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社会史
中世纪西欧
克洛维接受洗礼 497年
法兰克人克洛维是第一 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 部落首领
受封仪式
骑士向封建主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如何理解?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 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 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 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 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 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 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 分裂割据的状况。
英法各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法国: 13世纪末,法王腓力四世向教会财产征税,引发了与 罗马教廷的冲突。 1302年4月,腓力四世在巴黎圣母院召开首次三级会 议,出席的有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 的代表。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等级君主制的总结
中世纪王权借助等级(教士、贵族、市民等)代 表机构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十三到十四世 纪欧洲许多国家实行此制,强化封建统治。著名 的等级代表机构有:西班牙的国会(创于12世纪 末到13世纪),德意志的帝国议会和各公国的议 会(13至14世纪),英格兰的议会(13世纪), 法国的三级会议(14世纪)等。十六世纪中叶以 后渐为君主专制所取代。
规模相当有限,人口少。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
大瘟疫盛行时,迅速蔓延,伤亡惨重。
(4)中世纪城市的自治运动 类型 代表
金钱赎买
武装斗争
法国琅城
意大利米兰
结果:部分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获得部分自治, 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处于封建领主的控制下。
第5课中古欧洲
Thanks
当今实体面积最小、但在 精神世界影响最大的国家
基督教诞生 于1世纪,起初, 基督教信徒组 成很多小宗教 团体,后来这 些小团体逐渐 形成统一的基 督教会。
传说中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
耶稣降生
《圣母子》 昆坦.马宏斯
在圣殿中与人谈论的少年耶稣
《耶稣受难图》
宗教画《基督下葬》
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
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会在西欧长期的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君士坦丁堡
是因为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 大帝命名的。公元395年,罗马帝国 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 帝国)的首都。公元1456年又成了奥 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 拉为止。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 口。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的城市。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练一练:
1、 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于( D )
A. 12世纪
B. 9世纪
C. 11世纪
D. 5世纪
2、 5世纪末发展成为西欧一个大的国家是( B)
A、英吉利王国
B、法兰克王国
C )
A、贵族
B、封建国王
C、教皇
D、农民
4、 西欧早期封建国家有( A ) ①法国②英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瑞士⑥芬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 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一、 二、
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三、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
一、 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 城市的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集中。
(一)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的历史前提——经济的发展 三圃制 重犁 马力 人口迅速增加 农作物单位产量提高
水车和风车
14.试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以及 对英法两国的影响。 15.试比较 14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农民战争。 16.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 用 . 17.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 18.试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查理曼帝 国的历史地位。 19.试述法兰克封建化的过程及其封建制度确立 的标志。 20.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 影响。
2.王权的强化
◎ 走向统一的历史基础: 教会支持下的“王权神授”和最高封君的; 市民与国王的联合; 王室领地的中心地位; ◎腓力二世(1180-1223年) 扩大领地: 诺曼底公国与安茹伯国。
◎路易九世(1226-1270年) 完善机构。 司法: 王室法庭的审理范围 扩大到王室领地之外的各个地区 和广泛的司法管辖权。 货币: 国王发行的新币通行于各地。 军事: 募兵制与常备军。 兼并土鲁斯伯国。
◎ 教会势力的消长。
二、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 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分裂的、无定形 的、“封建等级制”国家,开始向集中 的、议会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转变。在这 几个世纪里,国王与贵族的斗争始终是 西方政治史的主线。
(一)英国
1.12世纪前的英国历史 (1)上古历史 ◎ 克尔特人 盖尔人/不列颠人。 ◎ 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公元9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西欧社会呈现出了封建主义的特征,封建领主和农奴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阶层。
本文将就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
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乱频繁,人们渴望得到更强大的保护,于是开始依附于军事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通过赐地等方式吸引人们归附,形成了封建领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控制着土地和农奴劳动力,农奴则为封建领主提供财富和劳动力。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呈现出严格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分为贵族、神职人员、自由民和农奴等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其次,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稳固的。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奴则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或转让土地。
再次,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农业。
农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耕种,一部分产出归封建领主所有,农奴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
最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享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一种以封建领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封建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提供了基础。
其次,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为后来的西方国家建立了法治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模式为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兴起、特点和影响都对欧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3003字】。
【史料及解析】欧洲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封建制时代。
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比较典型,所以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西欧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公元5~11世纪是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的统治确立和鼎盛时期;16~18世纪是封建经济瓦解,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
