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相关考点: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C )【2012.1-静安36】(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4分)(2)封建等级制:伴随着8世纪采邑制度的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而形成;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君主专制:15世纪末,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法成为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17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专制王权成为阻碍。
(4分)(3)政治制度要应时而变;政治制度的变化要有利于社会进步等。
(2分)【2012.1-闵行38】表格中的历史(10分)(1)时代:11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任意3点,3分)时代:11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
(任意3点,3分)(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2分)【2012.1-淞江36】(1) 唐时: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采邑改革、教权与王权二元政治、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基督教神学笼罩);清乾隆时期:西欧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德意志四分五裂)。
(2) 逆转:由宽容、开放走向保守、封闭。
分析:其一,文化上,唐时文化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传教”,清朝不许“购买中国书籍”。
其二,政治上,唐时允许外国人参与政治,法律地位平等,清朝推行防夷政策。
其三,社会生活上,唐时对外国人宽容宽松,允许居住、通婚,清时对外国人严加限制,排斥的心态。
【2012.1-崇明37】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天世(1)西欧封建等级制;西欧等级君主制;英国君主专制。
(3分)(2)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西欧封建制度。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1114班田芸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从此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直至辛亥革命才被彻底的推翻。
中国的封建史也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根深蒂固。
反观西欧,政治版图支离破碎。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个封建国家。
然而它们长期四分五裂,迟迟建立不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5世纪,英、法两国才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才建立起封建性很强的军事专制统治。
为什么西欧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得如此之晚?这就不得不谈到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同时期政治体系的差异。
一、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同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有着类似的分封制度。
在西欧,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他们拥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数量不等的庄园,农田和武装。
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向国王提出挑战,威胁到了皇权。
而在中国的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策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西欧社会中,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附庸的附庸,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利没有得到集中,自然有诸侯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夺得王权。
二、提起中世纪西欧,就不得不说到教会,从5-6世纪开始,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国王为了神话自己的统治,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以示“君权神授”,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常常明争暗斗。
(原创)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
期中论文by ***-********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公元三世纪后,古罗马帝国衰败,东西分治,从戴克里先开始的东方化政策一直延续下来,罗马帝国实际上被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继承;而与此同时,在欧罗巴的西面,由入侵蛮族初步建立起来的西欧早期国家正在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酝酿着崛起。
概述:整个中世纪早期(公元600-1050年),西欧与它的邻邦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比,都是无比的落后,以至于十世纪的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将其描述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举止粗俗,智力低下”。
建立在光辉灿烂的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欧文明,因其蛮族身份显得尤其野蛮,但这个时期并不是很多人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黑暗的空隙期,而是新兴的西欧民族在新的土地上为未来的繁荣发展所做的准备时期1、主要成就:1)形成第一个大帝国法兰克王国,并在短期内基本统一了西欧2)格列高利宗教改革,使得西方基督教独立于讲希腊语的东方基督教,西欧在西方基督教和拉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统一的文化意识3)王国与教会联盟,“丕平献土”,丕平、查理曼加冕,西欧在政治和宗教上都获得独立4)十世纪,未来的欧洲王国和城邦开始了融合过程,西欧文明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2、几点遗憾:1)蛮族遗留的继承制度(分封诸子),使得法兰克王国时常四分五裂,难以长期生存2)农业方面,曾经的游牧民族没有掌握先进的耕作方式,导致虽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能有好的收成3)以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蛮族(比日耳曼人更彻底的蛮族),在880-911年劫掠欧洲,猖獗一时,导致西欧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生活。
4)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匮乏,仅有少量的史书、传记和福音书(考虑到时常的扩张和蛮族入侵,这一点并不奇怪)几大特点论述:1、政治统一西欧,曾经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弃子,贫瘠的蛮荒之地,在罗马分裂后,再也难以听从遥远的君士坦丁皇帝的发号施令,近水楼台的日耳曼人轻易夺取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并逐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
作为经历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双重打击而最终生存下来的日耳曼国家:法兰克王国,注定要成为重要的历史力量。
c级:中世纪西欧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化等方面分析中 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将西欧千年中世纪称之为“黑暗和野蛮的 时代”。然而,历史也昭示着一个客观事实:中世纪也是一个在 黑暗中孕育希望的时代。
(1)请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西欧中世纪称为“黑暗和野蛮的时代”提 供证据。 (2)请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西欧中世纪又是一个“孕育着希望的时代”?
