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大航海时代结束后的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航海时代结束后的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16世纪至18世纪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鼎盛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在全球掀起了一波空前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海上贸易逐渐失去优势,这个时代也逐渐走向终结。
本文将探讨大航海时代结束后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大航海时代结束的原因大航海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欧洲国家失去了海上优势,而是因为贸易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新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新的产业和贸易模式的兴起。
在东亚和印度洋地区,欧洲贸易商不再是唯一的贸易伙伴,东亚和印度洋周边地区的商人和贸易商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欧洲经济的发展在大航海时代结束后,欧洲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停滞,反而逐渐向制造业、资本市场和金融业转型。
18世纪初,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迅速发展出纺织、造船、铁矿等制造业,逐渐成为工业化的先锋国家。
当时的欧洲资本市场也开始兴旺起来,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始产生了大量的托拉斯、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股票市场逐渐成为了欧洲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金融业也逐渐形成,保险、信托等金融电子化的服务逐渐兴起。
三、欧洲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社会也发生了巨变。
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社会逐渐走向了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逐渐向城市聚集,甚至从其他欧洲国家优裕的人口借来移民,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得到了加强。
同时,商人、企业家和工业家逐渐成为社会的新阶层,他们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日渐显现,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结论大航海时代虽然走向了终结,但欧洲仍在这一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经验,为后来欧洲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航海时代结束后,欧洲国家的话语权和经济影响力逐渐减弱,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社会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化、工业化社会转变,奠定了未来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基石。
西欧历史的发展趋势
西欧历史的发展趋势
西欧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封建制度的瓦解:中世纪时期,西欧社会主要由封建制度统治,但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城市和商人的权力日益增强。
2. 经济的崛起:从16世纪开始,西欧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以及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3. 政治的变革:西欧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政治变革,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大革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民主化运动。
这些变革推动了民主和人权的发展。
4. 文化的变迁:西欧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化变迁,如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启蒙时代的思想启蒙、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出现等。
这些变迁影响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方向。
5. 欧洲一体化:二战后,为了避免再次爆发战争,西欧国家开始进行经济和政治上的整合,形成了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这一趋势以欧洲联盟的建立为标志,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西欧历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封建制度瓦解、经济崛起、政治变革、文
化变迁和欧洲一体化。
论西方文化的东方转向
论西方文化的东方转向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与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仅能生产一些橄榄、葡萄,远远无法满足人类自身需要,所以,只能借助这里发达的航路展开对外贸易、捕鱼、海上掠夺。
可见,古希腊无法发展农耕文明,亚细亚生产方式在西方行不通;东方也不能发展海上贸易,产生西方文明。
但是,全球化的今天,这两条东西方文明的平行线却有了交叉,有了向彼此靠拢的向心力,即走向融合。
笔者认为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交通等资源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快速变小,文明内部个体之间的交流加剧,导致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另一方面,用孟德斯鸠、拉采尔等学者们提出来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也能解释这一现象。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这一客观现实存在上,东西方趋同。
无论是东方的北京、孟买,还是西方的伦敦、纽约,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城市”,在这个“城市”中,没有了当海盗与种地的区别,也因为空调、加湿器等现代化科技,缩短了地球纬度热带和寒带的距离,模糊了海洋与内陆的界限。
即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东方和西方有了相似的环境背景因素,所以其文化呈现靠拢趋势。
再加上具有文化言说话语权的学者们大部分生活于城市中,更缩小了视角差异。
近些年,在这两条平行线彼此靠拢的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如叶舒宪先生所讲的“东方转向”。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其一,文化或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若去掉外力因素,它原本正常的轨迹就应该是相互靠拢的,然而“,西学东渐”之风似乎刮了很久,从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已然变成了大家都适应的自然风。
而“东学西渐”随着东方主义慢慢散开,从“没有”到“存在”就容易被大家重视。
所以在当下社会中显示出鲜明的所谓“东方转向”。