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14~15世纪,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
英国、尼德兰等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用耕地的轮种制。
一般是二圃轮作制和三圃轮作制。
二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种作物,一部分休耕,逐年替换;三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播种冬季作物,一部分播种夏季作物,一部分休耕,每年轮换。
这种轮作法是保持耕地肥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原始农业耕作是一大进步。
铁犁耕作和施肥日益推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许多国家还大量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农产品的产量也增加了。
在英国,1200~1249年,小麦、大麦、燕麦等四种谷物的种子与收获量的平均比例是1∶3.7;1250~1499年,增加到1∶4.7。
果园、菜圃和农产品加工等,也有新的进展。
随着欧洲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剩余的增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手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与手工业密切相关的动力技术的进步极为显著。
14世纪,以上击式水车为代表的新的动力设施的发明和改进,使水力的使用更为普遍。
上击式水车靠流水的降落冲击叶轮,这使得水车的使用不必局限于江河溪流之畔,只要用渠道引水,造成一定的落差,即可驱动叶轮,获得较大能量。
14世纪的德意志、意大利等逐渐在采矿业中利用水力鼓风、排水和提升矿石,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增加了采掘深度。
在冶金工业中,由于出现了由水力带动的鼓风机,使风量加大,炉温升高,就能在大熔炉中直接炼出熟铁和钢,并能熔化铁水,进行浇铸。
在金属加工业中,出现了用水力驱动的加工工具,如拔丝机、压延机等,以及重达1吨以上的水力锤。
中世纪西欧社会 ppt课件
农奴
市民
生产主要为满足领 主及自身生活需要
生活艰苦而封闭
没有人身自由,处 于社会的最底层
生产一般面向市场
生活相对开放 有较多的自由和选 择机会,有一定的 政治权利
了大落规模迁徒。日耳曼人在欧洲的历史从此
拉开序幕……
9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
国 家 2.西欧封建社会 1.等级制度
(9世纪确立) 2.经济发展缓慢,工商业不发达
3.11-12世纪进入发展阶段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 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公 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 北部和中部。
•查理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严密的军队 组织与指挥系统 。 •查理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
牛津大学城
其军事思想及改革措施 在当时的欧洲颇有影响
凡尔登条约的签订——三分帝国(843年)
查理曼帝国为什么会分裂?
①必然性:依靠武力征服 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势 必会走向分裂,不能长 久。
②可能性:查理大帝死后, 其子孙既软弱无能又纷 争不休,终于导致国家 的分裂。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为什么农民变成农奴?
用一句话概括庄园的经济特征
庄园是“世外桃源”吗?
在庄园内的人们到底生活得怎 么样?
总之,庄园是当时西欧生 产力水平极低的产物,庄 园绝不是世外桃源。因此, 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庄园的衰落和城市的兴起 就成为了必然。
中世纪城市街景
你能说出中世纪欧洲农奴与市民 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地位方面的 主要不同吗?
第8课 中世纪西欧社会
一、查理曼帝国 1. 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基督教会 2. 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800-1500年)之初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前期政治思想:10世纪之前是西欧封建社会确立和形成时
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建立了若干封建王国,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在西欧封建 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日耳曼人的原始民主和蛮族习惯法与古 希腊、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律属于人 民,人民要服从法律,国王依法统治,人民不能反对国王; “国王大于个人,但小于法律”;国王是国家的首脑,但与 封臣之间又有一种契约关系以及个人自由,地方自治等具有 民主、法治色彩的政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渗透 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
法兰克人最终独占高卢地区,存在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王国。
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 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 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 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 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 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 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 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 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 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 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 为“欧洲之父”。
西班牙和葡萄牙:711年信奉伊斯兰的阿 拉伯人用了七年时间征服了伊比利亚半 岛,然后信奉基督的半岛人民经过了长 达七个多世纪的斗争,1492年西班牙光 复运动完成,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 家。葡萄牙也独立建国。
受封仪式
骑士向封建主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如何理解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 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 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 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 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 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 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 分裂割据的状况。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展开全文中世纪中世纪通常指5-15世纪之间近千年的历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航海大发现之前的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化思想最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通常只是欧洲史的说法,放在世界史上我们更愿意成为中古史(世界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不一样,事实上中国的封建本身就包含多重含义(封建在西周大分封时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到了秦汉之后成为了封建制度,也就是类似农奴制度的中国化版本;随后封建又指封建社会,也就是中国从秦汉到明清的社会性质),而欧洲封建制就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了,本期内容就来浅谈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那么西罗马灭亡后它的疆土哪去了呢?或者说最先进入中世纪的是哪些国家呢?答案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诸国详情参考西罗马帝国竟被如此瓜分,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封建诸国西罗马灭亡后西欧主要由日耳曼人国家的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不列颠诸国、伦巴德王国、法兰克王国组成这些日耳曼人是最早步入中世纪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今天西欧人的祖先(今天的什么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都带着日耳曼人的血统;与此相对的,东欧是斯拉夫人居多。
在中世纪基本上就是西有日耳曼、东有斯拉夫的格局)中世纪西欧封建制都说封建制封建制,那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到底是个啥嘛?要了解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百度一下【滑稽】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
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封建主之间形成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并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1-12~15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
压迫
领 主
平 民
城市的空气 还自由吗?