材料一: 封建等级制
材料二: 等级君主制
8世纪上半叶, 12世纪以后, 查理·马特采邑改革, 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 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 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 的活跃,王权加强。 生产关系的发展。 (2)分别简要指出这四种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3)政治制度的变化要适应于社会 (3)以上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进步。
12—13世纪欧洲大学兴起,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 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一时盛行。出现 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西欧城市经济的复兴 C.希腊罗马时代传统教育的影响 D.罗马法的思想深邃、体系完备 12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据此判断大学的产生具有: A.重视教化的宗教化特点 B.神学为主的神学化特点 C.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 D.培养官僚的官方化特点
⑴证据:中世纪前期,西欧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与东亚、西亚等地相比, 经济凋敝,明显落后。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⑵说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级君主 制,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 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资 本主义萌芽。中世纪西欧文化在各个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产生了相当 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兴起,有助于摆脱教会控制,为日后的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前期政治思想:10世纪之前是西欧封建社会确立和形成时
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建立了若干封建王国,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在西欧封建 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日耳曼人的原始民主和蛮族习惯法与古 希腊、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律属于人 民,人民要服从法律,国王依法统治,人民不能反对国王; “国王大于个人,但小于法律”;国王是国家的首脑,但与 封臣之间又有一种契约关系以及个人自由,地方自治等具有 民主、法治色彩的政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渗透 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
法兰克人最终独占高卢地区,存在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王国。
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 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 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 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 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 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 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 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 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 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 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 为“欧洲之父”。
西班牙和葡萄牙:711年信奉伊斯兰的阿 拉伯人用了七年时间征服了伊比利亚半 岛,然后信奉基督的半岛人民经过了长 达七个多世纪的斗争,1492年西班牙光 复运动完成,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 家。葡萄牙也独立建国。
受封仪式
骑士向封建主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如何理解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 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 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 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 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 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 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 分裂割据的状况。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对比
•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的 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 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 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Sutton Hoo) 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 (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 “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 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 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历史
• 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 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 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等王 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 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 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 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教廷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 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 巴伐利亚和萨可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 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 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 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 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疆域就 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课题名称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封建社会的 对比
• 组别:
4 朱艳华 朱丹丹
• 指导老师: 冯丽芬
组 长: 课题组成员:
张煜婕
张煜婕 杨梦晴 史冬冬 王琳琳 刘思雪 郭 强 陈 浩 岳子皓
主导学科: 相关学科:
15世纪以前西欧封建社会政治
15世纪以前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即通常所说的中世纪,时间大约在公元5—15世纪,这段历史,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西欧封建社会发生的形式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是在奴隶制社会崩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在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的;西欧是在西罗马帝国末期,由于奴隶、隶农的暴动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共同推翻了西罗马帝国(476年),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综合,渐渐发展为封建制度。
因此,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政治西欧的封建化是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在罗马生产力影响下形成的结果。
封建主阶级的形成有国王赏赐的、遗留下来的罗马大地主、教俗贵族巧取豪夺等途径。
农奴的形成出封建主形成的原因外,还有长期的战乱和没收,以及因时势逼迫而自愿委身等途径,从而使自由农、隶农以及奴隶逐步合流为农奴阶级。
封建主和农奴两大阶级形成后,封建主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而王权和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渐衰弱。
所以在查理•马特时期进行采邑改革,即废除原来的无条件赏赐,实行有条件的采邑封赐,而采邑领受者对采邑只有终身使用权,不得世袭,同时必须对赏赐者服骑兵役并宣誓效忠。
采邑制改革不仅形成了骑士制度,也为日后的封君封臣关系打下了基础。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和领主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产生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分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和封建骑士制度。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
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
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因此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是将封建贵族和自由工匠等出身的人分为等级,共同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建立和操作的一种社会制度。
它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这个时期涉及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封建制度的背景、本质和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封建制度的产生是由于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大规模移民所引起的。
在罗马帝国的末期,内部危机不断,帝国逐渐衰败,不少罗马人逐渐放弃了“罗马市民”的身份,移民到其他地方,寻找更为安定和自由的生活。
一些罗马帝国边缘地区的农民和自由工匠等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封建主与其家族之间共同参与军事活动的形成有关。
在这个背景下,西欧的封建制度由此逐渐发展成型。
二、本质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人地合一”的拥有制,即君主给予封建主一个不可拆分的封地,封主可以从中获得财产收入。
在封建社会中,封主是最高的社会阶层,君主则是封主的靠山,并赋予其某些权利。
同时,封建制度也规定了官僚、教士和自由民等阶层。
他们在封建制度中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利,以维护社会秩序。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家族式的、权力固化的、缺少竞争和个人主导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农业化的、封闭隔离性的。