其二,即使在当下这种时空维度下,其实东西方文明靠拢趋势也是双向的,只是西方转向已形成一种惯性而易被忽视,但东方社会中西化因素却普遍而易被忽视,环顾我们四周,有多少人在用iphone?如果说这个太物质,再看看我们每天见面打招呼,有谁还用鞠躬作揖,全都改用握手拥抱,然而,仔细想想,握手拥抱是西方传统的社交礼仪,而中国文化的传统礼节应该是几乎被大家遗忘在古书角落中的鞠躬作揖。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
民族国家的形成1.(2013·上海闸北一模·18)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结果是( )A.封建等级制形成B.等级君主制形成C.君主专制形成D.民主制度形成【答案】C2.(2013·上海松江一模·13)“(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
……可是不久,国王就破坏这些权利。
”这段话说明了() A.市民阶级争取自由的道路很曲折B.市民阶级只能通过赎买获得自由C.封建国王愿意市民阶级重获自由D.市民阶级要向封建国王赠送礼品【答案】A3.(2013·上海普陀一模·12)欧洲中世纪后期,封建领主坐大的局面受到了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的产生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 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D. 各国王权的增强【答案】A4.(2013·上海浦东一模·27)有学者认为“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
”这里的“权力”是指()A. 行政权和司法权B. 司法权和军事权C. 军事权和行政权D. 军事权和立法权【答案】A5.(2013·上海嘉定一模·1)英王亨利七世执政期间独揽大权,……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一方面将他们排斥于重要政务之外,另一方面解散其家臣和私人武装。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此时英国的政治体制是()A.封建等级制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答案】C6.(2013·上海虹口一模·5)“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A.技术进步的庄园B.教会与国王的合作C.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D.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答案】D7.(2013·上海崇明一模·4)中世纪欧洲人们“只知有教,不知有国”,国家意识淡薄,12 世纪以后此种情况有所改变,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出现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王军事实力的加强B.基督教会威信的下降C.采邑制度的逐渐废除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8.(2013·上海浦东二模·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欧洲封建社会是指从中世纪开始到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对欧洲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包括农业革命、城市化和商业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革命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革命成为欧洲社会中的重要变革。
农业革命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引入三轮耕作制。
传统的两轮耕作制度中,一块土地分为两块,一块种植庄稼,一块休耕。
而在三轮耕作制度下,农民将一块土地分为三块,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推广使用农具。
农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封建社会中的农具主要包括犁、耕牛和撒种器等。
农民通过使用这些农具,使得土地的开垦更为容易,并且减少了劳动强度。
最后,引入新作物。
在农业革命中,一些新的作物被引入到欧洲,例如马铃薯和玉米等。
这些新作物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品种,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化和商业发展随着农业革命的推进,欧洲封建社会逐渐从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向城市化和商业发展的社会转变。
城市化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的兴起。
在农业革命的推动下,农民不再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一部分人口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城市逐渐成为商业、手工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城市化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为后来工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商业发展的崛起。
城市化也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兴起。
在封建社会中,商业活动主要以城市商人为主导。
他们通过货物的流通和贸易赚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为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的演变封建制度是欧洲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封建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调整。
首先,知识分子的崛起。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综述世界古代史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东西方文明在和平交往中伴随着暴力冲突,东西方文明猛烈地碰撞、交融。
(1)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5世纪中后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古希腊、古罗马开创了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先河,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法制制度的源头。
(2)经济: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海洋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商品经济;9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起,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3)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等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诞生并向外传播;阿拉伯人在文明交流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概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知识要点】1.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称为“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提倡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知识讲解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知识讲解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