压迫
压迫
暂时地“合作”打破
压迫
领 主
平 民
和平处理
矛 盾 激 化
城市的空气 还自由吗?
城市争取自治而斗争
意甲豪门——AC米兰的会徽
意 大 利 主 要 城 市
三、城市是如何赢得自治的? 1、兴起的背景:(略) 2、自治的斗争:由于中世纪城市建于封建领地上,因 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 城市展开了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 斗争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 手段。 斗争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城 市取得部分自治权,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 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建领 主的控制之下。
五、中世纪城市运动给西欧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 1、政治领域:在争取自治斗争中,市民阶层与王权结 盟。逐渐削弱了教会的政治权力,最终瓦解了西欧封 建社会的二元政治结构。(此外,要结合等级君主制 加以阐述)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1、丕平献土 ——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
查理加冕
2、卡诺莎觐见 3、阿维尼翁之囚 ——王权虚弱,教权极度膨胀 ——王权勃兴,教权回归本原
五、中世纪城市运动给西欧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 1、政治领域:在争取自治斗争中,市民阶层与王权结 盟。逐渐削弱了教会的政治权力,最终瓦解了西欧封 建社会的二元政治结构。(此外,要结合等级君主制 加以阐述) 2、经济领域: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 3、文化领域: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 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 当然,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 持大学的创办。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 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因此为日后 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历史论文——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与“漫长”的中国封建王朝——论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之比较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之间的两千多年习惯上被认为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个人认为“封建”的定义在这里体现的不太准确,“封建”更为分散,中国的封建王朝更确切说是“中央集权王朝”)中西双方的封建社会必定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西欧是一块地域,包含许多国家,比较时按照普遍情况与显著特点进行论证。
一、最高统治者的权利。
中西双方的封建社会都具有等级制度森严的特点,但其中又有不同。
在西欧,国王把土地分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又再层层分封。
大小封建主拥有完全自己所属的土地,自己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相对更加独立,国王的权利没有中国的皇帝那么大。
在中国,遵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版图内所有土地归皇帝所有,皇帝是最大的封建主。
之下的郡县也归皇帝所领导的封建统治阶级管理。
会有诸侯分封土地的情况,但在封建制度完善的封建社会后期,诸侯的实力远远比不上皇帝。
偶尔会有“坐上犯乱”的情况,但封建王朝最终还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很少有诸侯起义推翻的。
诸侯的权利远远不及西欧的公侯伯子男等封建主。
二、政权的稳定。
西欧封建社会,之所以称它为黑暗,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教矛盾冲突或政教勾结沆瀣一气。
天主教权与国王的权利产生了冲突,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无论是哪一方都想占尽最大的利益,在封建社会就是土地和农奴。
无论是明争暗斗还是相互勾结,最终受苦的还是下层被统治阶级。
说实话,谁统治并不重要,反正下层阶级只是被统治。
政教的冲突使西欧的中世纪黑暗混乱。
所以可以说在西欧中世纪,王权不仅没有得到支持,还有一个很大的权利威胁者。
西欧封建社会大事年表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376西哥特人过多瑙河,民族大迁徙开始476西罗马帝国灭亡5-8世纪诸蛮族王国建立481-751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481-511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位496克洛维皈依罗马正教538或539-594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格里高利在世7-9世纪盎格鲁萨克森人和朱特人在不列颠建立7个王国673-735英格兰比德在世715-741查理·马特任墨洛温宫相封君封臣制开始约750英雄史诗《贝奥武夫》751矮子丕平加冕称王加洛林王朝开始768-814查理曼(查理大帝)在位800查理加冕称帝8世纪后期著名学者阿尔昆在查理曼的宫廷从事学术活动约800-850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843《凡尔登条约》签订查理曼帝国解体,形成后来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871-899英格兰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烈德在位962日尔曼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开始987-1328法国加佩王朝时期1054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1世纪城市的兴起11世纪中叶罗马式艺术诞生1066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1066-1154英国诺曼底王朝时期1077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卡诺沙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悔罪1079-1142经院哲学家阿贝拉尔在世1086英国进行土地赋役调查《末日审判书》编成约1095史诗《罗兰之歌》基本形成1O96-1099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2世纪哥特式艺术诞生12世纪大学的兴起1108-1128法国琅城争取自治的斗争1152-1190德国皇帝巴巴罗沙(即红胡子)绯特烈一世在位1154-1399英国金雀花(或安茹)王朝时期1154-1189金雀花朝亨利二世在位1180-1223法国菲力普二世(奥古斯都)在位王权逐渐加强1204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09-1244讨伐法国南部阿尔比异端的战争1214布文战役法王战胜英、德和佛兰德尔联军英国在法领地丧失殆尽1215英国无地王约翰颁布《大宪章》1215巴黎大学创建1265-1321著名诗人但丁在世,著有《神曲》1225