为题,托物起兴,抒写离情。
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段写别后的愁怀。
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词人缠绵忧伤的情怀。
【集评】毛?《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其谱传自赵忠简家。
忠简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遇宣和大晟府协律郎某,叩获九重故谱,因令家伎以习之,遂流传于外。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
如《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处。
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柳过千尺”。
久客流留之感,和盘托出。
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
美成则不然,“闻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宋】周邦彦柳
兰陵王·柳【宋】周邦彦
柳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①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②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简析】
①榆火: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顺阳气。
②津堠:水边土堡。
【简析】
此词分三段。
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段写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的送别古诗词《兰陵王·柳》阅读
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
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
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
隋堤上,以前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
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
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
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
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
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
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
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持续垂泪。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
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
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行人出发前
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
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柔条:柳枝。
过千尺:极言
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
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
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
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
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
别浦:送行的水边。
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亭榭。
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古代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
不归。
”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
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
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
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