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
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
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
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
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
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
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
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
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
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
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
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
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
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
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
二轮复习社会转型:专题8 17~18世纪(作业)
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具体表现: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代议制)。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英国最终(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⑤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且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
三、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高考真题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 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西方海洋扩张史——西方海洋文明与东方对比,抓住时代的时代宠儿
西方海洋扩张史——西方海洋文明与东方对比,抓住时代的时代宠儿西方真正崛起的时代是海洋文明的时代,却无处不包含着游牧民族的特性西方文明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马背上的民族。
但不可否认的是,形成开始就具有着极为强烈的文明对外冲击特征,这种特征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从人种演变的划分上,我们可以知道欧洲民族是古代的蛮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
他们曾经广泛生活在欧亚内大陆,西南亚的一些干旱地区。
往往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
他们的所有财产往往随身带着,过着游牧的简朴生活。
只有当天灾人祸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成部落。
正是因为这种品性,使得游牧部落演变成了一种重财轻土,游荡成性的特质。
而这一特质在西方海杨文明正式到来,由原先对陆地上各个国家的征服也变成了在海洋时代的称雄称霸。
在传统概念当中游牧民族,发动的掠夺战争,往往要比农耕社会的兼并战争晚。
而且往往游牧民族发动的战争是征服抢掠殖民三位一体的,是一种随机性的外拓行战争。
所以西方对于其他文明而言是极进攻性的。
自西方最早的可以追溯到的前希腊时代的文明历史就是如此。
虽然之后在文明演进的过程当中,并非同一个民族一脉相承,文化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
西方文明起源,开始就是急剧扩张的民族文化历史。
到了近代以后,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而且还被西方国家赋予正面的文明开拓者的含义。
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人而言,我们在寻求海洋贸易是源头的时候。
总会将大西洋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上,西方文明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的海洋文明早就已经开始,而开始的源头也并非大西洋,而是至今存在感并不高的印度洋。
可以毫无否认的是,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文明都是与印度洋有着直接联系的。
海洋文明发源于印度洋,转换于大西洋。
印度洋在前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甚至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都是人类海洋贸易的主要发源地和经营对象。
可以说从南海到印度洋整个国际贸易圈的繁荣,促使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也是当时西方极为追求的发财致富的贸易圈。
从妈祖和波塞冬看中西海洋文化的差异
广州南沙天后宫妈祖像其次,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和平发展的特点。
自古以来,中国海洋文化就形成了具有和平交往、自由贸易、平等待人等特点的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源于封建主义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以程朱理学的影响为主,由此也就形成了注重伦理秩序和理想人格、气节、情操以及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平和性。
中国人历来就以平等精神对待海外一切民族,在整个大航海时代中国没有采取任何海外殖民侵略的活动。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经营海洋,向海外大规模用兵,只有元朝,如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由4400余艘舰船和14万余人的水师组成庞大舰队东征日本,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派出由千余艘舰船和2万余人的水师组成舰队,远征爪哇,这是元朝统治者在欧亚大陆上所实行的军事征服方略在海上的运用,但在遭到惨重失败后就再也没有实行过,只能算历史上的一个插曲。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也曾发生过3次军事战役,属肃清海盗,调解西洋邻国矛盾,并非意在武力扩张,更多的是在亚非沿岸各国广泛开展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和平活动。
中国几千年的海洋经营历史在于造福,而不在于扩张侵略,这是和西方海洋文化极为不同的。
此外,在经济和文化、宗教等方面,也是极具包和性、开放性,如元代泉州迎接的多国商人,史称“市井十洲人”,而且对各国宗教也都尊重接纳,如后来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闽台地区的传播。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中国海洋文化的亲和力和和平性特征。
再次,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强烈的悲天悯人、救苦救难的道德取向。
在物质生产水平比较低下的年代,人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
海洋的凶险往往令人对其充满了畏惧,无处不在的危险让人们必须以神灵作为自己精神的依托和情感依赖。
对渔民和海商来说,正是因为航海时有了妈祖这样一个慈母般的保护神,才为航行带来了希望的曙38 | Ocean光。