或1226-1274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世1265英国贵族西门·德·孟福尔召开等级会议,是为英国议会的开始约1270《玫瑰传奇》形成1285-1314法王菲力普四世在位1295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模范议会”1302法国召开三级会议1308-1378教皇的法国“阿维尼翁之囚”1328-1589法国瓦罗亚王朝约1330-1384英国异端运动发起人约翰·威克里夫在世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1347-1350黑死病肆虐欧洲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1356德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1358法国扎克雷起义1381英国瓦特·泰勒起义1399-1461英国兰开斯特王朝时期约1410-1431圣女贞德在世的1450活字印刷发明1455-1485英国玫瑰战争发明1461-1485英国约克王朝时期1485-1603英国都铎王朝时期1492卡斯提里和阿拉贡两基督教王国征服穆斯林国家格拉纳达,统一西班牙1492哥伦布航行“发现美洲”中世纪西欧诸国王朝简表英国王朝表威塞克斯王朝(802-1066)爱尔伯特(802-839)伟大的阿尔弗烈德(871-899)爱德华(信教者)(1042-1066)丹麦人王朝(1013-1042)诺曼底王朝(1066-1154)威廉(征服者)(1066-1087)斯蒂芬(1135-1154)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亨利二世(1154-1189)理查一世(狮心王)(1189-1199)约翰(无地王)(1199-1216)爱德华一世(1272-1307)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亨利四世(1399-1413)约克王朝(1461-1485)爱德华四世(1461-1483)。
中古西欧
◎ 1086年,威廉一世“末日审判书”对全国土地进行调查,调 查结果称为“末日审判书”,表明英国成为封建社会。 ◎ 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1154-1399),推行司法和军事改 革,推行“盾牌钱”制度,造就“乡绅”阶层。 ◎ 1215年“大宪章”,约翰王,限制王权。
德国
919年建立萨克森王朝,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 开始。962年,奥托一世帮助教皇平定内乱,教 皇为奥托加冕,取得“神圣罗马皇帝”称号。 1.经济: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较晚,村社自由。1011世纪农民沦落后依附于封建地主,皇帝难以调 遣农民组成自己军事力量,势力日衰。 2.政治:教皇与德皇争夺权力,德皇失败。12世 纪,德皇以小块封土赐给平民出身的武士,封臣 制在德国发展。中小封建主实际上成为独立的地 方势力,德国分裂局面日益严重。腓特烈二世死 后20年德国王位虚悬,1273年开始哈布斯堡家族 统治。
“卡诺莎事件‛: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到教皇 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前赤足冒雪哀求三天得以 晋见 ,教皇同意恢复其教籍和统治权力。 沃尔姆宗教协定 :1122年,教皇与德国皇帝订 立,P142,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 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198-1216 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
引发十字军东征的因素
1.经济因素: 光蛋骑士—— 军功维生。 破产平民——改善生活。 中产阶级——商业发展。 2.宗教因素:圣战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 消除私战与实现上帝和平。 1054年教会的分裂与重新统一的要求。 3.政治因素: 拜占庭帝国——请求援助。 西欧罗马教宗——统一分裂的基督教世界。 西欧贵族——分裂拜占庭帝国。 4、直接起因 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 拯救圣城。
西欧各国
欧洲文化史4(中世纪与封建社会)
•
(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
查 (理 当从 时这 曼 一位 在 般伟 亚 人大 琛 的帝 的 居王 皇 住的 宫 和简 复 生陋 原 活皇 模 条宫 型 件, )可 以 想 见
封 建 社 会 的 金 字 塔 式 等 级 结 构
•
中世纪的庄园生活并不像后来的浪漫主 义者们所描写的那样,充满了田园诗般恬 静优美的情调。虽然城堡中的贵族们和教 区里的教士们在生活资料方面用不着担忧, 拥有吃不尽的粮食、肉类和其他生活必需 品,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十分糟糕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穆斯林又开始威胁和逐 渐蚕食西方人设在东方的那些据点和公国。于是基 督教世界又组织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
•
(三)“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 落
•
1302年,雄心勃勃的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了 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 国的太上皇,并推选出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 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 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置于法王的控制之 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 之囚”时期(1305-1377年)
丕 平 三 世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冕礼。
(2)查理曼的文化功绩
查理曼的功绩并不是一味扩张领土,而是注重西欧的 政治、法律与文化建设,这对西欧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 在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全国划分为 250个伯爵区, 由伯爵(count)管理,每个伯爵负责 在自己的土地上组织军队和执行法律。边境地区设军 事总督,并派出巡按使(Missi dominici)到各地视 察,监督法律的执行。在边界建立一系列边界地区 。 – 在法律上,他常常发出一些赦令。但中央政府的管理 还是较为原始的。 – 在文化上,查理曼推崇基督教文明,宏扬古希腊罗马 文化。
西欧中世纪
阶级关系 封建领主 农奴
克洛维及其亲兵 失地的法兰克自 由农民 隶农 世俗贵族和教会 贵族
6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后期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 氏族制互相影响,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 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 促进封建制度的发展。
采邑: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 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
土地分为三部分
城堡和教堂是庄园的中心, 领主和教会实行世俗和精神 的双重统治。 有耕地,饲养牛、马等家 畜,有森林,有人打猎, 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 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中世纪后期,城市复兴和等级君主制形成