在封建制度的运行中,领主控制着经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特权地位,羁绊农民和佣工,让他们成为征税对象和劳动力,从而支撑了整个封建制度。
三、影响封建制度产生以来,在欧洲历经了数百年,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变革西欧的封建制度激励了农耕和手工业的生产,从而导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在农业和手工业双重压制下,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因此也未导致现代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封建主和农民的关系,一直是主办和被征税人中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政治事权制度的压制。
2、文化影响封建制度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就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世纪的西欧
君主专制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考虑因素
❖ 兴趣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对需要的情 绪表现。对某种职业需要的情绪表现就是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可以引导人走向成功。
❖ 性格
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一种职业都 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 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5)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 (文化因素)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 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 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伊丽莎白一世
❖ 在路易十四看来: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
他们手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 法。如果由臣民决定一切,君主只是受到 他们的尊重,这就歪曲了事务的本来面目。 只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 责,只不是执行他的命令而已。”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历史教学》2008年3月(第5期)
法兰西斯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 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 的女王:““海这洋只和凶空狠气的为老世母界鸡人一 动不动地共坐同着享,有孵,育海着洋英不吉归利民 族。这民属族于初任生何的民力族量或,任在何她的 羽翼下,快速地个变人成。熟”,变统一 了。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 羽毛都竖了起来。”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考虑因素
❖ 职业价值观
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 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 往。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剖多元社会结构,探源中古西欧文明 课件-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无意识,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日耳曼马尔 克的民主传统逐渐融入西欧社会,其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同级共同体成员集体参与审判制 和后来的陪审团制。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不仅是西欧中古法律体系的主体,也是现代法治 文明的基础。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开启了西方法律史上的新篇章,使法律至 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等得以实施。因此,正是这种多元 的社会结构,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催生了保障市场经济形成的法律体系,从而 使西欧较早步入现代社会。
2.孕育了新时代商业发展的力量 西欧商业和商业“力量”的复兴并不能脱离庄园的发展,它们之间有一个逻辑发展 的过程。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 动。开拓荒地和新庄园的建立,增加了西欧的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 使得原来封闭的庄园出现了松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另外,流浪 商人逐渐成为职业性商人,为成熟的城市商人的出现蓄积了基础。一般称庄园制时 代是“黑暗的时代”,但是正是在这一黑暗时代,孕育了商业发展的力量。 3.奠定了西欧近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世纪文化史人文主义的源泉和前奏,人文主义是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和升华
——侯建新:《欧洲文明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延伸》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
材料三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 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 材料四 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 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商品货币经济越繁荣,个 体权益越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不仅具有详细的人法、物权法、 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亦有较为明确的法律界定。……进入中世纪 后,经改造后的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才被引申到公法领域,形成新的权力、权利观,给西欧 的法律政治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演绎出一种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全新的法治文明。 材料五 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 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2019-05-09[摘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o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明产⽣之间的⼀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近代资本主义⽂明的产⽣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明产⽣之间的⼀段历史。
现今⾼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本⽂主要从政治经济、⽂化、社会关系等⽅⾯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三、⼗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造船、航海、纺织等⽅⾯都取得巨⼤进步。
除了中国三⼤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
第⼀,西欧没有奴⾪制,⽽奴⾪制往往抑制新技术。
第⼆,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了影响。
欧洲国家⼤多⾯积狭⼩,很多国家地区以⼭区为主,⼟地贫瘠,出⾏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的装置,来提⾼⽣产效率。
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制度下,庄园⾥劳动的农奴有⼀定的权利,有⼀⼩块⼟地,有休息⽇,并且可以⾃⼰⽀配⼤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产过程有⼀些真实的了解,因⽽也就使体⼒劳动能够得到⼀定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基督教的⼈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技术的发展。
中世纪西欧的主要特点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特征: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改革特点:上级只能直接管理自己的下级,而不能管理自己下级的下级,其所谓的“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内容:查理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
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收回采邑。
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
改革影响: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
这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
其次,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
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737年,墨洛温朝末王死,查理不设新王,自己直接统治。
查理为缓和与教会的关系,积极支持传教活。
动。
740年,格雷戈里三世封他罗马贵族称号,赠以圣彼得墓钥匙。
查理还答应帮助教皇反对伦巴德人,不幸741年逝世,没能实现。
最终,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整个社会处于政治分裂和国家政权分散之中。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时间与结束时间(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产生6世纪下半叶确立11世纪前后:结束英国是1640年,法国是1789年背景当时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割据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障碍,新兴市民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改变封建割据局面,将国家统一在君主权力之下。
等级代表会议(13世纪下半叶起)特点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
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市民上层分子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工具。
《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提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欧洲中古夜沉沉,封建社会多特征:
1.经济方面经济自给又自足,封建庄园广盛行。
2.政治方面教会世俗封建主,共同统治压臣民。
3.思想方面封建神学禁异端,控制文化独专行。
4.外交方面世界各洲联系少,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一节新航海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交)
A、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初兴盛,黄金铸币量激增。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寻金热”,需求黄金各阶层。
马可著书①富东方,西人梦求去淘金。
3、商业危机欧人东去路不畅,东方物品难西行。
控制商路奥斯曼,西欧远航辟蹊径。
4、有利条件航路开辟有条件,经济发展作后盾。
a 客观方面地圆学说渐盛行,航海使用罗盘针。
造船技高装火炮,远洋航行有信心。
b主观方面西葡传播天主教,王室支助忙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