妈祖女神,正反映了以救苦救难为基本教义的海洋文化。
西方海洋文化的特点欧洲人所聚居的是地中海地区。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历史月考试题(2020.9.23)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用地图学习历史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右图最适合学习的历史主题是A. 大河流域的文明B.海洋文明的发展C.雅典的民主政治D.丝绸之路的开辟2.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无关..的是()A.种姓制度B.阿拉伯数字C.空中花园D.释迦牟尼像3.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A.胡夫金字塔B.帕特农神庙遗址C.罗马半兽场遗址D.麦加清真寺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学者们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A.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5.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假如走③号通道到达的是()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6.2 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材料中的“帝国”应是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7.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下列史实属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有()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③孕育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④制定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诸多王国也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会的势力迅速扩大。
专题01世界古代史
专题01 世界古代史二、西方古典文明(海洋文明)(奴隶社会)1、古代希腊(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2)雅典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3)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2、古代罗马(1)罗马共和国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这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3)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三、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1、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西欧中世纪(9—11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庄园法庭审判依据是习惯法和村法,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5、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6、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四、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1、古代日本:日本仿效唐朝,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2、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五、文明的碰撞与交流1、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大航海时代为世界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变革
大航海时代为世界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变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航海时代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
从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各国的探险家们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
这一时期的航海活动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引发了深远的变革。
经济方面,大航海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
新的贸易路线被开辟,世界各地的商品得以流通。
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大量的金银财宝、香料、丝绸等珍贵物品。
这些财富的涌入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资本迅速积累。
同时,殖民地的开拓为欧洲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产地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大航海时代还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新大陆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西红柿等。
这些作物被引入欧洲和其他地区,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人口的增长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方面,大航海时代引发了国家之间的权力格局的调整。
一些欧洲国家凭借强大的航海实力和殖民地资源,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例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早期的航海探险中占据了先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而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到争夺殖民地和贸易霸权的竞争中。
这种竞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也促使各国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军事力量,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殖民地的建立也改变了被殖民地区的政治格局。
当地的原住民往往受到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土地被侵占,文化被破坏。
然而,在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一些地区也逐渐觉醒,开始寻求独立和自主的发展道路。
文化方面,大航海时代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欧洲的探险家们将基督教、欧洲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从其他地区带回了新的知识和观念。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海上贸易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航海时代对欧洲的影响