(谁与谁斗争?争取哪些权利?如何争取?) 城市自治斗争 11世纪,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复兴,市民阶层形成 中央王权与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13世纪,等级代表会议(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市民) 等级君主制初步形成(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 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 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 代” 。
中世纪西欧
初期,封建制度的产生、发展。 后期,城市复兴;等级君主制。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 (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 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 封建地主剥夺。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 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6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后期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 氏族制互相影响,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 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 促进封建制度的发展。 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中世纪的西欧
中世纪的西欧中世纪的西欧6世纪之后的西欧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世纪时代。
在罗马和日耳曼两种历史传统以及各种时代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西欧的社会结构和面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其政治重心由以意大利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地区迁至以法兰克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其统治民族由罗马拉丁民族更换为日耳曼民族;其精神文化的主体由世俗性极强的罗马文化转化为宗教色彩甚浓的基督教文化。
古典时代那种由希腊至罗马的单线一元式发展模式全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日耳曼诸王国、法兰克、加洛林帝国以及法兰西、德意志、英格兰等不同国家的复线多元的发展趋势。
而在诸种变革中,最深刻的是以奴隶制为核心的古典经济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农奴制为核心的新的封建经济形态逐步形成,成为当时整个西欧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中世纪既不是“玫瑰红的理想时代”,也绝非“黑暗的愚昧时代”,而是一个既遍布着饥馑、困苦、暴力和不平等,又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时代。
正是在这一时代所造成的种种磨难和机遇中,源自于古典时代的西欧文明获得了再次扩充和更新。
1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建国(墨洛温王朝)5世纪前后,在衰败的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诸部落联盟兴建起众多国家政权。
然而在此后绵延百年的血雨腥风中,大多数蛮族国家夭折消亡,而唯独偏居高卢东北的法兰克王国却日益壮大起来,最终成为西欧大陆的主宰。
法兰克人是属于西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其部落称萨利克法兰克人(意即滨海法兰克人)。
自4世纪前,法兰克人就不断越过莱茵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北部地区。
481年,萨利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因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481-751)。
法兰克王国能在当时的复杂局势中生存发展,主要由于以下因素:A 它地处偏僻,并未过多地介入诸日耳曼国家与罗马帝国的殊死搏斗,因而未过早地削弱本不强大的国力。
B 建国不久,克洛维决定皈依罗马基督教。
496年,他率领3000名亲兵接受洗礼,从而既避免了与高卢罗马人的宗教上的对峙,又获得了高卢罗马教会强有力的支持。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是研究中世纪欧洲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学科。
该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导。
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的社会体系,农民承认领主的权威并提供劳动和农产品作为回报。
2. 领主与农民: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由领主和农民组成。
领主拥有土地和权力,并从农民那里获取农产品和劳动。
农民则在领主的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3. 城市和商业:中世纪欧洲的城市逐渐兴起,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4. 行会制度:行会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组织。
行会具有组织和监管商业和手工业的职能,也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障和互助制度。
5. 农业与农奴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生产依赖于农民和农奴的劳动力,农奴是农业领主的附属劳动力,受其支配和剥削。
6. 宗教和教会: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受到宗教和教会的广泛影响。
教会在社会事务、教育和慈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
洲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第三章,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5—10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采 • 结束了哦。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基督教的“春天” 1、在思想上,它的教义
按照封建的尺度进行 了裁剪,变成维护封 建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2、在经济上,它占有全 欧洲三分之一以上的 土地,它的首脑教皇 成为最大的封建主
教皇与教皇庄园
• 教皇 格里高利一世
• 克莱蒙教皇庄园
3、在组织上,它按照封建的等级制度建立起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并发 展成了以教皇为中心,遍布欧洲各地的国际组织。
一、何谓“中世纪”(“黑暗时代”)?