大航海时代对欧洲的影响大航海时代定位于15世纪至18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对欧洲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殃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从诸多角度探讨大航海时代对欧洲的影响。
一. 商贸文化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扩展,并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
欧洲的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巴塞罗那等,受益于这些贸易。
然而,伴随着贸易商队的扩大,欧洲的航海也受到了重大变革。
商人们成为政治中心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和信息,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地方政府,并代表他们的城市参加会议和议事。
大航海时代吸引了很多异乡人到欧洲,也以此影响到欧洲的商业文化。
许多来自亚洲和非洲的长期外交交流,让欧洲人更加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为欧洲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观念。
海外贸易也为欧洲带来了很多奇特和新颖的物品,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欧洲人的生活。
二. 经济发展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欧洲经济的崛起。
自15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欧洲的经济繁荣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相应的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工商业产值急剧增长。
到17世纪,荷兰的宣告独立,还表明国家的足够强大,支持和推动着这种发展进程。
在大航海时代,弗兰德斯工业和纺织品的制造从英国延伸至全欧洲,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
这种情况下,银行业和股本市场的兴起,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额和物质回报,且加速了企业的成长。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几个世纪内屹立不摇,支撑和推动了欧洲的经济繁荣。
三. 政治影响由于大航海开拓,欧洲的领土逐渐扩大。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海外扩张中,他们的殖民地覆盖了南美、中美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法国、英国和荷兰也肆意扩张,开始积极地寻找自己的殖民地。
这些领土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国际交流,也加快了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殖民地从海外带回的财富,同样在国家范围内分配,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资本主义”。
这种本质上以经济方式为主导的会相关结构,逐渐催生出工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考历史--大单元、大概念整合之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中考历史--大单元、大概念整合之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古代史概述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
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趋势(1)政治上:①东西方文明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②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主体并占据统治地位。
(2)经济上:①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兴起,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在13世纪达到顶峰,直到14、15世纪瓦解;②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工商业的聚集地,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其中分化出来的富裕阶层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文化上:①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世界古代文明,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③文明传播呈现出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并存的现象。
一、世界文明古国的成就二、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三、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化世界近代史概述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2)经济上: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从文明发展角度浅析近代西欧文明优势
从文明发展角度浅析近代西欧文明优势摘要:在1600―1760年的160年间,西欧地区凭借海洋文明的优势发展了自身,通过文艺复兴等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在上层建筑的保护和支持下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殖民战争的基础上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前进的脚步,在文明发展方面占据了上风,最终确立了全世界范围内近代西欧文明的优势地位关键词:海洋文明精神建设上层建筑殖民战争西欧文明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抢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其实,“李约瑟难题”不只是在拷问为什么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在近代突然衰落、落后西方,还在探寻为什么强大的中国古代文明会在近代被西欧文明赶超?笔者分析后认为,从文明发展角度看,近代西欧文明的发展至少有以下四点优势一、海洋文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海洋文明”在与“大陆文明”的竞争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谁能占据海洋,谁就能征服世界”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海洋文明崇尚力量的品格和自由的天性,具有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开拓性和进取精神”[1]。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以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海外,不掠夺全世界,不建立海外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那么资本主义是无从发展的。
西欧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其开拓进取的特性恰恰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M,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开拓了大片海外殖民地,用殖民地的财富发展了自己。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阅读札记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阅读札记1.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概述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
在这一时期,欧洲的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世纪海洋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对欧洲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球范围内的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世纪初期,欧洲各国主要通过陆路进行贸易往来,但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西方商路的改变,海上贸易逐渐成为欧洲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开始探索新的航路,发现新大陆,如美洲大陆。
这些发现使得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也为欧洲的海洋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海洋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包容性和创新性。
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海洋探险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他们通过勇敢的航海探险,开辟了新的航路,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交流。
中世纪欧洲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海洋文学作品,如《马可波罗游记》、《大西洋航海记》等,这些作品记录了当时的海洋探险经历和海洋文化交流的故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海洋文化不仅丰富了欧洲的文化内涵,而且对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世纪时期,海洋作为连接各大文明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全球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随着欧洲文明的崛起与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不仅经济上的贸易往来主要依赖海洋运输,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
研究中世纪海洋文化史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价值:中世纪海洋文化史的研究对于历史学界而言,是对现有历史研究领域的补充和深化。
通过对这一时期海洋文化的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中世纪欧洲文明的理解,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文化传承: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海洋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09:18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7月下作者:张椿年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打印】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人民对海洋的依赖程度及其统治者对海洋的认识不同,虽都拥有海洋,但不一定有同样的海洋文明,下面笔者就西欧海洋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
社会需要商业,但内地没有市场,西欧商业只能从沿海开始西欧海洋文明的本质是商业。
罗马帝国在其强盛时期,商业十分繁荣,有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内外贸易四通八达。
然而,自公元493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的农奴社会,在农奴社会里,自然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来源。
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村庄,村庄受庄园控制,庄园不仅是经济组织,也是封建领主对农民实行剥削和司法审判的社会组织,商业几乎处于零状态。
与此相适应,教会谴责商业,教会认为商业追逐利润,是亵渎神灵之举,但是社会又不能没有商业,因为庄园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例如食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即使教会的神职人员也离不开它,但它不是庄园能生产的。
再如,建造教堂的材料,也不是每个庄园都具备的。
关于商业的重要性,少数高级的神职人员也是承认的。
14世纪初,一位法国的修道院院长在他的《商人的箴言》中这样写道:“没有国家能够只靠自己管理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商人们要出去工作,颠簸劳碌。
他们的国家缺少什么,就将其带到所有的王国去,因此,人们必须要做的是,永远不要在没有缘由的情况下,苛待他们。
因为商人在海上由此地到彼地为国家提供供给,这使得他们受人爱戴。
”①社会需要商业,但在封闭的庄园经济包围中,西欧内地没有市场,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商业的复兴,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一是沿海地区的人民以捕鱼为生,缺少粮食,有强烈的交换生产物的愿望;二是沿海地区交通方便。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他的著作《封建社会》一书中说,在13世纪以前,海上航行比陆路快,假如不是遇到强劲的风,船行速度每天达60至90英里。
在陆上,通常每天的行程在19至25英里之间。
②商品流通时间的长短对商人来说,至关重要,商品流通时间缩短了就会提高利润率。
三是沿海地区可以利用大海进行海外贸易,商人以利为重,进行对外贸易常常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因以上种种原因,南欧的地中海和亚得利亚海沿岸,北欧的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首先成为西欧商业复兴的基地。
南欧的意大利是个半岛,东临亚得利亚海,南濒第勒尼安海。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受邀进军意大利,因为他为教皇平定当地贵族的叛乱有功,教皇加冕他为皇帝,因此,德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因内部的分裂,很难对意大利实行实际的统治,在封建势力较弱的环境下,从11世纪到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了一批城市国家,如威尼斯、比萨、卢卡、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共和国,城市国家的主人是商人、手工业者。
意大利沿海城市的商人都把发展对外贸易放在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威尼斯。
威尼斯土地贫瘠,可耕地极少,但是它面临亚得利亚海,航海便利,在从事商业和对外贸易方面却具有别人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为环境所迫,威尼斯人不得不向大海索取所需。
他们从渔业和制盐业开始,以己之产,换取自己最缺少的粮食,后来竟成了一个地区的粮食集散地。
为了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威尼斯的造船业也发展起来,随着力量的壮大,11世纪末叶,威尼斯已在得利亚海东岸树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控制了地中海东面的整个海上贸易,成为一个伟大的海上强国。
十字军东征时的军队,主要依靠它和热那亚的船只运载。