1.时间段:约476-1453年 2.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 时期的历史。 3.“黑暗时代”指中世纪早期,即公元900年 之前,《圣经》”启示录“中预言的”末 日“,故有黑暗之意。
中世纪的欧洲版图
5—10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
行其他任务的臣属,以封 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 称作采邑(采邑一词的原
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 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 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 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
意即恩赏,拉丁文为
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beneficium)。
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
5—10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2、在政治上,高
度组织化的罗马 帝国的行政体系 陷入瘫痪,新建 立的蛮族国家刚 刚由部落转化而 来,其组织化水 平很低;
3、在文化上,基督 教垄断了文化教育
的各个部门,其他
学问和思想流派都 遭到灭顶之灾。
5—10世纪西欧社会状况
• 采邑制,即西欧采邑制, 区分:(周朝)“封建制”也称
西欧中世纪
早期城市的特点:
(1)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 世纪城市规模相当有限,平均 人口仅为数千人。到14世纪, 一般大城市不过2万余人。 (2)空间狭小,设施滞后,环 境脏乱,一遇到大规模瘟疫, 便会迅速蔓延。
城市争取的自治斗争
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 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争取自治是城市 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 种手段。经过斗争,部分城市获得完 全自治;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由 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一部 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然处 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二、等级君主制 二、等级君主制
二、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影响)
国王、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分享权力。 市民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权力渐 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 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等级君主制相对中世纪早期政治混乱和 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走出中世纪(二)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人性”,而中世纪神 学则强调“神性”。 11世纪后,市民文学兴起、大学教育产生、法 律观念提高,是“人性”与“神性”博弈结果。预 示着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萌动。 15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国家建 立,君主专制产生,新航路开辟,在传统社会向近 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在欧洲大地蔓延开来。那些闪耀着时代精神的主题 词汇,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理性回归等,无一 不包含或渗透着人的主体权利意识的复生。
□早期民族国
战争强化 家诞生: 了正在形成的 从1337年到 民族意识,两 1453年,英、法 国的疆界逐渐 两国为争夺领地, 明确,由此诞 进行了持续100多 生了最初的民 年的战争,史称 族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庄园生活》---------中世纪英国农民生存状况研究摘要:农民作为中古世纪社会底层的生活群体,虽地位卑微,但对于社会的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可以说是社会建筑的基石。
研究农民的生活状况对于研究中世纪历史有着巨大的帮助。
·宗教,“十字架的巨大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古世界”。
中古世纪庄园制达到了顶峰,也是西方封建制度的高潮。
尽管英国某些地方从未实行过庄园制度,但毋庸置疑的是庄园农奴是农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生活在庄园中的农奴来说,庄园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他们与外部的接触无外乎一年当中去几次集市,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因此庄园中的一切都会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他们的价值观。
位于庄园中心的教堂,作为庄园中最高大、最辉煌的建筑,与农奴破旧的茅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难使农奴不对其印象深刻。