11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商人来到法国,经常参加法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香槟的集市贸易,与来自法兰德斯的商人汇聚。
我们从下面这段引文中可看到威尼斯商人在13世纪时对外贸易的规模与范围:“威尼斯与西欧的商业往来几乎全靠著名的佛兰德大舰队来维持。
佛兰德大舰队是由威尼斯派遣的最大国家贸易船队。
这些船只由国家筹建,每年都由投标最高者带队远航。
每只船都由一名船长指挥,其成员包括两名笛手,两名小号手,一名公正人,一名医生,一名领航员和几名记录员及各式各样的工匠。
还有30名弓箭手担任防卫,180名划桨手。
弓箭手和桨手们由4名年轻的贵族指挥,这些贵族被派出来了解世界,经历风险和磨难,准备为威尼斯献出他们的生命。
划桨手主要是来自威尼斯属地上的斯拉夫人。
”③船队贸易的品种十分广泛,食品类有糖、密、腌渍果品、糖果;纺织品有丝绸、呢绒、棉纱;生活用品有刀叉餐具、弓弦、白线、窗帘;奢侈品有象牙、珍珠、金刚石、绿宝石和绿松石等。
船队每到一个港口卸掉当地需要的货物,然后又装上下一个港口能畅销的商品。
往返一次贸易航行,大约一年时间。
④威尼斯商人从对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认为海洋才是他们立国的基础。
威尼斯人在其各个要塞上挂着一面旗子,旗子上绣有一头狮子,那头狮子一脚立于陆地,一脚立于水上,表示威尼斯既统治陆地,也统治大海(亚得利亚海),这个事实说明威尼斯人很早就有了领海意识。
与意大利商业兴起的同时,从公元9到10世纪,北欧人,也就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人、挪威人和瑞典人肆行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他们以海盗为业,从事掠夺,间或也做些生意。
丹麦和挪威人主要是向西入侵英国、法国、爱尔兰和冰岛,瑞典人主要是往东侵犯芬兰和俄罗斯。
11世纪前后,基督教会在斯堪的纳维亚进行传教活动,北欧人全部信奉基督教,开始经营商业,在北海沿海地带设立商业据点,北欧海盗时代随之结束。
北欧海盗的抢掠活动无疑对被侵害的国家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但他们沟通了东西地中海世界、欧洲北部与地中海岸和远东的商路。
另外,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航海知识,“一个北欧海员能从海水的颜色、潮水的流动、甚至一阵顺风,说出海岸可能是多么远并在什么方向。
”⑤他们的造船技艺也令世人惊叹。
北欧海盗的首领喜欢将船只埋葬在土丘下作为坟墓,后人仿制了一只被发掘出来的船,这只仿制船在当代仍能横渡大西洋。
⑥英国和汉萨同盟继承了北欧人的海洋知识和航海技艺。
在12世纪至13世纪,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
为防止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海洋的控制和保卫自身的利益,1230年左右,在德国北海城市吕贝克的领导下,波罗的海的新兴城市和北海的港口城市结成了一个同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撒同盟”,“汉撒”在古德语中是协会的意思。
同盟从事西欧、北欧和东欧之间的中介贸易,在北欧贸易中起着领导作用。
汉撒同盟的商船从波罗的海出发,向西到达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向东到达俄罗斯、波兰,甚至把商业文明带到还处于原始野蛮状态的地区,从而推动了这些地区文明的发展。
汉萨同盟经常贩运的货物有木材、皮毛、纺织品、谷物和各种鱼类。
后来财富增加了,向英王爱德华三世和爱德华四世提供大笔资金,获得出口特权。
汉撒同盟不是一个国家,但它的力量之大,可以和一些国家进行对抗。
为了保持海上霸权,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汉撒同盟筹建舰队,于1386年打败了丹麦和挪威的联军。
汉撒商人的贸易足迹和贸易总量完全可以和意大利商人相匹敌。
航海精神激励下形成的商业浪潮直接冲毁了农奴制度在欧洲的中世纪,经商,尤其是从事海上贸易会遇到各种风险。
因各种原因,或遇风浪,或遇海盗而失事的船只很多,有的人就以寻找遇难船只的漂泊物为生,但是商人们在利润面前决不会因有风险而停止自己的事业。
这种不怕冒险、敢于开拓的精神,对今天的西方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13世纪时,从南欧的地中海到北欧的波罗的海,从西欧的大西洋到东欧的俄罗斯,整个欧洲的商路由海洋联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商业浪潮。
在11和12世纪时,正是这股商业浪潮向内地的侵入,冲毁了农奴制度。
商业本身并不生产东西,它的存在以为工农业提供可交易的产品为前提,也就是说,商业的繁荣,必须有工农业的支持。
因此,一些内陆城市的经济也就有机会发展起来。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个没有港口的国家,但它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的优势工业——呢绒业。
它把自己的产品,通过比萨,或威尼斯的港口,外销国外,然后又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金融业,终于成为全欧最富的国家。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自10世纪以来,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生产工具方面,推广使用重犁,这种犁不仅能挖较硬的土地,还因它装有犁板,能在耕地时开出畦沟,从而解决了土地的排水问题;在动力方面,使用风力和水力;在农耕制度方面,由原来的二圃制转变为三圃制。
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也就有能力将自己剩余的农产品卖给商人,换得货币,在向封建主缴纳一笔赎金后,可以获得人身自由。
庄园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很愿意把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
这样,西欧的农奴制日趋衰亡。
早在12世纪中叶,在法兰德斯就已见到庄园制解体的迹象,13世纪时,法国已开始流行货币地租,到13世纪末,在德国中部和英国,庄园制也开始崩溃。
原来,农产物只是满足庄园本身的需要,而现在日益和市场挂起钩来。
由于商品范围的扩大和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诞生了银行业和信用业。
意大利的银行业最为发达,热那亚、佛罗伦萨和锡耶那的银行不仅经营半岛上的银行业务,还在埃及、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也开设支行。
在所有意大利银行中,佛罗伦萨的金融力量最强,在1260至1347年,佛罗伦萨的银行有80家。
意大利的银行几乎管理着全欧洲的财务。
⑦13世纪,在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推动下,货币经济终于代替自然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从此西欧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新兴的市民阶级已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出现于社会,这是亘古未有的事。
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王权开始得到加强。
在中世纪,国王为获得臣属对自己的忠诚,把土地分封给他们,在国王分封给自己的土地上,臣属享有政治权和司法权。
由于分封的不断进行,很易造成臣属的力量超过国王的力量,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终而出现封建分裂,这非国王所愿。
商人也要求有代表全国政治秩序的王权,以利商业的进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
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
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西欧的商业和经济复兴主要是西欧社会本身发展的结果,但是与外界的影响又是分不开的。
在意大利沿海的商业兴起时,阿拉伯人早已控制了地中海的东、南、西三个方面,以君士坦丁堡为政治中心的拜占庭帝国一直统治着爱琴海和亚得利亚海。
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都有辉煌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