教会对农奴们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
对于中世纪的住民来说,教会无处不在,它对于人们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
路旁随处可见的十字架和圣陵无时无刻不提醒农民要对神、上帝、死亡和救赎充满敬畏。
大多数农民并不识字,抽象的教堂壁画也不能帮助农民很好地理解圣经的精髓,因此中世纪农奴只能借助弥撒等宗教仪式,或者通过教士的布道来形成自己的信仰。
但不幸的是对于文盲来说,整个弥撒当中他们只能不断重复“主啊”,“万福玛利亚啊”这两句。
至于复杂的仪式,他们并不理解,教士口中的用拉丁语叨念的祷告词他们根本听不懂。
日复一日的重复使得这些仪式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更加糟糕的是,大多数教士并不了解这些仪式到底代表着什么,他们并不比农民博学,这些无知的教士构成了中世纪宗教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
很多教士就是农民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仅会拉丁语而已。
其思想当中带有很多迷信的成分,就如同普通的农奴一样。
很多教士不仅不能胜任神职,反而带头亵渎教义,与女人私通,放高利贷,主持弥撒时衣冠不整等。
因此某些乡村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也就不难理解了。
农奴虽然不能从教会那里学到什么,但教堂壁画那浓重的色彩和现实主义的手法,外加一些模糊的、含义不清的祷告词总可以使头脑简单的农奴对于神或者地狱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会的不作为,以及农奴们有关宗教的臆想,使得有关宗教的一切显得那么神秘和强大,使得农民不由自主的去臣服。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莫名的恐惧,当这种恐惧时刻围绕在人们身边时,那就是对于思想的控制,就是束缚在人们身上的枷锁。
·领主的压迫庄园中的农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大佃农、小佃农和自由人。
大佃农往往拥有二十甚至三十英亩的土地,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可以将剩余的谷物出卖以换取金钱,从而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而小佃农通常只有两三英亩的土地,这显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计需要。
因此小佃农会通过开垦荒地,饲养家畜,狩猎,为大佃农打工等方式来勉强维持生计。
但开垦土地或者放牧牲畜等活动也会受到领主的限制。
自由人不受领主的管辖,通常只有两三英亩的土地,但自由人可以通过手工劳动,比如帮领主修缮农具,房屋等来获取自己的收入。
农奴必须承担领主强加给他们的劳役,比如运输货物,收割谷物,翻耕土地等。
这就导致农奴必须先完成领主分配的任务之后才能去干自己的农活。
而且劳役的量相当大,不仅有周工,还有“布恩工”。
自由人要为领主尽一份自己的义务,不过量很小,只有少许劳役,也可以通过金钱赎买,只有几便士而已。
而压在农奴头上的不仅有繁重的劳役,更有领主对他们的剥削,这种剥削深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奴不能自己磨面粉,而要到磨坊主开办的磨房中磨制,还要交纳一定比例的谷物作为回报,称之为“磨房捐”,有些庄园这一比例达到了十三分之一。
显然对于那些勉强维持生计的农奴来说,这一负担还是十分沉重的。
这一敲诈勒索式的规定可以使农场主不费力气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因此领主会采取非常严厉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这一特权。
除了要承担各种劳役,各种名目繁多的税款也让农奴倍感头疼。
农奴及其财产都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领主可以肆意收取农奴的财产,称为“塔利税”。
塔利税作为农奴身份的象征一开始金额不固定,领主可以任意收取,虽然后来塔利税金额固定了下来,但对于农奴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塔利税这一带有强烈农奴性质的税款,自然会遭到农奴的竭力反对。
实际上因征收塔利税而引起的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纷争贯穿整个庄园制度的历史。
还有一种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税收称为“死手绢”。
当一个农奴过世之后,领主往往会对这名农奴在世时所拥有的财产进行估计,并从中拿走一部分。
可能是一笔钱,或者是死去农奴家中最好的家畜,或者是生活器具。
而这种税收行为由教会来执行,而在征收过程中往往带有暴力行为。
因为某些庄园征收的遗产税或死手绢极为苛重。
例如,当一名男性农奴死亡之后,一些庄园的领主有权拿走其一多半的财产,遗孀及其子女只能重新白手起家。
这种强取豪夺自然会遭到农奴们的反对,而教士就会以强硬的方式拿走农奴们的财产。
因此教会对农民的压迫不仅限于思想上,而且更会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名目繁多的税款以及大量的劳役是中世纪英国农奴的典型象征,农奴必须履行自己对领主的义务。
农奴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奴役,实际上广大农奴摆脱奴役的尝试从未停止过。
·庄园的运转很多领主拥有不止一个庄园,因此领主需要雇佣一些代理人管理庄园。
最典型的制度是庄官制度。
庄官的头是总管,他代表领主对庄园进行管理。
他要经常召集下属听取汇报,以了解庄园的日常运转;询问庄园中每头牲畜的使用情况;细数佃农缴纳的租金、罚金以及其他方面的税款。
总管作为领主利益的代表者对于佃农们应尽的义务往往查问得异常仔细,因此总管也成为农奴心中的“二号人物”。
虽然总管的命令对于庄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影响,但总管并不直接与农民接触,更多的是通过级别较低的官员。
管家在低级别庄官中地位最高。
管家不仅是自由人,还具有领主赋予他的特权。
当管家上任时,全体农奴都要向他表示尊重和服从。
管家要监督执行总管的各项命令,负责庄园的农业生产。
他要为农奴分配工作,许多人的活都由他说了算,由他决定怎么干。
管家拥有巨大的权力,因此也就成为庄园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管家会利用自己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从农奴手中榨取钱财,收受农奴的贿赂。
管家也因此为自己赢得了“庄稼汉的掠夺者”,“凶狠的野猪”等称号。
管家的这些胡作非为并不是总会受到庄园法庭或领主的指责,毕竟管家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农奴。
管理偌大的庄园仅依靠总管或几个管家远不能满足庄园经济运作的需要,因此领主还需要其他的人手来帮助他。
这些人手经常从农奴中来选择,或者由农奴举荐产生。
领主拥有一些没有土地或至多有几英亩土地农奴,这些农奴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领主就会雇佣他们耕种自己的土地,照看牲畜,完成繁重的农活,并支付这些农奴相应的费用。
人们称这些农奴为“长工”。
农奴对于周工的抵制以及用钱财抵消周工方式的逐渐普及,领主对于长工的需要也就日渐增长。
犁把式,车把式,羊倌,牛倌,猪倌等也就逐渐产生了。
在庄园中,庄头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管家毕竟是自由人,他并不直接参与到庄园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因此从农奴中选择一个了解农业生产的人来辅助管家和总管是十分必要的。
但庄头的工作非常繁杂,而且经常费力不讨好。
庄头要监督农奴们服劳役,检查交纳的税款或租金数目是否正确,而且还要按时向领主汇报庄园的运作情况。
庄头拥有很多农奴所不能享有的特权,比如可以不服劳役,可以将自己的牲畜与领主的牲畜一起饲养,可以少交税款等。
尽管庄头拥有诸多特权,但很少有农民愿意担任庄头一职。
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农奴来说,记录庄园的经济状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年度帐簿。
而账簿是很难编写的,因为它要详细地记录庄园的每一项收支。
一个文盲庄头只能凭借符木以及刻在木桩上的刻痕,以及自己的记忆来进行记录。
对于记忆不好的农奴来说,庄头绝对是一件苦差事。
庄头最不喜欢的人应该就是查账员了。
查账员对每一项账目都要仔细审查,并会要求庄头出示关于账目细节的证据。
查账员审查结束后会做出结算,领主亏空盈余情况一目了然。
如有盈余,庄头就得交出结余的钱,如果有亏损,那亏空金额会算在庄头的身上,成为庄头的债务。
因此庄头经常债务缠身,还有的庄头因为无力偿还庄园的亏空而被投入了监狱。
因此庄头并不是一份美差。
领主并不完全信任庄头,而庄头也经常受到来自农奴们的威胁。
工作复杂费力,而且还有背负债务的危险,为整个庄园的运转负责,也就不难理解农奴有时宁愿缴纳一笔钱,放弃诸多特权,也不愿担任庄头一职。
·自由之路面对繁重的劳役和领主肆意的剥削,农奴们都想尽快摆脱自己的农奴身份,成为一个自由人。
农奴可以乞求领主给他一份赦免令状,或者更冒险一点,抛弃自己在庄园中的所有财产,逃到城镇当中获取城墙的庇护,从而获取绝对自由。
前一种方法并不总是奏效,给与农奴自由对于领主来说是财产的巨大损失,即使某个与领主签订了某种协议,恢复了自由人的身份,还是要缴纳某些税款,并不能成为完全的自由人。
领主也会用尽气数阻止农奴成为不受自己管辖自由人,比如领主会仔细研究每一项有关农奴和自由人的法律条款,以便在农奴外逃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将农奴带回庄园,也为了避免因为与农奴签订的某些协议而在不经意间使农奴成为自由人。
在庄园制的后期,领主也逐渐意识到强迫农奴服劳役的不利后果,消极怠工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同时为了阻止农奴外逃,大多数领主不得不与农奴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
比如以财物来抵消周工,以金钱来赎买犁地、运输等劳役等。
这种相对的自由对于依赖土地生活的农民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农奴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打理自己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农奴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农奴朝着较为自由的境况迈出了一步。
尽管如此,农奴距离自由还是相当远。
各种带有农奴性质的税款依旧压在农奴们的头上。
教会作为中世纪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农奴制的态度关乎千千万万农奴的命运。
不幸的是,教会对农奴制持坚定地支持态度。
因为农奴制符合教会的利益,大的宗教团体从农奴身上榨取了大量的财富,早就成了大地主。
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由不计其数的农奴供养的。
因此教会是不可能否定农奴制的,尽管农奴制充满了压迫,与上帝的仁慈悖道而驰。
对于教会来说解放农奴意味着财产的损失,因此教会不会轻易解放一名农奴,除非这个农奴对他们来说已无利用价值。
比如领主会给予一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单身汉以自由,因为他已经不能再创造任何价值,其拥有的财产也是微不足道。
赋予农奴自由的同时,领主会征收一笔巨款,这一“高尚”的行为因为一笔巨大的赎金而充满着盘剥的味道。
更加讽刺的是,一些主教一边歌颂自由的美好,一边又拥有着大量的农奴。
出于某些原因给与一个农奴自由的时候,还用一大堆冠冕堂皇套话的话来包装自己。
教会可以说是农奴追求自由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没有必要说明农奴渴望自由的原因是什么,自由人与农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